高考化学专题:元素周期律知识

DOC
  • 阅读 8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3 页
  • 大小 62.106 KB
  • 2023-02-2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魏子文库】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考化学专题:元素周期律知识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化学专题:元素周期律知识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化学专题:元素周期律知识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化学专题:元素周期律知识
高考化学专题:元素周期律知识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1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考化学专题:元素周期律知识.docx,共(13)页,62.106 KB,由小魏子文库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1254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一、原子序数1、原子序数的编排原则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号,这种编号,叫做原子序数。2、原子序数与原子中各组成粒子数的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二、元素周期律我们知道:一切客观事物本来是互相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所以,各元素间也应存在着相互联系及

内部规律。1.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从3-18号元素,随着原子序数递增,最外层电子数从1个递增至8个,达到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稳定结构,然后又重复出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从1个递增至8个的变化。18号以后的元素,尽管情况比较复杂,但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也会出现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从1个递增到8个的变化规律。可见,随原子序数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的变化。2.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从3-9号元素,随原子序数递增,原子半径由大渐小,经过稀有气体元素Ne后,从11-18号元素又重复出现上述变化。如果把所有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

列起来,我们会发现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发生周期性的变化。注意:①原子半径主要是由核外电子层数和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作用等因素决定的。②稀有气体元素原子半径的测定方法与其它原子半径的测定方法不同,所以稀有气体的原子半径与其

他原子的原子半径没有可比性。一般不比较稀有气体与其它原子半径的大小。③粒子半径大小比较的一般规律: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越少,半径越小;当电子层结构相同时,核电荷数大的半径小,核电荷数小的半径大;对于同种元素的各种粒子半

径,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核外电子数越少,半径越小。例如,粒子半径:H->H>H+;Fe3+<Fe2+。3.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从3-9号元素看,元素化合价的最高正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O、F不显正价);其最高正价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由+1价

递增至+7价;从中部的元素开始有负价,负价是从-4递变到-1。从11-17号元素,也有上述相同的变化,即:元素化合价的最高正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最高正价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重复出现由+1价递增至+7价的变化;从中部的元素开始有负价,负价是从-4递变到-1。对18号元素以后的元素进行分

析,也有同样的结论:即元素的化合价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注意:氧元素无最高正价,氟元素无正价,金属元素无负价,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三、判断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强弱的依据1.金属性强弱的比较依据:⑴根据常温下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⑵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⑶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⑷根据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关系2.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依据:⑴根据与H2化合的难易条件比较⑵根据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较⑶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⑷根据溶液中的置换关系判断注意: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时,切

忌只根据其原子在反应中得失电子的多少分析。3.实验验证实验现原理结象论迅速产生大量气泡Mg+2HCl=MgCl2+H2↑Mg+2H+=Mg2++H2↑金属性:Mg>Al产生大量气泡2Al+6HCl=2A

lCl3+3H2↑2Al+6H+=2Al3++3H2↑Mg在冷水中无明显变化,加热产生大量气泡,加入酚酞后变红。Mg+2H2OMg(OH)2+H2↑金属性:Mg>AlAl条在冷水中无明显变化,加热产生一定量气泡,加入酚酞后不变

红。2Al+6H2O2Al(OH)3+3H2↑产生大量白色沉淀MgCl2+2NaOH=Mg(OH)2↓+2NaClMg2++2OH-=Mg(OH)2↓Mg2+、Al3+均可与强碱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产生大量白色沉淀AlCl3+3NaOH=Al(OH)3↓+3NaClAl3++3OH-=Al(OH)3

↓白色沉淀不溶解Mg(OH)2+NaOHMg(OH)2不溶于NaOH溶液,Al(OH)3可溶于NaOH溶液,生成无色澄清溶液。白色沉淀溶解,生成无色澄清溶液Al(OH)2+NaOH=NaAlO2+2H2OAl(OH)3+OH-=AlO+2H2O白色沉淀溶解,溶液澄清Mg(OH)2+

2HCl=MgCl2+2H2OMg(OH)2+2H+=Mg2++2H2OMg(OH)2、Al(OH)3可溶于HCl生成无色澄清溶液。Al(OH)3是两性白色沉淀溶Al(OH)3+3HCl=AlCl3解,溶液澄清+3H2OAl(OH)3+3H+=Al3++3H2O氢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既可以和强酸

反应,也可以和强碱反应的氢氧化物。结论:金属性Mg>Al结合钠与水反应的现象,有结论:金属性Na>Mg>Al比较非金属元素Si、P、S、ClSiPSCl单质与H2反应的条件高温磷蒸气与氢气能反应加热光照或点燃时发生爆炸而化合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含氧酸)酸性强弱H2SiO3弱酸H3PO4中强酸H2SO4强酸HClO4强酸(酸性强于H2SO4)依据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标准:单质与H2反应的条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有结论:非金属性Si<P<S<Cl即:NaMgAlSiPSCl金属性渐弱,非金属渐

强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由典型的金属元素逐渐过渡到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最后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对18号之后的元素进行研究,也得到与上述相似的结论。从以上分析知: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

呈现周期性变化,这个规律叫元素周期律。小结: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即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由此导致元素原子半径、元素主要化合价、元素化学性质——如金属性、非金属性、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等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规律,这就是元素周期律。但应注意这种变化不是简单的重复,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在掌握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一般规律时,还要注意特殊性:⑴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是1—8个电子,但只有一个电子层时是1

—2个电子。⑵元素主要化合价是由+1价到+7价进行递变,但F没有+7价,O没有+6价。⑶原子核中通常含有质子和中子,但是原子中没有中子元素周期律揭示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决定于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实质取决于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这就是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疑难解析】元素的性质和单质性质的区别:元素组成物质,它只能以游离态(单质)或化合态(化合物)存在于自然界中。研究元素的性质就是研究它的原子半径、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等基本性质及由此引起的它的单质、化合物的各种性质。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元素的一些性质可以通过单质来体现,单质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沸点、密度、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等。化学性质主要是氧化性或还原性、与哪类物质反应、酸碱性、特性等。元素的性质并不等于单质的性质,它们虽有联系,但也有区别,不能混为一谈。【典型例题】例1.元素Y的原子获得3个电子

或元素X的原子失去2个电子后,它们的电子层结构与氖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X、Y两种元素的单质在高温下得到的化合物的正确化学式是()A.Y3X2B.X2Y3C.X3Y2D.Y2X3解析:依题意可以看出元素Y是非金属元素氮,X是金属元素镁,生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3N2。答案:

C例2.下列叙述中能肯定X金属比Y金属活泼性强的是()A.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少B.X原子电子层数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多C.1molX从酸中置换H+生成的H2比1molY从酸中置换H+生成的H2多D.

常温时,X能从水中置换出氢,而Y不能分析:元素金属性的强弱,可以从它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以及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来判断。如果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容易,它的氢氧化物碱性强,则元素的金属性就强,

反之则弱。选项A:只指出X、Y两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而没有指明它们电子层数的多少,因而不能确定X、Y的金属性强弱。如Ag呈+1价,最外层1个电子,而Mg最外层电子数比Ag多,金属性却是Mg>Ag。选项B:指出了X、Y原子电子层数的多少,但电子层数少的

金属不一定比电子层数多的金属性弱。如Na比Cu少一个电子层,但Na比Cu活泼。选项C:说明了等物质的量的X、Y金属与酸反应生成H2的多少,未说明与酸反应的快慢。与酸反应生成H2多的金属活泼性不一定强。如1molAl比1molNa与足

量酸反应时生成H2多,但Al不如Na活泼。选项D:正确,因为只有很活泼的金属(如K、Ca、Na等)在常温下与水反应,而较不活泼的金属在常温下与水不反应。答案:D例3.A、B、C三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而B的核电荷数比A大两个单位,C的质子数比B多4个

。1molA的单质与酸反应,能置换出1gH2。这时A转化为具有与氖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的离子。试问:①A是________元素、B是__________元素,C是__________元素。②写出A、B、C原子结构示意图。解析:A、B、C三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

的电子层数,而A转化为阳离子之后与氖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说明A、B、C三元素的核电荷数比氖大,比氩小。而1molA与酸反应能置换出1gH2,即A转化为A+,所以A为Na,B的核电荷数比A大两个单位,

故B为Al,C的质子数比B多4个,是17,所以C是Cl。答案:①A是NaB是AlC是Cl②例4.下列各粒子半径之比大于1的是()A.B.C.D.解析:一般电子层数越多粒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粒子半径越小。推知:RNa+<RNa,RMg<RNa,Rp>RCl,Rp>RN。答案

:C、D例5.设X、Y、Z代表三种元素。已知:①X+和Y-两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②Z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比Y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少9个;③Y和Z两种元素可以形成4核42个电子的负一价阴离子。据此,请填空:(1)Y元素是_____

_____,Z元素是___________。(2)由X、Y、Z三种元素所形成的含68个电子的盐类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解析:依题意,假设元素Y的原子序数为y,则元素Z的原子序数为(y-9)。若以(YmZn)-表示由这两种元素所形成的4核42个

电子的负一价离子,则下列关系式成立:解得y=(41+9n)/4因为n为整数,将其可能的取值1、2和3分别代入上式,经检验确定:n=3,y=17。所以,元素Y的原子序数为17,它是氯,而元素Z的原子序数为17-9=8,它是氧,进而可知元素X为钾,这三

种元素所形成的含68个电子的盐的化学式为KClO4。答案:(1)Cl、O(2)KClO4参考练习1.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下列呈周期性变化的是()A.原子核内中子数B.氢化物分子式HnR中的n值C.原子的质量数D.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2.M、N两种

元素的原子,当它们每个原子获得两个电子形成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时,放出的能量M大于N,由此可知()A.M的氧化性小于NB.M的氧化性大于NC.N2-的还原性小于M2-D.N2-的还原性大于M2-3.某非金属

元素X的最高价氧化物为X2Om,其对应的水化物的分子中含有n个氧原子,则该水化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_______。【练习参考答案】1.B、D2.B、D3.H2n-mXOn

小魏子文库
小魏子文库
培训类文库,5年文库经验
  • 文档 9816
  • 被下载 2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