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物理,波粒二象性练习题含解析.docx,共(3)页,14.863 KB,由小魏子文库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0706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中物理,波粒二象性练习题含解析1、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解正确的是()A.大量光子的效果往往表现出波动性,个别光子的行为往往表现出粒子性B.光在传播时是波,而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就转变成粒子C.高频光是粒子,低频光是波D.波粒二象性是光的根本属性,有时
它的波动性显著,有时它的粒子性显著2、关于光的波粒二象性,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波粒二象性指光有时表现为波动性,有时表现为粒子性。B.光波频率越高,粒子性越明显。C.能量较大的光子其波动性越显著。D.个别光子易表现出粒子性,大量光子易表现出显示波动性。E.光的波粒二象性应理解
为,在某种场合下光的粒子性表现明显,在另外某种场合下,光的波动性表现明显。3、关于物质波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子的衍射实验证实了物质波的假设是正确的。B.物质波也是一种概率波。C.任一运动的物体都有一种波和它对应,这就是
物质波。D.宏观物体尽管可以看作物质波,但他们不具有干涉、衍射等现象。4.在中子衍射技术中,常利用热中子研究晶体的结构,因为热中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与晶体中原子间距相近.已知中子质量m=1.67x10—27kg,普朗克
常量h=6.63…x10^—34J·s,可以估算德布罗意波长λ=1.82x10^-10m的热中子动能的数量级为()A.10—17JB.10—19JC.10—21JD.10—24J5.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的概念,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小到电子,大到行星、恒星都有一种波与之对应,波
长为λ=h/p,p为物体运动的动量,h是普朗克常数。同样光也具有粒子性,光子的动量为:p=h/λ。根据上述观点可以证明一个静止的自由电子如果完全吸收一个γ光子,会发生下列情况:设光子频率为ν,则E=hν,p=h/λ=hν/c,被电子吸收后有hν=mev2/2,hν/c=mev
。由以上两式可解得:v=2c,电子的速度为两倍光速,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关于上述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因为在微观世界动量守恒定律不适用,上述论证错误,所以电子可能完全吸收一个γ光子B.因为在微观世界能量守恒定律不适用,上述论证错误,所以电子可能完全吸收一个γ光子C.动量
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普遍适用规律,所以唯一结论是电子不可能完全吸收一个γ光子D.若γ光子与一个静止的自由电子发生作用,则γ光子被电子散射后频率不变6.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有()A.普朗克在研究黑体的热辐射问题中提出了能量子假说B
.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束光的波长太短C.在光的单缝衍射实验中,狭缝越窄,光子动量的不确定量变大D.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光谱,可以利用它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组成E.用质子流工作的显微镜比用相同速度的电子流工作的显微镜分辨率低参考答案:1.AD2.C3.ABC4、C5、
C6、A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