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音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五线谱)《唱歌 大鼓和小鼓》教学设计.docx,共(4)页,230.67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9810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大鼓和小鼓》教学设计(唱歌课)一、教材分析这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不仅有音色、音高的模仿,还有力度的模仿。可以在演唱中引导学生用拍手、跺脚以及演唱来表现力度变化,增加歌曲学习的趣味性。歌曲中有五度、六度的跳进,在教唱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设计动作表演,再按节奏朗读歌词,之后跟音乐边表演边哼唱,
便于把歌曲唱准。歌曲学习完,还可以鼓励学生用与教材要求不同的,自己创造的声音为歌曲伴奏。二、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感知声音的高低与强弱。2.学会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能用声势和力度变化丰富音乐表现。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准确、自然地演唱歌曲。(二)教学难点用教材中的声
势和力度变化丰富音乐表现。四、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师:同学们,我们在上课之前一起来做一个音乐手指游戏吧!生:跟着老师一起边唱边做手指游戏——《数鸭子》师:哇,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那我们就带着愉快的心情走进今天的音乐课堂吧!师生问好,准备上课。1234|5-|i.
5|i.5|5432|1-|同学们你好,您好您好袁老师您好!(设计意图:通过音乐手指游戏,复习音乐节奏,同时把学生的注意集中起来;利用歌声问好,旨在用欢快的情绪感染学生,同时也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融洽、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二、)新课导入。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鼓吗?生:见过师:谁能说说鼓是什
么形状的?有什么特征?(请同学作答)1、认识乐器:大鼓和小鼓。师:今天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面鼓,我们自己试着来敲一下,看看这两面鼓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它们的声音是一样的吗?(出示实物大小鼓,请同学们自己
敲一敲,感受一下鼓发出来的声音。)2生:回答问题,说出大鼓和小鼓的音色区别。教师评价及总结:大鼓的声音听起来有点发闷,好像特别沉重似的;小鼓的声音听起来比较清脆,同学们都感受得非常正确。2、自创声势动作。师:那
同学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大鼓和小鼓的声音呢?生:回答问题,做出声势动作。3、学生再次模仿声势动作。(出示资源图片)大鼓小鼓加入大鼓和小鼓的伴奏及跺脚、拍手的声势,也可以用自己创作的声势动作表现。(设计意图:通过亲身敲击大小
鼓,让同学们能更好的感受、分辨出大小鼓的不同音色,从而用声势表现出来。)三、)歌曲学习。1、初听歌曲。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是《大鼓和小鼓》。(板书:4、大鼓和小鼓)接下来请同学们听听电视老师是怎样唱这首好听的歌曲的,你能在歌曲中听到它们的声音吗?一起来听一听
。(资源播放大鼓和小鼓的音频)提问:好,歌曲听完了,谁来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生:回答问题。提问:歌曲当中唱到了哪些歌词呢?同学回答,教师引导到大鼓是擂,小鼓是敲。2、再听歌曲。(1)、教师带领学生在“咚”和“嗵”的地方用拍手和跺脚模仿乐器不同
音色。(2)、播放音乐,请个别学生带领其他人做动作。教师评价后,再次个别或者集体听音乐做动作。3、学唱歌曲。(1)、朗读歌词。导语: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首歌曲好听吗?想学吗?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好听的歌曲,名
字叫——《大鼓和小鼓》。下面请同学们看着歌词,把歌词有感情的朗读一遍,在朗读之前先听老师念一遍。(出示资源图片——歌词)生:朗读歌词。第一遍结束后,要求同学们加上拍手朗读歌词。(设计意图:学生边读歌词边打节拍,
给学生传递音乐信息,并让学生熟悉节拍、记忆歌词,以便学唱。)(2)、分句学唱。导语: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来演唱这首歌曲,跟着老师一句一句的来学唱。(请同学们身体坐正,听好前奏。)同学们在教师带领下用听唱法分句学唱。导语:同学们都
会唱这首歌曲了吗?那我们试着将这首歌曲完整的唱一遍。学生完整演唱歌曲。聆听《大鼓和小鼓》的伴奏音频,学生背唱歌曲。(出示资源音频——大鼓和小鼓)3(设计意图:音乐美的获得,需要反复的欣赏、实践,使学生对音乐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到他们体验与参
与。)四、)歌曲表现。1、分辨大小鼓的力度。导语:接下来请同学们再次聆听,大鼓和小鼓的力度区别。教师敲鼓,让同学再次欣赏《大鼓和小鼓》音色区别,学生认真聆听,分辨大鼓和小鼓的力度区别并模仿。提问:谁来说说,哪个的力度大,哪个的力度小?请学生作答。2、引导同学在演唱时用
力度表现出大鼓和小鼓的不同音色。小结:我们把音乐中声音强弱的程度称为力度。在音乐中我们把力度大的声音称为强,用f表示,力度小的声音称为弱,用P表示,你记住了吗?(出示资源图片——强、弱)力度板书:强弱(f)(p)3、看图想一想,生活中声音有强弱力度吗?(出示资源图片)4、边表演边带有力度变
化地演唱歌曲。(出示资源音频)导语: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就用刚才的声势来表现大鼓和小鼓的声音,一边唱一边做动作。师:引导学生分辨出大鼓和小鼓演奏出的音色,除了力度上有差别之外,大鼓比较低沉,小鼓比较清脆,所以歌曲中表现大鼓的声音
比较低,小鼓的则比较高。生:集体唱,分组唱,分男女生唱,请同学上台唱等。(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使学生能用声势和力度变化丰富音乐表现。反复演唱熟悉作品的过程,使学生准确地熟悉歌曲的旋律,从而更好的完成任务。)4、用舞蹈动作表现歌曲。导语:刚才我们用
身体的不同部位表现了大鼓和小鼓的声音,那么,除了用身体的不同部位表现大鼓和小鼓的声音以外,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现这首歌曲呢?(舞蹈动作)给同学三分钟的时间编舞蹈动作。生:分组讨论、创编。师:组间巡视指导。4师:展示同学们的成果,并做评价。(设计意图:在熟悉作品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优美的舞蹈动作
表现歌曲,要求创编的动作百花齐放,使孩子们真正成为音乐课的主人。)五、)课堂小结。师:同学们表演得太精彩了,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歌曲?生:《大鼓和小鼓》师:还认识了表示力度的记号是什么?生:强(f)和弱(p)。师:同学们《大鼓和小鼓》这首歌,你还能用怎样的强弱力度来表现
?下课以后试着唱一唱好吗?(好)通过对唱的方式结束全课。1234|5-|i.5|i.5|5432|1-|同学们再见,再见再见袁老师再见!(设计意图:通过问答的方式,让学生巩固、小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六、)
教学反思。“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提供的丰富多彩数字教学资源,使学生脑、眼、耳、手、口等多种器官同时参与学习,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让广大偏远的农村教学点孩子足不出户都能接受国家规定课程的优质教育。如我在执教本课《大鼓和小鼓》时,就充分利用了教学点数字资源,结合这首歌
曲短小简单;适合低年级学生演唱的特点。首先通过亲身体验、拍节奏、听歌曲、读歌词、学唱歌曲、表现歌曲等几个步骤,使学生唱会这首歌曲。整堂课的教学步步深入,环环相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亲身感受,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然后,抓住准确、自然地演唱歌曲这一重点,课堂通过学生听唱,
教师弹琴教唱,跟伴奏背唱,加声势演唱,小组表演唱等形式,使学生准确、自然的演唱歌曲。最后用小组舞蹈表演唱的比赛形式,让学生达到了用声势和力度变化丰富音乐的表现这一难点。当然在本节课中,也存在不足之处:课堂上采取的激励手段不是很丰富,个别学生因为胆小发言不
积极,表演唱的时候还比较害羞,放不开。所以,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更富创造性的利用教学点数字资源,使音乐课成为综合性艺术课,用艺术的魅力去感染学生,让学生成为一个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