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四川2023届高三联考金太阳语文试卷word精校版独家首发

DOC
  • 阅读 4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 页
  • 大小 37.285 KB
  • 2023-01-1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2年12月四川2023届高三联考金太阳语文试卷word精校版独家首发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2年12月四川2023届高三联考金太阳语文试卷word精校版独家首发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2年12月四川2023届高三联考金太阳语文试卷word精校版独家首发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5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9 元
/ 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2年12月四川2023届高三联考金太阳语文试卷word精校版独家首发.docx,共(8)页,37.285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6708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届高三考试语文试题考生注意:2022.12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

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根本上是文化的复兴。高校人才培养理应心怀国之大者,自觉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新时代的国学专业人才应该从国家文化安全战略的高度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脉络。这就要求从中华民族整体的角度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正是通过兼容并蓄、守正出新,才最终形成了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也正是通过中国古代各民族的互译互通、互谅互解,才最终汇成了一体多元的中华民族。新时代国学人才一方面需要深入理解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传

统;另一方面还应该积极吸纳多民族的优秀文化。这样的人才,不应该只是熟稔《诗经》,还应该对《江格尔》《玛纳斯》等少数民族更诗也有较深的研读。这样的人才,在研究公元10—12世纪的中国历史时,其学术眼光不应该局限于宋史,还应

该投到辽、金、西夏、蒙古等少数民族身上,在中国疆域大背景下,综合分析各民族之间从中央到地方、从精英到民间、从思想到艺术等多个层面或角度的互动交融关系。新时代的国学专业人才应该从国家语言文字安全战略的高度来理解中国的语言文字格局,提升自己的古代语言文献阅读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深入研习历代通用语

言文字的基础上,对古代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也有一定掌握。唯有如此,才能全面把握中国古代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发展源流,具备解读中国古代各民族第一手文献资料的能力。在进行国学专业教育时,古代汉语理应是核心素养之一,在此基础上,我们也不应该忽视古代少数民族语言文献在国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不同地区高校的国学

教育,可以发挥其地域优势,培养出一批能阅读汉文、藏文、契丹文、蒙文等多种文字形成的古代经典的国学人才。比如,青藏地区的高校,可以着力培养兼通古汉文和古藏文、致力于汉藏对比研究的国学人才。中国早已进入知识驱动型社会,任何现实问题的解决,

都有赖于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尤其是高精尖领域,学科深度交叉已是基本趋势。有鉴于此,国家已经在学科门类中新增了“交叉学科”门类。因此,新时代的国学专业人才应该在交叉学科视野下合理有序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国学天然就是交叉学科,需要在掌

握文史哲等学科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具体问题整合相关学科的材料、数据、理论、方法,最终得到一个整体的解释。国学人才培养需要大幅度提高课程的交叉培养深度,尤其是原典精读课程。以《诗经》教学为例,教师需要充分吸收文学、史学、考古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提取容易激发学生进行交叉学科思考的学术问题,如“

西周金文与《诗经》语言”“《诗经》与先秦考古”等。如是,才吻合国学交叉培养的理念。国之大者,铭记于心;敢于担当,守正创新。相信新时代培养的这批“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国学新人,将创造一个新的国学春天,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转化、

传播事业中,积极贡献力量。(摘编自华建光《怎样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传承脉络》)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华民族一体多元,是一个整体,中华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兼容并蓄、守正出新的过程。B.古代语言

文献阅读能力既指历代通用语言文字研读能力,也包括古代各民族文献解读能力。C.想要全面把握各民族语言文字发展源流,就要对古代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也有一定掌握。D.在学科门类中新增“交叉学科”,为的是服务于学科深度交叉已是基本趋势的高精尖领域。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来谈论高校国学人才培养的重要话题,具有高站位的特点。B.文章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脉络、语言文字格局、知识结构等方面论述了国学人才的培养。C.文章举出青藏地区高校一向着力培养汉藏对比研究国学人才的实例,使论证

更有说服力。D.尾段的引文呼应文章开篇,突出了国学新人的使命特点,对新时代国学新人寄予深切期望。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新时代国学人才应树立国家文化安全战略意识,具有开放的学术眼光,积极吸纳多民族优秀文化。B.新时代国学人才不能只熟悉儒家文化,更应该

研读诸如《江格尔》《玛纳斯》等少数民族史诗。C.高校人才培养要多元化,除培养古汉语专业人才外,还要再培养一批专门研究少数民族语言的人才。D.国学是天然交叉学科,国学专业毕业生是天然“交叉型”人才,这与高校培养理念、方式等均无关。(二)实用类文本阅

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太空台风”是在相对平静的地磁作用下形成的,一般发生在地球北极磁极点周围,常常伴随一种与台风气旋状一致的极光亮斑,其结构水平尺度可达1000公里

。而极光大多情况下出现在地球纬度偏低的极光椭圆中,磁极点周围一般不会有,可是“太空台风”的形成过程中带有的极光亮斑有着高于极光椭圆中的极光亮度,与人们所了解的极光并不相同。同时,“太空台风”的出现还会带来等离子体的对流以及磁

场扰动等现象,而这些特征几乎与台风无异。为了了解其形成原因,国内外相关科学家共同合作展开调查,发现该现象和台风有着很多相似特征。研究人员还发现,太空台风不但旋转方向特殊,并且旋转边缘还会出现强大的流动切变,即一侧带有强大的目向流量,另一侧则

带有强大的逆日流量,在切变过程中引发电离层流循环,说明太空台风具有独特的内部结构。除此之外,太空台风带有的螺旋臂能够保持很长的持续状态,而后慢慢分解,在此期间,台风中心位置的沉淀电子基将不断加速,虽然整个过程很安静,但是其能量与动

量都不可小觑。(摘编自《欧美专家集体关注,中国首先发现“太空台风”》)材料二:太空台风的形状像一个漏斗,它和低层大气台风一样,有着台风眼和“旋转的手臂”,还都有“降水”环节。但不同于低层大气台风向地面降水降雨,太空台风的“降水”是向高层大气传输高能粒子

——极光。太空台风和低层太气台风形成的原因也完全不同。低层大气台风源于热带海洋上方的暖湿空气上升造成的潜热通量;而太空台风则源于极端平静的行星际条件下太阳风与磁层的相互作用,它可能是宇宙有等离子体和固有磁场的

星体的普遍现象。太空台风虽然不会像低层大气台风那样直接作用于地面,但会影响现有的空间天气条件,比如影响相关区域的卫星和火箭的正常运行。(摘编自《不一样的太空台风》)材料三:记者:你们是如何找到“太空台风”踪迹的?张清和:我们团队长期从事极区空间物理学研究。发生在2014年

8月20日北极磁极点附近类似台风气旋状、宽度超过1000公里的极光亮斑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对此,我们与国内外学者合作,利用先进的观测设备和计算机数值模拟展开了系统研究。我们发现它具有与台风非常类似的特征,我们将这一新观察到的现象命名为“太空台风”。记

者:为什么以前科学家一直没有观察到?张清和:与低层大气的中性粒子环境不同,高层大气(磁层和电离层)属等离子体(带电粒子)环境,如果真的存在台风现象,将预示着一次非常高效率的日地能量耦合过程。然而,在极端平静的地磁活动条件下,太阳风与地球磁层的能量耦合非常弱,

几乎被人们忽略,此前也很少在这些区域布设相关地磁活动监测设备。高层大气空间浩大、环境恶劣、观测缺乏,因此之前没有觅得“太空台风”踪影。记者:发现“太空台风”有哪些科学意义?张清和:这一研究表明,在极端平静的地磁条件下,极区仍可能存在堪比超级磁暴活动时的局地剧烈地磁扰动和能量注入现象,这

更新了人们对太阳风一磁层一电离层耦合过程的认识。记者:“太空台风”对人类有何影响?张清和:一方面,“太空台风”造成的极端空间天气环境,可能直接影响相关区域的卫星和火箭的正常运行,也能给相关航线的飞机乘客带来较太

辐射剂量。另一方面,“太空台风”也将直接影响相关区域的卫星通信、导航和超视距雷达探测等,造成信号剧烈扰动甚至丢失。国际上通过编号来监测卫星的运行,如果碰上太空台风,卫星的运行轨道发生变化,监测就会失灵。我们将继续研究,找到“太空台风”的相关规律,并尝试进行建模预报,以合理规避其相关风险和

改善通信导航质量。(摘编自《“太空台风”是如何被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的》)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空台风形状类似于一个漏斗,常常会有一种气旋状的极光亮斑出现。B.太空台风旋转方向特殊,旋转边缘会出现强大流动的切

变,内部结构独特。C.太空台风旋转边缘两侧不相同,一侧带有日向流量,另一侧带有逆日流量。D.以前没有观察到太空台风是因为太阳风与地球磁层的能量耦合非常弱。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空台风形成时

出现的极光现象与我们看到的极地极光现象是不同的,因为人们以前对极光的认识是错误的。B.太空台风和低层大气台风都有台风眼和“旋转的手臂”等,但太空台风和低层大气台风形成的原因完全不同。C.太空台风的形成源于太阳风与磁层的相互作用,这种特殊情况在宇宙有等离子体和固有磁场的星体中均存在。D.太

空台风的暴发对于其所属区域的卫星和火箭的正常运行有很大危害,但现在的建模预报可以规避这种风险。6.材料三中,记者是如何将话题引向深入的?这样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

面的文字,完成7~9题。文本一:从孩子得到的启示半子恺晚上喝了三杯老酒,不想看书,也不想睡觉,捉一个四岁的孩子华瞻来骑在膝上,同他寻开心。我随口问:“你最喜欢什么事?”他仰起头一想,率然地回答:“逃难。”我倒有点奇怪:“逃难”两字的意义,在他不会懂得,为什么偏偏选择它?倘然懂得

,更不应该喜欢了。我就设法探问他:“你晓得逃难就是什么?”“就是爸爸、妈妈、宝姊姊、软软……娘姨,大家坐汽车,去看大轮船。”啊!原来他的“逃难”的观念是这样的!他所见的“逃难”,是“逃难”的这一面!这真是最可喜欢

的事!一个月以前,上海还属孙传芳的时代,国民革命军将到上海的消息日紧一日,素不看报的我,这时候也定一份《时事新报》+每天早晨看一遍。有一天,我正在看昨天的旧报,等候今天的新报的时候,忽然上海方面枪炮声响了,大家惊惶

失色,立刻约了邻人,扶老携幼地逃到附近江湾车站对面的妇孺救济会里去躲避。其实倘然此地果真进了战线,或到了败兵,妇孺救济会也是不能救济的。不过当时张皇失措,有人提议这办法,大家就假定它为安全地带,逃了进去。那里面地方

大,有花园、假山、小川、亭台、曲栏、长廊、花树、白鸽,孩子一进去,登临盘桓,快乐得如入新天地了。忽然兵车在墙外过,上海方面的机关枪声、炮声,愈响愈近,又愈密了。太家坐定之后,听听,想想,方才觉得这里也不是安全地带,当初不过是

自骗罢了。有决断的人先出来雇汽车逃往租界。每走出一批人,留在里面的人增一次恐慌。我们集合邻人来商议,也决定出来雇汽车,逃到杨树浦的沪江大学。于是立刻把小孩们从假山中、栏杆内捉出来,装进汽车里,飞奔杨树浦了。所以决定逃到沪江大学者,因为一则有邻人与该校熟识,二则该校是外国人办的学校,较为

安全可靠。枪炮声渐远弱,到听不见了的时候,我们的汽车已到沪江大学。他们安排一个房间给我们住,又为我们代办膳食。傍晚,我坐在校旁黄浦江边的青草堤上,怅望云水遥忆故居的时候,许多小孩子采花、卧草,争看无数的帆船、轮船的驶行,又是快乐得如入新天地了。次日

,我同一邻人步行到故居来探听情形的时候,青天白日的旗子已经招展在晨风中,人人面有喜色,似乎从此可庆承平了。我们就雇汽车去迎回避难的眷属,重开我们的窗户,恢复我们的生活。从此“逃难”两字就变成家人的谈话的资料。这是“逃难”。这是多么惊慌、紧张而忧患的一种经历!然而人物一无损丧,

只是一次虚惊;过后回想,这回好似全家的人突发地出门游览两天。我想假如我是预言者,晓得这是虚惊,我在逃难的时候将何等有趣!素来难得全家出游的机会,素来少有坐汽车、游览、参观的机会。那一天不论时,不论钱;浪

漫驰、豪爽地、痛快地举行这游历,实在是人生难得的快事!只有小孩子真果感得这快味!他们逃难回来以后,常常拿香烟麗子来叠作栏杆、小桥、汽车、轮船、帆船;常常问我关于轮船、帆船的事;墙壁上及门上又常常有有色粉笔画的轮船、帆船、亭

子、石桥的壁画出现。可见这“逃难”,在他们脑中有难忘的欢乐的印象。所以今晚我无端地问华瞻最欢喜什么事,他立刻选定这“逃难”。原来他所见的,是“逃难”的这一面。不止这一端:我们所打算、计较、争夺的洋钱,在他们看来个个是白银的浮雕的胸章;仆仆奔走的行人,扰扰攘攘的社会,在他们看来都是无目的地在游

戏;在演剧;一切建设,一切现象,在他们看来都是大自然的点缀,装饰。唉!我今晚受了这孩子的启示:他能撤去世间事物的因果关系的网,看见事物的本身的真相。我在世智尘劳的现实生活中,也应该懂得这撤网的方法,暂时看看事物本身的真相。唉,我要向他学习!一九二六年(有删改)文本二:丰子恺笔下的儿童形

象令人印象深刻,极具感染力。他自称是儿童的崇拜者,“我向来憧憬儿童生活⋯⋯只有儿童天真烂漫,人格完整,这才是真正的‘人’”。在丰子恺眼中,儿童就是真善美的化身。在中国美术史中,孩童题材的文化内涵源自多层面,是儒家孝文化、佛家莲生贵子的生命传承、民间祥瑞祈福等思想的合流。孩童形象早见

于秦汉工艺美术,绘画可溯至六朝,而至两宋时期婴戏图盛行,以精细地表现现实生活中的儿童状貌或祈子育婴的民俗民风为主。明清时期,以本板年画为载体的“娃娃画”,则以象征性、程式化的表现手法,借用儿童形象来传递美好的愿望,如

《观音送子》。与传统婴戏图不同,丰子恺描绘的多是家中子女,他热爱孩子,亲近孩子,将生活中捕捉到的孩子们的天真烂漫付诸笔端,表现了与成人差异显著的儿童世界。如他画孩子们玩过家家游戏的《软软新娘子,瞻瞻新官人,宝妹妹做媒人》,幼子瞻瞻头戴礼帽,软软披着红盖头,一左一右地站在阿宝旁,阿宝低头像在说着什

么,搭着软软,膝着瞻瞻。丰子恺寥寥几笔就把三个小人儿描绘得惟妙惟肖,将观者带入充满童趣的纯洁世界!。(节选自林静静《以心入画思进美善——丰子恺和他的新文人画》)7.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

章布局巧妙,在与孩子对话以及引发的感想之中,穿插战乱中“逃难”生活的内容,使内容更充实,叙事真切自然。B.“快乐得如入新天地了”在文中出现两次,文章运用反复的手法,强调了“逃难”中孩子们无忧无虑、幸福快乐的精神状态。C.文章将大人与孩子对“逃难”的态度进行对比

,突出了孩子们认知事物的独特之处,肯定他们能看透事物间因果关系的优点。D.文章语言生动,文白夹杂,姐描写对话使用口语,真实自然,又使用“登临盘桓”“仆仆奔走”等文言词语,使文章古朴雅致。8.丰子恺认为,儿童是真善美的化身,“是真正的‘人’”。请结合文本一,概括丰子

恺的“真正的“大””的特点。(6分)9.如果要从孩童形象的塑造特色这一角度写一则对《从孩子得到的启示》的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题。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主。厉王以和为诳,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义以和为诳,而朋其右足。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使人间甚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于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烈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厄贞主而名之以诳王乃使

王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夫珠玉,人主之所急也。和虽献璞而未美,未为王之害也,然犹两足斩而宝乃论。论宝若此其难也!今人主之于法术也,未必和璧之急也。然则有道者之不戮也,特帝王之璞未献耳。主用术,则大臣不得擅断,近习不敢卖重[46];官行法,则浮萌趋于耕

农,而游士危于战阵,则法术者乃群臣士民之所祸也。人主非能背大臣之议,越民萌之诽,独用乎道言也?则法术之士,虽至死亡,道必不论矣。昔者吴起教楚悼王以楚国之俗曰:“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斋收爵禄。绝灭百吏之禄秩,损不急之

枝官,以奉选练之士。”悼王行之期年而薨矣,吴起肢解于楚。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明法令,遂公家之劳,显耕战之士。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八年而薨,商君车裂于秦。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法而富强,二子之言也已当矣,然而肢解吴起而车裂商君者何也?大臣苦法而细

民恶治也。当今之世,大臣贪重,细民安乱,甚于秦、楚之俗,而人主无悼王、孝公之听,则法术之士安能蒙二子之危也,而明己之法术哉?此世所以乱无霸王也。(选自《韩非子·和氏》,有删改)[注]近习:国君身边的人。卖重:买卖权力。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

确的一项是(3分)A.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B.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

名之以诳/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C.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失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D.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失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王乃

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分)A.“泣尽而继之以血”与“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两句中的“泣”含义不同。B.“乃群臣士民”中的“乃”是“竟然”的意思,与“和乃抱其璞”中的“乃”含义相同。C.什伍

,文中指古代户籍的基层编制,五家为伍,十户为什,相连相保。D.“已当矣”与“当与秦相较”(《六国论》)两句中的“当”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和氏得玉璞,在先后献给厉王和武王时,不仅被否定,还失去左、右足。韩

非子借“和氏璧”的故事告诉世人:法术要被帝王及其臣下接受是很难的。B.韩非子认识到,法术之所以不被帝王采纳、接受,除了有来自群臣士民等的阻力外,主要还是因为现在的国君对于法术,不一定像和氏璧那么急需。C.吴起教楚悼王

改革楚国旧习俗,建议减少或者砍掉官员的俸禄、减少不重要的官职用以供养精锐干练的武士等。执行了一周年后,楚悼王就去世了。D.韩非子认为,楚国不用吴起,国内混乱;秦国实行商鞅之法,国家富强起来。这证明他们的法术应该是适合当时用来治国的。但两人最终都遭极刑。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

语。(10分)(1)和虽献璞而未美,未为王之害也,然犹两足斩而宝乃论。(5分)(2)则法术之士安能蒙二子之危也,而明已之法术哉?(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秋思陆游南郑归来①二十霜,背人岁月去堂堂。破裘不补知寒早,倦枕无憀②厌

夜长。年少若为评宿士?狂生曾是说高皇。慨然此夕江湖梦,犹绕天山古战场。[注]①南郑归来:这里指从战场上回来。②无惨:无所依赖,空闲而烦闷。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的“二十霜”指时间二十载,“背人岁月”写出时间在不知不觉

中流失。B.颔联中的“破裘不补”“厌夜长”体现了诗人十分“无憀”的心绪,真切动人。C.颈联运用设问手法,自问自答,从而写出了诗人对少不更事、狂妄无知的后悔。D.诗人将叙述与议论、抒情相融,能够做到情由事

出,情至论随,流畅自然。15.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白《蜀道难》中,“,”两句写出了蜀道的盘旋曲折。(2)白居易《琵琶行》申,诗人描述了他听到几种乐声

的不同感受,其中被贬浔阳之后听到山歌与村笛后的感受是“▲”,而听琵琶女弹出的曲调则感觉“▲”,(恭谨地)请求她再弹一曲。(3)苏轼《赤壁赋》中,“▲,”两句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

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湖北恩施,真是一座令人流连忘返的城市。我爱这里的从太巴山和武陵山脉汇合而来的起伏的一年四季都郁郁葱葱的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群由。我更爱这里的水,碧玉般的清江穿城而过,蜿蜒数百里,携带着一路的民俗风情、歌谣传说,灵秀清丽地投入长江

。如今从北京坐着火车可以直达恩施城。火车经过宜昌之后,感觉便如腾云驾雾。火车不是行进在与群山之巅平行的高架桥上,便是钻进长长的大山隧道里,穿山越岭,风驰电掣。遥望窗外,沿途的乡村房屋从过去的土墙、石板屋

变成了一幢幢漂亮的小楼。大片山地退耕还林,恩施的森林覆盖率已接近70%,恩施本就①,如今更加绿意盎然。如若要看恩施城的全貌,是一定要到五峰山上去的。过去常在节假日,呼朋唤友去登五峰山。山不算高,但从山脚爬到山顶的连珠

塔跟前,也有好几里沙石路。有时会抄近道②,就算有石梯,也要爬出一身大汗。当年站在五峰山顶可将恩施全城尽收眼底,老街新市各有特色。我最爱看的是清江桥下一湾碧水,宛如绿绸。近年再登五峰山,只见清江上新添一座座形状各异的大

桥,车流人群穿梭往来。沿河的“亲水走廊”宛如花园,现代化的高楼③,一圈又一圈伸向远方。恩施的城市建设可谓日新月异。从前被人们视为偏僻乡野的七里坪、核桃坝、旗峰坝等已尽成街市。金山大道、施州大道、东风大道、龙凤大道……全市以大道为名的区街竟有了数十条,前两年,因在建和已

建的六十条道路的命名或更名,还引发了市民的热议,由此可见一斑。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8.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19.文中画横线的句

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你很可能有过如下的经历,解冻了一包速冻的虾仁,结果炒菜只需要用一小部分,于是,便把剩下的①,以供下次食用。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很好

的做法。所谓速冻,顾名思义,就是迅速地冷冻。通过降低温度和水活度抑制各种化学反应,延缓食物的变质。速冻过程涉及水分子结晶的过程,简而言之,降温的速度越慢,水分子形成的冰晶就越大。所以迅速降温的目的就是让

水形成的冰晶尽可能小,以尽可能不破坏食品微观结构的完整性。那么食品加工中的“速冻”,有多迅速?②?通常的要求是在30分钟内把食品中心的温度降低到零下5摄氏度左右,然后放在零下18摄氏度的环境中保存。由于这样速冻出的冰晶直径小于100微米,而这个尺寸正好与大多数动物细胞的直径(10-10

0微米)相当,所以冰晶会破坏食品中细胞膜的结构。这也是速冻食品口感不如新鲜食品的原因之一。然而,这些冰晶却难以伤及体积更小的细菌(直径约0.5-5微米),也就是说这样的温度③,它们只不过是由于温度和水活度的降

低,暂时进入冬眠状态而已。所以解冻过的食品要尽量一次吃完。20.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张桂梅,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B.拥有“天下第一奇山

”之称的黄山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C.在会议上,大家你一条,他一条,一共提出了五六十条建议。D.请你明天离开教室的时候把门窗关好,把电灯、电扇全部关掉。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

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世界成为一个相对低门槛的舆论空间,似乎人人都可以说上一嘴。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网络的虚拟世界是现实的避难所、在网络世界发言常常不再认真斟酌,加之面对面交流的语境缺失,人们常常只是以一己之立场片面地

判断他人之立场,从而情绪宣泄取代了基本的沟通。在这种氛围中,个体易于盲从,易于被他人的欲望和表达裹挟。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言文字?或者这个问题背后潜藏着更深层次的问题:我们应该重新思考当代人如何更真诚而无负担地面对他人和自己。无论是网络世界还是现实生活,我们都亟须

更加良性的交流环境。在戏谑与自嘲之后,我们是否还能回归自我,严肃思考并真诚地说话。请结合以上材料,以“新时代与发声”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66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