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各种常见导管护理ppt课件.ppt,共(84)页,9.730 M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634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各种常见导管护理各种常见导管风险性分类及标识•①一类导管:(口/鼻)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脑室外引流管、胸腔引流管、动脉留置针、跨越吻合口的管道。•用大红色不干胶标上导管名称、长度、时间标记。•②二类导管:T管、三腔二囊管、各类造漏、引流管、前列腺
及尿道术后的导尿管。•属胃肠营养用管于绿色、其他用橙色不干胶标上导管名称、长度、时间标记。•③三类导管:导尿管、普通氧气管、普通胃管、输液管。•用黄色不干胶标上导管名称、长度、时间标记。非计划拔管•定义:是病人自行拔管或在护理过程和搬运病人及其非病人因素的意外脱管。•非计划拔管的对策
:•有效的沟通、宣教•妥善固定•定时检查•合理约束•交班记录导管安全管理措施•目的:确保管道护理安全,快速识别各种管道,为患者提供高效、安全的护理措施,为观察病情和治疗以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一)导管滑脱预防制度•(二)预
防措施•(三)导管风险评估、监控•(四)防止导管滑脱管理流程(一)导管滑脱预防制度•1、应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认真评估是否存在管路滑脱危险因素。•2、如存在危险因素,要及时制定防范计划与措施,并做好交接班•3、对患者及家属及时进行宣教,使其
充分了解预防管路滑脱的重要意义•4、加强巡视,随时了解患者情况并记好护理记录,对存在管路滑脱危险因素的患者,根据情况安排家属陪伴并告知。•5、护士要熟练掌握导管滑脱的紧急处理预案,当发生患者管路滑脱时,要本着患者安全第一的原则,迅速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
害或将损害降至最低。(一)导管滑脱预防制度•6、当事人要立即向护士长汇报,并将发生经过、患者状况及后果按规定填写报护理部。•7、护士长要组织科室工作人员认真讨论,提高认识,不断改进工作•8、发生管路滑
脱的单位或个人,有意隐瞒不报,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9、护理部及护理安全指导小组定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分析,制定防范措施,不断完善护理管理制度(二)预防措施•1、确定导管风险性分类及标识•2、风险评估项目•
导管风险性分类、病人拔管史、病人意识、病人配合程度及接受教育后效果、病人年龄。•3、评估时间:•按风险项目评分,分值超过5分(高危值)者即采取护理防范措施,并启用导管风险评估、监控表,采取护理措施并每天进
行跟踪检查监控至安全值,有情况随时评估。•4、记录要求:评估内容应按要求记录;发生导管滑脱、拔除各类导管必须及时记录,填写护理安全报表2,按要求上报护理部。•5、上报要求:高危、中危导管发生滑脱者,24-48小时内上报护理部(三)导管风险评估与监
控•有脱/拔管史•意识:谵妄、烦躁、氧合障碍昏迷•不配合且说服无效•其它:幼儿、不配合•护理措施:①双固定,保持引流通畅有效②定时巡视,做好交接班③使用保护具、约束带④各导管标识鲜明⑤患者、陪护安全教育告知⑥患者
导管保护重要性•护士长跟踪检查:导管固定、在位情况措施落实情况导管风险评估、监控表科别姓名年龄床号住院号日期:时间:总评分:项目内容选项分值气管导管气管插管动静脉插管脑室引流管胸管Ⅰ类导管跨越吻合口的管道5T管双套管深静脉导管三腔管各类造漏、引流
管3Ⅱ类导管前列腺及尿道术后的导尿管导尿管输液管普通胃管Ⅲ类导管氧气管2有脱/拔管史5谵妄、烦躁4氧合障碍2不配合且说服无效4幼儿其它不配合2双固定,保持引流通畅有效定时巡视,做好交接班使用保护具、约束带各导管标识鲜明患者、陪护安全教育护理措施(请打√)告知患者导管保护
重要性护士签名:导管固定、在位情况措施落实情况跟踪检查护士长签名备注:项目合计评分超过5分(高危值)者应采取护理防范措施,并启用此表进行跟踪检查监控至安全值。导管分类评分取最高值,不累加。护理安全问题报表2(病人坠床/跌倒/自杀/脱管等)科别:上报
日期:上报人: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入院时间:入院诊断:病人一般资料病情:护理安全问题(名称):发现时间:发现人:职称:责任/当班人:职称:问题后果:处理措施:护理安全指导小组意见:护理部意见:病人
转归:日期:注:本表应于发现问题24小时内报送护理部。护理部护理安全指导小组防止导管滑脱管理流程评估导管风险分值及导管分级二类导管一类导管一类导管风险评分>5分1、标识2、重点防范、加强巡视3、对患者进行宣
教4、按要求记录评估内容1、启用导管风险评估、监控表2、重点防范、加强巡视3、对患者进行宣教4、按要求记录评估内容、记录发生滑脱者,按导管滑脱管理流程导管滑脱处理流程发生导管滑脱一类导管三类导管二类导管1、检查、处理患者2、必要时通知医生,并配合医生进行处理和记录通知
医生,并配合医生进行处理和记录通知护士长科室内部处理通过信息系统上报护理部进行要因分析进行要因分析提出预防、整改措施责任认定,护理部备案留置引流管的护理原则•1遵循无菌技术,标准预防原则.•2告知放置引流的目的,放置位置,需停留的时间,引流期间的注意事项及自我观察技巧,取得患者配
合.•3妥善固定,防止脱出.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适宜的长度,翻身活动时避免脱出,对躁动不安的应专人守护适当约束,一旦脱出及时通知医生做相应的处理.留置引流管的护理原则•4保持有效引流.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经常予离心方向挤捏,按引流目的,位置予不同体位,保持引流通畅
有效,负压引流者,要保持适宜负压.•5做好病情观察及记录.观察及记录引流液的量,色,性质,流速,切口敷料渗血渗液情况,患者的生命征.判断有无并发症(感染,出血,吻合口瘘等)发生,有无引流造成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表现,引流效果等.留置引流管的护理原则•6及时发现及预防
处理与引流有关的并发症.•(1)感染预防处理:防止引流液发生逆流,定期在无菌操作下更换引流装置.•(2)引流不畅预防处理: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定期以离心方向挤捏,若有阻力可用注射器适当回抽,但禁止擅自冲洗.•(3)水电解质,酸碱平
衡紊乱预防处理:准确记录出入量,观察患者神志,皮肤黏膜,尿量等.•7标识清晰有两根或以上引流管应标志清晰,摆放整齐.•8掌握好拔管时间及指征.•9做好拔管后护理拔管后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引流管口周围皮肤及伤口的护理.•10根据病情及引流管,引流装置的性质,定期更换引
流管或装置.•11妥善处理用过的引流管和装置.导尿管1.导尿管的用途2导尿管的分型3留置导尿管的时间4护理5健康教育6脱管的预防及处理点出返回导尿管的用途•1.适用施行盆腔器官手术时,留置尿管使膀胱空虚,以免手术时误伤膀胱。•2.抢救某些危重或休克病人时留置尿管,以利准确
记录尿量。•3.解除和防止尿潴留或昏迷,尿失禁,外阴伤口要保持局部干燥清洁,需留置尿管有利伤口愈合。•4.还可用于泌尿系疾患的协助诊断。点出返回导尿管的分型•1.普通导尿管临床最常见.双腔气囊导尿管具有双腔,其中一腔引流尿液,另一腔终端为一球囊距离导尿管前端约3.5~4cm,此球囊内可注入无菌生理
盐水,使其卡在尿道内口达到固定的作用。•2.福赖式导尿管常用于需长时间留置导尿者。•3.菌状导尿管常用于膀胱耻骨上造瘘、肾造•4.伞型导尿管常用于肾造瘘、肠造瘘可以起支架作用。点出返回留置导尿管的时间每1-2周更换导尿管每日更换引流袋护理措施•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
•⑴更换导尿管必须按无菌操作进行。插管技术要熟练,动作要轻柔,切忌反复拔插。•⑵每天清洗外阴及消毒尿道口,更换引流袋.•⑶尽可能减少导尿管与储尿袋接口的安装次数。点出返回护理措施•2.保持导尿管通畅•⑴操作前一
定要向病人解释目的和注意事项,导尿的意义,取得配合。•⑵防止尿液潴留、逆流,及早发现导尿管扭曲阻塞等异常情况。放置储尿袋应低于耻骨联合水平。搬动病人时应夹住导尿管。•(3)定期更换导尿管,观察尿液情况。•(4)经尿道持续导尿引流管不畅的处理:可冲洗导尿管,抽吸时不
能用力过大,否则可将膀胱粘膜吸在导尿管上引起阻塞,适合的吸引负压是-15~20cmH2O。护理小技巧•3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①尿路感染常见原因a导尿操作是尿路感染的直接因素.b留置尿管是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
.c集尿袋和尿管连接不严、更换频繁。护理措施预防要点a选择尿管要合适,以减少对尿道口的刺激。b一般情况下每1-2周更换1次。进行导尿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天用0.05%碘伏消毒外阴及尿道口周围2次.c尽量避免膀胱冲洗,必须膀胱冲洗时
,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d根据病情尽量缩短留置尿管时间,各种衔接要紧密,保持引流通畅。护理措施②拔管后尿潴留常见原因a留置尿管持续引流b尿潴留不及时处理预防要点a早期采取护理措施,尽量缩短留置尿管时间.b留置尿管期间使用个体化放尿方法
,保护或训练膀胱的贮尿功能和排尿反射.c掌握拔管时机:一般主张行膀胱冲洗后或膀胱充盈尿道口有漏尿时拔除尿管。护理措施•③尿道损伤•常见原因•a留置尿管时,按普通尿管的插入深度予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造成气囊破裂致尿
道黏膜损伤,出现血尿;•b拔除气囊导管时,因不了解其结构和性能,未抽出气囊内的生理盐水而强行拔管,造成尿道黏膜损伤而出现血尿。•c烦躁明显的患者,因护理不当造成自行拔管。护理措施•预防要点:a了解患者有无尿道畸形狭窄,导尿管难以插入时不要勉强。
b若有溢尿不要盲目更换粗导尿管。c插管时须见尿后再插入4cm~6cm将气囊完全送入膀胱,再注液;充盈气囊时注意压力的变化及患者的主诉.一般气囊注液不超过20ml,d选择合适导尿管,必须检查气囊质量.e保留尿管期间,患者翻身不要牵拉过紧;昏迷、躁动明显的患者,防止患者强行拉拖导尿管。护理措
施•④拔管困难•常见原因•a导尿前未认真检查尿管气囊的注、排气情况。•b昏迷患者留置尿管时间过长,尿垢积在膀胱、橡胶老化造成气囊腔的阻塞或尿道黏膜炎症刺激。•c气囊内注入了生理盐水等晶体溶液,留置时间较长时可析出结晶导致排空的气囊凹凸
不平,造成拔管时气囊内液体抽不出、气囊回缩不良、体积增大而形成拔管困难。•护理措施•预防要点•a插管前先用注射器检查气囊有无漏气及抽吸不畅等问题,遇气囊不通或阻力大时要及时更换。•b采用小剂量气囊固定,短时间留置尿管,可避
免气囊回缩不良及液体抽不出。•c避免使用晶体液注入气囊内。健康教育•1长期留置导尿管可使膀胱收缩机能下降,引发膀胱功能性萎缩及容量减少。应及早指导患者进行膀胱肌恢复性训练,定时放尿.•2在病情允许情况下,适当多饮水,以稀释尿液。•3做
好个人卫生,注意会阴部清洁,若有污染要及时清洗.•4每次放尿不超过1000ml,以免引起虚脱,膀胱充血发生血尿.•5床上翻身时,注意导管勿受压、扭曲、牵拉,妥善固定引流袋于床沿边。离床活动时,放出袋内尿液,引流袋用别针固定于患服上,位置低于耻骨联合水平。导尿管脱落防护措施1.妥善固定:防
移位和滑出,集尿袋的位置必需低于膀胱位置,防过长扭曲、打折,或过度牵拉引起尿道损伤。•2.做好交接:每班交接引流效果,发现异常,应及时查找原因并做好交接。•3.病人管理:集尿袋的位置低于膀胱位,勿牵拉管道,不配合者,双
上肢予必要约束。导尿管脱管的处置:•(1)安慰患者。•(2)通知医师。•(3)依病情协助/独立做好重新置管的准备。•(4)做好相应记录。•分析原因,填写管道脱落登记表,完善防范措施。胃管•胃管是腹部外科极为常用的引流管,也是为不能进食者供给流质饮食,保证病人的营养和治疗的需要.•胃管全长1
26cm,管尾略大可衔接吸引,头端有一侧孔,相距4-5cm各有一相对的孔,共开孔5-6个,常用胃管型号为12号、14号、16号。点出返回1胃管的分型2插入胃管的长度3胃管的留置时间4胃管的护理小技巧5健康教育•上一页胃管的分型•1.橡胶胃管:临床上基本不
用。•2.一次性硅胶胃管:临床上鼻饲多采用硅胶胃管留置。•插入胃管的长度鼻尖至耳垂再至剑突或前额发际至剑突距离,成人约45~55cm。胃管的留置时间•长期留置胃管每周更换胃管1次护理小技巧•留置胃管用于胃肠减压的护理•用途•(1)解除或缓解机械性肠梗阻所致急性胃肠道扩张的症状.•(2)缓解肠麻
痹或肠痉挛所致的肠梗阻.•(3)消化道及腹部较大的手术作术前准备,以减少胃肠胀气增加手术安全.•(4)术后吸出胃肠内气体和胃内容物,降低压力减轻腹胀,减少缝线张力和切口疼痛,促进切口愈合,并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道功能恢复。•(5)可抽取胃液作胃液分析以
协助诊断疾病.•(6)进食毒物时作洗胃用。护理小技巧.留置胃管用于胃肠减压的护理•胃肠减压原理胃肠减压是应用物理负压装置。胃肠减压一般负压为-12~-15cmH2O。护理小技巧护理要点:(1)胃肠减压期间应禁食、
禁饮,一般应停服药物。如需胃内注药,则注药后应夹管并暂停减压0.5~1小时。(2)妥善固定:外科手术后胃肠减压,胃管一般置于胃肠吻合的远端,一旦胃管脱出应及时报告医生,切勿再次下管。因下管时可能损伤吻合口而引起吻合口瘘。(3)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和量,并记录24小时引
流液总量。胃肠手术后24小时内引出100-300毫升暗红色或咖啡色胃液属正常现象,2~3天后逐渐减少。如引出鲜红血液,每小时100毫升以上,属活动性出血。护理小技巧(4)保持胃管通畅:维持有效负压,每隔2~4小时用生理盐水3~5ml冲洗胃
管一次。(5)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和呼吸道感染。(6)观察胃肠减压后的肠功能恢复情况,胃管通常在术后48~72小时,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后可拔除胃管。护理小技巧•3留置胃管用于鼻饲:A.鼻饲前应先确定胃管在胃内,且没有腹涨、胃储留之症状后。B.鼻饲量每次不超过200ml。•C.鼻饲温度适
宜以38-40℃左右为宜。D.鼻饲开始时量易少,待病人适应后逐渐加量并准确记录鼻饲量。护理小技巧•鼻饲最常见并发症:误吸常见原因呕吐•护理要点:•1鼻饲时应抬高床头30度,病情允许时可采用半卧位,注意鼻饲管及输注速度,输注完毕后维持体位30min.•2
密切监测胃潴留量,当>100ml时,应暂停输入2h。•3胃管出口作一标记,吸痰时动作应轻柔,尽量减少刺激。4如发生误吸,应立即停止鼻饲,头部放低偏向一恻,吸除气道内吸入物,并抽吸胃内容物,防止进一步返流,造成严重后果。鼻饲管脱落防护措施•1.妥善固定:保持固定的有效性,防移位和滑出。
•2.做好交接:每班交接管道位置及引流效果,发现异常,应及时查找原因,并做好交接。•3.病人管理:意识清楚者,说明置管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取得病人的配合;置管后勿剧烈活动及弯腰头低位,防导管脱落。健康教育•1.留置胃管的病人口腔清洁
由为重要。鼓励病人刷牙漱口,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或昏迷的病人给予口腔护理。•2说明置管的目的和意义,取得病人配合.•3置管后勿剧烈活动及弯腰头低位,防止导管脱落,妥善固定胃管.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一)保
持管道密闭•1)随时检查引流装置是否密闭、引流管有无脱落。•2)保持水封瓶长玻璃管没入水中3-4cm并直立。•3)用细纱布严密包盖胸腔引流管周围。•4)搬动病人或更换引流瓶时,应双重夹闭引流管,防空气进入。•5)若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应立即用双重夹闭胸壁引流导管,并更换引流装置。•6
)若引流管从胸腔脱落,应立即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处理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并协助医师进一步处理。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二)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1)保持引流装置无菌•2)保持胸壁引流口处敷料清洁、干燥,一旦渗湿及时更换。•3)引流瓶应低于胸壁引流口
平面60-100cm,防止瓶内液体逆流入胸膜腔。•4)按常规定时更换引流瓶,更换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三)保持引流瓶通畅•1)体位:病人取半卧位和经常改变体位,依靠重力引流。•2)定时挤压胸腔引流管,防止其阻塞、扭曲和受压。•3)鼓励病人咳嗽和深呼吸,以便胸腔内气体和液体
派出,促进肺扩张。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四)观察和记录•1)密切观察长玻璃管中水柱随呼吸上下波动的情况,有无波动是提示引流管是否通畅的重要标志。水柱波动幅度反映死腔的大小和胸膜腔内负压的情况。一般情况下,水柱上下波动的范围大约为4-6cm。若水柱
波动过大,提示可能存在肺不张;若无波动,提示引流管不通畅或肺已经完全扩张;若病人表现为气促、胸闷、气管向健侧偏移等肺受压症状,则提示血块阻塞引流管,应积极采取措施,捏挤或用负压间断抽吸引流瓶中的短玻璃管,促使其通畅,并及时通知医师处理。•2)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
质、量。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五)拔管•1)指征:置管48-72小时后,临床引流瓶中无气体溢出且颜色变浅,24小时引流液量少于50ml,脓液少于10ml、胸部X线摄片显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病人无呼吸困难或气促时,即可终止引流,考虑拔管。•2)协助医师拔管:嘱病人先深吸一口气,屏
住,在其吸气末迅速拔管,并立即用凡士林纱布和厚敷料封闭胸壁伤口并包扎固定。•3)拔管后观察:拔管后24小时内密切观察病人是否有胸闷、呼吸困难、发绀、切口漏气、渗液、出血和皮下气肿,若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处理。胸腔引
流管脱落防护措施•1.妥善固定:胸腔引流管要妥善固定,定时检查或挤压,防止脱落、扭曲或堵塞。搬运患者和换瓶时要用两把大止血钳夹住,防止液体和空气倒流入胸腔,防止逆流引起感染,水封瓶应低于胸腔60cm左右,并予妥善放置,防倾倒。•2.做好交接:依病情需要,每
天或每小时观察,记录引流液量、颜色及水柱波动范围及胸管位置。•3.床旁准备:二把大血管钳。胸腔引流管脱管的处置:•(1)安慰患者,做好局部保护。•(2)通知医生。•(3)做好重新置管的各项术前准备。•(
4)做好监护及记录。•(5)分析原因,填写管道脱落登记表,完善防范措施。“T”管引流的护理•(1)保持引流通畅,定期从近端向远端挤捏,以保持引流通畅,以免胆汁引流不畅,胆管内压力升高而致胆汁渗漏和腹腔感染。•(2)妥善固定,防打折、弯曲、受压、脱出。•(3)保
持有效体位:即平卧时引流管应低于腋中线,站立或活动时不可高于腹部引流口平面,防止引流液逆流。“T”管引流的护理•(4)观察引流情况:定期观察并记录引流出胆汁量、色、性质。•正常成人每日分泌胆汁的量约为80
0-1200ml,呈黄绿色、清亮、无沉渣、有一定粘性。•术后24小时内引流量约为300-500ml,恢复进食后,每日可有600-700ml,以后逐渐减少至每日200ml左右。术后1-2天胆汁的颜色可呈淡黄色混浊状,以后逐渐加深、清亮。若胆汁突然减少甚至无胆汁引出,提示引流管阻塞、
受压、扭曲、折叠或脱出,应及时查找原因和处理。若引出胆汁量过多,常提示胆管下端梗阻,应进一步检查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T”管引流的护理:•(5)严格无菌操作,每天或隔天更换引流袋。•(6)可强皮肤处理,每日清洁、消毒引流口周围皮肤
,并覆盖无菌纱布,保持局部干燥,也可涂氧化锌软膏,防止胆汁浸润皮肤而引起皮肤破溃和感染。T型管拔管指征术后两周,患者无腹痛,发热、黄疸消退,血常规、血清、黄疸指数正常。•胆汁引流量减少至200ml,清亮。•胆管造影或胆道镜证实胆管无狭窄、结石、异物,胆道通畅。脑室引流的护理•经颅骨
钻孔或椎孔穿刺侧脑室放置引流管将脑脊液引流至体外。•(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更换引流袋时,应先夹闭引流管以免管内及脊液逆流入脑室,注意保持整个装置无菌,必要时作常规或细菌培养。•(2)引流管的位置:引流管开口需高于侧脑室平面10-
15cm,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3)搬时应将引流管暂时夹闭,防止脑脊液反流引起逆行感染。脑室引流的护理•(4)引流速度及量:术后早期尤应注意控制引流速度,若引流过快过多,可引起颅内压骤然降低,导致意外发生。可通过抬
高引流袋的位置,以减慢流速。每日引流量不超过500ml(正常脑脊液每日分泌400-500ml),但颅内感染病人因脑脊液分泌增多,引流量可适当增加,同时注意补液,防止水电失衡。脑室引流的护理•(5)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内不断有脑脊液流出,管内的液面随病人的呼吸、脉搏等上下波动表明引流管通畅。防
受压、扭曲、成角、折叠、脱出。适当限制病人头部活动范围,活动和翻身时避免牵拉引流管。脑室引流的护理引流管内无引流液流出原因:•1)颅内压低于1.18-1.47KPa(120-150mmH2O),证实的方法是将引流瓶降低再观察有无脑脊液流出。•2)引流管放入脑室过深过长,在
脑室盘曲成角,请医师对照X片。•3)管口吸附于脑室壁,可将引留管轻轻旋转。•4)若怀疑引流管被小凝血块或挫碎的脑组织阻塞,可在严格消毒管口后,用无菌注射器轻轻向外抽吸,切不可注入生理盐水冲洗,以免管内阻塞物被冲至脑室系统狭窄处,引起日后脑脊液循环受阻。•5)必要时更换引流管。脑室引流的
护理•(6)拔管:开颅术后脑室引流管一般放置3-4日,此时脑水肿期已过,颅内压开始逐渐降低。拔管前一天应试行抬高引流瓶或夹闭引流管24小时,以了解脑脊液循环是否通畅,有否颅内压再次升高的表现。若病人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应立即放流瓶或开放夹闭引流管,并告知医生。拔
管时应先夹闭引流管,以免管内液体逆流入脑室引起感染。拔管后切口处若有脑脊液漏出,也应告知医生妥善处理,以免引起颅内感染。脑室引流管脱落防护措施•1.做好标记,防止移位和滑出。保持通畅,切不可将其折曲或压于患者头下。•2.做好交接:每班应检查
管道的位置,并做好交接。•3.病人管理:意识清醒者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对意识不清、躁动者应以肢体约束或遵嘱予镇静药。脑室引流管脱管的处置:•(1)安慰患者,妥善做好局部保护。•(2)迅速通知医师。•(3)做好创新置管的各项术前准备。•(4)做好监护及记录。•(5
)分析原因,填写管道脱落登记表,完善防范措施。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中心静脉导管头位于上腔静脉、下腔静脉或右心房。常用的为颈部静脉穿刺。一、特点1、液体易输注,可快速输液输血。2、刺激性药液对血管壁不造成
损害,避免反复穿刺的痛苦。3、可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及时调节输液量和速度,了解心脏功能。二、护理(一)预防局部感染•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PC)将中心静脉导管的局部感染定义为导管入口处红肿、硬结、流脓、面积在2平方cm内。1、插管部位用透气性好的棉质敷料或纱布覆盖,不能涂抗生素软
膏。2、一般每周更换敷料2次,如敷料潮湿、松动被污染时应立即更换,出汗多的患者要勤更换。3、严格消毒穿刺部位周围皮肤,范围直径7-8cm,消毒后自然晒干,撕下旧的敷贴方向应逆管。4、防管脱落,换药时注意局部皮肤及缝线情况。5、肝素
帽每周至少更换1次,输液器、测压管每日更换1次。6、如患者穿刺部位有炎症或患者有原因不明的发热,应及时报告医生。护理方法(二).保持导管通畅•在输注酸性、碱性药物之间应用生理盐水冲管;•先输乳剂,后输非乳剂;•输注刺激性药物及黏附性强的药物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使用三通管时必须熟悉
操作,以免血液回流引起导管阻塞;•患者如能起床,要注意抬高输液瓶,防止回血阻塞导管;•每次测量中心静脉压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通过导管进行抽血,以免影响化验数据正确性和引起导管阻塞,抽血后必须用肝素盐水立即冲洗导管。•(三).加强巡视,输液速度应在控制中,
衔接牢固,及时换瓶,每天输液后用肝素盐水正压封管。•(四).脱管护理:按压局部防血肿,安慰患者,通知医生。•(五)拔管护理:无须输液、导管堵塞、导管败血症时拔管。方法为消毒局部皮肤、拆线,然后拔管,按压时间3—5分钟,固定好敷贴
。••(六)健康教育:•1、导管名称和置管的目的。•2、防止导管脱落、折断、堵塞的方法及敷料情况等注意事项。•3、带管回家的患者,每2天肝素盐水冲管和更换敷贴一次。(七)并发症及护理•1、感染严格无菌技术进行换药,观察穿刺点皮肤情况及体温。如出现不明原因发热达39℃以上,怀疑
导管败血症应在无菌技术下拔管并留取末段1-3cm作细菌培养。•2、误伤动脉一旦发生应按压止血,不急于再穿刺,如病情严重紧急抢救。•3、气胸观察呼吸情况,氧饱和度。必要时给氧气吸入,报告医生进行处理。中心静脉导管脱落防
护措施及脱管处置•1.妥善固定:使用无菌敷贴妥善固定,防移位和滑出,三通接头使用螺旋式,并保持无菌及密闭。•2.做好交接:每班交接置管深度,管道的在位及通畅,输液完毕及时关闭通道。•3.病人管理:保持敷贴清洁干
燥,勿脱落及浸水,避免弯腰头低位。•4.脱管的处置:•安慰患者。•妥善保护局部,防血肿。•通知医师。•做好重新置管/另行穿刺的准备。•分析原因,填写管道脱落登记表,完善防范措施。共同讨论总结常见引流管道的共性护理要点?常见引流管道的共性护理要
点:固定观察通畅无菌拔管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