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PPT
  • 阅读 3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0 页
  • 大小 1.783 MB
  • 2022-11-1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橙橙】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2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发热病人的护理-PPT课件.ppt,共(20)页,1.783 M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627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发热病人的护理发热的定义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源的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发热可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以感染性发热为多见,主要有病原体引起。非感染性发热常见于血液病,恶性肿瘤、理化因素等。临床分级发热

程度可分为(以口温为标准):1.1.低热:37.3~38.0℃,多见于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热;2.中等热:38.1~39.0℃,多见于急性感染;3.高热:39.1~41.0℃,见急性感染;4.超高热:41℃以上,如中暑。发热的过程及表现上升期(产热﹥散热):由于皮肤血管收缩,皮温下降表现

皮肤苍白,无汗,畏寒;高热持续期(产热=散热):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及心率加快;退热期(产热﹤散热):大量出汗,皮肤温度降低。常见热型•稽留热:体温高达39℃以上,波动幅度<1℃。见于伤寒、肺炎。•间歇热:体温骤升至39℃以上,而

后降至正常以下,经一个间歇后,再规律地交叉出现,见疟疾。•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于2~3℃,而最低温度始终高于正常。见败血症。•不规则热:一日间体温变化极不规则,且持续时间不定。见于流感、肿瘤病人发热。人体最高耐受热约40.6~41.4℃,高达43℃

则极少存活。护理措施(一)观察:观察生命体征,定时测体温,一般每日四次,高热者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待体温恢复正常三天后可减日一次。同时密切观察其他生命体征,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护理措施(二)降温: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物理降温

(头部冷敷外)与药物降温不能同时应用,原因是药物降温过程中,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出汗,通过汗液蒸发带走许多热量,物理降温是冷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如果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同时进行,影响药物降温效果。(1)

物理降温:1、擦浴法(温水擦浴或酒精擦浴);2、冷袋和冰帽降温法;3、冷盐水灌肠法;4、静脉降温法;5、医用冰毯降温法;(2)针灸降温:可针刺大椎、合谷、曲池、尺泽、外关节等穴位;(3)药物降温:如吲哚美辛物理降温的注意事项(对冷敏感的病人不易用任何方法的物理降温,因各种冷刺激都会

使病人出现寒战,使横纹肌产热增加而影响降温效果。不论采用何种降温方法的同时,都应在足心置热水袋,减轻脑组织充血,促进散热,增加舒适,尤其是冰敷头部应重视,降头温可增加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性,减少脑组织的耗氧量,降低机体

代谢率。一般认为,体温下降1度脑细胞代谢率可降低6.5%,颅内压可降低5.5%。所以,头部降温对颅脑损伤的病人尤为重要。物理降温的注意事项对有出血倾向皮疹、皮下出血点及伴有皮肤性损害的病人禁用酒精擦浴,特别是白血病患者,酒精擦浴往往导致出血症状加重。擦浴禁擦想后背

、前胸区、腹部和足低等处,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对有出血倾向皮疹、皮下出血点及伴有皮肤性损害的病人禁用酒精擦浴,特别是白血病患者,以免加重出血症状。物理降温的注意事项采取降温措施30分后测量体温,同时要密切观察病人血压、脉搏、呼吸及神

态变化。使用冰块降温的病人要经常更换部位,防止冻伤。应用医用冰毯降温的病人,体温探头应放在直肠或腋中线与腋后线中间为宜。)(三)补充营养和水分:高热时,由于迷走神经兴奋降低,使胃肠活动及消化吸收降低;而另一面,分解代

谢增加,营养物质大量消耗。引起消瘦、衰弱和营养不良。因此,应供给高热、高蛋白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并鼓励病人进食,对不能进食者,必要时用鼻饲补充营养,以弥补代谢之消耗。高热可使其机体丧失大量水分,应鼓励病人多饮水,必要时,由静脉

补充液体、营养物质和电解质等。(四)休息:休息可以减少能量的消耗,有利于机体康复。(五)口腔护理:长期发热病人,唾液分泌减少,口腔内食物残渣易于发酵、促进细菌繁殖,同时由于机体抵抗力低下及维生素缺乏,易于引起口腔

溃疡,应加强口腔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六)皮肤护理:高热病人由于新陈代谢率增快,消耗大而进食少,体质虚弱,应卧床体息减少活动。在退热过程中往往大量出汗,及时擦干汗液并更衣以防感冒。应勤换内衣裤,加强皮肤护理,防褥疮发生。(七)高热病人体温骤降

时,常伴有大量出汗,以致造成体液大量丢失,年老体弱及心血管病人极易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冰冷等虚脱或体克表现,应密切观察,注意保暖,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配合医生及时处理,不恰当地使用退热剂,可出现类似情况,应慎用。(八

)高热出现谵亡,应及时用床档防坠床,出现昏迷时,按昏迷病人护理常规护理。(九)发热过程的心理护理:发热期病人心情恐惧、紧张、不安、烦躁;对发热毫无思想准备,会有一种害怕心理。此期的心理护理要点下:1.安抚病人

;2.满足病人的需要;3.解除病人痛苦:如病人感口干口渴,护士应尽量提供含糖盐水,并鼓励多饮,补足大量水与电解质,以防发热大量出汗后的虚脱,并可解除病人的烦渴。4.常去看望病人;5.向病人做解释工作,教会病人自测

体温;6.设法增加病人的舒适;(十)特殊照护:对于躁动、幻觉的病人,护士应从旁守护照料或允许亲人陪护,防止发生意外。由于发热引起的精神症状,除降温外,遵医嘱给予适量的镇静剂。(十一)调节室温、衣着、被褥:体温上升期,病人寒战怕冷,此时应注意保暖;高温

持续期及退热期则应适当减少衣被以利于散热。同时调节室温、减少噪音、使病人感觉舒适。(十一)饮食护理:(1)供给高热能、高蛋白质、富含维生素和无机盐以及口味清淡,易于消化的饮食。根据病情可给予流质、半流质饮食或软饭。流质饮食可选用牛奶、豆浆、蛋花汤、稠米汤、绿豆

汤、藕粉、鲜果汁、去油鸡汤等,半流质饮食可选用大米粥、肉末菜末粥、面片汤甩鸡蛋、肉末菜末面条、馄饨、豆腐脑、银耳羹等,软饭可选用馒头、面包、软米饭、包子、瘦肉类、鱼、虾、蛋、瓜茄类、嫩菜叶、水果等食品。(2)供给充足液体,有利于体内的毒素稀释和排出,还可补充由于体温增高丧失的水

分,可饮开水、鲜果汁、菜汁、米汤、绿豆汤等。(3)忌用浓茶、咖啡、酒精饮料及具有刺激性调味品(芥末、辣椒、胡椒等),并限制油腻的食物。(4)宜采用少吃多餐制,流质饮食每日进食6~7次,半流质每日进食5~6次,软饭每日3~4次,

这样既可补充营养物质,还可减轻胃肠负担,有利于疾病恢复。

小橙橙
小橙橙
文档分享,欢迎浏览!
  • 文档 25747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