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田径运动(奔跑、跳跃、抛投)课件.ppt,共(102)页,2.110 M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383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七章田径运动(奔跑、跳跃、抛投)第一节田径运动概述第二节短距离跑第三节中长距离跑第四节接力跑第五节跨栏跑第六节跳远第七节跳高第八节铅球第一节田径运动概述一、田径运动的产生与发展田径运动是在人类社会发展
中逐步产生和发展的。远在上古时代,人们为了生存和获得生活资料,在和大自然和野兽斗争中,经常出没于崇山峻岭、沼泽平原,跨溪流,越障碍,投掷石块、木棒和各种捕猎工具等,并不断的重复和改进这些动作,逐步形成了走、跑、跳跃和投掷等各种生活劳动的技能,一代一代地传授下来。后来人们开始自发地或有一定
组织和规则地进行跑、跳跃和投掷的比赛,公元前776年在希腊奥林匹克村举行的古代奥运会上就有了田径项目的比赛。下一页返回第一节田径运动概述而到了1896年在希腊雅典举行的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田径运动的竟走、跑、跳跃和投掷
的一些项目就被列为大会主要比赛项目。1912年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成立。它确定了国际统一的田径竟赛项目,拟定竟赛规则,组织国际比赛,设立与审批世界纪录。从此世界性的田径运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当前国际重大
田径比赛活动主要有: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田径比赛、世界杯田径赛和世界田径锦标赛以及一些国际田径大奖赛等二、田径运动项目分类田径运动包括男女竟走、跑、跳跃、投掷的40多个单项,以及由跑、跳跃、投掷的部分项目组成的全能运动。田径运动分类和成人、少年竟赛项目如表7-1所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一
节田径运动概述三、田径运动的功能(一)田径运动的竞技价值(二)田径运动的健身价值(三)具有提高其他运动项目成绩的价值(四)田径运动的教育价值上一页返回第二节短距离跑一、短跑技术(一)起跑起跑的任务是获得向前冲力,使身体迅速摆
脱静止状态,为起跑后加速创造有利的条件。1.起跑器的安装起跑器安装的方法主要有“普通式”、“拉长式”两种(图7-1)。通常采用“普通式”,前起跑器安装在起跑线后一脚半(约40~45cm)处,后起跑器距离前起跑一脚半;前、后起跑器的支撑面与地面分别成40°,45°,角和70°,和80°,角;两个起
跑器的中轴线间隔约15cm。下一页返回第二节短距离跑2.起跑技术起跑技术包括“各就位”、“预备”、“鸣枪”三个阶段听到“各就位”口令后,做2一3次深呼吸,轻快地走到起跑器前,两手撑地,两脚依次踏在前、后起跑器的抵足板上,后膝跪地,两手放在紧靠起跑线后沿处,两臂伸直,肩与起跑线平行,两手间隔
比肩稍宽,四指并拢和拇指成八字形支撑。颈部自然放松,两眼视前下方约40一50cm处,注意听“预备”口令听到“预备”口令后,随时之吸一口气,平稳地抬起臀部,与肩同高或稍高于肩,重心适当前移,肩部稍超出起跑线,这时体重主要落在两臂和前腿上。“预备”姿势应该稳定
,两脚贴起跑器抵足板,注意力高度集中。听到枪声,两手迅速推离地,两臂屈肘有力地作前后摆动,两腿迅速蹬起跑器,使身体向前上方运动,前腿快速有力地蹬伸髋、膝、躁三个关节(图7-2)。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短距离跑(二)起跑后的加速跑加速起
跑后的跑是从后腿蹬离起跑器,到途中跑之间的一个跑段。其任务是充分利用向前的冲力,在较短距离内尽快地获得高速度。当后腿蹬离起跑器并结束前摆后,便积极下压着地。第一步的着地应尽量靠近身体重心投影点,脚着地后迅速转入后蹬。前腿在蹬离起跑器后,也迅速屈膝向前摆动。起跑后
的最初几步,两脚沿着两条相距不宽的直线前进的,随着跑速的加快,两脚着地点,就逐渐合拢到假定的一直线两侧(图7-3)。加谏跑的距离,一般约为25~30m。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短距离跑(三)途中跑途中跑是短跑全程中,距离最长,速度最快一段。其任务
是继续发挥和保持高速度跑。摆动腿的膝关节,迅速有力地向前上方摆出,支撑腿在摆动腿积极前摆的配合下,快速有力地伸展髋、膝和踝关节,蹬离地面形成支撑腿与摆动腿协调配合动作。1.腾空阶段小腿随时着蹬地后的惯性和大腿的摆
动,迅速向大腿靠拢,形成大小腿边折叠边前摆的动作。与此同时,摆动腿以髋关节为轴积极下压,膝关节放松,小腿随摆动腿下压的惯性,自然向前下伸展,准备着地。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短距离跑2.着地缓冲阶段着地动作应是非常积极的,在途中跑时,头
部正直,上体稍有前倾。两臂前后摆动要轻快有力。200m和400m起跑时,起跑器装在跑道右侧正对弯道切点的地方(图7-4)。在弯道上跑时,整个身体要向内倾斜,以克服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右肩要高于左肩、右臂摆动的幅度和力
量都应大于左臂,并稍偏右后方,右脚以前脚掌的内侧着地和瞪地,右脚以脚外侧着地和瞪地。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短距离跑(四)终点跑终点跑是全程跑的最后一段。任务是尽力保持途中跑的高速度跑过终点。终点跑的技术,要求在离终点线15~20m处,尽量保持上体前倾角度,加
快两臂摆动的速度和力量。在跑到距离终点线一步时,上体急速前倾用胸部或肩部撞终点线,并跑过终点,然后逐渐减慢跑速(图7-6)。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短距离跑二、短跑的练习短跑练习应以途中跑为主,在初步掌握途中跑的基础上,再依次练习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和终点
跑。(一)途中跑技术的练习方法1.跑的专门练习原地或行进间不等跑离的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目的在于体会跑的技术要领,纠正动作错误及发展腿部力量。在完成这些专门性练习时,要求动作正确放松,逐渐加快动作频率,并与途中跑结合起来练习。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二节短距离跑(1)小步跑从提腰、提踵动作开始。身体稍前倾,摆动腿向前稍摆膝,膝关节放松,小腿和脚自然下垂。然后大腿下压,小腿顺惯性前摆,使小腿在脚落地前自然伸直,并很快以前脚掌积极着地,脚趾完成最后“扒地”动作,同时另一腿向前摆
时,两臂屈肘,配合腿的动作前后摆动。小步跑要求步幅小,步频快而放松(图7-7)。(2)高抬腿跑动作要点与小步跑基本相同,先是要求摆动大腿,摆角与地面平行,支撑腿蹬地充分,向前送髋。上体要正直,不要前倾后仰,两膝放松
,摆动腿,小腿自然向大腿折叠,不要向后勾起或向前踢小腿(图7-8)。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短距离跑(3)后蹬跑躯干稍前倾,摆动腿以膝领先向前上方高抬并带髋向前,然后大腿积极下压,以前脚掌着地。蹬地腿充分蹬直髋、膝、踝三个关节,离地时用脚跑“扒地”。两臂屈肘前后摆动。2.
中等速度的放松大小跑60一100m。注意脚的着地、后蹬、前摆和送髓的正确技术要领3.分别进行不同距离的加速跑、重复跑、行进间跑4.由直道转入弯道或弯道转入直道的加速跑或反复跑80一150m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短距离跑(二)蹲踞
式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技术的练习方法1.在跑穴及起跑器上做无信号或有信号的蹲踞式起跑练习。注意“各就位”和“预备”动作的准确性,蹬离起跑器要快速有力。2.站于起跑线后,身体前倾到失去平衡的一瞬间,向前顺势跑出20一30m要求上体逐渐抬起,摆臂积极有力。3.直道或弯道上蹲踞式
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20一30m(三)终点跑和撞线的练习方法用各种跑速跑30一40m至终点做撞线动作。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短距离跑(四)全程跑技术练习方法1.计时跑100m或200m全程2.2一3人进行全程跑的比赛或
测验(五)身体素质练习1.加强大腿肌肉、踝关节力量的练习。如负重双、单足全蹲跳起,半蹲跳重重提踵练习等2.加强手臂摆臂力量和频率的练习。如原地徒手或手持轻器械做匀速、变速\加速摆臂动作。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二节短距离跑三、规则介绍1.在规定距离
内以最短时间跑完全程者为优胜者,以此类推;2.起跑犯规达两次者取消其比赛资格;3.在途中窜人他人跑道中并从中获得利益者取消其比赛成绩;4.以躯干任何一点(肩、胸、腹部)越过终点线判断其跑完全程(头、手臂、腿、脚不
包括在内)。上一页返回第三节中长距离跑一、中长跑的技术所有的中长距离跑都是起跑、起跑后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跑四个部分组成(一)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的目的是使身体尽快摆脱静止状态,迅速启动,占
据有利位置。中距离跑多采用半蹲踞式或站立式起跑,长距离则采用站立式起跑。采用站立式起跑时,听到“各就位”的口令后,先做1~2次深呼吸,然后慢跑式走到起跑线后;两脚前后开立,有力脚在前,脚尖紧靠起跑线后沿,后脚用前脚掌支撑站立,前后距离约40一60cm,左右间
隔20cm。两腿弯曲,上体前倾,重心落于前脚。前脚的异侧臂自然下垂,同侧臂在体侧后自然伸直。颈部放松,眼角前看3}Sm处,上体前倾程度根据个人习惯与比赛的战术而定。此时身体应保持稳定,集中注意力听枪声或“跑”的口令下一页返回第三节中长距离跑听到枪声或“
跑”的口令时,两腿用力蹬地,后脚蹬地并迅速前摆,前腿迅速蹬直,两臂自己合两腿做快而有力的摆动,使身体快速向前冲去进入加速跑阶段。这时上体前倾稍大,摆臂、摆腿和后蹬的动作都应迅速积极。这段加速跑距离的长短、速度的快慢,应根据项目、个人特点、比赛情况和战术要求而定,一般中距离
跑的加速距离较长,跑速较快。起跑后应在不妨碍别人的情况下,跑向能发挥个人跑速与战术的位置,然后进入匀速而有节奏的途中跑。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节中长距离跑(二)途中跑由于中长跑的距离比短跑长,因此要求中长跑时步频高,步幅舒展、均匀、放松,重心平稳,协调省力
,落地积极有节奏,并尽量提高肌肉用力和放松的应变能力,一方面要尽可能减少体力的消耗,保持较高的跑速,另一方面要求在全程跑中能根据比赛突发情况具有加速跑的能力。中长跑时上体的姿势要比短跑直些,中距离跑的上体前倾角度约5°~10°,长距离跑约为5°,摆臂幅度和后蹬力量比短跑小。后蹬角比短
跑大,腾空的时间也缩短(图7-9)。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节中长距离跑(三)终点跑终点跑是中长跑全程结束前的最后一段加速跑,此时已处于疲劳状态,又是胜负的关键时刻。在这段距离内,要根据个人的水平、战术要求和对手的情况而及时调整,全力以
赴,顽强拼搏,向终点冲刺。一般情况下800m跑可在最后200m开始,1500m跑可在最后400m开始,3000m以上项目可在最后400m或更长些的距离开始进入终点跑。二、中长跑的呼吸中长跑的呼吸节奏要与跑的节奏相适应。一般是采用跑两、三步一呼气,两、三步一吸气的办法,用鼻和半张开的口进行
呼吸,并要有适宜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节中长距离跑由于在中长跑时,氧气供应满足不了肌肉活动的需要,造成“氧债”,因此跑到一定阶段(一般在全程的1/3或1/2处)会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动作不协调、四肢无力、难于继续坚
持下去的感觉。这种现象叫“极点”,它是跑的过程中的正常生理现象。通过锻炼可以缩短“极点”的持续时间及减缓对身体的不良影响程度。因此,在跑的时候当“极点”出现时,可调整呼吸与跑速,以顽强的意志坚持跑下去,经过一段时
间,这种“极点”现象就会得以缓解,出现明显好转,之后,又可正常的跑进。这一身体机能出现好转的机能状态又称为“第二次呼吸”。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节中长距离跑三、中长跑的练习方法(一)跑走交替。即跑一段走一段,再跑一
段再走一段,逐渐加长跑的距离,缩短走的距离,最后完全过渡到跑(二)变速跑。用快、慢交替跑来发展速度耐力,体会途中跑的用力和放松,练习在中长跑中如何分配自己的体力。(三)匀速跑。用来练习速度耐力的方法,体会摆臂、呼吸方法。跑的距离在800一1600m,或更长的距离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三
节中长距离跑(四)反复跑。主要练习专项耐力。即在规定的时间内,反复跑一定距离又采用100~300m,500~600m;1000~1200m;2000m或更长距离。重复次数为4一10次,休息时间每次3一8分钟。也可根据脉搏数恢复至100一120次/分为重复时间。跑速一般是最
好成绩的85%一90%(五)定时跑规定跑的时间或在规定时间内跑一定距离。可发展耐力,墙养速度感觉(六)越野跑。是在公路或野外自然环境中进行的一种长距离的大强度跑由于越野跑途径的自然景色不断变化,能提高兴奋性,不易疲劳,在空气新鲜的乡间或林间跑步,锻
炼效果更佳上一页返回第四节接力跑一、接力跑的技术接力跑技术包括短跑技术和传、接棒技术两个部分,接力跑的成绩决定于:各棒队员通过各自跑段的速度以及传接棒队员之间娴熟的传、接棒技术(一)4x100m接力跑技术1.
起跑(1)持棒人起跑:第一棒传棒人以右手持棒,采用蹲踞式起跑。持棒方法有三种:①右手的食指握住棒的后部,拇指与其他三指分开撑地。②右手的中指、无名指握住棒的后部,拇指、食指和小指三角撑地。③右手的中指、无
名指和小指握住棒的后部,拇指和食指分开撑的。下一页返回第四节接力跑(2)接棒人起跑:第二、三、四棒的起跑常采用半蹲踞式或站立式起跑、接棒人站在接力区后端或预跑线内。选定起跑位置,两脚前后开立,两膝弯屈,上体前
倾。第二、四棒队员站在跑道外侧,右腿在前,第三棒队员站于跑道内侧,目视传棒人,当传棒人跑到标志线时,接棒人便迅速起跑。2.传、接棒传、接棒方法有上挑式和下压式两种。(1)上挑式:接棒人的手臂自然向后伸出,手臂与躯干约成40
0}45。角,掌心向后,拇指与其他四指自然张开,虎口朝下,传棒人员将棒由下向前上送人接棒人的手中。优点:接棒人向后伸手动作比较自然,容易掌握。缺点:接棒后手握棒的中部,待第三棒传给第四棒时只能握住棒的前部不利于摆臂易掉棒。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四节接力跑(2)下压式:接棒人的手臂向后伸出,手臂与
躯干约成50°~60°角,手腕内旋,掌心向上,拇指与其他四指自然张开,虎口朝后;传棒人将棒由上向下传给接棒人的手中。优点:每一棒次的接棒都能握住棒的中下部,便于持棒快跑。缺点:接棒时手臂较紧张不自然。4x100m接力
跑多采用混合式传、接棒方法。即综合两种优点避免缺点的传接棒方法。一般为:第一棒右手持棒起跑,沿跑道内侧跑,用上挑式传给第二棒人,第二棒左手接棒沿跑道外侧跑,用下压式传给第三棒人,第三棒右手接棒沿跑道内侧跑,用上挑式传给第四棒人,第四棒左手接棒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四节接力跑3.传
、接棒时机和位置接棒人站在预跑区后部,并在身后5一7m处划一起跑标志线。看到传棒人跑至标志线时接棒人迅速转身起跑眼看跑进方向,并做好接棒方式。当双方跑进接力区,离接力区前端约4一5m处迅速准确无误地完成交接棒,此时传棒
人和接棒人的距离约为1.5m。传接棒时传棒人可发出“接”的信号4.各棒队员的安排第一棒:起跑技术好,善于跑弯道第二棒:专项耐力好,善于传接棒第三棒:要有第二棒的特点还要善跑弯道。第四棒:成绩最好,冲刺能力强上一页
下一页返回第四节接力跑(二)4x400m接力跑技术4x400m接力跑传、接棒的技术相对比较简单,第一棒采用蹲踞式起跑,起跑技术同4x100m接力跑的起跑;第二、三、四各采用站立式起跑,上体左转,目视后方,
顺传棒人跑速主动接棒,随后快速跑出,传棒人将棒传出后应从跑道内侧退出跑道,避免影响其他接力队员的跑进。4x400m接力跑,多采用右手传递,左手接棒后换手的传接棒技术,即第一棒队员以右手持棒传给第二棒队员的左手,第二棒队员接棒
距出后将棒换至右手继续跑进,第三、四棒队员均以此法传接棒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四节接力跑4x400m接力跑队员安排原则:第一棒:实力第二,善于起跑者;第二棒:实力第三,抢道技术好者;第三棒:实力最弱,耐力较好者;第四棒:实力最强,具有良好的战术意识和速度控制能力以及心理素质较
强者二、接力跑练习(1)持棒原地摆臂,做“上挑式”和“下压式”传接棒练习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四节接力跑(2)徒手原地摆臂(3)两人原地配合,要求传棒人与接棒人前后相跑1.50m左右。传棒人的右肩对着接棒人的左肩(或反之),前后两人差位站立。传棒
人向前送棒时发出“接”的信号,接棒人听信号后迅速向后伸手接棒。(四)两人行进间做同3练习。(五)第一棒右手握棒的蹲踞式起跑练习。(六)第二、三、四棒半蹲踞式和站立式起距练习(七)在接力区内做双人传、接棒技术练习。当传棒人用较快速度跑至标志
线时,接棒人迅速起跑,在距接力区内末端3}4m处完成传、接棒动作.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四节接力跑(八)全程接力跑练习:5一6人成队,连续进行50一100m接力跑的练习;4x50m接力跑比赛;4x100m
接力跑比赛;4x200m接力跑练习等。要求:传接棒人双方事先要约定传接棒方法、起跑标志线;传棒人传完棒后沿自己跑道内缓慢减速;接棒人接棒时眼看前方不要向后看以免窜道犯规。三、规则介绍(一)第一棒队员握棒起跑时,棒体不得触及起跑线和起距线前地面,否则判起跑犯规。(二)传、接棒动作必须在规定的接力
区内完成(三)传棒人传完棒后退出跑道时阻碍其他队员跑进应判罚犯规。(四)对有犯规行为的队将取消其比赛成绩。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五节跨栏跑跨栏跑是在快速跑中跨越一定数量、间距,一定高度栏架的跑跨结合的田径项目。跨栏跑的运动成绩是由运动员的单跑速度、过栏技术
以及跑跨结合的能力决定的一、110m和100m跨栏跑的基本技术(一)起跑至第一栏前的技术起跑方式同短跑起距方式。起跑到第一栏男子的距离是13.72m,女子的是13m。运动员一般跑7~9步。如果跑7步或9步则起跨
脚放在后起跑器上跑8步起跨脚放在前起跑器上(图7-10、图7-11)。下一页返回第五节跨栏跑起跑后的加速跑中上体抬起比短跑要早些,这样便于高重心起跨。(二)过栏技术过栏技术包括起跨、腾空过程和下栏落地三大技术阶段(图7-12)(1)起跨,是在快速跑动中,起
跨腿用力后蹬,使身体腾空的技术动作动作要领:起跨前应保持较快的跑速,最后一步比前一步的步长应缩短10-20cm。用起跨腿前脚掌或脚外侧着地,随身体重心前移过踱到全脚掌触地,此时膝关节微屈缓冲,当身体重心超过垂直面时,摆动腿向前上方加速高抬大腿,起跨腿同侧手臂往前上方用力摆出,肘关节与肩
高,另一臂摆至体侧,同时起跨脚跟迅速提起。膝关节伸直,使上体加速前移,形成一种良好的攻栏姿势。起跨蹬地角约为70°,起跨点距栏架约2~2.20m.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五节跨栏跑(2)腾空过栏,起跨腿蹬离地面后,摆动腿继续向
前上方摆动直到膝关节超过栏板高度,此时小腿迅速前伸,使摆动腿伸直,脚尖微微上翘,以脚掌朝前。摆动腿异侧臂继续前伸至栏板上方,并带动上体前倾,使躯干与摆动腿形成锐角。当摆动腿脚掌到达栏板上方之前,起跨腿一侧的髋关节保持伸展,小腿自然折叠并与地面平行。这样,摆动腿和起跨腿在栏架
前形成一个大幅度的劈叉动作(3)下栏着地,当摆动腿脚掌移过栏板的同时,起跨腿屈膝外展,小腿收紧抬平,脚尖勾起,以膝领先向前提拉。当臀部移过栏板时摆动腿主动下压,上体逐渐抬起,当摆动腿脚掌触地时应积极做扒
地动作,膝、踝关节保持伸直,起跨腿继续高抬。两臂应一直保持屈肘前后摆动,起跨腿同侧臂稍外展便于起跨腿从腋下向前做提拉动作。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五节跨栏跑(三)栏间跑技术栏间距离为8一9.14m。除去“跨栏步”3.2
一3.6m,实际跑过余下的约为5.4一5.7m的栏间距离。以栏间三步跑为例,其步长比例分布为:第一步1.55m,第二步约为2.06m,第三步约为1.85m。三步步长不等,每步步速和支撑、腾空时间关系都有变化,这就构成栏间跑所特有的节奏(图7-13)。栏间距第一步的水平速度同过栏
有所降低,蹬地起步时膝关节始终伸直,因而步长短于后面两步,为了争取第一步必要的步长,应充分发挥踝关节及脚掌力量,借起跨腿的高抬加快髋部前移,用力摆臂也能起到提高蹬地效果和加快动作频率的作用。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五
节跨栏跑第二步的动作结构和支撑与腾空时间关系大致与短跑途中跑相同,要高抬大腿用前脚掌有弹性地蹬地,上体不得过大前倾第三步因准备起跨形成一个快速短步,动作特点与跨第一栏前的最后一步相同,摆腿不要很高。良好的栏间跑技术应表现为高重心,步幅轻快而有弹性,节奏
分明。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五节跨栏跑(四)全程跑全程跑中要将合理的过栏技术与快速的栏间跑结合起来,注意动作的直线性、节奏性和协调性。在跨越最后两、三栏时,要尽可能保持跑速,以顽强意志动员全部力量去完成动作。注意加强蹬地,适当加大上体前倾。最后
一栏的下栏动作要更加积极,两臂加快摆动,以便更快转入终点跑,并像短跑冲刺一样跑过终点,撞线后逐渐减速。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五节跨栏跑二、400m跨栏跑技术400m栏起跑到第一栏的距离是45m,起跑采用蹲踞式起跑,起跑技术与500m跑基本相同。一般男
运动员跑21~23步,女运动员跑25~26步400m栏有半程在弯道上过栏,弯道过栏用右脚起跨可较有力地利用向心力顺利过栏。用右脚前脚掌内侧蹬地,左腿摆动略向右倾,脚尖外转,右臂前伸时多向左侧用力,右肩高于左肩,身体左倾。下栏时,左
腿以脚前掌外侧在靠近跑道内侧分道线处着地,起跨腿的提拉举膝也多向前方用力。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五节跨栏跑栏间距离为35m,动作基本与400m跑动作相同。但步数、步长、节奏感非常重要,男子运动员一般跑15~17步,女子运动员一般跑17~19步最后一栏到终点的距离为40m。此时运动员会感到非
常疲劳,这一段往往是比赛的重要时刻,不但要保持跑的正确技术,加强摆臂,还应发挥跑的能力,以坚强的毅力争取不减速地冲向终点。全程跑不但要保持栏间跑良好节奏和顺利过栏技术,还要很好地分配好体力。一般后半程悖于前半程不宜超过2~3秒为宜。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五节跨栏跑三、跨栏跑练习(1)原地做
摆动腿模仿练习。栏前直立,面对栏架,摆动腿屈膝高抬,膝达栏架高时,小腿迅速向前摆出,接着积极下压大腿,用前脚掌在体前落地并做扒地动作。(2)走动中或小步跑中做摆动腿“鞭打”动作。(3)走动中或小跑中做摆动腿经栏上的栏侧过栏。在栏前1m处跨起,摆动腿从栏侧做(1)练习,
熟练后在慢跑中连续跨3一4个栏(图7-14)。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五节跨栏跑(4)原地提拉起跨腿过栏练习。双手扶肋木站立,起跨腿屈膝经腋下向前提拉过栏,膝部提举到身体正前方,自然落于体前,身体不要扭转或偏斜,栏架可
横放或纵放(图7-15)。(5)走动中或慢跑中经栏侧提拉起跨腿,起跨腿蹬地要充分。(6)原地做“跨栏步”中两腿绞剪换步动作。(7)走动中或慢跑中做过栏动作。(8)跑三至五步做过栏动作和栏间跑动作。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五节跨栏跑(9)跑动中从栏上过栏接栏间步连续过3~4个栏(10)蹲踞式起
跑至第一栏步点(7~9步)测量练习(11)全程跨栏跑练习,栏距可从7m逐渐过渡到9.14m。四、规则介绍(1)任何有意用手推倒、用摆动腿脚后跟以上部位踢倒栏架的行为应视为犯规行为。(2)漏跨、从栏侧绕过的行为视为犯规行为。上一页返回第六
节跳远一、跳远的技术跳远的完整技术是由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部分构成,其技术关键是快速助跑与正确的起跳相结合。(一)助跑跳远的助跑是为了获得必要的水平速度,为踏跳和起跳做好准备。助跑的距离男子一般
35~45m,步数为18~24步,女子为30~40m,步数为16~20步。助跑距离的丈量方法:一般采用走步丈量法。走的步数一般为跑的步数乘2减2,如丈量16步助跑时,走(16x2)-2=30步即可。此方法丈量的助跑距离必须反复试跑后确定。下一页返回第六
节跳远助跑的方法:一般采用逐渐加速方法。即随着跑速的加快,上体逐渐抬起,步长、步频也逐渐加快,倒数第二步稍大并有微蹲,最后一步长比倒数第二步短20~40cm左右(图7-16)。助跑的标记点:一般起跳点为第一标记,倒数第八步处为第二标记。助跑的标记是为了检查助跑
的节奏和准确性。但不能只顾踩标记而影响了助跑的速度和连贯性。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六节跳远(二)起跳起跳的任务是改变身体重心向前运动的方向,使它按适宜的腾起角(18°~24°)向空中腾起。腾起的初速度越大,越有可能跳出优良的成绩助跑到最后一步起跳腿迈出积极下压(图7-17之1),以全脚掌踏起跳板,
并向后快速“扒”地,摆动腿迅速向前摆,当身体重心移至起跳腿支点的垂直部位时,起跳腿迅速蹬伸,髋、膝、踝关节伸直。摆动腿继续向前上方摆至水平位置,小腿自然下垂(图7-17之二)。起跳时两臂的摆动可以增大起跳效果。起跳腿开始蹬伸时同侧臂向前上摆动,异侧臂向侧上摆起,当两臂肘关
节摆至肩高时突然“停止”摆动,这样可以借助摆臂的惯性,提肩、拔腰、挺胸、顶头,使身体重心向上提起。协助两腿完成起跳动作。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六节跳远(三)腾空起跳后身体便迅速腾空而起,并形成“腾空步”(图7-18)“腾空步”后的空中
动作有三种:蹲踞式、挺身式和走步式。因蹲踞式和挺身式较走步式易学易练,这里就介绍这两种空中姿势。(1)蹲踞式,“腾空步”后,起跳腿逐渐向摆动腿靠拢,然后,两腿一并上举使膝接近胸部。两臂随上体前倾向前伸(图7-
19).(2)挺身式,起跳成“腾空步”后,摆动腿自然下放,起跳腿微屈与摆动腿靠拢,两臂随摆动腿下放而由下向后上方摆振。同时展髋,挺胸抬头,形成挺身姿势(图7-20)。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六节跳远(四)落地正确的落地技术有利于尽可能地推迟脚着地的时间,可以提高跳
远成绩,并能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落地技术包括以下动作(图7-21);(1)着地前两腿屈膝高抬并主动向胸部靠拢成团身姿势。(2)即将着地时,膝关节迅速伸直,使小腿前伸,以脚跟先接触沙面。(3)着地后,立即屈膝,身体前移,两臂前
摆,使身体迅速移过落点,避免后坐影响成绩。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六节跳远二、跳远的练习(1)原地模仿起跳练习。两腿前后站立,起跳腿由后向前屈膝摆动至体前积极下压放脚,以全脚掌滚动着地,随即缓冲和蹬伸跳起,两臂随摆动腿一起向前上摆动。(2)跳动或走动中做上一步练习。(3
)起跳后的腾空步练习,用摆动腿落沙坑(4)腾空姿势和落地动作练习。短距离助跳起跳成腾空步后,做蹲踞式、挺身式和落地动作,注意体会摆动腿和起跳以及两臂的协调配合。(5)丈量步点,确定标记后的反复助跳练习。(6)全程助
跑和起跳结合练习。(7)全程助跑起跳和腾空落地结合练习。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六节跳远三、规则介绍(1)运动员的试跳顺序应抽签决定。(2)运动员超过8人,每人可试跳3次。前8名可再试跳3次。只有8人或不足8人时,每人均可试跳6次.(3)助跑道宽12
2~125cm,长大于40m,起跳板长1.21~1.22m,厚10cm,落地区宽2.75~3m,起跳板至落地区最远端不短于10m。落地区内应填湿沙沙面应于起跳板齐平。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六节跳远(4)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判
为试跳失败:①不论是在未做起跳的助跑或跳跃动作中,运动员以身体任何部分触及起跳线以外地面者②从起跳板两端以外,不论是在起跳线延伸线的前面或后面起跳者③在落地过程中触及落地区外地面,而区外触点较区内最近触点
离起跳线近者。④完成试跳后,向后走出落地区者。⑤试跳成绩应从运动员身体任何部分着地的最近点至起跳线及其延长线直角丈量。⑥每名运动员应以其最好试跳成绩为其最后的决定成绩。上一页返回第七节跳高跳高是人体通过快速助
跑,单脚起跳越过垂直高度横杆的一项田赛运动。跳高的过杆姿势有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和背越式。这里简要介绍当今普遍采用的背越式跳高的技术一、背越式跳高的技术人体通过助跑、起跳,以背对横杆的姿势越过横杆并以背先着垫的方法叫背越式跳高,它由助跑、起跳、过杆和落
地四个部分组成(图7-22)下一页返回第七节跳高(一)助跑助跑的任务是为了获得向前的水平速度,为快速有力地起跳创造条件。背越式跳高的助跑,前段为直线,后段为弧线,共跳8~12步,弧线段跑4~5步助跑的前段为离重心弹性直线加速跑,后段弧线跳时,身体向圆心倾斜,跑速越决
,倾斜也越大,助跑要求轻松、自然、快速、准确而有节奏。背越式跳高助跑步点的丈量方法:一般采用走步丈量法,先确定起跳点,起跳点设在距横杆的重面60~100cm,离近侧跳高架的立柱1m处。从起跳点沿横杆的平等方向向前自然走四步,再向助跑起点方向自然走六步,此处做一标志,为直
、弧段交界处;再继续向前走七步做一标志即是起跑点。在此基础上反复多次助跑检验、调整,最后确定下来(图7-23)。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七节跳高(二)起跳背越式跳高用远离横杆一侧的腿起跳。当起跳脚踏上起跳点后,以脚跟外侧领先着地并迅速滚动到全脚掌,并迅速屈膝、屈踝进行退让工作,同时身
体由倾斜转为垂直;摆动腿以髓带动大腿,屈膝向起跳腿同侧肩的前上方快速内扣摆起,起跳腿快速有力地蹬伸髓、膝、踝三关节。双臂有力向上提肩摆臂,及时做引肩动作(图7-22之起跳)。此时身体腾起,完成起跳动作。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七节跳高(三)过杆落地起跳结束后,身体按弧线的切线方向腾起,
由于哥盆在起跳时随摆动腿的内扣上摆而发生转动,人体在空中转动成背对横杆姿势。此时摆动腿的膝放松,起跳腿蹬伸离地后自然下垂,肩继续向横杆伸展,头和肩先过杆后抬头挺髋,使身体充分挺开,同时两腿膝微屈自然分开,两臂
置于体侧,在杆上形成背卧反弓形的姿势。髋部越过横杆后,收腹低头把未过杆的两腿上举,使其越过横杆(图7-22之腾空),整个身体成“L"状下落,以肩背领先落于垫上,顺势做后滚翻以缓冲下落动作(图7-22之落地)。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七节跳高二、背
越式跳高的练习(一)发展弹跳力的练习单脚多级跳,单脚跳台阶,原地单、双足纵跳摸高,双脚连跳过栏架,从50一100cm高处跳下并接着跳起(二)掌握起跳技术的练习(1)迈步摆腿练习。斜侧横杆或肋木站立,起跳腿向前迈步放脚,屈膝、屈踝,身体
前移,摆动腿屈膝内扣上摆,起跳腿蹬伸髋、膝、踝关节;身体背向横杆式肋木,两臂向上提肩引臂(2)3步助跑做(1)练习并跳起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七节跳高(三)助跑与起跳结合练习(1)沿15m直径圆圈跑练习,体会身体向内倾斜(2)由直线进入圆圈跑练习。(3)沿圆圈3步或5步跑起跳练
习(图7-24)。(四)过杆落地练习(1)仰卧在垫子上,两肩和两脚撑地,做向上抬臀和挺髓的动作(2)背对垫子站立,做提踵、挺髓、仰头挺胸,肩后倒落于垫上(3)立定背越式跳高。两腿屈膝半蹲跳起,两臂配合上摆,向后倒肩,抬臀、挺髓,成背弓姿势越过横杆或橡皮筋,以肩落于垫上(图7-25)(4)助跑
过杆练习。助跑2~4步做背越式过低横杆或橡皮筋。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七节跳高(5)全程助跑背越式跳高练习。要求丈量、调整助跑步点、起跳点,助跑节奏明显,起跳后身体垂直向上腾起,背对横杆,过杆时挺髓或“背弓”形,然后两小腿向上甩
起,以背落于垫上三、规则介绍(1)运动员必须用单脚起跳。(2)横杆每轮提升的幅度不得少于2cm。全能比赛每轮横杆提升幅度为3cm(3)比赛开始前,裁判员应向运动员宣布起跳高度及每轮横杆的升高计划。(4)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则判为试跳失败:①试跳后,由于运动员在试跳时的动作,
致使横杆未能留在横杆托上。②在越过横杆之前,身体任何部分触及立柱之间、横杆延长线垂直面以外的地面或落地区者。上一页返回第八节铅球一、推铅球技术现代推铅球技术有背向滑步推铅球和旋转推铅球。我们介绍背向滑步推铅球(以右手持球为例)。推铅球是一个完整的、连贯的技术动作,从技术上可分为预备
姿势、滑步最后用力、维持身体平衡五部分(图7-26)下一页返回第八节铅球(一)握持方法五指自然分开弯曲,把铅球放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根部,大拇指和小拇指自然地扶在铅球的两侧,手腕背后屈(图7-27),防止球体滑落和滑
动。手指力量强的人可把球适当的向手指端移动一些。然后把球放于右肩锁哥窝处,贴靠颈部下额侧面,掌心向前,大臂与肩高,使球保持稳定。左臂屈肘,横放胸前或屈肘上举(图7-28)。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八节铅球(二)滑步前的预备姿势(1)高姿势:持球背对投掷方向,两脚前后站立,重心落在伸直的右腿上,
上体正值,持球臂的肘部略低于肩,左臂自然上举。高姿势动作自然放松,并能协调转入滑步,有利于提高滑步的速度,但由于滑步前的摆腿和团身,身体的重心升降幅度大,要求运动员有较强的腿部力量与较高的平衡能力。(2)持球背对投掷方向,两脚前后站立,重心落在弯曲的右腿上,上体前曲,左腿在后自然弯曲,以脚尖点地
,两脚相距50~60cm,这种姿势较简单,但是全身的肌肉较紧张。根据姿势反射的原理,两种姿势的头部的位置必须保持与躯干在一条直线上,并保持正直。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八节铅球(3)滑步。滑步的目的是为了使器械获得一定的水平速度,为最后用力创造良好的条件。完善的滑步推铅
球成绩要比原地推铅球成绩远1.5一3m左右。滑步时要注意身体的平衡、动作要协调、连贯,以及加速完成动作。背向滑步的预备姿势做好后,左腿可做1~2次预摆。当预摆结束,在左腿回摆时,右腿弯曲,使身体团紧,蓄势待发。当左膝回靠近右膝时,臀部后移,右腿用力蹬地伸直,左腿迅速借右腿蹬的力量主动向抵趾板方向
伸直摆出。这样右腿的蹬伸和左腿的主动蹬摆产生了快速力量,使身体快速向投掷方向移动。右腿蹬地后迅速拉收至身体重心下面(投掷圈圆心处)着地脚尖内扣,同时左脚迅速主动用前脚掌内侧着地落于与右脚跟同一直线距右脚50~60cm处。此时重心落于右腿上,上体保持前屈姿势。两臂保持低姿势时状态,为最后用力
做准备(图7-29)。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八节铅球(4)最后用力。最后用力是从左脚着地的同时开始的。整个最后用力我们可以概括为“蹬”,“转”、“抬”、“送”、“推”、“拨”。滑步结束后,右脚比左脚先着地,右腿着地后
积极蹬伸,膝和大腿内扣,推动右髋向投掷方向转动,上体在转动中逐渐抬起(为加快上体转动和抬起,左臂从胸前向左上方摆动,使原来背对投掷方向转至侧对投掷方向)。此时左臂和左肩高于右肩,铅球处于较低位置,体重大部分仍在弯曲而压紧的右腿上(图7-30)。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八节铅球由于右腿不停地蹬
伸,大腿积极向前向上加速右髓继续向投掷方向转动和上体逐渐前移(投掷方向),体重逐渐移至左腿,左膝微屈。当左臂继续向体侧摆动时,向前展胸转头,躯干开始做最后的鞭打动作(向前展胸愈积极,手臂伸直得愈快,推球速度也愈快)。随着两腿充分的蹬伸和躯干的最后鞭打,右肩积极向
前上方送出,右臂迅速而有力地将球推出(图7-31),当铅球快出手时,快速而有力地屈腕拨球,使铅球从手指离开,加快出手速度,推球角度一般是38°~42°。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八节铅球铅球离手后,两腿弯曲或交换,降低重心,缓冲向前的冲力,维持身体平衡,防止出圈犯规二、推铅球的练习(1)徒手模仿握持法。预
备姿势,背向滑步及最后用力技术动作(2)发展手指力量的练习。手持铅球,用手指与手腕的力量将铅球推出或右手握入,左手来回推球8~10次,反复九组(3)原地正向推铅球(4)原地侧面推铅球,原地背向推铅球(图7-32)。上一页下一页返回
第八节铅球(5)持球连续做背向滑步练习(图7-33)。(6)持球做完整技术练习,体会全过程的连贯动作、动作幅度、用力顺序和各环节的相互配合三、规则介绍(1)投掷圈内径为2.135m,落地区圆心角为40°。(2)运动员应在圈内用单手从肩部
将铅球推出。持球手不得低于下领部位,不得将铅球置于肩轴线后方推出,违者判试投失败。上一页下一页返回第八节铅球(3)铅球必须完全落在落地区角度线内沿以内,运动员在器械落地后方可离开投掷圈,离开投掷圈时,最先接触到的铁
圈上沿或圈外地面必须完全在圈外白线的后面。违者判试投失败,不计成绩(4)丈量成绩为落点后沿至投掷圈内沿的连线长度。连线的延长线必须通过投掷圈圆心。上一页返回表7-1田径运动分类和项目下一页表7-1田径运动分类和项目下一页上一页表7-1田径运动分类和项目返回上一页图7
一1起跑器返回图7-2起跑的技术返回图7-3加速跑的技术返回图7-4途中跑技术返回图7-6终点跑技术返回图7-7小步跑技术返回图7-8高抬腿技术返回图7-9途中跑技术动作返回图7-10110m栏起跑至第一栏前的技术返回图7-11100m栏
起跑至第一栏前的技术返回图7-12过栏技术动作返回图7-13栏问跑的距离分配返回图7-14返回图7-15返回图7-16助跑技术动作返回图7-17起跳技术动作返回图7-18返回图7-19返回图7-22背越式跳高技术动作返回图7-20返回图7-23返回图7-24返回图7-25
返回图7-26推铅球的完整技术动作返回图7-27握球返回图7-28持球返回图7-29返回图7-30返回图7-31返回图7-32返回图7-33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