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计划与生产作业计划编制课件

PPT
  • 阅读 6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78 页
  • 大小 616.176 KB
  • 2022-11-1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橙橙】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生产计划与生产作业计划编制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生产计划与生产作业计划编制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生产计划与生产作业计划编制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生产计划与生产作业计划编制课件
生产计划与生产作业计划编制课件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7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生产计划与生产作业计划编制课件.pptx,共(78)页,616.176 K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352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年11月15日星期二第3章生产计划与生产作业计划编制第1页,共78页。学习目标熟悉生产计划的指标、编制步骤和编制依据掌握企业产品品种、产量的优化方法及生产能力的核算办法能够对生产计划进行初步合理的安排理解生产作业计划的任务、分类、特点、编制依据和内容掌握

期量标准的制订,具备编制大批大量、成批和单件小批生产计划的初步能力了解生产作业控制的概念和内容掌握生产调度工作的任务、内容和原则,具备生产调度的初步能力具备生产作业统计和在制品管理的初步能力第2页,共78页。3.1生产综合计划3.1.1生产计划的概念和

主要指标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生产计划,是企业生产管理的依据,它对企业的生产任务作统筹安排,规定着企业在计划期内生产的产品品种、质量、数量和期限等生产计划的主要有:品种指标、质量指标、产量指标、产值指标和出产期

指标等第3页,共78页。3.1生产综合计划3.1.2生产计划的编制步骤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统筹安排,初步提出生产计划指标综合平衡,确定生产计划指标最后确定生产指标第4页,共78页。3.1生产综合计划3.1.3滚动式计划的编制方法图3

-1滚动式编制年度计划示意图年度计划执行计划预订计划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本季实际完成计划与实际差异计划修正因素差异分客观条企业经营析结果件变化方针调整新的年度计划执行计划预订计划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第5页,共78页。3.1生产综合计划3.1.4品种与产量的确定

主要根据销售计划确定第6页,共78页。3.2工业企业生产能力3.2.1企业生产能力的概念及种类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下,企业的全部生产性资产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能生产的一定种类和一定质量的产

品的最大数量或者能够加工处理一定原材料的最大数量生产能力的种类:设计能力:企业基本建设设计任务书中所规定的生产能力,是新建、改建或扩建后的企业应达到的最大年产量。查定能力:企业在生产一段时期后,重新调查核定的生产能力现有能力:企业在计划年度内依据现有

的生产技术条件,实际能达到的生产能力。第7页,共78页。3.2工业企业生产能力3.2.1企业生产能力的概念及种类在编制企业的年度、季度生产计划,确定生产指标时,通常以计划能力为依据;在确定企业的规模、编制企业的长远规划、安排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时,应以设计能力和查定能力为依据第8页,共78页。

3.2工业企业生产能力3.2.2企业生产能力的核定3.2.2.1影响生产能力的因素固定资产的数量:指全部能够用于工业生产的机器设备、厂房及其它生产性建筑物面积固定资产的工作时间:指机器设备的全部有效工作时间和生产面积的全部利用时间固定资

产的生产效率:包括机器设备生产效率(即设备能力)和生产面积的生产效率第9页,共78页。3.2工业企业生产能力3.2.2企业生产能力的核定3.2.2.2核定生产能力的作用与意义确定企业长远规划,安排改建、扩建

、技术改造规划的重要依据使管理者在计划、组织方面作到心中有数,掌握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和富裕环节,挖掘生产潜力第10页,共78页。3.2工业企业生产能力3.2.2企业生产能力的核定3.2.2.3生产能力核定的程序各部门生产能力的

核定:单一品种生产条件下,设备组的生产能力计算:设备组生产能力=设备数量×单位设备有效工时×单位时间产量定额设备组生产能力=设备数量×单位设备有效工时÷单位产品台时定额在生产能力主要取决于生产面积的情况下,生产能力计

算公式为:生产能力生产面积=积数量生产面×的延续时间生产面积利用×积的生产定额单位时间单位面第11页,共78页。3.2工业企业生产能力3.2.2企业生产能力的核定3.2.2.3生产能力核定的程序车间生

产能力资料表设备组设备台数工作班数计划检修时数(h)全年有效台时(h)产品台时定额(h)设备组生产能力(件)①②③④⑤=②×250×15.5-④⑥⑦=⑤÷⑥车工组铣工组磨工组第12页,共78页。3.2工业企业生

产能力3.2.2企业生产能力的核定3.2.2.3生产能力核定的程序多品种生产条件下,设备组生产能力的计算方法:标准产品法:按标准产品计算生产能力就是在生产的品种中选择一种产品作为标准产品,再按一定标准(如千瓦、马力等)把不同品种、规格的同类产品换算成标准产品,最

后用单一品种生产条件下核算生产能力的方法来确定设备组的生产能力第13页,共78页。3.2工业企业生产能力3.2.2企业生产能力的核定3.2.2.3生产能力核定的程序代表产品法:以代表产品为计算单位确定设备组生产能力确定代表产品:代表产品是能反映企业专业方向、产量大、占用

劳动量最多、在结构或工艺上具有代表性的产品计算出以代表产品为计量单位表示的设备组的生产能力将其他产品的计划产量用换算系数分别折合成代表产品的产量计算出设备组各种计划产品的生产能力第14页,共78页。3.2工业企业生产能力3.2.2企业生产能力的核定3.2

.2.3生产能力核定的程序代表产品生产能力计算产品名称生产计划/台台时定额/小时换算系数换算为代表产品产量换算后产量比重以代表产品表示的生产能力/台换算为具体产品表示的生产能力/台①②③④=③/100⑤

=②×④⑥=⑤/∑⑤⑦⑧=⑦×⑥/④ABCD∑第15页,共78页。3.2工业企业生产能力3.2.2企业生产能力的核定3.2.2.3生产能力核定的程序假定产品法:以假定产品为计算单位确定设备组生产能力计算假定产品的台时定额计算设备组生产假定产品的生产能力

根据设备组假定产品生产能力,计算出设备组各种计划产品的生产能力假定产品的台时定额=产品总产量的百分比该产品产量占假定台时定额该产品位的生产能力以假定产品为单=假定产品台时定额单位设备有效工时设备台数生产能力计划产品=生产能力假定产品×产品总产量的百分比该产品产量占

假定第16页,共78页。3.2工业企业生产能力3.2.2企业生产能力的核定3.2.2.3生产能力核定的程序以假定产品为计量单位的生产能力计算表产品名称计划产量/台各产品占总产量的比重(%)各产品台时定额假定产品台时定额以假定产品为单位的生产能力/台铣床组各种计划产品的生产能力/台①②③④

⑤=③×④⑥⑦=⑥×③ABCD∑第17页,共78页。3.2工业企业生产能力3.2.2企业生产能力的核定3.2.2.3生产能力核定的程序企业生产能力的确定:基本生产车间之间的能力平衡辅助生产车间与基本生产车间之间的生产能力平衡第18页,共78页。3.3生产计划的安

排3.3.1产品出产进度安排3.3.1.1产品各季、各月的市场需求量比较稳定或者生产任务饱满的企业第19页,共78页。3.3生产计划的安排3.3.1产品出产进度安排3.3.1.1产品需求具有季节性的企业均衡安排方式:优点是有利于充分利用人力

和设备,有利于产品质量的稳定,也有利于管理工作的稳定;但缺点是成品库存量大,流动资金占用多;一般不适合于有保质期要求的,尤其是保质期较短的产品。变动安排的方式:优点是成品库存量小,保管费用低,能适应市场需求偏好,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不易出现产品积压

;但缺点是生产任务不均衡,需要经常调整设备和人力,不利于产品质量的稳定,也容易带来生产安全问题,并且要求企业管理者有较高的水平。折衷方式:上述两种安排方式的一种中间状态第20页,共78页。3.3生产计划的安排3.3.2多品种搭配生产要首先安排经常生产的

和产量较大的产品:应在符合订货合同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在全年作比较均衡的安排,使各个季度、月份都能生产一些这种产品,这样可以保持企业生产上的相对稳定性。对于企业生产的其他品种,实行“集中轮番”的安排方

式新老产品交替要有一定的交叉时间:在交叉时间内,新产品产量逐渐增加,老产品产量逐渐减少尖端产品与一般产品、复杂产品与简单产品、大型产品与小型产品等,均应合理搭配,使各个工种、设备及生产面积得到均衡负荷。各个品种轮番生产时,谁先谁后,应当考

虑合同期限、生产技术准备工作情况、关键材料和外协件的供应情况等因素第21页,共78页。3.3生产计划的安排3.3.3部门任务分解安排部门生产任务,应该满足下列要求:要能保证整个企业的生产计划得到实现要注意

缩短生产周期和减少资金占用量,提高经济效益。要注意充分利用各部门的生产能力,分配给各部门的任务应当适合这个部门的设备条件,并能充分利用这些机器设备,并使各部门任务基本均衡安排车间任务的方法,一般是先安

排基本车间的生产任务,再安排辅助车间的生产任务第22页,共78页。3.4生产作业计划的任务、分类与编制依据3.4.1生产作业计划的任务保证生产计划及订货合同规定的产品品种、数量和交货期等产品出产任务的完成;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第23页,共78页。

3.4生产作业计划的任务、分类与编制依据3.4.2生产作业计划的分类生产作业计划根据企业生产类型、生产组织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大批量生产作业计划、成批生产作业计划、单件小批生产的作业计划三类。生产作

业计划根据作业计划的编制范围可以分为:厂级生产作业计划和车间生产作业计划第24页,共78页。3.4生产作业计划的任务、分类与编制依据3.4.3生产作业计划的特点计划期短:生产作业计划一般是指月度和月度以内旬、日、小时的计划;计

划内容具体:生产作业计划把生产任务细分到各个生产环节,甚至落实到作业地、人头;计划形式直观、简单:生产作业计划的形式一般都采用进度表的形式,用比较形象、易于理解的方式来表示第25页,共78页。3.4生产作业计划的任务、分类与编

制依据3.4.4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的原则保证销售计划的顺利完成——首要原则。尽量保持企业生产的连续性和均衡性;要坚持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全面、准确、及时的原则第26页,共78页。3.4生产作业计划的任务、分类与编制依据3.4.5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依据生产任务方面的资料:

企业生产计划、订货合同及协议、新产品试制任务;厂外协作任务、车间之间以及厂内其他辅助部门、基建部门等交付协作的任务。设计工艺方面的资料:产品零部件的图纸、加工验收技术条件、工艺规程及其变化情况;产品装配系统图、工

艺路线、自制或外购零件清单、必要的工艺卡片。生产能力方面的资料:人员配备情况及各类生产工人的人数及技术等级;设备的类型、数量、实际运行情况,特别是关键设备的工序能力指数、设备的大修、中修计划;厂房生产面积及其利用情况;各类产

品分工种、零件、工序的工(台)时定额及压缩系数。第27页,共78页。3.4生产作业计划的任务、分类与编制依据3.4.5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依据生产准备方面的资料:工装目录及其在用、在库、在制的成套情况;原材料的供应情况,能源的限额分配情况,材料定额和原材料进厂使用结存变化情况。动力运输的能

力及供应、服务情况。前期计划完成情况资料:各种产品、零件的分工种、分工序的工时消耗定额及其分析资料;产品质量,特别是关键零件的质量情况及有关质量的分析材料;配套缺件及在制品期末结存量;工(台)时利用率、工人出勤率及有关分析资料。主要产品的期量标准及其变动情况的资料

第28页,共78页。3.4生产作业计划的任务、分类与编制依据3.4.5生产作业计划工作的内容制定生产作业的期量标准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组织实现生产作业计划第29页,共78页。3.5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3.5.1期量标准的制定大量生产的期量标准主要有:节拍、节奏、在制品

储备量定额,流水线标准工作指示图表等。成批生产的期量标准有:批量、生产间隔期、生产周期、提前期、在制品定额。单件小批生产作业计划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控制好产品的生产流程,按订货期进行生产。其主要期量标准有:产品生产周期、生产提前期等。下面主要介绍成批生产企业的期量标准

第30页,共78页。3.5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3.5.1期量标准的制定3.5.1.1批量、生产间隔期批量是花费一次准备结束时间投入生产的同种产品的数量生产间隔期是指前后两批相同制品投入(或出产)的间隔时

间生产批量=计划期平均日产量×生产间隔期确定批量和生产间隔期的方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即以量定期法和以期定量法第31页,共78页。3.5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3.5.1期量标准的制定3.5.1.1批量、生产间隔期批量是花费一次准备结束

时间投入生产的同种产品的数量生产间隔期是指前后两批相同制品投入(或出产)的间隔时间生产批量=计划期平均日产量×生产间隔期确定批量和生产间隔期的方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即以量定期法和以期定量法第32页,共78页。3.5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3.5.1期量标准的制定3.5.1.1批量、生

产间隔期以量定期法:先确定出一个最初批量,然后再据以算生产间隔期并修正最初批量,求得最佳数值最小批量法:适用于对关建设备和贵重设备的批量决策tKtQad调min式中:Qmin——最小批量(件);tad——设备调整时间(分、小时);K调——设备调整的时间损失系数;t——工序单件时间

(分、小时)。第33页,共78页。3.5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3.5.1期量标准的制定3.5.1.1批量、生产间隔期以量定期法:经济批量法:式中:Q——经济批量;N——年度计划生产任务(件、套);A——设备调整一次

所需费用(元);C——单位产品成本(元);i——年保管费率CiNAQ2第34页,共78页。3.5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3.5.1期量标准的制定3.5.1.1批量、生产间隔期以量定期法:无论是最小批量法还是经济批量法,求出的批量都是初步的,还要根据以下几方面进

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正:批量应与月产量相等或成为倍数关系;供应车间的批量要与需求车间的批量成倍数关系;批量应尽可能与工装、工位器具、设备容量和设备一次装夹数相适应;批量应不低于半个班的产量。第35页,共78页。3.5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3.5.1

期量标准的制定3.5.1.1批量、生产间隔期以期定量法:基本原理是根据工艺特点、零件复杂程度等因素凭经验确定生产间隔期,然后据以计算批量,使批量与其相适应。当生产任务变动时,生产间隔期保持不变,只调整批量

。第36页,共78页。3.5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3.5.1期量标准的制定3.5.1.2生产周期生产周期是指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开始到成品出产所经过的全部日历时间生产周期示意图保险期保险期总装生产周期部装周期机加工周期总装生产周期部件装配生产周期机加工生产周期保险期产品生产周期铸造毛坯

生产周期铸造周期第37页,共78页。3.5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3.5.1期量标准的制定3.5.1.2生产周期一批零件生产周期的计算miadtFtKKSFtQT1效平效基式中:T基——完成一批零件的工序生产周

期;m——零件工序数目;Q——零件批量;F效——有效工作时间;S——同时完成该工序的工作地数;Kt——工时定额完成系数;K平——平行系数(一般采用经验数据,大量零件一般为0.7~0.8);tad——设备调整准备结束时间。第38页,共78页。3.5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3.5.1期量标准的制定

3.5.1.2生产周期产品生产周期的计算T产品=T毛+T毛保+T加+T加保+T部装+T总装式中:T产品——产品生产周期;T毛——毛坯生产周期;T毛保——毛坯保险期;T加——加工生产周期;T加保——加工保险期;T部装——部件装配生产周期;T总装——产品总装配生产周期第39页,共78页

。3.5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3.5.1期量标准的制定3.5.1.3生产提前期生产提前期是指产品(毛坯、零部件)在生产过程的各工艺阶段投入(或产出)的日期比成品出产的日期要提前的时间生产提前期是从产品装配出产日期开始,按各工艺阶段的生产周期和出产间隔期反工艺顺序推算的第40页,共78页。3.5生产

作业计划的编制3.5.1期量标准的制定3.5.1.3生产提前期前后工序车间的生产批量相等时T投=T出+T周式中:T投——车间投入提前期;T出——本车间出产提前期;T周——本车间生产周期T出=T后投+T保式中:T出——某车间出产提前期

;T后投——后车间投入提前期;T保——两车间之间保险期第41页,共78页。3.5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3.5.1期量标准的制定3.5.1.3生产提前期前后工序车间的生产批量相等时提前期示意图保险期保险期保险期铸造生产周期铸造投入提前期总装投入提前期部装投入提前

期机加工投入提前期部件装配生产周期机加工生产周期总装生产周期第42页,共78页。3.5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3.5.1期量标准的制定3.5.1.3生产提前期前后工序车间生产批量不等,但是前工序车间的批量是后工序车间批量的倍数时T投=T出+T

周式中:T投——车间投入提前期;T出——本车间出产提前期;T周——本车间生产周期T出=T后投+T保+(T生—T后生)式中:T出——车间出产提前期;T后投——后车间投入提前期;T保——两车间之间保险期;T生——本车间生产间隔期;T后生——后车间生产间隔期第43页,共78页。3.5生产

作业计划的编制3.5.1期量标准的制定3.5.1.4在制品定额在制品是指从原材料投入到成品入库为止,处于生产过程各环节尚未完工的产品(毛坯、零件、部件)的总称在成批生产条件下,在制品定额分为车间内部在制品储

备量(周转储备量)和车间之间储备量(库存储备量)第44页,共78页。3.5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3.5.1期量标准的制定3.5.1.4在制品定额车间内部在制品储备量第45页,共78页。3.5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3.5.1期量标准的制定3.

5.1.4在制品定额车间内部在制品储备量当T周<R时,月末在制品可能有一批,也可能没有,其有无在制品取决于月末最后一批投入出产的日期。当T周=R时,任何时间都有一批在制品。当T周>R时,T周/R即为月末车间在制品的批数。第46页,共78页。3.5生

产作业计划的编制3.5.1期量标准的制定3.5.1.4在制品定额车间之间储备量——最大储备量计算公式如下:前前QNRNTZmax式中:N——平均日需量;T——库存天数;R前——前车间出产间隔期;Q前——前车间出产批量第47页,共78页。3.5

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3.5.2大批量生产作业计划的制定3.5.2.1厂级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规定车间生产任务的计划单位规定车间生产任务Q出=Q后投+Q销+(Z库定-Z库实)式中:Q出——某车间出产量;Q后投——后车间的投入量;Q销——本车间半成品外售量;Z库定——库存半成品

期末定额;Z库实——库存半成品期初预计实际数量。Q投=Q出+Q废+(Z内定-Z内实)式中:Q投——某车间投入量;Q废——本车间可能的废品及损耗数量;Z内定——本车间内部在制品定额;Z内实——本车间在制品期初预计数量第

48页,共78页。3.5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3.5.2大批量生产作业计划的制定3.5.2.1厂级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某车间第二季度生产任务计算表装配车间出产量装配车间投入量零件库产品名称计划出产量零件名称每台件数全部零件数废品及损失在制品占用量定额期初预计在制品占用量计

划投入量外销零件数库存半成品占用量定额期初预计半成品占用量(1)(2)(3)(4)(5)(6)(7)(8)(9)(10)(11)(12)620100变换齿轮12120012084123655010086第49页,共78

页。3.5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3.5.2大批量生产作业计划的制定3.5.2.1厂级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加工车间出产量与投入量毛坯库毛坯车间出产量与投入量计划出产量废品及损失在制品占用量定额期初预计半成品占用量计划投入量外销毛坯数库存毛坯占用量

定额期初预计毛坯占用量计划出产量废品及损失在制品占用量定额期初预计在制品占用量计划投入量(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1800818088190010

01501302020101501002080注:(5)=(2)×(4)(9)=(5)+(6)+(7)-(8)(13)=(9)+(10)+(11)-(12)(17)=(13)+(14)+(15)-(16)(21)=(17)+(18)+(19)-(20)(25)=(21)+

(22)+(23)-(24)第50页,共78页。3.5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3.5.2大批量生产作业计划的制定3.5.2.2车间内部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工段和小组的生产作业计划:如果工段和小组是按对象原则组成,可以将生产任务直接分配给它们;如果工段和小组是

按工艺原则组成,可以按反工艺顺序进行平衡计算,然后将生产任务分配给它们。工作班计划:工作班计划要规定每个工作地、每个工人在一个轮班内的产量任务第51页,共78页。3.5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3.5.3成批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3.5.3.1厂级生产作业计划的编

制——累计编号法L出=L装出+T出·qL投=L装出+T投·q式中:L出——某车间出产累计号数;L装出——装配车间成品出产累计号数;T出——某车间出产提前期日数;q——装配车间平均日产量;L投——某车间

投入累计号数;T投——某车间投入提前期日数Q出=L出-L出初Q投=L投-L投初式中:L出初——该车间计划期初已达到的出产累计号数;L投初——该车间计划期初已达到的投入累计号数第52页,共78页。3.5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3.5.3成批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3.5.

3.1厂级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累计编号法例:某企业采用累计编号法编制A产品2001年度4月份在有关车间的投入产出计划。已知该产品3月份的装配车间投入累计号为1510,产出累计号为1480;机加工车间3月份的投入累计号为1580,产出累计号为1555;铸造车间5

月份的投入累计号为1640,产出累计号为1610。假设该产品铸造生产周期为7天,机加工生产周期为18天,装配生产周期为5天,各车间间的保险期为1天。已知4月份的生产任务为440台,有效工作日22天。试计算4月份各车

间的投入量和出产量。第53页,共78页。3.5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3.5.3成批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3.5.3.1厂级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累计编号法解:T装投=5(天)T机出=T装投+T保=5+1=6(天)T机投=T机出+T机生=6+18=24(天)T铸出=T机投+T保=24+1=25(天

)T铸投=T铸出+T铸生=25+7=32(天)q=440÷22=20所以:L装出=1480+440=1920L装投=1920+20×5=2020L机出=1920+20×6=2040L机投=1920+20×24=2400L铸出=1920+2

0×25=2420L铸投=1920+20×32=2560所以:Q装出=1920-1480=440Q装投=2020-1510=510Q机出=2040-1555=485Q机投=2400-1580=820Q铸出=2420-1610=810Q铸投=2560-1640=920第54页,共78页。3.5

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3.5.3成批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3.5.3.2车间内部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车间内部生产作业计划一般包括工段、工作地月度生产计划或旬生产作业计划第55页,共78页。3.5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3.5.4单件小批生产

作业计划的编制3.5.4.1厂级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根据各项订货的生产周期制定出各种产品的生产周期表;根据各种产品的生产周期图表编制全厂各种产品投入出产综合进度计划第56页,共78页。3.5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

3.5.4单件小批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3.5.4.2车间内部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先对其中主要零件、主要工种安排计划,以此来指导生产过程中各工艺阶段的衔接其余零件可以根据产品生产周期图表中规定的各工艺阶段的提前期类别,或按厂部计划规定的具体日期,以旬或周为单位,按各

零件的生产周期规定投入和出产时间第57页,共78页。3.6生产作业控制3.6.1生产作业控制的概念与内容生产作业控制是实现生产作业计划的重要保证,生产作业计划是生产作业控制的基础生产作业控制的三个主要要素:标准、信息和措施首先制定生

产作业控制的标准,其次检测执行结果与标准进行比较,最后采取纠正偏差措施生产作业控制的内容主要有:生产作业调度、生产作业统计和在制品管理第58页,共78页。3.6生产作业控制3.6.2生产调度工作的任务、内容和原则3.6.2.1生产调度工作

的任务按照生产作业计划的要求,协调、控制生产过程的各环节,保证均衡生产并全面完成生产计划任务;对生产活动过程进行监督、控制,加强管理,克服生产的不平衡、不均衡现象,通过各种信息,预防和消除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第59页,共78页。3.6生产作业控制3.

6.2生产调度工作的任务、内容和原则3.6.2.2生产调度工作的内容按照生产作业计划规定的产品品种、数量、质量、期限和成本等要求,组织企业的日常生产活动并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特别是关键产品、零件,必须按照各工艺阶段规定的出产和进度要求按期完成生产任务;生产调度部门应检查、督促

、协调各有关部门及时做好各项生产准备工作,保证生产作业计划得以顺利实施;对轮班、昼夜、周、旬及月计划完成情况作好作业统计和分析工作;第60页,共78页。3.6生产作业控制3.6.2生产调度工作的任务、内容和原则3.6.2.2生产调度工作的内容合理调配各生产环节的劳动力;控制生产过程的原材

料、标准件、工具、半成品等物资供应和厂内运输工作,检查生产设备的利用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应采取纠正措施,以实现生产作业计划;协调厂部与车间、车间之间、工段之间的关系,保证均衡生产第61页,共78页。3.6生产作

业控制3.6.2生产调度工作的任务、内容和原则3.6.2.3生产调度工作的原则计划性——生产调度工作最基本的原则预见性及时性统一性群众性第62页,共78页。3.6生产作业控制3.6.3如何做好生产调度工作3.6.3.1建立健全调度工作制度值班制度调度报告制度调度会议制度

现场调度制度班前班后会议制度第63页,共78页。3.6生产作业控制3.6.3如何做好生产调度工作3.6.3.2建立健全生产调度机构一般情况下,企业设有厂部、车间和工段三级调度组织调度员的分工有以下三种:按条分工:调

度人员分工主管一种产品的调度业务按块分工:调度人员分工主管一个车间的调度工作条块结合分工第64页,共78页。3.6生产作业控制3.6.3如何做好生产调度工作3.6.3.3配备生产调度的技术设备计算机通讯设备远距离文件传送设备工业电

视气管通信系统电子自动记录系统第65页,共78页。3.7生产作业统计及在制品管理3.7.1生产作业统计3.7.1.1如何做好作业统计工作建立健全作业统计的组织机构;建立健全作业统计制度;确保数据准确、及时、全面;做好统计整理和分析的工

作;以专业为主,发动群众做好统计工作第66页,共78页。3.7生产作业统计及在制品管理3.7.1生产作业统计3.7.1.2生产作业原始记录大量流水生产企业的原始记录:轮班生产记录、停工生产记录、产品合格验收单、零部

件收发清单、废品通知单等成批生产和单件小批生产的原始凭证有:加工路线单、单工序工票、个人生产记录、工作班任务和报告、班组生产记录、领料单、完工入库单、废品通知单、停工记录单、返修通知单、厂内协作单等

第67页,共78页。3.7生产作业统计及在制品管理3.7.1生产作业统计3.7.1.3生产作业统计台帐生产作业统计台帐是通过一定的图式或者表式,按时间顺序,一般按日,也可按旬、月等,把统计资料汇总在一起,以反映生产作业进展

情况。企业可以按各级管理机构厂部、车间和工段设置统计台帐,中间仓库也要设立台帐;也可以按产品、部件、零件和工序设置台帐,其中,零件统计台帐和工序统计台帐是掌握产品生产进度的重要依据第68页,共78页。3.7

生产作业统计及在制品管理3.7.1生产作业统计3.7.1.4生产作业统计分析甘特图工艺阶段一月二月三月产品名称项目铸锻机加工装配上旬中旬下旬上旬中旬下旬上旬中旬下旬投入5/Ⅰ12/Ⅰ10/Ⅰ18/Ⅱ计划出产25/Ⅰ3/Ⅱ27/Ⅱ18/Ⅲ投入8/Ⅰ10/Ⅰ15/Ⅰ空

气压缩机实际出产1/Ⅱ12/Ⅱ1/Ⅲ投入10/Ⅱ8/Ⅱ28/Ⅱ22/Ⅲ计划出产1/Ⅲ4/Ⅲ4/Ⅳ30/Ⅳ投入1/Ⅰ冷冻机实际出产26/Ⅰ图例:铸工车间锻工车间机加工车间装配车间实际完成图3—9产品投入出产进度图第69页,共78页。3.7生产作业统计及在制品管理3.7.1生产作业统计3.7.1.

4生产作业统计分析流动数曲线图:弯曲程度反映生产波动情况40030020010012345678910图3—10流动数曲线图Q平日期产量投入累计线出产累计线T平第70页,共78页。3.7生产作业统计及在制品管理3

.7.1生产作业统计3.7.1.4生产作业统计分析折线图:用来分析现状,预测生产进度变化趋势和规律的一种工具30020010012345678910图3—11折线图日期产量折线短波将每日实际完成的数量每三天(平均期的天数根据资料的参差程度和分析的要求而定)做一次平均,得

到一个平均值,重复前述工作,可以得到若干平均值,将其连成一条平滑曲线,称为短波第71页,共78页。3.7生产作业统计及在制品管理3.7.1生产作业统计3.7.1.4生产作业统计分析曲线图:进一步预测生产进度变化趋势和规律的一种工具将短波的各波峰值连成一线,各波谷值另连

成一线,此两条线称为外覆线在两条覆线的中间绘制一条平滑曲线,该曲线称为中波300200100123456789图3—12中波曲线日期产量短波中波外覆线第72页,共78页。3.7生产作业统计及在制品管理3.7.2在制品管理建立和健全在

制品、半成品的收发领用制度对在制品和半成品要正确、及时地记帐核对合理地存放和保管在制品、半成品,充分发挥库房的作用做好在制品和半成品的清点、盘存工作第73页,共78页。3.7生产作业统计及在制品管理3.7.2在制品管

理ABC管理法:A类零件,品种大约占10%,价值大约占50~70%;应当进行重点管理,对库存数量定期检查,严格盘点,尽可能减少库存量;B类零件,品各大约占15~25%,价值大约占20~25%;应当进行普通管理,除按期进行检

查、盘点外,其数量可以稍大一些;C类零件,品种大约占65~75%,价值大约占5%左右,应当进行一般管理第74页,共78页。《现代生产管理》(第2版)主编崔平第3章生产计划与生产作业计划编制第3章生产计划与生产作业计划编制想一想:

什么是生产计划?生产计划的指标有哪些?编制生产计划的依据是什么?怎样核定企业的生产能力?企业的生产能力仅与设备有关吗?什么是标准产品?什么是代表产品?什么又是假定产品?它们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产品生产进度安排有哪些具体形式,它们分别适

用于什么情况?什么是生产作业计划?其编制的依据是什么?什么是期量标准?为什么要制定期量标准?为什么要进行生产作业控制?生产作业控制工作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做好生产调度工作必须遵循哪些原则?为什么?如何做好在制品的日常管理工作?生产作

业统计包括哪些内容?如何做好生产作业统计工作?第75页,共78页。《现代生产管理》(第2版)主编崔平第3章生产计划与生产作业计划编制第3章生产计划与生产作业计划编制做一做:某厂铣床组有铣床14台,每台铣床全年有效时间为3787小时,铣床组加工A、B、

C、D四种结构和工艺相似的产品,其计划产量分别为160台、280台、50台、100台,单位产品台时定额分别为30台时、50台时、25台时、70台时,选定B为代表产品,试计算铣床组的生产能力。某厂车床组有车床12台,每台车床全年有效时间为3753小时,车床组

加工A、B、C、D四种结构、工艺不相同的产品,其计划产量分别为150台、100台、120台、160台,单位产品台时定额分别为80台时、60台时、70台时、100台时,试用假定产品法计算车床组的生产能力。某企业拟采用累计编号法编制A产品2008年度6

月份在有关车间的投入产出计划。已知该产品5月份的装配车间投入累计号为2480,产出累计号为2345;机加工车间5月份的投入累计号为2660,产出累计号为2510;铸造车间5月份的投入累计号为2775,产出累计号为2715。假

设该产品铸造生产周期为8天,机加工生产周期为14天,装配生产周期为6天,各车间间的保险期为1天。已知6月份的生产任务为460台,有效工作日23天。试计算6月份各车间的投入量和出产量。第76页,共78页。《现代生产

管理》(第2版)主编崔平第3章生产计划与生产作业计划编制第3章生产计划与生产作业计划编制案例分析:海利工艺制品有限公司于1997年7月在深圳市西丽镇建厂,是一家中外合作企业,由中方珠光村提供厂房,港方新奇世界有限公司提供注册资金500万元,现有

人数450人,其中管理人员35人,质量检查人员57人,厂房面积10750平方米。该公司是以生产布绒玩具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品销往美国、加拿大、英国等世界各地。随着公司的发展,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暴露出许多弊端

与不足,如果不对其进行改革,将会严重影响公司的有效运转和进一步发展。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公司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①组织结构不合理,职能不明确,组织管理功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②工序工价制定欠公平;③生产安排不合理;④分配制度不完善;⑤员工培训力度不够;⑤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员工关系。下面就公司生产

安排问题展开研究。第77页,共78页。《现代生产管理》(第2版)主编崔平第3章生产计划与生产作业计划编制在生产安排方面,由于测定工时时没有考虑到工人熟练程度的分布状况,致使生产安排脱离实际。就拿现在正在

生产的“榄球人”来说,生产部门规定每天每个车缝工人至少完成200个,多生产的才有超产奖。实际上目前熟练的车缝工人有30人左右,每人每天可完成180个,比较熟练的有90人左右,每人每天可完成110个,新手有50人左右,每人每天可完成40个左右。所以除了极个别的可以完成200个以上

外,其他人均达不到,超产奖自然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可望不可及。原生产计划22天完成80万显然行不通,如果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一下可得出每人每天大约完成102个,这样22天203个车缝工人可完成45万个,这个结果正好与实际产

量相符。所以在安排生产任务时,一定要考虑到员工的生产能力,使每天的产量与员工的生产能力相当或略高于员工的生产能力,这样员工每天都可以完成任务,有一种成就感,提高了工作的热情。相反,如果安排的生产任务远远高于员工的生

产能力,员工每天都完不成任务,有一种受压迫感,情绪也就随之低落,不利于提高产量。第3章生产计划与生产作业计划编制第78页,共78页。

小橙橙
小橙橙
文档分享,欢迎浏览!
  • 文档 25747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