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成本精选课件

PPT
  • 阅读 6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24 页
  • 大小 1.537 MB
  • 2022-11-1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4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橙橙】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生产成本精选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生产成本精选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生产成本精选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生产成本精选课件
生产成本精选课件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22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4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生产成本精选课件.ppt,共(224)页,1.537 M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348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3章生产成本成本问题:是生产和定价决策的关键因素。什么是成本?根据供给规律:当一种物品价格高时,厂商愿意生产和销售的更多。这导致供给曲线向上倾斜。企业的目标企业的经济目标是利润最大化总收益:企业从销售行为中得到的货币量。等于企业生产的产量乘以产品价格。总成本:企

业为购买生产投入所支付的货币量。衡量方式比较复杂。利润=企业的总收入-总成本通过衡量总收益和总成本,来说明企业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成本是机会成本一个企业的生产成本包括生产物品与劳务量的所有机会成本。经济学十大原理:某

种东西的成本是你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企业的机会成本有时是明显的,称为显性成本,即企业支出的货币成本。例如企业购置生产资料的花费、企业支付的工资和租金等。企业的机会成本有时并

不那么明显,成为隐性成本,即不要求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的区别经济学家和会计师在分析经营活动时的侧重点不同经济学家在衡量企业成本时,即研究显性成本又研究隐性成本。会计师衡量的只是显性成本,而

忽略了隐性成本,因为他们记录的是流入和流出企业的货币。作为一种机会成本的资本成本假定海伦决定用30万美元的储蓄开办一家糕点厂。这30万美元的银行存款利息收入是1.5万美元,是企业的隐性机会成本,也是作为机会成本的资本成本。经济学家在考虑问题时会把1.5万美元的利息收入作为

企业的隐性机会成本,但会计师则不会把1.5万美元作为成本,因为没有货币流出。如果海伦没有足够的钱购买工厂,自己支付了10万美元,又从银行以5%的利率借了20万美元。这时会计师会把海伦支付给银行的1万美元利息作为成本,这是显性成本,是从企业流出的货币量。但经济学家衡量成本的方法则不

同,海伦拥有企业的机会成本是她支付给银行的利息1万美元(显性成本)加上放弃的储蓄利息5000美元。经济利润和会计利润经济学家和会计师衡量成本的方法不同,他们衡量利润的方法有不同。经济学家衡量的是企业的经济利润,即企业的总收入减去

生产的所有机会成本(包括显性的机会成本和隐性的机会成本)。而会计师衡量的企业的会计利润,即企业的总收入减去企业的显性成本。见图13-1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收入所有机会成本经济学家如何看企业显性成本经济利润隐性成本显性成本会计利润会计师如何看企业收入生产与

成本当企业要购买生产所需的投入品的时候,就发生了成本。再来看海伦的糕点厂。(1)我们假设工厂的规模是固定的,海伦只能通过增减工人数量来改变产量。(2)这种假设在短期是现实的,因为海伦不能在一夜之间建立一个更大的工厂。但在长期是不现实的,只要时间充足,更大规模的工厂可以建立起来。生产函数:用

于生产一种物品名的投入量和产出量之间的关系。边际产量:增加一单位投入导致的产量的增长。边际产量递减: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增加而减少的特征。例子:由于雇佣的工人越来越多,每个新雇佣的工人对产量的贡献越来越小,这是因为有限的设备数量不能将他的潜能发挥出来。表1.生产函数

和总成本:亨格瑞.海伦的糕点厂工人数量产出劳动的边际产量工厂成本工人成本投入总成本012050905040$303030$01020$304050341201403020303030406070515010305080图2.亨格瑞.海伦的生产函数产量(cookiesperhour)15014013

0120110100908070605040302010雇佣工人数量012345生产函数从生产函数到总成本曲线(1)当要研究企业的成本和定价决策时,最重要的是要看产量和总成本之间的关系。(2)生产函数曲线和总成本曲线是一枚硬币的两面。(3)随着产量的增加,生产函数线越来越

平坦,表现为边际产量递减。而随着产量的增加,总成本曲线越来越陡峭。见图13-3Figure3HungryHelen’sTotal-CostCurve图3.亨格瑞.海伦的总成本曲线Totalcost总成本$8070605040302010QuantityofOutput产

量(cookiesperhour)020401401201008060Total-costCurve总成本曲线各种成本的衡量TotalFixedCosts(TFC)总固定成本(TFC)TotalVariableCosts(TVC)总可变成本(TVC)TotalCosts(TC)总成

本(TC)TC=TFC+TVC总成本是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的和。固定成本: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也就是即使企业不生产也要发生的成本。例如租金、员工及管理者的工资、流水生产线、机器、厂房设备等。可变成本: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例如生产当中所需

的购买原材料的成本、工人的工资等。产量越大,购买这些原材料的成本也就越大。表2.成本的各种衡量:索斯蒂.特尔玛的柠檬水店数量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0$3.00$3.00$0.0013.303.000.3023.803.000.8

034.503.001.5045.403.002.4056.503.003.5067.803.004.8079.303.006.30811.003.008.00912.903.009.901015.003.0012.00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1)生产普通一杯柠檬水的成本(2)增

加生产一杯柠檬水的成本看似相同的问题,但实质不同,问题1是讨论平均总成本,而问题2是讨论边际成本。平均总成本:总成本除以产量。由于总成本等于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和,所以平均总成本也等于平均固定成本(固定成本除以产量)与平均可变成本(可变成本除以产量)之和。边际成本:额外一单位产量所

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平均成本FCAFCQVCAVCQTCATCQ$3.00表2.成本的各种衡量:索斯蒂.特尔玛的柠檬水店产量AFCAVCATC0———1$0.30$3.3021.500.401.9031.0

00.501.5040.750.601.3550.600.701.3060.500.801.3070.430.901.3380.381.001.3890.331.101.43100.301.201.50●边际成本(MC)衡量额外一个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

加。●边际成本帮助回答”生产额外一个单位产量的成本是多少”的问题?()MC=()TC=Q总成本变化产量变化边际成本:索斯蒂.特尔玛的柠檬水店产量总成本边际成本产量总成本边际成本0$3.00—13.30$0.306$7.

80$1.3023.800.5079.301.5034.500.70811.001.7045.400.90912.901.9056.501.101015.002.10图4.索斯蒂.特尔玛的总成本曲线总成本$15.0

014.0013.0012.0011.0010.009.008.007.006.005.004.003.002.001.00产量(每小时柠檬水杯数)014327659810总成本曲线成本曲线及其形状边际成本随产量增加而上升。递增的边际成本曲线表现了边际产量递减的性质。

平均总成本曲线是U形的。平均总成本是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之和。(1)平均固定成本总是随产量增加而下降的,因为固定成本被分摊到更多的产量上。(2)平均可变成本则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3)在产量小时,固定成本只分摊在少数产品上,平均总成本高。随着产量上升,使平均总成本最

小的U线底出现了,这种产量被称为有效规模。边际成本与平均总成本的关系(1)只要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总成本,平均总成本就下降。只要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总成本,平均总成本就上升。(2)平均总成本像你累积的平均绩点,而边际成本像你下一门

课的成绩。(3)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相交于有效规模时。见表13-2、图13-4、图13-5。图4.索斯蒂.特尔玛的总成本曲线总成本$15.0014.0013.0012.0011.0010.009.008.007.006.005.004.003.002.

001.00产量(每小时柠檬水杯数)014327659810总成本曲线图5.索斯蒂.特尔玛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曲线成本$3.503.253.002.752.502.252.001.751.501.251.000.750.500.25产量(每小时

柠檬水杯数)014327659810MCATCAVCAFCCostCurvesandTheirShapes成本曲线及其形状●Marginalcostriseswiththeamountofoutputproduced.●边际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上升。●Thisreflectsthe

propertyofdiminishingmarginalproduct.●边际成本递增反映了边际产量递减的性质图5.索斯蒂.特尔玛的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曲线成本$3.503.253.002.752.502.252.001.751.501.251.000.750.500.25产量(

每小时柠檬水杯数)014327659810MC成本曲线及其形状●平均总成本曲线●平均总成本曲线是U型的。●在产量水平极低时,平均总成本高,这是因为固定成本只分摊在少数几个单位产品上。●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降低。●当平均可变成本大幅度上升

时,平均总成本开始增加。●ThebottomoftheU-shapeoccursatthequantitythatminimizesaveragetotalcost.Thisquantityissometimescalledtheefficientscaleofthefirm.●在使平均总成

本最小的产量时,U型曲线的底部就出现了。这种产量有时被称为企业的有效规模。边际成本和平均总成本之间的关系1/只要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总成本,平均总成本就下降。2/只要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总成本,平均总成本就上升。3/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相交于有效规模时。MCATC边际成本和平均总成本之间的

关系$0.00$0.50$1.00$1.50$2.00$2.50$3.00$3.50024681012产量(每小时柠檬水杯数)成本边际成本平均总成本大鲍伯的成本曲线百吉圈产量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总成本边际成本0$2.00$2.00$

0.001$3.00$2.00$1.00$2.00$1.00$3.00$1.002$3.80$2.00$1.80$1.00$0.90$1.90$0.803$4.40$2.00$2.40$0.67$0.80$1.47$0.604$4.80$2.00$2.80$0.50$0.7

0$1.20$0.405$5.20$2.00$3.20$0.40$0.64$1.04$0.406$5.80$2.00$3.80$0.33$0.63$0.97$0.607$6.60$2.00$4.60$0.29$0.66$0.94$0.8

08$7.60$2.00$5.60$0.25$0.70$0.95$1.009$8.80$2.00$6.80$0.22$0.76$0.98$1.2010$10.20$2.00$8.20$0.20$0.82

$1.02$1.4011$11.80$2.00$9.80$0.18$0.89$1.07$1.6012$13.60$2.00$11.60$0.17$0.97$1.13$1.8013$15.60$2.00$13.6

0$0.15$1.05$1.20$2.0014$17.80$2.00$15.80$0.14$1.13$1.27$2.20图6.大鲍伯的成本曲线(a)总成本曲线$18.0016.0014.0012.0010.008.006.004.00产量(每小时百吉圈)TC42681

412102.00总成本0图6.大鲍伯的成本曲线(b)边际和平均成本曲线成本$3.002.502.001.501.000.5004268141210MCATCAVCAFC产量(每小时百吉圈)典型的成本曲线成本曲线的

三个重要特征随着产量增加,边际成本最终要上升。平均总成本曲线是U型的。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在平均总成本最低点相交。短期与长期成本1/对许多企业来说,总成本分为固定和可变成本取决于所考察的时间长短。在短期中一些成本是固定的。在长期中成本都是可变的。2/短期与长期成本总成本分

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取决于时间框架。工厂的成本在短期是固定成本。增加产量的唯一方法是多雇佣工人。而在长期是可变成本,可以扩大规模,投资建厂等。见图13-7图7.短期与长期的平均成本Copyright©2019South-Western每天汽车产量01,20

0$12,000小型工厂短期ATC中型工厂短期ATC大型工厂短期ATC长期ATC平均总成本规模经济与不经济规模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减少的特性。规模不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增加的特性。规模收益不变: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

量增加而保持不变的特性。规模经济的原因是专业化。专业化和合作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单位产品的平均总成本。规模不经济的原因是协调问题的存在。当企业变得异常庞大,管理的负担也越重,管理的效率也慢慢降低,企业内部的协调问题会随着企业的壮大而变得越来越突出和严重。图7.短期

与长期的平均总成本每天汽车产量01,200$12,0001,00010,000规模经济小型工厂短期ATC中型工厂短期ATC大型工厂短期ATC长期ATC规模不经济规模收益不变t平均总成本小结1/企业的目标是利润

最大化,利润等于总收益减去总成本。2/分析企业的行为时,重要的是要考虑生产的所有机会成本。3/一些机会成本是显性的,另一些机会成本则是隐性的。小结4/企业的成本反映其生产过程。5/随着投入量增加,典型企业的生产函数变得平坦,这表现了边际产量递减的性质。6/企业总成本可以分为固

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固定成本是在企业改变产量时不变的成本,可变成本是在企业改变产量时改变的成本。小结7/平均总成本是总成本除以产量。8/边际成本是如果产量增加一个单位总成本应该增加的量。9/对一个典型的企业来说,边际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增加。10/随着产量增加,平均成

本先是下降然后上升。小结11/平均总成本曲线是U型的。12/边际成本曲线总是与平均总成本曲线相交于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13/一个企业的成本往往取决于所考虑时间的长短。14/特别地,许多成本在短期是固定的,而在长期是可变的。第14章竞争市场上的企业市场的

概念:由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一群买者和卖者组成,买者决定需求,卖者决定供给。市场如何运行:买者和卖者的交易行为,研究供给和需求力量如何决定物品的价格和销量。市场类型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和卖者,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是微乎其微的。市场组织健全的市场:例如农产品市

场。买卖双方在约定的时间和地点相聚,并有拍卖者帮助确定价格和安排销售量。无市场组织的市场:大多数市场没有市场组织,买卖双方无需在约定的时间相聚,商品的销量和价格是由交易行为决定的。竞争:完全及其他完全竞争市

场:四个特点(1)有众多的买者和卖者,每个人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2)每个卖者所提供的物品大体上都是相同的。(3)企业可以自由进入退出市场。(4)信息完全。由于以上特点,完全竞争市场具有以下结果:市场上任何一个买者或卖者的行动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可以忽略不计。每一个买者和

卖者都把市场价格作为既定的。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和卖者交易相同的产品,所以每个买者和卖者都是价格接受者。买者和卖者必须接受市场决定的价格。垄断市场:只有一个卖者,既是价格的制定者,又是垄断者。例如公共事业领域。寡头市场:市场由几个寡头操纵,它们

并不主动竞争,目的在垄断市场,维持产品和服务的高价格。市场介于完全竞争和垄断之间。垄断竞争市场:市场有许多卖者,各自提供略有差别的产品。每个卖者有某种决定自己产品价格的能力,市场介于完全竞争和垄断之间。市场结构的差别决定了企业的定价和生产决策像自然垄断行业,供水、供电行业,价格上

升时,消费者的节水积极性可能会提高,但消费量不会急剧减少。像汽油市场,当价格上升时,短期内消费量不会大幅减少,因为需求缺乏弹性。在长期消费量可大幅度减少,因为需求富有弹性。我们在分析企业的生产定价决策时,与企业的成本分析密切相关。竞争企业的收

益一个企业的总收益等于销售价格乘以销售量。TR=(PXQ)总收益与产量同比例变化。平均收益告诉我们企业从普通一个单位产品销售中得到了多少收益。平均收益等于总收益除以销售量。平均收益=总收益/产量竞争企业的收益在完全竞争市场,平均

收益等于物品的价格。=()==总收益平均收益销量价格销量销量价格边际收益是增加一个单位销售量所引起的总收益变化。MR=TR/Q对竞争企业来说,边际收益等于物品的销售价格。利润最大化与竞争企业的供给曲线竞争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这就意味着企业想生产某

一产量,使总收益与总成本的差最大。利润最大化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理性人考虑边际量。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增加产量就增加利润,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减少产量就增加利润。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是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产量。

一个简单的利润最大化的例子。见表14-2表2.利润最大化:一个数字例子价格(P)销量(Q)总收益(TR=PxQ)总成本(TC)利润(TR-TC)边际收益(MR=)边际成本MC=利润变化MR-MC0$0.00$3.00-$3.00$6.001$6.00$5.0

0$1.00$6.00$2.00$4$6.002$12.00$8.00$4.00$6.00$3.00$3$6.003$18.00$12.00$6.00$6.00$4.00$2$6.004$24.00$17.00$7.00$6.00$5.00$1$6.005$30

.00$23.00$7.00$6.00$6.00$0$6.006$36.00$30.00$6.00$6.00$7.00($1)$6.007$42.00$38.00$4.00$6.00$8.00($2)$

6.008$48.00$47.00$1.00$6.00$9.00($3)QTR/QTC/边际成本曲线和企业的供给曲线边际成本(MC)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平均总成本曲线(ATC)是U形的。U形的底部是有效规模

生产点。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相交于平均总成本最低点对于一个竞争性的企业来说,企业的价格既等于平均收益(AR),又等于边际收益(MR)。边际成本曲线是表示企业在任意一种既定价格时的供给量,所以它也是企业的供给曲线。见图1

4-1,图14-2。P=AR=MRP=MR1MC图1.竞争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产量0成本和收益ATCAVCQMAX通过生产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产量,企业使利润最大化MC1Q1MC2Q2竞争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当MR>MC时,增加产量Q当MR<MC

时,减少产量Q当MR=MC时,利润最大图2.作为竞争企业供给曲线的边际成本产量0成本和收益MCATCAVCQ1P1P2Q2企业的这部分边际成本曲线也是企业的供给曲线企业的短期停止营业和退出决策停止营业是指

在某个特殊时期由于当前的市场条件而不生产任何东西的短期决策。退出是指离开市场的长期决策。企业的短期停止营业决策和长期进入退出决策停止营业:是指在某个特殊时期,由于当前的市场条件而不生产任何东西的短期决

策。在短期中不能避开固定成本,企业仍旧需要支付固定成本。如果企业停止营业,失去了出售资产的全部收益。节省了生产其产品的可变成本,但仍支付固定成本。因此如果企业生产能得到的收益小于生产的可变成本,企业就停止营业。即如果TR<VC,停止营业。若

TR/Q<VC/Q,TR/Q=AR=P,VC/Q=AVC,即P<AVC。企业的短期停止营业与退出决策1.当决定退出时,企业考虑沉淀成本;当决定是否停止营业时企业应忽略沉淀成本。2.沉淀成本是已经发生而且无法收回(并与当前

决策无关)的成本。沉没成本:成本已经付出而且无法收回。在短期中,企业的固定成本是沉没成本,企业在决定产量时可以不去考虑这些成本。企业的短期供给曲线是边际成本在平均可变成本以上的那一部分。固定成本的大小对供给决策无关紧要。例如,你对

一场电影的评价是10元,你花7元买了一张电影票,但在看电影之前,你把票丢了。这时你是否因该再买一张?答案是肯定的。你仍可以得到消费者剩余,那丢失的7元钱只是沉没成本。企业的短期停止营业决策如果生产能得到的收益小于生产的可变

成本,企业就停止营业。如果TR<VC,停止营业。如果TR/Q<VC/Q,停止营业。如果P<AVC,停止营业。图3.竞争企业的短期供给曲线产量ATCAVC0成本MC如果P<AVC,停止营业如果P>AVC,短期内继续生产如果P>ATC,

继续生产可以获得利润企业短期供给曲线TheFirm’sShort-RunDecisiontoShutdown企业的短期停止营业决策Theportionofthemarginal-costcurvethatliesaboveavera

gevariablecostisthecompetitivefirm’sshort-runsupplycurve.竞争企业的短期供给曲线是边际成本曲线在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以上的那一部分。当产品价格不能弥补平均可变成本时,企业完全停止生产;当条件改变,价格大于

平均可变成本时,企业可以重新开张。对于竞争性企业而言,产量在边际成本等于物品价格时水平上,但如果该产量时的价格小于平均可变成本,企业停止营业。企业的短期供给曲线是边际成本在平均可变成本以上的那一部分。见图14-3。退

出:是指企业离开市场的长期决策。长期中可以避开固定成本。退出的企业既节省固定成本,也可以节省可变成本。当农民决定在一个季度内不生产作物,那么土地荒废的固定成本就是沉没成本;而如果农民完全离开农业,则他可以卖出土地,土地的成本没有沉没。企业退出决策与停止营业决策

相似,失去全部收益,但也节省了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如果企业从生产中得到的收入小于它的总成本,企业就退出。如果TR<TC,企业退出。若TR/Q<TC/Q,则TR/Q=平均收益=单位价格TC/Q=ATC(平均总成本)即如果P<AT

C,企业就退出。在竞争市场上,企业生产边际成本等于价格时的产量,但若价格小于那种产量时的平均总成本,企业就退出。竞争企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总成本曲线之上的那一部分。见图14-4。企业进入或退出一个市场的长期决

策在长期中,如果从生产中得到的收益小于生产的总成本,企业就退出。如果TR<TC,退出。如果TR/Q<TC/Q,退出。如果P<ATC,退出。企业进入或退出一个市场的长期决策如果一种行动将有利可图,企业就将进入一个市场。如果TR>TC,进入。如果TR/Q>TC/Q,进入。如果P>ATC,

进入。Figure4TheCompetitiveFirm’sLong-RunSupplyCurve竞争企业的长期供给曲线Quantity产量MC=Long-runS企业长期供给曲线ATC0Costs成本FirmentersifP>ATC如果P>ATC,企业进入Firmexitsi

fP<ATC如果P<ATC,企业退出THESUPPLYCURVEINACOMPETITIVEMARKET竞争市场的供给曲线Thecompetitivefirm’slong-runsupplycurveisthe

portionofitsmarginal-costcurvethatliesaboveaveragetotalcost.竞争企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总成本曲线之上的那一部分。Figure4TheCompetitiveFirm’sLong-R

unSupplyCurve竞争企业的长期供给曲线Quantity产量MCATCAVC0Costs成本Firm’slong-runsupplycurve企业长期供给曲线竞争市场的供给曲线短期供给曲线边际成本曲线在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以上的那一部分。长期供给曲线边际成本曲线位于平均总成本曲线之上的那一

部分。利润的衡量利润=总收益-总成本即利润=TR–TC利润=(TR/Q–TC/Q)xQ利润=[P(平均收益)-ATC]xQ用图形来衡量:利润等于价格和平均总成本之间的面积。见图14-5。利润Q作为价格与平均总成本之间面积的利润产量0价格P=AR=MRA

TCMCPATC利润最大化产量a.有利润企业亏损图5.作为价格与平均总成本之间面积的利润产量0价格P=AR=MRATCMCPQ亏损最小化产量ATCb.亏损企业短期中竞争市场的企业供给曲线在任一价格时,每个企业提供边际成本等于价格时的

产量。只要价格高于平均可变成本,每个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就是供给曲线。市场的总供给量等于个别企业供给量之和。见图14-6。短期:有固定数量企业的市场供给---在任何一种既定价格时,个别企业供给量是使边际成本等于价格时的产量。---市场供给曲线反映了个别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图6.有固

定数量企业的市场供给(a)个别企业供给产量(企业)0价格(b)市场供给产量(市场)价格0供给MC1.00$2.001002001.00$2.00100,000200,000有进入和退出的长期市场供给进入与退出决策取决于市场给企业的激励如果在位企业赢

利,新企业就有进入的激励。新企业进入会增加物品供给量,使价格下降,利润减少。如果在位企业亏损,会陆续有企业退出市场,导致企业数量减少,产品供给减少,价格上升。利润增加。在这种进入和退出过程结束的时候,留在市场中的企业的经济利润必然为零。因为只有P=ATC时,利润为零。而P>A

TC,新企业进入,P<ATC,在位企业退出。长期:有进入与退出的市场供给1/企业进入或退出市场,直到经济利润为零。2/在长期中,价格等于最小平均总成本。3/长期市场供给曲线是这一价格时的水平线。利润Q图5.作为价格与平均总成本之间面积的利润产量0价格P=AR=M

RATCMCPATC利润最大化产量a.有利润企业——新企业进入市场亏损图5.作为价格与平均总成本之间面积的利润产量0价格P=AR=MRATCMCPQ亏损最小化产量ATCb.亏损企业——退出市场图7.有进入与退出的市场供给(a)企业零利润状态产量(企

业)0价格P=最小ATC(b)市场供给产量(市场)价格0供给MCATC该结论和我们之前的分析有惊人的相似:1/竞争企业的生产使价格等于边际成本,而自由进入与退出的力量又使价格等于平均总成本,如果价格既要等于边际成本,又要等于平均总成本,则边际成本和平均总成本一定相等。在没有自由进

入与退出时,竞争市场长期均衡一定是企业在其有效规模时运行。2/边际成本与平均总成本在U线底部的有效规模相交,这时二者是相等的。因此,在没有自由进入与退出现象时,竞争市场长期均衡一定是在企业的有效规模生产点运行。见图14-7。3/长期和短期需求的变动见图14-8。长期:有进入与退出的市场供给1

/在这种进入和退出过程结束时,仍然留在市场中的企业必定得到零经济利润。2/只有当价格与平均总成本被推向相等时,进入与退出过程才结束。3/竞争市场长期均衡一定是企业在其有效规模时运行。如果竞争企业获得零利润,为什么它们还在经营?1/利润等于总收益减总成本。2/总成本包括企业的所

有机会成本。3/在零利润均衡时,企业的收益应该补偿所有者期望用于使其企业维持的时间和金钱。短期与长期的需求移动1/在短期内,需求增加导致价格和数量上升。2/此时价格高于平均总成本,因此,企业赚到了正的经

济利润。图8.短期与长期需求增加市场企业产量(企业)0价格MCATCP1产量(市场)价格0D1,P1Q1AS1,长期供给曲线(a)最初状态P短期供给需求D2图8.短期与长期需求增加市场企业产量(企业)0价格MCAT

CP1产量(市场)价格0D1P1Q1AS1长期供给曲线(b)短期反应Q2BP2P2利润图8.短期与长期需求增加市场企业产量(企业)0价格MCATCP1产量(市场)价格0D1P1Q1AS1长期供给曲线(c)长期反应D2BQ2P2S2CQ3小结1/因为竞争企业是价格接受者,所以

它的收益与产量是同比例的。2/物品的价格等于企业的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小结3/为了利润最大化,企业选择使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产量。4/这一产量也是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产量。5/因此,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就是它的供给曲线。小结6/在短期中,当企

业不能收回其固定成本时,如果物品价格小于平均可变成本,企业将选择停止营业。7/在长期中,如果价格小于平均总成本,企业不能收回其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企业将选择退出市场。小结8/在可以自由进入与退出的市场中,长期利润为

零,所有企业在有效规模时生产。9/需求变动在不同时间范围内有不同影响。10/在长期中企业数量调整使市场回到零利润均衡。第15章垄断竞争企业与垄断企业的区别竞争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垄断企业是价格的制定者垄断企业比竞争企业拥有更大市场势力。垄断者的市场势力影

响着企业成本与产品价格之间的关系。竞争企业接受市场给定的产品价格,生产使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时的产量。垄断企业的产品价格大于边际成本。微软复制一张光盘的成本只有几美分。垄断者可以控制产品价格,但他们的利润不是无限的。因为极端的高价会减少物品的消费量。为什么

长期供给曲线会向右上方倾斜一些用于生产的资源数量可能是有限的企业可能有不同的成本MarginalFirm边际企业边际企业——如果价格有任何下降就退出市场的企业。垄断对整个社会的含义垄断企业

的目标与竞争企业相同:利润最大化这个目标对两种类型企业来说,效果极为不同。1/竞争市场会普遍促进经济福利和社会总福利。2/垄断市场上的企业不受任何限制,结果市场结果并不引起最佳的社会福利。3/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本章对

垄断行为的分析就是为了说明该原理。Monopoly垄断垄断的衡量:Afirmisconsideredamonopolyif...itisthesolesellerofitsproduct.itsproductdoesnothaveclosesubstitutes.如果一个企业是其产

品唯一的卖者,而且如果其产品并没有相近的替代品,这个企业就是垄断者。WhyMonopoliesArise为什么会产生垄断Thefundamentalcauseofmonopolyisbarrierstoentr

y.垄断的基本原因是进入壁垒。进入壁垒有三个主要来源:1、关键资源由一家企业拥有。2、政府给予一个企业排他性地生产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权利。3、生产成本使一个生产者比大量生产者更有效率。关键资源的掌控1/关键资源

的排他性所有权是垄断产生的潜在原因,但现实很少由于此原因产生垄断。资源事实上由很多人拥有,而且彼此之间都有相似的替代品。石油煤炭、天然气、核能、太阳能、氢动力、“煤变油”技术等等。2/小镇的井:十几口井-竞争市场,价格=边

际成本一口井–垄断市场,即使生产的边际成本低,但垄断者还会制定极高的垄断价格。3/南非的钻石公司:它控制了世界钻石生产的80%,市场势力大到足以垄断市场价格的地步。该公司市场势力的大小还取决于钻石是否有相

似的替代品。虽然关键资源的排他性所有权是垄断的潜在原因,但实际上垄断很少产生于这种原因。政府创造的垄断1/政府给予一个企业排他性地出售某种物品或劳务的权利,限制其他企业进入市场,从而造成垄断。2/很多时候垄断是因为政府给给予一个人或一个企业排

他性出售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权利。3/政府为维护公共利益(鼓励医药和科学技术研究)而赋予某人或某企业垄断地位。例如专利和版权法。4/法律赋予这些生产者称为垄断者,必然使产品价格高于竞争时的价格。但同时垄断行为也会产生一些社会利益。例如医药专利鼓励医学研究,作者版权鼓励他们写出更好的创作。自然垄断

行业1/在一个行业中,当由一家企业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成本要远远低于由两家或更多企业同时向市场提供产品的成本时,这种由唯一一家企业提供产品的现象,就是自然垄断。(规模经济现象)见图15-1Natura

lMonopolies自然垄断Anindustryisanaturalmonopolywhenasinglefirmcansupplyagoodorservicetoanentiremarketatasmallercostth

ancouldtwoormorefirms.当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劳务时,这个产业就是自然垄断。NaturalMonopolies自然垄断Anaturalmonopolyariseswh

enthereareeconomiesofscaleovertherelevantrangeofoutput.当相关产量范围内存在规模经济时,自然垄断就产生了。Figure1EconomiesofScaleasaCa

useofMonopoly作为垄断原因的规模经济AveragetotalcostQuantityofOutput产量Cost成本0平均总成本2/自然垄断的一个例子就是公共事业行业。例如供水,若多个企业供水,每家企

业都面临铺设管网的固定成本,而如果一家企业为整个市场服务,则供水的平均总成本最低。3/垄断企业通常拥有对关键资源的掌控或在政府的保护之下。否则要维持垄断地位是不容易的。潜在竞争者无法达到在位垄断者那样的低成本,所以它们对垄断者并不构成威胁。4/市场规模的变化也可能使自然垄断市场

演变成竞争市场。很多的公共事业行业竞争机制的引入和政府行政干预力量的退出,使这些行业的经营性质开始慢慢向竞争市场转变。垄断者的生产和定价决策竞争企业和垄断企业的关键区别在于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竞争企业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

;而垄断企业是市场上惟一的卖者,可以通过调节产量来改变价格。竞争企业在任一市场价格时,出售任意数量的产品。垄断者是市场上惟一的卖者,它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需求曲线。见图15-2。垄断者如何作出生产与定价决策垄断与竞争垄断市场上唯一卖者其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价格制定者降

低价格才能提高销量竞争企业是很多生产者当中的一个其需求曲线是水平的是价格接受者在相同价格下想卖多少就卖多少产量需求(a)一家竞争企业的需求曲线(b)一家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0价格0产量价格需求图2.竞争与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AMonopoly’sRevenue垄断者的收益

TotalRevenue总收益PxQ=TRAverageRevenue平均收益TR/Q=AR=PMarginalRevenue边际收益TR/Q=MR垄断者的收益1/垄断者获得的价格总是大于边际收益。垄断者的边际收益曲线位于需求曲线之下。2/竞争企业的边际收益等于物品

的价格。见表15-1,图15-3。表1.垄断者的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产量(Q)价格(P)总收益(TR=PxQ)平均收益(AR=TR/Q)边际收益(MR=)0$11.00$0.001$10.00$10.00$10.00$10.002$9.00$18.00$9.00$8.003$8.00$24

.00$8.00$6.004$7.00$28.00$7.00$4.005$6.00$30.00$6.00$2.006$5.00$30.00$5.00$0.007$4.00$28.00$4.00-$2.008$3.00$24.00$3.00-$4.00QTR/垄断者的边际收益垄断者的边

际收益总是小于其物品的价格。1/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2/当垄断者降低价格增加一个单位销量时,从以前的产品销售中得到的收益也减少。垄断者的边际收益当垄断者增加它的销量时,这对总收益(PxQ)有两种效应:产量效应—

销售的产品更多,因此Q增加。价格效应—价格下降,因此P降低。由此:对于垄断企业:P>边际收入对于竞争企业:P=平均收入=边际收入Figure3DemandandMarginalRevenueCurvesfora

Monopoly垄断者的需求与边际收益曲线QuantityofWater水的数量Price价格$11109876543210-1-2-3-412345678MarginalrevenueDemand(averagerevenue)边际收益需求(平均收益)垄断企业的利润最大化1/垄断企业和

竞争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原则一样: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的产量。而差别在于:对于竞争企业:P=MR=MC对于垄断企业:P>MR=MC2/在竞争市场上,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在垄断市场上,价格大于边际成本见图15-4。3/垄断者的利润衡量:利润=TR–TC利润=(TR/Q–TC/Q)xQ利

润=(P–ATC)xQ这和竞争企业的利润衡量方法一样。见图15-5。垄断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垄断者的利润最大化产量是由边际收益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的交点决定的。垄断者利用需求曲线发现消费者愿意为垄断者生

产的量支付的价格。图4.垄断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垄断价格产量QMAX0成本与收益需求平均总成本边际收益边际成本A1.边际收益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决定了利润最大化的产量...B2.…这时需求曲线表示价格与这种数量相一致。图5.垄断者的利润产量0成本和收益需求曲线边际成本边际收益曲线QMAXB垄断

价格E平均总成本D平均总成本曲线CTheMonopolist’sProfit垄断者的利润Themonopolistwillreceiveeconomicprofitsaslongaspriceisgreaterthanaveragetotalcost.只要价格比平均总成本高,

垄断者就可以获得经济利润。案例分析药品市场上,当企业开发了新药时,企业可以垄断药品的销售,但当专利期过后,市场就从垄断变为了竞争的。见图15-6。图6.药品市场成本和收益专利期内的价格专利到期后的价格垄断产量竞争产量0产量需求边际成本边际收益垄断者的福利代价与竞争企业相反,垄断企业收取高于其

边际成本的价格。从消费者角度看,这种高价格使垄断是不合意的。但是,从企业的所有者的角度看,高价格使垄断非常合意。垄断的福利代价垄断者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这对消费者是不利的。但垄断者从中获取了利益。企业所有者的

利益大于消费者的成本,垄断是好的组织经济的方法吗?带来无谓损失。市场供求均衡是一个使社会福利最大化的一个结果。政府管理垄断企业时,在需求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之处找出社会有效率的产量。但垄断者选择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交时的产量。会产生无谓损失。见图15-7、15-8。图8.垄断的无效率产量

0需求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垄断价格无谓损失有效率产量垄断产量价格价格0产量边际成本需求(对买者的价值)有效率产量垄断者的成本对买者的价值对买者的价值垄断者的成本对买者的价值大于垄断者的成本对买者的价值小于垄断者的成本图7.有效的产量水平无谓损失由于垄断者通过收

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发挥其市场势力,它就在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和生产者的成本之间打入一个楔子。这个楔子使销售量低于社会最优产量。垄断利润是否是一种社会代价垄断市场福利也包括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倘若

垄断市场上社会福利从消费者向生产者转移的过程并不影响市场的总剩余。因此垄断利润并不一定是社会问题。而判断消费者剩余重要,还是生产者剩余更重要,这只是经济学谈论的范围之外的话题。但问题是企业生产的产量低于使总剩余最大化

的水平,产生了无谓损失。而垄断者要维持市场势力,要游说政府法律制定者,这些游说成本是垄断的社会损失。TheInefficiencyofMonopoly垄断的无效率Themonopolistproduceslessthanthesociallyeffici

entquantityofoutput.垄断者生产的产量小于社会有效率的产量。无谓损失垄断引起的无谓损失类似于税收引起的无谓损失。税收和垄断之间的差别是政府得到了税收的收入,而私人企业得到了垄断利润。

对垄断的公共政策政府会以四种方式中的一种对垄断问题作出反应:努力使垄断产业更有竞争性管制垄断者的行为:实际上,管制者允许垄断者从降低成本中以更高利润的形式得到一些利益,这种作法要求对边际成本定价做某种背离。能否让垄断者的产品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看似只要P=MC消费者的购买

使总剩余最大化?资源配置有效率?-但它有几个问题:1)自然垄断企业的平均总成本递减,它表明企业有大量的固定成本,而且以后的边际成本不变。边际成本定价使产品价格低于平均总成本,使企业亏损甚至倒闭。Figure9Ma

rginal-CostPricingforaNaturalMonopoly自然垄断的边际成本定价RegulatedPrice管制价格Quantity产量0Loss损失Price价格Demand需求Marginalcost边际成本曲线Averagetotalcost平均总成本曲线Aver

agetotalcost平均平均总成本2)如果政府补贴边际成本定价固有的亏损,需要通过征税来筹集资金,税收又会引起额外的无谓损失。3)如果管制者允许垄断者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加入定价等于ATC,则企业赚到零利润。P=

ATC会引起无谓损失,这相当于对垄断者出售的商品征税。4)边际成本定价作为管制制度不能激励垄断者降低成本。即垄断企业若知道只要成本降低,政府就要降低价格,就不会使企业努力降低成本。(2)传统政府管制理论的三个假设:政府是无所不知的,政府拥有充分的信息。

政府是父爱主义的、仁慈的政府。政府是言而有信的。把一些私人垄断变为公共企业:政府不是管制由私人经营的自然垄断,而是自己经营自然垄断本身(例如,美国政府经营邮政服务)。无所作为:如果市场失灵的程度小于公共政策不完善所引起的政策失灵,政府可以无所作为。结论

:垄断者的普遍性垄断问题有多普遍?1、垄断是常见的。2、许多企业对它们收取的价格都有一些控制能力,因为它们提供的物品与其它企业提供的物品并不完全一样。3、有相当大垄断势力的企业是很少见的。4、很少物品真正是独一无二的。对垄断的公共政策用反托拉斯法加强竞争(1)反托拉

斯政策的国际比较1/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是先行发达国家,由于工业化较早完成,反垄断和中小企业政策实施得较为典型。目标是增强竞争活力。2/后起发达国家如日本和韩国的产业组织政策则是如何提高规模经济水平,更多的是实施产业组织合理化政策,例如产业兼并政策、产业联合政策等。这是由这些国家在

经济发展中的内外部条件所决定的。3/这种反垄断政策实施的差异与文化有关美国是移民国家,崇尚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出版,而同年美国独立。使崇尚自由竞争的思想与美国文化交融在一起。19世纪末期出现的垄断现象后

,美国实施了严格的反垄断政策。日本是后起发达国家,文化中崇尚的团体利益,追求个人目标与团体的和谐一致,在合作中竞争。产业组织政策中更多的推动企业合并、联合组成企业集团,推动大企业的发展,而在反垄断问题上表现

出了更多的灵活性和实用主义态度。(2)反垄断政策的理论基础亚当·斯密认为垄断是就某种商品的制造、进口和销售拥有专营权。李嘉图认为垄断与有限的生产要素供给有关,谁拥有了稀缺的生产要素,谁就具有了垄断地位。1838年,

奥古斯丹·古诺(AugustinCournot)在《财富的数学原理》中,继承并发展了斯密的观点,提出了卖方寡头垄断理论。19世纪中叶埃奇沃思(F.Y.Edgeworth)是对完全竞争严格定义的第一位经济学家。强调古诺条件。20世纪60年代,SCP框架占主导。高集中度是垄断的表现。后芝加哥学派

反对政府干预,大公司的高利润是经济活动的结果,而非垄断使然。(3)各国的反垄断政策美国1/反垄断法颁布于1890年。南北战争后,产业革命完成,集中与垄断趋势明显。后出现了托拉斯现象。(把经营权委托给另一企业,受托企业可以借助托拉斯管理所有被委托企业,形成对某个行业的跨州的垄断经营)2/1882年,

洛克菲勒收购了30多家炼油厂,组建了第一家托拉斯,即美孚石油公司。它控制了全美国原油的46-50%。后在榨油、烟草、酿酒和采煤等部门都组建了托拉斯。3/美国各州开始制定反垄断法,国会于1890年通过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4/美国的反垄断法

由谢尔曼法、克莱顿法和联邦贸易委员会法组成。谢尔曼法是反垄断的基本法。对垄断判断的依据:一是按区域和产品划分的市场份额,如果超过了80-90%,视为垄断。二是当事企业采取了掠夺性定价或排他性行动的,视为垄断。克莱顿法重点是防止价格歧视和通过

产权重组形成的排他性经营。联邦贸易委员会法主要对重组并购进行管理,防止出现垄断行为。任何并购须得到联邦委员会或司法部的批准。1992年的并购法则总结了以前的经验,新法则淡化了市场份额的指标,突出了效率指标,强调了并购对

竞争趋势的影响分析。(4)集中度是决定市场结构的重要因素1/集中度(DegreeConcentration):衡量某一市场或行业内厂商之间市场份额分布的指标。2/指某一特定市场中少数几个最大厂商(前四位或浅八位)所占有的市场份额。---美国铝业,90%。3/市场集

中度是一个相对的动态均衡。和产业的生命周期相似,初期,集中度低;成熟繁荣期,集中度提高;衰退期,集中度会再度上升。4/集中度最高的市场是只有一家厂商的独家垄断。任意市场,只要厂商数量大于1,就存在集中度问题。5/影响集中度的两个因素,一是厂商数量,二是市场份额。绝对法(Concentrat

ionRatio):相加法,无法区别前四家厂商之间的市场份额差异。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erfindahl-HirschmanIndex)。HHI法对厂商市场份额的非均衡分布非常敏感。但指数的直观性较差。市场集中度衡量指标市场份额S1S2S3S4,S5

……SiCR4HHI市场A601055………….803750市场B20202020…………..801600市场C100/3100/3100/3……………1003333市场D49490.250.25…………..98.548026/怎样的集

中度最合适即达到了规模经济又保持了有效竞争这对于不同国家的概念也不一样---集中度受产业的技术经济特点影响---与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经济发展阶段、市场容量有关---政府经济因素之外的考虑也较重要,通常有决定性的影响。集中度越高

,大厂商对市场的支配力量就越强魏后凯利用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的521个制造业行业近60万个企业的系统数据,考察中国制造业,结果无论是采用前四位还是前八位,市场集中度程度很低。导致规模经济效益的丧失过度竞争过度

分散化体制因素,地方工业化特征,用小企业来解决就业,劳动密集型,加剧了企业生产规模的小型化。最低经济规模(MES):一家企业的最小最优经济规模,也是长期平均成本最小时的最小产出。中国企业若干产品MES的估计值(10万)产品MES产品M

ES产品MES产品MES车床180合成橡胶3中型货车10卷烟40万箱/年钢材(薄板)200啤酒3轻型车10平板玻璃300万箱/年钢材(线板)50合成氨20轿车30橡胶轮胎40万条/年生铁100纯碱10洗衣机40合成纤维3氧化铝20烧碱5电视机40棉纱5万锭/年电解铝10硫酸10

电冰箱40压缩机100原油加工250新闻纸15自行车150洗涤剂3代表产品企业平均产量占经济规模的比例比例(%)代表产品5以下生铁、钢、合成氨、纯碱、水泥、集成电路5-10纸、中型载货车、电冰箱10-15硫酸、啤酒、彩色电

视机15-25烧碱、泵、合成洗涤剂、自行车、电解铝、乙烯25-30橡胶外胎、平板玻璃、车床、卷烟50以上棉纺、氧化铝中国大企业与全球500强企业的比较行业我国最大企业及销售额(亿美元)占全球500强企业中同行业最

大企业的份额占500强中同行业最小企业的份额汽车上海汽车工业公司(28.37)美国通用公司的1.8%日本Asinseikde的35.7%石化齐鲁石化(12)埃克森公司的1%钢铁宝钢、首钢、鞍钢合计(71.45)意大利伊利公司的15.7%德国德古萨公司的83.2

%电子电气设备佛山电气工业公司(8.46)日本日立公司的1.1%美国州旋公司的10%航天航空贵州航空工业公司(2.54)美国波音公司的1.2%法国宇航公司的2.8%中外汽车业市场集中度比较指标中国美国日本韩国CR441.

798.963.197.1HHI902367617713435中外轿车产业的规模比较国家中国美国日本韩国MES占本国市场的份额010099.6197.99产量(万辆)48.21044.51107.5241.61968年的美国并购限制条件CR4≥75%CR4≤7

5%主并企业市场份额上限被并企业市场份额上限主并企业市场份额上限被并企业市场份额上限4%4%或以下5%5%或以下10%2%或以下10%4%或以下15%1%或以下15%3%或以下20%2%或以下25%1%或以下1982年美国企业

并购条例市场分类HHI增加值HHI指数≤1000低集中度市场不受限制1000≤HHI指数1800中集中度市场上升小于100HHI指数≥1800高集中度市场上升小于50欧盟1/一个层次是欧共体委员会制定的条

约,促进竞争。另一个层次是各国有自己的反垄断法规。2/欧共体的并购法规在1989年颁布,采取事前控制的原则,由委员会决定是否准予并购:标准是该并购行为是否创造了或加强了市场垄断地位,导致共同体市场上的

某一独立部分的竞争受到损害。(5)欧美反垄断法和企业并购政策比较判断违法要素相似审查并购案时都关注对市场竞争的影响重点限制滥用市场力量,用市场份额来衡量市场力量处罚力度开始趋同接近–严厉,水泥卡特尔,处以2.5亿欧元的罚款。参与者

为3000万罚款。(6)欧美反垄断法的区别对限制贸易活动的行为采取不同程序,欧共体的法律具有规范性;美国主要靠因果关系来判断,具有灵活性。对非价格限制的处理不同。美国目标是促进竞争,而欧洲目标除了竞争,还有创造共同市场。(7)网络经济下反垄断理论的发展1/网络的外部性影响,价值与用户

的平方成正比。消费者愿意选择最流行,市场份额最大的产品,反过来又增大了这种产品的市场份额2/市场范围难以界定首先完全相同的市场不存在,相关市场就是一个重要指标。但相关市场的大小与行业分类的宽窄无法判定。

反垄断法无从解决?例如微软PC机操作系统占有90%份额,但辩护方认为应将操作平台定义为相关市场,则只有70%份额,不构成垄断。3/另外测量市场份额的指标销售额或销售收入在不同产品之间如何换算。一台PC机和服务器操作系统?价格

反应了偏好,非市场势力?(8)对静态效率均衡的批评1/奥地利学派代表人物熊彼特(Schumpeter,1942)提出了动态效率均衡。2/静态效率只能保护消费者的短期利益,动态效率才能保护消费者的长期利益。3/技术创新或进步等动态效率对增长的贡献比资源配置效率要大得多。4/伯

特从竞争力角度提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衡量动态效率的标准。主张修改美国的反垄断法,鼓励基于创新的竞争,而不是竞相压价的竞争。5/美国的反垄断法政策秉承了静态效率至上的思想。例如美国的铝公司案、标准石油案件和美国钢铁公司案件。6/后芝加哥学派批判了这种思想。美国

的反垄断法中出现了动态效率的萌芽。7/1982年,美国通用汽车和日本丰田组建合资企业,若按静态思想则为超强市场势力,是违法的,但按动态思想则有利于汽车制造技术和管理的创新。政府后来并未实施干预。8/20世纪末,反垄断法进入了真正动态效率

思想的主导时期。(9)对垄断行为认识观的转变早期反垄断法分析竞争者之间协作(Collaboration)行为主要采用标准的卡特尔理论。当时无论经济学家,还是反垄断政策制定者,都认为协作会妨碍竞争。在各国早期的反垄断法中,都将价格

卡特尔、产量卡特尔和地域卡特尔确定为违法。而现实中,竞争者之间的协作行为往往具有合谋和合作的特性,这些行为也并非都违法,但有存在垄断嫌疑?反垄断法如何来规制这些在竞争者之间的协作行为?在不同阶段,反垄断经济学对协作行为的合谋性和合作性认识存在一定差异。例如合资企业→一种最

常见的竞争者之间的协作行为。早期的观点认为该行为会增加相关厂商的市场势力。最典型的早期对合资企业的批判→萨洛普(Salop,1992)曾用内部人竞争模型(InsiderCompetition)解释了该问题。合资企业中的母公司会

有意调整或限制自己在某些相关市场上的竞争行为,以保护相关公司利益。母公司和其相关的子公司、连带公司无法直接竞争。这会降低整个市场的竞争强度。全球化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研发型合资企业越来越多→反垄断经济学对合资企业的态度也出现逆转。如今更多的是从合作

的角度,从合资企业促进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效率方面来分析问题。例如由于合资企业分担了因需求和技术的不确定性引起的风险,可以增加厂商投资的积极性。合资企业中,各方可以投入互补性资产和技术,使其具有单个企业

无法产生的协同效应。合资企业具有产生规模经济潜力。合资企业是一种突破贸易壁垒的有效手段。技术进步加快,使厂商越来越多地依靠创新而非市场势力来维持竞争优势。合资企业是合作行为→政府应放松管制在欧美的发垄断法实践中,也体现了对合资企业越来越多的宽容态度。2000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和

欧洲的反垄断机关对Covisint电子商务网免于反垄断调查。它是一个由全球约半数左右的汽车制造商发起的,具有开放特征,能促进汽车行业的竞争。(10)美国反垄断法的效果维护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有效竞争:最佳的经济资源分配、最低的价格、最高的质量和最大的物质进步。保护了企业的自由竞争

和消费者利益企业自由:自由进入和退出市场,开业自由、经营自由、决策自由、人事管理自由、自主参与市场活动等。防止企业滥用市场势力阻挠破坏中小企业发展,保障企业自由精神。弘扬了社会公正1/反对的不是一般意义的大企业,而是独占市场的企图。2/并非是简单地消除

企业优势,而是消除借助优势对竞争机制的扭曲。3/限制的并非是企业因技术和策略而获得的市场支配地位和利润,而是通过非正当方式对该地位的维持与权利滥用。4/保护的并非是弱小企业,而是保证其获得平等发展的机会。5/要抑制的市经济强权和

超经济的掠夺,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11)对美国反垄断政策的质疑反托拉斯法的目的是促进竞争和维护市场秩序。但竞争本身不是目的,竞争要带来效率,效率才是目标。波斯纳等人认为,反垄断政策的目的应在于促进经济效率,而不是单纯地保护竞争者。市场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对

企业行为判定的关键不在于看其是否损害竞争者,而在于是否促进社会经济效率。如果竞争者太多,不利于规模经济和效率的提高,则应允许市场集中。垄断带来效率,就不应反对?司法部的定罪时根据“意图”,而不是事实。(3)

政府管制的含义管制的实质是政府对竞争的明显的取代,它企图维护良好的经济绩效。例如进入控制、价格决定、服务条件和质量的规定等。管制就是国家强制权力的运用管制是对正常市场运转出了问题后的一种纠正,其基本理念仍然是维护市场的公平

竞争,如何使市场更加有效地运转。(4)政府管制的类型微观管制价格管制规定企业进入或退出的壁垒监管企业的运营数量管制质量控制反垄断措施制定环境保护标准,减少污染,促进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公

共管制可分为直接管制和间接管制也可分为经济性管制和社会性管制规制经济理论规制(Relulation)是政府用法规对市场活动所做的限制或制约。例如,政府控制企业的价格、销售和生产决策等。规制经济学(E

conomicsofRegulation)是一门新兴的经济学分支。研究的是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的政府干预问题。---为什么要干预?---采取什么措施干预?---干预是否有效?---干预无效时通过对规制和放松规制的成本-收益分析寻找次优选择。西方经济学界在20

世纪30年代就开始对规制经济学的理论做了先驱性的研究。1970年卡恩的《规制经济学》1971年施蒂格勒的《经济规制论》1973年贝利的《法规性制约的经济理论》1975年鲍莫尔和奥茨的《环境政策理论:外部性、公共部门、支出与生活质量》1976年佩尔兹曼《走向更一般的规

制理论》1991年托里森的《规制与利益集团》1992年植草益的《微观规制经济学》政府规制理论的发展公共利益理论和规制俘获理论1/主张政府规制是对市场失灵的回应,规制的目的在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进社会福利。2/规制是一种公

共需要,是从公共利益出发的一种公共行政政策。具有两个假设:一是市场是脆弱的,若放任自流,会出现不公正和低效率。二是政府可以代表公众对市场做出理性的计算,使规制符合帕累托最优。3/规制俘获理论,规制者被被规制者所俘获。它的三个假设:相关利益方是纯粹的经济

人、各方具有理性的判断、规制没有成本。规制为了公共利益,还是特殊集团利益?增强了反规制的倾向。创租和寻租的出现说明这两理论都不全面。规制需求理论---施蒂格勒(GeorgeJ.Stigler)与1971年提出的。规制的存在是社会

的需求所致,各个利益集团(被规制的垄断企业和消费者集团)要求政府作出符合它们各自利益的结果。---佩尔滋曼(SamPeltzman)将规制看成是政治运行框架下的最优政治决策问题。---规制的本质是将垄断利润的最终归属决定权交给政府;受规制者能准确预测规制的结果;受规制的往往不是企

业的产量和价格,而是收入在各利益相关集团之间的分配。---提出了施蒂格勒-佩尔滋曼,可以预测哪个产业会受到规制。利益集团理论贝克尔(GaryBecker)从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探讨了规制经济理论。---规制理论的根本是被用来增加最

有影响力利益集团的福利。---经济规制改变了市场规则,市场规则的改变给经济组织带来了利益。---受到规制的寡头产业厂商往往比垄断厂商有更多的创造和重新分配利润的机会。可竞争市场理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鲍莫尔提出来的。该理论把进入和退出视为促进竞争的力量。该理论的三个基本假设:---企业进入和退出

是完全自由的,在位者和潜在进入者是平等的,面临相同的规制环境、市场知识与产品技术和成本。---潜在进入者能根据现有企业的价格水平来评价进入市场的盈利问题---进入和退出市场的成本为零。规制博弈理论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研

究规制。---规制是一个增值的博弈,在博弈中,各方都是赢家。之所以可能,是因为政府运用强制性权利来迫使各方合作,并监督其执行合同。---消费者因价格下降而获得好处,---垄断厂商则因此避免了激烈的竞争,由国家保护其

专营权而不受竞争者的困扰。---政府监督可以给各方节省非常多的成本。政府规制失灵虽然政府管制的初衷是为了限制垄断,可结果却往往是行政垄断代替了市场垄断,与其他垄断不同,行政垄断没有第三方的力量能够限制和制约它,结果就会产生比市场垄断更

糟糕的结果。政府失灵给社会带来更大的灾难,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自由竞争理论的重新崛起弗里德曼(MiltonFriedman)1976诺贝尔奖得主乔治·斯蒂格勒(GeorgeJStigler)1982年诺贝尔奖得主哈耶克

(F.A.Hayek)1974年诺贝尔奖得主罗纳德·科斯(Ronald.H.Coase)1991年诺贝尔奖得主对政府的新解释从完全理性到有限理性政府也是经济人政府失败的原因公共决策失误政府扩张官僚机构的低效率寻租规制改革政府规制的成本立法成本

组织成本执行成本寻租成本道德风险条件下的规制由于被规制各方的关系比较复杂,可以用委托-代理关系来加以分析。在“规制当事人”之间存在三重(公众-政治委托人、政治委托人-规制者、规制者和被规制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公众将自己的权利委托给政治委托人,由此实现公众利益,形成了第一层委托-代理关系

。规制者也是“经济人”,立法机构就是政治委托人,立法机构将规制任务委托给规制机构,形成了第二层委托-代理关系。在规制者和被规制企业之间也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规制者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而被规制者追求企业

利润最大化,由于信息不对称,企业比规制者更了解情况,这时规制者将自己的经营权让渡给企业,并面临一个激励与监督问题。巴隆和梅耶森(BaronandMyerson)、拉丰和泰勒尔(LaffontandTirtole)分别建立了复杂的数学模型对信息不对成条件下的政府规制作了分析。规制的本意是要避免企业

获得垄断利润,政府规制并不是毫无成本的。由于规制双方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成问题,产生了严重的激励机制问题,加大了规制的难度。为了获得最好的规制政策,政府要尽可能地了解企业的私有信息,实现企业的自我选择。规制失灵与规制改革

规制失灵---企业内部生产效率低下,例如公平报酬率导致企业丧失了技术、管理、服务创新的动力---企业效益损失。---规制目标和结果不一致,例如信息不对称出现规制失灵。激励性规制---由于存在规制失灵,人们重新思考政府规制。福格桑和凡辛格(Vogelsang.I.andFinsi

nger.J.)等人在1979年提出了激励性规制(IncentiveRegulation)方案。---在保留原有的规制的条件下,激励受规制企业提高内部效率。给予受规制的企业一定的价格制定权,利用信息优势和利润最大化动机提

高内部效率。---激励性规制相对于传统规制而言,只关注企业的产出绩效,而较少控制企业的具体行为,企业可以获得更大的经营自主权。---激励性规制实施的前提是要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设计一种能给予企业足够激励,又使企业不滥用相机抉择权的机制。---激励性规制最早始于英国。当时主要推行在电信、电力、供

气、供水等主要公用事业领域。---伯明翰大学的教授StephenL.受英国政府的委托设计了一个价格规制模型。目的是把价格和利润保持在一个既不失公平又能激励企业提高效率的水平上。把规制价格和零售价格指数与生产效率挂钩,形成

一个价格规制上限模型。---后又推广到一些竞争性行业的管制中,石化、公共汽车、造船和飞机制造、钢铁等。---激励性规制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也先后采用。放松规制---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市场失灵和规制成本的上升,要求取消和改革规制的呼声很强。---美国率先进行放松

规制运动。随后日本和东方计划经济国家也开始效仿,这和减少国家控制,引进市场机制的改革也相呼应。---放松规制不是取消规制,而是对规制进行改进,寻找更有效率的规制方式。---经济学家们提出了简化经济规制的理论。美国政府在1974年对航空业进行了温和

改革,1978年完全取消了对航空业价格和市场准如规制。1982年美国先后取消和放松了对运输、通信、能源和金融等行业的价格、市场准入和退出等规制。社会性规制是一种新的规制形式,对劳动者和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负责。针对的不是特定行业,而是面向所有厂商和消费者。规制的目的

是解决外部性问题、信息不对称问题和非价值物品(机械、设施、疫苗、义务教务、保险等)问题规制的方式---直接规制,像禁止特定行为、限制性经营活动、资格制度、检查和鉴定制度、基准和认证制度。---行政规

制、经济规制、信息提供与公开等。(4)竞争性行业的政府规制1/控制产品的价格2/发放许可和营业执照3/制定行业标准4/税收与补贴5/利润管制(5)公用事业规制1/公共事业的自然垄断性质公共事业具有高额的初始固定成

本以及相对较低的可变运营成本。具有网络特征的基础设施更加明显地具有自然垄断性2/公共事业会随市场规模的扩大而变化市场规模扩大可以使自然垄断行业成为竞争性行业技术进步能扩大企业的最佳生产规模,使原本竞争性的领域产生自然垄断性替代技术使细分的行业之间出现竞争。3/

公共事业的政府管制方法(电力、电信、公交、自来水)收益率管制–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法根据历史成本核定加成比例、包括哪些成本、公司自己提供帐务的真实性、历史成本是否大于或小于实际成本?通货膨胀的影响进入管制–对自然垄断企业的进入管制对“竞争性”产业的进入管制对特殊产业的进入

管制反价格歧视政府规制改革的案例分析中国电信产业的改革第一阶段:放松价格管制时期(1980-1993)1980年邮电通信投资总计只有60亿元,全国的电话网容量只有435万门。(铁道部、电力部、石油部、军队有自己的专用通信网)到2019年时,邮电投资总额达2700多亿元

,其中1/3来自于电话初装费。而中央财政的投资仅为70多亿元。第二阶段:放松进入管制初期(1993-2019)联通公司的成立是中国电信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随后1993年开始放开了无线寻呼市场和增值电信市场。

第三阶段:管制机构改革和产业重组阶段(2019年以后)公有制:不是由私人经营企业,而是由国家来经营企业,从而来解决垄断行为带来的低效问题。例如电报电话、供水供电。但经济学家倾向于私有经营这类行业。因为产权明晰后才有成本最小化的激励。而如果政府官僚做不好工作,则损失的是顾客和纳税人,官僚有政治制

度的庇护。无所作为价格歧视当一种物品在竞争市场上销售时,价格歧视是不可能的,这是因为有很多以市场价格销售同一种物品的企业。为了做到价格歧视,企业必须具有一些市场势力。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完全了解每个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并对每位消费者收取不同价格的情况。价格歧视企业在多数情况下对

所有顾客收取同样的价格。但有时企业会以不同价格向不同顾客出售同一种物品。在竞争市场上,没有价格歧视,因为许多企业出售相同物品,企业是价格接受者,可以以市场价格出售它像出售的数量,没有企业愿意以低价出售物品。在垄断市场上,它拥有某种市场势力,可以实行价格歧视。价格歧视是垄断

者利润最大化的理性战略。价格歧视要求根据顾客支付意愿来划分顾客。价格歧视可以增加社会福利,具体表现为生产者剩余增加,而不是消费者剩余增加。见图15-10。PriceDiscrimination价格歧视Twoimportanteffectsofpr

icediscrimination:价格歧视带来的两种重要效果:1、Itcanincreasethemonopolist’sprofits.价格歧视能增加垄断者的利润。2、Itcanreducedea

dweightloss.价格歧视可能减少无谓损失。无谓损失消费者剩余图10.有无价格歧视时的福利价格0数量利润需求边际成本边际收益销售量垄断价格(a)单一价格垄断者Figure10WelfarewithandwithoutPriceDiscrimina

tion有无价格歧视时的福利Price价格0Quantity数量Demand需求Marginalcost边际成本Quantitysold销售量(b)MonopolistwithPerfectPriceDiscrimination完全价格歧视垄断者ProfitExamplesofPrice

Discrimination价格歧视的例子Movietickets电影票Airlineprices飞机票价Discountcoupons折扣券Financialaid奖学金Quantitydi

scounts数量折扣买方垄断问题买方垄断是指买方具有强大的制约合同的能力。买方来决定购买什么、购买多少;也决定供应方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什么时候生产。买方作为大的买主,例如大型超市的采购,它对上游供货商

采取普遍压价和收取各种附加费用的行为。例如粮食收购市场属于买方垄断的市场。买方垄断,是指只有一个买者,没有替代的买者,而且没有潜在的买者,换言之,别的买者不能进入这个市场,或者说,进入这个市场的成本很大以至于进入是不划算的。我卖的东西,只能卖给他,别人是不会买我的东西的,

那么,他,就是一个买方垄断者。这样的垄断者通常不多。因为只有一个买者,它通常要有很大的需求(数量很大或者需求金额),卖者才愿意向它提供。例如,政府购买的一些东西,军火、公共服务等,是没有第二个买者的。所以,政府是买方垄断者。简单地说,买方垄断是指一种产品只有一个

买者的市场结构。雇用一个工业城镇的全部劳动力的厂商就是一个例子。买方垄断的成因:1/国家政策规定,烟草产品只能由专卖局经营。电力也只能卖给供电局。2/由市场力量促成,例如大型企业的某些专业配套场商,由于专

业性较强,供方厂商受技术经营能力的限制,难以适应其他企业的技术要求,只能给某一家或少数企业提供产品。3/涉及国家安全,只能由国家控制的产品,例如武器装备,军品配套等。附录:对自然垄断行业规制的理论基础斯

蒂格利茨认为,政府对自然垄断问题有三种不同的解决方法。(1)第一,政府接管某一行业的所有权,或将该行业国有化。例如,英国和法国曾对各自国家的电力公司、电话公司以及部分公用事业部门国有化。但是,这种做法存在一些问题。政府通常不是很

有效率的生产者。被国有化的行业经理们往往缺乏降低成本和锐意现代化的动力,特别是政府愿意在该行业亏损时给予补贴的情况下。(2)第二,让私人企业经营该行业的同时对其进行管制。美国一般就采取这种做法。原则上,管制机构试图将企业的价格保持在与被管制企业投资收益相称的最低水平上。但是,管制是否有效、是否真正

代表了公众利益,在这点上是有争议的。政府无论是实施垄断权还是授予垄断权都应慎重。(3)第三,鼓励竞争。尽管完全竞争在自然垄断的情况下不会出现,但有限度的竞争总是可以带来一些好处。在实际竞争可行的场合下,竞争能抑制较高的垄断价格。所获得的收益不仅会超过重复生产所造成的低微成本,而且还会超过缺乏协作所

造成的轻微浪费。在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西方许多政府开始相信,不论竞争怎样不完全,总是比管理更好。于是,放松管制的过程开始了,并产生了一些成果。我国对自然垄断行业的规制方案(1)第一,对于信息不对称的补偿。有时候,规制的目的在于降低得到

信息的成本。首先政府设法提供消费者需要的产品的准确信息,或要求经营者提供。当然,对于不完全信息并不是简单地提供更多信息就能解决。当人们难以理解产品涉及的技术数据时,政府需要建立或实施产品质量标准或向生产厂商发放生产经营许可证。因为,消费者并不都具有评价不同产品所需的专业知识或资料。(2)第二,对规

制者的规制。经济性规制主要依靠政府机关的法律权限、许可或认可等手段,而政府在实施这些权力时,在一定程度上拥有自由裁决权。当政府也是个自然垄断性组织时,有谁、用什么方式来规制政府?植草益认为:建立一个对作为“法定垄断者”的规制者的滥

用权限加以限制、监视其是否按经济福利的最大化规范行动的体系,是必要的。(3)第三,政企分开。政企分开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似乎经常被谈到。在政府的微观规制上提出,是有特殊意义的。因为只有打破规制者与被规制企业之间的直接利益联系,才能使规制机构超然的行使经济性规制的职能,才有可能

使之中立的把经济福利最大化作为原则,公正廉明,依法规制。(4)第四,区分真正的自然垄断行业和非自然垄断行业,规制与放松规制结合。要使规制取得预期效果,要考虑行业特性,只有真正的自然垄断行业才可考虑实施规制。因为对非自然垄断行业的规制会抑

制有效竞争,导致社会福利的损失。规制与放松规制都是适应自然垄断行业不同发展阶段要求的产物。(5)实施激励性规制。由于现行的规制制度不能解决企业内部无效率的产生、规制关联费用的增加、规制滞后等问题。所以,除了给予企业提高内部效率的激励之外没有其他对策,称之为“激励性规制”我国自然垄断行业

改革绩效的评价1/恶性价格战、不正当竞争加剧,妨碍自然垄断行业健康发展。2/为了争夺客户资源,各大运营商纷纷推出各种形式的资费套餐。电信行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主要表现在:互联互通存在严重障碍,限制互联互通的方式开始向越来越隐蔽、越来越不容易调查取证的方向发展;侵犯商业秘密;竞争

对手之间相互诋毁等等。3/低劳动生产率与行业高工资相伴随。2019年电信服务质量用户满意指数(TCSI)测评结果4/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实证考察大银行不一定存在规模经济从资产利润率和收入利润率两个指标来看,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远低于新兴综合性商业银行,这与其在中国银行业中的

规模和地位极不相符。这说明银行的规模与资产利润率关系不大。

小橙橙
小橙橙
文档分享,欢迎浏览!
  • 文档 25747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