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下册语文9《说“木叶”》PPT课件2-统编版

PPT
  • 阅读 57 次
  • 下载 1 次
  • 页数 48 页
  • 大小 2.059 MB
  • 2022-12-1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中必修下册语文9《说“木叶”》PPT课件2-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必修下册语文9《说“木叶”》PPT课件2-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必修下册语文9《说“木叶”》PPT课件2-统编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中必修下册语文9《说“木叶”》PPT课件2-统编版
高中必修下册语文9《说“木叶”》PPT课件2-统编版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VIP专享文档,需开通VIP才能继续阅读】
/ 4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9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中必修下册语文9《说“木叶”》PPT课件2-统编版.ppt,共(48)页,2.059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992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9说“木叶”【助读博览】一、魅力作家“盛唐气象”第一人——林庚林庚(1910-2006),字静希。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福建福州人。成就:他在唐诗、楚辞、文学史等方面的研究,显示出诗人学者的独有特

点。在唐诗研究方面卓有建树,提出了“盛唐气象”的著名论点。作品:诗集《夜》《春野与窗》《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林庚诗选》等,学术著作《唐诗综论》《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诗人李白》等。【经典觅珠】1.清蓝的风色里早上的冻叶/高高的窗子前人忘了日夜/你这时若打着口哨子去了/

无边的颜料里将化为蝴蝶——林庚《秋之色》2.我多么爱那澄蓝的天/那是浸透着阳光的海——林庚《新秋之歌》3.少年没有苦闷吗?春天没有悲伤吗?然而那到底是少年的,春天的。——林庚4.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太多的

灰烬却是无用的/我要寻问那星星之火所以燃烧/追寻那一切的开始之开始——林庚背景回眸细微处见匠心,平常中显奇崛作者从中国古代传统诗歌中,发现了诗人极少用“树叶”一词而大多用“木叶”一词,他对此展开了深入的分

析研究,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艺术欣赏的大门,使我们惊奇地发现:“木”在貌似平常的简单用语中饱含诗人的感情,是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是诗人遣词用语的良苦用心。作者在“木叶”上下的功夫,对我们体察诗歌艺术中的精微之处颇有启发,同时也启发我们应该怎样欣

赏文学作品。二、大家风采林庚的学问与人品中文系要办一份学生刊物,学生主编去找林庚题字,林老爽快应允,还对当时这位才上大二的学生说:“看您什么时候方便。下午行吗?”当学生按约定时间赶到林庚寓所时,林老已立在初春的寒风中等候,拿出写好题词的精美卡片,还抱歉地问学生:“年纪大了,

不能写毛笔大字了,只能写几个钢笔小字。不知道适不适合刊物用?”林庚是一位真正的长者。“一流的学问,背后是一流的人品;没有一流的人品,做不出一流的学问来。”【初读任务】1.《说“木叶”》开头部分列举并分析了我国古代诗歌史上一个什么奇怪现象?紧接着又论述了“木”的哪两个艺术特征

?【明确】现象:“木叶”成为诗人们钟爱的一个形象。特征:一是含有落叶的因素,二是有颜色的暗示性。2.《说“木叶”》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明确】不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真正目的是阐述诗歌语言暗示

性的特点。【语言建构】一、音形识记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袅袅(nǎo)桅杆(wéi)似乎(sì)疏朗(lǎng)B.橘颂(jú)门闩(shuān)窸窣(sū)爽朗(shuǎnɡ)C.寒砧(zhēn)迢远(tiáo)缠绵(chán)湿润(yùn)D.涔阳

(Cén)漂泊(bó)特殊(chū)繁茂(mào)﹒﹒﹒﹒﹒﹒﹒﹒﹒﹒﹒﹒﹒﹒﹒﹒【解析】选B。A项,“袅袅”的“袅”应读“niǎo”;C项,“湿润”的“润”应读“rùn”;D项,“特殊”的“殊”应读“shū”。﹒﹒﹒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启发缘故洗

练精彩B.熟悉凭借偶然胞满C.触觉干躁仿佛飘零D.领域单纯辨论概念【解析】选A。B项,胞满——饱满;C项,干躁——干燥;D项,辨论——辩论。二、词语应用(选词填空或判断正误。)1.诗中“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一句被人广为_____,历下亭也因此名扬天下。(传诵·传颂)2.从他们_

____当兵的那一天起,就非常清楚地知道,军人是一个冒险的职业。(选择·抉择)传诵选择3.随着FMG等其他皮尔巴拉地区的铁矿石生厂商的新项目投产,全球最大的铁矿石发运港有望_____铁矿石发运量,以及时弥补铁矿石供应。(增加·增进)4.微信朋友圈里_____着这样一则“审车新政”:“从2019年

1月1日起,当月该年检车辆必须在当月年检或者提前两个月审验。”(流传·留传)增加流传5.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生命,分子生物学正是要在分子结构的水平上探索生命的_____。(奥妙·奥秘·奥义)6.基建投资的增速变化,则明显呈现房地产投资增速逆向波动的_____。

(特征·特点)奥秘特征7.老师傅总是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诉说他年轻时的趣闻轶事,我已经听得熟能生巧了。()8.对于他帮助孤寡老人和失学儿童的事迹,我真是一言难尽。()×。句子语境是:对于老师傅的话,因为听过多遍,因而“我”非常熟悉。据此应用“耳熟能详”。×。“一言难尽”用

在不好的事上,不合语境。﹒﹒﹒﹒﹒﹒﹒﹒9.公司法定代表人激动地向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道谢着,72万元虽然对公司影响微乎其微,但就像鱼刺一样卡在喉咙里难受,现在终于舒服了。()√﹒﹒﹒﹒【审美鉴赏】鉴赏点一: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思路1.第4段通过研究古代诗人们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明确】自屈原开始把“木”字用在秋风叶落的季节之后,后代诗人们都将“木”用在秋天的景象中以取得鲜明的形象效果;“树”没有落叶的形象,而“木”显然有落叶的景况。得出“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2.第5段与第4段是什么关系?有

什么作用?【明确】第5段在第4段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木”为什么“含有落叶的因素”这一特征,并引出语言“暗示性”的问题,过渡到阐述“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鉴赏点二:分析写作特色3.作者是如何阐释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的呢?

【明确】这种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诗歌的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和启发性

。4.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却拟题为“说‘木叶’”,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以为如何?【明确】标题若拟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整篇文章的行文思路就要改变,它可能就要从理论的角度

来论述,就会写成一篇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论文。而标题拟为“说‘木叶’”,就可以把深奥的文学理论渗透于有关“木叶”诗句的品读玩味中,化深奥为简单,化抽象为形象,既体现了作者的科学态度,也契合了读者的阅读心理。【思维锤炼】1.从林庚先生的观点看,“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中的“木叶

”有什么独特的审美意味?《说“木叶”》是怎样说明这一意味的?【点拨】①“木叶”是秋风中飘零的透些微黄颜色的叶子。这是由“木”的艺术特征决定的,“木”不但暗示着落叶,而且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②课文采用了举例说明、

比较说明的方法:曹植诗中的“落叶”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是碧绿柔软的叶子;屈原诗中的“木叶”是窸窣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二者的颜色、质感、密度、动感均有差别。司空曙诗中的“黄叶”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飘零之意

,而且颜色湿黄而非枯黄。“木叶”是风中飘零的黄叶,属于风而不属于雨,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是典型的清秋性格。2.结合《说“木叶”》一文分析“树叶”与“木叶”、“落叶”与“落木”、“木叶”与“落木”的区别。【点拨】词语区别“树叶”与“木叶”“树”与

“叶”都有繁密、湿润的意味,合起来并不比单用意蕴丰富。“木”与“叶”则不同,“木”有疏朗、干燥的意味,“木叶”暗示落叶的微黄、干燥,传递出疏朗的清秋的气息词语区别“落叶”与“落木”以曹植《美女篇》为例,“落叶”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

,而“落木”比“落叶”还更显得空阔,不仅触觉上有干燥之感,而且连“叶”字所保留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木叶”与“落木”“落木”比“木叶”更显得空阔,少了“叶”便少了清秋的绵密之意,完全是一片悲凉、凄清3.结合《说“木

叶”》4~6段,从特征、意味和适用场合等方面分析一下“树”与“木”的不同。【点拨】比较项树木特征繁茂的枝叶、枝叶绿色、树干褐绿色枝叶疏朗、黄色、本质的干燥意味饱满、飘零疏朗、干燥、空阔适用场合满树叶子吹动,浓荫密密层层,没有悲感秋风叶落,常跟离愁别绪联系起来,有悲愁的意蕴【备

选要点】《说“木叶”》一文在论证上有哪些特色?【点拨】(1)选题小,论理深。虽然本文论证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这样一个大论点,但作者没有摆出学者的面孔吓唬读者,而是选取了古诗中的“木叶”形象作为论题,言近而旨远,深入而浅出。(2)逐层剥笋探究。古代诗

人为什么用“木叶”而不用“树叶”,作者不急于“兜底”,而是以探寻者的目光层层分析。先排除考虑文字洗练的因素,再由它用于秋天的情景中发现其含有落叶等因素,最后才触及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问题,并加以阐释。这样不但

十分科学,也契合了读者的心理。(3)富有文化内涵。这是一篇诗论,作者不仅深谙诗歌妙道,而且在诗的海洋里游弋自如,在行文中许多有关“木叶”的古诗信手拈来,这样不仅使析理有凭有据,而且使文章平添了文化内涵,令人读之赏心悦

目,受到美的熏陶。【综合素养实践】1.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丰富的意蕴往往寄诸言外。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不仅要品味言内的意思,而且要品味言外意蕴。阅读下面诗句,说说它们暗含的特定的文化意味。(1)酒:①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②对酒当歌,人生几何!③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④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2)雁:①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④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⑤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3)梧桐、雨:①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②草际鸣

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③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④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⑤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参考答案:(1)酒:在很多传统诗歌中,酒是愁的象征。(2)雁:

“雁足传书”为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形象,雁是传情物,常成为寄托离愁别绪的载体。(3)梧桐、雨:梧桐,一叶知秋,也是牵愁惹恨的事物,是凄苦的象征;雨,由于丝丝缕缕,淋淋沥沥的特点,成为哀伤、愁思的象征。两者相加更是愁上加愁。2.古代诗歌中,类似“木叶”的意象不胜枚举,例如松、

竹、梅、兰、草、柳等。请阅读贺知章的《咏柳》,然后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关于“柳”的赏析短文,评说“柳”这一意象在诗歌中暗示的内容和情感。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参考示例:《咏柳》诗,用碧绿的色彩,生

动的比喻,新奇的想象,描绘了春柳生气勃勃的葱茏景象,赞美了春风,赞美了它给我们带来的喜悦。这首小诗,色彩明丽,构思新巧,从春风绿柳展开想象,用人们常见的生活细节,拟人化地刻画了春柳的形象,显示了春天的无限生机,使人感到清新爽目。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7255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