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平面线行设计课件

PPT
  • 阅读 32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3 页
  • 大小 10.714 MB
  • 2022-12-1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飞向未来】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平面平面线行设计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平面平面线行设计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平面平面线行设计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平面平面线行设计课件
平面平面线行设计课件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8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平面平面线行设计课件.pptx,共(83)页,10.714 MB,由飞向未来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268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四章平面线形设计4.1概述4.2直线4.3圆曲线4.4缓和曲线4.5超高与加宽4.6行车视距4.7平面线形的组合与衔接4.8平面图的绘制4.1概述4.1概述4.1概述4.2直线一、直线的特点平面线形的最基本要素之一二、直线的最大长度

与最小长度疲劳驾驶----直线的最大长度限制4.2直线1。直线最大长度2。直线最小长度保持平面线形连续性舒适感及视觉---直线最小长度限制4.2直线4.2直线三、直线的运用不受地形地物限制的地区城镇街道桥梁、隧道铁路、交叉口专用超车路段4.3圆曲线圆曲线是平曲线的主要组成部分

圆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曲率半径R=常数4.3圆曲线一、圆曲线半径半径是圆曲线的重要元素,半径确定了,平曲线大小就确定了圆曲线半径计算4.3圆曲线i4.3圆曲线4.3圆曲线4.3圆曲线1)圆曲线最小半径(1)极限最小半径保证安全行驶的最小半径,即采用极限最小半径时

,必须设置最大超高值;μ采用最大值4.3圆曲线1)圆曲线最小半径(2)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汽车安全稳定行驶所采用的最小半径,此时:ih=路拱横坡=0.015μ=横向力系数公路:0.035城市:0.06(3)一般最小半径(或推荐最小半径)介于极限最小半径和不设超高最小半径之间的推

荐采用的最小半径4.3圆曲线2)圆曲线最大半径公路规范:圆曲线最大半径以不超过10000m为宜4.3圆曲线二、平曲线最小长度1)平曲线最小长度规定从驾驶员操纵方便、行车舒适性以及视觉要求,需要对平曲线长度加以限制公路规范

:按6s行程长度4.3圆曲线二、平曲线最小长度2)小偏角平曲线长度规定当公路转角小于或等于7°时,容易造成错觉,为避免错觉及保证行车安全,应设置较长平曲线4.3圆曲线三、圆曲线要素T=切线长度L=曲线长度E

=外矢距α=转角4.3圆曲线三、圆曲线要素T=R•tan(α/2)切线长mE=R[sec(α/2)-1]外矢距mL=R•α•π/180曲线长m4.3圆曲线三、圆曲线要素J=2T-L校正值ZY(桩号)=JD(桩号)-TYZ(桩号)=ZY(桩号)+LQZ(桩号)=YZ(桩号)-

L/2JD(桩号)=QZ(桩号)+J/2QZ4.3圆曲线四、圆曲线半径的确定(1)一般情况下宜采用极限最小半径的4~8倍或超高为2%~4%的圆曲线(2)地形条件受到限制时,应采用大于或接近于一般最小半径的圆曲

线半径(3)地形条件特别困难不得已时,方可采用极限最小半径(4)每个弯道半径值得确定,应根据实地的地形、地理、地质、以及必须经过的控制点综合计算确定4.4缓和曲线一、缓和曲线的作用与线形缓和曲线是指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者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圆曲线之间设置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

线4.4缓和曲线一、缓和曲线的作用与线形1。缓和曲线的作用:(1)线形缓和曲率渐变、线形圆滑美观、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和心理作用感(2)行车缓和使汽车前轮转向角从0至θ角逐渐转向,有利于驾驶员操作方向盘(3)离心加速缓和逐渐变化,不致产生侧向冲突(4)超高和加宽缓和正常路拱和宽度到

超高或加宽之间的缓和过渡段4.4缓和曲线一、缓和曲线的作用与线形2。缓和曲线的线形:一般缓和曲线多采用回旋线方程ρl=Cl---由缓和曲线起点到任意点的弧长C---参数设C=A2A—称为回旋线参数4.4缓和曲线一、缓

和曲线的作用与线形3。回旋曲线参数A:设计中A值是根据线形舒顺和美观要求按圆曲线半径R的大小来确定的。从视觉出发,当缓和曲线很短,缓和曲线角β<3°时,缓和曲线极不明显;β>29°时,圆曲线与缓和曲线不能很好协调R/3≤A≤R4.4缓和曲线二、缓和曲线的计算xyxlyβdβρPdldydxO

ρdl=ρdβdx=dlcosdβdy=dlsindβ以ρ•l=A2,代入得:dl=•dβA2l当l=0,β=0积分得:β=2A2l2以ρ•l=A2,代入得:ρ=A√2βl=A√2β1。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x=l-+-•••l34

0ρ2l53456ρ4y=-+-•••l4336ρ3l642240ρ5l6ρxp=L-+-•••L340R2L53456R4yp=-+-•••L4336R3L642240R5L26R1.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

P点处的曲率半径ρ=A√2βP点的回旋线长度l=A√2βP点处的缓和曲线角β==2A2l2l2ρP点曲率圆的内移值ΔRp=y+ρcosβ-ρ长切线长:TL=x-ycosβ短切线长:Tk=y/sinβP点的弦长:s0

=y/sinαP点的弦偏角:α=arctan(y/x)≈β/32。带缓和曲线的圆曲线的要素计算q=-2lhβ0=·π90°240R2lh3Rlh∆R=-24Rlh2384R3lh42Th=(R+∆R)•tan(α/2)+qLh=(π/180)•α•R+lh=(α-2β

0)•(π/180)•R+2lhEh=(R-∆R)•sec(α/2)-RLy=Lh-2lhJ=2T-Lh3。带缓和曲线的平曲线的主点桩号计算xh=-lh40R2lh3yh=-6Rlh336R3lh42ZH(桩号)=JD(桩号)-THY(桩号)=ZH(桩号+lhYH

(桩号)=HY(桩号)-LyHZ(桩号)=YH(桩号+lhQZ(桩号)=HZ(桩号)-L/2JD(桩号)=QZ(桩号)+J/24.4缓和曲线三、缓和曲线的设计标准(一)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车辆在缓和曲线上过度行驶旅客感觉舒适要求超高渐变率行驶时间不过短(二)缓

和曲线的省略当R大到一定程度时,∆R非常小时,可以不设缓和曲线当R1与R2的∆R差值非常小时(<0.10m),可以不设缓和曲线4.5超高与加宽一、超高为了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产生的离心力,在该路段横断面上设置的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称为

超高。1.定义4.5超高与加宽一、超高1)最大超高坡度2.超高坡度当V=0时,产生滑移极限状态μ=φ采用极限最小半径时即为最大超高坡度4.5超高与加宽一、超高2)超高坡度的确定4.5超高与加宽一、超高3.超高方式(1)无中央分隔带超高横坡度等于路拱横坡度时4.5超高与加宽一、超高3.超高方

式超高横坡度大于路拱坡度时有三种过度方式4.5超高与加宽一、超高3.超高方式超高横坡度大于路拱坡度时有三种过度方式4.5超高与加宽一、超高3.超高方式超高横坡度大于路拱坡度时有三种过度方式4.5超高与加宽一、超高3.超高方式有中央分隔

带的超高方式城市道路的超高方式4.5超高与加宽一、超高4.超高缓和段超高是设置在圆曲线范围内,两端用过度段与直线相连。从直线段的双向横坡渐变到圆曲线路段具有超高的单向横坡的过渡段称为超高缓和段4.5超高与加宽一、超高4.超高缓和段超高缓和段长度:一般应采用5的倍数,并不于10m超高缓和

段应在回旋线范围内进行,必须满足最小超高渐变率的要求4.5超高与加宽一、超高5.超高值h计算4.5超高与加宽二、加宽1.定义曲线上靠近内侧车道半径最小,为适应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后轮轨迹偏向曲线内测的需要,在平曲线内侧增加的路面、路基宽度称为曲线加宽(又称弯道加宽

)当R≤250m需要加宽4.5超高与加宽二、加宽2.加宽值4.5超高与加宽二、加宽3.加宽缓和段4.5超高与加宽二、加宽3.加宽缓和段加宽缓和段的长度Lj(1)渐变率1:15且不小于10m(2)超高缓和段长度Lc(3)缓和曲线长度lh4.5超高与加宽二、加宽3.加

宽缓和段加宽缓和段过渡方式(1)按直线比例变化(2)切线法4.6行车视距一、视距的意义及其类型1.定义所谓视距,是指从车道中心线上1.2m的高度能看到该车道中心线上高度0.1m的物体顶点的距离视距的意义:为了保证行

车安全,使驾驶员能够随时看到汽车前方一定距离的道路,以便发现前方障碍物或来车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4.6行车视距一、视距的意义及其类型2.视距的种类视距的种类:停车视距会车视距超车视距错车视距避让障碍物视距4.6行车视距二、视距标准及运用1.停车视距汽车行驶时,自驾驶员看到前方障碍物起至到达障

碍物前安全停车止所需要的最短行车距离称停车视距4.6行车视距二、视距标准及运用1.停车视距4.6行车视距二、视距标准及运用2.会车视距会车视距应不小于停车视距的两倍4.6行车视距二、视距标准及运用3.超车视距4.6行车视距二、视距标

准及运用4.视距标准的采用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满足停车视距的要求2)二、三、四级公路应满足会车视距的要求4.6行车视距二、视距标准及运用5.视距标准的采用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应满足停车视距的要求2)二、三、四级公路一般应满足会车视距的要求3)双车道公路,适当距离设置满足超车视距的路段

,长度不小于路线总长度的10%~30%4.6行车视距二、视距标准及运用6.视距保证4.7平面线形的组合与衔接一、直线与曲线的组合直线长度平曲线半径平曲线长度二、曲线与曲线的组合圆曲线同向曲线反向曲线复曲线4.7平面线形的组合与衔接二、曲线与曲线的组合回头曲线:在

山区公路为克服高差,在同一坡面上展线时采用的,其圆心角一般接近或大于180°的曲线。主要在三、四级公路应用,一般避免采用。4.7平面线形的组合与衔接三、平面组合线形1。简单型曲线4.7平面线形的组合与衔接三、平面组合线形2。基本型曲线2β0<α4.7平面线形的组合与衔

接三、平面组合线形3。凸型曲线2β0=α4.7平面线形的组合与衔接三、平面组合线形4。S型曲线A1/A2<1.5~2R1/R2<0.3~14.7平面线形的组合与衔接三、平面组合线形5。C型曲线A1=A2A1=A24.7平面线形的组合与衔接三、平面组合线形6。复合型曲线A1/A2<1

.54.7平面线形的组合与衔接三、平面组合线形7。复曲线(1)圆曲线直接相连接的组合形式(lF=0,ls=0)4.7平面线形的组合与衔接三、平面组合线形7。复曲线(2)两端带缓和曲线的组合形式(lF=0,ls=0

)4.7平面线形的组合与衔接三、平面组合线形7。复曲线(3)卵型曲线(lF=0,ls=0)4.8路线平面图的绘制路线平面图是指包括道路中心线在内的有一定宽度的带状地形图路线平面图是设计文件的主要内容之一4.8路线平面图的绘制一

、公路路线平面图4.8路线平面图的绘制一、公路路线平面图4.8路线平面图的绘制一、城市道路路线平面图4.8路线平面图的绘制二、城市道路平面图

飞向未来
飞向未来
分享知识,成就未来
  • 文档 684
  • 被下载 5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