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中美术-绘画《第二课 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教学设计3-人教版.docx,共(6)页,359.455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1195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6《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教学设计二、现实困惑与思考1、以中国绘画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艺术之经典传承与当前学生兴趣淡漠和能力低下的矛盾困惑,让本人产生如何在学生的能力水平的前提下尽可能的传承中国优秀文化艺术精粹的思考;2、中
国传统文化艺术门类虽然自成体系,但艺术原理和精神境界互为通达,若一味以西方的艺术观念和手段进行解构分析理解,在教学中会产生事倍功半的困惑,所以如何运用中国的传统思维方式,进行传统文化艺术的领悟和洞察,成为本人教学之
思考;3、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资源,根据中国传统艺术之内在特质提炼出有代表性的资源,进行重组和建构,以解决课程本体要求和学生主体接受能力的矛盾,也成为本人教学实践之思考。三、教学思想与理论依据1、充分发挥教师主动根据教
学内容的内在规定性结合学生的水平能力重构教学内容的主体以及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整体感悟体验的学习主体之双主体作用;2、以艺术程式为核心教学内容,打通艺术门类壁垒,深入中国绘画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之内核,通过
艺术实践和理论探讨让学生形成艺术感悟;3、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增大教学信息量和有效性,扩展学生的认知视野,建立大艺术观念。四、教学设计分析1、教学内容:本课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美术选修绘画教材第二课《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
艺术语言》进行梳理和重构,以《中国画的艺术程式》为实施课题,以艺术程式作为钥匙和门径,从广阔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视野出发,认识艺术程式这一本质特征,并以此作为体验和感悟之核心内容,从而认识中国画的外在艺术语言之形式美的内在规定性以及内在意蕴美的外部呈现形态。2、学情分析:作为高一学生,虽
然对于文化艺术有一些判断理解能力,但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经典认识和理解有很大不足,孤立化、表面化、碎片化和抽象化是其主要特点,所以借助中国画艺术程式让其找到艺术门类的内在联系,深入艺术内核进行整体感知并形成具体艺术体验是当前学生的就近发展空间。3、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
识中国画艺术程式的基本概念,理解艺术程式在中国画中的具体表现及其产生、传承与发展;过程与方法:以艺术程式作为手段体悟中国画的外在形式美和内在意蕴美;2/6情感态度价值观:以中国画的艺术境界体体悟为基础,提升对中国传统文
化经典的认同感和传承发展的使命感。4、教学重点:中国画艺术程式的具体表现,及其产生、传承和发展的脉络关系。5、教学难点:通过艺术程式比较深入的理解中国画的外在形式美和内在意蕴美,五、信息技术支持:常规PPT课件,Intern
et网,学生自用ipad六、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技术条件时间安排情景引入:引入艺术程式概念1,共同观看京剧趟马程式表演片2,通过百度词汇截图,了解艺术程式概念的简单结构3,提出基本观点:“艺术程式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最主要特点
”4,根据学生兴趣,选取其他艺术门类对艺术程式进行再了解从广阔的文化艺术视野开始艺术之旅,直达艺术内核。明确程式化这一本质特征。PPT课件,Internet网7分钟课题揭示:中国画的艺术程式1,从”留白”这一简单典型的程式语言入手,形成初步印
象,进入《中国画的艺术程式》课题,2,进行中国画艺术程式系统的整体浏览,形成基本认识:即中国画在身心状态、笔墨技巧、分类题材以及最后的章法与制式等诸方面都有完备的程式语言系统。用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方式,对中国画
的程式系统做鸟瞰式的浏览,以形成大致印象。PPT课件,Internet网,4分钟3/6课题体验:选取程式语言进行体验、观摩和交流通过学生自我体验和观摩老师演示的方式,对某一程式语言形成具体的体验,1,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在老师所提供的网络资源中,选择其一进行尝试练习,并重点
关注相关程式技法的名称和具体技法要领,2,根据体验进行成果交流,(具体技法名称叫什么,具体技法要领怎样画)3,观摩老师简单示范,就所认识到的程式技法再次进行交流,1,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选择其一进行比较深入的练习,从而形成自我感受;2,老师
快速地进行简单山水作品示范,从笔墨技巧、造型、章法、幅式、最后到落款钤印形成完整作品,以提升学生对中国化程式语言系统的了解和认识。PPT课件,Internet网,学生自用ipad国画常规工具材料16—18分钟课题深入:对艺术程式的相关问题做深入研究1,通过自然物象和艺术形
象做对比分析,得出中国化程式语言产生的两个源头,(造化与心源),深刻认识中国画的程式语言是人与天地合一的产物;2.通过毕加索的水墨作品和中国儿童绘画对比,认识笔墨造型这一中国画程式技法的核心要素,并提请学生
抓住这一核心要素进行中国画的分析和感受,就抓住了中国化的核心中的核心;3,通过艺术程式的师承对应关系,认识中国画的风格流派的传承实质上就是特定程式语言的传承;4,通过典型程式技法发展变化的案例,认识中国画的发
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开创性。借助相关作品的对比和联系,通过现象看本质,深入理解中国画的程式语言的产生、根本要素以及传承和发展的内在脉络。PPT课件7—8分钟1,通过齐白石的仿作和1,气韵生动作4/6课题提升:艺术程式之外在形式美和
内在意蕴美。原作进行比较,理解气韵生动这一中国画最高美学原则在笔墨造型这一核心要素上的表现。2,以八大山人的作品,进一步进行笔墨分析,以求突破气韵生动的笔墨表现这一教学难点。以枯湿、浓淡、燥润等等外部呈现形态对刚柔、曲直、虚实等等美学对应范畴做深入理解,从而洞
察“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终极原理;3,通过诗画意境的通感,领悟写意传神这一中国画内在意蕴美的旨归;4,诗歌吟诵,领会诗中之境和画外之意。为中国绘画的最高的统领性原则,在此并不做无谓的概念性解释,只需让学生通过作品对比,比较直观的认识在笔墨造型上中国绘画是怎么样做到气韵生动的,从而在学
生的最近发展区间领悟艰深的美学原理;2,美术教学应该不失时机的进行中国传统文化内核的体悟——气韵生动是中国画运用笔墨程式语言外化天地阴阳之道的美学呈现境;,3,中国画的内在意蕴有不可名状之美,“通感”则是体悟
意境的有效途径。PPT课件,Internet网,6—7分钟课题总结1,中国画有完备的艺术程式系统;2,笔墨造型是中国画程语言的核心要素;3,中国画程式表现手法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变化;4,中国画艺术程式极具
外在形式美和内在意蕴美。理论梳理重点强调PPT课件,Internet网,学生自用ipad1分钟七、板书中国画的艺术程式5/6造化艺术程式外美:气韵人心(笔墨造型)内美:意蕴八、心得与反思通过本课题的设计与教学实践,本人主要有以下心得:1、只要认
真梳理教材文本,根据学情进行重新建构,进行合理设计,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教学内容难度和学生适应性之间的矛盾。通过课堂学生实际体验习作可以看出,只要教学站得高、落得实、即使没有任何国画基础的学生,也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取得明显效果;2、艺术
程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核心概念(因篇幅所限在此不作详述),是打通各艺术门类壁垒的有效途径,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实践性。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中国画典型艺术语言(笔墨的枯湿浓淡燥润、牛毛皴、披麻皴、鹿角枝、蟹爪枝等等)学生能够得到具体的体验,同时一些比较高深的美学理论(外师造化
,中的心源、天人合一、气韵生动、阴阳互易等等)也能够得到深入浅出地领会;3、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开放和扩充了教学信息量,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传统的教学信息交流模式,提高了教学效率。6/6在实体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以下问题需要改进:1、在限定时间内教师的示范作品质量有待提高;2、如果时
间允许,可以根据教学现场实际在有些具体环节进行适当的拓展,以求得教学的随机生成性;3、通过课堂实录可以看出,教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全面照顾还不够周全,尚待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