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16课《昆明的雨》习题2-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doc,共(1)页,17.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863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4.《昆明的雨》阅读练习⒈将你对作者的了解写在下面:⒉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辟.邪()菌.子()黄焖.鸡()绿釉.()篱笆..()()鸡枞.()炽.热()密匝匝..()深hè()mù年()3.解释下列词语孟夏:无可方比:张目结舌
:八卦:二、学习研讨⒈小组内合作:探究文章题目与文章内容是否一致?⒉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是如何抒发的?⒊归纳本文选材及写作特点。三、巩固练习:⒈文中三处出现了双引号,请分析三处双引号各有什么作用?⑴“雨季”:⑵“卖杨梅”:⑶“把儿兰”:⒉文中多处出现破折号
,请找出并归纳其作用。3.阅读课文第五、六自然段,完成下列题目。⑴这两段抒情方式与前文有何不同?⑵这两段引用四句诗,有何作用?⑶最后一段中“我想念昆明的雨”一句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⑷请默写出一首表达“乡愁”的诗。四、质疑探究:1:题为“昆明的
雨”,文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2: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1)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板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中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2)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3:第(3)段和第(12)段,作者都只有一句“我想念昆明的雨”,分析这两段在文中的作用。第(3)段:第(12)段:4:《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
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结合文本,试分析文中是始何“以小见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