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课程《货币银行学》课件第1章货币与信用.ppt,共(28)页,551.000 K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76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LOGO货币银行学宋萍songping@suda.edu.cn2011.9—2012.1第1页,共28页。课程简介•货币银行学是财经类各专业的基础理论课,也是教育部规定的经济学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货币银行学主要讲述货币和信用、利息与金融市场、银行
及金融体系等金融原理,研究市场经济下货币、信用与银行的本质,分析金融职能的形成、发展和变化,并侧重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与金融调控的理论及相关规律。苏州大学商学院金融系第2页,共28页。学习方法和要求•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联系中国金融改革发
展实践•以教材为基础适当扩大知识面•认真做好课堂笔记苏州大学商学院金融系第3页,共28页。参考书目•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第四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黄达,《货币银行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姚长辉,《货币银行学》,北京大学
出版社,2005•易纲、吴有昌,《货币银行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迪恩克罗绍,《货币银行学》,中国市场出版社,2008苏州大学商学院金融系第4页,共28页。第一章货币与信用【本章重点和难点】•货币和信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
功能•广义货币的概念及内涵•货币、信用和信用工具的主要形式苏州大学商学院金融系第5页,共28页。货币产生的背景•货币是伴随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交换的发展是货币产生的根本原因•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物物交换(品种、
质量、数量、时间、地点、计量单位、无法贮存)•扩大的价值形态:等价物交换,一定的比例关系•一般价值形态:一般等价物交换,排他性•货币价值形态:一般等价物固定到金银上苏州大学商学院金融系第6页,共28页。易货交易•现在社会网络发达,交
易双方网络平台的存在使避开金融系统直接交换大宗物品成为可能,网络第三方信用体系建设和完善是易货交易发展的前提。•现代物物交换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现代易货交易公司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蓬
勃发展,成为这些国家减少现金用量、增加销售、减少库存、开发新客户、开辟新市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进入20世纪90年代,网络技术的成熟发展和应用为现代易货交易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技术基础和应用条件,电子商务与易货交易的结合成为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企业的典范.•现代物物交
换就是基于因特网这个交易平台,利用易货额度(而不是现金)及特殊的易货交易软件,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企业与企业之间与消费者之间商品或服务的自由交换。苏州大学商学院金融系第7页,共28页。货币的曾经形式•实物货币:与普通商品无异
,它只是在某些局部场合不固定地充当交易媒介的角色,如牲畜、盐、稀有的贝壳、珍稀鸟类羽毛、宝石、沙金、石头粮食、牛羊、贝壳等商品都先后充当过实物货币。•贵金属货币:以金属如铜、银、金等作为材料的货币称为金属货币。•一般等价物: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
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如金、银、铜等贵金属货币具有价值稳定,成色均匀,易于携带、分割和不易腐烂变质的优良属性。•货币形成苏州大学商学院金融系第8页,共28页。货币与经济发展•货币是经济运行的“润滑油”,是社会生产力得以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货币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首先表现为它是产品实现价值的媒
介物•货币促进市场流通交易•促进债权、债务关系清偿,是重要的支付手段与结算工具•是储蓄与投资的重要工具。•货币通过利率机制刺激投资活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甚至把它称之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苏
州大学商学院金融系第9页,共28页。•一般认为,货币有五种主要职能,即交易媒介、价值标准、价值贮藏、延期支付的标准和世界货币。•在货币的这五种职能中,交易媒介和价值标准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也是货币历史上最先出现的职能,其他职能都不过是在
货币基本职能基础上的派生。货币的功能苏州大学商学院金融系第10页,共28页。•交易媒介即货币作为商品交易媒介物的功能。•没有货币之前的物物交换方式下:W—W,直接交换•货币产生之后的交换方式为:W—G—W,间接交换。•在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物以后,买与卖的
过程分开了,方便了交易,交易费用开始降低。在此交易过程中,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物从一个商品所有者手中转到另一个商品所有者手中,产生了货币流通。•商品流通是货币流通的基础,货币流通则是商品流通的表现形式。•作为商品交
易媒介物的货币具有以下特点:•必须是现实的货币,而不能是观念的货币;•购买力,不一定具有十足的价值,可以是价值符号•这就为以后纸币产生,演变为货币符号或记账符号奠定了基础。交易媒介(流通手段)苏州大学商学院金融系第11页,共28页。价值标准(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
时,执行价值标准职能。•货币发挥价值尺度职能,其作用主要是为各种商品定价。一切商品的价值以货币形式表现出来,货币与商品的交换比率即价格。•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货币作为价值标准,便有了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不同商品,便可进行各种收入与支出的计算,
形成了现代会计与财务管理方法。•作为价值标准的货币的特点:观念上或想象的货币苏州大学商学院金融系第12页,共28页。•即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贮藏起来处于一种静止状态,就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货币的这一功能要求其本身的价值必须稳定。•贵金属货币价值量稳定,可以较好地发挥价值储藏的功能
,且在这一过程中还可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而纸币的价值是否稳定取决于发行量是否适应社会对它的需求,纸币的价值稳定与否成为其能否发挥价值储藏功能的关键。•足值的金属货币或是作为货币材料的贵金属价值贮藏苏州大学商
学院金融系第13页,共28页。•即货币作为价值的单方面转移时所发挥的功能,即为信用交易活动与借贷活动充当延期支付的标准。•这一功能最早产生于商品的赊销,以后其他信用关系如工资、租金、税金的支付行为都须以货币来计量。•是货币的价值标准功能在信用关系中的延伸•信用货
币: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信用证券•货币作为延期支付标准要求货币价值的稳定。延期支付的标准(支付手段)苏州大学商学院金融系第14页,共28页。•当货币跨出国界,在国家之间、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功能时就成为世界货币。•理论
上,世界货币只能是以重量直接计算的贵金属,而铸币和纸币是依靠法律强制发行,只能在国内流通的货币,不能真实地反映货币具有的内在价值•硬通货•主要职能:•国际间的支付手段,用以平衡国际收支差额•作为国际间的购买手段,用以购买外国商品•作为国际间财富转移的手段世界货币苏州大学商学院
金融系第15页,共28页。货币的类型•从货币的形式上看,迄今为止,大致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四个阶段。•从总的趋势看,货币形式随着商品生产流通的发展、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演变。苏州大学商学院金融系第16
页,共28页。实物货币•实物货币是指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出来的某种产品来充当货币。•历史上最初的实物货币形式各国、各地各不相同,但都是从一般物品中选择的。•实物货币的局限性•体积笨重,不便携带与运输•质地不匀,极难进行分割•容易
腐烂变质,难以贮存与作为价值标准苏州大学商学院金融系第17页,共28页。金属货币•金属货币是指以金属如铜、银、金等作为材料的货币。•具有充当货币材料的天然优良属性•一般来说,用贵金属作币材是在铜以后,逐渐过渡到银,最后过渡到金。•称量货币、铸币•以黄金作为货币是金属货币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
•缺点:•称量与鉴定成色十分麻烦•极易磨损,携带不安全,流通费用较高•数量有限苏州大学商学院金融系第18页,共28页。•代表实质货币,即可流通的实质货币收据,往往由政府或银行发行,以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流通使用,如早期的银行券。•代用货币是不足值的
货币,以金属货币作为发行保证,可自由兑换金属货币。•优点:代用货币发行的成本较低;易于携带与运输;便于流通使用,无需鉴定重量、成色。•缺点:受限于金属货币准备量;极易被伪造,易损坏代用货币苏州大学商学院金融系第19页,共28页。•是代用货币的进一步发展,是纯粹的货币
价值符号,不能与金属货币相兑换,是债务型货币•主要形式有:纸币、辅币、银行存款货币等。•纸币:由一国中央银行发行、法律确定的货币流通符号,一国的基本货币。•辅币:由各种贱金属铸造的小面额铸币。•银行存款货币:活期存款/支票存款•电子货币信用货币苏州大学商学院金融系第20页
,共28页。银行存款货币•是现代经济生活中、交易中最重要的支付工具,特别是活期存款可签发支票完成债务债权清算。•优点:•方便支付,减少了货币丢失与损坏的风险;•使用的成本较低,且不易伪造;•可按支付额实收实付,免去清点与找零的麻烦;•减少银行对现金的需求量,并扩大银行的盈利
能力。苏州大学商学院金融系第21页,共28页。•存款货币又进一步发展成为由电子计算机联网后的存款划拨转账形成的“电子货币”。•电子货币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储蓄和处理的电子存款和信用支付工具。•电子货币将成为真正的货币符号或记账单位,借助于网络系统的发展,未来的银行将向“电子银行”或“结算中心
”发展。•所有消费支付系统可通过网络系统进行自动划账结算,使货币走向无纸化的记账符号。•这将进一步降低货币的流通费用与交易成本,并大大地提高支付与结算的效率。电子货币苏州大学商学院金融系第22页,共28页。货币本位制度的定义•一国货币制度的基础在于确定货
币的基本单位价值的标准(货币本位)。•本位货币:根据本位制度制定的货币•货币本位制度:是指一国法律所确定的本位币的名称、材料、铸造、发行、流通程序等。其中核心是规定本位币的币材。苏州大学商学院金融系第23页,共28页。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货币金属与货币单位•确定
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通货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对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的规定•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规定苏州大学商学院金融系第24页,共28页。货币金属与货币单位•确定货币材料•货币材料简称“币材”,是指用来充当货币的物质,
确定不同的货币材料就构成不同的货币本位。•规定货币单位•货币单位是指货币制度中规定的货币计量单位。•一是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二是确定每一货币单位所包含的货币金属量,即“值”。苏州大学商学院金融系第25页,共28页。•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主
要是指规定主币和辅币。•主币:足值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无论支付数额多大,无论属于任何形式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可自由铸造、自行熔化,可超差兑换•辅币:主币以下的小额通货,供日常零星交易与找零之用;国家以法令形式规定在一定限额内,可与主币自由兑换,有限法偿性•规定
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辅币都是国家铸造发行的,但本位币即金属货币基本上实行自由铸造;•信用货币出现以后,各国逐渐通过法律把银行券、纸币的发行权收归中央银行。通货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苏州大学商学院金融系第2
6页,共28页。•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规定是指中央银行在货币发行时候以某几种形式的资产作为其发行货币的准备,从而使货币的发行与某种金属或某几种资产建立起联系和制约关系。•金准备制度:国际支付手段的准备金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规定苏州大学商学院金融系第27页,共28页。课后作业•分享关于货币的故事苏州大
学商学院金融系第28页,共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