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金融与经济课件

PPT
  • 阅读 79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48 页
  • 大小 1.301 MB
  • 2022-11-1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橙橙】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货币银行学金融与经济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货币银行学金融与经济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货币银行学金融与经济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货币银行学金融与经济课件
货币银行学金融与经济课件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44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货币银行学金融与经济课件.ppt,共(448)页,1.301 M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62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一章金融与经济学习要点:本章概括地介绍了货币银行金融市场等范畴与经济的关系。通过本章教学,应达到以下要求:1、学生初步了解货币及货币与财富、收入的区别;了解银行在当代国民经济中不可替代的

作用;了解金融市场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意义,以及对货币银行学发展的影响。2、使学生基本掌握金融与经济的辨证关系:金融是经济发展的结果,金融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阐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及其核心地位的具体表现。3、使学

生理解学习和掌握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重要性,明确学习本课程的指导思想和学习方法。天马行空官方博客:http://t.qq.com/tmxk_docin;QQ:1318241189;QQ群:175569632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

院第一章金融与经济第一节货币、银行、金融市场与经济一、货币与经济的关系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正确地对货币、财富与收入加以区分和理解,有助于我们认识经济周期。可以从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来预测物价的变化,

进而预测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利率是使用借贷资金的价格。利率会受货币政策的影响。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一章金融与经济二、银行的功能1、中介功能2、货币供给3、其他功能三、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资金融通的场所,它的发展与整个国民经济

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金融市场的发展也使传统的《货币银行学》发生了变化。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一章金融与经济第二节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一、金融和经济的辨证关系金融是经济发展的结果,金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二、金融在

现代经济中的地位金融已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货币化程度加深;多元的金融体系形成;金融创新不断发展;货币需求动机发生变化;金融调控日益重要;金融深化成为典型特征。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二章货币和货币制度学习要点:1、货币的产生与发展是一个社会历史现象。货币的形态随着社会

生产的不断扩大也不断改变着其形式,货币形态的演进经历了4个主要的阶段:足值货币、表征货币、信用货币和电子货币。其中,电子货币是新型的信用货币的形式,是高科技的信用货币。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二章货

币和货币制度2、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4大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主要的两大职能。此外,货币流通如果越出国界,一国的主权货币还将承担世界货币的职能。3、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是一个历史的经济范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体现商品经济社会中的生产关

系。天马行空官方博客:http://t.qq.com/tmxk_docin;QQ:1318241189;QQ群:175569632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二章货币和货币制度4、现代信用货币按照其流动性的不同,可划分为

M0、M1、M2等不同的层次,各国对不同层次货币规定的口径有所不同,不同层次的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影响不同,对科学分析货币流通状况、正确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二章货币和货币制度

5、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的形式确立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1)货币材料的确定,(2)货币名称、单位和价格标准,(3)本位币、辅币、及其偿付能力,(4)发行保证制度。6、货币制度经历了银本位、金银复本位、金本位、纸币本位

4个主要阶段。天马行空官方博客:http://t.qq.com/tmxk_docin;QQ:1318241189;QQ群:175569632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二章货币和货币制度7、金币本位是一

个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其内在特征保证了货币价值对内和对外的稳定,从而促进了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商品流通的扩大。8、当货币制度超越了国家主权的限制时,就形成跨国货币制度,欧元就是其典型的代表。在同一主权国家内部,也可能会有多种货币制度并存,我国的人

民币、港币、澳元所构造的一国两制三币就是其中的一例。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二章货币和货币制度9、在双本位货币制度的情况下,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会被驱逐出流通,导致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充斥市

场的现象,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又称为“格雷欣法则”。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二章货币和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演进与货币职能一、货币产生与发展(一)货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

天然是金银”(二)货币形态的演变1、足值货币2、表征货币3、信用货币4、电子货币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二章货币和货币制度中国的货币文化灿烂辉煌中国的货币史有3500多年。公元前1500年,商代已有铜贝币;公元前800年,春秋初期已有青铜铸造的布币和刀币;诗经:《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

来贸丝,来即我谋。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有鹿皮币;公元1023年(宋仁宗天圣元年)建交子务,发行纸币交子。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二章货币和货币制度第二节货币的本质与货币计量一、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它反映产品由不同所有者所生产、所占有,并通过等价交换实现人与

人之间社会联系的生产关系。二、西方经济学中有关货币的观点1、货币金属论2、货币名目论3、货币国定论4、货币数量论三、现代信用货币的计量狭义货币:M0、M1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二章货币和货币制度《钱神论》—鲁褒钱之为体,有乾有坤,内则其方,外则其

圆。其积如山,其流如川……故能长久,为世神宝。亲爱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强。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钱之所佑,吉无不利,何必读

书,然后富贵?…可谓神物。无位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入紫闼。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是故忿诤辩讼,非钱不胜。孤弱幽滞,非钱不拔。怨仇嫌恨,非钱不解。令问笑谈,非钱不发。……谚云:“钱无耳,可暗使”,岂虚也哉!又曰“有钱可使鬼”

,而况于人乎!子夏云;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吾以死生无命,富贵在钱……今之成人者,何必然,唯孔方而已。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二章货币和货币制度《雅典的太门》—莎士比亚金!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

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吓!你们这些天神呵!为什么要给我这些东西呢?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二章货币和货币制度……这黄色的奴隶可以使异教联盟,同宗分裂,它可以使收诅咒的人得福,使害着灰

白癞病的人为众人所敬爱,它可以使窃贼得到高爵显位,和元老们分庭抗礼,它可以使鸡皮黄脸的寡妇重做新娘,来!该死的土块,你这人尽可夫的娼妇!“穷在闹世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摘自〈贤文〉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二章货币和货币制度M0=流通中现金

M1=M0+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广义货币:M2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中国的货币计量:M0=流通中现金M1=M0+企业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存款M2=M1+企业定期存款+自酬基本建设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其他存款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二章货币和货币制度第三节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一、货币

制度的形成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货币制度最早是伴随着国家统一铸造铸币开始的。在资本主义社会形成统一的、定型的货币制度,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资本主义信用

事业的发展。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二章货币和货币制度(一)货币材料的确定规定货币材料是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也是一种货币制度区别于另一种货币制度的依据。(二)货币名称、货币单位和价格标准在金

属货币流通条件下,价格标准是铸造单位货币的法定含金量。在纸币本位制度下,货币不再规定含金量,货币单位与价格标准融为一体,货币的价格标准即是货币单位及其划分的等份,如元、角、分。(三)本位币、辅币及其偿付能力本位币是一个国家的基

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二章货币和货币制度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通货,供小额周转使用,通常用贱金属铸造。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在纸币制度下,本位币由国家

垄断发行。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力。各国货币制度一般规定辅币限制铸造。辅币只具有有限法偿力。(四)发行保证制度发行保证制度也称发行准备制度,通常以货币金属作为发行信用货币的保证。1973年以后,各国都取消了货币发行保证制度。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二

章货币和货币制度第四节货币制度的演变一、银本位制银本位制是以白银作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制度。它是与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货币制度。二、金银复本位制1、平行本位制2、双本位制格雷欣法则(GreshamLaw):即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如果在同一地区同时流通两种货币,则价值

相对低的劣币会把价值相对高的良币排挤出流通。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二章货币和货币制度三、金本位制1、金币本位制金币本位制是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过积极的作用。2、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制四、纸币本位制1973年末,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各国实行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纸币及其特点:纸币是国家强制发行和流通的不能兑现的货币符号。纸币是因流通才有价值,它不能退出流通,不能兑现,一般也不能超越国界流通。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二章货币和货币制度五、地区货币制度和跨国货

币制度(一)一国两制下的地区货币制度1997年和1998年,香港和澳门相继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后,出现了人民币、港币、澳元“一国三币”的的特有历史现象。由于这三种货币是在不同的地区流通,所以不会产生“格雷欣法则”效应。(二)

跨国货币制度和欧元1999年元月1日,欧元启动,欧元成为欧共体十一国唯一的法定货币,各成员国原有的货币可继续流通到2002年6月30日。欧元是人类历史上的跨国货币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二章货币和货币制度制度的创新。可以预见的是:一个主权国家内部的货币制度发展成为跨国货币制度,地区性

的跨国货币制度发展成为全球性的跨国货币制度,将是货币制度发展的必然历史趋势。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三章信用、利息与利息率学习要点:本章主要阐述信用及其形式、信用工具和利息率决定理论。通过本张教学,应达到以下要求:1、使学生了解信用的本质及其产生的

原因,理解各种信用形式及其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明确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和消费信用对现代经济发展的意义。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三章信用、利息与利息率2、使学生掌握主要的信用工具的构成要素,了解不同的商业信用工具(商业期票和商业汇票)的区别和不同的银行信用工具(银行本票、

银行汇票和支票)的区别,进而理解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的地位:商业信用是现代信用的基础,银行信用是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3、阐明利息的本质。重点讲述利率水平的决定因素,以及利率变动的渠道和利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三章信用、利息与利息率4

、使学生掌握当代主要的利率理论:可贷资金利率理论、IS-LM模型、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5、结合我国利率管理体制改革实际,讲述利率市场化的基本条件和基本要求。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三章信用、利息与利息率第一节

信用一、信用与信用的产生Credo和Credit的含义。在社会学中,信用被用来作为评价人的一个道德标准。在经济学中,信用是一种体现特定经济关系的借贷行为。这种借贷活动可以采取商品形式,也可以采取货币形式。信用是一种价值运动形式。信用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

一定阶段的产物。当商品交换出现延期支付、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信用就产生了。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三章信用、利息与利息率二、信用的形式(一)高利贷信用高利贷信用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得到广泛的发展。它适应小生产者广泛存在的经济社会需要。高利贷信用的作用:1、高利贷信

用是促使自然经济解体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2、高利贷信用的高利盘剥破坏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3、高利贷信用既是新的生产方式产生的催化因素之一,又是新的生产方式的破坏因素之一.资本主义经济需要新的信用形式为其服务。实用文档

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三章信用、利息与利息率(二)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是厂商在进行商品销售时,以延期付款即赊销形式所提供的信用,它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商业信用的主体主要是厂商;商业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商业信用和产业资本的动态一致。商业信用有较大的局限:商业信用的规模受到厂

商资本数量的限制;商业信用还受到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因此商业信用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三章信用、利息与利息率(三)银行信用银行信用是由银行、货币资本所有者和其他专门的信用机构以贷款的形式提供的信用。银行信用的主体与商业信用不同,银行信用的债务人是厂商

、政府、家庭和其他机构,而债权人是银行和货币资本所有者及其他专门的信用机构;银行信用的客体是货币资本;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不完全一致;在商业周期的各个阶段,对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需求不同。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

第三章信用、利息与利息率由于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银行信用成为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尽管银行信用是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但商业信用依然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三章信用、利息与利息率(四)国家信

用国家信用是以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债务人的一种信信用形式。国家信用的产生与国家财政直接相关,国家信用包括国内信用和国外信用两种,国家信用所筹集的资金主要用于政府各项支出。利用国家信用要防止三个问题发生:防止造成

收入再分配的不公平;防止出现赤字货币化;防止国债收入使用不当,造成财政更加困难陷入循环发债的不利局面。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三章信用、利息与利息率(五)消费信用消费信用是对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赊销二是消费贷款。消费信用是一种刺激消费需求的方式,也是一种促进生产发展的手段

。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三章信用、利息与利息率(六)国际信用国际信用是国际间的借贷行为,它本质上是资本输出的一种方式。1、国际商业信用是由出口商用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有来料加工和补偿贸易等方式。2、国际银行信用是进出口双

方银行提供的信用,分出口信贷和进口信贷。(1)出口信贷是出口方银行提供贷款,解决卖方资金周转需要。可分买方信贷和卖方信贷。卖方信贷—是出口方银行向出口商提供贷款。买方信贷—是出口方银行直接向进口商或进口方银行提供贷款。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三

章信用、利息与利息率(2)进口信贷通常指进口方银行提供贷款,解决买方资金需要,支持本国进口商购买所需要的商品和技术。3、政府间信用政府间信用是指由财政部出面借款的行为,其特点是金额不大、利率较低、期限较长,通常用于非生产性支出。实

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三章信用、利息与利息率三、信用工具(一)概述信用工具的演变:口头信用—挂帐信用—书面信用票据:是具有一定格式并准确记载借贷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偿还日期和偿还额,经过一定的法定程序,能有效约束双方行为的书面信用凭证。票据经

过背书后可以转让。常见的流通票据有汇票、本票、支票。其他可转让流通的信用工具:股票、债券等.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三章信用、利息与利息率(二)短期信用工具短期信用工具是指一年期以下的商业票据、银行票据、支票、信用证等。1、商业

票据商业票据是商业信用的工具,是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1)商业本票:又叫期票,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支付一定款项的债务凭证。(2)商业汇票:由债权人发给债务人,命令他在一定时期内向指定的收款人或

持票人支付一定款项的支付命令书。汇票必须经过承兑才有效。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三章信用、利息与利息率(3)融通票据:是专门为套取资金而签发的票据。通常按汇票产生的程序形成。商业票据经过背书可以转让流通。经过背书的票据可以充

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商业票据的持有人还可以用未到期的票据向银行办理贴现。2、银行票据(1)银行本票:由银行签发,也由银行付款的票据,可以代替现金流通。(2)银行汇票:是银行开出的汇款凭证。3、支票:是银行的活期存款人向银行签发的,要求从其存款帐户中支付

一定金额给持票人或指定人的书面凭证。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三章信用、利息与利息率支票种类:即期支票、定期支票、记名支票、不记名支票、现金支票、转帐支票、保付支票等4、信用证(1)商业信用证:银行受客户委托开出的证明客户有能力并保证

支付的信用凭证。(2)旅行信用证:是银行发给客户,用于支取现金的凭证。5、旅行支票(三)长期信用工具又称公共有价证券,是具有一定面额,代表财产所有权或债权,并能定期取得一定收入的凭证。(四)不定期信用工具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

院第三章信用、利息与利息率是指银行券。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一种信用货币,早期的银行券是在商业票据流通的基础上产生的。银行券的特点是:没有固定的支付日期;票面额是固定的整数;信用基础比较稳固;流通面广。银行券与纸币的区别:1、银行券是从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中产生的,是由银行通过票据贴现等信用方式发行的;纸币是从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中产生的,是国家强制发行的。2、银行券是为了代替流通中的商业票据,为适应商品交易的需要而发行的;纸币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的。3

、典型的银行券可以兑现,纸币不能兑现。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三章信用、利息与利息率现代信用货币都是以银行券的形式出现的,由银行发行,并且不能兑现。四、信用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一)促进资金再分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加速资金周转,节约流通费用。(三

)加快资本集中,推动经济增长。(四)调节经济结构。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三章信用、利息与利息率第二节利息与利息率一、利息的含义及其来源(一)利息的含义:利息是使用借贷资本的报酬。(二)利息的来源:利息来源于剩余产品或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转化

形式。二、利息率及其计算利息率是利息对本金的比率:利息率=利息额/借贷资金额×100%利率可分: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利率计算可分:单利法、复利法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三章信用、利息与利息率三、决定利率水平的因素1、平均利润率2、借贷资金供求关系3、预期通货膨胀率4、中央

银行货币政策5、国际收支状况四、利率的种类1、市场利率、官方利率、公定利率2、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3、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4、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5、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三章信用、利息与利息率五、

利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1、利率变动会影响资金的借贷关系2、利率变动会影响投资和储蓄3、利率变动对国际收支有重要影响六、利率变动影响经济的渠道利率变动—投资和储蓄(消费)—资金供求—宏观经济中央银行可以通过使用货币政策影响利率水平,实现调节经

济的目标。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三章信用、利息与利息率第三节利率理论一、古典利率理论庞巴维克的“时间偏好论”。古典学派认为利率是由实际领域的投资和储蓄这两个因素决定的,投资代表资金的需求,储蓄代表资金的供给,“供给能自创需求”,所以决定利率的关键在储蓄。储蓄多少要取决于人们的

“时间偏好”程度。二、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喜欢流动性比较高的货币,所以这一理论又称流动性偏好理论。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三章信用、利息与利息率凯恩斯认为古典学派的理论前提即市场经济会自动达到充分就业均衡是不现实的。认为利率由货币的供求关系决

定,而不是由投资和储蓄的关系决定的。利息是人们放弃货币,牺牲流动性偏好的报酬。在货币供给相对确定的情况下,利率在很大程度上受货币需求的影响。三、可贷资金利率理论认为利率是由可贷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可贷资

金的来源有储蓄S和央行的货币发行△M及货币反窖藏DH;可贷资金需求由投资I和货币窖藏△H等构成。可贷资金供给Ls=S+△M+DH可贷资金需求Ld=I+△H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三章信用、利息与利息率四、IS-LM分析的利率理论IS-LM模型由希克斯首先提出,由汉森加以发展而成。由于这个

模型既考虑了储蓄投资,又考虑了货币供求,还考虑了收入的作用,所以它是一个一般均衡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决定的利率是均衡利率。IS-LM模型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理论。五、利率的期限结构理论利率期限结构是指不同期限的

利率之间的关系。利率期限结构理论要研究的是长短期利率存在差异的原因。1、预期假说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三章信用、利息与利息率这种理论认为利率期限结构差异是由人们对未来利率的预期差异造成的.2、市场分割理论该理论认为,各种期限的证券市场是彼此分割、相互独立的。利率是由各个市场的投融资

者的偏好决定的。3、流动性报酬理论该理论认为,长期证券比短期证券有更多的风险,其流动性较差,必须给予流动性报酬作为补偿,从而使长期证券的利率大于短期证券的利率。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四章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学习要点:金融市场是

整个金融系统的核心和灵魂,宏观上可以起到资源配置、实现储蓄-投资转化、传导金融政策等作用,微观上则具有价格发现、流动性提供、减少搜寻成本和信息成本等功能。本章学习要点主要包括:1、金融市场及其功能:掌握金融市场的定义;了解金融市场的宏观、微观作用;掌握金融市场的不同分类标准。2、

金融工具的性质:掌握金融工具收益性、流动性、风险性的定义,了解三者之间相互关系;了解金融工具的主要构成要素;理解债券票面利率与债券收益率的区别,了解金融产品偿还的主要方式;了解金融股工具的主要分析要素;掌握债券类金融工具久期的含义及基本计算公式。实用

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四章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3、货币市场与货币市场工具:掌握主要的货币市场子市场和主要工具;掌握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五个主要特点;了解中国“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基本状况;理解发行商业票据对企业的意义,了解商业票据的

构成要素,熟悉主要的票据业务种类,掌握商业票据贴现的计算,了解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及现状;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主要特点;期债券市场的主要交易品种;资本市场与资本市场工具:了解证券交易所与场外交易市场的主要区别,掌握股票的类别,掌握股票价格指数的类别和计算方法,熟悉债

券的主要类别,了解中国债券市场现状;其他金融市场:了解其他金融市场的主要类别。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四章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第一节金融市场及其功能一、金融市场的定义1、金融市场是实现金融资产交易和服务的市场2、金融市场涵盖各类金融交

易活动和交易关系3、金融市场不必是有形的场所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四章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二、金融市场的主要功能•微观层面的功能1、价格发现2、提供流动性3、减少搜寻成本和信息成本•宏观层面的功能1、实现储蓄-投资转化2、资源配置3、宏观调控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四章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

三、金融市场类别•按期限分:货币市场、资本市场•按组织方式分:有组织市场、无组织市场•按金融资产新旧程度分: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四章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四、金融市场主体•交易者•中介机构•金融监管机构实用文档货币银

行学金融学院第四章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第二节金融工具的性质•金融工具的“三性”1、收益性2、流动性3、风险性•“三性”之间相互关系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四章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一、金融工具构成要素•发行者

•认购者•期限•价格和收益•偿还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四章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二、金融工具分析要素•货币性•可分性•面值•流转性•到期期限与久期•可转换性•币种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四章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复合性•税收待遇第三节资本市场

与货币市场•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与工具•同业拆借的特点•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四章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报价交易品种最新价涨跌成交额(百万)开盘价最高价最低价加权价IBO0012.110.

015317.02.12.112.092.0918IBO0072.1-0.012288.22.112.581.92.0939IBO0142.11240.00231150.02.112.1362.112.1123IBO0212.120.0500.02.122.1

22.122.12IBO1M0.00.00.00.00.00.00.0IBO2M0.00.00.00.00.00.00.0IBO3M0.00.00.00.00.00.00.0IBO4M1.90.024.151.91.91.91.9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四章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一、商业

票据•商业票据的构成要素•商业票据业务种类•中国票据市场业务发展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四章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与普通银行定期存款的区别•转让价格确定360360)360(2132

11TPRTRTRPX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四章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三、短期债券•国库券•短期市政债券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四章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四、债券回购•回购的定义•回购交易的实质•交易品种•回购交易中

涉及的计算1、可拆入资金量2、回购报价欲购回价格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四章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第四节资本市场与资本市场工具•证券交易所•场外交易市场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四章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一、股票•股票的种类1、普通股、优先股2、记名股票、不记名股票3、有面额股票、无面

额股票4、可上市交易股票、非上市交易股票5、A股、B股6、H股、N股、S股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四章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二、股票价格指数•综合指数与成份指数•指数计算1、拉氏指数2、派氏指数3、费雪指数实用文档货币银

行学金融学院第四章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三、债券•债券种类1.政府债券2.政府机构债券3.公司债券4.金融债券5.债券发行与交易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四章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四、其他金融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投资基金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

院第五章金融创新学习要点:金融创新极大丰富了金融产品、机构和金融制度的内容,是金融业发展演变的主要表现。鉴于本章所述部分产品目前在国内尚未推出,学习时应较多利用网络资源,熟悉国外主要金融衍生产品的基本情况。本章学习要点主要包括:1、理解金融创新的含义;理解有关金融创新动

因的主要理论流派;掌握金融创新的三大类别。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五章金融创新2、掌握商业银行在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方面的主要创新内容;理解金融建构模块的含义,掌握主要的四类建构模块;掌握金融远期合约的特点和主要类别;掌握金融期货合约的主要特点、主要类别;了解金融期货合约的要

素,看懂金融期货报价,了解金融期货合约定价的主要公式;掌握金融期货合约交易的保证金制度。掌握金融期权合约的定义、类别和种类。了解期权合约的主要要素,了解交易程序,读懂报价。掌握金融互换合约的定义和类型,理解金融互换的交

易机制和作用;掌握结构化金融工具的含义,了解主要的结构化产品。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五章金融创新3、掌握风险投资公司的含义,了解风险投资公司人员构成、资金来源与运用、理解风险投资公司的经济意义;掌握对冲基金的含义,了解对冲基金的

组织结构,理解对冲基金与共同基金的区别;了解金融集团公司和跨国金融机构的发展趋势。4、理解金融创新与金融效率之间的关系;理解金融创新与社会金融需求之间的关系;理解金融创新与实质经济之间的关系;讨论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理解金融创新与金

融宏观控制之间的关系。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五章金融创新第一节金融创新概述•什么是金融创新1、金融领域内出现的,有别于既往的新业务、新技术、新工具、新机构、新市场与新制度安排的总称2、引进新的金融要素或已有要素的重新组合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五章金融创新一、金融创新的动因•技术进步论•

逃避管制——管制的辩证过程•规避风险论•竞争趋同论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五章金融创新二、金融创新的类型•产品和服务创新•机构创新•制度创新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五章金融创新第二节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创新概述•商业银行创新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

第五章金融创新建构模块类衍生金融产品•建构模块的含义•远期合约•金融期货合约•金融期权合约•金融互换合约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五章金融创新一、远期合约•特点1、非标准化2、场外交易•品种1、远期利率协议2、远期外汇交易3、远期黄金交易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

第五章金融创新二、金融期货•特点1、标准化2、交易所交易•类型1、货币期货2、利率期货3、股票指数期货4、单个股票期货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五章金融创新标准化期货和约•交易代码•基础资产•合约月份

•合约规模•最小变动价位•每日波动限幅•交易时间•最后交易日•交割安排•持仓限制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五章金融创新期货交易安排•保证金制度•交割与平仓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五章金融创新三、金融期权•期权的定义•期权类别(Ca

lls,Puts)•期权种类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五章金融创新期权合约要素交易代码基础资产合约月份敲定价格间距敲定价格报价失效日保证金持仓限制最后交易日交易时间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五章金融创新四、互换协议•互换的种类•互换的交易

机制•互换的作用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五章金融创新互换与比较优势两公司借款成本FixedfloatingCompanyA10.0%6MonthLIBOR+.3%CompanyB11.2%6MonthLIBOR+1.0

%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五章金融创新互换后成本下降ALIBORB10%9.95%LIBOR+1%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五章金融创新结构化产品•可转换债券•指数化货币期权票据•附加条件的债务工具•指数联结结

构化产品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五章金融创新美国证券交易所结构化产品IssuerNameCategoryProductSymbolExpirationDateMerrillLynchEquity-LinkedTermNote8%Callabl

eStockReturnIncomeDebtSecurities(STRIDES)linkedtoAdobeSystems,IncADY05/14/04MerrillLynchEquity-LinkedTermNote8%AppliedMaterial,Inc.Callable(STRIDES

)AMW02/23/04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五章金融创新第三节金融机构与制度创新•风险投资公司•对冲基金•制度创新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五章金融创新第四节金融创新的影响•金融创新与金融效率•金融创新与

金融需求•金融创新与真实经济•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金融创新与金融控制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六章商业银行学习要点:1、商业银行是在商品交换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为适应商业生产扩大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形成的一种金融组织.。商业银

行产生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从旧式的高利贷银行转变而来;另一种是以股份公司形式组建而成。2、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通过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商业银行具有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

创造和金融服务的功能。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六章商业银行3、商业银行的业务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4、负债是商业银行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可以分为银行资本和银行负债两大类。银行资本一般由普通股、优先股、盈余、资本性票据和债券及各项储备组成

。银行负债由各项存款和其他负债构成。5、商业银行的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各项贷款;证券投资和其他资产等。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六章商业银行6、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银行接受客户委托,为客户提供各种服务,收取佣金、手续费、管理费等费用的一种业务。7、表外业务是指所有

不在资产负债表内直接反映的业务。广义的表外业务是指所有的中间业务,如结算、租贷、信托、代理等;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构成银行或有负债的业务如备用信用证、承诺业务等。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六章商业银行8、商业银行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和银行市场价值最大化的最终目标,在经营管理中要贯彻

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三性”原则。“三性”原则的贯彻实施,具体体现在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的整个过程中。9、在商业银行发展的历程中,西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论经历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资产负债综合管理以及资产负债表内表

外统一管理四个阶段。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六章商业银行10、1988年通过的《巴塞尔协议》对表内资产和表外业务都确定了不同的风险权数以及相应的资本充足率,它是西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的完善与统一的标志。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六章商业银行第一节商业银行的

起源与发展一、商业银行的产生货币兑换-货币保管、汇兑-货币借贷二、商业银行的形成途径1、从高利贷银行转变而来2、以股份制形式组建而成3.3、旧中国的银行体系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六章商业银行第二节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与作用一、商业银行的性质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

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商业银行具有一般的企业特征;其次,商业银行又不是一般的企业,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金融企业,是一种特殊的企业;商业银行不同于其他金融机构:实用文

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六章商业银行1、和中央银行相比较,商业银行是为工商企业、公众及政府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2、和其他金融机构相比较,商业银行能够提供更多更全面的金融服务,能够吸收活期存款。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六章商业银行二、商业银行的职能与作用商业银行的职能和作用是其本质属性的延

续和具体形态的表现。(一)信用中介:商业银行本是一信用受授的中介机构,因而信用中介是最基本、也是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二)支付中介商业银行作为货币经营机构,具有为客户保管、出纳和代理支付货币的功能,这就是支付中介职能。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六章商业银

行(三)信用创造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职能,是建立在信用中介职能和支付中介职能的基础之上的。(四)金融服务金融服务是商业银行利用其在国民经济活动中的特殊地位,及其在提供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业务过程中所获得的大量信息,凭借这些优势,运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手段和工具,为客户提供的其他服

务。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六章商业银行第三节商业银行的业务一、负债业务商业银行负债是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尚未偿还的经济义务,该业务是商业银行藉以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一)支票存款支票存款是流动性最高

的一种负债,支票存款的所有者可以随时要求提取账户中的余额,也可以向第三者开出支票,由第三者凭支票到开户银行要求付款。在美国,支票存款有四种不同的形式:不付息的活期存款、有息的可转让提款单存款(NOW)、超级可转让支付凭证账户、货币存

款账户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六章商业银行(二)非交易存款非交易存款是指不能直接签发支票的存款。非交易存款的利息较支票存款高,但不可签发支票,因而不能直接充当交易媒介。但属于非交易存款的大面额可转让定

期存单,可在二级市场上转让流通。在美国,非交易存款主要有: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两大类,其中定期存款又分为小额定期存款和大额定期存款。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六章商业银行(三)其他负债如果商业银行吸收的各项存款在

规模或期限结构等方面不能满足资金运用(即资产)的需要,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其他负债途径借取资金。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六章商业银行二、资产业务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一般分为以下几类:(一)现金资产: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由

库存现金;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存放同业款项;应收款项等组成。(二)贷款:贷款也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一般将贷款分为工商业贷款、不动产贷款、消费者贷款、同业贷款和其他贷款。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六章商业银行(三)证券投资:证券投资是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

经营证券投资业务最初主要是为了保持资产的流动性。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金融工具主要有以下几类:货币市场投资工具、资本市场证券、创新的投资工具。(四)其他资产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六章商业银行三、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一)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的定义中间业务

是银行接受客户委托,为客户提供各种服务,收取佣金、手续费、管理费等费用的一种业务。表外业务(off-balancesheetactivities)是指所有不在银行资产负债表内直接反映的业务。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六章商业银行(二)传

统的中间业务:结算业务、租赁业务、信托业务、代理业务、信用卡业务(三)表外业务:1、备用信用证2、承诺业务3、贷款出售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六章商业银行第四节商业银行管理一、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商业银行的经营面临着各种风险,如

何在稳健经营的前提下,保持适度的流动性,以实现银行利润最大化和银行市场价值的最大化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最终目标。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六章商业银行(一)流动性流动性原则是指银行具有随时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可用资金,随时满足存款人提取存款和满足客户合理的贷款需求的能力

。(二)安全性安全性原则是指银行具有控制风险、弥补损失、保证银行稳健经营的能力。(三)盈利性盈利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力求获取最大利润,以实现银行的价值最大化。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

第六章商业银行二、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在商业银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西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论经历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资产负债综合管理以资产负债表内表外统一管理四个阶段:(一)资产管理1.商业性贷款理

论(TheCommercialLoanTheory)2.资产可转换理论(TheShiftablityTheory)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六章商业银行3.预期收入理论(TheAnticipatedIncomeTheory)(二)负债管理理论(TheLiabilityManage

mentTheory)(三)资产负债综合管理(Asset-LiabilityManagement)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六章商业银行(四)资产负债表内表外统一管理(InBalance-SheetandOffBalance-

SheetManamentManagement)。1987年12月巴塞尔委员会通过了如何衡量和确定国际银行资本及监督标准的协议草案,并于1988年7月15日正式通过了《统一资本计量与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Internat

ionalConvergenceofCapitalMeasurementandCapitalStandards)。这就是著名的《巴塞尔协议》。达成《巴塞尔协议》的目的是:第一,通过协调统一各国对银行资本、风险评估及资本充

足率标准的界定,以促使世界金融稳定;第二,将银行的资本要求同其活动的风险,包括表外业务的风险系统地联系起来。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七章投资银行学习要点:1、20世纪70年代以前,投资银行经历了漫长的产生和早期发展过程。1929年以前是投资银行产生及持续发展的阶段;1929—19

33是投资银行膨胀及动荡的阶段。大量的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倒闭;1933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颁布以后,美国的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开始实行分业经营,投资银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七章

投资银行2、20世纪60年代以来,尤其是70年代中后期以来,金融创新和拓展国际业务是投资银行迅速发展的两个重要特征。3、投资银行的定义通常是根据投资银行的业务范围确定的。美国著名的金融投资专家罗伯特·库恩(RobertKuhn)认为对投资银行可以有4种

定义,包括了从大范围的金融服务的广义定义到传统的狭义定义。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七章投资银行4、到目前为止,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在资金来源、主要业务、主要功能、利润主要来源及监管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区别。5、根据投

资银行是否能经营商业银行业务可将投资银行分为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两种体制,前者以美、英、日为代表,后者以德国为代表。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七章投资银行6、根据不同的规模、信誉、业务范围、市场份额、客户基础等,投资银行又可以分为超大型投

资银行;大型投资银行;次级投资银行;地区性投资银行;专业性投资银行;商人银行等。7、投资银行经营的业务主要包括证券承销、证券交易、私募发行、收购与兼并、资产证券化、基金管理、风险资本投资、衍生工具的创造和交易

、咨询服务等。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七章投资银行第一节投资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一、投资银行的产生及早期发展(一)1929以前:产生及持续发展阶段(二)1929—1933:膨胀及动荡阶段(三)1934—20世纪60年代:1933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的颁布,标志着现代商业银行与投资银

行分野格局的形成,同时也标志着纯粹意义上的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诞生。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七章投资银行二、20世纪60年代以来投资银行的发展(一)金融创新自60年代以来,尤其是70年代中后期以来,30多年中投资银行不断地进行金融创新,不断推出新的金融工具,如期货、期权、互换等,积极开拓新的业

务领域。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七章投资银行(二)拓展国际业务自60年代至20世纪末,投资银行拓展国际业务大致分为两个阶段:160年代和70年代:拓展国际业务的起步阶段;80年代和90年代:国际业务迅猛发展阶段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七章投资银行第二节投

资银行的性质与类型一、投资银行的性质(一)投资银行的各种定义美国著名的金融投资专家罗伯特·库恩(RobertKuhn)认为对投资银行可以有4种定义,包括了从大范围的金融服务的广义定义到传统的狭义定义。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七章投资银行(二)投资银行与商业

银行的主要区别投资银行时期过去目前资金来源发行证券发行证券为主主要业务证券承销证券承销、交易;衍生工具的创造、交易;收购兼并及相关服务及融资等主要功能直接融资直接融资利润主要来源佣金佣金、费用收入、及融资收益监管机构证券业监管、部门以证券业监管、部门为主实

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七章投资银行商业银行时期过去目前资金来源活期存款为主各种存款及其他借入资金主要业务存、贷款存贷款及金融服务主要功能间接融资间接融资利润主要来源存贷利差存贷利差及服务收益监管机构中央银行中央

银行为主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七章投资银行(三)投资银行的性质二、投资银行的体制及类型(一)投资银行的体制世界各国对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相互关系及业务范围的界定大致可分为分业模式和综合模式两种体制:实用文档货

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七章投资银行1.分业模式:以美国、英国、日本等国为代表的许多国家在80年代中期以前都实行分业模式。2.综合模式:所谓综合模式,是指在法律上和银行业的实际运作中,对银行可经营的业务范围无严格的界定、划分,各种银行都可以全盘

经营存贷款、证券买卖、租赁、担保等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业务。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七章投资银行(二)投资银行的类型1、超大型投资银行2、大型投资银行3、次级投资银行4、地区性投资银行5、专业性投资银行6、商人银行实用文档

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七章投资银行第三节投资银行业务投资银行经营的业务主要包括证券承销、证券交易、私募发行、收购与兼并、资产证券化、基金管理、衍生工具的创造和交易、咨询服务等。一、证券承销1、投资银行就证券发行的种类、时间、条件等对发行公司提出建议。2、从发行人处购买

新证券。3、向公众分销。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七章投资银行二、证券交易为了防止损失,投资银行必须采取套头交易策略。交易商可以采取多种策略从一种或多种证券的持有中获取收入,套头交易策略主要有:无风

险套利(risklessarbitrage)和风险套利(riskarbitrage)。三、证券私募私募发行又称私下发行,就是发行者不把证券售给社会公众,而是仅售给数量有限的机构投资者,例如保险公司、共同基金、保险

基金等。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七章投资银行四、资产证券化证券化(Securitization)是近几十年来世界金融领域的最重大创新之一。从形式上分,证券化可以分作融资证券化和资产证券化两类。对投资银

行来说,资产证券化极大地加强了投资银行和工商企业的联系,促进了其证券业务的大发展,进一步奠定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七章投资银行五、收购与兼并收购与兼并(Merger&Acquisition,M&

A)是投资银行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业务。在企业兼并、收购过程中,投资银行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投资银行可以以多种方式参与企业的并购活动;投资银行收取的酬金(咨询费或聘请费)根据兼并与收购交易的金额大小、交易的复杂程度、投资银行提供的服务水平等决定。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七章投资银行六、基金

管理投资银行拥有高水平的金融投资专家、迅捷的信息渠道、先进的金融技术、广泛的金融业务网络,因而在基金管理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七、风险资本投资八、衍生金融工具的创造与交易九、咨询服务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八章其他金融机构学习要点:1、美国等发达国家一般根据金融中介机构的负债与

资产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存款型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储蓄银行、信用社等;第二类为契约型储蓄机构,主要包括保险公司(人寿保险公司和财产、意外灾害保险公司)以及养老基金。;第三类为投资型金融机构,主要包括

金融公司、(资本市场)共同基金和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八章其他金融机构2、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是负责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的国家机关。政策性银行有三家: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

银行。3、处于我国金融机构体系主体地位的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4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八章其他金融机构4、自1986年后我国又陆续建立了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

、华夏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福建兴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股份制银行,以及一大批以城市命名的商业银行,如上海银行等;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八章其他金融机构5、农村信用合作社也是根据我国的国情设立的具有中

国特色的金融机构6、我国的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邮政储蓄机构等。7、在华的外资金融机构也是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八章其他金融机构金融中介机构的主要资产和负债金融机构类型主要负债(资金来源)主要资产

(资金运用)存款型机构(银行)商业银行储蓄贷款协会互相储蓄银行信用社契约型储蓄机构人寿保险公司火灾和事故保险公司养老基金、政府退休基金投资金融中介机构金融公司互相基金货币市场互助基金存款存款存款存款保费保费雇员和雇主缴款商业票据、股票、债券股份股份工商信贷和消费者信贷、

抵押贷款联邦政府证券和市场债券抵押贷款抵押贷款消费者信贷公司债券和抵押贷款市政债券、公司债券和股票、美国联邦政府证券公司债券和股票消费者信贷和工商信贷股票、债券货币市场工具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八章其他金融机构第一节存款型金融机构一、商业银行二、储蓄银行西方国家的储蓄银行既有私营的,也有公

营的,有的国家绝大部分储蓄银行都是公营的。在美国,储蓄银行主要有储蓄贷款协会和互助储蓄银行两种形式。三、信用社这是在西方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互相合作性金融组织,有农村农民的信用合作社,有城市手工业者或某一行业等特定范围成员的信用合作社。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

融学院第八章其他金融机构第二节契约型储蓄机构契约性储蓄机构包括各种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以合约方式定期定量地从持约人手中收取资金(保险费或养老金预付款),然后按合约规定向持约人提供保险服务或养老金。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八章其他金融机构

一、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主要有两种类型:人寿保险公司及财产和意外灾害保险公司。西方国家保险公司的组织形式有:(1)国营保险公司;(2)私营保险公司;(3)合作保险;(4)个人保险公司;(5)自保保险公司等二、养老基金这是一种向参加养老金计划者以年金形

式提供退休收入的金融机构。养老基金根据出资人、出资额、资金的运作方式,以及资金的给付方式不同有许多不同类型。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八章其他金融机构第三节投资型金融机构一、金融公司金融公司通过出售商业票

据,发行股票或债券,以及向商业银行借款等方式来筹集资金,并用于向购买汽车、家具等大型耐用消费品的消费者或小型企业发放贷款。金融公司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销售金融公司、消费者金融公司和商业金融公司。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八章其他金融机构二、共同基金

共同基金,又称为投资基金,这是一种间接的金融投资机构或工具。三、货币市场互助基金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八章其他金融机构第四节中国的金融机构体系一、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中央银行的中国人民银行,是在

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的国家机关。二、政策性银行政策性银行是由政府投资设立的、根据政府的决策和意向专门从事政策性金融业务的银行。包括: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八章其他金融机构三、国有独资商业银

行处于我国金融机构体系中主体地位的是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它们的前身就是政策性银行组建前的国家四大专业银行。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八章其他金融机构四、其他商业银行1986年国家决定重新组建股份制商业银行——交通银行的前后,在四家国有独资大商

业银行之外,陆续建立了一批商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投资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福建兴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八章其他金融机构五、农村信用合作社

农村信用合作社,作为农村集体金融组织,其特点集中体现在由农民入股、由社员民主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三个方面。六、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一)保险公司(二)证券公司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八章其他金融机构(三)信托投资公司(四)财务公司(五)金融租赁公司(六)邮政储

蓄机构(七)资产管理公司(八)在华外资金融机构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九章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体系学习要点:1、中央银行的性质是管理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和特殊的金融机构。中央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2、中央银行的职能有宏观调控职能、金融管理职能、

金融服务职能。3、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是中央银行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推动机,中央银行是国家调节宏观经济的工具,中央银行是社会经济和金融运行的稳定器,中央银行是提高经济、金融运转效率的推进器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九章中央银行

与金融监管体系4、实施严格有效的金融监管,是维护正常金融秩序、保持良好金融环境的重要保证;实施严格有效的金融监管,有利于增强宏观调控的效果,促进经济和金融的协调发展;实施严格有效的金融监管,是一国金融国际化发展的必要条件。5、金融监管体系的组织结构有单一的全能机构和多重机构。目

前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是多重机构、分业监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逐渐由单一全能型的监管机构走向多重机构的分业监管。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九章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体系6、目前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监管内容有:按规定审批金融机构

的设立、变更、终止及其业务范围;对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稽核和检查监督;监管外汇和外债;建立报告制度,公布统计数据;健全中国人民银行的内部稽核监督制度。7、进一步提高我国的金融监管水平需转变监管方式,提高监督效率;正确处理金融监管与金融竞争、创新和发展的关系;金融监管逐渐淡化中国特色,实

现与国际的全面接轨;改进监管手段,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九章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体系第一节中央银行的性质与地位一、中央银行的性质(一)中央银行是管理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央行是全国金融事业的最高管理机构,是代表国家管理金融事业的部门;央行代表国家制定和执行统一的货币政策,监

管全国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央行的主要任务是代表国家运用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干预;央行代表国家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国际金融活动。(二)中央银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九章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体系二、中央银行的地位(一)发行的银行(二

)银行的银行(三)国家的银行三、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探讨的是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九章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体系第二节中央银行的职能与作用一、中央银行的职能(一)宏观调控职能(二)金融管理职能(三)金融服务职能实用文档

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九章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体系二、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一)现代经济发展的推动机(二)国家调节宏观经济的工具(三)社会经济和金融运行的稳定器(四)提高经济、金融运转效率的推进器实

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九章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体系第三节金融监管体系一、金融监管的意义和监管体系所谓“金融监督管理”(简称金融监管),是指一国的金融管理部门依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对金融机构及其经营活动实行外部监管、稽查、检查和对其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以

达到稳定货币、维护金融业正常秩序等目的所实施的一系列行为。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九章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体系(一)金融监管的意义1、实施严格有效的金融监管,是维护正常金融秩序、保持良好金融环境的重要保证。2、

实施严格有效的金融监管,有利于增强宏观调控的效果,促进经济和金融的协调发展。3、实施严格有效的金融监管,是一国金融国际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二)金融监管体系的组织结构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九章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体系(三)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目前我国

的金融监管体系是多重机构、分业监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逐渐由单一全能型的监管机构走向多重机构的分业监管1992年10月,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同时成立1998年11月,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保监会)成立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成立中共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

中央工委)——全国所有金融监管机构的领导核心2000年3月颁布《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暂行条例》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九章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体系二、现阶段我国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一)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监管内容1、按规定审批金融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及其业务范围2、对

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稽核和检查监督3、监管外汇和外债4、建立报告制度,公布统计数据5、健全中国人民银行的内部稽核监督制度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九章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体系(二)关于进一步提高我国金融监管水平的几个问题1、转变监管方式,提高监督效率2、金融监管与金融竞争、创新和发展的关系3、金

融监管的国际规范和中国特色4、改进监管手段,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章货币需求学习要点:货币需求是指人们通过对各种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综合衡量后所确定的最优资产组合中所愿意持有的货币量。1、从理论

上说,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大致可分为对交易媒介的需求和对资产形式的需求,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两类货币需求是相互交融的。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章货币需求2、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决定于他们持有货币的各种动机。所以,凡是决定或影响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的

因素,就是决定或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这类因素很多,也很复杂。其中最主要的有收入状况、市场利率、信用的发达程度、消费倾向、社会商品可供量、物价水平、货币流通速度及人们的心理因素等。在这些因素中,有些只影响个人的货币需求,也有些则影响整个经济的货币需求

。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章货币需求3、货币需求函数是以货币需求作为因变量,以决定或影响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而建立起来的函数关系式。货币需求函数中的变量可分为规模变量、机会成本变量及其他变量。4、费雪的现金交易说和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说是传统货币数量说的两种代表性学说。这两种学说原是

作为一种货币价值理论或物价理论而提出的,但它们后来却成了现代货币需求理论的重要渊源。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章货币需求5、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分析了人们持有货币的三大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前两种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对交易媒介的需求

,可合称为“交易性的货币需求”,后一种动机的货币需求则是对闲置的货币余额的需求,即对资产形式的需求,可称为“投机性的货币需求”。凯恩斯认为,交易性的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增函数,而投机性的货币需求则是利率的减函数。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章货币需求6、凯恩斯学派经济

学家对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发展是围绕着三大动机的货币需求理论展开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鲍莫尔的存货模型和托宾的资产选择理论。前者是对凯恩斯交易动机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提出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不仅是收入的增函数,而且也是利率的减函数。后者则是对凯恩斯投

机动机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在维持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与利率呈反向关系的基本结论的前提下,分析了人们在同一时间同时持有包括货币在内的多种不同收益率的金融资产这一客观情况。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章货币需求弗里德曼

的新货币数量说以货币需求函数的形式加以表述。在这一货币需求函数中,弗里德曼以恒久性收入作为总财富的代表,以债券的预期收益率、股票的预期收益率及实物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作为机会成本变量,同时还以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富之比以及其他综合变量作为影响货币需求的其他因素。因此,从本质上说,弗里德

曼的新货币数量说既是对传统货币数量说的继承和发展,又是对凯恩斯流动性偏好说的继承和发展。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章货币需求第一节货币需求的概念第二节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一、收入状况(Y)(一)收入水平的高低与货币需求成正比(二)人们取得收入的时间间隔与货币需求成正比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

院第十章货币需求图10-1每一个月支付一次工资的情形1000元500元平均货币持有额1/52/53/54/55/5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章货币需求图10-2每半个月支付一次工资的情形500元250元平均货币持有额1/51/202/5

2/203/53/204/54/20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章货币需求二、市场利率(r)(一)市场利率决定人们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二)市场利率影响人们资产持有形式的选择三、信用的发达程度(Cr)四、消费倾向(Cp)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章货币需求五、货币流通速度(V)六、社会商品可

供量(Q)七、一般物价水平(p)八、人们的预期和偏好(E)九、制度因素十、其他因素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章货币需求第三节货币需求函数一、货币需求函数的含义所谓货币需求函数,就是将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的各种因

素作为自变量,而将货币需求本身作为因变量而建立起来的数量变化关系。M=f(Y,r,Cr,Cp,V,Q,P,E,…….)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章货币需求二、货币需求函数的作用货币需求函数的作用主要有如下三个:第一,分

析各种因素对货币需求的不同影响,包括影响的方向,也包括影响的程度。第二,通过计量研究来验证货币需求理论的某一结论。第三,在取得各种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利用货币需求函数来测算一定时期内全社会的货币需求量,以作为制定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给的依据。实用文

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章货币需求三、货币需求函数中的变量(一)规模变量——财富与收入(二)机会成本变量——货币与非货币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三)其他变量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章货币需求第四节货币需求理论一、传统货币数量

说所谓“货币数量说”(TheQuantityTheoryofMoney),是指以货币的数量来解释货币的价值或一般物价水平的一种理论。(一)费雪的现金交易说MV=PT(二)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说M=KPY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

章货币需求二、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一)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为进行日常交易而产生的货币需求。这一货币需求的数量主要决定于收入的数量,且与收入的数量成正比。(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是为应付那些意料之外的支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这一货

币需求也主要决定于收入的数量,而且也与收入的数量成正比。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章货币需求(三)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所谓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实际上是指人们对闲置货币余额的需求。人们之所以持有闲置的货币余额,是为了在利率变动中进行债券的投机,以获取

利润。这一货币需求与市场利率成反比。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章货币需求(四)流动性陷阱在一种极端情形下,当利率低到一定程度时,整个经济中所有的人都预期利率将上升,从而所有的人都希望持有货币而不愿持有债券。在这种情况下,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将趋于无穷大,此时,若继续增加

货币供给,将如数地被人们无穷大的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所吸收,从而利率不再下降。这种极端的情形,就是所谓的“流动性陷阱”。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章货币需求(五)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M=M1+M2=L1(Y)+

L2(r)式中,M表示货币总需求;M1表示交易性的货币需求;M2表示投机性的货币需求;Y表示收入;r表示市场利率;L1表示M1与Y的函数关系;L2表示M2与r的函数关系。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章货币需求三、鲍莫尔的存货模型鲍莫尔(W.J.Baumol)的存货模型

是对凯恩斯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根据凯恩斯的理论,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只是收入的函数,而与利率无关。鲍莫尔则通过分析,发现即使是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也同样是利率的函数,而且同样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平方根公式:交易动机货币需

求的收入弹性和利率弹性分别为正二分之一和负二分之一。r2bTK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章货币需求四、托宾的资产选择理论托宾(J.Tobin)的资产选择理论是对凯恩斯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凯恩斯的理论无法解释人们既持有货币

、又持有债券这种现象,更无法说明人们同时持有收益率各不相同的其他多种金融资产这一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事实。托宾的资产选择理论不仅得出了投机性货币需求与利率呈反向变动关系的结论,而且还通过人们资产组合的选择和调整行

为,解释了货币与其他各种金融资产同时被人们所持有的现象。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章货币需求五、弗里德曼的新货币数量说1956年,米尔顿·弗里德曼发表《货币数量说的重新表述》一文,以货币需求理论的形式,提出新货币数量说。(一)货币需求的决

定因素1、总财富总财富(包括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富)是制约人们货币需求量的规模变量。但是,由于总财富无法用货币来加以直接地测量,因而它以恒久性收入为代表而成为货币需求函数中的一个变量。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章货币需求2、人力财

富与非人力财富的比例一般地说,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例越大,则货币需求就相对越多。3、货币及其他资产的收益其他资产的收益是人们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所以,其他资产的收益率越高,货币需求就越少;反之,其他资产的收益率越

低,则货币需求就越多。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中,被作为机会成本变量的主要有债券的预期收益率、股票的预期收益率及实物资产的预期收益率(即预期物价变动率)。4、影响货币需求的其他因素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章货币需求

(二)货币需求函数式中,M表示名义货币需求量,P表示物价水平,rb表示债券的预期收益率,re表示股票的预期收益率,表示物价水平的预期变动率,也就是实物资产的预期收益率,W表示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例,Y表示名义恒久性收入,u表示影响货币需求的其他因素。

u)Y,w,,dtdpp1,r,rf(P,Meb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一章货币的供给学习要点:1、货币的定义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货币(M1)包括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与通货。广义货币则又可再分为三个层次。其中,M2是指M1加上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M3是指M2

加上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发行的负债;M4是指M3加上各种流动性较高的非金融部门发行的负债。2、货币供给的外生性与内生性之争起源于人们对货币供给与货币当局之间关系的不同认识。这种争论与货币政策有效性之争有一定联系。实用文档货

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一章货币的供给3、在现代货币供给理论中,货币供给总量通常是一个存量的概念。它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点上的货币总量。各国在设计货币供给总量的各项指标时,必须结合本国的具体情况,力图达到以下三点要求:第一,在理论上,

各项指标应分别以不同的货币定义作为其理论依据;第二,在技术上,各项指标都应具有可测性;第三,在政策上,各项指标都应有利于货币当局对它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控制。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一章货币的供给4、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是现代信用货币经济中最主要的货币形式。在实行部分准

备金制度的条件下,商业银行体系可通过其放款和投资等活动创造出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若不考虑任何“漏损”,则存款总额与原始存款的比率(即存款乘数)将等于法定准备金比率的倒数。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一章货币的供给5

、乔顿模型是货币供给决定的一般模型。根据该模型,货币供给决定于基础货币、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比率、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比率(这一因素现已取消)、超额准备金比率、定期存款比率及通货比率。其中,前三个因素由中央银

行决定;超额准备金比率由商业银行决定,最后两个因素则由社会公众决定。6、除了乔顿模型之外,西方货币供给理论还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弗里德曼-施瓦茨模型、卡甘模型及货币供给理论中的“新观点”。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

学院第十一章货币的供给第一节货币的定义一、狭义的货币定义M1=C+D二、广义的货币定义M2=M1+TM3=M2+DnL=M3+A三、货币供给的外生性与内生性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一章货币的供给第二节货币总量及其构成第三节存款货币的多倍扩张与多倍紧缩一、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原始存款”是指

银行的客户以现金形式存入银行的直接存款。而“派生存款”则是由银行的贷款和投资等行为而引起的存款。存款货币的多倍扩张或多倍紧缩,实际上就是指派生存款的多倍创造或多倍消失。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一章货币的供给二、存款准备金与存款准备金比率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后,以库存现金或在中

央银行的存款的形式保留的、用于应付存款人随时提现的那部分流动资产储备。存款准备金比率就是存款准备金占银行吸收存款总量的比例。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一章货币的供给三、存款货币的多倍扩张(一)几个简化的假设整个银行体系由一个中央银行和至少两家商业银行所构成;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为2

0%;商业银行只有活期存款,而没有定期存款;商业银行并不保留超额准备金;银行的客户并不持有现金。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一章货币的供给(二)存款货币多倍扩张的基本过程甲银行接受其客户存入的10000元现金,其资产负债表变化如下:甲银行资产负债表单位:元资产负债准备

金+2000贷款+8000总额+10000存款+10000总额+10000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一章货币的供给甲银行贷出8000元,借款者将这笔款项支付乙银行客户并全部存入乙银行。乙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变化如下:乙银行资产负债表单位:元

资产负债准备金+1600贷款+6400总额+8000存款+8000总额+8000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一章货币的供给乙银行贷款6400元,借款人用于支付给丙银行的客户,从而使丙银行也取得存款64

00元。丙银行也同样按照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20%,提取准备金1280元,并将余下的5120元用于贷放。这样,丙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的变化如下:丙银行资产负债表单位:元资产负债准备金+1280贷款+5120总额+6400存款+6400

总额+6400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一章货币的供给依次类推,得到存款货币多倍扩张的公式:(11-7)其中,D表示存款总额,R表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r表示中央银行所规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四、存款货币的多倍紧缩存

款货币的多倍紧缩是多倍扩张的反向过程。r1RrRD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一章货币的供给第四节货币供给决定的一般模型一、简单乘数模型及其局限性二、乔顿货币乘数模型式中,M1为货币存量,B为基础货币,rd为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r

t为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t为定期存款比率,e为超额准备金比率,k为通货比率。ketrrk1BMtd1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一章货币的供给三、乔顿货币乘数模型的扩展与修正(一)将货币定义扩展为M2的乔顿模型(二)取消定期存款之法定准备金要求的乔顿模型ke

trrtk1BMtd2kerk1BMd1kertk1BMd2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一章货币的供给第五节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货币供给量决定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这两个因素,而且是这两个因素的乘积。一、基础货币

(一)基础货币的概念从基础货币的来源来看,它是指货币当局的负债,即由货币当局投放并为货币当局所能直接控制的那部分货币;从基础货币的运用来看,它系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以及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二是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而为社

会大众所持有的现金,即通常所谓的“通货”。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一章货币的供给(二)基础货币的决定因素货币当局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主要有如下三条:一是直接发行通货;二是变动黄金、外汇储备;三是实行货币政策(其中以

公开市场业务为最主要)。(三)基础货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在货币乘数一定时,若基础货币增加,货币供给量将成倍地扩张;而若基础货币减少,则货币供给量将成倍地缩减。由于基础货币能为货币当局所直接控制,因此,在货币乘数不变的条件下

,货币当局即可通过控制基础货币来控制整个货币供给量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一章货币的供给二、货币乘数(一)货币乘数的概念货币乘数,也称货币扩张系数,是用以说明货币供给总量与基础货币之倍数关系的一种系数。在基础货

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决定了货币供给的总量。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一章货币的供给(二)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由乔顿的货币乘数模型可知,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共有5个,它们分别是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比率(rd)、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比率(rt)、定期存款比率(t)、超额准备金比率(e)及通货比率(

k)。这些决定因素本身又分别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它们对货币乘数,从而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则更是纷繁复杂的。(三)货币乘数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与货币供给成正比。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一章货币的供给第六节货币供给理论弗里德曼—施瓦茨货币供给货币存量M(

实际是广义货币M2)由如下三个因素共同决定:一是高能货币H;二是商业银行的存款与准备金的比率;三是商业银行的存款与社会公众持有的通货的比率。其中,货币当局决定高能货币H;商业银行决定存款对准备金的比率;社会公众决定存款对

通货的比率。货币当局在控制或变动H的同时,还可影响和,从而决定或变动整个货币供给量。CDRD)CD1(RDHMRDCDRDCDRDCD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一章货币的供给二、卡甘货币供给模型式中,M表示广义货币存量(M2),H表

示高能货币,表示通货比率,表示准备金比率。DRMCDRMCHMMCDR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一章货币的供给三、货币供给理论中的“新观点”《拉德克利夫报告》中的“新观点”:第一,对经济真正具有重大影响的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供给(即狭义货币供给),而且是包括

这一货币供给在内的整个社会的流动性;第二,决定货币供给的不仅是商业银行,而且是包括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内的整个金融系统;第三,货币当局所应控制的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供给,而且是整个社会的流动性。格利(JohnG.Gurley)和肖(EdwardS.Shaw)的“新观点

”。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一章货币的供给货币的基本特性是具有高度的流动性。从流动性这一基本特性而言,货币与各种非货币的金融资产之间,实际上只有程度的不同,而没有本质的区别。于是,作为货币创造者的银行与作为非货币

金融资产创造者的其他各种金融机构之间,也只有程度的不同,而没有本质的区别。因此,从货币供给的角度而言,货币的定义应该是广义的货币。而从金融控制的角度而言,中央银行不仅应该控制商业银行,而且也应该控制各种非银行的金融中介机构。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

院第十二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学习要点:1、物价水平是测度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主要标志。2、我国学者认为:通货膨胀是在纸币流通情况下,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使有支付能力的货币购买力大于商品可供量,从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实

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二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开放型通货膨胀和抑制型通货膨胀。按物价上涨的速度可分为爬行通货膨胀、奔腾式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按西方学者的通货膨胀学说可分

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按导致通货膨胀的成因可分为财政赤字型通货膨胀、信用膨胀型通货膨胀、国际收支型通货膨胀和体制型通货膨胀。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二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3、通货紧缩包括物价水平、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率三者同时持续下降。通货紧缩按持续的时间可分为长

期性通货紧缩和短期性通货紧缩。按通货紧缩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可分为伴随经济增长率减缓的通货紧缩、伴随经济增长率上升的通货紧缩。按通货紧缩和货币政策的关系可分为货币紧缩政策情况下的通货紧缩、货币扩张政策情况下的

通货紧缩和中性货币政策情况下的通货紧缩。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二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4、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论观点有凯恩斯主义的需求决定论,后凯恩斯学派的成本推进论以及马克思主义认为通货膨胀表现在流通领域,根源于生产领域和分

配领域。国内外学者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成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5、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有不同的观点:“促进论”认为通货膨胀具有正的产出效应,有利于经济增长;“中性论”认为通货膨胀对产出和经济增长既无正效应,也无负效应;“促退论”认为通货膨胀

必然会损害经济增长。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二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6、通货紧缩对经济增长的威胁表现在社会总需求受到抑制,经济陷入通货紧缩的螺旋之中;通货紧缩使投资项目的吸引力下降;通货紧缩还可能引发银行业的危机;通货紧缩严重地制约了货币

政策的实施。通货紧缩对经济是否有积极的影响,取决于通货紧缩的形成机制。只要不是恶性的和破坏性的市场价格战争,由此而产生的通货紧缩,显然有利于经济增长。由技术进步、设备更新、有机构成提高而形成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和单位生产成本下降而形成的通货紧缩显然是经济健康发展的标志。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二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7、目前,中国的通货紧缩以制度性和结构性为主要特征。对于因市场竞争而导致的价格下降,应当基本采取不干预政策;对由于对外开放而引起的国际嫁入

型通货紧缩,应当采取既鼓励又适当保护的对策;对由于技术进步、管理水平提高、生产方法改进等种种原因而引起的通货紧缩,必须采取积极鼓励的对策。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二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第一节物价水平、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一、物价水平是测度通货

膨胀和通货紧缩的主要标志二、通货膨胀的定义和类型(一)通货膨胀的定义在纸币本位制和物价自由浮动的条件下,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供应量超过商品流通的客观需要量,从而引起货币不断贬值和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二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在物价受抑制的条件下,通货膨胀可定义为由于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客观需要量,从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和货币流通速度减慢的经济现象。我国学者认为:通货膨胀是在纸币流通情况下,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使有支付能力的货币购买力大于商品可供量,从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

融学院第十二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二)通货膨胀的类型按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分类:开放型通货膨胀、抑制型通货膨胀按物价上涨的速度分类:爬行通货膨胀、奔腾式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按西方学者的通货膨胀学说分类: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按导致通货膨胀的成因

分类:财政赤字型通货膨胀、信用膨胀型通货膨胀、国际收支型通货膨胀、体制型通货膨胀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二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三、通货紧缩的定义和类型(一)通货紧缩的定义通货紧缩包括物价水平、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率三者同时持续下降(二)

通货紧缩的类型按通货紧缩持续的时间分类:长期性通货紧缩和短期性通货紧缩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二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按通货紧缩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分类:伴随经济增长率减缓的通货紧缩、伴随经济增长率上升的通货紧缩按通货紧缩和

货币政策的关系分类:货币紧缩政策情况下的通货紧缩、货币扩张政策情况下的通货紧缩、中性货币政策情况下的通货紧缩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二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第二节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成因一、通货膨胀的成因研究(一

)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论观点凯恩斯主义:需求决定论后凯尔斯学派:成本推进论马克思主义:通货膨胀表现在流通领域,根源于生产领域和分配领域(二)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践解释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二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二、通货紧缩的成因探索(一)西方学者有关通货紧缩成因的观点简

介(二)我国学者对1997年以来中国通货紧缩现象成因的分析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二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第三节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一、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一)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的不同观点“促进论”—认为通货膨胀具有正的产出效应,有利于经济增长“中性论”

—认为通货膨胀对产出和经济增长既无正效应,也无负效应“促退论”—认为通货膨胀必然会损害经济增长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二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二)通货膨胀对社会再生产的破坏作用通货膨胀破坏生产发展,通货膨胀扰乱流通秩序,通货膨胀对分

配具有破坏作用,通货膨胀会引起货币信用危机。(三)通货膨胀的对策控制需求:紧缩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收入政策。改善供给收入指数化政策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二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二、通货紧缩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一)通货紧缩对经济增长的威胁社会总需求受到抑

制;经济陷入通货紧缩的螺旋之中;通货紧缩使投资项目的吸引力下降;通货紧缩还可能引发银行业的危机;通货紧缩严重地制约了货币政策的实施。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二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二)通货紧缩对经济的积极影响通货紧缩对

经济是否有积极的影响,取决于通货紧缩的形成机制。只要不是恶性的和破坏性的市场价格战争,由此而产生的通货紧缩,显然有利于经济增长。由技术进步、设备更新、有机构成提高而形成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单位生产成本下降而形成的通货紧缩显然是经济健康发展的标志。从

长期来看,开放经济中的通货紧缩有利于本国的经济进步。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二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三)1997年以来中国通货紧缩的对策目前,中国的通货紧缩以制度性和结构性为主要特征。对于因市场竞争而导致的价格下降,应当基本采取不干预政策。对由于对外开放而引起的国际嫁入型通货紧缩,应当

采取既鼓励又适当保护的对策。对由于技术进步、管理水平提高、生产方法改进等种种原因而引起的通货紧缩,必须采取积极鼓励的对策。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三章货币政策学习要点:1、西方国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有四个:即稳定物价

、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及国际收支平衡。但是,这四个目标之间却充满了矛盾,因而使中央银行无法通过实行同一货币政策以同时达到多个不同的目标。2、根据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

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三章货币政策3、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工具可分为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及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其中,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有三种;即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选择性的货币

政策工具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则种类很多。各国中央银行可根据本国实际和货币政策的目标加以选择和运用。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三章货币政策4、货币政策对实际经济活动的作用是间接的。中央银行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往往不能直接地达到其预期的最终目标,而只能通过控制某一中介目标

,并通过这一中介目标的传导来间接地作用于实际经济活动,从而达到最终目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必须满足可控性、可测性和相关性这三个基本特性的要求。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三章货币政策5、货币政策的传导机

制是指从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到最终目标的达到所经过的各个环节和具体的过程。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上,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有着重大的分歧。这种分歧决定了他们在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上也有着重大的的分歧。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

第十三章货币政策第一节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货币政策的目标是指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某项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特定的经济目的。这种目标实际上是指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三章货币政策一、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目标(一)稳定物价所谓稳

定物价的货币政策目标,一般是指通过实行适当的货币政策,保持一般物价水平的相对稳定,以避免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二)充分就业作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充分就业也只是意味着通过实行适当的货币政策,以减少或消除经济中存在的非自愿失业,而并不意味着将失业率降低为零。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三章

货币政策(三)经济增长世界大多数国家都以人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实际国民收入的增长率作为衡量经济增长速度的指标。(四)国际收支平衡作为货币政策的一个目标,所谓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个国家对其他国家的全部货

币收入与全部货币支出保持基本平衡。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三章货币政策二、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及其协调(一)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四大目标中的任何两个目标之间都有着一定的矛盾和冲突。其中最典型的是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这两个目标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可用著名的菲利普斯曲线来加以说明。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三章货币政策(二)协调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矛盾的主要方法在货币政策的实践中,协调不同目标之间矛盾的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一是对相互冲突的多个目标统筹兼顾

,力求协调或缓解这些目标之间的矛盾;二是根据凯恩斯学派的理论,采取相机抉择的操作方法;三是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及其他政策配合运用。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三章货币政策三、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一)我国货币政策目标之争单一目标论双重目标论多重目标论(二)我国现行货币政策目

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将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确定为“保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三章货币政策第二节货币政策的工具一、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一)存款准备金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

行通过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措施。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一种威力强大、但不宜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三章货币政策(二)再贴现政策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

规模和市场利率,以实现货币政策预期目标的一种手段。这种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对一国的信贷规模、货币供给和市场利率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其影响是比较缓和的,它有利于一国经济的相对稳定。但是,在利用这一政策工具

时,中央银行处于被动的地位。这种政策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将决定于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对它的反映。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三章货币政策(三)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也称“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特别是政府短期债券)来

投放或回笼基础货币,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并影响市场利率的一种行为。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三章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中央银行处于主动的地位,其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的规模完全由它自主决定。公开市场业务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公开市场业务可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政策目标的调整而

随时作出逆向的操作。公开市场业务的运用符合政策目标的需要。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三章货币政策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及其基本操作经济形势政策工具通货膨胀(总需求>总供给)经济萧条(总需求<总供给)存款准备金政

策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再贴现政策提高再贴现率降低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卖出证券,回笼基础货币买进证券,投放基础货币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三章货币政策二、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个别部门、个别企业或某些特

定用途的信贷所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消费者信用控制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三章货币政策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一)直接信用控制1、信贷配给2、流动性比率3、利率上限(二)

间接信用控制1、窗口指导2、道义劝告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三章货币政策第三节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与传导机制一、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概念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也称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或中间目标,它是相对于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而言的。中央银行实际上不可能通过货币政策的实施而直接地达到其最终目标,而只能通过观测和控制它所能控制的一些具体的指标来影响实际的经济活动,从而间接地达到其最终目标。这些能为中央银行所

直接控制和观测的指标,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或中间目标。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三章货币政策(二)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标准可测性。中央银行能够对这些被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量加以比较精确的统计。所以,这种变量必须具有比较明确的定义,以便于中央银行对它加以观

察、分析和监测。同时,中央银行能够迅速地获取这一变量的准确数据。可控性。中央银行所选择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必须与它所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具有密切的、稳定的联系,以便较有把握地将它控制在确定的或预期的范围内。。相关性。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变量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有着紧密的关联性

。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三章货币政策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一)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所谓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指货币当局从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到达到其预期的最终目标所经过的途径或具体的过程、目标。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三章货币政策货

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近期中介目标基础货币短期利率远期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长期利率最终目标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三章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二)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MiIY其中,M表示货币

供应量,i表示利率,I表示投资,Y表示收入。根据凯恩斯学派的理论,若货币供应量增加,则利率将下降,从而将刺激投资,最终将通过乘数作用而使收入成倍增加。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三章货币政策(三)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MY货币学派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无需通过利率加以

传导,而可直接引起名义收入的变动。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四章国际收支学习要点:1、国际借贷是指一国在一定时点的对外债权债务的综合情况。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实体的居民同非居民之间所进行的全部经济交

易的系统记录。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反映一个经济实体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示的全部对外经济往来的一种统计表。所以,国际收支平衡表实际上是国际收支的外在表现形式。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四章国际收支2、国际收支

平衡表包括的内容按交易性质分为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平衡项目三大类,每一大项目可再分为一些分支项目3、经常项目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项目,主要记载表现为商品和劳务的国际交易。该项目又可细分为贸易收支、劳务收支和转移收支三个项目。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四章国际收支4、资本

项目主要记录表现为资金形态的资本流出和流入情况,可分为长期资本和短期资本两大类。5、平衡项目又称结算项目,包括误差与遗漏和官方储备。6、国际收支在性质上常常是不平衡的,其不平衡的表现也有两个方面:(1)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各个项目一般是不平衡的,总会出现一定的差额。(2

)撇开国际收支帐面上的表象的平衡,一国的国际收支在性质上仍然可能是不平衡的。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四章国际收支7、判断国际收支性质上是否平衡的标准是自主性交易是否平衡。造成国际收支性质上不平衡的原因主要是经济的周期变化、国民

收入的变化、货币价值的变化和经济结构与世界经济结构出现偏差。8、一国平衡国际收支的措施主要是通过财政货币政策进行调节、通过融资手段弥补国际收支差额或实行对进出口和外汇收支的直接管制。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

第十四章国际收支第一节国际收支的基本含义一、国际借贷和国际收支国际收支与国际借贷的区别国际收支结果时期aperiodoftime流量flow国际借贷原因时点apointoftime存量stock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四章国际收支二、国际收支的重要性第二节

国际收支平衡表及其主要内容一、国际收支平衡表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四章国际收支借方(—)贷方(+)进口100(资产增加)出口80(资产减少)银行存款80(资产增加)100(资产减少)延期收款80(资产增加)延期付款100(负债增加)合计180180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四章

国际收支单方面转移1、收到现金捐赠银行存款-100(资产增加)单方面转移+100(收入增加)2、受到实物捐赠进口-100单方面转移+100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四章国际收支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一)经常项目l.贸易收支2.劳务收支3.转移收支(二)资本项目1.长

期资本2.短期资本(三)平衡或结算项目l.误差与遗漏2.官方储备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四章国际收支货币当局(MonetaryAuthorities),即专门负责货币金融事务的政府部门,包括财政部、中央银行、外汇管理部门等。实用

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四章国际收支第三节国际收支的平衡一、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概念国际收支平衡表从其编制原理来看,在某种程度上总是平衡的,其平衡的表现有两个方面: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四章国际收支(1)由于采取复式记账原理,因此,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总额和贷方总额总是相等的。(2

)由于设立了平衡项目,由此,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合计差额最终总是可以通过官方储备的增减和误差与遗漏项目得到平衡,以至最终的帐面差额必然为零。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四章国际收支借方贷方差额经常项目-80资本项目100平衡项目误差与遗漏?官方储备-1

5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四章国际收支借方贷方差额经常项目-80资本项目100平衡项目误差与遗漏-5官方储备-15合计0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四章国际收支从另一方面看,国际收支又常常是不平衡的,其不平衡的表现也有两个方面: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四章国际收支(

1)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各个项目一般是不平衡的,总会出现一定的差额;(2)撇开国际收支帐面上的表象的平衡,一国的国际收支在性质上仍然可能是不平衡的。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四章国际收支按交易性质判断国际收支性质上是否平衡固然具有理论上的精确性,但在实际上有时却很难区分不同的交易。例如国际收支

逆差国政府常常会对顺差国政府施加一定的压力,要求其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其本国企业增加从该逆差国的进口。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四章国际收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无法确认究竟哪一笔进口是由于政府行为所造成的调节性交易?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四章国际收支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采取的一种粗略的方法,是把不同类别的国际经济交易按自主性程度由高到低排列,并在中间划一道横线,将线上项目(itemsabovetheline)近似地看作自主性交易,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四章国际收支线下项目(itemsbelowtheline)则近似

地看作调节性交易。由此可得出考察国际收支性质上是否平衡的四个口径: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四章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平衡的考察口径贸易收支──────────→贸易差额劳务收支TradeBalance单方面转移──────────→

经常项目差额长期资本往来CurrentAccountBalance──────────→基本差额私人短期资本往来BasicBalance──────────→官方结算差额官方短期借贷OfficialSettlementsBalance官方储备实用

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四章国际收支二、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1.经济周期2.国民收入一国的进口增量与国民收入增量之比,即边际进口倾向(MarginalPropensitytoImport)存在稳定的比率关系。因此,国民收入的增加引起的购买能力的

上升会导致进口的增加。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四章国际收支△M边际进口倾向=———=C△YC:Constant,常数M平均进口倾向=——Y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四章国际收支3.货币价值4.经济结构贸易条件(Te

rmsofTrade)一定数量的出口商品能够换取的进口商品的数量。或出口商品的单位价格的变动率与进口商品的单位价格的变动率之比。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四章国际收支恩格尔法则(theEngle‘Law)人们对初级产品的需求随收入的增加而减少。三、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对策(一)国际

收支的自动调节作用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四章国际收支英国学者大卫·休谟(DavidHume,1711-1776)在1752年发表题为《贸易收支》(TheBalanceofTrade)的论文,系统提出了“物价与现金流动机制”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四章国际

收支“物价与现金流动机制”流程图国际收支逆差黄金外流通货紧缩物价下跌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国际收支平衡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四章国际收支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四章国际收支在纸币流通条件下,一国的国际收支已无法借助黄金的

输出入而自动调节,但在市场机制得到充分发挥的情况下,经济的“内在稳定器”(InternalStabilizer)仍有一定的功效。例如,国际收支的逆差会引起外汇的供不应求,促使本国货币汇率下跌,进口价格相对上升,出口价格相对下降,导致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国际收支由此改善。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

院第十四章国际收支但在现代的不兑现纸币本位制度中,由于金融资产的品种不断增多,功能日益丰富,以至金融体系的复杂性愈益强化,更何况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方面的作用也明显加强,这使得国际收支自动调节的效果受到了极大的削弱。实用

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四章国际收支(二)国际收支的调节手段国际收支的调节(adjustment)是指一国政府,尤其是货币当局通过一定的政策措施使原有的国际收支变化趋势得以逆转,从而恢复平衡。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四章国际收支调节国际收支的政策措施从其作用

途径来看可划分成两大类型:1.支出转移政策(Expenditure-switchingPolicies)这类政策主要是通过改变支出的流向,鼓励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由国外转向国内,最终改善国际收支。实用文档

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四章国际收支具体而言,这类政策包括:(1)调低本国货币汇率,使得经汇率折算以后,外国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相对上升,本国商品和劳务的价格相对下降;(2)采取复汇率制度(MultipleExchangeRateSys

tem),即对不同的交易实行不同的汇率,从而刺激某些商品的出口,限制某些商品的进口;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四章国际收支(3)提高进口关税,增加进口成本;(4)实行进口配额,限制进口数量等等。这类

政策主要通过改变进出口商品的相对比价,借以提高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能力,结果,出口收入增加,进口支出减少,国际收支由此得到改善。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四章国际收支2.支出增减政策(Expenditure-changingPolicies)

,即通过增加或减少国民收入,以改变可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数量。这又可分成两种,即支出增加政策(Expenditure-increasingPolicies),如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以及支出减少政策(Expenditure-reducingPolicies),如紧缩

性的财政货币政策等。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四章国际收支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采取支出减少政策,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支出减少政策的核心减少国民收入,迫使本国支出下降,用于进口的支出也相应下降。此外,随着经济

紧缩,国内的价格水平也会降低,有助于刺激出口。最后,较高的利率水平还可吸引外国资本的流入,以获取利息收益,使资本项目得到改善。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四章国际收支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四章国际收支(三)国际收支的融资手段采取一定的调节措

施虽然能使国际收支得到平衡,但由此可能产生经济增长减慢、经济衰退、失业增加、通货膨胀、贸易条件恶化等副作用。因此,在有些情况下,尤其是国际收支逆差不很严重时,就可采取融资措施。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四章国际收支融资措施(finance)是指以筹措资金的

方式来填补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缺口。这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内部融资(InternalFinance),即当一国持有充足的官方储备时,可直接用官方储备,或动员和集中国内居民持有的外汇来满足对外支付的需要;实用文

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四章国际收支另一个是外部融资(ExternalFinance),即通过从外国政府、国际金融机构或国际金融市场融通资金,以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四章国际收支融资措施虽然能暂时应付国际收支逆差,能由于其没有改变国际收支的变动趋势,因此

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际收支逆差问题,尤其是持续的巨额逆差。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四章国际收支(四)直接管制直接管制(DirectControl)是政府通过强制性的行政手段,如法规和条例,对进出口和外汇买卖予以规定的做法。对进出口的直接管制通常称作贸易管制,而对外汇买卖、收支、存兑的直接管制

则称作外汇管制。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四章国际收支在改善国际收支方面,直接管制由于不受时滞的影响,因而效果比较迅速和显著。此外直接管制措施的选择性较好,可以根据不同的交易有针对性地予以限制或鼓励,而不会累及其他交易。因此,对于

因局部因素造成的国际收支逆差,直接管制措施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四章国际收支直接管制的缺陷在于其常常会扭曲市场机制,损害市场效率,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而且,直接管制措施并未从根本上消除导致国际收支逆差的原因,由此形成的

国际收支平衡只是表面上的平衡,“内隐逆差”依然存在,一旦取消管制,这种内隐逆差即刻就会转换成“外显逆差”。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四章国际收支最后,直接管制是改变国际竞争的力量对比的不公正手段,因而在

限制进口的同时会使有关的国家出口受到不利影响,这些国家也会采取报复措施(retaliation),相应限制进口,使直接管制的效能大打折扣。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四章国际收支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学习要点:1、从静态的

角度看,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对外支付的金融资产。2、用作外汇的货币必须具有充分的可兑性,这是指一种货币能够不受限制地兑换成其他国家的货币的特性。货币可按其可兑性程度分成3类:(l)完全的可自由兑换货币;(2)有限的或部分的可兑换货币;(

3)不可兑换货币。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3、汇率是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比价,它反映一国货币的对外价值。为了表示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比价,先要确定用哪个国家的货币作为标准,由于确定的标准不同,因而便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汇率标

价方法,即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4、国际金本位制度下铸币平价是汇率决定的基础,汇率波动的界限是黄金输送点,即最高不超过黄金输出点,即铸币平价加运费;最低不低于黄金输入点,即铸币平价减运费。实用文档货

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5、国际借贷论认为外汇汇率由外汇的供求关系决定,而外汇的供求又是由国际借贷引起的。汇兑心理论认为人们的主观心理活动和预期对汇率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购买力平价论认为两种货币的汇率是由这两国货币各自在本国的购买力之比,即购买力平价决定的。资产市

场论认为外汇是一种金融资产,资产持有人对外币的数量和币种的需求取决于其资产选择行为,并进而决定和影响汇率。货币论认为汇率是两国货币的相对价格,而不是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因而汇率由两国货币市场的货币存量决定。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

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6、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是利率、国际收支、价格水平和中央银行的直接干预等。7、固定汇率制度是以某些相对稳定的标准或尺度,如货币的含金量作为依据,以确定汇率水平的一种制度。由于据此确定的汇率水平一般不轻

易变动,故称为固定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是一种汇率的变动主要由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供求决定,因而不受任何指标限制的汇率制度。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8、与固定汇率制度相比,浮动汇率制度的有利方面主要表现为:(1)有助于发挥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作用。(2)

防止国际游资的冲击,减少国际储备需求。(3)内外均衡易于协调。9、浮动汇率制度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不利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2)助长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投机活动。(3)可能引发竞相贬值。(4)诱发通货膨胀。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

制度第一节外汇与汇率一、外汇的概念外汇ForeignExchange简称Forex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我国1996年1月29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1997年1月14日修订)第三条

对外汇作了如下的规定:“本条例所称外汇,是指下列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一)外国货币,包括纸币、铸币;(二)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三)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公

司债券、股票等;(四)特别提款权、欧洲货币单位;(五)其他外汇资产。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二、外汇的特征1.外汇是一种金融资产所谓资产,是具有货币价值的财物或权利,或者说是用货币表现的经济资源。资产可以是实物性的,即所谓的实物资产(PhysicalAssets),如土地

、机器等,也可以是金融性的,亦即金融资(FinancialAssets),如现金、存款、商业票据、有价证券等。既然外汇只能以货币形态得到表现,因此它必然属于金融资产。所以,实物资产和版权、专利权等无形资产不能构成外汇。实用文档

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2.外汇必须以外币表示3.用作外汇的货币必须具有较充分的可兑性有限的或部分的可兑换货币当一国政府对本币兑换外币的行为实行某些方面的严格限制时,该国的货币就成为有限的或部分的可兑换货币。这种限制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

按居民身份实行限制,如外国居民可以自由兑换,本国居民则不能兑换;二是对与经常项目交易有关的货币兑换没有限制,但对涉及资本项目交易的兑换仍施加限制。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了促进国际经济交易的发展,因而在《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协定》第八条“成员国的一般义务”中规定:各成员国不能对因经常项目交易而发生的货币兑换要求予以限制。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1996年11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致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宣布从1996年12月1日起接受《基金组织协定》

第八条款,基本实现了经常项目交易的人民币自由兑换,成为所谓的“第八条款成员国”。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三、汇率的概念与标价(一)直接标价法(二)间接标价法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第二

节汇率的决定及影响因素一、国际金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基础金本位条件下的两种货币的含金量对比叫铸币平价(MintPar)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金本位条件下的汇率决定设英镑对美元的铸币平价为4.8665,价值1英镑的黄金在美国和英国之间的运输成本为0.03美元。于是,英镑对

美元的汇率就会在两个输金点,即4.8965(4.8665+0.03)和4.8365(4.8665-0.03)之间波动。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金本位条件下的汇率决定0102030405060708090一季度二季

度三季度四季度东部西部北部$/£4.89654.86654.83650T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二、纸币流通制度下的汇率决定理论(一)国际借贷论英国学者乔治·葛逊(GeorgeJoachi

nGoschen,1831-1907),毕业于牛津大学奥里尔学院,任英格兰银行董事,后任财政大臣、海军大臣等职。于1861年在其著作《外汇理论》中系统提出了国际借贷论。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国际借贷论的要点:(

1)外汇汇率由外汇的供求关系决定,而外汇的供求又是由国际借贷引起的。(2)商品的进出口、债券的买卖、利润与捐赠的收付、旅游支出和资本交易等都会引起国际借贷关系。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3)在国际借贷关系中,只有已经进入支付阶段的借贷,即流动借贷,才会影响外汇

的供求关系。至于尚未进入支付阶段的借贷,即固定借贷则不会影响当前的外汇供求。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结论:当一国的流动债权(外汇收入)大于流动债务(外汇支出)时。外汇的供应大于需求,因而外汇汇率下降。一国的流动债务大于流动债权时

,外汇的需求大于供应,因而外汇汇率上升。一国的流动借贷平衡时,外汇收支相等,于是汇率处于均衡状态,不会发生变动。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葛逊所说的流动债权和流动债务实际上就是国际收支,所

以该理论又被称为国际收支论。该理论实际上只说明了汇率短期变动的原因,并不能解释在外汇供求均衡时汇率为何处于这一点位,更没有揭示长期汇率的决定因素。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二)汇兑心理论法国学者阿夫达里昂(A.Aftalion)在其1927年出版的《货币、价格与外汇》

(Monnaie,Prix,etChange)一书中系统提出了汇兑心理论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要点: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除了需要购买外国商品之外,还有满足支付、投资、外汇投机、资本外逃等需要,这种外国货币所带来

的效用构成了其价值基础。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因此,外国货币的价值决定于外汇供求双方对外币所作的主观评价,即外币价值的高低是以人们主观评价中边际效用的大小为转移的。外汇的边际效用递减,而购买外汇的边际成本递增,

市场上的外汇汇率取决于外汇的边际效用与边际成本之比。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在一定的汇率水平上,如果人们认为外汇提供的边际效用大于边际成本,就会大量购买外汇,导致外汇汇率的上升,直至边际效用等于边际成本。反之,当人们认为外汇的边际效用小于边际成本时,就会抛售外

汇,促使外汇汇率下降。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由于人们对外汇的效用和成本所作的主观评价会随各种情况而不断变化,因而汇率也会相应变动。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汇兑心理论揭示了学术界以前所忽视的人们的主观心理

活动和预期对汇率的影响作用,因而有其合理性。由该理论演变而来的心理预期论至今还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解释外汇投机、资本外逃等因素对汇率的影响方面该理论有很强的说服力,故而特别适用于国际金融动荡时期。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但汇兑心理论也只能说明短期汇率,而不是长期汇率的影响

因素,且无法据以从数量上确定汇率的实际水平。(三)购买力平价论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瑞典学者古斯塔夫·卡塞尔(GustavCassel)在其1922年出版的《一九一四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MoneyandForei

gnExchangeAfter1914)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购买力平价论(TheoryofPurchasingPowerParity),简称PPP或3P理论。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这一理论的要点是: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

,是因为它在外国具有商品的购买力,因此,两种货币的汇率,主要是由这两国货币各自在本国的购买力之比,即购买力平价决定的。假定一组商品,在英国购买时需要1英镑,在美国需要2美元,两国的货币购买力之比为2:l,那么这两种货币的汇率就应该是1英镑=2美元。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

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由于货币的购买力主要体现在价格水平上,即货币购买力是价格水平的倒数,因此,购买力平价可以下式表示:购买力平价=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1────────A国货币购买力A国的价格水平────────=──────

────B国货币购买力1────────B国的价格水平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B国的价格水平=────────A国的价格水平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上述表达式有一个重要缺陷,

即一国的价格水平无法用精确的数量来表示。为此,卡塞尔又推导出了另一个表达式,并将其称作相对购买力平价,而将上述的等式称作绝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B国的价格指数基期的绝对购买力平价×────────A国的价格指数B国的价格指数

≈基期的汇率×────────A国的价格指数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上式的涵义是,如果能找到一个历史上符合A、B两国绝对购买力平价的汇率,并将其作为基期汇率,那么就可以根据以后一段时期里这两个国家的价格指数变动情况推算出这两国货币的当前的购买力

平价。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购买力平价论由于抓住了货币内在的特性──货币的购买力,即价格水平这一影响汇率的核心因素,并首次使理论汇率的确定得到了量化的尺度,

比较直观,因而长期以来一直深受学术界的推崇,占据主流地位,至今仍有极大影响。尤其是在严重的通货膨胀时期,购买力平价论的可靠性更为突出。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尽管如此,购买力平价论也存

在许多缺陷。首先,该理论的成立需要具备以下假设条件:(1)所有的商品和劳务都可以进行国际贸易;(2)国际贸易可自由进行,不受任何限制;(3)国际贸易的交易成本,如运费和关税为0。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在满足以上条件时,如果外汇

交易的汇率明显偏离购买力平价,则经汇率换算以后,一国的相对价格水平就会与另一国出现极大偏差,这就为商品套购(commodityarbitrage)提供了机会。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例如,假定外汇市场上的汇率是1英镑=1美元

,偏离了上述的购买力平价,人们就会用英镑从英国购买大量的商品,并出口到美国,并把获取的美元在外汇市场上抛出,兑换成英镑。结果,英镑的汇率随之上升,而美元的汇率相应下降,直到与购买力平价相一致。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

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单价法则”,又称“一价定律”(thelawofoneprice或thelawofsingleprice),即在自由交易条件下,由于存在商品套购,任一商品在不同地方都只能是同样的价格。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

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事实上,上述假设条件并不存在。由于有些物品,如旅游资源是非贸易品(non-tradable),劳动力在国际间不能自由转移,再加上高昂的交易成本,使得许多物品的商品套购无法进行,这就导致汇率经常会偏离购买力平价。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其

次,相对购买力平价的基期汇率难以确定,无可靠的标准可依。如果选定的基期汇率本身已经偏离绝对购买力平价,则由此算出的相对购买力平价必有很大误差。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另外,价格指数的选

择亦无严格的标准,究竟应该以国内生产总值消胀指数(GDPDeflator)、批发价格指数还是消费价格指数,很难从理论上提出科学的依据。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还有,购买力平价论把价格与汇率的关系完全

看作是单向的因果关系(causalrelation),其中价格是因,汇率是果,这也有悖现实。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实际上,价格与汇率之间是一种互为因果关系(interrelation),两者相互影响,汇率的变动反过来也会影响价格水平。例如外汇汇率

上升以后,进口消费品和投资品的价格相应上扬,由此会推动国内价格水平的涨升。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最后,购买力平价论受到的最致命的抨击是其完全忽略了资本项目差额对汇率的影响。二次大战以来,

随着整个世界货币化程度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国际间的资本往来和金融交易的金额不断增长,其增长速度已远远超过了经常项目交易额的增长速度。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因此,资本项目差额对汇率的影响

作用正在日益增强。从发展趋势来看,购买力平价论作为一种传统的汇率理论,其有效性将会不断减弱。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综上所述,按照购买力平价论,在一定条件下,市场汇率会自然地向购买力平价这一理论汇率靠

拢,换言之,两种货币的汇率的变动趋势会追随这两国的价格水平的变动趋势。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但现实生活中经常有人本末倒置,试图通过精确计算购买力平价来人为地“发现”并以此确定一个“合理”的汇率水平。但是,由于绝对购买力平价根本无法精确计算,因此,迄今为止世界上没有

一个国家能成功地用购买力平价来确定其货币的汇率。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四)资产市场论该理论起源于50年代,至70年代逐步形成完整体系,因而是一种现代汇率理论。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

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资产市场论(AssetMarketTheory)把外汇看作是一种金融资产,而不仅仅只是货币,从而使外汇的外延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因为人们需要外汇除了出于在国外购买商品和劳务以外,还可能是为了从事金融投资,以便在风

险相对较小的条件下获得相对较高的收益。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资产持有人对外币的数量和币种的需求取决于其资产选择行为。所谓资产选择是指资产持有人调整其持有的有价证券和货币资产的种类和数量,从而选择一套最符合其收益和风险偏好的资产组合。因此,资产市场论又称资产选择论(Th

eTheoryofPortfolioSelection)。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按照资产市场论,由于利率、国际收支、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等各种因素的变化,不同金融资产的风险和收益也会随之变化,资产持有人就必须相应调整自己的资产组合,直至各种资

产的预期边际收益率相等为止。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资产持有人的资产组合的调整意味着其在资产市场,继而在外汇市场上抛售某种货币,买进另一种货币,从而导致汇率的变动。例如,当人们预期美国的股价走势将出现持续的上扬,就会抛售

其他资产,并转换成美元,用以购买美国的股票。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因此,预期收益率(包括汇率)或相对风险的变动是引起市场汇率变动的根本原因。当整个市场的资产持有人的调整行为都已完成,资产市场就处于均衡状态,这时的汇率也处于均衡水平,形成均

衡汇率。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所以,在短期内,资产市场的均衡状况决定着汇率水平。一旦资产的风险和收益由于种种原因出现变化,资产持有人就会重新调整其资产组合,汇率也随之变动。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五)货币论(MonetaryAp

proach)美国的货币学派将其基本分析框架推广到了汇率的研究方面,由此形成了货币论。该理论的特点是强调货币市场在汇率决定中的作用,认为汇率是两国货币的相对价格,而不是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按照这种理论,汇率由货币市场的货币存量决定,当货币

存量与货币需求相一致时,汇率就达到均衡。如果一国货币存量超过货币需求,价格水平就趋于上升,其汇率必然下跌。如果一国实际国民收入上升,就会出现超额货币需求,若名义货币供应量不变,则价格相对下降,这种货币的汇率就会上升。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另外,当两国的货币存量以及货币需

求都发生变动时,则须比较其增减速度。例如,当货币需求不变时,货币存量增长速度相对较快的货币的汇率就会下跌,因为该国的价格水平的上升速度也会较快。而且,在该国的外汇市场上,由于其货币数量相对过多,外币供应就显得不足,这同样会导致外汇汇率的上升。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

率制度三、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一)利率通常情况下,一国的利率水平较高,在该国表现为债权的金融资产,如存款、贷款、存单、债券、商业票据等的收益率也相对较高。这就会吸引大量国外资金的流入,以投资于这些金融资产。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

外汇与汇率制度结果,在外汇市场上,外汇的供应就急剧增加,从而导致本币汇率的上升。反之,一国若降低利率,就会使短期资本流往国外,该国对外国货币的需求增加,造成本币汇率下降。所以,各国利率的变化,尤其是国内外利差,是影响汇率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实用文档货币银行

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由于国际上追求利息收益的短期资本对利率的高低十分敏感,会对利率变动迅速作出反应,因此,利率对汇率的影响可在短期里很快发生作用。从各国的政府行为来看,提高利率往往成为稳定本国货币汇率,防止其大幅度下跌的重要政策手段。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

率制度(二)国际收支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顺差,这意味着外汇收入大于支出,这在外汇市场就表现为需要卖出的外汇数量大于需要买进的外汇数量,亦即外汇供过于求,外汇汇率就会下跌。若为逆差,则该国对外国货币需求增加,外汇供不应求,外汇汇率随之上升。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

章外汇与汇率制度可见,国际收支差额及其大小对汇率有很大的影响。但是,由于国际收支差额对汇率的影响须通过外汇市场上的供求状况的变化才能逐步体现出来,这就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因此,国际收支对汇率具有中期的影响作用。实用文

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三)价格水平一国价格水平的上升,势必削弱该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对出口不利,同时却会鼓励进口,这样将造成进口增加,出口减少,使国际收支出现逆差,以至外汇市场出现外汇供不应求的现象,进而导致该国货币汇

率下降。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由于价格水平的变动须通过国际收支,进而是外汇供求才能对汇率产生影响,况且价格水平的变动本身具有趋势特征,因此,价格水平对汇率具有长期的影响,往往成为影响汇率变动趋势的因素。

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四)中央银行的直接干预各国中央银行为了避免汇率变动,尤其是短期内的剧烈起伏波动对国内经济造成不利影响,往往对汇率进行干预,在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当外汇汇率过高时卖出外汇,回笼本币,而在外汇汇率过低时则

买进外汇,抛售本币,使汇率变动有利于本国经济。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第三节汇率制度一、固定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度(FixedExchangeRateSystem)是以某些相对稳定的标准或尺度,如货币的含金量作为依据,以确定汇率水平的一种制度。由于

据此确定的汇率水平一般不会轻易发生大幅度变动,故称为固定汇率制度。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1、双挂钩与会各国确认1934年1月美国规定的1美元含纯金0.888671克的含金量,即35美元1盎司的金官价。美国则承诺美元对黄金的可兑性,

即参与这一固定汇率制度的国家的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各国可为本国货币也规定一个含金量,这一含金量与美元的含金量之比称作黄金平价,用作与美元的汇率的基准。黄金平价与铸币平价不同,因为除了美元以外,其

他国家的货币并不能兑换黄金,即使是美元也只有各国官方持有人才能要求兑换黄金。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2、一固定各国也可不规定本国货币的含金量,而直接规定与美元的比价,称作中心汇率。这样,各国货币便通过黄金平价或中心汇率与

美元建立了固定关系。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3、上下限同时还规定,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黄金平价或中心汇率上下各l%的幅度内波动。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4、有干预各国的中央银行有义务

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以便保持外汇行市的稳定,使它不致偏离规定的波动幅度。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若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根本性不平衡(fundamentaldisequilibrium),则可在10%的限度内调整其含金量或对美元的中心汇率。至于10%以上

的调整幅度,则须报经基金组织批准。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这一汇率制度的波动幅度虽已超过金本位制度下的黄金输送点,但由于规定不能超过平价的l%,波动幅度不算大,所以仍属固定汇率制度,或称可调整钉住汇率制度(AdjustablePegRateSyst

em)。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二、浮动汇率制度(一)汇率浮动的方式1、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2、单独浮动、钉住浮动和联合浮动(1)钉住某单一货币(2)钉住一篮子货币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有的发展中国家为了

稳定与一些国家,而不是某单一国家的经济往来,就选择若干种同本国经济贸易关系密切的国家的货币和对外支付使用最多的货币,以加权平均的方法组成一个货币篮(CurrencyBasket),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

与汇率制度或者直接以特别提款权或欧洲货币单位(现为欧元)作为货币篮,并将本国货币钉住该货币篮,使本国货币与这些外币的汇率保持相对的稳定,而对其他国家的货币则随该货币篮浮动。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

度钉住浮动汇率制度和联合浮动汇率制度虽然在字面上被冠以“浮动”二字,而且实行这种汇率制度的国家的货币的汇率也确实对“货币锚”(CurrencyAnchor)以外或区外货币上下浮动,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但从实质上看,由于这些国家的货币

与经济关系最密切的其他国家的货币的汇率保持着稳定的汇率关系,货币当局又频繁地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因此,从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方面看,这种汇率制度在性质上更接近于固定汇率制度而不是浮动汇率制度。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二)浮动汇率制度的利弊与固定汇率制度相

比,浮动汇率制度的有利方面主要表现为:1、有助于发挥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作用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当一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外汇市场上就会出现外汇供不应求,在浮动汇率条件下,汇率就会迅速作出反应,通过外汇汇率的上浮,可刺激外汇供应

,抑制外汇需求,国际收支趋于平衡。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此外,对外经济管理也变得简便易行,灵活主动。可见,浮动汇率制度可避免货币当局不恰当的行政干预或拖延实行调节措施,以及由此形成的汇率高估(overvaluation)

或低估(undervaluation),以至国际收支迟迟得不到改善。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2、防止国际游资的冲击,减少国际储备需求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游资,尤其是投资资金往往通过抛售软货币(又称软通货,SoftCurrency),即可能发生贬值的货币,抢购

硬货币(又称硬通货,HardCurrency),即可能出现升值的货币,以便从中谋利。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而且,投机者常常表现出一致的行为,即共同抛售某一种货币,抢购另一种货币

,形成所谓“单向投机”(One-waySpeculation),杀伤力极大。由此会导致软币国家出现货币危机,国际储备大量流失。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而硬币国家的货币当局则被迫行外汇干预,收进外币,投放本币,最终酿成输入型通货膨胀(Importe

dInflation)。国际金融市场也会因此而动荡不宁。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在浮动汇率条件下,由于软货币的汇率会及时下跌,硬货币的汇率及时上升,从而可化解国际游资的冲击。而且,货币当局没有必须进行外汇干预的义务,因而不必保留过多的国际储备。实用文档货币

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3、内外均衡易于协调。在一国经济出现衰退,国际收支存在逆差时,在固定汇率条件下只能通过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来改善国际收支,但这却会加剧经济衰退。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可由

汇率来调节,从而实现对外均衡,国内均衡则可依赖财政货币政策,内外均衡就不致发生冲突。此外,在固定汇率制度下,紧缩政策或扩张政策的效能常常会因外资的流入或流出而受到削弱。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在汇率浮动时,外汇汇率的急剧下跌使外汇持有人处于不利

的汇兑地位,因而可抑制外汇的流入。而在外汇大量流出之际,外汇汇率会相应上升,抑制资金流出。显然,浮动汇率可避免资本流动对政策效能的不利影响。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的弊端1、不利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浮动汇率制度

下汇率的经常波动及其水平难以预测,使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成本、收益不易准确核算,原先有利可图的交易会因为汇率的变动反而蒙受亏损,因而人们不愿缔结长期贸易和投资契约。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进出口商不仅要考虑进出口货价,而且要注意避免

汇率风险。由于要考虑到汇率的变动趋势,往往报价也不稳定,还容易引起借故延期付款或要求减价、取消合同订货等现象。这种状况显然阻碍了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2、助长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投机活动。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虽然“单向投机

”不复存在,但汇率波动的频率和幅度的加大却为日常的外汇投机活动提供了机会。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迅速增长,国际投机资金的数额也日趋庞大。这种巨额资金在国际外汇市场上的东奔西突无疑加剧了国际金融局势的动荡。实用文档货币银行

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3、可能引发竞相贬值。在浮动汇率条件下,一国往往可通过调低本币汇率的方法来改善国际收支,但这会使其他国家的国际收支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其他国家也会竞相调低本币汇率,引发周而复始的竞相贬值(CompetitiveDevaluation)现象。实用

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结果,各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依然故我,国际经济关系却会趋于紧张,国际金融局势也因这种竞相贬值而剧烈动荡。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4、诱发通货膨胀。在

固定汇率制度下,政府为了维持汇率水平,就不能以可能引发通货膨胀的速度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免本币受到贬值压力,这就是所谓的货币纪律约束(MonetaryDiscipline)。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五章外汇与汇率制度

但在浮动汇率制度下,由于国际收支可完全依赖汇率的自由浮动而得到调节,在缺乏货币纪律约束的情况下,货币当局就会偏好采取扩张性政策来刺激国内的经济增长,而不必顾忌其对国际收支的不利影响。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六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学习要点:1、国际直

接投资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直接在另一个国家进行的厂矿企业投资,并获得该厂矿企业的管理控制权。本国在外国的直接投资称对外直接投资,外国在本国的直接投资则称外来直接投资。2、对国际直接投资的态度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一个极端是对所有的国际直接投资都存有敌

意的教条的激进派,另一个极端是信奉自由市场经济学原理的放任态度。在这两个极端之间则是实用民族主义。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六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3、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有利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1)资源转移效应;(

2)就业效应;(3)国际收支效应;(4)竞争效应。4、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不利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竞争的负面效应;(2)国际收支的负面效应;(3)对国家主权的负面效应。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

学院第十六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5、国际融资是指不同国家居民之间相互融通资金的行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日益加深,许多国家的国内金融市场也逐步向非居民开放,这就为国际融资提供了途径。此外,有些国家和地区还允许非居民相互之间融通外

币资金,由此而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境外货币市场”,即所谓的“欧洲货币市场”。这就成为国际融资的又一个重要途径。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六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6、外国债券是一国居民在另一国发行的以发行地货币定值的债券。例如外国居民在日

本发行的日元债券。欧洲债券是一国居民在另一国发行的以第三国货币定值的债券。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六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7、国际金融危机一般有3种表现形式。货币危机指一国货币在外汇市场面临大规模的抛压,从而导致

该种货币的急剧贬值,或者迫使货币当局花费大量的外汇储备和大幅度提高利率以维护现行汇率。外债危机是指一国不能履约偿还到期对外债务的本金和利息,包括私人部门的债务和政府债务。银行危机是指由于对银行体系丧失信心导致个人和公司大量从银行提取存款的挤兑现象。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六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

际金融危机8、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主要是:(1)经济过热导致生产过剩;(2)贸易收支巨额逆差;(3)外资的过度流入;(4)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和不当的汇率水平;(5)过早的金融开放。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六章

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第一节国际直接投资一、国际直接投资概述二、对国际直接投资的不同观点1、激进观点2、自由市场观点3、实用观点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六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有利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

方面:1、资源转移效应(1)资本(2)技术(3)管理2、就业效应3、国际收支效应4、竞争效应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六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三、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不利因素1、竞争的负面效应2、国际收支的负面效

应3、对国家主权的负面效应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六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四、国际直接投资对母国的利弊国际直接投资对母国有3方面的好处。1、母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将因对外投资收益的流入得到改善。此外,在国外的子公司对母国的生产设备、中间产品和辅助产品等类似产

品的需求,可导致母国出口的增加,从而改善母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六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2、母国出口的增加会产生有利的就业效应。3、母国的跨国公司还能从外国市场学到有价值的技能,并将这种技能转移回母国。这就相当于逆向的资源转移效应。通过接触

外国市场,跨国公司能够学到更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更先进的产品和流程工艺。这些资源都可能流回母国,有利于母国的经济增长。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六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国际直接投资对母国最重要的不利影响集中在国际收支和就业效应。母国的国际收支可能会从3个方面受到损害。1

、国际收支的资本项目在最初为国际直接投资提供资金,从而导致资本流出时受到损害。然而,这个效应通常要小于后来对外投资收益流入的数额。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六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2、如果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是为母国市场寻找一个低成本的生产地点,那么国际收支的经常

项目也会因为产品对母国的返销而受到损害。3、在对外直接投资替代直接出口的情况下,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也会受到损害。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六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五、国际直接投资的政策选择(一)母国的政策(二)东道国的政策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六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第二

节国际融资国际融资的具体方式主要有:一、发行或买卖有价证券1.股票2.债券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六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二、国际贷款1.政府援助贷款2.国际机构贷款3.出口信贷4.银行贷款三、欧洲货币市场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

院第十六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60年代期间,许多非美国居民出于安全或便利方面的考虑,开始把存在美国的美元存款提取出来,存放到欧洲国家的一些银行。这种在美国境外的美元就被称为“欧洲美元”(Euro-dollar),接受欧洲美元存款,并在此基础上提供贷款的银行称为“欧洲银行”(E

uro-bank),办理境外美元交易的市场称为“欧洲美元市场”(Euro-dollarMarket)。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六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由于这种境外金融市场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欧洲美元市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此带动之下,人们又开始把其他货币

,如英镑、马克、法郎和日元等货币相应地转存到英国、德国、法国和日本境外的银行,由此形成了“欧洲英镑”、“欧洲马克”、“欧洲法郎”和“欧洲日元”。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六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这些境外货币业

务的市场就是“欧洲货币市场”,其中美元的交易量约占60~70%,伦敦则成为最大的交易中心。而且,这种境外货币业务还从欧洲蔓延到了亚洲、中东和加勒比地区乃至世界的其他地区。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六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因此,这里的“欧洲”

一词已突破了地域的涵义,而是“境外”(External)或“离岸”(Off-shore,Entrepot)的代名词。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六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欧洲货币市场的业务主要有3个方面:(1)短期信贷,包括银行同业拆借和可转让定期存单;(2)中长期信贷,主要是银

团贷款;(3)欧洲债券。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六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欧洲货币市场的优势1、其交易几乎完全不受官方的限制。对“欧洲货币”的发行国来说,这种境外交易对本国并无直接的影响,因而缺乏

干预的必要性。其次,由于这种交易远离本土,即使想要干预也是鞭长莫及。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六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至于对欧洲货币市场所在地政府而言,因为欧洲货币的存款人和借款人多为外国居民,其交易具有所谓的“离岸”性质,且又属外

币交易,对本国经济的影响更是微不足道,况且这种交易还有利于本国的就业和其他收入,因而不仅不予限制,反而还加以鼓励。这就使得“欧洲银行”不必交纳存款准备金,不受利率上下限约束,经营成本极为低廉,资金划拨相当自由。实用文档

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六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2、欧洲货币市场的第二个优势是其利率具有竞争性。欧洲货币的交易以银行同业为主,即使是参与交易的非银行企业也多为大型的跨国公司。这就使得欧洲货币的交易具有大进大出的“批发”特性,动辄以千万甚至上亿计数。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六章国际资

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这种批发业务导致交易的单位成本极低,较低的存款准备金比率又使资金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因此,“欧洲银行”就能够以较高的利率吸引存款,以较低的利率提供贷款。结果,欧洲美元的存贷款利差就小于美国国内的利差,欧洲英镑的利差则小于英国国内的利差。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

学院第十六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图16-1国内市场和欧洲货币市场的利差利率国内贷款利率欧洲货币贷款利率欧洲货币存款利率国内存款利率0%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六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第三节国际游资与国际金融危机一、国际金

融危机的成因1、经济过热导致生产过剩2、贸易收支巨额逆差3、外资的过度流入4、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和不当的汇率水平5、过早的金融开放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六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二、国际游资在国际金融危机

中的作用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七章开放经济中的内外均衡与政策选择学习要点:1、掌握两种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在两种汇率制度(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与两种资本管制状况(资本完全管制与完全自由)下,如何同时实现两

种均衡(对内均衡与对外均衡)。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七章开放经济中的内外均衡与政策选择2、体会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必须兼顾对内均衡与对外均衡的思想。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可划分为生产贸易品的贸易部门和生产非贸易品的非贸易部

门。而内部均衡被定义为国内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足以保证非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也即非贸易品市场处于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外部均衡指经常项目收支平衡,也即贸易商品的供求处于均衡状态。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七章开放经济中的内外均衡与政策选择3、区分支出调整政策

与支出转换政策的作用与局限。所谓支出调整政策(Expenditure—ChangingPolicy),等同于在封闭经济条件下,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组合。通过实施支出调整政策可达到改变支出水平从而改变收入水平的目的。其实质是对总需求的

水平进行管理。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七章开放经济中的内外均衡与政策选择所谓支出转换政策(Expenditure—SwitchingPolicy)指能够通过影响本国贸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改变支出构成而使本国收入相对于支出增加的政策,如汇率调整、关税、出口补贴、进口配额限制等都属

于支出转换政策范畴。狭义的支出转换政策则专指汇率政策。支出转换政策的实质是在总需求的内部进行结构性的调整,使得总需求的构成在国内吸收与净出口之间保持恰当的比例。4、掌握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在开放经济下的相对有效性。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七章开放经济中的内

外均衡与政策选择5、了解不同汇率制度与资本管制状况对宏观政策的影响。在开放经济条件中,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效应在不同的汇率制度安排下有所不同,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对产出和物价的效果十分明显,而货币政策几乎没有任

何作用;但在浮动汇率制下,财政政策对经济不起任何作用,相反,货币政策却十分有效。资本项目是否开放,也影响经济政策发挥作用的途径,如果资本在国际间可以自由流动,则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首先会影响净出口,反之,在资本项目完全被政府所控制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首

先作用于国内利率敏感性的消费与投资。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七章开放经济中的内外均衡与政策选择6、掌握米德冲突的含义。米德冲突说明,一国如果要同时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则必须同时使用支出调整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单独强调任何

其中的一种政策,将会导致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的冲突。7、掌握政策指派理论:指派给财政政策的任务应该着眼于是稳定国内经济,而指派给货币政策的任务则应当是稳定国际收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的内外均衡,同时发挥不同政策手段的比较利益。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七章开放经济中的内外均衡与政

策选择第一节内外均衡理论内外均衡理论(TheoryofInternalandExternalBalance)研究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如何同时达到对内均衡和对外均衡;如果政府的经济政策目标是同时实现内外均衡,则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政府应采取何

种经济政策。一、米德冲突二、内外均衡的理论模型三、各国追求内外均衡的实践四、政策指派理论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七章开放经济中的内外均衡与政策选择一、米德冲突•支出调整政策与支出转换政策•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支出调整政策的作用与局限•支出转换政策的作

用与局限•米德冲突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七章开放经济中的内外均衡与政策选择1、支出调整政策与支出转换政策支出调整政策(Expenditure—ChangingPolicy),等同于在封闭经济条件下,凯恩斯主

义的需求管理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组合。通过实施支出调整政策可达到改变支出水平从而改变收入水平的目的。其实质是对总需求的水平进行管理。支出转换政策(Expenditure—SwitchingPolicy)指能够通过影响本国贸

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改变支出构成而使本国收入相对于支出增加的政策,如汇率调整、关税、出口补贴、进口配额限制等都属于支出转换政策范畴。狭义的支出转换政策则专指汇率政策。支出转换政策的实质是在总需求的内部进行结构性的调整,使得总需求的构成在国内吸收与净

出口之间保持恰当的比例。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七章开放经济中的内外均衡与政策选择2、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可划分为生产贸易品的贸易部门和生产非贸易品的非贸易部门。而内部均衡被定义为国内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足以保证非通货膨

胀下的充分就业,也即非贸易品市场处于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外部均衡指经常项目收支平衡,也即贸易商品的供求处于均衡状态。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七章开放经济中的内外均衡与政策选择3、支出调整政策的作用与局限顺差国经济逆差国经济可能的政策选择世界经济状况为了外部均衡为了顺差国的内部均衡为了逆差国的

内部均衡衰退衰退顺差国扩张逆差国收缩顺差国扩张逆差国扩张顺差国扩张逆差国扩张(1)衰退景气顺差国扩张逆差国收缩顺差国扩张逆差国扩张顺差国收缩逆差国收缩(2)景气衰退顺差国扩张逆差国收缩顺差国扩张逆差国收缩顺差国扩张逆差国扩张(3)景气景气顺差国扩张逆

差国收缩顺差国扩张逆差国收缩顺差国收缩逆差国收缩(4)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七章开放经济中的内外均衡与政策选择4、支出转换政策的作用与局限顺差国经济逆差国经济可能的政策选择世界经济状况为了外部均衡为了顺差国的内部均衡为了

逆差国的内部均衡衰退衰退顺差国货币升值逆差国货币贬值顺差国货币贬值逆差国货币升值顺差国货币升值逆差国货币贬值(1)衰退景气顺差国货币升值逆差国货币贬值顺差国货币贬值逆差国货币升值顺差国货币贬值逆差国货币升值(2)景气衰退顺差国货币升值逆差国货币贬值顺差国货币升值逆差国货币贬值顺

差国货币升值逆差国货币贬值(3)景气景气顺差国货币升值逆差国货币贬值顺差国货币升值逆差国货币贬值顺差国货币贬值逆差国货币升值(4)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七章开放经济中的内外均衡与政策选择5、米德冲突一国政策当局进行宏观调控的最终目标在于内部均衡和

外部均衡的同时实现。然而,在许多情况下,单独使用支出调整政策或支出转换政策而同时追求内、外部均衡两种目标的实现,将会导致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的冲突。这一冲突就是著名的米德冲突。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七章开放经济中的内外均衡与政策选择二、内外均衡的理论模型1、内

外均衡的定义2、内外均衡的调整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七章开放经济中的内外均衡与政策选择逆差通胀顺差失业逆差失业图(17.1)内外均衡的经济模型D(EC)e(ES)GYYIY2Y1FC”’CC’C”E1E2EE顺差通胀HJ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七章开放经济

中的内外均衡与政策选择三、各国追求内外均衡的实践许多国家正是以财政与货币政策维持内部均衡,并将汇率政策与直接管制结合起来维持外部均衡,因为:第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对于支出转换政策更容易达到内部均衡,而汇率政策与直接控制对外部均衡的调节

更有效。第二,直接控制与汇率政策的结合能够实现总量与结构调整的统一。第三,汇率、利率作为经济杠杆调节内外均衡,能否实现预期的效果取决于诸多因素。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七章开放经济中的内外均衡与政策选择四、政策指派理论1962年,时在IMF任职的蒙代尔发表了题

为《恰当运用财政货币政策以实现内外稳定》的研究报告,在这份报告中,他正式提出了以货币政策促进外部均衡,以财政政策促进内部均衡的政策主张。这一主张,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实现内外均衡中的作用进行了重新分配,因而被称为“政策指派”理论。根据“政策指派”理论,用财政政策

稳定国内经济,而用货币政策稳定国际收支,将有利于经济的内外均衡。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七章开放经济中的内外均衡与政策选择表17-3:政策指派原理国际收支的初始状态国内经济的初始状态高失业率高通货膨

胀率顺差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逆差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七章开放经济中的内外均衡与政策选

择第二节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政策选择一、固定汇率条件下的宏观政策效应分析二、浮动汇率条件下的宏观政策效应分析三、不同制度环境下的政策效应比较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七章开放经济中的内外均衡与政策选择一、固定汇率条件下的宏观政策效应分析1、资本自由流动条件下的M—F模型2

、货币政策无效论3、资本完全管制下的情形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七章开放经济中的内外均衡与政策选择1、资本自由流动条件下的M—F模型r0AEr*YLMLM’CMISIS图(17-3)资本自由流动条件下的M—F模型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七章开放经济中的内外均衡与政策选择2、货币政策

无效论E1Ar0AEr*YLMLM’CMISIS图(17-4)资本自由流动条件下的M—F模型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七章开放经济中的内外均衡与政策选择3、资本完全管制下的情形Yr2Y0Y1IS’r1ISISE1Ar0E0

r*LMLM’图(17-5)资本管制下的M—F模型LM”CM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七章开放经济中的内外均衡与政策选择二、浮动汇率条件下的宏观政策效应分析1、资本自由流动条件下的货币政策2、资本自由流动条件下的财政政策3、资本

管制条件下的宏观政策效应分析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七章开放经济中的内外均衡与政策选择1、资本自由流动条件下的货币政策Y图(17-6)货币扩张的效应Y1CBAY0IS’ISCMLM’LMr1r*r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七章开放经济中的内外均衡与政策选择2、

资本自由流动条件下的财政政策图(17-7)财政扩张的效应BALMIS’ISYr*r1rCM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七章开放经济中的内外均衡与政策选择三、不同制度环境下的政策效应比较1、不同政策手段在不同汇率制度下的政策效应比较2、不同情况下,不同政策手段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比

较3、不同资本控制程度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结构的影响4、不同制度安排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发挥作用的机理与途径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七章开放经济中的内外均衡与政策选择1、不同政策手段在不同汇率制度下的政策效应比较政策效应货

币扩张财政扩张汇率贬值固定汇率浮动汇率固定汇率浮动汇率固定汇率产出—↑↑—↑物价水平—↑↑—↑国际储备↓—↑—↑汇率—↑—↓↑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七章开放经济中的内外均衡与政策选择2、不同情况下,不同政策手段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比较政策效果汇率制度与国际收支状况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最有效最无效

浮动汇率稍有效稍有效固定汇率,且国际收支不平衡已消除最无效最有效固定汇率,且国际收支不平衡未消除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七章开放经济中的内外均衡与政策选择3、不同资本控制程度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结构的影响资本控制程度

货币扩张财政扩张资本自由流动利率不变,出口增加利率不变,“挤出”净出口资本完全控制利率下降,消费与投资增加利率上升,“挤出”消费与投资实用文档货币银行学金融学院第十七章开放经济中的内外均衡与政策选择4、不同制度安排下的货币政策与财政

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固定汇率浮动汇率固定汇率浮动汇率资本自由流动货币供应量增加→本币存在贬值压力→对外汇的需求上升→中央银行抛售外汇→货币供应量减少→总需求不变货币供应量增加→在利率不变时存在超额的货币供给→资本流出→本币贬值→净出口增加→总需求上升财政

支出增加→在利率不变时存在超额的货币需求→资本流入→中央银行购进外汇→货币供应量增加→总需求上升财政支出增加→在利率不变时存在超额的货币需求→资本流入→汇率升值→经常项目恶化→总需求不变资本完全管制货币供应量增加→利率下降→投资大于储蓄→经常项目恶化→本

币存在贬值压力→中央银行抛出外汇→货币供应量减少→总需求不变货币供应量增加→利率下降→利率敏感性的消费与投资增加→总需求上升财政支出增加→利率提高→进口增加→本币存在贬值压力→中央银行抛售外汇→货币供应量减少→总需求不

变财政支出增加→利率提高→对利率有敏感性的消费与投资减少→总需求不变政策效果无效有效在资本自由流动时有效无效

小橙橙
小橙橙
文档分享,欢迎浏览!
  • 文档 25747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