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导论_第1章_物联网概述课件

PPT
  • 阅读 9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2 页
  • 大小 10.000 MB
  • 2022-11-1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橙橙】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物联网导论_第1章_物联网概述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物联网导论_第1章_物联网概述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物联网导论_第1章_物联网概述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物联网导论_第1章_物联网概述课件
物联网导论_第1章_物联网概述课件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4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物联网导论_第1章_物联网概述课件.ppt,共(42)页,10.000 M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050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物联网导论•教材《物联网导论》•作者:刘云浩著•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08-01•实验〔14学时〕•博创物联网实验箱•百度定位SDK——Android•条形码软件的扫描和制作——Android•RFID读卡器——A

ndroid•云计算软件——分布式文件系统Hadoop•蓝牙防盗软件——Android•《信息规那么:网络经济的策略指导》•卡尔·夏皮罗著•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0-06-01•已经绝版,打印电子版•《浪

潮之巅》第2版上下册•吴军著•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06-01第1章物联网概述•作者:刘云浩著•出版社:科学出版社4•1.1起源与发展〔了解〕•1.2核心技术•1.3主要特点•1

.4发展趋势•1.5应用前景1.物联网概述——本章内容5起源与发展温家宝“感知中国〞IBM“智慧地球”国际电信联盟《ITU互联网报告2005》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BillGates《未来之路》物物互联物联网的基本思想出现于20世纪9

0年代19952005200920092011年“物联网工程〞本科专业,开始招生。6•RFID•2015年,全球RFID市场规模超100亿美元。有多大?•普适计算•计算机本身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和环境融为一体。•人们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

式进行信息的获取与处理。•嵌入式系统•20世纪90年代末,无线传感器网络。起源与发展:来源多样,主线复杂7•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这个概念实际是中国人提出的,整合了美国CPS(Cyber-Physi

calSystems)、欧盟IoT〔InternetofThings)和日本U-Japan等概念。•定义•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载体,让所有能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三个重要特征•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普

适服务智能化Q:什么是物联网?8物物互联:沟通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9•1.1起源与发展•1.2核心技术•1.3主要特点•1.4发展趋势•1.5应用前景1.物联网概述——本章内容10核心技术信息生成→信息应用→信息处理→信息传

输→综合应用层管理服务层网络构建层感知识别层11物联网四层模型本科课程设置本课程设计12•感知识别层•位于四层模型的最底端,是所有上层结构的基础。•让物品“开口说话、发布信息〞是融合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的重要一环。•信息生成设备•自动生成方

式:RFID、传感器、定位系统等•人工生成方式:智能手机、PDA、多媒体播放核心技术:感知识别层13核心技术1,感知识别层RFID无线传感器智能设备信息生成方式多样化是物联网最重要的特点14•基本组成:•RFID系统分为标签,阅读器和天线三大组件。•工作原理:•阅读器通过天线发送电子信号,标签接

收到信号后发射内部存储的标识信息,阅读器再通过天线接收并识别标签发回的信息。感知识别层技术举例:RFID详见第2章标签阅读器天线15•发展历程:•传感器→无线传感器→无线传感器网络•大量微型、低成本、低功耗的传感器节点组成的无

线网络感知识别层技术举例:无线传感网详见第3章16•应用举例:•VigilNet: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研制的用于军事监测的系统。传感节点具有自主成网、多跳传输等特点。•Mercury:美国哈佛大学研制的可穿戴的医疗监控传感器。传感器具

有设计人性化、高精度感知、连续长期采集数据等特点。•GreenOrbs〔绿野千传〕:森林监测传感网系统,适用于长期、大规模、自动化的环境监测任务感知识别层技术举例:无线传感网详见第3章VigilNetMercury17感知识别层技术举例:可穿戴设备监测运

动量、睡眠质量、闹钟震动待机30天,防水18感知识别层技术举例:可穿戴设备参考视频:机器猫-第517话失物回来的喷雾19感知识别层技术举例:可穿戴设备拨打,接听眨眼拍照,抬头激活20•位置信息的内涵扩展:•空间信息=地理位置+时间+对象•定位

系统与技术:•GPS卫星定位•蜂窝基站定位〔GSM/CDMA/3G〕•室内精确定位〔红外线/超声波/超宽带〕•WiFi基站定位•物联网环境下对定位技术的挑战:感知识别层技术举例:定位系统详见第4章打车软件,结合了时间,对象

,位置21•网络构建层•物联网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网络构建层,具有强大的纽带作用。•高效、稳定、与时、安全地传输上下层的数据。•物联网四层模型和OSI参考模型有什么区别?•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核心技术2,网络构件层22核心技术2,网络构建层互联网

物联网的核心网络无线个域网BluetoothZigBee无线城域网WiMax无线广域网3G/4G无线局域网WiFi详见第6-8章TCP/IP23•互联网:•互联网是物联网的核心网络,提供平台和技术支持。•无线宽带网:•WiFi/WiMAX等:覆盖范围较广,传输速度较快,为物联网提供高速可靠

廉价且不受接入设备位置限制的互联手段。•无线低速网:各种网络形式的比较24•管理服务层——云计算•位于感知识别和网络构建层之上,综合应用层之下,是物联网智慧的源泉。通常把物联网应用冠以“智能〞,如智能交通、智能物流、

智能建筑等。•需要解决的问题•数据如何存储〔大数据与海量存储〕•数据如何检索〔数据库系统〕•数据如何使用、不被滥用〔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核心技术3,管理服务层详见第9-11章25•传统的网络存储体系结构:•直接附加存储,网络附加存储,存储区域网络•缺点:只能满足中等规模商业需求•数据中心:•是一大型的

系统工程,包括冗余的数据设备与安全装置,提供与时持续的,安全可靠的数据服务,为物联网应用提供支持。•典型的数据中心:Google,ApacheHadoop管理服务层:大数据与海量存储详见第9章26•关系数据库系统•近半个世纪历史的主流数据库。•为物联网

的运行提供支撑。•新兴数据库系统〔NoSQL数据库〕•物联网的新需求:海量性,多态性,关联性与语义性•不要求数据库具有确定的表模式•通过避免连接操作提升数据库性能。管理服务层:数据库系统详见第10章27•RFID安全•安全隐患:窃听、跟踪、中间人攻击、欺骗/

重放/克隆、物理破解、篡改信息、拒绝服务攻击、RFID病毒…•保护手段:物理安全机制,密码学安全机制…•位置隐私•定义:用户对自己位置信息的掌控能力:用户能自由决定是否发布位置信息,将信息发布给谁,管理服务层: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详见第11章28•物联网丰富的

内涵催生出更加丰富的外延应用。核心技术4,综合应用层详见第12-15章29•1.1起源与发展•1.2核心技术•1.3主要特点〔了解〕•1.4发展趋势•1.5应用前景1.物联网概述——本章内容30•1〕联网终端规模化•物联网时代每一件物品均具通信功能成为网络终端,5-10年内联网终端规模有望突破

百亿。•2〕感知识别普适化•无所不在的感知和识别将传统上分离的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高度融合。主要特点31•4〕管理处理智能化•运筹学,机器学习,数据挖掘,专家系统等决策手段将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5〕应用服务链条化•以工业生产为例

,物联网技术覆盖从原材料引进,生产调度,节能减排,仓储物流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主要特点〔续〕32•1.1起源与发展•1.2核心技术•1.3主要特点•1.4发展趋势〔了解〕•1.5应用前景1.物

联网概述——本章内容33•更广泛的互联互通•互联互通的对象从人延伸到物体•互联互通方式的扩展〔DTN〕•更透彻的感知•通信功能使传感器能够协同工作•更深入的智能•多传感器实现“人多力量大〞的智能发展趋势34•1.1起源与发展•1.2核心技术•1.3主要特点•1.4发展趋势•1.5

应用前景1.物联网概述——本章内容35•智能交通:通过在基础设施和交通工具当中广泛应用信息、通讯技术来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安全性、可管理性、运输效能同时降低能源消耗和对地球环境的负面影响。应用前景实时路况与导航车联网参考资料:无人驾驶汽车视频36•智能物流:现代物

流系统希望利用信息生成设备,如RFID设备、感应器或全球定位系统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并能够在这个物联化的物流网络中实现智能化的物流管理。应用前景•智能建筑:物联网技术为绿色建筑带来了新的力量。通过

建立以节能为目标的建筑设备监控网络,将各种设备和系统融合在一起,形成以智能处理为中心的物联网应用系统,有效的为建筑节能减排提供有力的支撑。应用前景参考资料:凤凰宽频-监拍台北101大楼阻尼器受地震影响左右摇摆38•环境监测:传感器网络

已经用于污染监测、海洋环境,森林生态、火山活动等很重要领域。应用前景39•物联网发展缓慢•与可穿戴设备的概念相比,物联网仿佛更贴近生活,但现实中,后者相比前者进展缓慢。•物联网不是一个完全新生的产业,在互联网平台实

现了“人联网〞之后,紧接着就轮到“物联网〞了;•我们的周围已经有的物联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等物联网为何发展地这么“龟速〞?参考资料40•没有统一标准,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互联网之所以成功,很好的解决了

标准问题。•目前物联网软件、传感器、传输出现大量不同的技术标准。•多数企业孤军奋战,相互封闭,无法降低研发成本,不能产生规模经济——网络初期。•经验:从初期的百家争鸣,到三国鼎立,打破隔阂,实现网络互通,需

要假设干年时间。物联网为何发展地这么“龟速〞?41•提出一个辩论题目•IT领域相关〔物联网,计算机,互联网等〕•限时2周内提交作业42•分组讨论〔10~15分钟〕•从投资者〔或者职业〕角度,你最看好哪一种物联网产品?给出理由。•车联网,无人机,虚拟现实•

可穿戴设备〔健康,服装,手势〕•智能家居〔窗帘,安全,监控〕•人工智能〔智能建筑,智能驾驶〕讨论

小橙橙
小橙橙
文档分享,欢迎浏览!
  • 文档 25747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