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魏子文库个人店铺
培训类文库,5年文库经验
  • 9816
    文档数
  • 998424
    被浏览
  • 2
    被下载
  • 0
    被收藏
日期:
全部
今天上传
一周内上传
一月内上传
一年内上传
三年内上传
页数:
全部
0-5 页
5-10 页
10-30 页
30-100 页
100-500 页
500 页以上
价格:
全部
0-2.00 元
2.00-5.00 元
5.00-15.00 元
15.00-30.00 元
30.00-50.00 元
50.00 元以上
格式:
全部
DOC
PPT
XLS
TXT
PDF
资源包
类型:
全部
VIP专享
优质文档
精选文档VIP+优质
最新上传 下载热度
  • 七年级上册历史常考问答题
    七年级上册历史常考问答题【启示/意义/作用/影响类】1、元谋人发现意义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2、北京人发现的意义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保证。3、原始农业发展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4、分封制的意义或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5、甲骨文发现意义甲骨文是中国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6、商鞅变法的意义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7、都江堰影响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变成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8、百家争鸣意义促进了思想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高峰。9、秦的统一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10、中央集权制度意义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局面。11、统一文字意义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统一货币意义: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统一度量衡意义:有利于经济的发展。12、春秋争霸的影响有助于民族的交融和国家统一,但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13、陈胜吴广起义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14、张骞通西域的历史意义促进了汉与西域各民族的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15、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措施的作用汉武帝时从政治、思想、经济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16、张骞曾两次被匈奴抓住,被扣留了10余年,但他仍坚持完成使命,他的这种精神对我们的启示不屈不挠、勇于探索和开拓的进取精神。17、司马迁曾遭到关押,又受到酷刑,而他在命运的灾难面前却坚忍不拔地写出历史巨著,他的这种精神对我们的教育意义面对艰难挫折,身心摧残,毫不畏惧的精神,为了理想和正义,坚忍不拨的顽强意志。18、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他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从大禹治水的事迹中可以学习到的精神公而忘私、忧国忧民,因势利导,尊重自然。19、丝绸之路是一条(友谊、贸易、经济、文化、科技繁荣)之路,是东西方交流的桥梁,是古代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5.00 元
    • 页数:4 页
    • 大小: 15.094 KB
    • 时间: 2023-02-08
  • 七年级上册历史《中国古代著名战役》期末考点汇总
    一、原始社会涿鹿之战:黄帝与炎帝部落联合,跟蚩尤部落在涿鹿进行的一场大战,是中华民族形成的源头之战。二、西周1、牧野之战:“武王伐纣”的决战。商纣王昏庸无道、酒池肉林,虽然士兵数量多于周武王联军,但多数是奴隶和俘虏,他们早就受够了商纣王的统治,阵前倒戈,周武王联军大胜,纣王自杀。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2、烽火戏诸侯: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点燃烽火,三戏诸侯。三、春秋1、城濮之战:晋文公以报答楚成王为名,退避三舍,正面避让楚军,诱敌深入,打败楚军。是历史上最早有详细记载的战例。2、卧薪尝胆:吴王夫差为父报仇,大败越军,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十年卧薪尝胆,在文种、范蠡的帮助下,恢复国力打败夫差。四、战国战国七雄:齐楚燕赵韩魏秦1、孙庞斗智:庞涓设计孙膑,使其被魏王砍断双脚,孙膑逃到齐国后为齐国所用。在救赵之战中,田忌采纳孙膑的围魏救赵、减灶计,经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最终迫使庞涓马陵道自杀。①桂陵之战:魏国大将庞涓率兵包围赵国首都,孙膑“围魏救赵”,趁魏国国内空虚,率领齐军直捣魏都。庞涓为救国,撤军途中在桂陵中齐军埋伏,大败而归。②马陵之战:魏国为了补偿在桂陵之战损失,发兵攻打韩国。齐威王待魏韩火拼后以孙膑为军师攻打魏国。孙膑建议采用“减灶诱敌”,伪装溃败逃跑,诱敌深入在马陵设伏,歼灭了魏军。2、长平之战:秦国和赵国之间的战争,赵括自幼饱读兵书,谈起兵事连父亲都不如他。后来他代替廉颇出战时,只知道“纸上谈兵”,不知变通,最后被白起带领的秦军打败。3、图穷匕见:荆轲刺秦王,荆轲在出发前吟唱诗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五、秦1、大泽乡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建立张楚政权。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2、巨鹿之战:项羽率领5万楚军与40多万秦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战争,项羽命令“破釜沉舟”,最后取得以少胜多的胜利。此战之后,秦朝名存实亡。六、汉1、楚汉之争:刘邦与项羽为争夺推翻秦国的成果,进行了长达4年的楚汉战争。(中国象棋中的楚河汉界由此而来)2、垓下之围:项羽和刘邦最后的决战,刘邦使计,让项羽听到“四面楚歌”,项羽战败,“霸王别姬”,自刎于乌江。3、汉武帝击匈奴共三场大的战役:①河南、漠南之战:卫青②河西之战:霍去病③漠北之战:卫青、霍去病,“封狼居胥”指西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后来封狼居胥成为华夏民族武将的最高荣誉之一。4、三国“三大战役”: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5.00 元
    • 页数:5 页
    • 大小: 15.605 KB
    • 时间: 2023-02-08
  • 初中历史知识点3大巧记方法
    1.歌谣式巧记法根据教材和记忆需要,自己创作歌诀,一段两段、一句两句均可,灵活自由,方便实用。1“战国七雄”时,为了让学生把七国的方位和名称及记住,用“东西南北到中间,齐秦楚燕赵魏韩”的顺口溜,(韩赵魏,南北中)让学生易记易读。2“隋唐文化──封建文化的高峰”时,把它编为“封建文化有高峰,隋唐科技甚繁荣:建筑行业最兴盛,唐都长安有大明;赵州石桥拱奇特,隋朝李春设计成;雕版印刷始问世,传世珍品《金刚经》;火药军用唐末起,唐代中期早制成。首次测定子午线,《大衍历》法最为精;二功当记谁头上,天文学家僧一行”。把丰富而又复杂的内容进行概括,就收到了容易记忆的效果。采用诗歌记忆法,可根据教材和记忆需要,自己创作歌诀,一段两段、一句两句均可,灵活自由,方便实用。3学习“春秋五霸”时,我让学生熟记五霸后,为防止他们颠倒顺序,用歌谣“齐宋晋秦楚,桓襄文穆庄;各国皆称‘公’,惟独楚称‘王’”。采用这种记忆法,有时词头相连即可,有时也需调整一下词的顺序和音韵,使之便于诵读。2.相关联时间记忆法历史上,有许多事件是在同年甚至是同月发生的,我们只须记住一个事件的时间,就记住了其它几个事件的时间。还有许多历史事件的时间,看起来很相似,在记忆时容易混淆。如果把这些相似的时间放在一起,在比较、区别中记忆,就能提高记忆的效率。1.在1861年发生了下列历史事件:1861年清政府设总理衙门、曾国藩创安庆军械所、那拉氏发动宫廷政变、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爆发、意大利王国成立。又如在1804年发生的历史事件有:1海地宣布独立。2.拿破仑加冕称帝。这些都是在相同的时间(同年)发生的不同历史事件。我们把它们归纳在一起,就能轻而易举地记住这些历史事件的时间。2.676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646年,日本大化改新。这两个时间很相似,只是中间的数字不同。3.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并通过《人权宣言》;1889年,第二国际建立。这三个时间也很相似,只是第二个数字不同。4.孙中山的一些主要的革命活动,比如:1911年领导的辛亥革命;1913年领导的二次革命;1915年领导的护国运动;1917年领导的护法运动。从时间上有个规律是1、3、5、7。5.1640年和1840年这两个时间具有相同的意义,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开始。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它标志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5.00 元
    • 页数:6 页
    • 大小: 15.655 KB
    • 时间: 2023-02-08
  •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必背知识清单
    一、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1近代列强侵华的方式和危害(1)方式:①军事侵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②政治侵略:通过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辛丑条约》(1901年)等不平等条约,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③经济侵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政治借款、勒索赔款、设厂筑路。④文化侵略: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和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传入中国,泯灭中国人民的反抗意志。(2)危害:①政治上:攫取和破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领土主权破坏: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破坏:列强还取得了领事裁判权;领海主权、关税主权丧失、获得在华驻兵权。②经济上: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倾销商品、掠夺中国原料,输出资本,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③文化上,毁灭中华文明遗产,如火烧圆明园。④列强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还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2.农民阶级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的特点(1)农民阶级具有革命性①含义:受地主阶级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具有革命的要求。②表现:太平天国运动首次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务,沉重打击中外反动势力,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义和团运动打破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美梦。(2)农民阶级具有落后性①含义:由于农民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性,难以提出科学合理的革命纲领以指导其革命。②表现:《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资政新篇》的不切实际性;“扶清灭洋”口号的盲目排外性。3.“六个第一”巧记辛亥革命(1)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2)第一次提出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3)建立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4)颁布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5)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6)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历史巨变,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的探索特点(1)从最高纲领到最低纲领(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革命)。(2)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国共十年对峙)。(3)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展抗日战争)。(4)从农村再到城市(人民解放战争)。5.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认识(1)三次发展机遇: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辛亥革命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5.00 元
    • 页数:5 页
    • 大小: 16.081 KB
    • 时间: 2023-02-08
  • 初中历史必会100题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3、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标志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4、标志着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威海卫战役。5、《辛丑条约》标志着清政府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6、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道路的标志性事件—洋务运动。7、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的事件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8、揭开维新变法(戊戌变法)运动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公车上书。9、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来封建帝制的标志性事件是—辛亥革命。10、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11、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事件是—1919年五四运动。1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事件是—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13、使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的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4、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事件是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5、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是—南昌起义。16、长征结束的标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17、日本局部侵华或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1931年“九一八”事变。18、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9、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20、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的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21、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22、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性事件是—1949年4月,南京解放。23、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24、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事件是或者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的事件或者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事件是—新中国的成立。25、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是—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26、标志着地主阶级被消灭的事件是或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标志性事件是—土地改革的完成。27、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事件是或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件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28、“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性事件—19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5.00 元
    • 页数:7 页
    • 大小: 16.749 KB
    • 时间: 2023-02-08
  •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1-15课常考简答题归纳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1、西汉建立的三要素时间、人物、都城?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长安(今西安)2、西汉初期的社会景象、原因、首要问题?残破荒凉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3、汉高祖采取什么政策?原因?具体措施(①②③)休养生息政策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巩固统治)①“兵皆罢归家”,释放奴婢;②鼓励人民致力于农业生产;③采取轻徭薄赋政策(十五税一)。4、汉文帝、汉景帝采取什么政策?措施(①②③)?“休养生息”政策①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三十税一;②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苛刑法;③提倡勤俭治国,汉文帝以身作则。产生了什么效果(①②③④)?历史上称为?①政治清明;②经济发展;③人民生活安定;④国力增强。“文景之治”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1、汉武帝在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方面采取的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作用?政治:①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施“推恩令”;②建立刺史制度,代表朝廷监视地方。作用: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思想:①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在长安兴办太学,教授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③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作用: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经济:①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②设置盐铁官,实行盐铁官营、专卖;③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④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作用: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军事:①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作用: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2、汉朝鼎盛时期是哪个皇帝在位?汉武帝3、如何评价汉武帝?①汉武帝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采取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解决巩固了大一统王朝,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②晚年决策失误,为国家带来重大损失。4、为什么人们总把“秦皇汉武”并称?①都是我国封建时代重要的君主;②都采取了创新的制度来巩固中央集权;这些制度对后世影响巨大,且对封建社会历史起了推动作用;③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第13课东汉的兴衰1、西汉建立的时间、人物?灭亡的时间、人物?公元前202年刘邦公元9年王莽2、东汉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洛阳3、光武帝时期出现的局面称为什么?“光武中兴”4、东汉中后期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5.00 元
    • 页数:6 页
    • 大小: 16.807 KB
    • 时间: 2023-02-08
  •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填空题专项练习附答案
    1-5课1、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2、_________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的洞穴里3、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生活在________省_______县4、河姆渡居民居住在________房屋,半坡居民居住在_________房屋,都使用________耕地5、会制作黑陶、白陶的是__________居民6、_________建立________,标志我国原始社会结束。7、启继承父位,标志____________代替________,_______变成了_________8、在西周分封制之下,最高等级是________,最低等级是_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我国已出现青铜器。___________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10、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_____________11、在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_________文化12、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建立西周,定都__________13、炎帝、黄帝部落在__________之战中大败________,经过长期发展,形成________族14、写出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用箭头表示烽火戏诸侯、盘庚迁殷、牧野之战、国人暴动、姜太公钓鱼答案:1、会不会制造工具2、山顶洞人3、云南元谋4、干栏式半地穴式耒耜5、大汶口6、禹夏朝7、世袭制禅让制公天下家天下8、天子奴隶9、原始社会末期商朝10、司母戊鼎11、三星堆12、镐13、涿鹿蚩尤华夏14、盘庚迁殷→牧野之战→姜太公钓鱼→国人暴动→烽火戏诸侯6-9课1、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_,这场战役中有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2、战国初年,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家瓜分晋国3、管仲改革中,以“________”为口号,扩充疆界4、________之战后,东方六国在军事上无力与秦国相抗衡,这场战役中有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5、_________时期,秦国蜀郡太守_________主持修建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________”6、通过___________,秦国在战国后期最为富强的国家7、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开始于________时期8、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______________9、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5.00 元
    • 页数:9 页
    • 大小: 18.024 KB
    • 时间: 2023-02-08
  • 七年级上册历史20类必考列举题归纳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必背:20类必考列举题归纳1.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作品(1)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齐民要术》(2)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作品——《兰亭集序》(3)成书于东汉末年的著名中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2.根据下列提示的信息,写出相应的历史事物。(1)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2)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3)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赤壁之战(4)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3.根据下列提示的信息,列举出相应的历史人物。(1)楚汉之争——刘邦和项羽(2)“文景之治”——汉文帝和汉景帝(3)颁布“推恩令”——汉武帝(4)“光武中兴”——刘秀(或汉光武帝)4.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1)秦朝大将,北击匈奴——蒙恬(2)东汉宦官,改进造纸术——蔡伦(3)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的皇帝——汉武帝(4)东汉名医,发明“麻沸散”——华佗5.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秦朝在中央机构设置的三个主要官职。(1)掌管行政——丞相(2)掌管军事——太尉(3)监察事务——御史大夫6.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1)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2)都江堰——李冰(3)“麻沸散”“五禽戏”——华佗(4)《女史箴图》——顾恺之7.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1)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齐桓公(2)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3)秦汉时期率兵出击匈奴的将领(一位即可)——蒙恬、卫青、霍去病(任意一位)(4)东汉时改进造纸术——蔡伦(5)西晋的建立者——司马炎8.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1)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2)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的水利工程——都江堰(3)西汉时期开通的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丝绸之路(4)东汉光武帝统治后期的社会局面史称——光武中兴(5)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的时间——229年(6)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9.请根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著作或代表作。(1)张仲景编写的中医学理论书籍——《伤寒杂病论》(2)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3)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4)东晋顾恺之的代表作一例——《女史箴图》或《洛神赋图》10.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1)秦朝为抵御匈奴修筑的防御工事——万里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5.00 元
    • 页数:7 页
    • 大小: 17.322 KB
    • 时间: 2023-02-08
  •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6轮基础知识简答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6轮基础知识简答题第一轮1.我国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元谋人2.半坡居民种植的农作物:粟3.武王伐纣灭商的战役:牧野之战4.甲骨文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是:象形5.战国时期成效最大的变法是:商鞅变法6.秦朝时期的标准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7.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大泽乡起义或陈胜吴广起义8.建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9.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10.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11.为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赤壁之战12.南朝的都城:建康13.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实力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14.南朝中疆域最大的朝代:宋15.任用汉人王猛实行改革的皇帝:苻坚16.蜀国的都城:成都17.改进造纸术:蔡伦18.汉武帝设立的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及子弟的制度:刺史制度19.西汉初期出现的安定局面:文景之治20.楚汉之争的胜利者:刘邦21.秦长城的起点:临洮第二轮1.河姆渡人种植的农作物:水稻或稻2.夏朝的建立者:禹3.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4.战国初年,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诸侯国:晋国5.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6.项羽指挥歼灭秦军主力的战役:巨鹿之战7.西汉初年采取的统治政策:休养生息8.率领汉军北击匈奴取得漠北战役的胜利:卫青、霍去病9.东汉的都城:洛阳10.魏国的开国皇帝:曹丕11.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全国:西晋12.东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睿13.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内容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14.魏晋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画家:顾恺之15.南朝时期商业最活跃的大都市:建康16.三国时期率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卫温17.为开通丝绸之路做出重大贡献的外交家:张骞18.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19.西汉的都城:长安20.率军队北击匈奴,负责修筑长城的秦朝大将:蒙恬21.提出以德治国,反对苛政的主张:孔子第三轮1.我们的祖先最早人工栽培的三种农作物:稻粟黍2.商朝的建立者:汤3.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4.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或嬴政6.下令“兵皆罢归家”的皇帝:刘邦或汉高祖7.把儒家思想确立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皇帝:汉武帝8.刘秀统治后期出现的盛世局面:光武中兴9.西汉设置的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西域都护10.华佗的医学成就(一项即可):发明麻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5.00 元
    • 页数:7 页
    • 大小: 16.862 KB
    • 时间: 2023-02-08
  • 初中历史全六册易错知识点整理 (2)
    01中国古代史1.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兴起于东汉。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因为在这一时期还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3.秦国商鞅变法废除分封制,确立的是县制,秦始皇确立郡县制。4.不能说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只能说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汉字。5.科举制度正式形成于隋炀帝时期,不是隋文帝时期。6.佛教没有被阿拉伯人传至欧洲,佛教传入中国是在西汉末年。7.明朝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是昆曲,不是京剧,成为了一个全国性的剧种。02中国近代史1.最先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的条约是《南京条约》。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目的是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目的是维护和扩大在华利益。2.在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曾经有过“同病相怜”的相同命运。1850年一部中国人编写的系统介绍世界各地历史地理的著作传入日本,日本有识之士争相传阅,奉为海防宝鉴的著作是魏源的《海国图志》。3.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点是:爱国的进步的运动,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政治上挽救民族危亡,但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4.日本人将“science”翻译成“科学”,后于1915年引入中国,与这一概念传播相关是事件是明治维新和新文化运动。5.洋务运动主张“自强”“求富”——戊戌变法主张“变法图强”——辛亥革命主张“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科学”。“公车上书”的背景是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就其反封建性质来说的。6.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都是中国共产党倡导和推动的。北伐战争最主要的成果是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毛泽东最大的贡献是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新中国,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7.孙中山先生没有亲身参与武昌起义和北伐战争。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它推翻的是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8.在二十世纪20年代的中国,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件事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向井冈山进军,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9.三大战役中的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在1949年。10.推翻南京国民政府是在渡江战役后。03中国现代史1.结束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是辛亥革命,结束两千多年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是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是开国大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5.00 元
    • 页数:9 页
    • 大小: 19.730 KB
    • 时间: 2023-02-08
  • 初中历史常用的“万能公式”
    公式1:历史背景、原因和目的★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1)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2)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3)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原因:(1)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2)原因深度:→直接→主要→根本★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⑴直接动机: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⑵主要目的: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⑶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利益)目的、动机属于主观方面的原因,是事件发动者的主观意愿。公式2:历史内容=经济+政治+文化+……★经济内容: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布局+……古代经济=经济制度+经济政策+(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结构、布局+……①经济政策=总政策+土地+租税+赋役+人身+……②农业经济=人口+土地+工具+水利+作物+布局+……③手工业经济=(纺织+矿冶+陶瓷+……)(技术+布局+……)④商品经济=城市+交通+商品+市场+货币+边贸+外贸+……⑤经济结构、布局=经济成份比例变化+经济重心变化+经济方式扩展+……古代经济一般分析方法,是先分析各时期经济政策的调整,再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各方面分析经济发展情况。如唐朝经济:先分析总体的重农政策,唐初恢复经济的措施,如均田制、租佣调制等;再分析农业如生产工具的改进,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粮食布帛、人口增长等;手工业的丝织、陶瓷、造纸技术及布局;城市商业的繁荣、民族、对外贸易的发展等。从总体发展情况分析,商品经济仍然微弱,南北经济趋于平衡、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等。⑵近现代经济=经济发展要素+经济成份+国际经济+……①经济发展要素=技术+资金+市场+原料+劳力+经济结构+经营方式+政策+……如19世纪后半期美国经济发展要素:包括移民带来劳力、技术;西部开发提供市场、原料;废除种植园奴隶制、大规模农业经营、垄断模式等。②经济成份=自然经济+外资+合资+民资+官资+国营+集体+个体+……如新中国初期:地主经济被消灭、富农经济保存、农民个体经济发展;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官僚资本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5.00 元
    • 页数:4 页
    • 大小: 18.564 KB
    • 时间: 2023-02-08
  • 初中历史常考填空题+答案
    第一类—标志类1.(1840—1842)_____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2.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_____。3.标志中国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的条约是:_____。4.标志着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_____。5.标志清政府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_____。6.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的事件是——甲午中日战争中_____的全军覆没7.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事件是——1919年的_____。8.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标志是:_____。9.长征结束的标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_____会师。10.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1931年_____。11.中国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是――1937年_____。12.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是:_____13.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_____。14.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事件是——_____。15.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的标志性事件——_____16.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_____17.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_____》。18.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标志是——1775年,_____枪声。19.美国诞生的标志是——1776年7月4日,_____的发表。20.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_____。21.1947年_____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22.法国大革命结束的事件是---1794年_____政变。23.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_____。24.工业革命主要的标志是------1785年瓦特改良_____。2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_____的广泛应用26.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1848年_____的发表。27.标志着日本从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事件是——_____。28.1991年_____的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29.“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或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1936年通过新宪法。30.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标志——1933年,_____上台31.标志着绥靖政策发展到顶峰的事件是——1938年9月,_____。32.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_____。33.标志着二战进一步扩大—1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5.00 元
    • 页数:10 页
    • 大小: 18.426 KB
    • 时间: 2023-02-08
  •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常考简答题66道
    1、请说出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分别是什么?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2.我国境内已确认最早的古人类是什么?发现于今天哪个省?元谋人,云南3.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什么?位于哪里?北京人遗址,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4.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是什么?化石5.我国最早使用火的古人类是什么?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是谁发现的?北京人使用什么石器?元谋人,裴文中,打制6.河姆渡居民与半坡居民使用什么石器?他们分别生活在哪一流域?住在什么样式的房屋里?主要种植什么农作物?磨制石器;长江/黄河;干栏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水稻/粟7.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是什么?长江中下游和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的主要农作物分别是什么?农作物的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聚落和磨制石器;水稻/粟8.黄帝部落在哪一战役中打败了炎帝部落?炎黄部落在哪一战役中打败了蚩尤?阪泉之战,涿鹿之战9.炎黄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了哪一民族?后人把炎帝、黄帝尊崇为什么?华夏族,人文初祖10.孙中山有诗云“神州轩辕自古传”,这里的“轩辕”指谁?黄帝11.相传谁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相传在什么时期,出现文字、音律、算盘等发明?炎帝,黄帝12.尧舜禹时期用什么办法推选部落联盟的首领?黄帝、尧、舜、禹等人是哪一流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禅让制,黄河13.导致原始社会瓦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生产力水平的提高14.中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是什么?夏朝的建立15.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谁建立的?世袭制从谁开始?谁灭夏建商?商朝从动荡走向稳定的转折点是什么?周武王灭商的关键战役是什么?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西周实行什么制度?哪一事件使西周走向了衰落?西周最终被哪一民族灭亡?夏商西周的末代暴君分别是谁?西周、东周的都城分别在哪里?东周被分为哪两个阶段?禹,启,汤,盘庚迁殷,牧野之战,分封制,国人暴动,犬戎,夏桀/商纣/周幽王,镐京,洛邑,春秋,战国16.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是什么?商周时期,铸造青铜器的主要技术是什么?司母戊鼎,泥范铸造法17.中国目前已知最古老的文字是什么?谁首次发现的?该文字的发现使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在该文字的造字方法中最原始与最进步的分别是哪一种?甲骨文,王懿荣,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5.00 元
    • 页数:9 页
    • 大小: 20.055 KB
    • 时间: 2023-02-08
  • 初中历史易错知识点汇总
    中国古代史1.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兴起于东汉。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因为在这一时期还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3.注意墨家学派不为统治者所重视,因为它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4.不能说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只能说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汉字。5.中国“文人画”的突出特点不是画景而是写意。6.佛教没有被阿拉伯人传至欧洲,佛教传入中国是在西汉末年。中国近代史1.最先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的条约是《南京条约》。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目的是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目的是维护和扩大在华利益。2.在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曾经有过“同病相怜”的相同命运。1850年一部中国人编写的系统介绍世界各地历史地理的著作传入日本,日本有识之士争相传阅,奉为海防宝鉴的著作是魏源的《海国图志》。3.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点是:爱国的进步的运动,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政治上挽救民族危亡,但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4.日本人将“science”翻译成“科学”,后于1915年引入中国,与这一概念传播相关是事件是明治维新和新文化运动。5.洋务运动主张“自强”“求富”——戊戌变法主张“变法图强”——辛亥革命主张“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科学”。“公车上书”的背景是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就其反封建性质来说的。6.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都是中国共产党倡导和推动的。北伐战争最主要的成果是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毛泽东最大的贡献是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新中国,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7.孙中山先生没有亲身参与武昌起义和北伐战争。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它推翻的是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8.在二十世纪20年代的中国,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件事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向井冈山进军,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9.三大战役中的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在1949年。10.推翻南京国民政府是在渡江战役后。中国现代史1.结束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是辛亥革命,结束两千多年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是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是开国大典。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思想基础的运动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2.袁隆平培育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5.00 元
    • 页数:8 页
    • 大小: 20.426 KB
    • 时间: 2023-02-08
  • 七年级上册历史1-10课问答式知识点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1课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什么?发现地点?距今时间?元谋人云南元谋县约170万年2、北京人距今时间?体貌特征?用什么工具?用火情况?怎么生活?约70—20万年与现代人相似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群体生活3、山顶洞人掌握了什么技术?有什么意识?磨光和钻孔技术爱美意识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1、原始农业发展的标志?(①②③④)①农作物种植②家畜饲养的出现③聚落④磨制石器的发展2、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是哪个居民?用什么工具?住什么房子?种什么农作物?河姆渡人磨制石器干栏式建筑水稻3、生活在黄河流域的是哪个居民?用什么工具?住什么房屋?种什么农作物?半坡居民磨制石器、耒耜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粟第3课远古的传说1、分别说出部落之间两次大的战役、交战双方、结果?阪泉之战:黄帝PK炎帝黄帝胜结成炎黄联盟涿鹿之战:炎黄PK蚩尤炎黄胜形成日后的华夏族2、谁被尊称为人文初祖?黄帝和炎帝3、分别列举三个炎帝和黄帝的发明?炎帝:耕种、五谷、蔬菜、陶器;黄帝:造字、制衣、指南车、养蚕、造宫室4、部落联盟时期的主要首领有哪几位?实行什么制度传递首领之位?选拔标准是什么?尧、舜、禹禅让制德才兼备之人5、大禹治水的精神有哪些?勇于创新、无私奉献、坚持不懈的精神6、远古传说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区别:远古传说难免有虚构夸张的成分;真实历史是可靠的;联系:神话传说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了一些有价值的内容。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建立者?继承者是谁?夏朝禹禹的儿子启2、新的王位传递制度?夏朝的亡国之君是谁?世袭制桀3、商朝的建立者?商朝中期的迁都事件?暴君是谁?汤盘庚迁殷商纣王4、西周朝的建立者?时间?都城?通过哪次战役?周武王公元前1046年镐京(今西安)牧野之战5、西周开创了什么制度?分封的对象?分封制宗亲和功臣分封制的目的?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为了巩固统治)诸侯的权力?诸侯的义务?权力:周天子授予诸侯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允许建立诸侯国。义务: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分封制的四个等级分别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分封制的作用?①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②消极诸侯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强大后会威胁周天子的统治地位。6、夏商西周散朝灭亡的共同原因?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5.00 元
    • 页数:9 页
    • 大小: 20.449 KB
    • 时间: 2023-02-08
  •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重点知识总结
    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课程标准】了解基督教的兴起。以法兰克王国为例,初步理解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逐渐产生新的文明。1.基督教的兴起:1世纪时,兴起于巴勒斯坦地区。传道者宣传说,耶稣是“救世主”。4世纪末,罗马皇帝确定基督教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2.法兰克王国(1)建国: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建立的许多王国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2)统治: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自己的亲兵和官吏。(3)版图:延伸至高卢南部地区以及莱茵河以东至多瑙河之间的大部分地区。3.封君与封臣(1)形成: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改革。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成为封臣。(2)关系: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3)特点: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4)影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普遍存在。4.查理曼帝国(1)继位:8世纪,法兰克国王丕平之子查理继承王位,成为法兰克国王。(2)扩张:800年前后,版图扩展到今天的意大利北部、西班牙北部和德国西部的广大地区,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3)统治: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命令人民贡献“什一税”。(4)加冕:800年的圣诞节,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加冕礼,因此查理又称“查理大帝”或“查理曼”,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5)分裂: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第8课西欧庄园【课程标准】了解西欧庄园生活,知道庄园是欧洲中世纪社会的基础。1.庄园的领主与佃户(1)形成:9世纪开始形成,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2)特点: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3)生产关系: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土地分为领主的“直领地”和佃户的“份地”;庄园周围土地被称为“公用地”;自由农民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有份地保有权,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2.庄园法庭(1)权利:有司法权,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佃户在劳役中侵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5.00 元
    • 页数:5 页
    • 大小: 20.734 KB
    • 时间: 2023-02-08
  • 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易错易混知识点
    先秦时期易错点:1.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2.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已经学会使用火,并会长时间保存火种。3.半坡人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种植粟,制作彩陶;河姆渡人居住干栏式建筑,种植水稻。4.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5.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一夏朝。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6.夏、商、西周三朝的开国君主分别是禹、汤、周武王7.西周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实行分封制,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局势,扩大了统治范围。8.司母成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9.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易混点:1.化石、遗址、遗迹是研究早期人类的主要依据。2.元谋人和北京人都使用天然火,但北京人不仅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这是北京人进步的地方。山顶洞人则更进一步,会人工取火。3.纸出现之前中国书写材料的演进:陶器(刻画符号)→龟甲、兽骨(甲骨文)→青铜器(金文)一竹木简、丝帛(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4.不能说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只能说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文字。易考点:一、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二、分封制,西周为巩固统治而实施的一项社会等级制度,周天子根据血缘关系和功劳大小将土地、平民、奴隶进行分封给诸侯,建立侯国,诸侯又可以继续往下分封,等级鲜明,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诸侯的义务:服从天子,缴纳贡品,镇守疆土,服从周王调兵。作用:开发了边疆,加强了统治,使得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1.政治上:争霸兼并战争不断,出现了局部统一;各国实行改革变法,成为增强国力的重要手段。2.经济上:铁农具使用范围得到推广,土地私有制得以确立。3.思想文化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景象。4.社会形态上:春秋时期,奴隶制度逐步瓦解;战国时期,封建制度得以确立。5、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易混易错:判断一场改革成败的标准不是改革者的生死,而是是否实现了改革目的,是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商鞅变法中商鞅被处死,只能说明变法不是一帆风顺的,但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5.00 元
    • 页数:2 页
    • 大小: 21.032 KB
    • 时间: 2023-02-08
  •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重点知识梳理
    第9课秦统一中国一、秦灭六国1、实现统一的原因:①顺天应人(顺应历史统一发展潮流和人民的要求);②商鞅变法(主要原因);③正确策略;④重用人才。2、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3、秦朝统一六国的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②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二、秦朝巩固统一措施★★★1、政治——确立中央集权制度。(1)目的: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2)制度内容: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一切军政大权。②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2、文化——统一文字(小篆)。意义: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3、经济——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度量衡。意义: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与发展。4、交通——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意义: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5、军事——北修长城拒匈奴,南通灵渠平百越。(1)命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2)兴修灵渠,沟通了湘江(长江)和漓江(珠江),便利了南北水运交通。三、秦朝疆域四至:北至长城,东至东海,南至陇海,西至陇西(甘肃西南部和云南北部)。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一、秦的暴政:①沉重的赋税(农民要将收获的2/3上交给国家);②繁重的徭役(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墓);③残酷的刑法;秦二世更加的残暴。二、秦末农民起义1、前期:陈胜、吴广农民起义:①时间:公元前209年;★②地点:大泽乡;③直接原因:陈胜、吴广因大雨误期,误期当斩。④根本原因:秦的暴政。★⑤过程:在陈县建立张楚政权。⑥结果:失败。⑦意义: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具有首创精神。★2、后期:项羽、刘邦农民起义:①项羽巨鹿之战(破釜沉舟、以少胜多);②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兵直逼咸阳,秦朝灭亡。三、楚汉之战:①时间:为期四年;②结果:刘邦战胜。③性质:封建统治者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战争。四、评价秦始皇(评价原则:正反两面,史论结合)1.千古一帝(功):①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混乱局面;②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5.00 元
    • 页数:7 页
    • 大小: 22.808 KB
    • 时间: 2023-02-08
  • 初中历史全六册易错知识点整理
    01中国古代史1.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兴起于东汉。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因为在这一时期还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3.秦国商鞅变法废除分封制,确立的是县制,秦始皇确立郡县制。4.不能说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只能说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汉字。5.科举制度正式形成于隋炀帝时期,不是隋文帝时期。6.佛教没有被阿拉伯人传至欧洲,佛教传入中国是在西汉末年。7.明朝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是昆曲,不是京剧,成为了一个全国性的剧种。02中国近代史1.最先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的条约是《南京条约》。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目的是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目的是维护和扩大在华利益。2.在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曾经有过“同病相怜”的相同命运。1850年一部中国人编写的系统介绍世界各地历史地理的著作传入日本,日本有识之士争相传阅,奉为海防宝鉴的著作是魏源的《海国图志》。3.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点是:爱国的进步的运动,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政治上挽救民族危亡,但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4.日本人将“science”翻译成“科学”,后于1915年引入中国,与这一概念传播相关是事件是明治维新和新文化运动。5.洋务运动主张“自强”“求富”——戊戌变法主张“变法图强”——辛亥革命主张“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科学”。“公车上书”的背景是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就其反封建性质来说的。6.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都是中国共产党倡导和推动的。北伐战争最主要的成果是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毛泽东最大的贡献是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新中国,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7.孙中山先生没有亲身参与武昌起义和北伐战争。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它推翻的是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8.在二十世纪20年代的中国,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件事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向井冈山进军,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9.三大战役中的平津战役和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在1949年。10.推翻南京国民政府是在渡江战役后。03中国现代史1.结束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是辛亥革命,结束两千多年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是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是开国大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5.00 元
    • 页数:7 页
    • 大小: 23.045 KB
    • 时间: 2023-02-08
  •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10课重点知识+重要历史事件影响及意义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10课重点知识整理★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我国最早的人类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二、北京人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第三课华夏之祖一、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二、尧舜禹的“禅让”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一、夏朝的兴衰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二、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一、春秋争霸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二、战国七雄1.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2.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1.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度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2.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
    • 浏览量:0
    • 下载量:0
    • 价格: 5.00 元
    • 页数:14 页
    • 大小: 23.834 KB
    • 时间: 2023-02-08
可在后台配置店铺页面右侧广告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