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案 (2)-七年级下册音乐【辽海版】.doc,共(2)页,34.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702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辽海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第四课草原音乐风情中的内容——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各地不同的地形地貌、风土人情孕育出千姿百态的音乐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居住在我国
北方草原上的蒙古人民,他们的歌声像辽阔的草原和天空一样嘹亮明净,舞蹈艺术更是丰富多彩,表达了蒙古人民对草原、对生活无限的热爱。本节课是学生以对草原音乐有所了解基础之上的第二课时,将继续了解蒙古族民歌的特点,丰富对蒙古族舞蹈、人文历史文化方面知识的理解。根据教学设
计,结合课标“感受、鉴赏、创造、探索”精神,本节课安排了以下内容:1.欣赏蒙古族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2.欣赏创编蒙古族舞蹈。二、学生分析现在的学生非常喜欢朗朗上口的流行歌曲,普遍对民族音乐有着一种陌生感和排斥心理。经过课前了解,学生对民
族音乐接触的并不是太多,绝大多数学生存在民族歌曲单调乏味,土气难听的偏见。因此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目标如下:三、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美好生活和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2、通过欣赏、模唱
、创编,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艺术想象力、鉴赏力和表现力。3、了解草原人文历史文化,感知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征。四、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蒙古族民歌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让学生在蒙古族民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视听结合产生冲击,激发
学生的兴趣。接着用草原上的语言和文字欢迎大家的到来,(板书课题: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亲切的话语向我们发出了邀请,草原之旅即将开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引出课题。1.接着播放短片播完后上题目:选择与本片内容相符的项A、蒙古族生活在我国北方蒙古草原上B、被称为“马背上的民
族”C、有敬水、敬火的习俗D、回族E、成吉思汗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蒙古族的资料设置意图:通过观看声像具备的短片,可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并2通过讨论,师生交流引发学生联想,丰富学生有关草原人文历史方面的知识。(二)引导体验1、初听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提出问题:
歌曲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歌曲运用了怎样的速度,怎样的情绪演唱?【播放歌曲】听后讨论问题,在这个环节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老师适时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2、复听歌曲提问:歌曲分为几部分,每部分表现了怎样的内容?节奏、曲调有什么特点?歌曲中出现了像波浪形的记号,你知道是
什么记号吗?找出来唱一唱。这个环节曲式分析对于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教师要适时点拨,引导学生从内容、情感、节奏、曲调等方面进行思考。波音的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不同的唱法,体会波音在蒙古族音乐中的重要作用。
进而体会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3、模唱歌曲要求学生轻声模唱,唱出歌曲的意境和情感。4、听、唱后师生一起归纳总结蒙古族民歌的特点节奏:舒展宽广。曲调:悠扬辽阔。多用装饰音及装饰性的颤音(三)创造表现蒙古族歌曲悠扬辽阔,蒙古族舞蹈更显优美、豪迈,比
较著名的是筷子舞和盅碗舞。1、播放一段筷子舞和盅碗舞的视频,让学生整体感受蒙古族舞蹈艺术的精美与高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学跳蒙古舞针对当前流行的广场舞,学生也很喜欢的特点。选择了蒙古族歌舞都很有代表性的《站在
草原望北京》,引导学生在欣赏后,模仿创编。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拉进与民族舞蹈的距离,产生动起来的愿望。(四)课堂小结结束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蒙古草原丰富的自然资源是蒙古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热爱草原,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蒙古草原丰富多
彩的音乐艺术表达了蒙古人们对美好生活无限的热爱之情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请学生收集有关蒙古草原的信息。板书设计: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族民歌特点:节奏舒展宽广曲调悠扬辽阔多用装饰音及装饰性的颤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