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一节 电阻和变阻器》教学设计4-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沪科版】.doc,共(4)页,47.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7931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5.1电阻和变阻器(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电阻的概念,实验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是导体的重要电学性质,理解这一概念的初步含义及其决定因素,与理解电流和电压的初步概念一样,是欧姆定律等后续学习的必备基础,变阻器是电阻知识的实际应用,在电学实验和生活
中应用很广泛。二、学情分析通过上一章的内容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电学的两个重要概念:电流和电压。另外,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也有大量的电学知识。在科学探究素质方面:学生已经理解了探究的基本环节,并能在探究中灵活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对实验的结果有初步的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三、设
计思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电阻的概念,实验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首先通过演示实验和类比法让学生对“电阻”有感性认识,让学生根据器材自主设计实验,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注重探究过程,发散学生的思维,使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体系。整堂课立足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
思路上,以科学探究为主线,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达到掌握知识与技能,提高各种能力以及培养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的目的,充分体现新课标要求下,“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以
创新为主旨”的探究式教学理念。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导体的电阻,知道电阻的概念、单位及换算关系、以及电阻器在电路中的符号;(2)知道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3)理解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会把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以改变电路的电流,知道变
阻箱的读数方法。2、过程与方法在经历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的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熟悉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动脑的科学素养,乐于参与科学实践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培养与其他同学交流合作的意识。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电阻概念的建立演示马路上交通堵塞图片,类比导体内部的电荷的微观运动情况,类比引入电阻的概念。1.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2.符号:R3.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Ω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换算单位
:1KΩ=103Ω1MΩ=103KΩ4.电路图中的符号:(二)、探究影响电阻的大小因素有哪些呢?教师:家中的电线为什么用铜丝而不是用铁丝呢。学生:他们的电阻不同,铜丝电阻小,铁丝电阻大,所以用铜丝。教师:现在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它们的
电阻不一样。学生:导体的材料。教师启发:同学们再大胆的想一想,除了材料之外,还有可能有什么因素影响着导体的电阻?类比:与人走路类比,路面对行人也有阻碍作用,若在泥泞的路上和干燥的路面上行走,很显然在泥泞的路上路面的阻碍作用就越大,阻碍作用与路面的材料有关──导体的电阻和导体的
材料有关;又如若在一个很宽的马路和一个很窄的马路上行走时,在很窄的马路上行走不通畅,阻碍作用比较大,同样电荷在导体内定向移动时也会受到“通道“的宽窄影响,即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再如若同样材料、同样宽度的路,走的
路程长了,人也会觉得累,说明路越长,对行人的阻碍作用就越大──导体电阻大小可能与导体的长度有关。教师:如何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学生:采用如上图所示电路,通过比较灯的亮度和电流表的示数来比较电阻的大小。教师:在几个因素中,如何研究其中一个因素是否影响电阻的大小以及影
响的程度?学生:应采用控制变量法。所以此实验可以分成三部分:实验1.材料、横截面积一定时,研究电阻R与长度L的关系;实验2.材料、长度一定,电阻R与横截面积S的关系;实验3.长度、横截面积一定,电阻R与材料的关系。学生分组分工协
作,共同动手实验,记录实验数据。教师肯定学生的设计方案,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并记录数据。教师指导学生连接电路。实验4:电阻还与温度有关大多数导体,温度越高,电阻越大。少数导体,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
减小。教师:通过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归纳:电阻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有关,长度越长,横截面积越小,导体的电阻越大。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总结: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固有属性。导体电阻只取决于导体本身,与外加的因素如电压
、电流无关。(三)课堂小结:由学生互相补充完成六、板书设计:电阻(一)定义及符号1.定义: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2.符号:R3.国际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1)常用单位:千欧、兆欧。(2)换算:1MΩ=1000KΩ1KΩ=1000Ω(二)影响因素1.实验原理:在
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电流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也可以用串联在电路中小灯泡亮度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3.实验结论: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无关,所以导体
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七、教学反思本节课对控制变量法及转换法,类比法等科学方法进行了很好的的渗透,通过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学生掌握了控制变量的基本方法通过用小灯泡亮度或电流表示数体现电阻的大小使学生对转换法有了进一步认识,在探究的
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依据问题设计电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的内涵创造了条件,为学生能力的发展搭建了舞台。电阻概念是很抽象的一个知识,直接用教材知识下定义学生很难明白,不利于后面相关知识的学习。通过汽车
走不同路面阻碍不同与电阻类比,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电阻的含义。从学生的检测和调查反馈情况来看,就学生的学习这一块的目标基本达到,应该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