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部编版八上语文《愚公移山》教案(定稿;教研).doc,共(3)页,36.500 KB,由baby熊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566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愚公移山》班级:八()主备人:课时数:2课型:新授复备人:日期: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培养古文阅读能力。2.了解对比手法,分析本文写作特色。3.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故事深刻寓意。教学重点:了解古人“人
定胜天”道理。教学难点:1.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2.领会课文的寓意。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二、预习交流,作者字词。列子,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列子》中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
歧路亡羊》、《人有亡者》、《杞人忧天》、《齐人攫金》等。三、自主学习,诵读课文。要求:语气、重音、停顿得当。⑴个人读⑵指名读⑶全班读四、合作学习,译读课文。每一组提出疏通文意时遇到的问题,全小组讨论。意见不一致时,教师适时给予点拨。具体见投影,译读课文。两个学生一组
,由一位学生根据书上注释和自己的理解,翻译课文大意;另一位学生订正或补充。二人遇到不会解释或意见不一致的语句,将它们圈划下来,留待一会儿解决。五、小组合作,总结通假字及虚词。通假字:始一反焉汝之不惠无垄断焉河曲智叟亡以应词类活用毕力平险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重要虚词之本在冀州之南汝之不惠告之于帝何陋之有
送孟浩然之广陵其其妻献疑其如土石何而面山而居聚室而谋而山不加增六、重点句子翻译七、当堂训练。当堂识记字词句翻译。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提问复习。二、自主探究。(讨论如下几个问题:)1.愚公为什么要移山?移山过程中遇
到哪些困难?2.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各持什么态度?3.文章中两个人物的名字,以“愚公”和“智叟”对举,有什么深意?4.作者塑造愚公这一形象有什么寓意?(面对困难,要敢于斗争,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会取得成功。能够这样做的人
,才是聪明的)5.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们今天的学习中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6.这个寓言结尾为什么不写愚公率领子孙挖掉了大山,而要以神话结尾[说明]这6个讨论题,旨在理解全文深刻的喻意。有两点注意:①学生的回答,不必如教案所写参考答案一样,重要的是看他们的理解。②第6题,学生可能答出反映
了“封建迷信”或“作者的思想局限”这一类内容,教师注意引导。三、课文总结。对比和衬托手法二山高峻与人少力微工具简陋智叟目光短浅安于现状自作聪明与愚公胸怀大志远见卓识敢于斗争遗男热情帮助与智叟顽固不化山神惊惧天帝感动衬托愚公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四、当堂训练
。完成学案“当堂训练”。五、布置作业完成学案“巩固练习”。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