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3 化石燃料的利用》课堂实录-九年级上册化学科普版

DOC
  • 阅读 49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 页
  • 大小 10.803 KB
  • 2022-11-2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喜鸽】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单元3 化石燃料的利用》课堂实录-九年级上册化学科普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单元3 化石燃料的利用》课堂实录-九年级上册化学科普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0.90 元
/ 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0.9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单元3 化石燃料的利用》课堂实录-九年级上册化学科普版.docx,共(5)页,10.803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3716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七单元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第一课时)课堂实录第一部分温故互查,情景导入(5分钟)老师:寒冬来了,同学们最怕的是什么?学生:冷!老师: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快速简便地给身体取暖?学生:贴暖宝宝。老师

:暖宝宝是冬季常备取暖“神器”,同学们知道它的发热原理吗?现在请同学们在实验盒中拿出一片暖宝宝,然后仔细阅读它的成分和使用说明,再动脑筋想想,试着推测一下它的发热原理。学生讨论,举手回答。学生1:我推测是碳发生氧化„„学生2:是铁与空气中的水分和

氧气接触发生氧化„„学生3:是热传递„„老师:看来同学们都认真思考了,现在我们来通过PPT了解它的发热原理。【点评】通过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物质分析着手,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第二部分小组合作,能力培养(1

0分钟)老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常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比如„„学生:发光和放热。老师:很好,看来同学们对旧知掌握得很牢固。接下来,同学们可以通过两个实验来亲自感受一下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老师:请同学们先阅读PPT上的实验注意事项,读完后就可以动手做第一个实验。学生阅读:生石灰与水反应实验步骤:1、取半药匙生石灰放在纸槽的一端;2、用纸槽将药品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立起来;3、用胶头滴管往生石灰中滴加10滴水;4、观察试管中的现象,并用手触摸试管底部;5、填写学案第

二题表格第一列。(大多数同学都积极参与,只有少数学生因为不熟悉而不敢动手去做)老师:(4分钟后)所有同学都已经做完实验,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实验记录分享给大家?(只有2-3人举手)学生A:试管外壁发热,用手触摸觉得很烫,是因为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方程式是CaO+H2O=Ca(OH)2

老师: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棒,请大家给与掌声,希望后面的同学像这位同学一样,既勇敢又观察仔细。老师:接着,我们再来阅读第二个实验的注意事项。学生阅读:镁与稀盐酸反应实验步骤:1、用镊子夹取一根镁条放入试管中;2、用滴管滴加5-6滴稀盐

酸;3、观察试管中的现象,并用手触摸试管底部;4、填写学案第二题表格第二列。(学生继续做实验,有了上一次的经验后,这次终于全员参与,而且实验时间也大大缩短了。)老师:(3分钟后)不知道这次又是哪位勇敢的同学能分享你的学习成果?(学生踊跃举手)学生B:有大量气泡产生,试管外壁发热,手的

感觉发热,这是由于反应产生了气体并发成热量的缘故。化学方程式为:Mg+2HCl=MgCl2+H2↑老师:太棒啦!请大家同样给予掌声。老师:其实,在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热量的变化变现为两种„„学

生:放热和吸热。老师:不错!那么,常见的放热反应除了我们刚才做的氧化钙和水反应外,还有金属与酸反应以及我们前面学习的„„学生:所有的燃烧(氧化反应)。老师:对!请同学们填在学案上。【点评】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让学生在做中思,做中学。但是,由于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的化学实验多为演示实验,学生动手能力较弱,所以这个环节费时较长。第三部分无声自学,问题导向(7分钟)老师:在当今社会,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

都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最常见的就是生活燃料的使用。利用燃料产生的热量,人们可以做饭,取暖,发电,炼金等等。燃料作为重要的能源,对于人类社会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我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数来自于化石燃料。什么是化石燃

料?化石燃料是如何形成的?它们有哪些用途?带着这些问题,请同学们自学书本137页,并完成学案第三题第1小题。老师:(半分钟后)请做完的同学举手。学生C: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燃料有煤、石油天、然气,我们通常称它们为化石燃料,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老

师:非常好,答案又快又准。接着继续自学课本138页,第一、二段,完成学案第三题第2小题。老师:(两分钟后)请做完的同学举手。学生D:煤是固体混合物物(填纯净或混合),主要含有C元素,此外还含有H.N.S.O元素等,煤做燃料主要利用的化学反应是C+O2=CO

2(填化学方程式)。为了使煤得到综合利用,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以使煤分解成许多有用的物质,如焦炭、煤焦油、煤气这个过程是物理(填物理、化学)变化,煤气的主要成分为氢气、甲烷、一氧化碳。造成煤气中毒的物质是一氧化碳。老师:请问同学们,刚才这位同学的答案有没有错误的地方?学生齐

答:有(学生E、F主动举手)学生E: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条件是“点燃”。学生F补充:煤分解是化学变化,因为生成了新物质。老师:这两位同学更改得很正确。接着自学课本138页,第三、四段,完成学案第三题第3小题:老

师:(一分钟后)请做完的同学举手。学生G:石油是液体混合物(填纯净或混合),主要含有C和H两种元素。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得到不同的产品,使石油得到综合利用,这属于化学(填物理、化学)变化。一些城镇的家庭用的罐装液化石油气作为燃料。老师:有没有同学有

不一样的答案?学生H:使石油得到综合利用,这属于物理变化。老师:你是如何判断的?学生H:因为是根据沸点不同。老师:是的,这和前面学习的氧气的工业制取原理类似。老师:最后,请同学们自学课本139-140第一段,完成学案第三题第4题。老师:(一分钟后)请做完的同学举手。学生I:

天然气;甲烷;CH4甲烷;沼气。老师:很棒,全对。【点评】设置无声自学环节旨在让学生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高效学习。从学生的答题来看,还是有几处错误,而且这几处错误都是需

要结合书本上的知识来归纳引申的。这也暴露出了一个问题,学生归纳引申的能力还有待提高。第四部分教师演示,精讲点拨(10分钟)老师:从2002年开工到至今,我国耗资300亿打造全世界距离最长的西气东输工程

,西气东输的就是天然气。天然气进万家让数以万计的人民从中受益。甲烷对于同学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到同学们每天都会与它打交道,陌生的是既看不到又摸不着。接下来,通过教师演示,让同学们与甲烷来一次近距离接触。请坐在后面的4

位同学上台来观摩。老师:实验室制取甲烷是由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混合加热来制取。那么如何选取实验装置?学生齐答:固固加热制取气体装置。老师:需要哪些仪器?学生齐答: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带导气管的单孔橡皮塞,(有的学生回答棉花团)。老师:需要棉花吗?部分学生回答:不需要。老师:为

什么?有没有哪位同学给大家解释一下?学生F: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因为在加热过程中高锰酸钾粉末会飞溅堵住导气管口,溅落到水槽中,污染气体,所以需要用棉花堵住。老师:不错,分析非常到位。制取甲烷过程中,固体受热不会飞溅,因而不

需要棉花。现在,我们可以做实验了。老师:我事先已将两种固体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并且称取了一定质量的混合物。在装药品前,先要做什么操作?学生齐答:装置气密性的检查。老师:是的,保证装置气密性良好是实验能顺利进行的关键。老师:先将导气管的一段放入水中,将橡皮塞塞紧,

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气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围观学生回答:有气泡。老师:拿出导气管后,可以观察到管口有„„学生:一段稳定的水柱。老师:(整个过程边说边演示操作)这可以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现在我们可以装药品了。将药品先取出,放在纸槽上,然后将药品送入试管底部,

再将试管直立。将试管中的药品尽量平铺在试管底部。接着,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夹在离管口约三分之一处并注意试管口要„„学生:略向下倾斜。老师:我将导气管的另一端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现在,可以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了。先预热试管,再固定用酒精灯的外焰加

热。请同学们观察现象水中导气管口有什么现象?(大约10秒后)围观和前排学生:有气泡冒出。老师:现在能马上收集吗?学生:不能,因为还混有空气。老师:甲烷难溶于水,所以可以用„„学生:排水法收集。老师:除了可以

用排水法收集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收集呢?甲烷的化学式我们已经知道了,能否根据它的化学式来推测一下它的另一种收集方法?学生:向下排空气法,因为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小于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9。老师:非常棒,这是判断气体密度一种非常重要方法。老师:由于甲烷是可燃性气

体,在使用前要„„学生:检验其纯度。老师,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一试管甲烷,然后将试管口靠近火焰。请同学们听声音的大小。学生:什么都听不到„„老师:这说明什么?气体的纯度高不高?学生:纯度很高。老师:既然气体纯度很高,我们可以直接将气体点燃,请同学们观察火焰颜色。学

生:火焰呈现黄色。老师:实际上,甲烷燃烧火焰应该呈现蓝色,但是由于是玻璃管导出的,玻璃与火焰接触,会产生黄色,黄色会对蓝色进行掩盖。这就是同学们上高中会学习的焰色反应,由于时间关系,在这里我不再做过多的解释。老师:现在,我用一个干而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需要一位同学来完成(同学J)并向

同学们描述你所看到的现象。学生J:烧杯发烫,内壁有白雾。老师:现在迅速倒转烧杯,向里面滴加澄清石灰水,观察烧杯内的现象。学生J: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老师:很好,请观摩的同学们回到座位上。请全体同学根据刚才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来完成

学案中第四大题1、2两题。(两分钟过后)请两位同学上来完成方程式。(学生K和L完成,其中K全对,L碳酸钙没有打沉淀符号)【点评】通过对甲烷的实验室制取,让学生再次回顾前面学习的有关气体制取的相关知识,在温习旧知的基础上,拓展新知,衔接自然,学生更能接受。在教师演示

实验环节中考虑到坐在后排同学看不清,故邀请4名后排同学进行观摩,同时借学生之口,向同学们“现场直播”实验现象,体现了实验的真实性。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整理来总结归纳出甲烷燃烧的产物及其方程式,再次考验了学生分

析、归纳能力。第五部分当堂检测,展示交流(3分钟)老师: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应用,现在请同学们快速完成导学案第五题1、2、3题。(三位学生分别给出正确答案)老师:我们一起来看第4题。同学们家中使用的燃气是什么?学生:天然气、煤气、液化石油气„„老师:这些气体的主要成分分别是什么?学生M:天然气主

要成分是甲烷。学生N:煤气主要成分是CO学生O补充:煤气还含有氢气、甲烷学生P: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丁烯老师:不错,看来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内容都掌握的不错。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其成分,然后思考,

报警器应该装在厨房的哪里?学生:天然气和煤气应该装在上方。液化石油气„„(有的说上方,有的说下方)老师:其实丙烷,丁烷,丙烯,丁烯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比29大„„学生:上面【点评】通过几题简单的训练,结合生活中的问题,再次巩固加强本节课所学知识。第六部分归纳总结,分享提升(3分钟)老师:这

节课我们需要学习的知识已经学完了。现在请同学们完成学案上的导学案。(一分钟后投影一位同学的作业)老师:这节课同学们收获颇丰,同时我也感受到了同学们的热情和智慧。化学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只要同学们做一个有心人,就会发现生活处处充满化学。今天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帮,其中第二小组表现尤

为突出,老师将剩下的六张暖宝宝送给优秀学习小组,希望能在寒冷的冬天里给大家带来温暖,同时老师也提醒大家,暖宝宝虽然能取暖,但用多了对身体不好,容易造成低温灼伤。【点评】让学生通过完成思维导图,构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让知识立体化,方便学生回顾记忆。此外,通过暖宝宝的奖励方式,肯定学生的本节

课的努力。

小喜鸽
小喜鸽
好文档,与你分享
  • 文档 161806
  • 被下载 28760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