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木制家具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辨识与控制.pptx,共(120)页,2.215 MB,由精品优选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9286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江苏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郁颖蕾:13813844907:yyl_aky@yahoo.com1、江苏省职业病危害现状职业病新发病例持续上升职业危害涉及行业广,接触有毒有害作业人数多职业病发病种类多,以尘肺和职业中毒为主职业
危害超标严重,事故频发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200620082010江苏省全国06年07年08年09年10年江苏省8141099103211051418全国11519142961374418128272402、木制家具行业职业
病危害形势严峻接触职业危害人数众多职业危害现状十分严重作业环境恶劣从业人员防护意识差2010年5月至6月,国家安监总局就木质家具制造企业职业危害情况开展了调研,组织检测机构先后对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江苏、福建、陕西
、新疆、吉林、黑龙江等10个省(区)的85家木质家具制造企业进行了现场检测,从调研检测结果及全国的情况看,木质家具制造企业职业危害形势相当严峻。4种高毒物质的超标情况表4种高毒物质的超标情况苯甲醛苯胺TDI超标企业比例%89.076.970.077.3最高超标倍数121.5116.
0130.13.11、概述2、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3、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4、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限值1、概述工作场所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等环境因素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叫做职业危害因素。职业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3类:1)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1)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化学因素:包括生产过程中的许多化学物质和生产性粉尘。(2)物理因素:包括异常气象条件、异常气压、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等。(3)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传染性
病源体。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过度精神或心理紧张、劳动时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长时间不良体位、劳动工具不合理等。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来自其他生产过程散发的有
害因素造成的生产环境污染。2、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通过分析主要原辅材料、生产工艺、设备等,识别生产工艺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1)原辅材料(木材、油漆、颜料、稀释剂、胶黏剂等);2)生产工艺;3)设备(带锯、
刨床、喷漆房、钻床、打眼机、雕刻机、铣床、砂光机、封边设备、喷枪等);1)原辅材料(1)木材:木材的下料、锯料、刨料、打磨等环节会产生大量的木粉尘,木材可能带有霉菌和细菌。(2)油漆和胶黏剂:木制家具生产过程中
存在的主要有毒物质为涂料/油漆以及胶黏剂中的使用的有机溶剂,主要是苯、甲醛、苯胺和二异氰酸甲苯酯等高毒物品以及甲苯、二甲苯、正己烷、乙酸丁酯、氯甲烷、甲醇、丙酮、乙酸乙烯酯、乙酸乙酯等一般有毒物品。MSDS(MaterialSafetyDataSheet)(化学品安全
说明书)提供有关化学品的危害信息,保护化学产品使用者确保安全操作,为制订危险化学品安全操作规程提供技术信息提供有助于紧急救助和事故应急处理的技术信息指导化学品的安全生产、安全流通和安全使用是化学
品登记管理的重要基础和信息来源2)工艺流程木制家具企业工艺流程不尽相同,主要工艺流程包括:(1)开料。即木材解体,主要是通过圆锯或带锯将原木切割加工成为使用规格的方木、厚板或其他板材。(2)加工。通过切割锯、
精刨机、造型机、车床等机械以及手工工具(如凿子、锉刀、手锯等)将板材或胶合板加工成为家具的部件。(3)打磨。直接通过打磨机或砂纸将家具部件表面打磨平滑,或先将部件进行浸水膨胀、涂胶固化等处理后再通过打磨机或
砂纸进行部件表面打磨处理。(4)组装。通常使用胶黏剂(天然的或合成的)及其他组装连接方法(如钉子、镶嵌等)将打磨后的部件组装成家具。(5)涂装。包括调漆、擦色、喷底漆、喷面漆、晾漆等工艺。开料:包括对木料的锯、切、刨等生产过程;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木粉尘、噪声、振动以及木
材中的霉菌和细菌。加工:包括钻孔、铣型、截角、雕刻工艺,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木粉尘、噪声、振动以及木材中的霉菌和细菌。打磨:包括白茬打磨和喷漆打磨。主要职业危害因素:粉尘、噪声、手臂振动以及木材中的霉菌和细菌。组装:通常使用胶黏剂(
天然的或合成的)及其他组装连接方法(如钉子、镶嵌等)将打磨后的部件组装成家具。主要职业危害因素:胶黏剂挥发物,主要包括甲醛、苯、甲苯、二甲苯等。喷漆、晾漆:主要包括调漆、擦色、喷底漆、喷面漆、晾漆等工艺。主要职业危害因素:苯、甲醛、苯胺、二异氰酸甲苯酯、
甲苯、二甲苯、正己烷、丙酮、乙酸乙酯、二氯乙烷、二氯丙烷、乙苯、丁酮、苯乙烯、甲醇、乙醇等。工艺流程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粉尘生物危害类型可能的危害类型可能的危害类型可能的危害开料噪声、振动噪声聋、手臂振动病木粉尘、木材挥发物支气管炎、哮喘和肺气肿等肺部疾患、鼻癌
、有机尘肺霉菌、细菌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接触性皮炎等机加工噪声、振动噪声聋、手臂振动病木粉尘、胶黏剂挥发物、木材挥发物、支气管炎、哮喘和肺气肿等肺部疾患有机尘肺、鼻癌、职业中毒霉菌、细菌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接触性皮炎等打磨噪
声、振动噪声聋手臂振动病木粉尘、胶黏剂挥发物(甲醛为主)、木材挥发物、支气管炎、哮喘和肺气肿等肺部疾患、有机尘肺、职业中毒、鼻癌、接触性皮炎霉菌、细菌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接触性皮炎等工艺流程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粉尘生物危害
类型可能的危害类型可能的危害类型可能的危害组装//胶黏剂挥发物(甲醛、苯、甲苯、二甲苯等为主)职业中毒、接触性皮炎//涂装(喷漆、晾漆)噪声噪声聋苯、甲醛、苯胺、二异氰酸甲苯酯、甲苯、二甲苯、正己烷、丙酮、乙酸乙酯、二氯乙烷、二氯丙烷、乙苯、丁酮、苯乙烯、甲醇、乙醇等职业中毒、苯致白血病、接触性皮
炎等//续上表1、主要毒物苯健康危害:高浓度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接触苯对造血系统有损害,引起慢性中毒。急性中毒:轻者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轻度兴奋、步态蹒跚等酒醉状态;严重者发生昏迷、抽搐、血压下降,以致呼
吸和循环衰竭。慢性中毒:主要表现有神经衰弱综合征;造血系统改变:白细胞、血小板减少,重者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少数病例在慢性中毒后可发生白血病(以急性粒细胞性为多见)。皮肤损害有脱脂、干燥、皲裂、皮炎。可致月经量增多与经期延长。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甲醛健康危害:对粘膜、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有强烈刺激性。接触其蒸气,引起结膜炎、角膜炎、鼻炎、支气管炎;重者发生喉痉挛、声门水肿和肺炎等。肺水肿较少见。对皮肤有原发性刺激和致敏作用,可致皮炎;浓溶液可引起皮肤凝固性坏死。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可发生胃肠道穿孔,休克,肾和肝脏损
害。慢性影响:长期接触低浓度甲醛可有轻度眼、鼻、咽喉刺激症状,皮肤干燥、皲裂、甲软化等。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隔离式呼吸器。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
中已作防护。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手防护:戴橡胶手套。苯胺健康危害:本品主要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溶血性贫血和肝、肾损害。易经皮肤吸收。急性中毒:患者口唇、指端、耳廓紫绀,有头痛、头晕、恶心、呕
吐、手指发麻、精神恍惚等;重度中毒时,皮肤、粘膜严重青紫,呼吸困难,抽搐,甚至昏迷,休克。出现溶血性黄疸、中毒性肝炎及肾损害。可有化学性膀胱炎。眼接触引起结膜角膜炎。慢性中毒:患者有神经衰弱综合征表现,伴有轻度紫绀、贫血
和肝、脾肿大。皮肤接触可引起湿疹。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安全
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二异氰酸甲苯酯健康危害: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吸入高浓度的甲苯二异氰酸酯蒸气会引起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和肺水肿;液体与皮肤接触可引起皮炎。液体与眼睛接触可引起严重刺激作用,如果不加以治疗,可能导致永久性损伤
。长期接触甲苯二异氰酸酯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对甲苯二异氰酸酯过敏者,可能引起气喘、伴气喘、呼吸困难和咳嗽。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粉尘由自然力或机械力产生的能够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小颗粒,国际上通常是指粒径小于75μm的固体悬浮物呼吸性粉尘指粒径在5μm以下的能进入人体肺泡区的
颗粒物。它是引起尘肺的病因粉尘进入肺泡后,肺泡内的巨噬细胞视粉尘为异物将其吞噬,导致一系列复杂的机体反应,促使肺组织纤维化,使受影响的肺泡逐渐失去换气功能而“死亡”,当有大量肺泡失去换气功能时,最终导致尘肺病。患者感觉胸
闷、呼吸困难。长时间发展可产生许多并发症如:肺气肿、感染、肺结核等。木粉尘对健康的危害:1、引起呼吸系统疾病1)过敏性(特异性)反应这种反应可以发生于上呼吸道,也可能发生于支气管(哮喘),或两者
兼而有之2)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过敏性肺炎):涉及到肺实质的免疫性反应,长期反复发作则疾病不可逆转3)单纯性非特异性呼吸道刺激;长期接尘可发作成特异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由于木尘的刺激作用,可引起鼻腔、咽喉部的黏膜
增厚,损害鼻腔黏膜纤毛清除功能4)致尘肺作用:长期接尘木粉尘,可能导致有机尘肺5)其他危害:如木粉尘上霉菌、细菌等释放的内毒素,可能引起中毒性肺炎2、全身作用某些木粉尘中含生物碱或化学物质,吸入可引起中毒症状3、致癌作用国际劳工组织(TLO)将家具行业引起的副鼻腔癌列入
职业病名单噪声木制家具制造企业噪声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由家具制造机械引起的空气振动而产生的空气动力性噪声,如除尘等装置中的通风机、鼓风机叶片引起的噪声;刀具高速运转所引起的噪声等。二是机械设备在运动中由于冲击、摩擦所引起的机械性噪声,如在木制家具的配料、毛料加工、净料加工
时各种切削刀具与木料碰撞和摩擦产生的刺耳尖叫声;加工机械的传动和进给机构中皮带、链条和齿轮间摩擦产生的噪声等。三是由于电机中交变力相互作用引起的电磁性噪声,如电动机定子和转子间的吸力所引起噪声。(1)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长期接触噪声可引起听觉器官损伤,其损伤的变化一般是从暂时性听阈位移逐
渐发展为永久性听阈位移,产生听力损伤,导致职业性噪声聋。(2)噪声的全身影响: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临床表现可出现头痛、头晕、心悸、睡眠障碍和全身乏力等神经衰弱综合症。有的还可出现记忆力减退和情绪不稳定容易激怒等症状。脑电图检查可发现α节律减少、慢波成分增加等脑电图改
变。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临床表现可出现心率加快或减慢,血压早期为不稳定晚期为升高。心电图检查可见S-T段和/或T波出现供血不全的改变。脑血流图检查可见波幅降低、流入时间延长等,提示血管紧张度增加、血
管弹性下降。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中等强度噪声作用下,肾上腺皮质功能增强;而大强度噪声作用下,肾上腺皮质功能减弱。此外,噪声还可引起免疫功能下降,降低机体抵抗力。对消化系统的影响:临床表现可出现胃肠道功能紊乱、
食欲不振、胃液分泌减少、胃蠕动减慢和消化不良等症状。此外,噪声还可引起脂质代谢障碍,血胆固醇升高等。对生殖系统的影响:女工可有月经不调现象,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异常、经期延长、血量增多及痛经等。噪声对胎儿发育也有影响,可使胎儿心率加快
,新生儿体重降低等。此外,在噪声环境下作业工人可感到烦躁,并有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表现,不仅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而且容易引发工伤事故。4、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限值序号职业病危害因素MAC(mg/m
3)PC-TWA(mg/m3)PC-STEL(mg/m3)备注1苯——610皮,G12甲苯——50100——3二甲苯——50100——4甲醛0.5————敏,G15苯胺——3——皮6甲醇——2550皮7二异氰酸甲
苯酯——0.10.2敏,G2B8丙酮——300450——9乙酸乙酯——200300——10乙酸丙酯——200300——11乙酸丁酯——200300——12丁酮——300600——13乙酸乙烯酯——1015G2B1
4正己烷——100180皮15氯甲烷——60120皮16木粉尘——3——G1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mg/m3)➢指在遵守PC-TWA
前提之下容许短时间(15分钟)接触的浓度MAC–最高容许浓度(mg/m3)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的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1、政策保障(法律、法规、规范要求)《职业病防治法》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
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突出控制职业病源头的法律规定:1)用人单位设立条件制度(第13条)2)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第14条)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制度(第15条)4)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制度(第16条)5)高毒作业特殊管理制度(第18条)新建、扩建
、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
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权利:(一)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二)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三)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四)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
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工作条件;(五)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六)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七)参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义务
应当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安全健康知识;遵守职业危害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危害防护设备和个体防护用品发现职业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将作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防护措施和待遇以公告栏、告知卡、合同告知等形式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在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设置
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公告栏告知内容:职业病防治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图形标识图形标识分为禁止标识、警告标识、指令标识和提示标识禁止标识——禁止不安全行为的图形,如“禁止入内”标识。警告标识——
提醒对周围环境需要注意,以避免可能发生危险的图形,如“当心中毒”标识。指令标识——强制做出某种动作或采用防范措施的图形,如“戴防毒面具”标识。提示标识——提供相关安全信息的图形,如“救援电话”标识。图形、警示语句和文字设置在作业场所入口处或作业场所的显著位置警示线警示线是界定和分隔危
险区域的标识线,分为红色、黄色和绿色三种警示线可喷涂在地面或制成色带设置。高毒物品作业场所应使用红色警示线警示语句警示语句是一组表示禁止、警告、指令、提示或描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的词语。警示语句可单独使用,也可
与图形标识组合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卡2、职业病危害的工程防护技术1)工艺革新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从生产工艺技术选择上消除有毒物质,用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以无职业性危害物质产生的新工艺、新材料代替有职业性危害物质产生的工艺过
程和原材料是最根本的预防措施。木制家具生产的职业危害防治:水性涂料代替油性涂料。品种主要用途主要危害因素价格用量脲醛树脂(UF)胶合板、刨花板、细木工板、结构件胶合大量甲醛低很大酚醛树脂(PF)I类胶合板
(防水性能好)、竹制胶合板、防水材料和结构件胶合大量甲醛、苯酚较高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高级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饰面板、少量甲醛高大聚醋酸乙烯酯乳液(PVAc,白乳胶)表面装饰黏贴、实木拼板、家具构件、
环保型细木工板、空心板、刨花板、纤维板、集成材/较高较大异氰酸酯胶黏剂湿固型木材、刨花板、集成材、拼接材、稻草、麦秸/高少橡胶类胶黏剂皮革、织物、饰件少量甲醛、苯、二氯乙烷较高少喷枪传统高压喷枪喷涂气压一般为4.0bar(1bar=105Pa下同),涂料是靠压缩空气的压力完成
雾化的,当涂料流速过快地喷射在工件表面时,就会产生一定的反弹形成过喷,大大降低了涂料的传递效率(即上漆率);传递效率一般仅为35%~45%左右;产生较重的职业危害和环境污染,也浪费涂料。HVLP
高流量低气压喷枪目前较先进的现代喷涂设备。以极低的风帽雾化压力(雾化压力为0.7bar,进气压力为2.0bar)雾化涂料,减少过喷带来的职业危害和环境污染。HVLP系列喷枪的特点是节省涂料(实际使用比传统喷枪节省15%~30%的涂料)及减少职业危害和污染。RP喷枪
RP系列喷枪是最先进的雾化技术,它结合了传统喷枪与HVLP喷枪的优点,其风帽空气压力约在1.2~1.3bar之间;涂料传递效率在65%以上,但耗气量比传统喷枪更低(295L/min,进气压力2.5bar
),操作上跟传统喷非常接近。为了防治职业危害、保护环境和节省涂料,木制家具制造企业应优先采用RP省漆高效喷枪或HVLP喷枪。2)工程预防合理布局密闭与通风屏蔽与隔离采光和照明防暑降温合理布局木制家具制造企业应根据生产流程特点,采取合理的生产布局,使得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作业场
所与生活场所分开,作业场所不得住人;有与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相适应的有效防护设施。喷漆应设置独立的喷漆间,不得与其他工序混用;涂胶作业必须与其他作业隔离,并设置通风排毒设施;晾漆环节必须与其他作业隔离,并设置通风排毒设施
。密闭与通风对产生危害因素的设备加以密闭,如烤漆房通风是控制工业有害物,防尘、防毒物、防暑降温的主要技术措施,主要作用在于把生产活动中污染的空气排出,把清洁空气送入,以保证生产环境所需的劳动条件合乎要求,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按空气动力的
不同分为:自然通风机械通风按通风作用范围的不同分为:全面通风局部通风自然通风自然通风是依靠室内外空气的温度差(实质是密度差)造成的室内外空气压力差,使房间内外的空气进行交换,从而改善室内的空气环境。自然通风不需要另外设置动力设备,对于有大量余热的
车间,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通风方法。自然通风的车间设计要求:①应根据夏季主导风向设计作业厂房的朝向,使厂房能形成穿堂风或能增加自然通风的风压,其开口部分宜位于夏季主导风向的迎风面。②自然通风进气窗的下端距地面不宜>1.2m,以便空气直接吹向工作
地点。③以自然通风为主的车间应有足够的进、排风面积。机械通风依靠通风机作用使空气流动,造成房间通风换气的方法,称为机械通风。由于风机的风量和风压可根据需要确定,这种通风方法能保证所需要的通风量,控制房间内的气流方向和速度,对进风和排
风进行必要的处理,使房间空气达到所要求的参数。全面通风全面通风是在工作场所全面进行通风换气,以维持整个工作场所范围内空气环境的卫生条件。在木制家具制作过程中,较适用于散发源较为分散的晾漆(自然晾干)工序。在进行全面通风时应根据生产工艺
布置、有害物散发源、位置及特点、人员操作岗位和其它有关因素合理组织气流和合理的通风换气量。新风采集口应设于空气清新的位置。远离生产车间的敞开处或排气口。同时宜避开操控室的门窗或排风口。避免气体短路,使有害气体从新风口进入操控室。送排风口位置
送风口和排风口的相互位置主要有四种:上送下排下送上排上送上排集中送风送风口—上部回风口—下部应用较为普遍上送下排【气流组织】上送下排【气流组织】上送上排上送上回气流流型下部不宜布置风口;有一定美观要求的建筑。途中易受污染;下
部涡流多;【气流组织】下送上排下送上排气流流型能使新鲜空气首先通过工作区同时房间上部余热被直接排走【气流组织】又称喷口送风,一般将送、回风口同侧布置空气以高速度、大风量集中在少数风口射出。常用于高大建筑集中送风【气流组织】排风口应远离进风口,避免短路进风口排风口气流组织设计
原则新鲜空气尽快到达工人工作地点尽量减少途中污染从污染源方向排出防止二次污染不防碍局部通风气流污染源排风口送风口反例起反作用的气流组织正确方式车间全面通风气流组织示意图【气流组织】因木制家具制造企业主要有害因素为苯、甲苯、二甲苯、
正己烷、乙酸丁酯、氯甲烷等有机物蒸气。适合选择上送下排方式,排风口应设在安全处,远离门、窗及进风口和人员经常停留或经常通行的地点,避免有害物质经过作业人员呼吸带,且不得朝向室外空气动力阴影区和正压区。并应尽量保证送风正压,排风负压。局部通风分为局部进
风和局部排风,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控制局部气流,使局部工作范围不受有害物的污染,并且造成符合要求的空气环境,是十分有效的常用通风方法。典型的局部排毒系统由排风罩(吸气罩)、风道、净化器、风机和排气筒组成。局部排毒系统(1)排风罩排风罩的设计应符合GB/T16758
《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要求,遵循形式适宜、位置正确、风量适中、强度足够、检修方便的设计原则。(a)在不影响操作与检修情况下,尽量密闭。(b)尽量设置在尘毒发生源处,减少开口面积,控制尘毒扩散。如,使用喷枪的小件喷漆的吸口罩应迎
喷枪的方向。(c)形状和大小应有利于尘毒捕集,罩口面积不小于扩散区水平面积。通常外部吸气罩的罩口面积应不小于有害物扩散区的水平面积;侧吸罩的罩口长度应不小于有害物扩散区的边长;当有害物扩散区域很大时,可设多个吸风罩。(d)罩口风速或控制点风速应足以将发生源产
生的尘、毒吸入罩内,确保达到高捕集效率。(e)吸入风流一般与扩散方向一致,避免污染物通过个人呼吸区。(f)吸尘罩的结构、材料、控制风速与吸风罩不同:材料稍厚、容积加大、增设灰斗、清灰口、分离器,必要时加防腐层,控制风速较大。
(g)吸风罩排气应均匀。密闭罩要有一定的容积容积太小:①生产含尘气流高速飞溅冲击罩壁时,罩内的负压可能控制不住粉尘飞扬而从孔隙处外逸。故要适当加大罩子的容积,使含尘气流到达侧壁之前飞溅速度已有较大的衰减,从而避免粉尘外逸。②易将物料吸走以及造成堵塞。(2)风道(a)不得将混合后能引起爆炸的物
质联成一个系统。(b)不同目的的排气不能联成一个系统。(c)与工艺和建筑配合,缩短管线,少占空间,便于安装检修。(d)考虑防爆要求,使管道中可燃物限制在爆炸浓度以下,采用防爆风机等防火、防爆措施。(e)
防风道应防止堵塞:采用园形截面风道,垂直或倾斜安装(>50°),水平风道不宜过长、保持足够流速、设清灰孔,最小直径>100mm。(f)必要时采取防腐措施。(g)保持支风道间阻力平衡,吸尘(毒)点不宜过多。(h)减少风道阻力:弯头曲率半径应稍大(R=1
.5~2.0D),避免直角连接;变径管用渐扩或渐缩部件;三通管连接不能用T形管;风机出口弯头避用反向连接。含粉尘的排风管道应采用法兰连接的圆形管道铺设。(3)风机轴流风机适用于所需风量大,系统阻力较小时。离心式风机适用于所需风量较小,系统阻力较大场合。
一般说来,在设计计算时,吸口风速要求控制在0.05m/s,送风出口的风速控制在0.35m/s,以此选择风机的机型。(4)除尘器、净化器含尘毒的空气应通过净化处理或回收、综合利用,净化后排出的气体必须符合国家废气排放标准要求。除尘、净化器选择标准,参考处理物质、生产工艺等而定。(三
)不同工序通风要求1、喷漆喷漆工序因油漆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苯、甲苯、二甲苯、甲醛等成分,且喷漆时大量漆雾分散到空气中,应重点加以防护。喷涂小件制品可使用柜形吸气罩,大件可使用喷漆房。为了得到较高的漆雾去除效率,应采用湿式除漆装置,即将混有漆雾的空气通过喷嘴喷出
的水帘(水幕)与细小水滴接触,随之落入水池中。去除漆雾的空气再经过净化后排出。喷漆时所用压缩空气的压力通常达300~400kPa,因此,自喷枪出来的漆雾射程具有很大的速度(在2m远处可达3~4m/s),当漆雾与喷件相撞后,仍能以较大速度折回,因此可考虑将罩口做成内卷
边形状,使沿四壁折回的气流流入卷边再被上部风道抽走。喷漆柜所需的排放量,可按操作口控制风速0.7~1.2m/s计算。项目干式喷漆室湿式喷漆室喷淋(水幕)式水旋(漩涡)式无泵式除漆雾方式靠过滤器、空气净化器、挡板除去漆雾借助泵喷淋水幕或水帘,分离
除去漆雾借助泵形成水膜,带漆雾的空气高速(20~30m/s)通过漩涡,水、气充分混合,从气流中除去漆雾带漆雾的空气高速(20~30m/s)通过锯齿板与漩涡导向板之间隙,水、气充分混合进入洗净室分离除去漆雾漆雾除去率%98~9990~9597~9980~90条件正确选择过滤器(材料)
,并正常地更换喷嘴无堵塞,充分满足水和空气比,喷雾(水幕)均匀水膜不中断,散水板表面无异物水位液面要保持一定,水面不稳的场合,排出漆雾多设备费用低一般较高(随构造而异)较低(随构造而异)项目干式喷漆室湿式喷漆室喷淋(水幕)式水旋(漩涡)式无泵式维护保养内容根据
过滤器前后压差(或定期)更换过滤器(材料)检查与清理泵、配管、喷嘴、分离器等检查与清理泵、配管散水板、过滤网等水位液面调整影响直接影响风量、气流,到一定程度后风量会急剧下降直接影响洗净效率,喷嘴堵塞部分效率严重下降散水板上和文丘里管内有异物,或水膜薄了影响洗净效率每日确认pH,除去浮游
异物日常维护根据涂装量和压差,约每周更换1次每日检查和清扫喷嘴每日确认水膜状态液面状态影响洗净效率清扫——管路系统每月清扫1次水槽、风管每年清扫约1次每年去除漆渣1次维护难易度简单(更换过滤器)费功夫简单简单(仅液面管理)项目干式
喷漆室湿式喷漆室喷淋(水幕)式水旋(漩涡)式无泵式性能的稳定性稳定性差稳定在大容量场合稳定稳定噪音低(过滤器维护不良场合噪音高)喷淋、落下音,75~80dB≤80dB排风机静压高,风机噪音大,75~8
0dB排水无有,循环使用,每年更新处理2~3次有,循环使用,每年更新处理1次左右有,循环使用,仅补水,不溢流排放排气洗净装置高度(离作业面)—0.5~0.7m一般为3.0~3.5m,漩涡式2.0m左右0.6m特征适用于中、小型喷漆室;过滤器需频繁更换,如
不及时更换可致作业环境污染性能较稳定,中小型喷漆室尚采用最适用于大型喷漆室最适用于涂料使用量比较少的喷漆室;在涂料使用多的场合,要设涂料分离槽喷漆房设计和使用要点(1)设置独立的喷漆间,不得与其他工序混用;(2)喷漆间采用上进风下出风、正负压相结合的通风方式,给
风风机的给风量要比排风风量大10%,以确保漆房微正压;(3)喷漆间必须使用水帘(水幕)降度和流水排毒的措施,保证喷漆间毒物及时排出;(4)喷漆间内应设置冲洗设施,墙壁和地面的油漆污垢必须定期进行清理;(5)流水线作业时,喷漆作业点必须设置局部隔离防护措施并使用水帘(水幕)降毒和流水排毒措
施,流水线上的打磨、擦色、烘干等作业点也必须设置通风排毒设施;(6)喷漆房的设计必须符合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如GB7691涂装作业安全规程、GB14444-93喷漆室安全技术规定等;(7)给排风系统的过滤器及漆雾净化器要定期清理,以防对系统的操作环境造成破坏。(8)对干式喷漆房过滤出固
体废物和湿式漆房过滤出的废渣废水须妥善处理,避免二次污染。2、涂胶涂胶工序是木制家具制造企业产生危害因素较大的环节,胶所含氯甲烷、甲醛、甲苯等易挥发成分对作业人员健康造成影响。涂胶工序如作业点集中,涂布面积较小,可采用固定局部吸风装置(如排毒柜、伞形罩等)进行侧吸;如作业点分散或涂
布面积大,宜采用全面通风加局部送风装置,全面通风方式宜采取上送下排。3、烘干、烤漆家具加工中在烘干过程中产生大量氯甲烷、甲醛、苯、甲苯等有机挥发物,因此烘干设备必须严密密闭并带有排风通气系统,设备入口应考虑使用空气刀防止蒸气逸散和污染。使用时应保持设备内为负压,气流应足以保
护设备内蒸气浓度低于爆炸下限。在生产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物质或易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的室内作业场所,应设置事故通风装置和与事故排风系统相连锁的泄露报警装置。事故通风宜由经常使用的通风系统和事故通风系统共同保证,但在发生事故时,必须能保证足
够的通风量,换气次数不宜<12次/h。事故通风通风机的控制开关应分别设置在室内、室外便于操作的地点。宣”是指进行宣传教育,认识粉尘对健康的危害,调动防治尘肺病的积极性。“革”是指进行生产工艺和设备的
技术革新的改造,做到生产机械化、连续化、管道化、密封化、自动化,使操作工作与发尘设备尽可能隔离。“水”是指进行湿式作业,喷雾洒水,防止粉尘飞扬。“密”是指把生产性粉尘密闭起来,再用抽风的办法将粉尘抽走。“风”是指通风除尘,但通风系统内的含尘空气必须经过除尘降尘才
能排放到大气中,以免造成环境污染。“护”是指个人防护。粉尘作业工人应使用防护用品,戴防尘口罩或头盔,防止粉尘进入人体呼吸道。“管”是指加强防尘管理,建立和健全降尘防尘制度,及时更新和维修防尘设备。“查”是指定期接触粉尘的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监测环境中粉尘的浓度和督
促改进。防尘措施木材加工、家具制造等工作场地应宽敞、透光,保持清洁卫生,做到经常洒水,增加通风和除尘设备,并保持通风和除尘的良好状态。除尘设备的选择要考虑操作现场所要求的净化程度和粉尘的性质等方面。对各种刨床、铣床切削所产生的木花、木片、木丝等大型的木尘以及各种锯床、钻床
切削所产生的中型木尘,可以现场清扫收集;对于对于各种砂光机械切削、打磨、精整所产生的各种细型木尘,微小木粉,可以采用旋风分离器等气力集尘装置或者布袋吸尘设备。目前没有条件安装大型吸尘设备的小厂,可在机床本身附加单机吸尘和集尘装置,也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打磨台的设置在打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打磨台能最大限度地改善车间打磨生产环境,包括环保型吸尘打磨台、布袋回收打磨台、直排式吸尘打磨台、布袋回收吸尘打磨台双面、水帘打磨台等。打磨台可采取上送下排的通风除尘方式。打磨位置不固定时应采用移动式除尘装置。采光与照明车间办公室宜靠近厂房外部边
缘布置,获得良好采光。尽量扩大外窗面积,提高采光系数,增大自然采光量。常态照明:应有充分的常态照度,特别是生产装置区的照度应达到国家及行业有关照度标准要求,减少工人工作时的安全隐患应急照明:应在生产场所、车间的出入口、通道、走廊、楼梯等处
,设置应急照明。应急照明应有足够的照度,应遵守标准的规定设计。爆炸危险区域选用防爆灯具,可防止因爆炸发生而造成有毒有害物质事故性泄漏,避免工作人员急性中毒。应急照明不可用“节能灯荧光灯”直管节能灯的启动时间有一定的滞后性,并且照明亮度由弱到强需经过一段时间。应采用即刻达到预定亮度的
灯具劳动防护用品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为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和职业危害,个人穿(佩)戴的用品,国际上称为PPE(PersonProtectiveEquipment),保护劳动者的最后一道屏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
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和《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和维护个人防护用品。头部防护安全帽等眼面部防护防冲击眼护具、激光防护镜等听力防护耳塞、耳罩、帽盔等呼吸防护口罩、防毒面罩等手部防护防酸碱手套、电焊手套等足部
防护防砸、耐油、防静电安全鞋等躯体防护各种防护服皮肤防护护肤膏、洗涤剂、皮肤防护膜等呼吸防护用品的种类空气过滤式供气式随弃式可更换式全面型动力送风式(PAPR)长管供气型(半面式或全面式)携气式(SCBA)半面型根据GB/T11651《个体防护装备
选用规范》、GB/T18664《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木制家具制造企业应根据主要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职工配备符合标准的个体防护用品。木制家具制造企业劳动防护用品配备一览表序号岗位主要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应配置的个人防护用品1下料、锯料、刨料木粉尘、振动、噪声防护服、工
作帽、防护手套、胶面防砸安全靴、防尘口罩、防噪耳塞、防冲击式护目镜、防寒服、雨衣2拼接、压边、封边、修边、组装各种有机挥发物、噪声防护服、工作帽、防护手套、胶面防砸安全靴、过滤式防毒口罩、防噪耳塞3镂铣、砂光、钻孔、机械打磨木粉尘、振动、噪声防护服、工作帽、防护手套、胶面防砸安全靴
、防尘口罩、防噪耳塞、防冲击式护目镜、防寒服、雨衣4手工打磨、精整木粉尘、振动、噪声防护服、工作帽、防护手套、防化学品鞋、胶面防砸安全靴、防尘口罩、防噪耳塞、防冲击式护目镜、防寒服、雨衣5涂胶各种有机挥发物、
噪声化学品防护服、工作帽、防化学品手套、防化学品鞋、防毒面具6调漆7喷漆化学品防护服、工作帽、防化学品手套、防毒面具、防化学品鞋、防噪耳塞8擦色、晾漆化学品防护服、工作帽、防化学品手套、防化学品鞋、防毒面具防护用品使用注意
要点1、选择防护用品应针对防护目的,正确选择符合要求的用品,决不能选错或将就使用,以免发生事故。2.对使用防护用品的人员应进行教育和培训,使其能充分了解使用目的和意义,并正确使用。对于结构和使用方法较为
复杂的用品,如呼吸防护器,应进行反复训练,使用人员能熟练使用。用于紧急救灾的呼吸器,要定期严格检查,并妥善存放在可能发生事故的地点附近,方便取用。3.妥善维护保养防护品,不但能延长其使用期限,更重要的是能保证用品的防护效果。耳塞、口罩、面罩等用后应用肥皂、清水洗净,并用药液消毒、晒干
。过滤式呼吸防护器的滤料要定期更换,以防失效。防止皮肤污染的工作服用后应集中清洗。4.防护用品应有专人管理,负责维护保养,保证劳动防护用品充分发挥其作用。1、总体原则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防治责任制,明确各
个部门和岗位的职业卫生管理职责,对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源头控制、过程可控、综合治理的原则,优先选择职业危害小的技术和工艺,积极采用无毒或低毒原(辅)料,对职业病危害进行综合治理。2、前期预防1)作业场所合理布局,做到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
高毒作业场所与其他作业场所有效隔离。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作业场所不得住人。劳动者不得在尘毒作业区饮水、进食和休息。喷漆作业中所用溶剂或稀释剂不得当作皮肤清洁剂使用。2)涂装、打磨作业场所应设置更衣室,便服与防
护服可以同室但须分柜分别存放。涂装作业场所还应设置淋浴间等清洁卫生设施。3)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建设单位应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和竣工验收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
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分别进行职业危害预评价和职业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引进项目应符合国家、地方和行业关于职业危害防控的规定。4)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企业,按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
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27号令),及时、如实向所在地区、县安全监管局进行职业危害申报或变更申报,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完成30日内完成申报,并对申报内容负责。5)使用有毒物品的木制家具制造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向安全
监管局申请办理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3、过程控制1)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生产设备,应优先采用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避免直接操作。2)根据工艺特点和有害物质的特性,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尘、毒危害,采取局部排风、全面通风或混合通风等措施,降低作
业场所毒物和粉尘浓度,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和强度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对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应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1)应在有毒有害物质逸出部位设置排风罩等控制措施,有毒有害物质应经收集及
净化处理后排放。(2)局部机械排风系统各类型排风罩应符合GB/T16758《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要求,遵循形式适宜、位置正确、风量适中、强度足够、检修方便的设计原则,罩口风速或控制点风速应足以将发生源产生的尘、毒吸入罩内,确保达到高捕集效率。(3)供给作业场所
的空气,宜直接送至工作地点。机械通风装置的进风口位置,应设于室外空气较洁净的地方。进风口与排风口位置应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排出的污染物被吸入室内。机械回风送入作业场所的空气中有害气体、蒸汽及粉尘的含量,不应超过GBZ2.1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的30%。(
4)使用锯、刨、铣、磨床、砂轮机等产生粉尘的设备应在粉尘逸出部位设置吸尘罩等控制措施,并根据自身工艺流程、设备配置、厂房条件和产生粉尘的浓度,采取就地除尘系统或集中除尘系统处理粉尘。设计除尘系统时,应合理确定系统风量、风速和其他技术参数,保证
除尘系统运转有效。(5)打磨作业要设置具有通风除尘效果的打磨台,且打磨台不应采取下送上排的通风除尘方式。打磨位置不固定时应采用移动式除尘装置。(6)应合理组织各粉尘作业点的通风换气,限制室内的空气流速,避免二次扬尘。(7)作业现场、生产设备、工件
及劳动者身上的粉尘应使用吸尘设备清扫,严禁使用压缩空气吹扫,应避免清扫过程中的二次扬尘。(8)喷漆或喷涂作业,应在独立的、具有良好机械通风的喷漆间进行,喷漆间应采用上送下排的通风方式且操作人员工作位置处的风速不小于0.8m/s。喷漆间内的涂装操作位置应安装水帘(水幕)、防毒排毒装置及
冲洗设施,该装置的进水水质应不低于市政中水水质标准要求。(9)涂胶、修补、擦色、晾漆、烘干箱(室)等作业场所应设置通风装置,并划定作业区域。手工打磨、调漆、喷漆、涂胶、擦色、烘干等各工序应隔离设置。(10)操作配备有除尘、排毒装置的机器设备,在作业开始时,应先启动除尘、排毒装置,后启动主
机;作业结束时,应先关闭主机,后关闭除尘、排毒装置。3)应设有专人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按规定委托具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当检测、评价结果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时,应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直到符合标准要
求后方可作业。4)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5)应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并建立培训档
案备查。职业卫生知识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岗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人体的危害;(2)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及方法;(3)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使用及维护保养;(4)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选择、使用和维护保养方法;(5)紧急情况下的急救常识等。6)应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
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
安置。7)按照《江苏省工业企业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8)应备齐生产经营活动中使用的各种油漆、稀释剂、胶黏剂等产品的中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即MSDS)。说明书应建档保存。盛放容器应密闭,在开启使用后应加盖密闭或存放在通风柜中。4、管理措施
1)应当采取下列职业卫生管理措施: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建设项目评价、职业危害申报、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职业危害防护设备设施管理、个人防护用品管理、职业卫生教育培训
、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危害事故报告、粉尘作业防护管理、毒物作业防护管理和噪声作业防护管理等制度;操作规程主要包括喷漆作业、喷漆作业设备清洗和维护等操作规程;2)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为劳动者提供个人职业危害防护用品,并督促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
。防护用品应符合GB/T11651《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8664《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的要求。个人防护用品应按要求进行维护,失效时应及时更换。3)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
、操作规程、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4)产生或存在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和设备应按GBZ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的要求设置职业危害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5、事故应急处置措施1)接触
职业危害作业岗位应在醒目位置设置指示牌,说明职业危害物质危害性、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措施。2)在生产过程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气体或易造成急性中毒气体的作业场所,应设置事故通风装置及与其连锁的自动报警装置,其通风换气次数应不小于12次/h。3)应针对可能发生的急性中毒事故,建立健
全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按相关要求在职业危害因素作业区域如油漆调配和喷涂等就近设置淋浴器、洗眼器、急救药品和其他相关急救装备、物资,并列明可实施急救的医疗单位。应急救援预案要定期演练、不断完善、及时更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