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的化学安全与注意事项

PPT
  • 阅读 4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5 页
  • 大小 221.796 KB
  • 2023-07-2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精品优选】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实验室的化学安全与注意事项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实验室的化学安全与注意事项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实验室的化学安全与注意事项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实验室的化学安全与注意事项
实验室的化学安全与注意事项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4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2.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实验室的化学安全与注意事项.pptx,共(45)页,221.796 KB,由精品优选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8935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实验室的化学安全与注意事项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的化学安全与注意事项一、危险化学物质的分类二、“四防”措施三、高氯酸与高氯酸盐四、高压易燃气体与钢瓶五、“三废”处理六、中毒与急救一、危险化学物质的分类⚫⚫1.1着火性物质⚫1

.2易燃性物质⚫危险物质:1.3爆炸性物质⚫1.4有毒物质1.1着火性物质分类特点示例物质强氧化性物质因加热、撞击而分解,放出的氧气与可燃性物质发生剧烈燃烧氯酸盐类,过氧化物强酸性物质若与有机物或还原之类物质混合即会发生反应而产热有时会着火

无机酸类,氯磺酸等低温着火物质在较低温度下着火而燃烧迅猛的可燃物质黄磷,金属粉末等自然物质在室温下,一接触空气就着火燃烧有机金属化合物等禁水性物质与水反应而着火,有时由于产生的气体而发生爆炸金属钾、钠、电石1.1着火性物质⚫强氧化性物质与还原剂,强酸与有机物无反应发热而着火如:⚫浓硝酸、浓硫

酸与乙醇;⚫浓硝酸与纤维织物;⚫过氧化钠与乙酸、甲醇、丙酮、乙二醇;⚫溴与磷、锌粉、镁粉混合;⚫高锰酸锌与有机物;⚫氧化汞与硫磺⚫臭氧与有机物1.2爆炸性性物质分类特点示例的物质可燃性气体其爆炸界限的浓度:一般爆炸极限下限在10%以下,或者上下限差在20%以上*氢气、乙炔、甲烷、一

氧化碳分解爆炸性物质由于加热、撞击而引起着火、爆炸的可燃性物质如硝基化合物、硝酸酯、高氯酸酯爆炸品质类物质以产生爆炸作用为目的的物质如火药、炸药等1.2.1可燃性气体的爆炸极限化合物爆炸极限下限(%)爆炸极限上限(%)甲烷5.0015.00正丁烷1.868.41正己烷1.187.

40乙炔2.5080.00苯1.407.101.2.1可燃性气体的爆炸极限化合物爆炸极限下限(%)爆炸极限上限(%)环己烷1.267.750乙酸乙酯2.1811.40氢气4.0074.20氨15.5027.00环氧乙烷3.0080.001.2.1可燃性气体的爆炸极限化合物爆炸极限下

限(%)爆炸极限上限(%)一氧化碳12.5074.20二硫化碳1.2574.20硫化氢4.3045.50甲醇6.7236.50乙醇正丁醇3.281.4518.9511.251.2.1可燃性气体的爆炸极限化合物爆炸极限下限(%)爆炸极限上限(%)乙醚1.85

36.5丙酮2.5512.80乙胺3.5513.95乙醛3.9757.00三乙胺1.257.901.2.2形成爆炸混合物的物质⚫(1)高氯酸与乙醇及其它有机物⚫(2)高氯酸盐、氯酸盐与硫酸⚫(3)氯酸盐与磷化物⚫(4)铬

酐(三氧化铬)与硫酸、甘油或有机物⚫(5)高锰酸钾与硫酸、甘油或有机物⚫(6)过硫酸铵与铝粉遇水⚫(7)硝酸钾与醋酸钠1.2.2形成爆炸混合物的物质⚫(8)硝酸盐与酯类⚫(9)硝酸盐与氯化亚锡⚫(10)硝酸与镁

、锌或其他活波金属⚫(11)发烟硝酸与乙醚1.4有毒物质分类特点示例物质毒气容许浓度在200毫克/立方米(空气)以下的气体如光气(碳酰氯)、氰化氢等剧毒物口服致命剂量为每公斤体重30毫克以下的物质氰化钠、氟乙酰胺、毒鼠强等毒物口服致命剂量为每公斤体重30-300毫克以下的物质如

硝酸、苯胺等二、“四防”措施⚫2.1防火措施⚫2.2防爆措施⚫2.3防止中毒措施⚫2.4防盗措施2.1防火措施⚫(1)防患于未然。根据不同实验地点,准备相应的灭火器材。包括消火砂,石棉布,毯子,各类灭火器

材。消火砂要保持干净,不得有水浸入。灭火器材要定期检查、更换,保证处在良好状态。灭火器要保证每个人会正确使用。⚫(2)加热试样或实验过程中起火时,应先立即用湿抹布或石棉布熄灭灯火并拔去电炉插头,关闭总电源开关。特别是易燃液体和固体(有机物)着火时,不能用水去浇。因除乙醇、甲

醇等少数化合物外,大多数有机物比重小且不溶于水。除小范围可用湿抹布覆盖外,要立即用小火砂、泡沫灭火器或干粉灭火器扑灭。精密仪器最好用1211灭火器灭火。2.1防火措施⚫(3)电线着火时要立即关闭总电门,切断电流,再用1211灭火器熄灭已燃烧的电线,并及时通知电

器装配人员。不许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熄灭燃烧的电线。⚫(4)衣服着火时应立即以湿毯子改再找活着身上衣熄灭燃烧桌的衣服,不应慌张跑动。否则会加强气流流向燃烧着的衣服,是火焰加大。⚫(5)常用灭火器及适用范围见下表。2.1防火措施类别药液成分适用范围泡沫式硫酸铝,碳酸氢

钠适用于扑灭油类及苯,等易燃液体着火,而不适用于丙酮、甲醇、乙醇等易溶于水的液体失火高倍泡沫脂肪醇,硫酸钠,稳定剂、抗烧剂主要适用于仓库中油类木材的失火二氧化碳液体二氧化碳适用于电器失火(精密仪器、电子设备)干粉灭火碳酸氢钠,硬脂酸铝,云母粉,滑石粉,石英粉是用于扑救油类,可燃气体,电器设备,

精密仪器、文件记录和遇水燃烧等物品的初起火灾1211CF2ClBr灭火效果好,主要应用于油类有机溶剂、高压电器设备、精密仪器等失火2.2防爆措施⚫(1)挥发性有机药品营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处所、冰箱或铁柜内。远离火源。室温过高,启用易挥发物时应设法冷却试剂瓶。⚫(2)严禁氧化

剂与可燃物一起研磨,不能在之上称量过氧化钠。⚫(3)爆炸类物品,如苦味酸,高氯酸和高氯酸盐,过氧化氢,叠氮化钠等,应放在低温处保管,不得与其它易燃物放在一起。2.2防爆措施⚫(4)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和设备。如安全罩,防护面罩,防护板,预警预报装置,通风橱安装

特种玻璃。⚫(5)进行岗前安全培训,明确所用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工作中的危险控制点。⚫(6)取用危险物质坚持最小量原则。并且绝对不能直接加热。⚫(7)不得用带有磨口塞的玻璃瓶盛装爆炸性物质。⚫(8)干燥爆炸性物质,应在惰

性气体保护下进行。2.3防止中毒措施⚫(1)一切试剂瓶要有标签。剧毒药品必须实行双人双锁,领用审批制度。⚫(2)剧毒药品撒落应立即全部收起,并把落过读物的地方洗净。⚫(3)严禁试剂入口,严禁在实验室吸烟,进食。严禁食具与实验用器具代用。⚫(4)如需以嗅觉鉴别试剂时,应将试剂远离,用手轻轻煽动

,稍闻其味即可,严禁一鼻子接近瓶口鉴别。⚫(5)对于某些有毒的气体和蒸气,如氮的氧化物、氯、硫化氢、汞、氢氰酸、吡啶、二硫化碳等,2.3防止中毒措施⚫必须在抽毒罩和通风橱中进行处理,头部在通风橱外面。凡有必要使用防毒

面具的工作地点应悬挂一个防毒面具,以备急用。⚫(6)用无毒或毒性小的试剂代替有毒试剂。⚫(7)防护口罩与防毒面具中所用的过滤性防毒物质⚫酸性气体(氯气、硫化氢、三氧化硫、光气)—氢氧化钠、弱酸盐,加活性炭。⚫氨气—硼酸、柠檬酸或酸性盐类,与氨络合的重

金属氧化物和盐类(氧化铜,硫酸铜等)⚫有机芳香烃类蒸气—活性炭⚫醛、酮、卤代烃类蒸气—氢氧化钠、碳酸钠加活性炭2.3防止中毒措施⚫氰化物蒸气—氢氧化铝、硫酸铜⚫一氧化碳—二氧化锰加氧化铜⚫砷、锑化合物蒸气—二氧化锰、次氯酸盐⚫重金属蒸气—氧化剂(

次氯酸盐)加用活性炭⚫(8)防止汞中毒⚫不要在敞开的容器中使用;⚫汞旁不要放置发热体;⚫滴汞必须用水封;洒落的汞用20%三氯化铁喷潵并让其自行干燥(硫磺粉);房间用硫化氢熏蒸;⚫极谱室必须先排风半小时再工作2.3防止中毒措施⚫(9)中毒时必须急救中毒者⚫如果中毒是由于吸入煤气或其它有毒气体

、蒸气,应立即把中毒者转移到新鲜空气中;如果中毒是由于吞入毒物,最好的办法是借助呕吐以排除胃中的毒物,立即送医院。并尽可能告知吞食的毒物,以利于针对性治疗,使中毒者早日康复。2.4防盗措施⚫(1)安装必要的防盗门窗⚫(2)加强外来人员的管理,严格外来人员登记制度;⚫(3)原则上外来人员不得进入实

验室。如进入实验室(实验区)必须经过允许并由相关人员陪同;⚫(4)加强剧毒、易燃、易爆药品的管理;⚫(5)明确岗位责任。三、高氯酸与高氯酸盐⚫(一)高氯酸的性质⚫高氯酸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分析试剂,在卫生检验中常用在湿法消化中,用于消化含有矿物质比较多的样品。如果使用不当,常会

引起爆炸。⚫市售高氯酸相对密度1.67-1.70,含量70%-72%,沸点203度。在一大气压下蒸馏稀高氯酸时,最初蒸出的是水,然后是稀酸,最后可得一恒沸物72.4%的高氯酸。⚫热的高氯酸(60%-72%)是强氧化剂和脱水剂,,热的浓高氯

酸的氧化能力强于硫酸,与硫酸-三氧化铬混合物相似,遇易氧化物质如有机物,则常易发生猛烈的爆炸。冷的高氯酸没有氧化性,只是强酸。⚫所有的有关高氯酸爆炸的纪录都和无水高氯酸、它的有机衍生物或有机物被高氯酸迅

速氧化有关。如浓高氯酸与浓硫酸混合,由于浓硫酸使浓高氯酸脱水,产生无水高氯酸而引起爆炸。曾有高氯酸和醋酸酐混合发生及其猛烈爆炸的报道。三、高氯酸与高氯酸盐⚫把测定家的溶液加热(含乙醇和高氯酸)也会引起爆炸,是

因为形成了高氯酸酯。⚫用高氯酸消化样品时,若反应物颜色变浅黄,并随之变黄、浅棕、暗棕,随之就会爆炸。*⚫通常消化样品时,应先用硝酸消化,再加高氯酸完成氧化作用,并保持高氯酸过量,过量的高氯酸起稀释作用,从而避免爆炸的可能性。⚫对于样品中含有大量有机物(脂肪酸),最好用硝酸

-硫酸-高氯酸消化。此时先用硝酸处理试样,再加入硫酸并加热至160-180度,最后分批加入高氯酸或高氯酸-硝酸混合液。与高氯酸不混合的有机试样会发生猛烈爆炸,因为氧化作用集中与接触的表面。三、高氯酸与高氯酸盐⚫温度对高氯酸氧化是十分重要

的。迅速冷却或用冷水稀释,可停止氧化作用。氧化反应过快时将发生爆炸,而爆炸的程度取决于有机物的量,用尽可能少的试样作分析也是安全措施之一。⚫(二)、通风橱和通风管道的要求⚫消化样品用通风橱和通风管道一般应采用聚氯乙烯材质。若采用木框玻璃通风橱时,应注意:⚫(1)采

用质地致密的木料;⚫(2)充分通风;⚫(3)常用水冲洗通风橱内部;⚫(4)平时注意观察木料是否变质,发现腐朽应及时更换;⚫消化外排通风管道与有机蒸馏外排通风管道不能共用,否则极有可能引起爆炸。三、高氯酸与高氯酸盐⚫(三)高

氯酸的安全处理规则⚫高氯酸属于强氧化性、强酸性的着火性危险物质,使用高氯酸消化样品时应注意:⚫(1)使用高氯酸应带一次性橡胶手套和面罩,以防不测;⚫(2)高氯酸应盛放于带有玻璃塞的玻璃瓶中,并把玻璃瓶放在玻璃或陶瓷器皿之上,以防溢漏。⚫(3)高氯酸附近不可

放有机药品或还原性物质,如乙醇、甘油,次磷酸盐等。⚫(4)高氯酸万一泻落在桌面上,应迅速用水冲去,不能用棉布擦拭。三、高氯酸与高氯酸盐⚫(5)对基质不明的试样用高氯酸消化时,最好先取微量试样作预试验,观察有无爆炸的危险。⚫(6)对高蛋白、高油脂的物质,尽量避免用高氯酸消化,

最好采用干法消化。⚫(7)如果对高蛋白、高油脂的物质必须采用高氯酸消化,应减少取样量,一次消化样品数量以能从容处理为宜。⚫(8)高氯酸接触脱水剂浓硫酸、五氧化二磷或醋酸酐会引起火灾和爆炸。⚫(9)乙醇、甘油或其他能与酸形成酯的物质,绝对不

能与高氯酸共热,否则会猛烈爆炸。三、高氯酸与高氯酸盐⚫(10)某些无机物如次磷酸盐、三氧化二锑或铋的化合物,遇热的高氯酸会引起爆炸。⚫(11)不论高氯酸用于消化无机物还是有机物,高氯酸一定要过量,多余的高氯酸除起稀释作用外,还防止溶液蒸干引起爆炸(高氯酸盐直接加热和撞击会引

起爆炸)。⚫(12)高氯酸具有强烈腐蚀性,应避免与皮肤、眼睛接触或吸入。⚫(13)加热高氯酸应用电热器、水浴或砂浴,禁止使用油浴或直接加热。⚫(14)废弃的高氯酸应在玻璃器皿内加入10倍水稀释排入酸沟,然后用水冲走。三、高氯酸与高氯酸盐⚫(四)高氯酸盐⚫高氯酸盐可粗略分为两类:一类对热和

震动敏感度较大,其中包括重金属高氯酸盐、有机高氯酸、高氯酸酯以及任何高氯酸盐和有机物质、金属粉末或硫的混合物;另一类对热和震动敏感度较小,其中包括纯粹的高氯酸铵,碱金属个碱土金属的高氯酸盐。⚫许多重金属和有机碱高氯酸盐对热和震动十分敏感,应看作起爆药一样加以处理,必须避免摩擦、加热、火花、

震动和重金属沾污。四、高压易燃气体钢瓶⚫(一)乙炔:乙炔是将颗粒活性炭、木炭、石棉或硅藻土等多孔物质充填在气瓶内,再将丙酮掺入,通入乙炔使之溶于丙酮中,直至15度压力达到15.5kg/cm2。乙炔的爆炸极限范围很宽(2.50%-80.00),含有7%-13%乙炔的乙炔空气混合

气和含有大约30%的乙炔-氧气混合气最易爆炸。乙炔和铜、银长期接触易生成易爆的乙炔铜和乙炔银。因此,凡供乙炔用的管路、零件都不能用银和含量在70%以上的铜合金。乙炔和氯、次氯酸盐等化和会发生燃烧和爆炸,乙炔燃烧是绝对禁止用四氯

化碳来灭火。⚫存放乙炔气瓶处要通风良好,温度要保持在35度以下。充灌后的乙炔气瓶要静置24小时后在使用以免使用时受丙酮的影响(火焰不稳,噪音增大)。为防止气体回缩,在管路中应该加装回闪阻止器。⚫应当注意,当气瓶内还有一个表压时,就要更换新的乙炔气瓶,以免空气进入气瓶,影响下次使

用。使用乙炔气时,要注意乙炔气瓶身的温度。四、高压易燃气体钢瓶⚫(二)氢气:氢气无毒、无腐蚀性,极易燃烧,单独存在比较稳定。因其密度小,易从微孔漏出,且扩散速度极快,易和其他气体混合。因此在安装好氢气管路后,一定要检查表头等连接处是否漏气。氢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仅

次于乙炔气,为4.00%-74.20%。存放氢气的气瓶处,一定要严禁烟火,远离火种盒热源,处于阴凉通风的仓间。应与氧气、氧化剂分间存放,严禁混储混运。四、高压易燃气体与高压钢瓶⚫(三)高压气瓶使用规则⚫(1)禁止敲击、碰撞;气瓶应可靠地固定

在支架上,以防滑到。⚫(2)开启高压气瓶时,操作者应站在出气口的侧面,气瓶应直立,然后缓慢旋开。气体必须经减压阀减压后使用,不得直接放气。⚫(3)高压气瓶上选用的减压阀要专用,安装时螺口要上紧并试漏。⚫(4)开启高压

气瓶阀时,应用手或专门扳手。⚫(5)氧气瓶及其专用工具严禁与油类接触,氧气瓶附近也不得有油类存在,操作者必须将手洗净。四、高压易燃气体与高压钢瓶⚫(6)可燃气瓶于明火距离不小于10米,有困难,应有可靠的隔热防护措施

,但不得小于5米。⚫(7)高压气瓶应避免暴晒及强烈振动。⚫(8)使用装有易燃易爆气体的气瓶工作地点,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9)气瓶内气体不得全部用尽,剩余压力一般应为2kg/cm2,至少不得低于0.5kg/cm2。*五、“三废”处理⚫(1)

充分了解废液的性质,避免可能产生的有毒、有害、爆炸性气体造成伤害;⚫(2)用次氯酸钠处理含有氰化物的废液,首先在pH>10下加入次氯酸钠,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调解pH为8左右,并在通风橱中进行;⚫(3)对于废酸和废碱可混合后排放;⚫(4)对于大量有机溶剂

,最好回收利用。(5)详细处理细则请参照手册有关章节。六、中毒与急救⚫(一)化学致癌物⚫丙烯腈⚫黄曲霉毒素类⚫邻氨基偶氮甲苯⚫4-氨基联苯⚫石棉⚫联苯胺⚫苯并蓖六、中毒与急救⚫镉及其化合物⚫四氯化碳⚫氯仿⚫六价铬⚫己烯雌酚⚫硫酸二甲酯⚫醋酸铅⚫六氯化苯⚫磷酸铅⚫镍六、

中毒与急救⚫2-萘胺⚫碱式硫化镍⚫氮芥及其盐酸盐⚫雌酮⚫多氯联苯⚫睾丸酮⚫硫脲⚫氯乙烯六、中毒与急救⚫(二)化学剧毒物质⚫氯化钡⚫氯化镉⚫氟⚫氢氰酸⚫氰化氢⚫三氧化二氮⚫氰化钠⚫氰化钾六、中毒与急救⚫叠氮化钠⚫磷化氢⚫光气⚫异氰酸甲酯⚫丙醇腈⚫氟乙酸乙

酯⚫氟乙酰胺⚫毒鼠强⚫4,6-二硝基邻甲酚六、中毒与急救⚫二甲基磷酸酯⚫氨基硫脲⚫四乙基焦磷酸盐⚫四乙基铅⚫四甲基铅⚫左旋-尼古丁⚫一六零五⚫一氟代乙酸⚫一氟代乙酰胺六、中毒与急救⚫三氧化二砷⚫汞⚫硒⚫羰基镍⚫砷酸及其盐⚫硫

化磷⚫硒化氢⚫五氟化碘⚫四氟化硫六、中毒与急救⚫(三)实验室常见中毒与救治⚫参见《实验室化学安全手册》

精品优选
精品优选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有留下。
  • 文档 34925
  • 被下载 0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