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危重病医学发展和现状培训课件.ppt,共(30)页,5.843 M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5402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危重病医学发展和现状危重病医学◼危重病医学(criticalcaremedicineCCM):是一门研究危重病症发生、发展规律及诊治的科学,在治疗中突出应急治疗措施。——基本功能是治疗和研究危重病。◼CCM具有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特点。◼病因可以是多学科的,之所以
收治到ICU,那是因为主要矛盾不再是原发病,而是危重病。◼广义的CCM包括了急诊医学的内容。危重病医学发展和现状2ICU(intensivecareunit)◼ICU(intensivecareunit)译名:加强医疗病房:加强治疗病房;重症监测治疗病室
;重症加强治疗中心;重症医学科。◼Iseeyou(ICU)◼intensivetherapyunit(ITU)危重病医学发展和现状3◼是将危重病人集中管理的病室,配备有专业医护人员及先进的医疗监测和治疗手段,可显著地提高危重病人的治愈率,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危重
病医学发展和现状4一丝不苟危重病医学发展和现状5概述◼二战期间成立的休克治疗室(shockunit)◼20世纪50年代初,多发神经炎流行对病人集中管理◼ICU建立---1958年美国建立了第一个麻醉科领导的具有现代规模的ICU◼20世纪60年代末,一门综合
运用现代医学最新监测及治疗手段、从整体出发对急性危重病人进行救治的临床学科---危重病医学(criticalcaremedicine)在欧美诞生了。◼1970年美国正式成立危重病医学会:旨在建立一个有自己的临床实践方法、人员培训计划、教育系统和科学
研究的、独立的临床和科学研究的学科。危重病医学发展和现状6我国危重医学的发展◼60年代:一些站在医学前沿的学科带头人提出了相应的建议;◼70年代;天津、北京的一些医院建立了“三衰病房”“集中观察室”等单位;◼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了一定规模的ICU;◼
80年代ICU的创业年代;◼2005年3月中华医学会重病医学分会在北京成立◼2010年重症医学—二级学科代码危重病医学发展和现状7危重病医学Criticalcaremedicine◼集中治疗◼整体的原则—
病人是一个整体,疾病也是一个整体,治疗也具有整体性。ICU注重疾病的病理生理演变过程和治疗的整体性。◼现代医学最新的监测和治疗手段。对病情进行连续的、动态的、和定量的观察,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对危重病进行积极的治疗。危重病医学发展和现状8ICU的特点(1)病人来自多专科;(2)可
对病人生命功能进行连续、定量、动态、及时的监测,因而可实现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3)具有先进的治疗手段;(4)ICU医师与各专科医师的协同诊治;(5)训练有素的护理人员;(6)现代管理模式所带来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因此,ICU的建立是医院现代化
建设的标志,也是医院综合水平的体现。危重病医学发展和现状9危重病医学理论先进的仪器设备临床手段逆转疾病发展维护器官功能维护内环境提高存活率提高生存质量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危重病医学发展和现状
10传统ICU设计ICU的设计危重病医学发展和现状11危重病医学发展和现状12危重病医学发展和现状13ICU的模式ICU存在多种模式,◼专科ICU◼综合ICU专科ICU往往附属于某一专科,故一般来说对本专科问题有较强的处理能力;但从
危重病医学发展需要来看,目前ICU更倾向于向综合性的,全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危重病医学发展和现状14ICU收治适应症◼⑴各种类型循环衰竭;◼⑵严重感染;◼⑶急性大出血及严重多发创伤;◼⑷多脏器功能衰竭(MOF);◼⑸各种高危手术及术后重症(尤其是有合并者);◼⑹急性呼吸功能不全,必须作呼吸管理
的病人;危重病医学发展和现状15ICU非适应症:◼⑴脑死亡;◼⑵急性传染病;◼⑶无急性发作的慢性疾患;◼⑷恶性肿瘤晚期;◼⑸老龄自然死亡过程;◼⑹其他救治无望或因某种原因放弃治疗的病人。危重病医学发展和现状1
7ICU收治的病人◼有抢救价值的危重病人(并不是所有危重病人);◼需密切观察,暂不属危重的病人(如有心肺问题的术后病人);◼需精心治疗和护理的重要病人,即“VIP,VeryImportantPerson”。◼而明显无救治价值和希望,无进一步治疗工作可做的病人,尽管有些也很危重
,仍属于危重医学科的非适应症。危重病医学发展和现状18ICU的规模◼ICU的病床数量根据医院等级和实际收治患者的需要,一般以该ICU服务病床数或医院病床总数的2~8%为宜◼每个ICU管理单元以8到12张床位为
宜◼床位使用率以65~75%为宜,超过80%则表明ICU的床位数不能满足医院的临床需要,应该扩大规模危重病医学发展和现状19ICU的人员配备◼ICU专科医师的固定编制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为0.8~1:1以上◼IC
U医师组成应包括高级、中级和初级医师,每个管理单元必须至少配备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全面负责医疗工作。◼ICU专科护士的固定编制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为2.5~3:1以上。◼ICU可以根据需要配备适当数量的医疗辅助人员,有条件的医院可配备相关的技术与维修人员。危重病医
学发展和现状20ICU医护人员专业要求◼ICU医师应经过严格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以胜任对重症患者进行各项监测与治疗的要求。◼ICU医师应经过规范化的相关学科轮转培训。◼ICU医师必须具备重症医学相关理论知识。掌握重要脏器
和系统的相关生理、病理及病理生理学知识、ICU相关的临床药理学知识和伦理学概念。危重病医学发展和现状21ICU病房建设标准◼ICU应该有特殊的地理位置,设置于方便患者转运、检查和治疗的区域并考虑以下因素◼接近主要服务对象病区、手术室、影像学科、化验室和血库等,在横向无法实现“接近”时
,应该考虑楼上楼下的纵向“接近”。危重病医学发展和现状22◼ICU开放式病床每床的占地面积为15~18M2;每个ICU最少配备一个单间病房,面积为18~25M2◼每个ICU中的正压和负压隔离病房的设立,可以根据患者专科来源和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决定,通常配备负压隔离病房1~2间。鼓励在人力
资源充足的条件下,多设计单间或分隔式病房。危重病医学发展和现状23ICU必配设备◼每床配备完善的功能设备带或功能架,提供电、氧气、压缩空气和负压吸引等功能支持◼每张监护病床装配:◼电源插座12个以上◼氧气接口2个以上◼压缩空气接口2个◼负压吸引接口2个以上◼医疗用电和生活照明用电线路分开◼每个I
CU床位的电源应该是独立的反馈电路供应。ICU最好有备用的不间断电力系统(UPS)和漏电保护装置;最好每个电路插座都在主面板上有独立的电路短路器危重病医学发展和现状24ICU必配设备◼应配备适合ICU使用的病床,配备
防褥疮床垫。◼每床配备床旁监护系统,进行心电、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有创压力监测等基本生命体征监护◼为便于安全转运患者,每个ICU单元至少配备便携式监护仪1台。◼三级医院的ICU应该每床配备1台呼吸机,二级医院的ICU可根据实际需要配备适当
数量的呼吸机◼每床配备简易呼吸器(复苏呼吸气囊)◼为便于安全转运患者,每个ICU单元至少应有便携式呼吸机1台。危重病医学发展和现状25ICU必配设备◼输液泵和微量注射泵每床均应配备,其中微量注射泵每床2套以上。另配备一定数量的肠内营养输注泵。◼医院或ICU必须有足够的
设备,随时为ICU提供床旁B超、X光、生化和细菌学等检查。危重病医学发展和现状26ICU必配设备◼其他设备:◼心电图机◼血气分析仪◼除颤仪◼血液净化仪◼连续性血流动力学与氧代谢监测设备◼心肺复苏抢救装备车(车上备有喉镜、气管导管、各种接头、急救药品以及其他抢救用具等)◼体外起搏器◼纤维支
气管镜◼电子升降温设备等。危重病医学发展和现状27ICU选配设备◼简易生化仪和乳酸分析仪。◼闭路电视探视系统,每床一个成像探头。◼脑电双频指数监护仪(BIS)。◼输液加温设备。◼胃粘膜二氧化碳张力与pHi测定仪。◼呼气末二氧化碳、代谢等监
测设备。◼体外膜肺(ECMO)。◼床边脑电图和颅内压监测设备。◼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和左心辅助循环装置。◼防止下肢DVT发生的反搏处理仪器。◼胸部震荡排痰装置危重病医学发展和现状28危重病医学发展和现状29THANKYOU谢谢!危重病医学发展和现状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