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针疗法医学课件

PPT
  • 阅读 5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0 页
  • 大小 713.853 KB
  • 2023-05-2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橙橙】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手针疗法医学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手针疗法医学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手针疗法医学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手针疗法医学课件
手针疗法医学课件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3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手针疗法医学课件.ppt,共(30)页,713.853 K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5373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手针疗法1手针定义及原理❖手针技术是指针刺手部的特定区域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技术。❖理论:生物全息理论:手象针临床经验穴:腰痛穴传统经络特定穴:合谷—颜面❖作用:内达脏腑,外络支节。临床上常用以治疗各类急性

痛症、支气管炎、哮喘、心律失常、皮肤瘙痒症等有较好的效果。2手部解剖v(一)皮肤v1厚而坚韧,移动性小v2乳头层含丰富小血管及神经末梢v3存在皮纹:腕横纹和掌横纹,关节定位v4含丰富汗腺,无毛囊及皮脂腺v(二)浅筋膜v1.发出纤维隔

连于皮肤与深筋膜v2.浅血管、神经v3.掌短肌:小鱼际近侧,皮肌3手部解剖(三)深筋膜❖腕部❖1.浅层:腕掌侧韧带❖2.深层:腕横韧带❖(屈肌支持带)手掌部:(1)鱼际筋膜(2)小鱼际筋膜(3)掌腱膜4手针特点❖刺激组织层面:皮肤,筋膜,骨间肌,骨膜❖特

点:见效快,止痛快,消炎快❖缺点:疼痛❖对策:进针快,短细针,直刺针5手针基本全息框架❖手针的完整的全息框架最早可见于1986年方云鹏教授撰写的《手象针与足象针》中。方氏手象针的手伏象、手伏脏、手横伏象、手横伏脏,已能较完整地以全息图的模

式涵盖了我们手针中常用的穴位。❖伏象与伏脏正如两个相对的阴阳关系。伏象主阳,主身体外侧;伏脏主阴,主身体内侧。6手伏象❖把手伸出,手背朝上,中指伸起,其余四肢屈曲,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爬行动物”的雏形:中指为头项,食指、无名指为上肢,拇指、小指为下肢,第三

掌骨为脊柱。其即为身体外侧器官对应图,方氏手象针里称之为手伏象,7手伏象8手伏脏❖把手心朝上,掌面的各部分与前面手伏象的全息图相对应,其即为身体内侧器官对应图,方氏手象针里称之为手伏脏。9手伏脏10横伏象、横伏脏❖把手食指、小指伸出并朝下着地,

拇指、中指、无名指缩起,我们可以又得到一个“爬行动物”的雏形:桡骨小头及第一掌骨为头项,食指为上肢,小指为小指,掌面及掌背即分别为躯干的内、外侧。在方氏手象针里称之为手伏象,其外侧称为横伏象,其内侧称为横伏脏,11横伏象横伏脏12手针主要穴位❖

(1)前头点(又名阑尾点)❖【定位】位于食指第一指间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主治】前头痛、胃肠疾患、单纯性阑尾炎等。❖(2)头顶点❖【定位】位于中指第一指间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主治】神经性头痛、头顶痛、痛经等

。❖(3)偏头痛❖【定位】位于无名指第一指间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主治】偏头痛、耳痛、肋间神经痛、胆绞痛等。❖(4)后头点(又称扁桃腺)❖【定位】位于小指第一指间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主治】后头痛、急性扁桃体炎、耳窝痛、臂痛、呃逆、颊痛等。13手针主要穴

位❖(5)会阴点❖【定位】位于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主治】会阴部疼痛、痛经、带下及肛裂等。❖(6)夜尿点❖【定位】位于小指第二指间关节掌面横纹中点处。❖【主治】小儿遗尿、尿频尿急等。❖(11)胸点❖【定位】位于拇指指间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主治

】胸闷胸痛、呕吐、泄泻、癫痫等。❖(12)眼点❖【定位】位于拇指指间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主治】目赤肿痛、麦粒肿、电光性眼炎等多种眼疾。14手针主要穴位❖(7)咳喘点❖【定位】位于手掌面、食指掌指关节

尺侧处。❖【主治】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神经性头痛、落枕等。❖(8)心点❖【定位】位于掌面二、三掌骨之间掌横纹之上。❖(9)胃肠点❖【定位】位于劳宫穴与大陵穴连线中点处。❖【主治】慢性胃炎、溃疡病、消化不良、胆道蛔虫病等。❖(10)足跟点❖【定位】位于胃肠点(劳宫穴与大

陵穴连线之中点处)与大陵穴连线之中点处。❖【主治】足跟痛等。15手针主要穴位❖(13)踝点❖【定位】位于拇指指掌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主治】踝关节急性扭伤、踝部肿胀疼痛。❖(14)肩点❖【定位】位于食指掌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主治】肩部急性扭伤、肩关节周围炎等。❖(15)颈

项点(又名落枕点)❖【定位】位于第二、三指掌关节间,近第二指掌关节处。❖【主治】落枕、颈部扭挫伤、颈椎病等。❖(16)咽喉点(又称牙点)❖【定位】位于第三、四指掌关节间,靠近第三指掌关节处。❖【主治】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牙痛、三叉神经痛等。❖(17)坐骨神经点❖【定位】位于第四、五指

掌关节间,近第四指掌关节处。❖【主治】坐骨神经痛、髋及臀部疼痛等。❖(18)脊柱点❖【定位】位于小指指掌关节尺侧赤白肉际处。❖【主治】急性腰扭伤、椎间盘突出症、尾骶部痛、耳鸣、鼻塞等。16手针主要穴位❖(19)睡眠点

❖【定位】手背,在合谷穴与三间穴连线的中点处。❖(20)止痒点❖【定位】位于手掌尺侧,距腕横纹尺侧缘1寸,赤白肉际处。❖(21)腰腿点❖【定位】手背第二指伸肌腱桡侧及第四指伸肌腱尺侧,位于腕横纹前1寸5分处。每侧共2穴。❖【主治】急性腰扭伤、腰腿痛17手针掌

侧穴位手针背侧穴位18手针取穴、配方❖1.手针取穴法❖(1)按部取穴法即按疾病所在部位或脏器取相应的手穴。如眼病取眼点,肩痛取肩点,腰扭伤取腰腿点等。❖(2)对应取穴针对某些症状选取相应的手穴,如咳嗽、哮喘选咳喘点,小儿夜

尿选夜尿点等。❖(3)据中医理论取穴即依据传统的脏腑经络学说选穴,如失眠取心点,因心主神明;目疾取肝点,因肝开窍于目等。19❖2.手针配方法手针配方❖(1)单一配方法即按上述任一种取穴法选穴组方,如急性腰扭伤,往往仅取一侧腰腿点即可取效。❖(2)组合配方法即将多种取穴法

所选之穴,结合运用。如皮肤瘙痒症,可按症状取止痒点;按中医理论“肺主皮毛”取肺点,组合成方。一般而言,手针疗法取穴配方宜精,选用1~3穴为宜。另外,本疗法还强调左病右取的选配穴原则,即左侧有病,取右侧穴位;右侧有病,取左侧穴位;两侧有病

或内脏病可取两侧穴位。20手针操作方法❖1.针具用28~30号0.5~1寸不锈钢毫针。❖2.进针法(1)一般进针法:令患者手取自然弯曲位,术者手持毫针,针尖紧靠骨膜外面而垂直于掌面,直刺入穴位,以不刺入骨膜

为准,深度2~5分。此法适用于多数手穴。(2)特殊进针法:此法据穴位不同而有所差别。腰腿点针刺时,针身应与皮肤表面成45°角针尖略向掌心,从伸指肌腱与掌骨之间刺入,深约3~5分。针刺时,要求患者略握拳,腕关节呈背屈位。另如针坐骨神经点,先

直刺,深约2分,以刺至骨为度,获得气针感后,稍留针,再提针斜刺向手少阳经线上,亦以刺至骨为度。21手针行针法❖一般采用小幅度捻转之法。如治疗疼痛性病症时,则须用较大幅度捻转结合提插的强刺激手法,持续运针2~3分钟,并嘱患者尽量活动病痛处或做局部按摩;痛

止后,尚须继续行针1~3分钟。22手针留针法及疗程❖手针疗法的留针时间为5~25分钟,疼痛性疾患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有些疾病则可采取间断留针法,如以睡眠点治失眠时,可先直刺0.5寸~1寸,捻转2分钟,留针2分钟,再捻转2分钟后留针,直至有睡意出现。❖疗程:手针疗法治疗急性病可每日1~2次,不

计疗程;慢性病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23手针适应症❖据不完全统计,手针疗法目前已应用于50余种病症治疗。其中,以对各类急性痛症疗效最为明显,诸如急性腰扭伤、头痛、胃痉挛性疼痛、痛经、坐骨神经痛、胆道蛔虫等。其次,对产后缺乳、小儿遗尿、支气管炎、哮喘、心律失常、腹痛、腹泻、失眠、皮肤

瘙痒症等,亦有较好的效果。24手针禁忌证及注意事项❖1.手针疗法针感较体针为强,治疗前宜向患者充分解释,以避免发生晕针。❖2.针刺手穴,特别是沿骨膜斜刺时易损伤骨膜,故毫针宜刺入肌腱与骨膜之间,以防造成损伤。❖3.应注意严格消毒

,防止发生感染。❖4.手部血管较为丰富,针刺时手法宜轻柔、稳顺,避免刺伤掌中动、静脉网,以防引起手掌部血肿。25手针常见病治疗方法❖腰痛(急性腰扭伤)❖表现为腰部一侧或两侧剧烈疼痛,活动受限,不能翻身、坐立和行走,常保持一定强迫姿势,以减少疼

痛。患者多为青壮年,有腰部扭伤史。❖本病多为局部皮肉筋脉受损,以致经络不通,经气运行受阻,瘀血壅滞局部而至疼痛。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腰扭伤。26❖【治则治法】舒筋通络止痛。❖【操作步骤】选取同侧的腰腿点进针。选

用25mm毫针,使针身与皮肤表面成45°角,针尖斜向掌心,从伸指肌腱与掌骨之间刺入,深约10mm。以该穴位有酸胀感为度。也可以针后令患者扭动腰部,以助针效。留针20分钟,每日1次。27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本病以肩周疼痛,伴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为主

要表现,疼痛多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查体见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本病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常因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受风寒湿邪所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肩关节周围炎。28❖【治则治法】舒筋活络,通痹止痛。

❖【操作步骤】以同侧肩痛点(即手伏象的肩部)取穴为主,以15mm毫针直刺,深度10mm。配穴:合谷、中渚,以25mm毫针直刺,深度10mm。留针20分钟,每周3次,2周为一疗程。29❖谢谢大家!30

小橙橙
小橙橙
文档分享,欢迎浏览!
  • 文档 25747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