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适应障碍医学知识培训课件.ppt,共(28)页,542.248 K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5368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适应障碍医学知识2.症状标准3.病因4.基本分类1.定义5.治疗6.预防保健7病例2适应障碍医学知识定义因长期存在应激源或困难处境,加上病人有一定的人格缺陷,产生以烦恼、抑郁等情感障碍为主,同时有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或生理功能障碍,并使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往往较长,但一般不超过6个月。通常在应激性事件或生活改变发生后1个月内起病。随着事过增迁,刺激的消除或者以过调整形成了新的适度,精神障碍随之缓解。(ccmd3)3适应障碍医学知识症状标准1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为诱因,尤其是生活环境或社会地位的改变(如移民
、出国、入伍、退休等);2有理由推断生活事件和人格基础对导致精神障碍均起着重要的作用;3以抑郁、焦虑、害怕等情感症状为主,并至少有下列1项:①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如退缩、不注意卫生、生活无规律等;②生理功能障
碍,如睡眠不好、食欲不振等;4存在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不包括妄想和幻觉)、神经症、应激障碍、躯体形式障碍,或品行障碍和各种症状,但不符合上述障碍的诊断标准。4适应障碍医学知识其他标准[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病程标准]精神障
碍开始于心理社会刺激(但不是灾难性的或异乎寻常的)发生后1个月内,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1个月。应激因素消除后,症状持续一般不超过6个月。[排除标准]排除情感性精神障碍、应激障碍、神经症、躯体形式障碍,以及品行障
碍等。5适应障碍医学知识1、心理社会因素生活环境和家庭的变迁,人际关系恶化,工作和学业受挫,亲友死亡等,某些因素还带有特定的时期如新婚期,毕业生求职,离退休后适应新的生活规律等。发病原因6适应障碍医学知识2、个性
因素对于同样的应激源许多人都能顺利处置,无任何异常反应,而病人却出现精神障碍,说明个人的易感性对适应障碍的发生有重要作用,但应该肯定如果没有应激源,也就不会发生适应障碍。另外社会适应能力欠佳,应付方式生
硬和单调及个体遭受应激时的生理状况处于相对较弱的状态,也易产生适应障碍。发病原因7适应障碍医学知识发病机制1、应激源应激源可以一个或多个;突然而来或较慢的。某些应激源还带有特定的时期,如新婚期,毕业生寻求职业,离、退休后适应新的生活规律等。应激源的严重程度不能
预测适应障碍的严重程度,还要看应激源的性质、持续时间的长短、可逆性、处境和个体性格特征等方面的情况。例如面对明显作用的重大应激源,像被扣作人质,遭受恶劣的非人道待遇,此时情绪或行为方面的障碍则难以避免。
还有青少年的脆弱性,对应激源的体验较深,也是危险因素之一。适应障碍也可发生于一个集体,如学校、自然灾害人群等。8适应障碍医学知识发病机制2、个性心理特点患者病前个性心理特征(即人格)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例如个体
的脆弱性特点,应激源的强度并不很大,便有可能引起适应障碍。这种个体不同的脆弱性部分可能与既往生活经验有关。所以,适应障碍发生与否,要同时权衡应激源强度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的因素。9适应障碍医学知识基本分类1.短期抑郁反应2
.中期抑郁反应3.长期抑郁反应4.其他恶劣情绪为主和适应障碍5.混合性焦虑反应6.品行障碍为主的适应障碍7.心境和品行混合性障碍为主的适应障碍10适应障碍医学知识抑郁反应都需符合适应障碍的诊断标准。抑郁为主的精神障碍开始于心理社会刺激(但不是灾难性的或异乎寻常的)发
生后1个月内且短期:符合症状标准尚不足1个月中期: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1个月,但持续不到半年长期: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半年,但持续不到2年。11适应障碍医学知识其他恶劣情绪为主和适应障碍[诊断标准]1符合适应障碍的诊断标准;2主要症状为除
抑郁以外的其他恶劣情绪,如焦虑、烦恼、紧张及愤怒等;3排除其他以焦虑或抑郁为主要症状的特定诊断。12适应障碍医学知识混合性焦虑反应[诊断标准]1符合适应障碍的诊断标准;2主要症状为混合性焦虑抑郁情绪障碍。13适应障碍医学知识心境和品行混合性障碍为主的适应障碍[诊断标准
]1符合适应障碍的诊断标准;2主要症状为恶劣情绪与品行障碍的混合状态。15适应障碍医学知识1.抑郁症抑郁是适应性障碍患者的常见症状,但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较重,常出现消极念头,甚至自杀企图和行为,症状有早晚节律变化,且发病时精神因素不甚明显。2.人格障碍人格障碍一般发病于早年,且无明显的应激
源,常有多年持续的人际适应不良史。鉴别诊断16适应障碍医学知识治疗(1)心理—环境治疗(2)药物治疗(3)电痉挛治疗:严重消极自杀企图者或兴奋躁动者,可作电痉挛治疗2~4次。(4)支持治疗:如对不能主动进食或进
食量少的病人,应注意补充营养、饮水或输液。17适应障碍医学知识药物治疗对情绪异常较明显的患者,为加快症状的缓解,可根据具体病情酌情选用抗抑郁药或苯二氮卓类等抗焦虑药。对焦虑、恐惧不安者,可使用抗焦虑药;对抑郁症状突出者,可选用丙米嗪、阿米替林等抗抑郁药;对有妄想、幻觉、兴奋激动者或出
现冲动行为威胁到自身或他人安危时,可给予短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如氯丙嗪、氟哌啶醇等,症状消失后可继续服药数周再停药。以低剂量、短疗程为宜。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心理治疗应继续进行,特别是对那些恢复较慢的患者,更为有益。18适应障碍医学知识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危机干预、家庭治疗、团
体治疗等。心理治疗的首要目标应该是鼓励患者把他们因为应激源引起的恐惧、焦虑、愤怒、绝望、无助感等用言语表达出来,确定由应激引起的主要功能紊乱是什么,然后找出减少应激的方法或提高患者对那些不能改变的应激源的应对能力,帮助患
者调整心理的失衡。19适应障碍医学知识常用方法1.认知行为治疗①找出与不良行为有关的错误认识②寻找证据,论证这一认知的错误③分析错误认知的根源,帮助病人重建认知。20适应障碍医学知识常用方法2.支持性心理治疗通过教育、鼓励
、劝告、示范和预期性指导等方法来帮助咨客达到改善自我功能和适应性技能的治疗目标。21适应障碍医学知识预后只要给予适当治疗,临床实践显示预后良好。当应激源消失后,一般几个月,最长不超过6个月即可恢复正常。有报道指出,青少年比成年患
者病程要稍长些,并有伴发自杀行为者。还要注意这些青少年来门诊时有无物质滥用或依赖问题。对那些数年不愈的患者,应考虑应激源是否未完全消除,并仔细深入接触,观察有无其他精神障碍未被发现的可能。22适应障碍医学知识预防保健
1、说服教育法2、情境熏陶法3、情境感染法4、意志磨炼法5、心理教育法6、心理咨询法23适应障碍医学知识病例今年60岁的老刘从国企负责人岗位上退下来,开始了清闲的晚年生活。平时带孙子、买买菜、遛遛鸟,但仍不顺心,失落感压在心头。他渐渐感到空虚、烦躁,并有头痛、乏力、食欲减退
、夜不能寐的症状。去医院看神经科,做了CT、脑电图、心电图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后被转至心理科,诊断为适应障碍。24适应障碍医学知识病例病情分析:退休导致人的社会角色转变,从职业角色变为闲暇角色,从
主角退化为配角,从交往广泛的动态型角色变为交际圈狭窄的相对静态型角色。退休后,人突然闲下来,会感到无聊、烦闷,出现“人老没有用了”等悲观念头。退休老人还会多思多虑,过于敏感,容易对小事纠缠不休。有人称之为“离退休综合征”,实际上就是适应
障碍。适应障碍是指环境发生变化时产生的情绪失调与行为变化,如逃避现实、社会性退缩。25适应障碍医学知识病例某女,34岁,某事业单位会计师。病人平素性格内向,不善交往,自尊心强,做事认真。2个月前,从外地某
单位调到丈夫所在单位工作,在新单位不适应工作环境,经常头晕、头痛、烦躁不安,工作效率低,工作中经常出错,在当地医院按“神经衰弱”治疗疗效不佳。近十多天来症状加重,表现情绪低落,抑郁话少,回避社交,不愿与人交往,饮食欠佳,情绪不稳,易发脾
气。总觉得自己的前途因工作调动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经家人劝导,病人心情难以好转,在家尚能料理一般家务,但不外出,在丈夫的陪伴下来心理咨询。结合病史,初步判断为适应障碍,给予认知行为治疗。26适应障碍医学知识病例患者经过深思之后,坦白地叙述了自己的生活经历。自诉大学毕
业后进入某事业单位做会计师,平时工作努力认真,领导和同事都看得起。2个月前,因工作环境的变化,对新单位感到陌生,领导作风难以接受,同事关系也不好处理,因此工作中难免经常出错,不断受到领导的批评。因之总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情绪不佳,并认为同事也看不起她,对前途感到渺茫。27适应障碍医学知识谢
谢观看完了。。。28适应障碍医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