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六病讲解医学高等教育教育专区课件

PPT
  • 阅读 2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06 页
  • 大小 278.720 KB
  • 2023-05-1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橙橙】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三部六病讲解医学高等教育教育专区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三部六病讲解医学高等教育教育专区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三部六病讲解医学高等教育教育专区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三部六病讲解医学高等教育教育专区课件
三部六病讲解医学高等教育教育专区课件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10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三部六病讲解医学高等教育教育专区课件.ppt,共(106)页,278.720 K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5352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三部六病讲解医学高等教育教育专区三部六病研究室⚫三部六病研究室是我院重点学科之一。秉承立足经典,注重传承,突出优势,服务临床的宗旨。取得了保特色,增效益的双丰收。三部六病学说简介⚫三部六病学术是已故全国首批名老中医刘绍

武先生在毕生研习《周易》、《内径》、《伤寒论》基础上,结合现代自然科学知识和唯物辩证法,通过大量临床实践反复验证后,总结出来的理、法、方、药完备的全新中医学体系。是一种适应时代需求、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中医现代化范式。⚫三部六病学术既是理论创新,也是临床技术创新。三部六病

的“四脉”诊断法和“协调疗法”针对普遍存在的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导致的“心身疾病”和部分疑难病症具有可操作性和明显的疗效优势。⚫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培训学员近千人。人物传真⚫马文辉,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山西省青年医学家,第二

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刘绍武老先生弟子。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三部六病研究室主任,兼风湿免疫科主任。⚫一、著作有《三部六病纲要》、《刘绍武评讲<伤寒杂病论>》、《易医论》、《传染病中西医诊疗技术》、《山西省著名中医经验荟萃》等。⚫二、在国内外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代表

作有《刘绍武先生及其学说思想简介》、《<伤寒论>的三部定位和六病辨证》、《<伤寒论>三阴三阳时位辨证》、《古天文历法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思辨框架》、《论<伤寒论>的六病、六证、六时》、《一分为三与三阴三阳在中医

基础理论中的重要定位》、《糖尿病的辨证论治思路》、《刘绍武老师治疗肿瘤病的经验介绍》、《伤寒论对胃肠病证的辨证论治》等。⚫三、主持开展的课题有:1、“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村卫生适应技术及产品研究与

应用(山西省农村卫生适应技术应用示范研究——《伤寒论》三部六病学说体系的推广、应用研究)。2、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计划——《伤寒论》三阴三阳辨证论治体系重建。⚫四、研制开发了六类制剂品种,神康合剂、胃康合剂、胰康合剂、肝康合剂、肺康合剂、皮康合剂等。⚫马文辉

主任临床擅长治疗脾胃病、肿瘤病、老年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对运动神经元病变(如重症肌无力)、血液病变(如过敏性紫癜)、心身疾病、尤为独到,曾被媒体誉为“山西特色名医”。培训的目的⚫为了弘扬中医事业和促进我省农村医疗事业发展,举办中医初级医师培训班,培训班要求学

员经培训后达到能够应用中医的方法解决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培训内容⚫第一节、三部六病的基本概念⚫第二节、六病辨证的具体内容(一)⚫第三节、六病辨证的具体内容(二)⚫第四节、单证、合病、并病、兼证、合证的证治内容⚫第五节、局部病协调疗法辨证论治三、培训计划安排⚫1、学时:

6天48学时⚫2、讲课:⚫3、实习:⚫4、考核:第一节、三部六病的基本概念一、三部的基本概念⚫(一)表部(二)里部(三)半表半里部二、六病的基本概念⚫(一)、六病产生的机理(二)、六病不同于六经(三)

、六病的建立第二节、六病辨证的具体内容(一)⚫一、太阳病⚫二、厥阴病⚫三、阳明病第三节、六病辨证的具体内容(二)⚫四、太阴病⚫五、少阳病⚫六、少阴病第四节、单证、合病、并病、兼证、合证的证治内容⚫一、十二单证辩证论治⚫二、部证的证治⚫三、合病的证治⚫四、兼证的证治⚫五、合证的证

治⚫六、六病的相互转化第五节、局部病协调疗法辨证论治⚫一、局部病的证治分类⚫二、脉象在局部辨证中的意义⚫三、局部协调疗法⚫四、局部调治疗法一、局部病的证治分类⚫1、局部病局部治疗:⚫2、局部病整体治疗:⚫3、局部

病局部整体治疗:二、脉象在局部辨证中的意义⚫1.基础脉⚫2.复合脉⚫3.四脉⚫溢脉(上鱼际脉):⚫聚脉(聚关脉):⚫覆脉(长弦脉):⚫紊脉(涩脉):三、局部协调疗法⚫1.调神汤⚫2.调心汤⚫3.调胃汤⚫4.调肠汤⚫5.调肺汤⚫6.调肝汤⚫7.

调肾汤⚫8.溃疡汤⚫9.调经汤⚫10.理消汤四、局部调治疗法⚫1.解肌汤⚫2.决渎汤⚫3.降压汤⚫4.利肠汤⚫5.鸡甲散⚫6.攻坚汤⚫7.祛风利湿汤第一节、三部六病的基本概念一、三部的基本概念⚫身体是由三部构成整体,整体是三部的共性,各部是整体

的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个性是指特殊性,共性是指普遍性。由于机体各部的特殊性,所接受的病邪也不相同。必须了解每部的个性,才能知道各部在辨证施治中的特殊地位。(一)表部⚫表部在整体中,不但在结构上,而且在功能上都有独特性。这种特殊性就是和大自然的空气发生密切关

系。凡是和空气相接触的部位都属表部的范畴。以空气的呼出吸入作为生理活动的条件,又以空气中的病邪作为致病因素。表部的生理、病理变化,一切都围绕着空气展开。(二)里部⚫在人体,上自口腔、下至肛门,由平滑肌组织构成一条粗细不匀,弯曲不等

的空腔器官,而形成里部一个有机的整体。其特点是适应饮食。食物经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由肛门排出,形成饮食的摄取、消化、吸收、排泄的里部系统。(三)半表半里部⚫半表半里部是以气血为中心,以心脏为主导,经过心脏的动力作用,使血液循环全

身,灌注四肢百骸、五脏六腑。人体中没有一个关节、一块肌肉、一个细胞不受气血的灌注,不然就会发生缺血、坏死,失去其特有的功能。二、六病的基本概念⚫三部是整体的三个子系统,按每部病性的不同属性,分为:⚫表部的太阳

病、厥阴病;⚫里部的阳明病、太阴病;⚫半表半里部的少阳病、少阴病。(一)、六病产生的机理⚫无论是机械的、理化的、生物的,还是第二信号的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只要刺激的强度和频率不超过机体的灵活性,就会出现兴奋性证候,呈现阳性反应,反之,刺激的强度、频率超过机体的灵活性,表现一系列抑制性

证候,则呈现阴性反应。刺激有强弱,频率有快慢,在机体三部,只要不压制机体的正常反应,则表现为三阳证,超过其正常反应则出现三阴证,这就是病邪与机体之间的变化规律。(二)、六病不同于六经⚫“三部六病”学说是根据《伤寒论》的具体内容,将人体划分

三部,根据阴阳不同属性,每部分别列出代表阳性证候群和阴性证候群的病名,由三部辨出六病,以此辨证施治,体现《伤寒论》的学术观点,它和经络学说有着本质的区别。(三)、六病的建立⚫张仲景在《内经》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实践之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辨证论治的体系,根据疾病的征象、深浅

、性质等把人体划分为表、里、半表半里三个部位,根据阴阳属性的原则,把疾病归纳为两种类型的六组证候群。第二节、六病辨证的具体内容(一)(一)表部⚫1、太阳病⚫2、厥阴病1、太阳病⚫主证:头项强痛,发热恶寒,无汗,脉浮,或咳喘。⚫治则:发汗解表。⚫主方:葛根麻黄汤。葛

根30克、麻黄10克、石膏30克、杏仁15克、甘草10克。⚫主药:葛根;副主药:麻黄。⚫诊断部位:头部伤寒太阳主证对照⚫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历代医家多以此条作为太阳病总纲,但无“发热”一症,但据“病

有发热恶寒着,发于阳”补入发热。又“肺与皮毛相表里、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古将肺部的主要病症“咳喘”补入,但并非必有直症。2、厥阴病⚫主证:手足逆冷、脉细、恶寒、肢节痹痛。⚫治则:温通血脉。⚫主方:当归桂枝汤。当归15克、桂枝10克、赤芍10克、细辛10克、木通10克、甘草10克、大枣

10枚。⚫主药:当归。副主药:桂枝。⚫诊断部位:手足。伤寒厥阴证对照⚫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也。⚫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手足厥寒,脉细欲厥者,当归四逆汤主之。(二)里部⚫1、阳明病⚫2、太阴病1、阳明病⚫主证:胃家实、发潮热

、自汗出、大便难。⚫治则:泻热除实⚫主方:大黄芒硝汤:大黄15克、芒硝10克、枳实15克、厚朴20克、白芍30克⚫主药:大黄;副主药:芒硝。⚫诊断部位:胃肠。伤寒阳明证对照⚫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胃家之胃肠而言,重点为大

肠。2、太阴病⚫主证:腹满,或吐,或利,时腹自痛。⚫治则:温胃健脾。⚫主方:苍术干姜汤:苍术30克,干姜10克,茯苓30克,甘草10克。⚫主药:苍术;副主药:干姜。⚫诊断都位:腹。伤寒太阴证对照⚫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在里部实则阳明、虚则太阴,太阴虚

则表现为小肠吸收功能降低。(三)半表半里部⚫1、少阳病⚫2、少阴病1、少阳病:⚫主证:胸中热烦,胸满,身热或寒热往来,咽干口苦,小便黄赤。⚫治则:清热除满。⚫主方:黄芩柴胡汤。黄芩15克,柴胡15克,白芍15克,甘草10克,大枣10

个。⚫主药:黄芩。副主药:柴胡。⚫诊断部位:胸。伤寒少阳证对照⚫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2、少阴病⚫主证:心动悸,背恶寒、短气,或脉微细。⚫治则:强心壮阳。⚫主方:人参附子汤。人参10克,附子15克、茯苓15克,五味子15克

,麦冬30克。⚫主药:人参;副主药:附子。⚫诊断部位:心背。第四节单证、合病、并病、兼证、合证的证治内容一、十二单证辩证论治⚫虚与寒合而为阴病,实与热合而为阳病,换言之,阴病中含有虚证、寒证,阳病中包有实证、热证。综合三部就会有十二个方面的四

类不同病质的反应,我们称这种单纯的一方面的病证为“单证”。在辨证论治中,如果说整体的六病是纲,那么十二单证就是目。1、表热证⚫主证:发热恶寒。⚫类证:身热战寒,鼻煽喘急,脉浮数,头项强痛。⚫治则:解表。⚫主药方:葛根甘草汤。葛根60克,甘草10克。⚫类药:菊花、银花、连翘、薄荷、青蒿、苇根。2、

表实证⚫主证:无汗而喘。⚫类证:无汗恶风,项背强几几,骨节疼痛。⚫治则:发汗。⚫主药方:麻黄甘草汤。麻黄10克,甘草10克。⚫类药:苏叶、荆芥、羌活、独活、山椿柳、葱白。3、表寒证⚫主证:恶寒,肢节痹痛。⚫类证:四肢沉重,行动不便,肢冷畏寒。

⚫治则:温阳通络。⚫主药方:桂枝甘草汤。桂枝10克,甘草10克。⚫类药:桂皮、肉桂。4、表虚证⚫主证:手足冷,脉细。⚫类证:肢乏无力,懒动,脉沉微。⚫治则:补血活络。⚫主药方:当归甘草汤。当归15克,甘草10克。⚫类药:川芎、丹参。5、里热证⚫主证:日晡所潮热。⚫类证:谵语,面垢,

手足濈然汗出。⚫治则:泻热。⚫主药方:大黄甘草汤。大黄15克,甘草10克。⚫类药:蕃泻叶。6、里实证⚫主证:胃家实。⚫类证:腹满而胀,大便硬。⚫治则:软坚散结。⚫主药方:芒硝甘草汤。芒硝10克,甘草10克。⚫类药:

芦荟、麻仁、郁李仁。7、里寒证⚫主证:时腹自痛。⚫类证:腹中冷,下利清谷,自利不渴。⚫治则;温中。⚫主药方:干姜甘草汤。干姜10克,甘草10克。⚫类药:砂仁、豆蔻、广木香、小茴香、荜拨、良姜。8、里虚证⚫主证:腹满。⚫类证:食不下,胸下结硬。⚫治则:健脾。⚫主药方:苍术甘草汤。苍木

30克,甘草10克。⚫类药:白术。9、半表半里部热证⚫主证:胸中烦热。⚫类证:身热烦,口苦咽干,小便黄赤,口渴,身热或寒热往来。⚫治则:清热。⚫主药方:黄芩甘草汤。黄茶15克,甘草10克。⚫类药:黄连、黄柏、栀子、石膏、知母、元参、竹叶。10、半表半里就实

证⚫主证:胸中烦满。⚫类证: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躁急易怒,善太息。⚫治则:疏满散实。⚫主药方:柴胡甘草汤。柴胡15克,甘草10克。⚫类药:香附、苏梗、乌药、郁金。11、半表半里部寒证⚫主证:背恶寒。⚫类证:身寒倦怠。⚫治则:温心阳。⚫主药方:独附汤。附

子15克。⚫类药:乌头、天雄。12、半表半里部虚证⚫主证:心动悸。⚫类证:短气,虚烦不得眠,惕惕不安。⚫治则:补心阴。⚫主药方:独参汤。人参10克。⚫类药:党参、太子参、黄精、王竹。二、三部的并病(部证)⚫并病就是指同一部位(系统)感受同一病邪而表现的寒热虚实错综复杂的证

候反映,一方面互相对立,另一方面又互相渗透,两种病性不同的证候相互作用,并存于同一部位,呈现非寒非热非虚非实的混合性,称之为“并病”。(一)表部并病⚫主证:项背强几几,恶风,有汗或无汗,骨节疼痛。⚫治则:温经解表⚫主方:葛根汤。葛根30克,桂枝10克,麻黄10

克,芍药10克,甘草10克,生姜10克,大枣4枚⚫主药:葛根、桂枝。(二)里部并病⚫主证: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治则:健牌和中。⚫主方:生姜泻心汤。生姜15克,干姜10克,甘草10克,黄芩15克,黄连10克,半夏15克,人参10克,大枣10枚。⚫

主药:生姜、黄连。(三)半表半里部并病⚫主证:胸胁苦满,寒热往来,心烦喜呕,心下悸,小便不利。⚫治则:和解阴阳⚫主方:小柴胡汤。柴胡24克,黄芩15克,人参10克,半夏15克,生姜10克,甘草10克,大枣12枚。⚫主药:

黄芩、人参、柴胡。三、合病的证治⚫在机体每部中,凡具有实热或虚寒特性的证候群谓之“病”。阳病实热、阴病虚寒是其病性,病邪侵及机体,经过正邪相争,在三部定位后,有的部位呈现兴奋性反应,有的部位则出现抑制性反应,我们把这种各部不同的证候群并存的病理变化称为“合病”。四、兼证的证治⚫在六病中,三阳病包

括实与热两个方面,三阴病包括虚与寒两个方面,在临床具体的辨证施治过程中,疾病的形式有时是以病的形式存在,有时仅表现一方面,或虚或寒或实或热,是以证的形式表现出来。仅病与证共见的情况称为“兼证”。四、合证的证治⚫临床证候是复杂的,有时不以每病的全部证候表现,而是以两种以上病的

个别证出现我们把这种在临床上不同部位、不同证相互并见的各类证称作“合证”。五、六病的相互转化⚫六病之间的相互转化,有阳极似阴的转化,有阴极似阳的转化,有阳病转阴病的转化,有阴病传阳病的转化,有阳转阳的变化,亦有阴转阴的转化。转化是多方向的,形式

是多样的,有单纯性的转化,也有复合性的转化。第五节、局部病协调疗法辨证论治⚫在整体的三部中,把凡具有独立结构和特殊功能的部分称为局部。局部病证同样具有寒、热、虚、实的病理变化。但在临床上有时不能在整体上明显地表现出来,而是以局部的形态变化和机能障碍为主要表现。这

种病理变化,一般情况下,多为慢性过程。因此,局部病有其相对的稳定性,在治疗也需要使方剂具有相对的肯定性。⚫以脉定证,以脉处方。如,涩脉处以调心汤,上鱼际脉处以调神汤,聚关脉处以调胃汤,弦脉处以调肠汤。有其脉必有其证。通过数千例病员统计,不论证候多么纷繁、复杂,只要抓住脉象这一本质,舍证从脉,择方

用药,就能做到准确无误。以脉定证是辨证上一种执简驭繁的方法,是一个由繁而约的提炼过程。一、局部病的证治分类⚫1、局部病局部治疗⚫2、局部病整体治疗⚫3、局部病局部整体治疗1、局部病局部治疗:⚫局部出现局限性病变,只需在局部使用各种疗法,就能达到治愈

的目的。叫局部病局部治疗,如对外伤、化脓创口,使用膏药外敷,洗剂外洗以及扎针,拔火罐、按摩、切割等等,祖国医学在这方面的内容丰富多采。2、局部病整体治疗:⚫局部病有时不表现为局部性,而在整体上出现了明显的寒、热、虚、实。需用前边叙述的六病辩证论治方法方能解

决,我们把这种情况叫做局部病整体治疗。3、局部病局部整体治疗:⚫局部发生病变,不仅反应在局部,而且影响到整体的正常功能,造成整体的不协调,反过来又作用于局部,使局部病变进一步恶化,这就需要局部和整体结合起来治疗,每个局部必须服从整体,只有整体的协调,才有

局部的改善。⚫协调整体的代表方剂是小柴胡汤,整体治疗使用整体协调方,结合局部方共同进行治疗,我们现在临床应用的许多协调方,就是根据“局部整体双观学说”的理论来组成的,立法用药的原则,就是协调整体,突出局部,把整体的治疗和局部的治疗有机地结合

起来,如调心汤、调神汤等就是典型的代表方剂。二、脉象在局部辨证中的意义⚫脉象学说,古往今来,许多医求做了发挥,是祖国医学中一门独特的技术。通过评脉可以得知疾病性质的真伪,揭示病变的真谛。1.基础脉⚫基础脉分七类十四种:(1)长度:长脉、短脉

⚫以等身寸量之。正常人脉长一寸五分。按脉时,上不盈寸,下不及尺者,叫做短脉,主夭;反之,如寸尺两端有余,缓和者,为长脉,主寿。(2)宽度:巨脉、细脉⚫正常寸口脉宽如韭叶。评脉时,宽度以巨细分,用出正常宽度叫巨脉,比正常脉象窄,仅占三分之一宽者叫

细脉。巨细之别,巨者主气盛,细者主气衰。(3)深度:浮脉、沉脉⚫脉之深浅以浮脉、沉脉分,上为浮,轻取明显,按之稍减;下为沉,轻取不显,重按而明显:沉脉之弦滑而不断,多见怀孕,一般而论,浮脉主表,沉脉主病在里。(4)硬度:弦脉、软脉⚫评

脉则以弦脉、软脉分。紧而有力谓之弦脉,柔而无力,谓之软脉。主要凭脉管的软硬度以察其详,弦主病久,软主病近,(5)速度:数脉、迟脉⚫评脉时,速度以迟脉,数脉分,一息四至以下为迟,一息五至以上为数。数脉主热,主病进;迟脉主寒,主病退,并以此观察心脏的功能情况。(6)充盈度:虚脉、实脉⚫评脉时

以虚脉、实脉分,主要凭脉管内血液,脉管内血浆充实有力谓实脉,瘪而无力为虚脉,实脉病实,虚脉病虚。(7)节律:代脉、涩脉⚫评脉的节律以代脉、涩脉分,主要观察脉搏跳动是否有规律。数次搏动,明显一停者,称为代脉

;无明显停顿,而只表现脉跳大小不等,有力无力不等,快慢不等,三不等者谓之涩脉,提示心脏功能性变化与器质性病变。2.复合脉⚫复合脉是临床实际诊断中常遇到的脉象,病者的脉象多是复合脉,单纯脉较少见,故须认真对待。复合脉

中,凡是七类基础脉中,除自身对立的脉象不能相合外,七个基础脉的任何一类都可以和其它种脉象相复合,构成多种多样的脉象。3.四脉⚫溢脉(上鱼际脉)⚫聚脉(聚关脉)⚫覆脉(长弦脉)⚫紊脉(涩脉)上鱼际脉:⚫凭脉时,寸口脉在腕横纹以上可以摸到。甚者,脉充皮下,可见其搏动,直达手掌大鱼际,故称“上鱼际脉”。

病位多表现在头,多由肝阳上亢而致、病性多为交感神经功能亢奋,呈阳性病理反应。聚关脉:⚫凭脉时,寸口脉,关脉独大,甚者犹如豆状,搏动明显,高出皮肤,寸尺俱弱,其脉搏显于关部,故称“聚关脉”。多由肝气郁结所致。多

与迷走神经兴奋有关,主阴性病理反应。长弦脉:⚫以右尺多见,脉管见弦而长,超出尺部向后延续数寸,脉跳弦紧有力,多为腹满寒疝所致,根据其长弦程度,可判断腹满寒疝病变的程度,对消化系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涩脉:⚫脉搏大小不等,有力无力不等,快慢不等,三不等者谓之涩脉,提示心脏功能性变化与器质

性病变。涩脉的出现标志着心脏功能的减低和有效循环血量的减少。三、局部协调疗法⚫局部病与整体有着密切的联系,局部病的治疗规律之一就是局部病整体局部治疗,其原则是:“协调整体,突出局部”,一是调,二是治,局部的治疗亦寓意着调。所以说,局部协

调疗法的重点就是“调”,通过协调使局部与整体达到有机的统一,维持一个动态的平衡,达到治疗的目的。1.调神汤⚫调神汤方:⚫石膏30克,牡蛎30克,桂枝10克,大黄10克,车前子30克,柴胡15克,黄芩15克,党参3

0克,苏子30克,川椒10克,甘草10克,大枣10枚。⚫适应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癔证,精神分裂症,内耳眩晕症,头痛、失眠、心烦等证的上鱼际脉情况。2.调心汤⚫调心汤方:⚫百合30克,乌药10克,丹参30克,郁金10克、瓜蒌30克,牡蛎3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5克,党参30克,柴胡15克

,黄芩15克,苏子30克,川椒10克,甘草10克,大枣10枚。⚫适应证:⚫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炎、心血管神经官能症、肝脾肿大、月经不调、不孕症、诊治时见涩脉者。3.调胃汤⚫调胃汤方:⚫陈皮30克,白芍30克,川军10克,柴胡15克,黄芩15克,党参30克,苏子30克,甘草10克,川椒

10克,大枣10枚。⚫适应症:⚫慢性胃炎,胃粘膜壅塞症,胃痉挛,或病见聚关脉明显者。4.调肠汤⚫调肠汤方:⚫川楝子30克,小茴香15克,川军15克,陈皮30克,白芍30克,柴胡15克,黄芩15克,党参3

0克,苏子30克,川椒30克,甘草10克,大枣10枚。⚫适应证:⚫慢性肠炎,过敏性结肠炎,十二指肠炎,前列腺炎,腹满时痛而见脉弦者。5.调肺汤⚫调肺汤方:⚫麻黄10克,杏仁10克,石膏30克,瓜蒌30克,沙参3O克,麦冬15克,五味

子15克,米壳5克,柴胡15克,黄芩15克,党参30克,苏子30克,川椒10克,甘草10克,大枣10枚。⚫适应证:⚫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慢性气管炎等。6.调肝汤⚫调肝汤方:⚫茵陈30克,川军10克,丹参30克,郁金15

克,陈皮10克,白芍10克,车前子30克,柴胡15克,黄芩15克,党参30克,苏子30克,川椒10,甘草10克,大枣10枚,桅子10克。⚫适应证:⚫急性肝炎、中毒性肝炎、慢性肝炎、肝肿大、肝硬化、单项转氨酶升高、

多囊肝、胆道疾患等。胆结石的排石汤亦以调肝汤作基础方。7.调肾汤⚫调肾汤方:⚫黄芪30克,郁金15克,银花30克,丝瓜络15克,车前子30克,白茅根60克,柴胡15克,黄芩15克,党参30克,苏子30克,川椒10克,甘草10克,大枣10枚。⚫适应证:⚫肾脏疾患,水肿。8.溃疡

汤⚫溃疡汤方:⚫川楝子30克,五灵脂15克,陈皮30克,白芍30克,川军10克,败酱草20克,柴胡15克,黄芩15克,党参30克,苏子30克,川椒10克,甘草10克,大枣10枚。⚫适应症:⚫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结肠溃疡和应激性溃疡。9.调经汤⚫调经汤方:⚫当归15克,桂枝10克,白芍1

0克,细辛10克,通草10克,柴胡15克,黄芩15克,党参30克,苏子30克,川椒30克,甘草10克,大枣10枚。⚫适应证:⚫月经周期错乱,月经量色改变、痛经等。10.理消汤⚫理消汤方:⚫黄芪120克,茵陈

60克,丹参30克,郁金15克,花粉30克,熟地30克,山药30克,石膏60克,车前子30克,五味子15克,柴胡15克,黄芩15克,党参30克,苏子30克,川椒10克,猪胰子半个。⚫适应证:⚫糖尿病。四、局部调

治疗法⚫局部发生病变,病变范围局限,不影响整体的功能活动,或者没有明显的整体改变因素,仅一局部脏器出现病变。证候单纯,通过局部调治就可达到治愈的目的,我们就采取局部病局部调治法。通过局部的自调能力,使病者康复,既可减少病人经济负们,又可

节约药材,局部调治方是我多年实践,根据局部病变的病理反应特点,探索组建的。1.解肌汤⚫方剂组成:⚫葛根30克,党参30克,黄芪30克,丹参30克,郁金15克,银花30克,丝瓜络15克,车前子30克。⚫适应证:⚫风湿病、风湿性心脏病、末梢神经炎。2.决渎汤⚫方剂组成:⚫黄

芪30克,郁金15克,银花30克,丝瓜络15克,车前子30克,白茅根60克。⚫适应证:⚫一切水肿,急性、慢性肾炎,膀眈炎,泌尿系感染。3.降压汤⚫方剂组成:⚫黄芪50克,苏子30克,茺蔚子30克、夏枯草30克,黄芩15克,红花15克,

槐花15克,车前子30克,牡蛎30克,川椒5克。⚫适应证:⚫高血压病。4.利肠汤⚫方剂组成:⚫白芍30克,甘草30克,威灵仙10克,芦荟5克。⚫适应证:⚫习惯性便秘。5.鸡甲散⚫方剂组成:⚫鸡内金30克,炮甲珠30克,鳖甲30克。⚫适应证:⚫肝硬化,各种肿物。6.攻坚汤⚫方剂组成:⚫王不留

100克,夏枯草30克,苏子30克,牡蛎30克。⚫适应证:⚫一切肿瘤,囊块,肿物,顽固疮疡。7.祛风利湿汤⚫方剂组成:⚫浮萍30克,苍耳子30克,土茯苓30克,苦参30克。⚫适应症:⚫湿疹,荨麻疹,各种皮肤病等。谢谢!

小橙橙
小橙橙
文档分享,欢迎浏览!
  • 文档 25747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