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头颈部手术后体位医学课件.ppt,共(49)页,7.442 M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5338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头颈部手术后体位护理•口腔颌面部手术后常用卧位•(一)、卧位:平卧位、半坐卧位、侧卧位、头高脚低位•(二)、目的:降低咽喉部肌肉的张力面,减轻疼痛,膈肌下降,利于呼吸同时分泌物易咳出,避免血液流入下呼吸道而便于从口角流出;有利于观察出血情况,减轻颈部张力,促进伤
口愈合,呼吸通畅及痰液排出•(三)、适用范围:颌面部所有手术1–(四)、变换体位注意事项–全麻未清醒患者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不可随意变换体位。–平卧位改为半卧位时,轻轻摇高床头,让患者舒适为标准,勿突
然抬高患者头颈部。–平卧改为侧卧时,躯体可任意活动,头应偏向一侧,以免引流管脱出2–(五)、与卧位有关的护理问题及预防措施–护理问题:a皮瓣成活b误吸c伤口渗血情况d恶心呕吐e坠床3•护理措施:•术后入睡时可能发生舌后坠阻碍呼吸,可置口咽通气
道,必要时给氧气吸入,发生呼吸困难应及时行气管切开。•平卧位时,防止口内血液、唾液流入;防止呕吐物逆行性吸入。•勤雾化、勤叩背并鼓励病人咳嗽排痰。•术后当天每5分钟观察皮瓣一次,术后第一天15-30分钟观察一次,术后第二
天1-2小时观察一次并记录,有情况及时通知医生。•麻醉插管未拔除前因躁动,需专人陪护必要时加床挡,防止坠床。4•(一)、卧位:平卧头侧位、仰卧位、侧卧位、半坐卧位、坐位、•(二)、目的:以利于疾病恢复为原则,采取舒适卧位并以防口内分泌物误吸不影响
伤口愈合,防止肺部感染,降低肌张,减轻疼痛。•(三)、适用范围:颌面部所有手术5•(四)、变换体位注意事项•1.全麻未清醒患者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不可随意变换体位。•2.平卧位改为半卧位时,轻轻摇高床头,让患者舒适为标准,勿突然抬高患者头颈部。
•3.平卧改为侧卧时,躯体可任意活动,头应偏向一侧,以免引流管脱出。6•(五)、与卧位有关的护理问题及预防措施。•同上7三、特殊手术体位护理»皮瓣移植术后体位护理•1.卧位:头颈部制动,前臂悬吊•2.目的:避免压迫静脉回流,促进血液循环•3.适用于口腔颌面恶性肿瘤
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修复8»4.变换体位注意事项»用力过度影响皮瓣成活。»保持功能位,促进手指末梢静脉回流及减少术后肿胀。»几种体位交换时,观察指端供血情况。9»5.与卧位有关的护理问题及预防措施»护理问题:–
a皮瓣成活b误吸c伤口渗血情况d恶心呕吐e坠床10•2)护理措施:•A术后入睡时可能发生舌后坠阻碍呼吸,可置口咽通气道,必要时给氧气吸入,发生呼吸困难应及时行气管切开。•B平卧位时,防止口内血液、唾液流入;防止呕
吐物逆行性吸入。•C勤雾化、勤叩背并鼓励病人咳嗽排痰。–D术后当天每5分钟观察皮瓣一次,术后第一天15-30分钟观察一次,术后第二天1-2小时观察皮瓣一次并记录,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11(二)睡眠暂停
综合症体位护理•1、卧位:手术当日全麻体位,平卧头偏向一侧,手术次日鼻插管拔除后可更换体位。•2.目的:防止呼吸困难,有利于口腔分泌物引流。»3.适用范围:适用于口腔颌面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修复。12»4.变换体位注意事项»勿用力过度以免引起
剧烈咳漱导致伤口疼痛及出血。»保持功能位,颈部勿用力扭动促进伤口的愈合。»在几种体位交替变换时,注意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及伤口出血情况。»全麻未清醒时给予平卧位,注意观察面色、脉搏及有无频繁吞咽动作。13•5.与卧位有关的护理问题及预防措施1)护理问题:»a皮瓣成活b误吸c
伤口渗血情况d恶心呕吐e坠床14»2)护理问题»A术后入睡时可能发生舌后坠阻碍呼吸,可置口咽通气道,必要时给氧气吸入,发生呼吸困难应及时报告医生行气管切开。»B平卧位时,防止口内血液、唾液流入呼吸道;防止呕吐物逆行性吸入呼吸道。»C勤雾化、勤叩
背并鼓励病人咳嗽排痰。»D麻醉插管未拔除前因躁动,需专人陪同必要时加床挡,防止摔伤。15»颌骨骨折固定术后体位护理•1.卧位:半卧位(头部固定)。»2.目的:以减少局部肿胀,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骨折复位后移位。»3.适用范围:适用于口腔颌面外伤后引起颌骨损伤。»4.变换
体位注意事项:16•(1)用力过度而引起伤口疼痛、口内固定装置松脱、移位。•(2)保持功能位,勿扭头促进伤口愈合。•(3)在几种体位交换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及伤口出血情况•(4)全麻未清醒时给予平卧位,注意观察面色、脉搏及有无频繁吞咽动作。•A误吸•B伤口疼痛•C窒息17•A术后入睡时
可能发生舌后坠阻碍呼吸,将舌牵出口外固定。•B平卧位时,防止口内血液、唾液流入;防止呕吐物逆性吸入。•C勤雾化,鼓励病人咳嗽排痰。18•(四)颈清术后体位护理•1.卧位:半卧位、侧卧位19图片20•2、目的:减轻头颈部水肿、便于颈部负压引流通畅。•3、适用范围:适
用于口腔、颌面部手术切口引流和颈淋巴清扫术的患者。•4、变换体位注意事项21•(1)全麻未清醒患者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清醒后可取半坐卧位。•(2)变换体位时,调节好引流管的长度。•(3)让患者头偏向颈清侧。•(4)严禁患者
翻身过猛牵拉引流管,因患者颈清术后颈部脂肪层变薄,引流管易移位或脱出。•5、与卧位有关的护理问题及预防措施225、与卧位有关的护理问题及预防措施23•1、护理问题•(1)引流不畅•(2)引流管脱出•(3)引流液逆流•(4)切口渗血24•2、护理措施
•(1)翻身动作要轻柔,把引流管固定在床单上的别针打开,以免牵拉引流管,防止移位或脱出。•(2)引流瓶严禁高于颈部水平面,防止引流液回流,引起逆行感染。•(3)患者头偏向颈清侧,引流管应自然垂向床旁,防止引流管扭曲或压迫引流管,以免引起切口渗血。25(五)经鼻和口置气管
插管术后体位护理26•1、卧位:去枕平卧位•2、目的:保持呼吸道通畅•3、适用范围:适用于口腔科口内伤口全麻术后带插管和急救插管的患者•4、变换体位注意事项27图片28•(1)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一般应偏向敷料
少的一侧,以免呕吐物污染敷料和伤口。•(2)患者躯体和四肢可轻轻移动,禁止头部剧烈扭动。•(3)严禁患者坐起。29•5、与卧位有关的护理问题及预防措施•1、护理问题•(1)呼吸道阻塞•(2)窒息•2、护理措施•(1)在患者未清醒之前要绝对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偏向敷料少的一
侧,以免呕吐物污染敷料。另外用约束带束缚患者双手,以免患者躁动拔管。•(2)患者清醒后,解除约束带,但一定要向患者讲清插管的重要性,让患者配合。•(3)患者清醒后,可让患者再床上轻轻移动身体,以免压红骶尾部,但绝对禁止扭动头颈部,防止扭曲插管,使呼吸道梗阻。•(4)让患者头偏向一
侧,颌下垫一次性垫巾,口内分泌物可自动流出,及时吸出管内和口内分泌物,防窒息。30(六)唇腭裂术后体位护理31•1、卧位:侧卧位、半坐卧位•2、目的:防止误吸引起窒息•3、适用范围:唇腭裂术后患者•4、变换体位注意事项»一般唇腭裂患者均为婴幼儿或学前儿童,术后未清醒前应去枕平卧头
偏向一侧。•严禁患儿俯卧位。•5、与卧位有关的护理问题及预防措施32»1、护理问题»误吸»窒息»伤口渗血»伤口裂开33»2、护理措施»患者全麻未清醒前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利于口内分泌物流出»全麻清醒后,取侧卧位或半坐卧位,如果患儿哭闹剧烈,全麻6小时后可把患儿抱起,下巴俯在
家长肩膀上头偏向一侧。»对于患儿,家长要严格看护,防止患儿用手抠唇弓或腭部碘仿纱条,以免伤口出血或裂开34(七)、截骨术后中位牵引患者体位护理35•1、体位:平卧位、半卧位、端坐位36图片»2、目的:减轻头部压力及面部水肿、预防枕部造成局部压伤;进行面弓牵引时呈端坐
位利于调整牵引力和牵引方向。»3、适用范围:适用于LeFort型截骨术后面弓牵引或外置式固定支架牵引的患者。37»4、变换体位注意事项:»1)、外置式固定支架牵引的患者平卧位时头部不能转动,呈固定的强迫头位。在全麻未清醒平卧位时因
头不能偏向一侧,应备好吸引器,及时清理口鼻分泌物。»2)、全麻清醒后的患者即改为半卧位,以减轻枕部压力为准,因头部牵引装置大且较重,患者需要逐渐适应,应轻摇床头,不可突然抬高患者。»3)、面弓牵引时患者采用端坐位,应嘱咐患者全身放松,以利于调整牵引力和牵引方向。38•5、每种卧位可能
发生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1)、护理问题»有误吸的可能。»局部皮肤压伤坏死的可能»牵引不能达到预期效果392)、护理措施»(1)外置式固定支架牵引的患者平卧位时头部不能转动,口内分泌物不能自行流出,要求护士密切观察
患者呼吸的频率、节律和幅度,备好吸引器,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2)在全麻未清醒平卧位时,因患者为强迫头位,为预防枕部压伤,给头部垫一圈式棉垫以减轻压力,并定时抬起头部局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3)进行面弓牵引时,患者采用端坐位,身体呈放松状态。牵引的方向在牵引钩的正前方略偏下,若患者体位不
对或不能很好的配合而产生抵抗力,则牵引的方向和力度均不能很好掌握,因此要求护士在牵引前做好心理护理和指导工作;在牵引的过程中,动作要轻柔,态度要亲切,以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使牵引达到预期效果。404142434445464748ThankYou!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