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和治疗陈宏课件.pptx,共(69)页,1.421 M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5316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应激状态代谢特点与营养治疗策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SICU陈宏严重创伤、感染、大手术后、并发器官功能衰竭等危重病人,伴有明显的代谢改变,进入高分解代谢状态、合成代谢受限、免疫功能低下,加上摄入热量及蛋白质量的不足
,机体出现营养不良状态。营养支持和治疗改善了机体的营养状态、免疫功能,防止严重并发症如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这对提高危重病人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起到积极重要的作用。一.代谢改变的机制危重病人在严重创伤、大手术、严重感染等情况下机
体产生应激反应,中枢神经系统立即产生适应性反应,从而引起一系列神经内分泌效应。首先是交感神经高度兴奋,肾上腺髓质儿茶酚胺大量释放,从而引起胰岛素、特别是胰高血糖素的释放增多。其次是下丘脑-垂体轴的兴奋,促激
素的分泌增多,血循环中糖皮质激素、醛固酮、生长激素、甲状腺素也均明显增高。上述激素分成两类,一类为促分解代谢作用,如儿茶酚胺、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甲状腺素;一类为促合成代谢作用,有胰岛素、生长激素。在创伤、感染等情况下,促分解代谢的激素的分泌及其在血循环中的水平都增高,占明显优势,引起糖原迅
速消耗,葡萄糖利用障碍,脂肪动员分解,蛋白质合成减慢、减少而分解加速、血糖增高。另外目前认为危重病人代谢的改变与至少六种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介素(IL)-1、2、6、8等有关,在机体创伤
后或内毒素和细菌入侵后,巨噬细胞产生了这一族多肽因子,其对蛋白质代谢起了作用,使肌肉中蛋白质分解加速和肝脏急性相反应蛋白产生增加,同时肾上腺也受刺激产生分解代谢激素。总之,危重病人的机体表现为一个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的高代谢状态,其程度与危重病人创伤感染的严重程度成正比。在严重创伤性应
激和严重感染时,机体的糖代谢、脂肪代谢和蛋白质代谢均发生了一系列的代谢反应和改变。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静息能量消耗(REE)增加。一般体温每增加1℃,基础代谢率将增加16%,同时氧耗增加,代谢加快,肌肉等周围组织由合成代谢进入分解代谢。二、代谢改变(紊乱)的特
征1.创伤应激反应时机体胰高血糖素增加,促进了糖异生,肝内产糖量增加,血糖增加。同时出现胰岛素拮抗现象,对葡萄糖的利用降低。2.严重感染脓毒败血症(sepsis)病人对葡萄糖的氧化实际上减少。这一点已用放射性标记碳的研究证实。(一)糖代谢的改变(二)脂肪代谢的改变1.感染对
人体脂肪代谢的影响研究表明脂肪氧化是感染和缺氧病人主要的能量来源,这种氧化并不因大量输入葡萄糖而得到抑制。另外感染病人的肉毒碱水平下降,其为长链脂肪酸进入线粒体氧化的辅助因子。2.严重创伤应激时脂肪的利用增加研究表明在创伤应激时外周组织的脂肪酶活性要明显高于脂肪组织中的脂肪酶
活性,这说明机体优先利用外源性脂肪,而不是首先将外源性脂肪储存起来。(三)蛋白质代谢的改变1.创伤或大手术后机体总体蛋白质损失和负氮平衡。创伤或大手术后都有明显的体重减轻,一般在300-400g/d,严重达400-800g/d。体重减轻2周以上者,蛋白质丢失占10%-14%。蛋白质合成下降或
分解上升或两者均存在,导致负氮平衡。机体处于严重的负氮平衡状态,使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肝球蛋白等一些急性蛋白合成增加,氨基酸消耗量增加,特别是谷氨酰胺的消耗量明显增加,加重了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及机体的负氮平衡。2.严重感
染时影响蛋白质的合成及氨基酸谱发生变化(1)严重感染使肝脏功能受到抑制,影响蛋白质的合成。加上病人摄入量的不足与消化、吸收受障碍等因素,蛋白质的分解大于蛋白质的合成。负氮程度增加,白蛋白值低水平,从而减低了机体的免疫力,影响了组织的愈合能力与酶的生成,不利于机体对抗感染。感染加
速了蛋白质的分解,进一步降低白蛋白值,两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2)在感染病人的肌肉等周围组织内可出现抗胰岛素的现象,糖的利用受限,胰岛素水平的升高阻止了脂肪的分解,酮体不能被利用,进一步减少了能量的供给。为了适应能量的需要,蛋白质分解、糖异
生,而蛋白质分解主要是骨胳肌的蛋白质进行分解,释放大量氨基酸进入血液循环,发生氨基酸总量及氨基酸谱的变化。三、肝衰竭时的代谢改变肝脏为代谢中心器官,感染等导致肝脏损害,引起严重的代谢异常。肝功能进一步衰竭时,芳香族氨基酸(AAA
)的清除能力受阻,使其在血中浓度升高,产生肝性脑病。而支链氨基酸(BCAA)和谷氨酰胺的浓度都降低。高代谢是严重创伤、感染等危重病人伴随发生的代谢特点,机体很快就会继发严重的身体组织的分解与自身相食现象。脏器功能受损,出现生命器官功能
的不全或衰竭,若不适当地提供过多或过少的营养物,将使脏器功能恶化。输糖较多时,CO2生成增加,呼气通气负担加重,使呼吸衰竭更易发生或加重,同时肝脏脂肪变性、淤胆,导致肝功能不良。提供氮量不足,出现负氮平衡、
尿氮排出增加,以及使组织修复和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因此一般营养支持疗法所提倡的高能量供给,对危重病人是不利的,容易产生全肠外营养(TPN)并发症,如呼吸衰竭、淤胆、肝功能损害、高糖高渗非酮性昏迷等。一、代谢支持代谢支持(MetabolicSupport)是营养支持在代谢亢进病人具体应用中的
发展。在严重应激时,分解代谢较合成代谢明显,占主导地位,提供过多的能量不能达到降低分解代谢,增加合成代谢的目的;而没有适量的营养底物又将影响器官的代谢,损害其功能,导致器官衰竭。而代谢支持的提出不仅满足危重病人代谢过程中对能量、蛋白质、电解质、微量元素、维生素等的需求增加的需要,同时也维持或增强危
重病人的免疫能力及对抗感染的防御机制,促进组织的修复、维护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其目的是保护和支持器官的结构和功能,防止底物限制性代谢,推进各种代谢通路,不因不当的营养供给而加重人体器官和功能的损害。随着对营养物的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等进一
步的研究和认识,从而指导临床工作,使代谢支持治疗更完善更合理,成为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二、代谢支持的应用原则1.强调由脂肪与碳水化合物混合提供能量,两者的能量比为4:6。2.减少葡萄糖负荷,注意每日提供非蛋
白质热量不超过105-125kJ/kg(25-30kcal/kg),每分钟输入葡萄糖不超过5mg/kg。3.将非蛋白质热量与氮的比例降至418kJ(100kcal):1g氮以下,蛋白质量增至1.5-2
g/(kg·d)。4.特殊物质如谷氨酰胺、精氨酸、生长激素等等的应用。三、代谢支持的途径可经肠外(PN)、肠内(EN)或肠外加肠内途径进行代谢支持治疗。如果肠道结构和功能完整,应首选并尽量利用肠内营养。对于开始就必须使用肠外营养的病人,一旦胃肠功能恢复,也应近早开始实施肠内
营养,并逐步增加肠内营养的量,最后完全过渡到肠内营养。长期的TPN对危重病人来讲,易引起肠道的免疫抑制,这一结果不是这种营养方式本身有特殊缺陷,而是可能与肠道缺乏食物营养和刺激致使肠粘膜屏障功能破坏所致。如果早期恢复肠内营养,能逆转TPN引起的免疫抑制,维持肠道粘膜的屏障功能,预防细
菌易位和内毒素吸收所导致的肠源性感染,对保护病人的防御功能是有益的。(一)肠内营养1.实施方法和时间危重病人经口实施肠内营养(EN)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往往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昏迷病人实施经鼻胃管;胃造瘘管适用于食管损伤、食管肿瘤者;对十二指肠、胃功能障碍者,可
选用空肠造瘘置管。置管方法由传统的手术下胃造口术或透视下胃造口术(PFG)发展为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术(PEJ)及经皮内镜下十二指肠造口术(DPED)等。PEG术是在内镜的辅助下使用非手术的方法建立经皮进入胃腔的通路,利用胃
造口主要进行肠内营养输注或进行姑息性胃肠减压治疗。PEG术优点是费用低;操作时间短(15-30分钟);严重并发症少;创伤小;局麻;可以床边进行;恢复快;成功率高。前瞻随机的研究表明PEG比鼻胃管灌食更简便;病人更舒适;肠内营养的使用连续性更好。小肠的活动和吸收功能
在手术后一直存在,因此给予肠内营养是安全、有效的。目前主张早期即术后24小时左右开始实施,可降低手术创伤所致的高代谢率,维护肠粘膜屏障功能,减少肠源性感染发生,有利于病人的恢复。2.肠内营养液的选用建议应用要素膳(ED),能提供机体足够的热量、氮量、电解质、微量
元素、维生素、纤维素等,ED在肠道不经过消化即被全部吸收,粪便量少。只要注意滴注的速度,营养液的温度(30℃左右)、浓度等,危重病人一般能够接受,并可持续较长时间。(二)肠外营养+肠内营养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肠瘘、短肠综合征等一些长期需TPN的病例,
经鼻十二指肠插入导管或空肠造瘘置管实施少量肠内营养,可给予肠道必要的肠内刺激,减少肠粘膜的萎缩和免疫抑制所致的肠屏障功能的下降,能尽可能完善TPN,加速向全肠内营养转变。(三)全肠外营养危重病人术后或并发消化道出血、肠梗阻、胃潴留等,造成胃肠道的完整性和功能破坏,不能进
食的情况下,不宜首选肠内营养。此时应采用全肠外营养(TPN)进行支持,此途径供给的水分、热量和氨基酸均可多于EN,并能补足及调整电解质的量。1.肠外营养的输注途径选择最合适的肠外营养输注途径取决于病人的血管穿刺史、静脉解剖条件、凝血状态、预期使用肠外营养的时间、护理的环境(住院与否)以及原发
疾病的性质等因素。目前使用的途径有三种,分别为:外周静脉(PV)、中心静脉(CV)、经外周静脉至中心静脉置管(PICC)。THANKYOUSUCCESS2023/5/182.肠外营养的输注系统◼多瓶串输:多瓶营养液可通过“
三通”或Y型输液接管混合串输。虽简便易行,但弊端多,不宜提倡。◼隔膜袋:又称两腔袋或三腔袋,是新型全营养液产品,可在常温下保存24个月,能够更安全、便捷地用于需求病人。缺点是无法做到配方的个体化。➢全营养混合液(TNA):又称全合一(AIO),是使用无菌混合技术将所有肠外营养日需成分,包
括碳水化合物、脂肪乳剂、氨基酸、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一些其它药物(通过稳定性实验且病人需要使用的)先混合在一个三升袋中,然后输注。TNA的使用优势◼全部营养物质经混合后同时均匀地输入体内,有利于更好地代谢和利用。◼减少甚至避免了单独
输注高渗葡萄糖和脂肪乳剂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3L袋壁薄质软,在大气挤压下形成全封闭的输液系统,减少了气栓的发生。◼各种营养剂在TNA中相互稀释,渗透压降低,增加了经外周静脉行TPN治疗的机会。◼TNA在洁净度达标的环境中,用无菌操作配制,避免了微生物的污染。◼病人每天所有的营养“一袋式”
输注,使用方便,减轻了监护工作量。3.肠外营养的组方◼能量的供给:根据危重病人的特点,代谢支持中非蛋白质热量的供给必须适当,105-125kJ(25-30kcal)/(kg·d)为宜。葡萄糖是中枢神经系统、红细胞、肾上腺髓质等的优
选燃料,每天提供不得少于150g,所需热量的其他部分可用脂肪形式来供给。胰岛素是体内唯一的降低血糖的激素,也是唯一同时促进糖元、脂肪、蛋白质合成的激素。糖代谢过程受胰岛素的控制,其促进细胞膜对葡萄糖的通透
性,促进糖的充分氧化。因此应用葡萄糖需加用外源性胰岛素,对于危重病人葡萄糖与胰岛素应用比例一般为4:1。日本研究葡萄糖、果糖和木糖醇以8:4:2比例供给有最好的代谢效应。这是因为:①输入液的葡萄糖浓度较低,血清葡萄糖水平也低;②较低的血清葡萄糖水平减轻了胰腺分泌胰岛素的负担;③果
糖和木糖醇增加了葡萄糖的利用和蛋白质合成。“双能源”方式为最好的供能系统,脂肪乳剂提供一部分热量对代谢支持是有利的。◼使机体减少对葡萄糖的依赖;◼提供人体必需脂肪酸;◼没有CO2负荷过重的副作用。脂肪乳剂提供机体合成蛋白质所必须的ATP,促进氨基酸进入肌肉组织及内脏组织对氨基
酸的摄取和内脏蛋白质的合成,起到良好的节氮效应。脂肪乳剂的常用量为1-1.5g/kg·d,在危重高代谢病人状态可适当增加一些,但所供应的热量不超过总热量的50%为宜。因为过多使用能加重感染病人的高三酰甘油和高非脂化脂肪酸血症,大于总热量的70%时,可导致脂肪
储存的增加,对保持氮平衡非但没有益处,反而可导致感染病人的病死率增加。适宜的糖脂比为6:4左右。在高代谢状态时,肉毒碱内源合成不足,使长链三酰甘油(LCT)利用有障碍,中链三酰甘油(MCT)不需要肉毒碱即进入线粒体氧化,且速度比LCT快,在体内分解生成的中
链脂肪酸(MCFA)由门静脉系统廓清,保护肝巨噬细胞(枯否细胞),比LCT安全,但MCT不含亚油酸和亚麻酸等人体必需脂肪酸,因此对于危重病人应使用LCT与MCT各50%混合制剂是比较理想的。➢蛋白质或氮的供给:机体无储备的蛋白质,人体每日用于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AA),1/3依
赖饮食供给。若无外源供给,只能靠分解自体血浆蛋白、肌肉蛋白和其他组织器官的蛋白质来提供氮源,以满足机体合成急需的蛋白质。如心、肺的活动和伤口的愈合都必须有蛋白质和能量基质。清蛋白是组织蛋白质和血浆蛋白质之间AA转运的中间传递
体,危重病人的血浆清蛋白在周围分解成AA,补充每天损失的。AA进入肝脏再参与清蛋白的合成,并再输出至周围而分解成AA,如此反复循环使其血浆蛋白质(尤其是清蛋白)明显下降。要维持应激状态下瘦体细胞总体,防止内脏蛋白质分解利用,提供蛋白质基质非常重要。补充的蛋白质一般都以
AA的形式摄入体内。为使血浆中各种AA都能维持于一定的正常浓度来适应各种蛋白质的合成,平衡型的复合AA制剂为主要的药物。对于危重病人每日AA的量1.5-2g/kg,即提供氮0.25-0.3g/kg,非蛋白热量与氮的比例保持在100:1。高
支链氨基酸(BCAA)应用可以改善创伤病人的氮平衡,有利于氮的保留,促进总体蛋白质、清蛋白和免疫球蛋白的合成,血中转铁蛋白浓度增高,淋巴细胞数增加,皮试反应也见明显增强。对出现肝衰的危重病人,BCAA有利于减轻肝脏负担,调整血浆BCAA/AAA比例
,防止及纠正肝性脑病。➢电解质的供给:严重感染病人术后早期,由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胃肠道功能障碍,大量体液或消化液的丧失,机体往往存在低钾、低钠、低钙、低磷的现象。同时营养支持也需要电解质的参与,如1g氮转化成蛋白质需3mmol钾;提供1000kcal
热量宜给磷15mmol。具体的方案可由病人支持前检查的电解质水平,通过公式计算,再根据结果和临床症状评价进行补充;电解质的浓度要按时监测,以便及时调整供给电解质的量。比如钠缺乏量的计算公式为:Na+缺乏量=病人现在的体重×
0.2×(142-现在的血清Na+)➢微量元素的供给:严重感染会造成血清锌、铁、铜代谢的改变。低铁血症有利于细菌的繁殖,铁的供应减少,会降低营养性免疫的能力。对于微量元素的补充应在总储量未受到影响之前,而不应该在有明显的缺乏症时在去纠正。目前使用的微量元
素制剂安达美1支就可以满足每天的需求量。➢维生素的供给:严重腹腔感染创伤多系统器官衰竭(MSOF)等危重病人,对各种维生素(水溶性、脂溶性)的需要量均大为增加。特别是一些抗氧化维生素与创伤的愈合、内脏损伤的修复、
机体免疫功能有密切关系。营养治疗时各种维生素的供给是不可忽视的。一、谷氨酰胺谷氨酰胺(glutamine,Gln)是体内最丰富的游离氨基酸,它对各器官和组织细胞具有重要而独特的功能,可能是维持肠道免疫功能的一种必需氨基酸,缺乏Gln的TPN会引起免疫力下降。提供外源性Gln可提高血
中Gln浓度,从而为快速增生细胞(如肠上皮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及非增生细胞(如巨噬细胞)提供重要的氧化功能燃料,促进肠粘膜上皮细胞及其相关淋巴细胞对Gln的摄取和利用,促进T细胞的合成。由于Gln的溶
解度低,稳定性差,一般的复合的平衡型氨基酸中都不含Gln,现采用多肽合成的技术,将Gln和其它氨基酸连接,形成Gln二肽,克服以上缺点,可以从静脉补充。危重病人Gln二肽使用剂量为0.20-0.50g/(kg·d)。二、精氨酸精氨酸(arginine,Arg)是条件非必需氨基
酸。许多临床应用表明Arg加强的营养支持可增加机体内氮潴留;有效地发挥调节作用,控制蛋白质更新;促进肌肉内蛋白质的合成;有助于改善机体氮平衡,提高机体的免疫状态。危重病人Arg的静脉补充量约15-20
g/d。三、生长激素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能够逆转和改善危重病人机体的高代谢状态,对预后产生积极的作用。rhGH促进葡萄糖氧化,从而提高能量水平,促进脂肪分解和糖异生,改善蛋白质分解,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其应用多数主张0.1-0.2mg/(kg·d)或8-1
2IU/(kg·d),皮下注射1次/天或2-3次/天。一、营养支持治疗的监测营养支持的前三天血糖、血清电解质的监测必须每天一次,指标稳定后每周测一次。其它应监测体温、血常规、血氨、血气分析、24小时出入水量等,PN病人还应监测肝肾功能、脂肪廓清情况;EN病人检测腹部情况,有无腹泻、腹涨、恶
心、呕吐等。二、营养支持治疗的护理1.肠内营养的护理:◼心理护理,讲明采用的置管途径、应用的ED种类、灌注方法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喂养管的护理,预防和及时发现导管性并发症,预防喂养管的移位、脱出、保持导
管通畅。◼营养液输注护理,输注速度、ED温度的控制,输注导管的更换等。2.肠外营养的护理:➢中心静脉置管前的护理•病人置管前的心理护理;•静脉穿刺部位的皮肤准备;•置管环境的准备;•置管所需物品的准备。➢中心静脉置管时的护理•病人
体位的准备;•静脉穿刺置管时的配合。必须熟悉置管的每一操作步骤,做到主动密切配合,严格无菌操作,指导病人配合置管并观察其反应。•导管皮肤入口处的局部护理。导管皮肤入口处伤口一般需要每日换药1次,如果发现覆盖伤口的敷料已潮湿(如因受汗、痰或其他液体的浸润)应及时换药,更换无菌干敷料。•营养液输注
时的护理✓输液管道的更换;✓输液速度的调控;✓输液过程中常见故障的处理,包括输液管道渗漏、滴速缓慢、静脉导管堵塞、导管滑落等。•观察病人是否发生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有无气胸、血胸及血管神经损伤;✓杜绝一切可能造成气栓的
因素;✓及时发现血栓性静脉炎;✓防止细菌污染引起的导管败血症;✓不适当的TPN造成的代谢性并发症及对营养药物的过敏反应。•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拔除。当肠外营养治疗的整个疗程已完成、或静脉导管已完全堵塞、或疑有导管败血症时应及时拔除导管。•病人的活动。危重病人需长时间卧床,活动受限,
帮助其变动体位,以增进呼吸、循环功能,减少呼吸系统的并发症。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StudyConstantly,AndYouWillKnowEverything.TheMoreYouK
now,TheMorePowerfulYouWillBe学习总结结束语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WhenYouDoYourBest,FailureIsGrea
t,SoDon'TGiveUp,StickToTheEnd演讲人:XXXXXX时间:X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