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代谢医学知识课件

PPT
  • 阅读 1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91 页
  • 大小 2.811 MB
  • 2023-05-1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橙橙】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糖代谢医学知识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糖代谢医学知识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糖代谢医学知识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糖代谢医学知识课件
糖代谢医学知识课件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9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糖代谢医学知识课件.ppt,共(91)页,2.811 M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5306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糖(carbohydrates)即碳水化合物,其化学本质为多羟醛或多羟酮类及其衍生物或多聚物。糖的概念能源物质碳源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糖的分类及其结构根据其水解产物的情况,糖

主要可分为以下三大类。单糖(monosacchride)双糖(oligosacchride)多糖(polysacchride)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OHOHHHOHHOHOOHOOHHHHOHOHHOHHCH2OH葡萄糖(glucose)——已醛糖果糖(fruc

tose)——已酮糖OHOHOHOHHHOHHOH1.单糖不能再水解的糖。OOHOHHOH2CHHOHHCH2OH目录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OOHHHOHHOHHOHHCH2OHOHHHHOHOHOHHOH2COHOHOHOHHOHHHOH半乳糖(galactose)——已醛糖核

糖(ribose)——戊醛糖OHHOHHOHOHOH目录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2.双糖常见的几种二糖有麦芽糖(maltose)葡萄糖—葡萄糖蔗糖(sucrose)葡萄糖—果糖乳糖(lactose)葡萄糖—半乳糖能水解生成几分子单糖的糖,各单糖之间借脱水缩合的糖苷键相连。资料仅供参考

,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3.多糖能水解生成多个分子单糖的糖。常见的多糖有淀粉(starch)糖原(glycogen)纤维素(cellulose)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淀粉——是植物中养分的储存形式淀粉颗粒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糖原——是动物体内

葡萄糖的储存形式Non-reducedReduced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纤维素——作为植物的骨架。β-1,4-糖苷键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糖原(Glycogen,Gn)--糖的储存形式葡萄糖(Glucose,G)--糖的运输形式人体内主要的糖类资料仅供参考,不

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一、糖的生理功能1、氧化供能(70%)2、作为组织结构的重要成分这是糖的主要功能。如糖是糖蛋白、蛋白聚糖、糖脂等的组成成分。3、参与构成许多重要物质第一节概述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糖蛋

白:一种或多种糖以共价键连接到肽链上的而形成的结合蛋白质。➢蛋白质含量较多,糖所占比例变动大,表现为蛋白质的特性。蛋白聚糖(旧称黏蛋白):是由核心蛋白与一条或多条糖胺聚糖以共价结合形成的一类糖蛋白。➢糖占比例大,约一半以上,具有多糖性质。➢分布于软骨、结缔组织、角膜基质、关节滑液、粘

液、眼玻璃体等组织。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糖脂:是一个或多个单糖残基通过糖苷键与脂类连接而成的化合物。它是生物膜的组成成分之一,组成生物膜的糖脂主要是甘油糖脂和鞘糖脂。糖脂的功能:(1)维持细胞结构的刚性(2)抗原的化学

标记血型抗原(3)细胞分化阶段可鉴定的化学标记(4)调节细胞的正常生长(5)作为受体。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二、糖的消化与吸收(一)糖的消化人类食物中的糖主要有植物淀粉、动物糖原以及麦芽糖、蔗糖、乳糖、葡萄糖等,其中以淀粉为主。消化部位:主要

在小肠,少量在口腔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淀粉麦芽糖+麦芽三糖(40%)(25%)α-临界糊精+异麦芽糖(30%)(5%)葡萄糖唾液中的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α-临界糊精酶消化过程肠粘膜上皮细胞刷状缘胃口腔肠腔胰液中的α-淀粉酶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糖的吸收1.吸收部位小肠上段2.吸收形式单糖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3.吸收途径(糖向细胞内的转运)小肠肠腔肠粘膜上皮细胞门静脉肝脏体循环各种组织细胞GLUTGLUT:葡萄糖转运体(glucosetransporter),已发现有5种葡萄糖

转运体(GLUT1~5)。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葡萄糖酵解途径丙酮酸有氧无氧H2O及CO2乳酸糖异生途径乳酸、氨基酸、甘油糖原肝糖原分解糖原合成磷酸戊糖途径核糖+NADPH+H+淀粉消化与吸收ATP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葡萄糖丙酮酸乳酸乙醇乙酰CoA6-磷酸葡萄

糖磷酸戊糖途径糖酵解(有氧)(无氧)三羧酸循环(TCA)(有氧或无氧)呼吸链氧化磷酸化NADHFADH2三、糖代谢的概况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细胞膜细胞质线粒体高尔基体细胞核内质网溶酶体细胞壁叶绿体有色体白色体液体晶体分泌物吞噬中心体胞饮细胞膜

丙酮酸氧化三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磷酸戊糖途径糖酵解分解代谢途径及定位动物细胞植物细胞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二节糖的分解代谢❖糖的无氧氧化(糖酵解)❖糖的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资料仅供参考,不当

之处,请联系改正。一、糖酵解(glycosis)(一)概念:葡萄糖或糖原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分解成乳酸,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无氧情况下G或Gn乳酸分解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二、过程1.磷酸丙糖的生成2.

丙酮酸的生成3.乳酸的生成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糖酵解简易过程❖1葡萄糖2丙酮酸2乳酸ATP2HADP+Pi=ATP⑴葡萄糖磷酸化生成6-磷酸葡萄糖ATPADPglucoseHCCCCCCH2OHOHOHOHHHOHHOHglucose-

6-phosphate(G-6-P)HCCCCCCH2OHOHOHOHHHOHHOHOHO-OHOP已糖激酶Mg2+特点:①此反应不可逆,消耗1个ATP.②催化此反应的激酶有已糖激酶和葡萄糖激酶。糖酵解过程的第一个限速酶⑵6

-磷酸葡萄糖异构化转变为6-磷酸果糖OHCH2CCCCCH2OOOHHHOHHOHPOOHOH磷酸Glc异构酶HCCCCCCH2OOHOHOHHHOHHOHPOOHOH特点:①反应可逆。②磷酸葡萄糖异构酶将葡萄糖的羰基C由C1移至C2,为C1位磷酸化作准备,同时保证C2上有羰基存

在,这对分子的β断裂,形成三碳物是必需的fructose-6-phosphate,F-6-P⑶6-磷酸果糖再磷酸化生成1,6-二磷酸果糖O-CH2CCCCCH2OOOHHHOHHOHPOOHOHATPA

DPO-POOHOH磷酸果糖激酶-1Mg2+OHCH2CCCCCH2OOOHHHOHHOHPOOHOH特点:①此反应在体内不可逆,消耗1个ATP。②反应由磷酸果糖激酶1催化,是主要的调节位点糖酵解过程的第二个限速酶fr

uctose-1,6-biphosphate,F-1,6-BP⑷3-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的生成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OHCH2COCH2OPOOHOHOHHOCCHCH2OPOOHOHfructose-1,6-di

phosphate(F-1,6-2P)CCCCCH2OOOHHHOHHOHCH2OPOOHOHPOOHOH醛缩酶126543123456+⑸磷酸丙糖的互换dihydroxyacetonephosphate)OHCH2COCH2OPOOHOHOHH

OCCHCH2OPOOHOHglyceraldehyde3-phosphate磷酸丙糖异构酶1,6-二磷酸果糖2×3-磷酸甘油醛⑹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OHO-OCCHCH2OPOOHOH1,3-diphosphoglycerate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lyceraldehy

de3-phosphateOHHOCCHCH2OPOOHOHHPO42-+NADH+H+NAD+OPO32-糖酵解中唯一的脱氢反应特征:由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催化,在无机磷酸的参与下以NAD+作为电子受体,3-磷酸甘油醛氧化脱氢生成1,3-二磷酸甘油酸和NADH+H+。⑺1,3-二磷酸甘油酸

转变为3-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激酶HOHOOCCHCH2OPOOHOH3-phosphoglycerate)OHO-OCCHCH2OPOOHOH1,3diphosphoglycerateOPO32-ADPATP这是糖酵解中第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特征:①在磷酸甘

油酸激酶的作用下,将高能磷酰基转给ADP形成ATP。②这是酵解中第一次产生ATP的反应,反应是可逆的⑻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3-phosphoglycerateHOHOOCCHCH2OPOOHOH磷酸甘油酸变位酶2-phosphogly

cerateOHHO-OOCCHCH2O-POOHOH特征:①变位酶是一种催化分子内化学基团移位的酶.②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催化3-磷酸甘油酸和2-磷酸甘油酸之间的磷酸基团位置的移动,分子内重排.⑼2-磷酸甘油酸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ho

sphoenolpyruvateO-HOOCCCH2P+OOHOH2-phosphoglycerateHOHHOOOCCCH2POOHOH烯醇化酶(Mg2+/Mn2+)氟化物能与Mg2+络合而抑制此酶活性特征:①烯醇化

酶(需要Mg2+的活化)催化2-磷酸甘油酸中的a、β位脱去水形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②烯醇磷酯键具有很高的磷酸基转移潜能。aH2Oβ(10)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为丙酮酸ADPATP丙酮酸激酶(PK)phos

phoenolpyruvateO-HOOCCCH2P+OOHOHenolpyruvateCOOHOHCH2C糖酵解过程的第三个限速酶Mg2+,K+特征:①丙酮酸激酶催化磷酸基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移给ADP,生成烯醇

式丙酮酸和ATP,反应是不可逆的②这是酵解中第二个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ADP丙酮酸激酶enolpyruvateOHCH2CCOOHpyruvate自发进行CH3OCCOOH(10)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11、丙酮酸被还原为乳酸丙酮酸乳酸乳酸脱氢酶(

LDH)NADH+H+NAD+COOHCHOHCH3COOHC=OCH3反应中的NADH+H+来自于上述第6步反应中的3-磷酸甘油醛脱氢反应。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E1:己糖激酶E2:6-

磷酸果糖激酶-1E3:丙酮酸激酶NAD+乳酸糖酵解的代谢途径GluG-6-PF-6-PF-1,6-2PATPADPATPADP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丙酮酸磷酸二羟丙酮3-磷酸甘油醛NAD+NADH+

H+ADPATPADP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E2E1E3NADH+H+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三)、糖酵解的反应特点1、底物:1分子葡萄糖或葡萄糖单位产物:2分子丙酮酸2、三步不可逆反应(关键酶):己糖激酶果糖磷酸激酶丙酮酸激酶3、耗能:2分子或1分子ATP产能:4分子ATP

,净生成2或3分子ATP4、细胞定位:细胞液5、不需氧6、总反应:C6H12O6+2NAD++2ADP+2Pi→2C3H4O3+2NADH+2H++2ATP+2H2O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四)、糖酵解的生理意义1.在无氧条件下迅速提供能量,供机

体需要。如:剧烈运动、人到高原2.是某些细胞在不缺氧条件下的能量来源。3.是某些病理情况下机体获得能量的方式。4.是糖的有氧氧化的前过程,亦是糖异生作用大部分逆过程。6.若糖酵解过度,可因乳酸生成过多而导致乳酸酸中毒。5.糖酵解也是糖、脂肪和氨基酸

代谢相联系的途径。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肌肉收缩与糖酵解供能:⑴肌肉内ATP含量很低;结论:糖酵解为肌肉收缩迅速提供能量⑵肌肉中磷酸肌酸储存的能量可供肌肉收缩所急需的化学能;⑶即使氧不缺乏,葡萄糖进行有氧氧化的过程比糖酵解长得多,来不及满足需要;背景:

剧烈运动时:⑷肌肉局部血流不足,处于相对缺氧状态。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初到高原与糖酵解供能:人初到高原,高原大气压低,易缺氧机体加强糖酵解以适应高原缺氧环境海拔5000米背景:结论: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

系改正。某些组织细胞与糖酵解供能:代谢极为活跃,即使不缺氧,也常由糖酵解提供部分能量。成熟红细胞:视网膜、神经、白细胞、骨髓、肿瘤细胞等:无线粒体,无法通过氧化磷酸化获得能量,只能通过糖酵解获得能量。電子掃描顯微鏡下的血細胞(紅色的是

紅血球,綠色的是白血球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某些病理状态与糖酵解供能:某些病理情况下机体主要通过糖酵解获得能量.严重贫血大量失血呼吸障碍肺及心血管等疾病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二、糖的有氧氧化有氧氧化的概念: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

条件下彻底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称为糖的有氧氧化。有氧氧化的细胞定位:在胞液和线粒体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二)、糖的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第一阶段:糖酵解途径第二阶段:丙酮酸的氧化脱羧第三阶段:三羧酸循环G(Gn)第四阶段:氧化磷酸化丙酮酸乙酰CoACO

2NADH+H+FADH2H2O[O]ATPADPTAC循环胞液线粒体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二)、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1、糖的有氧氧化主要是为机体提供能量❖2、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蛋白质彻底氧化的共同途径❖3、三羧酸循环是物

质代谢的枢纽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葡萄糖有氧氧化生成的ATP反应辅酶ATP第一阶段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16-磷酸果糖→1,6-双磷酸果糖-12×3-磷酸甘油醛→2×1,3-二磷酸甘油酸NAD+2×1.5或2×2.5*2×1,3-二磷酸甘油酸→2×3-磷酸甘油酸2×1

2×磷酸烯醇式丙酮酸→2×丙酮酸2×1第二阶段2×丙酮酸→2×乙酰CoA2×2.5第三阶段2×异柠檬酸→2×α-酮戊二酸2×2.52×α-酮戊二酸→2×琥珀酰CoA2×2.52×琥珀酰CoA→2×琥珀酸2×12×琥珀酸→2×延胡索酸F

AD2×1.52×苹果酸→2×草酰乙酸NAD+2×2.5净生成30(或32)ATPNAD+NAD+NAD+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有氧氧化的调节关键酶①酵解途径:己糖激酶丙酮酸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②丙酮酸的

氧化脱羧: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③三羧酸循环: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三、磷酸戊糖途径❖磷酸戊糖途径:由6-磷酸葡萄糖开始,直接脱氢、脱羧氧化生成有重要生理功能的5-磷酸

核糖和NADPH+H+。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细胞定位:胞液➢第一阶段:氧化反应生成5-磷酸戊糖,NADPH+H+及CO2(一)、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过程*反应过程可分为二个阶段➢第二阶段:糖基移换阶段生成6-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资

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磷酸戊糖途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5-磷酸木酮糖C55-磷酸木酮糖C57-磷酸景天糖C73-磷酸甘油醛C34-磷酸赤藓糖C46-磷酸果糖C66-磷酸果糖C63-磷酸甘油醛C36-磷酸葡萄糖(C6)×36-磷酸葡萄糖酸内酯(C6)×36-

磷酸葡萄糖酸(C6)×35-磷酸核酮糖(C5)×35-磷酸核糖C53NADP+3NADP+3H+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3NADP+3NADP+3H+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CO2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二、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1.是体内生成NA

DPH的主要代谢途径:NADPH在体内可用于:⑴作为供氢体,参与体内的合成代谢:如参与合成脂肪酸、胆固醇,一些氨基酸。⑵参与羟化反应:作为加单氧酶的辅酶,参与对代谢物的羟化。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⑶使氧化型谷胱甘肽还原。⑷维持巯基酶的活性。⑸维持红细胞膜

的完整性:由于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遗传性缺陷可导致蚕豆病,表现为溶血性贫血。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2.是体内生成5-磷酸核糖的唯一代谢途径:❖体内合成核苷酸和核酸所需的核糖或脱氧核糖均以5-磷酸核糖的形式提供,这是体内唯一的一条能生成5-磷酸核糖的代谢途径。❖磷酸戊糖

途径是体内糖代谢与核苷酸及核酸代谢的交汇途径。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三节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糖原:糖原是由葡萄糖为单位聚合而成的分枝状大分子多糖。是动物体内糖的储存形式之一,是机体能迅速动用的能量储备。❖糖原储存的主要器官及其生理意义肝脏:肝糖原,70~100g,维持血糖水

平肌肉:肌糖原,250~400g,主要供肌肉收缩所需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1.葡萄糖单元以α-1,4-糖苷键形成长链。2.约10个葡萄糖单元处形成分枝,分枝处葡萄糖以α-1,6-糖苷键连接,分支增加,溶解度增加。3.每条链都终止于一个非还原端.非还原端增多,以利于其被酶分解。❖

糖原的结构特点及其意义目录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一、糖原的合成代谢(二)合成部位(一)定义糖原的合成(glycogenesis)指由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过程。组织定位:主要在肝脏、肌肉细胞定位:胞浆α-1,6-糖苷键α-1,4-糖苷键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一、糖原的合

成糖原的合成(glycogenesis)指由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过程。组织定位:主要在肝脏、肌肉细胞定位:细胞液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1.葡萄糖磷酸化生成6-磷酸葡糖葡萄糖6-磷酸葡糖ATPADP己糖激酶;葡糖激酶

(肝)糖原合成途径: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1-磷酸葡糖磷酸葡糖变位酶6-磷酸葡糖2.6-磷酸葡糖转变成1-磷酸葡糖这步反应中磷酸基团转移的意义在于:由于延长形成α-1,4-糖苷键,所以葡萄糖分子C1上的羟基必须活化,才利于与原来的糖原分子末端葡萄

糖的游离C4羟基缩合。C1上的羟基与磷酸基之间形成的O-P键具有较高的能量。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UDPG可看作“活性葡萄糖”,在体内充作葡萄糖供体。+UTP尿苷PPPPPiUDPG焦磷酸化酶3.1-磷酸葡糖

转变成尿苷二磷酸葡糖2Pi+能量1-磷酸葡糖OHHOOHHOHHOHHOHCH2OHHP尿苷二磷酸葡糖(uridinediphosphateglucose,UDPG)OHHOOHHOHHOHHOHCH2OHHPP尿苷

P尿苷PP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糖原n+UDPG糖原n+1+UDP糖原合酶(glycogensynthase)UDPUTPADPATP核苷二磷酸激酶4.α-1,4-糖苷键式结合(糖链的延长)资料仅供参考,不

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糖原n为原有的细胞内的较小糖原分子,称为糖原引物(primer),作为UDPG上葡糖基的接受体。糖原n+UDPG糖原n+1+UDP糖原合酶(glycogensynthase)资料仅供参考,不

当之处,请联系改正。3.糖原分支的产生❖当直链长度达12个葡萄糖残基以上时,在分支酶(branchingenzyme)的催化下,将距末端6~7个葡萄糖残基组成的寡糖链由α-1,4-糖苷键转变为α-1,

6-糖苷键,使糖原出现分支。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分支酶(branchingenzyme)α-1,6-糖苷键α-1,4-糖苷键目录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分支的形成不仅可增加糖原的水溶性,更重要的是可增加非还原端数目,以便磷酸化酶能迅速分解糖原。❖从葡萄糖合成糖原是耗

能的过程。葡萄糖6-葡萄糖ATP1-磷酸葡糖UDPGUTPPPi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二)糖原合成的特点:❖必须以原有糖原分子作为引物;❖合成反应在糖原的非还原端进行;❖合成为一耗能过程

,每增加一个葡萄糖残基,需消耗2个高能磷酸(2ATP);❖其关键酶是糖原合酶(glycogsynthase)❖需UTP参与(以UDP为载体)。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二、糖原分解•肝糖原的分解过程:糖原n+1糖原n+1-磷酸葡糖磷酸

化酶1.1-磷酸葡萄糖的生成糖原分解(glycogenolysis)习惯上指肝糖原分解成为葡萄糖的过程。肌糖原进行糖酵解或糖的有氧氧化(一)反应过程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1-磷酸葡糖6-磷酸葡糖磷酸葡糖变位酶2.1-磷酸葡糖转变成6-磷酸葡糖3.6-磷酸葡糖水解生成葡萄糖

葡糖-6-磷酸酶(肝,肾)葡萄糖6-磷酸葡糖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脱枝酶(debranchingenzyme)4.脱枝酶的作用①转移葡萄糖残基②水解-1,6-糖苷键磷酸化酶目录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二)糖

原分解的特点1.糖原磷酸化酶为其限速酶;2.葡萄糖-6-磷酸酶只存在于肝脏和肾脏中,糖原可分解补充血糖。肌糖原分解的前三步反应与肝糖原分解过程相同,但是生成6-磷酸葡糖之后,由于肌肉组织中不存在葡糖-6-磷酸酶,所以生成的6-磷酸葡糖不能转

变成葡萄糖释放入血,提供血糖,而只能进入酵解途径进一步代谢。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糖原的合成与分解总图UDPG焦磷酸化酶G-1-PUTPUDPGPPi糖原n+1UDPG-6-PG糖原合酶磷酸葡糖变位酶

己糖(葡萄糖)激酶糖原nPi磷酸化酶葡糖-6-磷酸酶(肝)糖原n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关键酶①糖原合成:糖原合酶②糖原分解:糖原磷酸化酶三、糖原合成与分解的生理意义通过神经、激素和

代谢物的调控,为细胞提供葡萄糖,保证能量供应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糖异生(gluconeogenesis)是指从非糖化合物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部位*原料主要在肝、肾细胞的胞浆及线粒

体主要有生糖氨基酸、有机酸(乳酸、丙酮酸)甘油第四节糖异生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E1:己糖激酶E2:6-磷酸果糖激酶-1E3:丙酮酸激酶NAD+乳酸糖酵解的代谢途径GluG-6-PF-6-PF-1,6-2PATPADPATPADP1,3

-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丙酮酸磷酸二羟丙酮3-磷酸甘油醛NAD+NADH+H+ADPATPADP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E2E1E3NADH+H+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二、

糖异生途径*过程➢酵解途径中有3个由关键酶催化的不可逆反应。在糖异生时,须由另外的反应和酶代替。➢糖异生途径与酵解途径大多数反应是共有的、可逆的;糖异生途径(gluconeogenicpathway)指从丙酮酸生成葡萄糖的具体反应过程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一)丙酮酸羧化转变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草酰乙酸PEPATPADP+PiCO2①GTPGDPCO2②①丙酮酸羧化酶(pyruvatecarboxylase),辅酶为生物素(反应在

线粒体)②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反应在线粒体、胞液)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糖异生的限速酶❖葡萄糖-6-磷酸酶❖果糖二磷酸酶❖丙酮酸羧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

系改正。三、糖异生的生理意义❖1、维持饥饿时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2、有利于乳酸的再利用❖3、协助氨基酸代谢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血糖的概念: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称为血糖。正常空腹血糖浓度为3.9~6.1mmol/L第五节血糖及其调节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

联系改正。血糖水平恒定的生理意义保证重要组织器官的能量供应,特别是某些依赖葡萄糖供能的组织器官。➢脑组织不能利用脂酸,正常情况下主要依赖葡萄糖供能;➢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完全通过糖酵解获能;➢骨髓及神经组织代谢活跃,经常利用葡萄糖供能。资料仅供参考

,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血糖食物糖消化,吸收肝糖原分解非糖物质糖异生氧化分解CO2+H2O、乳酸糖原合成肝(肌)糖原磷酸戊糖途径等其它糖脂类、氨基酸合成代谢脂肪、氨基酸一、血糖的来源和去路8.9-10.0mmol/L尿糖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二、血糖浓

度的调节(一)神经系统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的某一区域通过交感神经的作用,使肾上腺髓质和胰岛A细胞分别分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下丘脑的另一区域通过副交感神经,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使血糖含量降

低。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二)激素1.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胰岛素2.升高血糖浓度的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三)组织器官1.肝脏1)合成糖原2)肝糖原分解参与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3)糖异生2.肌肉等外周组织肾脏调节:1)[血糖]肾糖阈时

,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2)[血糖]肾糖阈时,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三、高血糖和低血糖(一)高血糖症及糖尿病1.高血糖(hyperglycemia)的定义2.肾糖阈的定义临床上将空腹血糖浓度高于7.2mmol/L称为高血糖。当血糖浓度高于8.8mmol/L

(160mg/dl)时,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则可出现糖尿。这一血糖水平称为肾糖阈。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原因:生理性:饮食性糖尿,情感性糖尿病理性:脑垂体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肾性糖尿等。胰岛素缺乏、受体数目减少、受体与胰岛素的亲和力降

低临床持续性高血糖和糖尿多见于糖尿病患者,中医称为“消渴证”①饮食性,②情感性,③肾性,④糖尿病.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diabetesmellitus病因:胰岛素不足糖的来源、去路出现高血糖及糖尿;“三多一少”症状:患者能量不足有饥饿感多食;多食血糖大量糖随尿排

出多尿;多尿失水过多血液浓缩口渴多饮。由于产能不足大量动员脂肪和蛋白质分解严重时因消耗过多身体逐渐消瘦体重减轻(少)。糖的氧化供能↓↓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二)低血糖症1.低血糖(hypoglycemia)的定义2.低血糖

的影响空腹血糖浓度低于3.3mmol/L时称为低血糖。血糖水平过低,会影响脑细胞的功能,从而出现头晕、倦怠无力、心悸等症状,严重时出现昏迷,称为低血糖休克。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低血糖:空腹时血糖浓度低于

2.8mmol/L。原因:生理性:1.饥饿时间过长,长时间剧烈运动,2.高强度体力劳动,妊娠妇女(需更多能量)等。病理性:1.胰岛β细胞增生或肿瘤使胰岛素分泌过多。2.垂体前叶或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使生长素或糖皮质分泌不足。3

.严重的肝脏疾患。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四、血糖调节功能的评价试验❖(一)耐糖现象:人体处理葡萄糖的能力❖(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耐糖曲线❖正常人糖耐量:空腹血糖---小于6.1mmol/L❖服糖后-------小于8.88mmol

/L❖2小时----------小于7.8mmol/L❖糖尿病糖耐量: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服糖后-------尿糖❖2小时----------大于11.1mmol/L

小橙橙
小橙橙
文档分享,欢迎浏览!
  • 文档 25747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