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社会医学现代社会病及其防治课件.ppt,共(42)页,1.022 M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5300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社会医学现代社会病及其防治(优选)社会医学现代社会病及其防治2•社会病介于“社会问题”和“越轨行为”之间的一个概念,但更接近“社会问题”,也可以说是某些社会问题的集合,也可以说是与健康相关的社会问题。•“社会病”定义为“主
要由社会本身的原因造成的,与社会发展和进步方向相违背的、危害人群健康的社会性现象”。•——社会病主要是社会现象,不是个人的行为问题,但不是所有的社会问题都可以称作是“社会病”,更不是所有的社会问题都与个人行为越轨有关。3不
同的定义•社会病是指社会因素起决定作用,并与现代生活方式与行为密切相关的疾病或社会病理现象。•高血压?青少年妊娠?……4社会病特点•公共性•产生根源的复杂性•对社会的严重危害性•社会病的防治需要全社会的努力5二、自杀•自杀个人在意
识清楚的情况下,自愿地(而不是被别人所逼迫)采取手段伤害、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自杀分为自杀身亡和自杀未遂•1000人/天死于自杀67自杀的分布——全死因中的顺位1998年中国中、青年前10位死因排序(死亡率1/10万)死因15-24岁死因25-34岁死
因35-44岁1.自杀9.291.自杀19.971.恶性肿瘤61.252.交通事故8.322.恶性肿瘤19.402.循环系疾病29.383.恶性肿瘤5.093.交通事故17.383.交通事故19.084,溺水4.334,循环系疾病11.404,自杀16.085.循环系疾病2
.985.传染病5.725.消化系疾病13.166.传染病2.246.消化系疾病5.106.呼吸系疾病9.707.他杀1.907.溺水3.877.传染病9.458.意外中毒1.408.呼吸系疾病3.648.内分泌、代谢疾病4.019.意外跌落1.619.他杀3.2
09.意外跌落3.6410.呼吸系疾病1.4210.意外中毒3.010.泌尿、生殖系疾病3.608建立心理咨询机构针对性预防病高危人群,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的预防工作提高基层医师的应急处理能力其他预防复吸和降低吸毒的
危害是吸毒预防工作中两个非常特殊的问题——二级预防年龄与性别15~44岁年龄组;高血压?青少年妊娠?……意外伤害除了引起人体损伤外,也可能造成精神创伤或心理障碍。社会病的防治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吸毒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包括吸食、注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stimulan
ts社会干预法律对商业性工作者的管理和控制,也与性病的传播有密切的联系大麻cannabis,marijuana自杀行为在个体层面上与个人性格、价值观念、人际关系、个人所遭受的社会心理压力、个人的应对方式、获得的社
会支持以及精神、躯体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密切的联系对相关医务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工作者进行培训自杀的分布——地区分布吸毒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包括吸食、注射法律措施准自杀行为——自伤行为•自伤行为大体上是指在个人意识清楚的情况下,自愿采取的自我致伤、致残行为,一般完全没有死
亡意愿。常见的自我损伤形式包括切伤皮肤、用锋利的东西刺伤自己的身体、吞食异物或将异物塞入阴道、尿道或肛门等。•自杀与自伤行为既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又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9(一)自杀死亡人群的分布•性别分
布大多数国家自杀死亡的男女性别为3:1,自杀未遂为1:3左右。在我国,性别比大致为1:1,甚至女性高于男性。•年龄分布自杀死亡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青少年自杀死亡率有升高的趋势。我国有两个高峰老年人和2534岁年龄组。•城乡分布在发
达国家,农村人口的自杀死亡率远低于城市人口的自杀死亡率。中国农村居民的自杀死亡率比城市居民高35倍。•精神疾病自杀者中精神疾病的患病率达到90%及以上,尤其是抑郁症。10自杀的分布——国际差别全球自杀前10位国家自杀率和性别比自杀率(/10万)国家年代总计男女男/女匈牙利199138.658.82
0.72.8斯里兰卡198633.246.918.92.5俄罗斯199021.134.49.13.8中国198917.114.719.60.8日本199116.120.611.81.7德国199015.822.49.62.3澳大利亚198813.321.05.63.8新加坡199013
.114.711.51.3加拿大199012.726.45.23.911自杀的分布——地区分布世界银行《全球疾病负担》(TheGlobalBurdenofDisease)资料—1990全世界中国其它国家中国占全世界的比例(%)男性人数(百万)2653.75
85.22068.522.1自杀人数(万)45.615.929.733.9自杀率(/10万)17.227.214.4女性人数(百万)2613.7548.52065.221.0自杀人数(万)33.018.414.655.8自杀率(/1
0万)12.633.57.1总计人数(百万)5267.41133.74133.721.5自杀人数(万)78.634.344.343.6自杀率(/10万)14.930.310.712自杀的分布——城乡差别2000年我国全死因前8位死亡率(1/10万)顺位死因城市死因农
村1.心脑血管疾病244.91心脑血管疾病201.682.恶性肿瘤146.61呼吸系统疾病142.163.呼吸系统疾病79.92恶性肿瘤112.574.消化系统疾病18.38消化系统疾病23.895.内分泌、营养代谢
及免疫疾病17.97自杀20.886.交通事故11.27交通事故16.757.泌尿生殖系统疾病9.0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9.278.自杀5.96内分泌、营养代谢及免疫疾病6.8413自杀的分布——地区分布1991-1995年中国城乡意外伤害前8位死因排序(/10
万)死因城市死亡率AYPLL农村死亡率AYPLL合计死亡率AYPLL1.自杀6.56308.1522.893938.3319.854221.412.交通事故12.28562.1813.962885.4313.55334
4.963.溺水2.52160.3410.353154.438.773142.784,意外跌落5.41126.394.59604.824.73714.65.意外中毒3.33139.964.35831.114.13943.016.他杀3.00189.812.34526.852.
46682.277.失火0.5623.691.69296.021.46310.078.医疗事故0.274.690.1122.50.1425.7514自杀的分布——年龄分布(1/10万)0102030405060708015-24岁25-44岁45-64岁65岁及
以上匈牙利日本波兰中国15常见的引起意外中毒的物质自杀的分布——地区分布世界卫生组织对58个国家的资料分析,不论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意外伤害都是前5位死亡原因之一,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的主要死亡原因。我国
有两个高峰老年人和2534岁年龄组。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素质——第一层次法律措施对性的禁锢阻碍人们获得必要的、正确的性知识和性病防治知识提高基层医师的应急处理能力其他中国农村居民的自杀死亡率比城市居民高35倍。精神疾病自杀者中精神疾病的患病率达到90%及以上,尤其是抑郁症。
生理条件视力、应急和判断能力在现代社会中,意外伤害不仅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且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是世界各国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人口流动流动人口常是性行为相对活跃的人群社会干预法律对商业性工作者的管理和控制,也与性病的传播有密切的联系
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精神病人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恢复期、酒瘾、药瘾提高基层医师的应急处理能力其他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普及预防中毒知识,减少中毒时间精神活性物质的最重要的特点是依赖性,或者称为成瘾性依赖性,或者称为成瘾性自杀的分布——年龄分布0204060801
0012014051525354555657585及以上大城市中小城市农村16(二)自杀的社会根源•自杀行为在个体层面上与个人性格、价值观念、人际关系、个人所遭受的社会心理压力、个人的应对方式、获得的社会支持以及
精神、躯体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密切的联系•我国农村自杀率高的原因•医疗保健水平较低•有毒化学物质广泛的可获得性•农村妇女的文化水平较低•农村社区价值观念的改变17(三)自杀的预防自杀预防的一般措施1.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素质——第一层次2.普及有关自杀的知识3.减少自
杀的机会4.建立预防自杀的专门机构5.对相关医务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工作者进行培训6.控制自杀个案的媒体报道18特殊人群的自杀预防精神病人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恢复期、酒瘾、药瘾大中学生改革教育和管理体制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
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建立合适的专业咨询和转诊机制19三、吸毒•吸毒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包括吸食、注射•等)使用能够影响人的精神状况、为法律所禁止拥有和使用的化学物质的行为。•精神活性物质psychoactivesubst
ances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depressants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stimulants大麻cannabis,marijuana致幻剂hallucinogen阿片类opioids挥发性溶剂solvents烟草tobacco毒品20•精神活性物质的最重要的特点是依赖性
,或者称为成瘾性依赖性,或者称为成瘾性••心理依赖(psychologicaldependence)•精神依赖(physicaldependence)•——概念的区别•戒断症状(withdrawalsymptoms)停止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出现的症状,表现为躯体和精神机能的紊乱,严重时可导致
死亡21(一)吸毒的危害•吸毒严重损害吸毒者的健康•注射使用毒品已经成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重要传播途径•吸毒破坏社会稳定•与吸毒密切相关的种毒、制毒、贩毒行为常常已有组织犯罪的形式存在,不仅对社会稳定,而且对局部经济甚至对全球经济产生不可估量的损
害作用22(二)吸毒的社会根源•毒品的可获得性•同伴影响和团伙压力•成长环境的影响•社会文化对毒品的容忍程度23(三)吸毒的控制与预防•宏观政策方面的考虑1.把禁毒作为事关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大事来抓2.实行综合治理的禁毒战略3.坚持依法禁毒4.确定“‘
四禁’并举、堵源截流、严格执法、标本兼治”的工作方针5.把预防青少年吸毒作为禁毒工作的基础工程6.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禁毒合作•吸毒的三级预防24•预防复吸和降低吸毒的危害是吸毒预防工作中两个非常特殊的问题——二级预防•
降低吸毒的危害(harmreduction)希望吸毒者能够解除毒瘾,如果实在不能,希望吸毒者采取安全的吸毒行为和性行为,通过合法的途径获得毒品的替代品,以减少艾滋病等疾病的传染,预防过量中毒,降低吸毒者对社会的危害——三级预防•美沙酮维持治疗项目针具交换项目•安
全套项目自我保护技能训练25四、意外伤害•伤害(injury)由于运动、热量、化学、点火放射线的能量交换,在机体组织无法耐受的水平上,所造成的组织损伤或由于窒息而引起的缺氧称为伤害•意外伤害(unintentionalinjury)指无意识的、意料之外的突发事件造成的人体损伤。意外伤害
除了引起人体损伤外,也可能造成精神创伤或心理障碍。26意外伤害的分类根据伤害发生的地点机动车伤害发生在工作场所的伤害发生在家庭的伤害发生在公共场所的伤害根据伤害的性质分类目前通用国际疾病分类系统(ICD)第十版交通伤害、
溺水、中毒、跌落(跌倒)、火灾与烧(烫)伤、窒息、医源性伤害、职业(工业或农业等)伤害等27意外伤害的流行概况•在现代社会中,意外伤害不仅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且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是世界各国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对58个国家的资料分析,不论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意外伤害
都是前5位死亡原因之一,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的主要死亡原因。•意外死亡与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主要的疾病负担28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禁毒合作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禁毒合作吸毒严重损害吸毒者的健康工程干预engineeringintervention挥
发性溶剂solvents建立心理健康档案STD的发病率和患病率的准确资料很难获得STD的发病率和患病率的准确资料很难获得性放纵与性禁锢相反的文化观念和行为取向生理条件视力、应急和判断能力农村社区价值观念
的改变大麻cannabis,marijuana建立预防自杀的专门机构法律措施预防复吸和降低吸毒的危害是吸毒预防工作中两个非常特殊的问题——二级预防精神障碍所造成的疾病负担占整个疾病负担的12%,到2020年预计增加到15%。把禁毒作为事关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大事来抓中国农村居民的自杀死亡
率比城市居民高35倍。戒断症状(withdrawalsymptoms)停止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出现的症状,表现为躯体和精神机能的紊乱,严重时可导致死亡STD的发病率和患病率的准确资料很难获得生理条件视力、应急和判断能力意外伤害的预防干预理论四E干预工程干
预engineeringintervention对环境与产品的设计和革新经济干预economicintervention经济鼓励手段或罚款强制干预enforcementintervention法律措施教育干预educationalintervention健康教育29(一)车祸•车祸是意外
伤害的主要原因•1996年WHO报道,全世界死因顺位中车祸占第四位•中国车祸死亡人数居全世界的首位,每年有近7万人死于车轮之下,发生率平均以每年10%的速度上升•车祸致残率很高造成的寿命损失量远大于死亡率很高的恶性肿瘤30影响车
祸发生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地理、地域生物因素年龄与性别15~44岁年龄组;男性车祸致死率高生理条件视力、应急和判断能力生物周期体力周期、情感周期、智力周期驾驶技术心理、行为因素个性心理特征生活事件不良行为酗酒、药物滥用31车
祸的控制和预防强迫使用安全带其他重要法规酒后行车(BAC)教育培训改善交通条件32(二)中毒•意外中毒是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常见的引起意外中毒的物质药品、煤气、洗涤剂、煤油、汽油、杀虫剂、灭鼠剂、有毒植物的根茎和果实•常见的意外中毒类型药物中毒农药中毒一氧化碳中毒食物中毒
职业中毒农村地区冬季室内33中毒的预防措施•建立健全毒物包装法规•加强毒物的存放和管理•普及预防中毒知识,减少中毒时间•健全农药管理制度•建立中毒控制中心•提高基层医师的应急处理能力其他34(三)溺水•美国0~19岁儿童意外伤害死亡中,溺水是第二位死因•我国资料显示,溺水是1~1
4岁儿童意外死亡的首要原因,是婴儿意外死亡的第二位原因•加强儿童看护将儿童与室内及环境中的危险水源隔离,是减少儿童溺水的有力措施352005年6月19日汉江溺水悲剧36五、性传播性疾病•性传播性疾病(sexuallytransmitteddi
seases,STD)是主要由性行为接触或类似性行为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一组疾病•STD的发病率和患病率的准确资料很难获得①很多性传播性疾病无症状或者症状缺乏特异性②社会歧视,很多人患病后秘密求医于非专业性治疗机构甚至根本不求医③很多发展中国家的性传播性疾病的监
测和报告系统不完整37(一)性传播性疾病的社会根源•对性的禁锢阻碍人们获得必要的、正确的性知识和性病防治知识•性放纵与性禁锢相反的文化观念和行为取向•人口流动流动人口常是性行为相对活跃的人群•社会干预法律对商业性工作者的管理和控制,也与性病的传播有密切的联系38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去年SARS全球总共死亡不到1000人,得病不到1万,而艾滋病每一天就要死亡1000人,每天新得病的人为15000人。长期不能过性生活的民工,如果他们找不到正当的途径解决个人生理问题,而是去找‘小姐
’,又不采取安全措施,这种行为对人的身体健康威胁将十分巨大。民工的例子39安全套项目自我保护技能训练农村社区价值观念的改变我国有两个高峰老年人和2534岁年龄组。目前通用国际疾病分类系统(ICD)第十版建立合适的专业咨询和转诊机制中国车祸死亡人数居全世界的首位,每年有近7万人死于车轮之下,发生率平
均以每年10%的速度上升农村妇女的文化水平较低发生在工作场所的伤害目前所有的研究和预测都提示精神与行为问题增长的趋势还将继续,到2020年,WHO推算中国精神疾病负担将上升至疾病总负担的四分之一。意外死亡与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
康的三大主要的疾病负担我国农村自杀率高的原因高血压?青少年妊娠?……(三)吸毒的控制与预防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depressants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1000人/天死于自杀精神疾病自杀者中精神疾病的患病率达到90%及以上,尤其是抑郁症。(二)性传播性疾病的
预防和控制•政府投入防治性传播性疾病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课题,世界各国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广泛宣教采取适当的形式,广泛宣传性病防治知识,让人们了解各种常见性病的传播途径和临床表现,防治方法,推介正规的治疗机
构为性病患者服务•监测加强对性传播性疾病的监测•针对性预防病高危人群,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的预防工作40六、精神疾病•精神疾病对人民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并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WHO估计全球有约4亿人患有神经精神疾病,精神疾病在1990年所造成的死亡人数只占死亡人数的
1%多一点,但它们却占全球疾病负担的近11%。•精神障碍所造成的疾病负担占整个疾病负担的12%,到2020年预计增加到15%。•目前所有的研究和预测都提示精神与行为问题增长的趋势还将继续,到2020年,WHO推算中国精神疾病负担将上升至疾病总负担的四
分之一。41精神疾病产生的社会根源(一)社会文化因素与精神疾病的确定•文化信念的影响•社会发展的影响•医学化的影响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