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课件.ppt,共(75)页,277.925 K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5274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吴安华医学博士,教授,主任•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控制中心•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浅部真菌感染•深部真菌感染•1、在医院感染中近
年发病率•2、耐药真菌感染已经出现•3、发生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正在增加如免疫抑制剂、皮质激素、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表1、医院内菌血症的不同类别病原体分布(株数,构成比%)病原体类别
病原体分布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合计革兰阳性菌157(33.48)142(33.90)181(37.05)105(27.49)585(32.30)革兰阴性菌251(53.52)241(57.88)252(51.49)218(57.07)962(54.75
)厌氧菌35(1.19)6(1.23)1(0.26)15(0.85)真菌50(10.66)28(6.71)50(10.24)58(15.18)186(10.59)其他病原体81009(0.51)合计4694174893821757吴安华,等.医院内菌血症发病率与病原体分布.中华医学杂志,20
03;83(5):395-398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表不同部位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分布感染部位常见病原体(构成比,%)所有部位大肠杆菌(9.8)、铜绿假单胞菌(8.4)、金黄色葡萄球菌(8.4)、表皮葡萄球菌(8.0)、肠杆菌属(7.8)、白色念珠菌(6.8)
、克雷伯菌属(6.6)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11.2)、金黄色葡萄球菌(8.7)、克雷伯菌属(8.5)、白色念珠菌(7.9)、表皮葡萄球菌(5.9)、大肠杆菌(5.0)术后伤口大肠杆菌(16.8)、金黄色葡萄球菌(11.6)、铜绿假单胞菌(10.0)、肠杆菌属(9.6)、表皮葡萄球
菌(5.9)、克雷伯菌属(6.1)泌尿道大肠杆菌(21.5)、肠杆菌属(8.7)、白色念珠菌(5.8)、肠球菌(5.5)、表皮葡萄球菌(5.1)胃肠道白色念珠菌(13.6)、大肠杆菌(6.9)、表皮葡萄球菌(5.
9)、肠杆菌属(5.2)血液大肠杆菌(16.6)、表皮葡萄球菌(11.5)、金黄色葡萄球菌(8.3)、克雷伯菌(6.6)、铜绿假单胞菌(5.5)皮肤软组织金黄色葡萄球菌(20.4)、铜绿假单胞菌(13.2)、
大肠杆菌(9.3)、肠杆菌属(8.6)、表皮葡萄球菌(7.9)其他部位表皮葡萄球菌(16.9)、白色念珠菌(8.0)、大肠杆菌(7.5)、金黄色葡萄球菌(6.9)、肠杆菌属(6.5)吴安华,等.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1998~1999年监测资料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6):401-4
03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深部真菌病的定义•除表皮、毛发、甲床真菌感染以外,侵犯内脏、皮下组织、皮肤(角质层以下)和黏膜的真菌感染。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深部真菌病的病原学•致病性真菌:多为地区性流行
,如组织胞桨菌、球孢子菌、类球孢子菌、着色真菌、皮炎芽生菌、足分支菌、孢子丝菌等。•条件致病性真菌:医院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感染,毒力较低。念、隐、曲、毛、放、奴卡菌等。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白色念珠菌54%其他念珠菌1%热带念珠菌17%平滑念
珠菌15%近平滑念珠菌9%克柔念珠菌4%各种念珠菌感染所占的比例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19811986199119960.60.40.20.0每10万人中的发病率美国非艾滋病患者中致死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Mc
Neiletal2001ClinInfectDis33;641念珠菌病曲霉菌病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病人(化/放疗)器官移植受体(使用抗排斥药物)大型手术后或严重创伤病人(ICU)低体重新生儿念珠菌感染的高危人群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
治疗深部真菌病的诱因•艾滋病•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器官移植(包括骨髓移植)•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尿毒症、恶性肿瘤、肝硬化等,大面积烧伤)•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免疫抑制剂、放疗•各种留置导管与侵入性操作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深部真菌病的发病机制•致病性真菌:吸入、皮
损、叮咬•条件致病性真菌正常菌群的组成部分,如口咽部、肠道、泌尿生殖道、皮肤等。同时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土壤、水、植物、空气中)。正常情况不致病。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时致病,内源性感染与外源性感染。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
表现•肺部真菌感染(念、曲、隐、组织、球孢子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隐、念、曲)•消化道真菌感染(念)•泌尿系真菌感染(念、曲)•皮肤真菌感染(着色、孢子丝、足分支菌)•心血管系统真菌感染(念、曲)•骨骼关节真菌感染(放线菌、孢子丝菌皮肤外型•眼、耳、鼻(念、曲、毛)深部真菌感
染与抗真菌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加强对真菌感染的认识•提高警惕•仔细分析•认真检查涂片检查真菌培养病理检查X线检查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曲霉菌感染念珠菌感染毛霉菌感染新型隐球菌感染马尔非尼青霉菌感染组织胞浆菌感染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细胞壁合成多氧霉素尼可霉素Pa
pulacandinsEchinocandins麦角固醇合成唑类药物Allylamines/ThiocarbamatesMorpholines细胞核分裂GriseofulvinBenomyl蛋白质合成BlasticidinSinefungin细胞膜功能多烯类: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代谢抑
制剂a-DifluoromethylornithineCispentacin核酸的功能喷他脒核酸合成5-氟胞嘧啶甲氧苄啶Sulfomethoxazole抗真菌药物FromM.A.Boogaerts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抗真菌药物—作用机制•一、破坏
真菌细胞膜•1、干扰细胞膜脂质合成,影响真菌细胞膜麦角类固醇合成,抑制真菌细胞生长。(1)抑制角鲨烯环氧化酶萘替芬和特比萘芬,致角鲨烯堆积于膜内,增加膜脆性。(2)抑制细胞色素P450类固醇合成酶,三唑类药物(3)14-还原酶和7、8-异构酶阿莫罗芬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抗真菌药物—作用机制•一
、破坏真菌细胞膜•2、损害膜脂质结构及其功能麦角类固醇是真菌细胞特有的脂质,胆类固醇是哺乳动物细胞膜内固有的成分。AMB能作用于二者,造成抗真菌作用与不良反应。•3、对真菌细胞膜的机械性损伤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抗真菌药物—作用机制•二、破坏真
菌细胞壁•1、对甘露聚糖与甘露聚糖-蛋白质复合体(真菌胞壁中、外层)的作用BMY-28864•2、对几丁质的影响胞壁主要支架几丁质合成酶1、2多氧霉素D、尼克霉素Z、X。•3、对葡聚糖合成的抑制睫状真菌素(LY-121019)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抗真菌药物—作用机制•三、干扰真
菌核酸的合成与功能1、5-FC—胞嘧啶脱氨酶—5-FU—5-FdUMP—dUMP—置换DNA上之dTMP,阻止真菌DNA合成。2、5-FdUMP—dUDP替代RNA上的三磷酸尿苷,DNA转录错误,形成错误的mRNA,影响蛋白质的合成。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伊曲
康唑的作用机理羊毛甾醇14-去甲基羊毛甾醇麦角固醇伊曲康唑阻断去甲基作用细胞色素P450去甲基作用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抗真菌药物—作用机制•其他机制环已吡咯酮乙醇—干扰真菌对大分子物质的摄取和储存。•不明机制碘化钾深
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抗深部真菌药物分类•分类上市时间化学名商品名使用•多烯类1958二性霉素BfungizongIV/ORAL•1995二性霉素B脂质复合体abelcetIV•1996二性霉素BcholesterylsulfateamphtecIV•1997二性霉素B脂质体amBsom
eIV•嘧啶类1972氟胞嘧啶ancobanORAL•吡咯类1981酮康唑nizoralORAL•1990氟康唑diflucanIV/ORAL•1992伊曲康唑sporanoxIV/ORAL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白念热
带念近平滑念克柔念平滑念新生隐球菌荚膜组织胞浆菌皮炎芽生菌粗球孢子菌巴西副球孢子菌卡氏肺孢子虫烟曲霉毛霉根霉镰刀霉各种药物的抗真菌谱比较真菌AMBFCZITZVCZPCZRCZCFMFAFFromM.A.Boogaerts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两性霉素B(AMB)—抗真菌作用•真菌MIC真菌
MIC•新型隐球菌0.03-0.06白色念珠菌0.5-3.7•申克孢子丝菌0.07-0.5皮炎芽生菌0.05-0.5•组织胞浆菌0.04-0.9粗球孢子菌0.4-0.5•毛霉菌0.03-0.25烟曲菌0.14-0.6•毛发癣菌2.4-14.
0镰刀菌14.7•分支着色真菌40.0以上星形奴卡菌40.0以上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两性霉素B—药代动力学•口服吸收少且不稳定•CSF中浓度低(2%-4%血浓度)•蛋白结合率91%-95%•消除半减期2小时•经肾缓排,2%-5%原药肾排,7天排
出给药量之40%,停药后至少排泄7周。硷性尿中排泄增加。•透析不易出去。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两性霉素B—临床应用•治疗深部真菌病的首选药。•1、新型隐球菌脑膜炎,0.3-0.5mg/kg/d+5-FC(1
00-120mg/kg/d),2-3个月(必要时延长至6个月),减少复发。•2、念珠菌病皮肤、口腔、阴道黏膜(局部用药);肺部、泌尿道、血液感染(全身用药)小剂量0.2-0.4mg/kg,4周,心内膜炎需配合手术切除病变。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两性霉素B—临床应用•治疗深部
真菌病的首选药•3、球孢子菌病的播散型、脑膜感染或慢性球孢子菌病需静脉滴注,最有效药物。•4、组织胞浆菌病之全身播散型和慢性进行型。静脉滴注总2-3克,10周以上。•5、曲菌病•6、毛霉菌病,中线鼻、眼眶、支气管、消化道,与5-FC联合使用•7、其他皮炎芽生菌孢子丝菌深部真菌感染与抗
真菌治疗两性霉素B---投药法•开始静脉滴注:1-5mg/次或0.02-0.1mg/kg给药•一般治疗剂量:每日或隔日增加5mg至每次0.6-0.7mg/kg时暂停。•最高单次剂量不超过1mg/kg,每日或隔1-2日给药一次。•累计1.5----3.0g,也可延长至6月。•对敏感真菌
感染用小剂量,成人20-30mg/次,疗程宜长。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两性霉素B---投药法•鞘内给药•首次0.05-0.1mg,逐渐增加至0.5mg,最大量不超过1.0mg,每周给药2-3次,总量15mg左右。可与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同时使用,并用脑脊液反复稀释,边注射边稀释。深
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两性霉素B---投药法•使用时注意,先用注射用水溶解,再用5%葡萄糖溶液稀释,不可用生理盐水,避光滴注,每次滴注时间在6h以上,滴注浓度不能超过10mg/100ml,葡萄糖液pH需在4.2以上。•鞘内注射溶液浓度不超过25mg/100ml,并用脑脊液反复稀释。•慎
用皮下导管(Omayareservor)脑室内给药。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两性霉素B---投药法•雾化吸入以蒸馏水配成0.01%--0.02%溶液,bid/tid5-10ml。•膀胱或皮肤用药0.2%-0.3%溶液.持续膀胱冲洗每日以5mg加入1000ml灭菌注射用水中,
按每小时注入40ml速度,5-10天。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两性霉素B—不良反应•1、滴注过程中或滴注后发生寒战、高热、严重头痛、恶心、呕吐,甚至可出现BP下降。•2、肾损害尿中出现RBC、WBC、PRO、TUBE,血Bcr、BUN升高,肾小管酸中毒。•3、低钾血
症,大量排出钾离子。•4、正常RBC贫血,血小板减少。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两性霉素B—不良反应•5、肝毒性•6、滴注过快时,心室颤动或心室停搏。•7、血栓性静脉炎•8、神经系统毒性鞘内注射—严重头疼、发热、呕吐、颈项强直、
下肢疼痛、尿不出。•10、过敏性休克、皮疹等变态反应。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两性霉素B—注意事项•相互作用与氟胞嘧啶协调作用增加洋地黄毒性(排钾)与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抗肿瘤药合用增加肾毒性。•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减少不良反应药物。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两性霉素B脂质体•两性霉素
B脂质复合体(amphotericinBlipidcomplex)•两性霉素B脂质体(liposomeamphotericinB)•两性霉素B胆固醇复合体(amphotericinBcholesterylsulfate)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FDA批准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指征•深部真菌病
,原发性侵入性曲菌病。•1、抗真菌治疗中肾功能损害(Bcr大于2.5mg/ml)•2、严重或持续性输注反应,用药物不能控制者。•3、用普通两性霉素B500mg以上治疗,感染仍进展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中存在问题•1、
三种脂质体哪一种最好?•2、何时开始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3、最佳开始治疗剂量?•4、不同剂量之间的差异?•5、药物经济学?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氟胞嘧啶(fluorocytosine)•抗真菌谱隐球菌、念珠菌属、球拟
酵母菌;对着色真菌、少数曲菌有一定效果。•抑菌剂,高浓度有杀菌作用。•易产生耐药性。•孕妇慎用,骨髓抑制,肾损害。•可进入脑脊液。可透析。•100-150mg/kg,分2-3次静脉或口服。•联合用药。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吡咯类抗真菌药(azoles)•咪唑组imidazole
s酮康唑、克霉唑、咪康唑、益康唑•三唑组trizoles氟康唑、伊曲康唑•广谱抗真菌作用,直接损害真菌细胞膜。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吡咯类抗真菌药•存在问题•1、药物相互作用多。减低三唑类血清浓度,导致预期外的毒性。•2、耐药性,尤其是
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耐药性。特别是非白色念珠菌。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吡咯类抗真菌药—氟康唑•曲菌多耐药。•体内活性高于体内活性。•口服生物利用度高,蛋白结合率低,组织浓度高,可进入脑脊液。•原药经肾小球滤过排泄,半减期长27-37小时。•可透析除去。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吡
咯类抗真菌药—氟康唑•口服与静脉用药剂量相同1、口咽部及食道念珠菌感染,200mg一次,再100mg维持,疗程至少2-3周。2、深部念珠菌病,首剂400mg,以后200mg维持,疗程至少4周。•肾功能轻度损害,可
用全量;中度损害,减半使用;重度损害,用1/4量。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氟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比较•氟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口服生物利用度大于80大于7075•峰浓度10.20.2-0.41.5-3.1•达峰时间(小
时)2-45-41.5-3.1•蛋白结合率(%)11大于9999•CSF浓度(%)大于70小于1小于10•消除半减期(小时)22-3524-427-10•尿中活性药物(%)80小于12-4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念珠菌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氟康唑伊曲康唑氟胞嘧
啶AMB•白色念珠菌SSSS•热带念珠菌SSSS•近平滑念珠菌SSSS•光滑念珠菌SDD-RSDD-RSS-I•克柔念珠菌RSDD-RI-RS-I•葡萄牙念珠菌SSSS-R•S-DD表示剂量依赖型敏感深部真菌感染与
抗真菌治疗伊曲康唑(斯皮仁诺)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斯皮仁诺的药物相互作用H2受体抑制剂,肝代谢药物的相互作用斯皮仁诺的药物不良反应斯皮仁诺的组织、脓液、支气管分泌物浓度较血浓度高,CSF浓度,唾液浓度,眼浓度,尿浓度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
治疗皮肤粘膜念珠菌病的治疗在皮肤粘膜感染的治疗中吡咯类抗真菌药物居支配地位。IDSA指南中讨论了这些情况下的合理用药策略,以及应考虑到长时间用药耐药性产生的问题。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深部(侵袭性)念珠菌病的治疗一
般来说,两性霉素B和吡咯类药物都具有治疗作用。治疗上选择对某些非白色念珠菌属(如克柔念珠菌)有较强大活性而较少毒性的两性霉素B,以及易于给药的抗真菌药物。氟胞嘧啶对许多白色念珠菌菌株有效但不常用。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深部念珠菌病
的预防在病人中如果某种疾病导致念珠菌感染危险性明显上升的话,可以采取预防性策略。长时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治疗的病人(如某些骨髓移植受者)或接受实体器官移植者(如某些肝脏移植受者),有明显的深部念珠菌病的危险而成为预防的理由。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念珠菌
感染和治疗的流行病学关系白色念珠菌是口咽部和皮肤念珠菌病最常见的病原菌。非白色念珠菌属正逐步成为深部念珠菌病和鞘膜念珠菌病的病原菌。这是严重威胁生命的深部念珠菌病人的特殊难题。尽管念珠菌的药物敏感性可预示使用
正确的抗真菌药物。例如,白色念珠菌通常对大多数药物敏感。艾滋病病人的口咽部念珠菌病反复发作。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近年来,耐吡咯类药物菌株现在已有报道,在严重典型的深部念珠菌成人患者中也有个别报道。因此,对
念珠菌病患者的治疗,吡咯类药物的敏感性试验日渐重要。大多数念珠菌AMB仍具敏感性,尽管最近有资料显示光滑念珠菌和克鲁斯氏念珠菌可能需要最大剂量的两性霉素B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三个口服吡咯类药物,酮康唑、伊曲康唑、氟康唑(三唑
类)已成为某些抗真菌治疗时二性霉素B的替代药。吡咯类药物的相对广谱(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组织胞浆菌、球胞子菌病、副球孢子菌病、曲菌)、使用方便、毒性相对较低均为优点。在口服吡咯类药物时,氟康唑具有最理想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包括高生物利用度、高水溶性、低蛋白结合率,在组
织和体液(包括CSF)中分布容积广、半衰期长等优点。此外氟康唑与伊曲康唑较酮康唑更有效、更耐受。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针对念珠菌感染,两性霉素B脱氧胆酸盐仍然是标准药物。两性霉素B脂质体对难治、不能耐受两性霉素B治疗或有高度危险不能耐受的病人(如继发性肾功能不全或长期使用其他肾毒性药物引起的
高危肾毒性(如顺铂、氨基葡萄糖或环胞素)。这些药物的允许范围为5mg/kg/d(ABLC),3-6mg/kg/d(ABCD)和3-5mg/kg/d(两性霉素B脂质体)。这些复合物治疗严重念珠菌感染的最佳剂量不清楚。这些药物大体上是等效的,3
-5mg/kg/d的剂量适合大多数严重念珠菌感染的治疗。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念珠菌菌血症和急性血行播散型念珠菌病目的解除菌血症的症状和体征,清除杀灭血液中和其他任何在临床上显示血源性播散的病灶及血源播散的隐性病灶。治
疗选择静脉内两性霉素B,静脉或口服的氟康唑。可联合使用氟胞嘧啶治疗更为严重的感染。如果可能的话,尽量去除血管内导管,尤其在非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病人。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念珠菌菌血症与急性血液播散念珠菌病•1、两性霉素B,ivgott。•2、氟康唑
ivororal。•3、严重者可联合使用氟胞嘧啶。•4、可能情况下去除静脉导管,特别在非WBC减少病人。•5、目标—消除症状体征,清除菌血症与可能的播散灶,治疗眼的血性播散。•6、注意、尽可能清除静脉导管,密切相关的是
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价值没有适当的治疗,念珠菌菌血症可并发眼内炎、心内膜炎和其他形式的播散型念珠菌病。考虑到临床上的潜在危险性,针对大多数可能的菌株和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进行经验治疗。作用、副作用和成本有效的治疗可能挽救生命。两性霉素B引起的肾
毒性可能使危重病人的治疗复杂化。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主要推荐如果可能的话,最初非药物处理包括尽可能拔除所有的中央静脉导管,特别是对非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病人。在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病人中,尸体解剖证实肠道作为播散型念珠菌菌血症具
有一定的作用。但对一个刚发生霉菌菌血症的病人来说,很难确定肠道与血管导管作为菌血症来源的作用。药物治疗的选择基于病人的临床症状和医生对菌种的了解和/或感染菌株的抗真菌敏感性。对近来未接受吡咯类药物治疗的稳定的病人,大多数专
家的初始治疗为氟康唑≥6mg/kg/d(如76kg的病人每天使用400mg)。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对临床上不稳定且菌种不明的感染病人,用氟康唑治疗是成功的,但一些作者选择两性霉素B≤0.7mg/kg/d。血行播散型念珠菌
病新生儿常用两性霉素B治疗,因为它的低毒性和缺乏其他药物的应用经验。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可用两性霉素B0.6mg/kg/d或氟康唑6mg/kg/d治疗。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因为光滑念珠菌常常对吡咯类和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降低,最佳经验治疗仍有分歧。尽管一些病人用氟康唑6mg/kg
/d治疗成功,但大多数作者推荐用两性霉素B≥0.7mg/kg/d作为初始治疗。氟康唑12mg/kg/d(70kg病人每天用800mg)也可能是合适的,尤其是对危重程度低一些的病人。如果感染菌株是已知的或可能是克柔念珠菌,已有的资料表明两性
霉素B允许用量为1.0mg/kg/d。许多但不是所有葡萄牙念珠菌株对两性霉素B耐药,因此,对这些菌株可选择氟康唑6mg/kg/d进行治疗。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对发热型非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病人疑有播散型念珠菌病的经验治疗目的尽早治疗隐性念珠菌感
染。治疗选择静脉内两性霉素B,或静脉或口服氟康唑结果退热,预防显性念珠菌血液感染的发展和血行播散型念珠菌并发症。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病人抗菌治疗下长期发热的抗真菌经验治疗目的尽早治疗隐性真菌感染治疗选择经验治疗应包括酵母菌和霉菌感染。至今,两性霉素B是唯一有效的广谱药
物。伊曲康唑具有广谱抗真菌作用,可作为替换使用,但尚无进一步的资料,需进一步观察,如果使用伊曲康唑,应该采用静脉剂型的初始疗法。伊曲康唑口服剂型的生物活性目前不肯定。因为氟康唑治疗常不合适,因以往使用和它的抗菌谱窄。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泌尿系念珠菌病
目的根除泌尿系实质感染相关的体征和症状,对这些病例的治疗可降低上行或血行感染的危险。治疗选择氟康唑(口服或静脉),两性霉素B(静脉),或氟胞嘧啶(口服)。两性霉素B膀胱冲洗不能有效治疗膀胱水平以上部位的感染。结果尿中真菌的清除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主要推荐无症状的念珠菌尿症几乎不需要治疗。然而,
念珠菌菌尿症可能是血行播散型念珠菌病唯一的微生物证据。有症状的病人,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低出生体重的、异体肾脏移植病人的和有泌尿系操作史的病人必须进行治疗。不推荐短程治疗。7-14天疗法更可能有效。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治疗采用氟康唑200mg/d×7-14天
,而两性霉素B的治疗剂量变化较大(0.3-1.0mg/kg/d×1-7天)。出现肾脏损害时,口服氟胞嘧啶25mg/kg/qid可能对根除念珠菌尿症有效,尤其是对非白色念珠菌属引起的泌尿系感染病人。深部真菌
感染与抗真菌治疗念珠菌肺炎目的根除感染和预防肺储量的损失。治疗选择静脉内两性霉素B或氟康唑。结果清除局部感染和全身任何部位的感染病灶。依据观察报告和病例队列研究证实念珠菌肺炎与恶性疾病患者的高死亡率有关。尚无任何特殊治疗的确切资料。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胆囊、胰腺和腹膜念珠菌感染目的清除
念珠菌感染和预防念珠菌感染复发。治疗选择静脉内两性霉素B,口服或静脉用氟康唑。结果(通过局部症状和体征的消失和培养阴性来判断)念珠菌感染的清除。依据胰腺和胆管念珠菌感染的治疗,有病例报告和小样本研究,已有两性霉素B或氟康唑都治疗成功的报道。深部真菌感染
与抗真菌治疗主要推荐胆管疾病应通过引流的机械恢复联合两性霉素B或氟康唑进行治疗,两种药物均可达到治疗胆汁浓度,不需要局部给药,导管相关性腹膜炎采用拔除导管和全身性使用两性霉素B或氟康唑进行治疗。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生殖器念珠菌病目的迅速而完全解除外阴阴道炎症状和体征,预防复发。治疗
选择局部用药包括吡咯类(依据危险程度,所有药物用1-7天,克霉唑(非处方药),咪康唑(非处方药),制霉菌素100000u,每天一次×7-14天,口服吡咯类药(酮康唑500mgbid×5天(美国未批准);伊曲康唑200mgbid
×1天或200mgqd×3天(美国未批准);氟康唑150mg单剂量用,硼酸(一粒胶囊含600mg,阴道上药,qd×14天)也有效。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念珠菌脑膜炎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口咽部和食管念珠
菌病目的根除疾病的症状和体征,预防复发。治疗选择口咽部念珠菌病:局部使用吡咯类(克霉唑片剂),口服吡咯类(氟康唑、酮康唑或伊曲康唑),或口服多烯类(如制霉菌素或两性霉素B悬液)常常有效。对难治或复发的感染可采用口腔局部给药和容易吸收的吡咯类(酮康唑、氟康唑或伊曲康唑溶液)、
两性霉素B悬液;或静脉内两性霉素B(仅用于吡咯类药物难治性感染)。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食管念珠菌病:局部治疗无效。吡咯类(氟康唑或伊曲康唑溶液)或静脉用两性霉素B(仅用于吡咯类药物难治的感染)有效。对不能吞食的病人
,可采用胃肠外给药方法。食管念珠菌病的有效治疗为全身性治疗。尽管食管念珠菌病症状可能与其他病原体引起的症状相仿,在内窥镜检查之前抗真菌诊断性治疗常是合适的。氟康唑(100mg/d口服)或伊曲康唑溶液(200mg/d口
服)治疗14-21天有显著疗效。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口咽部念珠菌病开始阶段采用克霉唑(10mg/片,每天5次)或制霉菌素(可用100000u/ml的悬液,4-6mlq.i.d或200000u芳香型片剂(1-2片,每天4-5次)治
疗。因为吸收的原因,酮康唑和伊曲康唑胶囊比氟康唑的疗效差些(AI)。抑制方法对预防感染复发有效(AI),可减少抗真菌药产生耐药性,仅用于频发和不能控制的复发。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氟康唑难治性口咽部念珠菌病有2/3对伊曲康唑(≥200mg/d,口服,尤其是悬液)有反应。两性霉素B口服悬液(100
mg/ml悬液,1mlq.i.d,有时对伊曲康唑治疗无效的病人有效。静脉内两性霉素B(0.3mg/kg/d)作为难治性感染患者最后的治疗手段常有效。牙托相关性感染要彻底消毒牙托,以达治愈。氟康唑难治性食管念珠菌病应用伊曲康唑溶液(口服≥200mg/d)治疗(AII)。静脉内两性霉素B(0.3
-0.7mg/kg/d,以保证有效)可用于其他难治性疾病患者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预防性治疗◼早期经验性治疗◼早期积极治疗◼确诊治疗抗真菌治疗策略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抗真菌新药Voriconazol伏立康唑Cancidas卡泊芬净深部
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学习重点与思考题•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与诱因•主要抗真菌药物及作用机制•两性霉素B、氟康唑的使用方法与不良反应•常见真菌感染的治疗•伊曲康唑有哪些剂型及使用方法•制霉菌素可用于哪些部位真菌感染的治疗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