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全身麻醉医学知识讲座课件.ppt,共(34)页,1.347 M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5228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全身麻醉医学知识讲座【定义】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静脉、肌肉注射进入人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的痛觉丧失,遗忘,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这种方法称为全身麻醉。这些抑制状态是可以控制的,也是可逆的。2一、全身麻醉药3(一
)吸入麻醉药1.理化性质与药理性能分配系数:指麻醉药分压在两相中达到平衡时的麻醉药浓度比。油/气分配系数:即麻醉药物的脂溶性,与麻醉药物的强度有关。血/气分配系数:与麻醉药物的可控性有关。4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inimum
alveolarconcentrationMAC)是指某种吸入麻醉药在一个大气压下与纯氧同时吸入时,能使50%病人在切皮时不发生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时的最低肺泡浓度。MAC能反映该麻醉药物的效能,MA
C越小,麻醉效能越强。52.影响肺泡药物浓度的因素◼吸入浓度◼通气效应◼血/气分配系数◼心排血量◼麻醉药在肺泡和静脉血中的浓度差63.代谢和毒性4.常用吸入麻醉药◼氧化亚氮◼异氟醚◼七氟醚◼地氟醚7(二)静脉麻醉药1.硫喷妥钠优点:﹡价廉。﹡起效迅速,入睡平稳,苏醒快。﹡具有脑保护作
用。缺点:﹡循环、呼吸功能抑制较为明显。﹡血管刺激性较强。﹡配制相对繁琐。82.氯胺酮◼氯胺酮是一种具有深度镇痛,无肌肉松驰作用,对呼吸和循环系统影响较轻的静脉全麻药,适用于各种体表的短小手术、烧伤清创、小儿麻醉
,以及休克和危重病人的麻醉。◼增加呼吸道分泌物,使用前应给予阿托品或东莨菪碱。◼精神副作用较多,成人应配合镇静药使用。◼高血压、青光眼、颅内压升高、心肌供血不足、癫痫、精神病及精神病家族史者不宜使用。93.异丙酚优点:﹡起效快,入
睡平稳,停药后苏醒快而完全。﹡蓄积作用轻微。缺点:﹡对循环系统功能抑制较为显著。﹡价格较硫喷妥钠贵。104.依托咪酯优点:﹡对HR、BP、CO的影响均很小﹡不增加心肌氧耗量,并有轻度冠脉扩张作用缺点:﹡可发生肌阵挛﹡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术后易发
生恶心、呕吐11(三)肌肉松驰药1.神经肌肉接头12﹡使突触后膜呈持续去极化状态。﹡首次用药在肌松出现前,有肌纤维成串收缩。﹡反复大量用药后,易出现脱敏感阻滞。﹡不能被抗胆碱酯酶拮抗。﹡临床常用药物有:琥珀胆碱(司可林)2.去极化肌松药133.非去极化肌松药﹡同乙酰胆碱竞争性地结合突触后膜上的乙酰
胆碱受体。﹡出现肌松前没有肌纤维成束收缩。﹡能被抗胆碱酯酶拮抗。﹡临床常用药物有:泮库溴铵、维库溴铵、阿曲库铵等。144.应用肌松药的注意事项﹡使用肌松药时,应行气管内插管,施行辅助或控制呼吸。﹡应与全麻药同时使用。﹡用药时应注
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琥珀胆碱可使血钾、眼压和颅内压升高,高血钾、截瘫、青光眼及颅内压升高者禁用。15(四)麻醉辅助用药1.镇静安定药安定、咪唑安定、异丙嗪、氟哌利多2.麻醉性镇痛药吗啡、度冷丁、芬太尼1
6二、麻醉机的基本结构和应用17181920三、气管内插管术(一)目的(二)种类及方法1.经口腔明视插管﹡插管方法﹡插管深度﹡确认方法212.经鼻腔盲探插管本法适用于张口度小、无法经口置入喉镜的病人及留管时间偏长的病人。3.其它插管方法清醒气管内插管法、纤维喉镜引导插管法、逆行导管引导插管法。2
22324(二)气管内插管的并发症◼机械损伤◼循环系扰乱◼气管导管粗细选择不当◼气管导管插入深度不当25四、全身麻醉的实施26(一)全身麻醉的诱导是指病人接受全麻药后,由清醒状态到神志消失,并进入全麻状态后进行气管内插管,这一阶段称为全麻诱导期。诱导前
应准备好麻醉机、气管插管用具及吸引器等,开放静脉和胃肠减压管,监测血压、心率、SpO2、呼吸等麻醉前的基础值。全麻诱导方法有吸入诱导法和静脉诱导法。27A:吸入麻醉维持B:静脉麻醉维持C:静吸复合麻醉维持(二)全身麻醉的维持28(三)全身麻醉的苏醒1.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2.掌握合适的拔管
指征3.防止患者躁动29(四)全身麻醉深度的判断A:乙醚麻醉深浅及分期标准系以意识、痛觉消失、反射活动、肌肉松驰、呼吸及血压抑制的程度为标准。由于强效镇痛药和肌松药的应用,患者可无疼痛反应,肌肉也完全松驰,但意识并未完全消失,
称为“术中知晓”。B:有自主呼吸时,手术刺激时呼吸增强、加速为浅麻醉的表现。C:流泪为浅麻醉的表现,而角膜干燥无光为麻醉较深的表现。30D:循环的稳定性仍为判断麻醉深浅的重要标志,循环严重抑制为麻醉过深,心率增快、血压
升高多为浅麻醉的表现。E:其它全麻深度的客观判断方法,正在探索之中。如血内麻药浓度的监测;脑电双频谱仪的监测;食管肌电图及皮层诱发电位的监测等31五、全身麻醉的并发症及其处理(一)反流与误吸(二)呼吸道梗阻(三)通气量不足(四)
低氧血症32(五)低血压(六)高血压(七)心律失常(八)高热、抽搐和惊厥(九)苏醒延迟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