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情绪的分类医学知识培训课件.ppt,共(62)页,308.905 K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5221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情绪的分类医学知识中国古代情绪观◼《中庸》:喜、怒、哀、乐◼《素问》:喜、怒、悲、忧、恐/喜、怒、思、忧、恐◼《吕氏春秋·尽数》:喜、怒、忧、恐、哀◼《三国志·魏陈思王植传》:喜、怒、哀、乐、怨◼《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好、恶、喜、怒、哀、乐◼《荀子·天论》:好、恶、喜
、怒、哀、乐◼《白虎道·情性》:喜、怒、哀、乐、爱、恶◼《礼记·礼运》曰:“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七情说)◼《荀子·正名》曰:“说、故、喜、怒、哀、乐、爱、恶、欲以心异”(九情说)情绪的分类医
学知识2现代中外情绪观◼孟昭兰从婴儿情绪的发生角度,认为人类婴儿有六种基本情绪:快乐、兴趣、厌恶、恐惧、痛苦(悲伤)和愤怒。◼Shaver(1987)等学者认为有六种基本的情绪类别:爱、喜悦、惊奇、愤怒、悲伤和恐惧。◼美国著名心理学家Krech(1980)把快
乐、悲哀、愤怒和恐惧看做人类的四种基本情绪。◼Plutchik(2003)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了恐惧、惊讶、悲伤、厌恶、愤怒、期待、快乐和接受八种基本情绪,每一种基本情绪都可以根据强度上的变化而细分。情绪的分类医学知识3情绪的分类医学知识4基本情绪和复合
情绪(Plutchik,2003)兴趣期待警觉宁静快乐狂喜接受信任赞赏忧虑恐惧恐怖分心惊讶惊愕忧伤悲伤悲痛厌烦厌恶憎恶生气愤怒狂怒强度低基本情绪强度高情绪的分类医学知识5(一)快乐◼快乐是指心理上的愉快和舒适感,是个体达到期盼的目的或紧张解除时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快乐按强度
可以分为满意、欣慰、愉快、欢乐、狂喜等几个等级,快乐的程度与其目标与任务的难易程度相关联。◼一个目标越难达到,当个体达到之后的快乐体验就越强烈。◼此外,当人们的愿望在意想不到的时机或者场合得到满足时,也会给人带来更大的快乐体验。情绪的分类医学知识6(一)
快乐◼一般认为,快乐是在安全和熟悉的情景下产生的,当个体的目标有了进展或实现时,快乐被诱发出来。◼Veenhoren(1984)认为快乐是个体积极评判自身综合生活质量的一种程度,不仅仅是简单高兴的累加,而是个体积累各种经历体验
后形成的认知结构。◼对快乐的诠释看似是指一种情感心理状态,实质上是个体不同领域生活多项目标合并的产物。情绪的分类医学知识7(二)愤怒◼愤怒指当个人愿望受阻或产生违背愿望的情境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其强度取决于愿望干扰的大小
及违背愿望的程度。◼根据其强度,愤怒可分为不满意、生气、愠怒、激愤、狂怒等几个等级。◼引起愤怒的原因很多,如权益受损、受到挫折或伤害、被忽略、自己的独立权或自主权受到侵犯等。情绪的分类医学知识8(二)愤怒◼愤怒是人类进化的产物,其原型意义是激发力量来防
止和打击来犯者或主动出击。在当今社会中,它变成一种表达自身反抗意向和态度的标志。◼一般认为出生三个月的婴儿就有愤怒的表现。婴儿的愤怒主要是探索外界环境受限制所引起。◼愤怒有时会成为引发某种行为的内在动力,发挥其积极和建设性作用;相反,如果愤怒的表达方式不当则会
带来消极破坏性作用。◼愤怒与攻击性和暴力性行为是紧密相连的,因此人们应学会愤怒的适当表达方式。情绪的分类医学知识9(三)恐惧◼恐惧是由威胁或潜在的威胁情境所引起的一种情绪反应。◼威胁情境可作三种理解:一是面对
从未接触过的新异刺激可能产生的潜在威胁;二是剌激情境可能造成消极后果会给人带来不愉快的体验;三是确实能够危及生命的伤害刺激。◼由威胁情境诱发出的有机体反应至少有三方面的表现:回避、逃跑或战斗的动作趋向或动作反应;以及相应的面部表情(如眼睛睁大)和身体的生理变化(如流汗、疼痛)等。情绪的分类医学
知识10(三)恐惧◼刘海燕等(2008)研究表明,危险与伤害类,未知和不确定事物类,失败、惩罚和错误类,动物类,社会关系类是引起恐惧的五个主要方面。◼我国青少年最恐惧的事件主要是与危险和伤害、亲子关系类有关。◼从个体
发展的角度看,恐惧是儿童情绪发展中较早分化出来的一种基本情绪,对个体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恐惧的发展是儿童正常发展的组成部分,在确保儿童的安全、保障儿童的生存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是过度、长期持续的恐惧可能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到了青春期,易于诱发恐惧症和其他心理疾病。◼从社会发展的角度
看,恐惧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情绪的分类医学知识11(四)悲伤◼悲伤是指个体失去某种重视和追求的事物时产生的情绪反应。它可以分为失望、遗憾、难过、悲伤、悲痛几个等级。◼悲伤的强度取决于失去的事物对个体心理
价值的大小,心理价值越大,引起的悲伤越强烈。◼尽管悲伤令人难过,但它也具有正面功能和适应价值。情绪的分类医学知识12(四)悲伤◼Tomkins(1963)及Izard(1977)曾指出,悲伤有三个主要功能:
1.悲伤使人产生改变生活的动力;2.表达出悲伤,使别人能帮助我们;3.悲伤增进团体的凝聚力。◼与悲伤相关的是悲痛,它是一个人失去他原来所拥有的、所珍视的人或事物之后的一种自然反应。◼与悲伤相比,悲痛的情绪强度更强烈也更复杂,甚至可
视为不只一种情绪,常会衍生愤怒、害怕、羞耻等情绪。◼令人悲痛的事件发生后,人们对悲痛的反应也因情景因人而异。情绪的分类医学知识13二.复合情绪◼复合情绪又称次级情绪,是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基本情绪所派生出来的情绪,它表达了人与客观事物之间极其复杂的相互关系。◼20世纪70年代初,在因素分析的基础
上,Izard提出人类的基本情绪有11种:兴趣、惊奇、痛苦、厌恶、愉快、愤怒、恐惧、悲伤、害羞、轻蔑和自罪感。由此产生的复合情绪有3类:1.基本情绪的混合,如:兴趣一愉快2.基本情绪与内驱力的结合,如:疼痛一恐惧一怒3.基本情绪与认知的结合,如:多疑一恐惧一内疚情绪的
分类医学知识14(一)爱与依恋◼爱是一种复合情绪,它具有原始性,同时,它又在进化的过程中,随着个体的社会化而由多种情绪复合而成。◼包括快乐、愤怒、恐惧和悲伤等基本情绪,在复杂的社会情境和人际关系中,也包括享乐、满意、担心、焦虑和怨恨等复合情
绪。◼爱是由母婴依恋发展而来,由进化而来。在进化的过程中,爱进一步分化为激情爱(passionatelove)和陪伴爱(companionatelove)。情绪的分类医学知识15爱的分化◼激情爱属于一种迷恋的、挚热的爱,是强烈地渴望与另一个人相结合的状态;包含着评价、
欣赏、主观体验、表情、生理变化、活动倾向和工具行为等内容。◼激情爱具有以下几个作用:1.使个体体验到幸福感;2.有助于个体的身体健康;3.可以表现在群体中,产生群体共有的强烈情绪。情绪的分类医学知识16爱的分化
◼陪伴爱属于一种喜爱、亲爱或慈爱。它很少伴有强烈的情绪,是深切的依恋、亲密接近和互相承担义务的复合体验。◼陪伴爱既包含与对象间的挚爱和温柔的亲密感,也包括评价和欣赏、主观体验、表情、生理过程、行为倾向和工具行为。◼陪伴爱的作用在于:1.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心境,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2.可以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有助于下一代的抚养和教育;3.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夫妻关系,利于家庭和谐乃至社会和谐;4.在特定的情境下,可以在群体中激活平时难以发生的崇高的爱。情绪的分类医学知识17依恋◼
依恋是指儿童(特别是婴儿)与成人(父母或其他看护者)之间形成的持久感情联结。◼母婴依恋主要表现为:分离性焦虑(婴儿与母亲分离时表现出焦虑、恐惧并寻找母亲)和本能性亲密依附(在母亲回来后就变得激动、愉快,并依附于母亲)◼从进化的角度上,依恋有助于母亲及时给予婴儿照顾和呵护,而母亲的照
料往往是婴儿个体生存的重要条件,能确保个体生存和物种延续。◼母婴依恋发生的同时,婴儿对母亲的各种情绪也由此产生,并逐渐复合成为较稳定的情绪。情绪的分类医学知识18依恋的作用◼1.在个体发展的早期,依恋对于儿童的认知发展和社会
性发展都具有显著的影响。此外,儿童依恋和元认知技巧的使用有关。◼2.依恋对于成人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作用。◼3.良好的依恋有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情绪的分类医学知识19影响爱与依恋的主要因素◼1.遗传(气质)◼2.生理因素(
化学激素)◼3.家庭(父母)◼4.社会环境◼5.文化背景情绪的分类医学知识20(二)焦虑◼焦虑是由潜在威胁(个人预测到可能发生不良后果)所引发的以不安、担忧、紧张为主要特征的复杂情绪反应。◼焦虑有三种基本成分:认知成
分,即以担心为特征的,由消极的自我评价所形成的意识体验;生理成分,同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增强相联系的特定的情绪反应;行为成分,是通过防御或逃避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焦虑一般可分为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它作为一种情绪
具有一定的适应性。情绪的分类医学知识21(二)焦虑◼状态焦虑是人们在某些特定的情景下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担忧和不安状态,同时,它也伴随着个体能觉察到的自主神经系统活动或唤醒的特征,由具体情境所诱发的,具有暂时性。◼特质焦虑与稳定的人格特质有关,是人格特质的一部
分。高特质焦虑者在很多情况下都会表现出焦虑状态,表现出跨时间、跨地域和跨情境的稳定性。情绪的分类医学知识22(二)焦虑◼精神分析学派认为,焦虑是个体应对具有威胁环境的重要途径。◼适度的焦虑可以使大脑和机体处于最佳的觉醒水平和兴奋
状态,保持思维敏捷和行动迅速,有助于个体躲避危险,提高活动效率。◼过度的焦虑却会使人们对潜在的威胁刺激产生过度反应,导致生理/躯体、心理/情绪、行为上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情绪的分类医学知识23(二)焦虑◼焦虑情绪的产生和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生物、心理
和环境因素。◼生物因素上,焦虑情绪的生理基础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的普遍亢进,如心跳加速、恶心、食欲减退以及睡眠障碍等。◼遗传因素上,血缘亲属中焦虑症发病的同病率远高于正常居民。◼心理因素上,挫折所导致的情绪波动可作为诱因引发焦虑情绪,而个体自身自卑
、谨慎、怯懦的性格特征也可增加个体的焦虑易感性,使个体更容易产生焦虑障碍。◼环境因素上,严重的失败和创伤性事件(PTSD)会导致个体出现焦虑情绪,而人们生活的大环境也会诱发个体的焦虑,如空间拥挤、环境污染、工作压力大等。情绪的分类医学知识24(三)抑郁◼它是指以心境低落为主的
、自感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一种情绪,这种情绪的出现常常伴随着自卑、痛苦、羞愧、压抑等情绪体验。◼抑郁的主要表现有:1.兴趣衰退;2.悲观失望;3.自我评价过低;4.自我封闭,回避他人;5.精力衰退;6.有时伴有失眠、食欲及性欲下降等生理变化。◼根据个体抑郁程度,其范围从轻度抑郁(哭泣)一直
到绝望(深深的无助感)。情绪的分类医学知识25(三)抑郁◼抑郁情绪对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都有着极大的危害。在心理上,被抑郁情绪困扰的人容易罹患“无助一无望综合症”,是一种个体无法看到生活的希望,消极、悲观、无助的思维方式。在生理上,长期抑郁会引起人
体植物神经系统紊乱,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出现各种疾病。◼造成个体抑郁的原因有很多,可分为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其中,遗传因素在抑郁情绪的易感性和发作中起着重要作用。◼此外,有着自卑、内向、敏感等个性倾向的个体更容易陷人抑郁,某些不合理的认知信念也会使个体更易悲观地看待世界,从
而造成情绪低落。而不良环境也很容易造成个体感觉失落,从而导致抑郁。情绪的分类医学知识26三.正情绪和负情绪◼(一)正负情绪划分的理论依据◼1.情绪的维度理论认为人类所有的情绪都是由几个基本的维度所构成,不同情绪
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是根据彼此在维度空间中的距离来显示的。◼组成情绪的维度有两个:一个维度是效价(valence)或愉悦度,分为正负两极;另一个维度是唤醒度(arousal)。◼在效价维度上,由正到负,愉悦度依次降低。位于正效价那端,有愉悦感受的情绪称为正情绪;位于负效价
那端,有不愉悦感受的情绪称为负情绪。情绪的分类医学知识27理论依据◼2.行为接近与行为抑制理论1971年,心理学家Gray提出了行为接近与抑制理论,认为正性情绪与行为接近有关,负性情绪和恐惧与行为抑制有关。◼Davidson(1990)指出,正情绪是与接近行为相伴随产生的情绪,负
情绪是指与回避行为相伴随产生的情绪。情绪的分类医学知识28理论依据◼3.情绪反映了人(主体)与外界事物之间的关系认为情绪是表达个体与环境事件之间关系的心理现象,情绪是作为个体愿望、需要和环境之间中介的一种心理活
动。◼当客观事物或情境符合主体的需要和愿望时,就能引起正性的、肯定的情绪;当客观事物或情境不符合主体的需要和愿望时,就会产生负性的、否定的情绪。情绪的分类医学知识29(二)正负情绪划分的标准◼1.按从愉快到不愉快的感受程度来进行划分,正负情绪类似于心境。——情绪体验◼2.按照情
绪对行为的影响程度即情绪的动力作用来划分,只有在适宜的体验强度下,才可以激发出个体的接近行为。——倒U关系◼3.按照客观事物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进行划分,正情绪是人对正向价值的增加或负向价值的减少所产生的情绪,负
情绪是人对正向价值的减少或负向价值的增加所产生的情绪。——情绪产生情绪的分类医学知识30(三)正负情绪的特征◼一般认为,正情绪在缓解压力、恢复被压力消耗的资源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而负情绪则有利于个体动员各种资源,达到自我保护的愿望。◼正情绪可能降低对疾病症状的感知、判
断和行动,而负情绪则可能增强对疾病症状觉察的准确性。◼正情绪能够提高认知灵活性,拓宽注意范围、提髙行动效能;负情绪则可能使思维动作反应模式变得狭隘,影响活动的效率。情绪的分类医学知识31第二节心境、激情和应激◼一.心境
是一种比较持久的、微弱的、影响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叶奕乾,祝蓓里,1994),具有弥散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心境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学习、工作、人际关系、健康状况,乃至自然环境的影响,都可以成为引起某种心境的原因,事件对
心境的影响越大,引起的心境持续时间也越长久。◼心境能影响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精神状态,对人的工作、生活、学习以及健康都有很大影响。情绪的分类医学知识32二.激情◼它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短暂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通常是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的。◼激情具有爆发性和冲动性,往往
是在一瞬间爆发,爆发的强度比较强烈且比较冲动,常常会不计后果,其状态往往伴随着生理变化和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激情的产生原因主要有:1.生活事件;2.出乎意料之外的突发事件;3.对立意向的冲突或过度的抑制。情绪的分类医学知识33二.激情◼激情的爆发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开始),意志力减弱并伴
随身体和表情动作的变化;第二阶段(持续),意志及行为失控;第三阶段(消退),出现平静、疲劳、精神萎靡等状况。◼影响:一方面,激情可以激发内在的心理能量,成为行为的巨大动力,促使人更加积极地投入,提高工作效率并有所创造。另一方面,激情也有
很大的破坏性和危害性。激情中的人有时任性而为,不计后果,对自己或者他人都造成损失。情绪的分类医学知识34三.应激◼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与危险情况下所出现的高度紧张的适应性反应。◼应激状态的产生与人面临的情景及人对自己能力的估计有关。当已有的知识经验与
面临的事件提出的新要求不一致,没有现成的办法可用时,就可能进人应激状态。◼应激状态有时会使人做出平时所不能做出的大胆勇敢的行为,从而使事情迎刃而解。但是有时却会使人认识狭窄,很难作出符合目的的行动,容易作出不适当的反应。情绪的分类医学知识35三.应激◼积极的应激反应状态下,人处于警觉之中,通
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使内脏器官、肌肉、骨骼系统的生理、生化过程加强,促使机体释放能量,使人全力以赴地排除危险,克服困难,提高活动效能。消极的应激反应会使人处于惊慌无措状态之中,无效动作增加,无法有效地应对应激情境。◼人在应激状态下,会引起机
体的一系列生物性反应,如肌肉紧张度、血压、心率、呼吸以及腺体活动都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加拿大学者HansSelye(1907—1982)将这种变化称为适应性综合征,包括动员、阻抗和衰竭三个阶段。由此,长期或过度的应激会影响
个体的身心健康。情绪的分类医学知识36第三节道德情绪◼情绪是由生物进化而来的,是人和动物共同具有的。人类情绪与动物情绪的最大区别就是人类具有社会情感。◼社会情感是指在人们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对社会准则和规范的主观感受,如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它具有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社会情感的
研究内容广泛,可从伦理学、哲学、政治学、文学等多学科角度进行研究。就心理学的研究取向看,目前道德情绪的研究在迅速增加。情绪的分类医学知识37道德情绪◼关于道德情绪的界定:一是先界定道德的定义,再说明道德情绪是那些对违反道德的行为或者激起道德行为〈
包括由自己或他人的道德或不道德行为)时所产生的情绪。二是按情绪构成成分来界定的。◼Haidt(2003)根据情绪的诱发诱因与自我关联程度、行为倾向的亲社会程度两个标准,在“基本情绪”和“情绪家族”启发的基础上,将道德情绪划分为四种情绪家族:谴责他人的情绪,包括轻视、愤怒
和厌恶;自我意识情绪,包括羞愧、尴尬和内疚;他人痛苦的情绪家族;称赞他人的情绪家族。情绪的分类医学知识38Haidt的道德情绪类别愤怒崇敬内疚同情诱因与自我有关的程度羞愧尴尬恐惧自豪难过幸福感激轻视厌恶幸灾乐祸与自我无关与自我有关高低行为的亲社会倾向DAAD道
德情绪原型情绪的分类医学知识39一.谴责他人的情绪:轻视、愤怒和厌恶◼由不符合特定种族或社会的道德规范或品德(人格)特点而引起的情绪,统称为谴责他人的情绪,包括轻视、愤怒和厌恶等。◼(一)愤怒是当个体的目标受阻和受到挫折时所产生的反应;但不道德的行为也是引起愤怒的诱因。◼道德意义上的愤怒是指对
他人或自己所做的不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进行评价时所诱发出的情绪反应,如背叛、侮辱、不公平、报复的欲望等。情绪的分类医学知识40愤怒◼愤怒情绪通常跟攻击、侮辱的行为倾向(动机)相联系,并具有明显的外显行为。◼日常生活中,人
们经常对那些不公平、不道德行为的个体产生报复性行为,对那些受害者产生补偿性行为。◼愤怒的行为倾向具有双向性,在涉及自我利益时可能表现出自私、甚至反社会的意向;在不涉及自我的利益时,表现为不公平的动机,进而产生报复或补偿性行为。情绪的分类医学知识41(二)厌恶◼厌恶最原始的含义是指对令人恶
心的东西如不良气味等所产生的反应。达尔文认为厌恶是由令人恶心的东西引起的一种不舒服感受。◼厌恶主要是由味觉引起的,也可以由嗅觉、触觉、视觉引起;厌恶可以是实际上知觉到的,也可以是想象出的。◼厌恶的诱发因素很多,如食物、血迹、伤口、乱伦、截肢手术、伪善等。◼厌恶对象不仅
包括物理对象还包括社会现象。Miller(1997)把伪善、背叛、残酷、奉承等恶行看做诱发厌恶(非愤怒或憎恨)的主要因素。情绪的分类医学知识42厌恶◼尽管厌恶的诱因从物理对象扩展到社会对象,但厌恶的行为倾向则较少改变。◼一般的厌
恶都具备回避、排斥或中断与冒犯者联系的动机,也经常伴有清洗、净化或消除与该冒犯者有任何实质性联系的动机。◼厌恶的行为倾向一般是亲社会的,厌恶通过排斥那些令人厌恶的道德行为,可以有效地制止特定文化中不允许的不道德行为,尤其是与身体纯洁有关的不道德行为。◼社会道德意义上的厌恶
指当人们故意违背了特定社会习俗和道德标准要求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反应,如厌恶体验、回避。◼厌恶可分为生理性厌恶和心理性(道德)厌恶。情绪的分类医学知识43(三)蔑视或轻视◼蔑视也是谴责他人情绪家族中的一员,正好介于愤怒和厌恶之间
。◼作为社会道德范畴的蔑视一般与无法胜任道德要求有关,如道德判断能力低下、没有同情心或者与观察者存在竞争关系。——Miller(1997)的“向上蔑视”◼蔑视一般不会引起攻击或退缩反应,而会引起社会认知的改变。情绪的分类医学知识44愤怒、蔑视或轻视◼作为谴责他人家族的三种
道德情绪,愤怒、厌恶、蔑视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按照从低到高的分化关系看,等价模型认为愤怒、厌恶、蔑视在语义上是等价的,都是人际关系问题引起的不良情绪状态的同义词;部分分化模型以攻击/处理和避免/回避为根据,将谴责他人情绪家族区分为一个是愤怒,另一个是厌恶、蔑视
两个情绪家族;完全分化模型认为这三种情绪是不同的,其中CAD三角组合假说认为,蔑视(C)、愤怒(A)和厌恶(D)三种情绪是违反群体、自主性和宗教(上帝)的伦理观三个道德原则后的反应。◼因此,轻视、愤怒和厌恶分别是不同道德秩序的守护者,这三种情绪都会激发人们改变其与道德违背之间的关系。情绪的
分类医学知识45愤怒、蔑视或轻视◼但是,这三种谴责他人的情绪之间也存在着区别。研究(C.A.Hutcherson&J.J.Cross,2011)发现,从语义上看,愤怒可能是由与自我相关的评价所引起,厌恶可能与对一个人道德上不可信(故意的不道德行为,明显的不道德反应)的
评价相关,而蔑视是唯一一种对一个人在道德上无胜任力和不聪明的评价相关的情绪。◼同时,愤怒和外显的行为密切相关,也与一个人采取破坏性行动的企图相关;道德厌恶与对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判断有关;蔑视与对一个人有无胜任力的判断密切相关。情绪的分类医学知识4
6二.自我意识情绪:羞愧、尴尬和内疚◼在人们对违背社会习俗和道德规范作出愤怒、厌恶和轻视的情绪反应之前、之时或之后,人们就会对自身行为进行监控和约束,这种对自身行为的监控和约束属于自我意识范畴。其中,羞愧、尴尬和内疚是自我意识情绪中的成分。◼(一)羞愧和尴尬羞愧和尴尬既属于自我意识
情绪又属于道德情绪,是两种非常相近但又存在着差别的情绪。情绪的分类医学知识47羞愧和尴尬◼从诱发事件来看,按照不符合道德、美学、能力的标准判断,核心自我有缺陷时,就会诱发羞愧;而当一个人违反了社会的风
俗习惯或者无法控制某些事件,就会诱发尴尬。◼从行为倾向看,羞愧和尴尬都会激发隐藏、退缩或消失的动机,导致社交活动和交谈的次数减少。羞愧会使人更痛苦地急于退缩,甚至会引起自杀;而尴尬尽管伴有脸红和混乱,
但其退缩程度更温和一些,不太痛苦,且会尽快地恢复。◼与羞愧相反的一种情绪是自豪,属于一种愉快的情绪。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自豪的表现存在较大差异。情绪的分类医学知识49(二)内疚◼《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认为,内疚是一种“因做错某事而产生的焦虑和不安”;◼《心理学大辞典》将其定义为“个体认识到
自己的行为违反道德准则时产生的一种悔恨、自责的情感体验。”或者,是“人做了自己认为错误的事情后产生的一种惭愧、不安或自责的情感体验”。(《社会心理学词典》)◼一般认为,因违反了道德规范而给他人带来了伤害、损失、痛苦,而且这些伤害可能会影响到日后的交往关系时就会产生内疚。情
绪的分类医学知识50内疚和羞愧◼内疚和羞愧是两种不同的情绪从来源看,它们来源于不同的心理系统。羞愧的诱因和表现与等级的交互作用有关,内疚的诱因和行为倾向表明它来源于群居关系和依恋系统。从体验的强度看,羞愧的痛苦体验是
十分强烈的,而内疚的痛苦体验并不那么强烈。从行为倾向看,羞愧使人尽力驱散羞愧的感受,回避让人羞愧的情境或事件,而内疚则驱动人们对失败或伤害进行纠正和补救。情绪的分类医学知识51内疚◼内疚的行为倾向是一种亲社会的、美好的道德
情绪原型,它会促使个体帮助被害者或者弥补其伤害行为。◼内疚会激发人们去道歉或仟悔,并试图修复或改善他们与被伤害者之间的关系。◼羞愧、尴尬、内疚都是重要的道德情绪,它们的行为倾向都会促使人们遵守道德规则,维护社会秩序。内疚是这三种情绪中唯一可以激发出直接助人行为的情绪,羞愧
和尴尬则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潜在地发挥作用。情绪的分类医学知识52三.他人痛苦的情绪家族◼他人痛苦的情绪指当他人痛苦时,自己也会感觉到不舒服。这种对他人痛苦的情绪具有先天性。◼对其他灵长类动物的研究表明,对他人痛苦的敏感并不只是人类的天性,有时黑猩猩和倭黑猩猩
也具有这种天性。◼已有的研究文献将他人痛苦的情绪家族区分出了两类主要成员:“苦恼着他人的苦恼(DAAD)”和同情(compassion)。情绪的分类医学知识53苦恼着他人的苦恼◼DAAD是指看见或听见他人流露出苦恼的迹象时,个体也会表现出苦恼的倾向。新生儿
就会产生这种情绪,当他听见其他婴儿的哭声要比听见其他声音更难过。在助人行为的研究中也发现,那些看到痛苦的受害者的人会设法远离受害者。◼但是,DAAD并不是一种真正的情绪。除了一般的苦恼特征(如逃离苦恼源的动机)之外,它并没有明显的生理反
应、面部表情或行为倾向,更多程度上是同情的先兆。◼他人痛苦的情绪家族中真正的道德情绪是同情,它是道德之本。(AdamSmith;DavidHume;JeanPiaget)情绪的分类医学知识54同情◼同情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知觉到他人的痛苦或悲伤,也就是感知到他人幸福、痛苦、愤怒的情绪感受。二是
产生与他人相似的情绪反应。◼同情来源于哺乳动物的依恋系统,人们可以对所有的陌生人产生同情,但是对于亲属以及与自己有亲密关系的他人会产生强烈的同情。◼同情会促使人们采取帮助、安慰或其他减轻他人痛苦的行为,所以
,同情会引起利他等亲社会行为倾向。情绪的分类医学知识55四.称赞他人的情绪家族◼称赞他人的情绪是指由亲社会道德行为或优良道德品质(美德)诱发出的情绪,这类情绪包括感戴、敬畏和崇敬等。◼(一)感戴感戴一词是从拉丁文演变而来的,其词根是
gratia,意思是优雅、亲切和愉悦的。之后的所有衍生意思都跟善良、慷慨、礼物、美好的给予、接受或者付出有关。情绪的分类医学知识56感戴◼Emmonsetal(2003)认为,感戴是一种道德情绪,也是一种态度、习惯,一种个人特质和一种应对反应。◼从道德情绪的界定标准来理解,感激或感戴
是指对“施利者表示出热情友好、感谢并促使个体做出报答他人帮助的倾向”。◼Roberts(2004)认为,感戴定义包含三个要素:施益者、施益行为、受益者。只有当施益者的施益行为被受益者感知到,并使受益者产生了感激之情以及报答的意向时才算是产生了感戴。◼Steindl-Rast(2004)把
感戴区分成两类:一个是个人感戴,同罗伯茨的定义相类似;另一个是超个人的感戴,即对于客观的(如大自然)或者非人类的(如上帝、动物、宇宙等)的感激。情绪的分类医学知识57感戴◼McCulloughetal(2001)提出,感戴的功能就像道德动机一样,促使人们做出更多的亲社会
行为。◼积极心理学的观点认为,感戴是人类一种重要的积极力量,感戴的情绪会使个体感到幸福、精神满足。◼感戴作为一种重要的道德情绪,既是道德动机又是道德行为。◼感戴与称赞他人家族的崇敬情绪都会直接激发亲社会行为,但是感戴的诱发情境与自我较为相关,与偿还自己的债务有关,崇敬的诱因完全与自我无利害关
系。情绪的分类医学知识58(二)敬畏和崇敬◼Lazarus(1991)认为,敬畏是一种模糊不清的状态,混合了恐惧和惊异。◼Shinetal(2003)发现,敬畏受到一系列不同事件的诱发,如体验到了自然美、艺术美,典范的或超常的人类能力或行为都会诱发敬
畏。◼敬畏可能会使人们对敬畏的人或事表达出敬佩和崇敬之情,阻止不良情绪和行为发生。◼宗教中常把敬畏作为对上帝的特有反应,这种敬畏情绪在虔诚的宗教文化中是一种道德情绪,许多宗教场所存在的目的就是激发并增强人们的敬畏体验,从而使人们更愿意接受所听到的教诲。情绪的分类医学
知识59崇敬◼与敬畏有关的一种情绪体验是崇敬,同感戴一样,崇敬会使人对给自己带来这种情绪的人产生好感,但它比感戴更会激发仿效道德典范的行为。◼崇敬就像人类意识中的某种“道德重启按钮”,道德楷模可以按下他人的重启按钮,产生一系列有道德
意义的连锁反应。◼崇敬和感激直接激发亲社会行为,而崇敬是所有道德情绪中的原型情绪。情绪的分类医学知识60小结总之,道德情绪只是一种程度上的差异,从无利害关系的诱因和亲社会行为倾向来说,任何情绪在某种程度上都是道德情绪。情绪的分
类医学知识61情绪的分类医学知识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