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袭性真菌感染实验室诊断的临床应用-课件

PPT
  • 阅读 1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6 页
  • 大小 3.708 MB
  • 2023-05-1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橙橙】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侵袭性真菌感染实验室诊断的临床应用-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侵袭性真菌感染实验室诊断的临床应用-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侵袭性真菌感染实验室诊断的临床应用-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侵袭性真菌感染实验室诊断的临床应用-课件
侵袭性真菌感染实验室诊断的临床应用-课件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3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侵袭性真菌感染实验室诊断的临床应用-课件.ppt,共(36)页,3.708 M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5219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侵袭性真菌感染实验室诊断的临床应用侵袭性真菌感染概述引起侵袭性真菌病的三种主要真菌:➢曲霉菌➢隐球菌➢念珠菌2019年2季度病原菌中细菌与真菌比例细菌真菌96%4%1319株59株2019年2季度真菌分布

白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新生隐球酵母热带假丝酵母菌无名假丝酵母菌51%36%87%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诱因4.骨髓和实体器官移植使用激素治疗的病人1.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2.抗肿瘤药物和免疫抑制剂治疗5.A

IDS感染、基础类疾病3.插管等侵袭性治疗6.使用激素治疗的病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特点1不产生内毒素和外毒素4感染菌种变化,白色念珠菌感染率下降,曲霉菌感染率明显上升3早期症状无特异性,往往被原发病掩盖

,病程长,发现较晚,死亡率高2致病力一般较弱,机体免疫低下时发生延长了真菌感染的高危期患者人数进一步扩大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现状医学及相关科学的进步危重病人的存活期延长真菌感染率日趋升高,IFI已成为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占医院获得性感染的8-15%。侵袭性真

菌感染现状-确诊困难➢入院至确诊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时间中位数为15.5天➢入住ICU至确诊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时间中位数为10.0天05101520时间(天)入院至确诊IFI的中位数时间入住ICU至确诊IFI的中位数时间15.510.0GuoFengmei

,etal.JAntimicrobChemother2013Jul;68(7):1660-8.侵袭性真菌感染现状-确诊困难◆ICU患者侵袭性曲霉感染尸检检出率高达59%,远高于临床所见。百分比MeerssemanWetal.AmJRespirCritCareMed.2004;170:621–6

25n=14n=9n=12十二小时内有效抗真菌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ANTIMICROBIALAGENTSANDCHEMOTHERAPY,Sept.2005,p.3640–3645.患者死亡率随起始治疗时间延迟显著上升侵袭性真菌感染现状-需及时治疗临床

表现不典型易被基础疾病掩盖确诊需侵入性手段获得组织标本但侵入性操作常常难以实施真菌检测项目开展相对不足或滞后诊断困难侵袭性真菌感染现状-诊断困难原因真菌传统检测方法及局限性传统诊断方法问题培养无菌体液培养阳性为诊断“金标准”血培养阳性率低、时间长,对

曲霉临床价值低非无菌部位/体液培养难以区分定植和感染镜检无菌部位/体液阳性率更低无法区分定植与感染技术/经验要求组织病理学/细胞学检查诊断“金标准”有创性检查,病人的依从性差,有风险阳性率低,对仪器及检验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特异性差对I

FD的诊断时间较晚影像学检查对侵袭性真菌血流感染无诊断价值基于血清学的非培养检测技术隐球菌念珠菌血清学检测抗原检测抗体检测(1-3)-β-D葡聚糖(Glucan,G试验)曲霉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

annan,GM试验)隐球菌荚膜多糖(GXM试验,ELISA,胶体金)念珠菌甘露聚糖(Mannan,Mn试验)曲霉菌IgM/IgG抗体(ELISA,胶体金)念珠菌IgM/IgG抗体(ELISA,胶体金)曲霉菌

念珠菌曲霉菌真菌筛查隐球菌感染❑隐球菌为圆形菌体,外周有荚膜,内有反光孢子,但无菌丝。❑隐球菌属已知有37个不同的种,但具致病性的多为新型隐球菌,其特点是菌体由一层很厚的多糖荚膜所包被。❑新型隐球菌主要包括新生变种、格特变种等荚膜多糖抗原是隐球菌特有

的分泌物,可以作为隐球菌感染的诊断依据传统检测手段1.印度墨汁染色:敏感性差,阳性检出率低2.脑脊液或血液培养(金标准):阳性检出率低,培养(2-10天)及鉴定时间长,易误诊3.抗原检测试验:脑脊液和血清样本抗原检测的敏感性可达到9

7%和87%*,能实现早期快速诊断墨汁染色(菌体)真菌培养(活菌)ELISA(荚膜多糖抗原)乳胶凝集法(荚膜多糖抗原)胶体金法(荚膜多糖抗原)现有检测手段:隐球菌抗原检测——胶体金法快速检测方法高效灵敏度高特异

性强性能可靠结果准确【特点】操作程序简单;快速检测:30分钟出结果;灵敏度高:最低检出限1.2ng/ml;灵敏度特异性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95%99%墨汁染色86%100%真菌培养60%100%检测方法比较适用科室及临床意义

新型隐球菌感染可发生于全身多个部位,最常见的感染主要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肺部、皮肤等。〉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神经内科隐球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包括脑膜炎或亚急性脑膜炎、散播型脑膜炎等。临床症状:首发症状间歇性头痛、恶心及

呕吐,伴低热、周身不适、精神不振等非特异性症状。随病情发展,头痛渐加重转为持续性、精神异常、躁动不安,严重者出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肺隐球菌病-呼吸科肺部是隐球菌侵入的门户适用科室及临床意义适用科室及临床意义〉皮肤黏膜隐球菌病-皮肤科10%~1

5%的隐球菌病患者出现皮肤损害,比如出现丘疹、水疱、脓疱、传染性软疣样丘疹、痤疮样脓疱等症状。〉儿童脑膜炎-儿科儿童由于免疫系统不健全,也容易被隐球菌感染,一般儿童的脑脊液样本都会做隐球菌筛查〉免疫缺陷人群-感染科、器官移植、I

CU等新型隐球菌作为一种机会性感染真菌,主要侵犯免疫缺陷人群,如器官移植患者以及AIDS患者及使用免疫抑制剂人群等。适用科室及临床意义➢荚膜多糖抗原是隐球菌特有的分泌物,是隐球菌感染确诊的依据。➢在感染的初期,荚膜多糖抗原就被检测到,因此是隐球菌病早

期诊断的标志物。➢随着病情的发展,荚膜多糖抗原的含量会随之发生变化,还可作为病情监测的指标。➢与G试验和GM试验联合检测,实现真菌全面筛查。真菌筛查试验——G试验G试验是以真菌细胞壁特有的(1-3)-β-D葡聚糖为标记物的检测方法。真菌细胞壁(1-3)-β-D葡聚糖三股螺

旋G试验能检测的真菌类型:念珠菌、曲霉、耶氏肺孢子菌、毛孢子菌、镰刀霉、支顶孢霉等。G实验不能检测:隐球菌、接合菌(根霉、毛霉、根毛霉、犁头霉等)G试验-国内外指南IDSA2016曲霉菌病诊疗指南血清G试验可用于诊断高危患者侵

袭性曲霉病,指导抗真菌治疗2017ESCMID-ECMM-ERS曲霉病的诊断和管理指南推荐用于IFD的诊断IDSA2016念珠菌病诊疗指南为培养的辅助诊断方法,用于诊断侵袭性真菌病ESCMID2012念珠菌病

诊疗指南推荐用于念珠菌血症,侵袭性念珠菌病及慢性播散性念珠菌病的诊断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五次修订版)推荐用于IFD早期诊断的重要筛选指标。中国实体器官移植受者侵袭性真菌病临床诊治指南(2016年版)侵袭性真菌病诊断的微生

物学标准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2007)微生物学标准:检测连续两次阳性G试验的临床意义与应用1.高蕾,周新.(1,3)-β-D葡聚糖检测在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诊断意义[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8,3(2

),123-1252.J.Clin.Microbiol.2008.4(6):1009–1013.➢可检测除隐球菌和接合菌外的多种真菌感染。为国内外指南推荐的IFD真菌感染微生物学证据➢G试验检测是早期检测方法,一般先于临床症状平均四天,平

均早于发热5d,早于呼吸道症状平均10.7d,早于HRCT检查平均9.3d1➢对于念珠菌血症,G试验检测是首选检查方法2➢检测快速,可在1.5-2小时得出检测结果➢G试验样本收集与操作中注意防污染(无热源)➢G试验的连续检测很重要;对于侵袭

性真菌感染的高危患者,推荐一周内2次G试验连续检测G试验检测结果判读(1-3)-β-D葡聚糖参考范围(pg/ml)<6060~100>100发生全身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可能性阴性结果观察期,有可能很可能对抗真菌治疗的建议不推荐存在宿主因素建议抢先治疗建议治疗检测周期存在宿主因素72小

时再次检测存在宿主因素48小时后检测6-24小时复查确认注:一次阳性结果的临床符合率约为86%,两次阳性的临床符合率达到92%,专家建议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动态监测。G试验干扰因素G试验假阳性因素:➢纤维素膜(含葡聚糖成分

)进行血液透析1;➢实验室因素(污染)➢血液制品(白蛋白、凝血因子、免疫球蛋白等2;➢磺胺类药物和半合成青霉素等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3、多粘菌素4、厄他培南4、复方磺胺甲恶唑4、头孢唑啉4、头孢噻肟4、头孢吡肟4➢细菌菌血症5、6(e.g.革兰氏阴性杆菌1)➢黏膜炎或

胃肠黏膜受损6➢纱布或海绵(含葡聚糖成分)进行手术7➢抗癌药物(含葡聚糖如香菇多糖)8G试验假阴性因素:➢隐球菌和接合菌(犁头霉、毛霉、根霉)感染9➢抗真菌药使用➢标本放置时间过长1。Kidneyint

ernational,2001,60(1):319-323.2。EurJClinMicrobiolInfectDis,2015,34(2):357-365.3。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

,2006,354(26):2834-2835.4。Antimicrobialagentsandchemotherapy,2006,50(10):3450-3453.5。EurJClinMicrobiolInfect

Dis,2011,30(11):1453-1460.6。ClinicalInfectiousDiseases,2016,62(4):e1-e50.7。TohokuJExpMed.2009Feb;217(2

):117-21.8。InternMed.2004Feb;43(2):97-101.9。EurJClinMicrobiolInfectDis(2007)26:755–766曲霉特异性抗原检测—GM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GM)是曲霉菌生长时分泌的一种多糖抗原标记物,是早期感染

的指标。GM试验是严重免疫抑制/粒细胞缺乏患者IA的有效诊断工具•总灌洗量:60-120ml,分次灌洗•回收率:大于30%•5-10ml置于无菌容器中4h内送检GM•避免严重血性痰性样本童彤,沈继录,徐元宏,等.G试验联合GM试验对恶性血液

病患者伴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6,28(10):1152-1156.G试验与GM试验联合检测提高敏感性G试验与GM试验试验联合检测有助于真菌属的鉴别种属G试验GM试验念珠菌属+-镰刀菌属+-隐球菌属--曲霉菌属++青霉菌属+

+(交叉反应)接合菌纲--➢阳性:GM≥0.95μg/L➢阴性:GM<0.75μg/L➢灰区:0.75≤GM<0.95μg/L,建议连续多次检测并应结合临床资料综合评价结果判读GM试验干扰因素GM试验假阳性因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1、头孢吡肟1、头孢哌酮/舒

巴坦1、头孢曲松1、碳青霉烯1、亚胺培南/西司他汀2➢其他侵袭性真菌(青霉、镰孢霉、组织胞浆菌、皮炎芽生菌等)感染3➢血液制品(白蛋白、凝血因子、免疫球蛋白等)➢实体器官移植3➢新生儿双歧杆菌定植3➢多发性骨髓瘤患者4GM试验假阴性因素:➢GM:

非粒细胞缺乏患者5➢GM:慢性肉芽肿61。Scandinavianjournalofinfectiousdiseases,2010,42(6-7):461-4682。BrazilianJournalofInfectiousDiseas

es,2014,18(5):544-547.3。ClinicalInfectiousDiseases,2016,63(4):e1-e60.4。JournalofInfection,2016,72(2):233-239.5。EurJClinMicrobi

olInfectDis(2007)26:755–766.6。ClinicalInfectiousDiseases,2016,63(4):e1-e60小结:GM试验➢GM试验是国内外指南推荐的侵袭性曲霉病检测试验➢对高危患者每周建议2次检测➢检测样本类型为

血清和肺泡灌洗液➢肺泡灌洗液GM检测效果优于血清GM,但是要注意标准化操作➢G与GM试验联合检测会显著提高对侵袭性曲霉病的检出率➢预防性抗真菌治疗会显著影响GM检测的敏感性➢G试验与GM试验试验联合检测,有助于真菌属

的鉴别怀疑侵袭性真菌感染隐球菌感染慢性曲霉菌感染IgM/IgG检测BALF-GM试验念珠菌感染急性曲霉菌感染甘露聚糖Mn试验G试验G试验GM试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针对不同感染情况,推荐联合检测组合方案:⚫非严重免疫抑制/缺陷,存在肺部影像学并怀疑曲霉感染患者推荐:G试验+曲

霉IgG抗体+曲霉IgM抗体⚫对以念珠菌感染较为常见的患者群体推荐:G试验+Mn试验+念珠菌IgG抗体+念珠菌IgM抗体⚫存在免疫缺陷/严重免疫抑制推荐:G试验+Mn试验+GM试验+GXM试验⚫对于非严重免疫抑制/缺陷,且致病真菌种类较为复杂的患者:推荐:G试验

+GM试验+曲霉IgM/IgG抗体+Mn试验+念珠菌IgM/IgG抗体⚫对于怀疑感染性脑膜炎,或存在肺部不明结节影考虑隐球菌感染的患者推荐:GXM试验感谢您的聆听!

小橙橙
小橙橙
文档分享,欢迎浏览!
  • 文档 25747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