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2节 呼吸作用》教学设计1-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上册.docx,共(5)页,20.696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77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2节呼吸作用(第一课时)一、内容分析:1、课标要求:在生物体内,细胞能通过分解糖类等获得能量,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2、内容标准: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3、重要概念:绿色开花植物体内,细胞能通过分解糖类等获得能量,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4、支撑的次级概念及事实性知识A.植物有呼吸现象
A1萌发种子有呼吸现象吸收氧气。A2萌发种子有呼吸现象释放二氧化碳。A3萌发种子有呼吸现象释放能量、产生水。B.绿色开花植物体内,所有有活力的植物细胞都有呼吸现象B1除种子外植物的其他器官也有呼吸现象。B2某些植物细胞不具生命活力,没有呼吸现象。C.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气,将有机物分
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C1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有机物中贮存的能量被释放出来。C2细胞内分解有机物和释放能量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D.植物的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D1植物体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各种生命活动。
D2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另一部分转化成热能散失了。二、教材处理:本节是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北师大版)七(上)第五章第二节内容。本节教材通过一系列的演示实验和探究活动带领学生观察绿色植物的呼吸现象,认识植物的呼吸作用的原理及意义。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运用科
学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及结果的能力。最后,植物的呼吸作用于生活联系密切,教师应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本节本人认为应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观察植物的呼吸现象;第二课时:呼吸作用的原理和意义。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通过实验探究了光合作用的原料、场所、产物、条件等。已经掌握了对氧气的检验方法,但对二氧化碳的检验还比较陌生,所以本课增加了“检验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实验。通过了解,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能量”一词缺乏理解。对“植物也要进行呼吸”这一事实也
缺乏认同。普遍的误认为植物是只“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即使知道“植物也要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也认为这是“植物晚上才进行的活动”。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观看呼吸作用探究实验,描述萌发种子的呼
吸现象。分析对照实验,得出植物呼吸的发生部位。2、能力目标根据提示,尝试设计实验。探究萌发种子的呼吸,运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探究的过程,认同生物学实验是十分严谨的。交流实验结果,认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是进行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观察并描述植物的呼吸现象,用概括性的语言总结萌发种子的呼吸现象。2、教学难点用概括性的语言总结萌发种子的呼吸现象六、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围绕“观察植物的呼吸现象”的实验进行探究,共涉及了2个演示实验和2个观察实验。其中对于实验材料、实验装置和检验方法的选择,都能对学生设计实
验的能力进行培养,尤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置及实验装置的选择等都能够体现出实验过程的严谨性。同时最后制作了微课用于突破教学难点“用概括性的语言总结萌发种子的呼吸现象”。七、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1、展示图
片2、提出问题:有人说,室内的植物会和人争夺氧气。氧气是人呼吸所必须的,植物也会呼吸吗?观察图片,尝试解释生活中的实例。从学生的生活引入新课,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发思考。活动一: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自学课本81页内容。在课本中指出“有机物分解”“呼吸作用”“释放有机
物里的能量”并强调。学生阅读、思考、圈划。让学生阅读课本,自主学习,直接了解植物有呼吸现象和作用。效率较高且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活动二:尝试设计实验1、提问:植物是如何进行呼吸的?和人一样吗?是否也是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呢?2、质疑学生回答的正确性,说明实验法是研
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引导学生开始探思考、尝试初步回答回忆、思考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认同,生物学实验是研究的重要方法。做出设计提示让学生能根据提示思考并设计实验。究。3、提出探究问题:植物呼吸吸收氧气;植物呼吸放出二氧化碳。植物呼吸释放能量。4、说明设计时要注意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
原理、实验装置、对照组怎样设置。5、展示绿叶和种子,提问:实验材料如何选择?为什么?6、提问: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气体,怎么保证不会让他们扩散到空气中呢?7、提问:怎样检验植物吸收了氧气?展示图片普利斯特利实验示意图利用蜡烛还是小鼠呢?8、提问:怎样检验释放二氧化碳呢?展示实验视频“检验人体呼出
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通过观察你觉得应该用什么试剂来检验二氧化碳呢?为什么?9、提问:对照组如何设置?为什么这样设置呢?请同学们阅读书本实验过程。追问:如果从细胞角度来看他们有什么不同?记录、思考思考、讨论、回答思考、讨论、回答思考、讨论、回答观察、思考、讨论
、回答阅读、思考、讨论、回答思考、讨论、回答提出植物呼吸的部位活动三:观察植物的呼吸现象1、展示实验过程2、要求学生尝试描述实验现象教师点评3、科学工作者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观察到实验用的广口瓶内壁都有小水珠,你能推测出现小水珠的原因吗?提出在
进行生物学实验时要留意观察任何现象,并认真的思考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4、同时科学工作者也注意到装有萌发种子的瓶内壁水珠相对较多,而装有煮熟种子的瓶内壁相对较少,这说明了什么?观察、思考、讨论、回答观察、思考、讨论、回答观察、思考、讨论、回答实际实验往往耗时较长,且现象有
可能不明显。用动画形式展示实验过程,既能让学生观察到实验的过程,也能明确的展示出实验过程。让学生尝试描述实验结果,有助于学生运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四、汇总实验结果1、展示几组实验图片,说明实验结果。2、请学生尝试描述萌发种子的
呼吸现象。教师点评展示呼吸现象的描述方法。思考、讨论、回答总结实验结论,让各个实验结论整合在一起,尝试让学生自己描述呼吸现象。五、设下问题提问:是不是植物所有的器官都能进行呼吸作用,为下节课坐下铺垫。记录承上启下,留下问题给学生思考。为下节课做准备六、当堂训
练八、板书设计第二节呼吸作用(第一课时)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一、植物的呼吸现象产生水分释放能量二、呼吸现象的描述萌发的种子有呼吸现象,吸收氧气、消耗有机物并释放二氧化碳、水和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