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四节 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教学设计1-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docx,共(3)页,17.4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962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描述两栖类动物的生殖与发育过程。2.举例说出两栖动物在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变化。二.学情分析八年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和探究能力,对本节内容很感兴趣,并且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适当地引导学生主动地去研究,经
过探究过程来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灵活地掌握并运用知识。21cnjy.com三.重点难点1.描述两栖类动物的生殖与发育过程。2.举例说出两栖动物在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变化。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综合归纳法、讲
解法等。五.教学过程活动(一):【导入新课】看图片,学生读诗,教师设问,引入新课。导语:春末夏初,蛙“呱,呱,呱”的叫声此起彼伏。蛙的叫声有什么意义呢?雌蛙和雄蛙都能鸣叫吗?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是怎样的呢?1教育网活动(二):【目标呈现】展示目
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三):【探究主题一】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引导学生阅读、观察、思考、讨论、交流。1.播放视频:蛙的生殖和发育。使学生基本了解整个过程,并有一个感性认识。2.阅读教材第21-23页,小组讨论:(1)蛙的一生
要经历哪几个发育时期?(2)在蛙的发育过程中,其呼吸器官怎样变化?(3)蝌蚪在发育过程中,其四肢和尾如何变化?(4)蛙的幼体是什么?成体是什么?(5)活动结束后,为什么要将蛙全部放回大自然?3.小组讨论,完成表格,比较蝌蚪和成蛙的不同之处。4.师生梳理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学生板书。
活动(四):【探究主题二】两栖类的变态发育1.PPT展示图片和变态发育的定义。2.师生总结出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3.介绍其他的两栖动物。4.师生讨论,完成课堂小结。活动(五):【随堂练习】1.蛙被称为两栖动物的原因是()A
.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只能生活在陆地上B.在水中生殖,在陆地上发育C.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D.蛙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2.蝌蚪发育成蛙的过程中,出现呼吸器官的先后顺序是()A.外鳃→内鳃→
肺B.内鳃→外鳃→肺C.肺→外鳃→内鳃D.内鳃→肺→外鳃3.蛙发育的先后顺序是()①受精卵②有内鳃的蝌蚪③有后肢的蝌蚪④有前肢的蝌蚪⑤有外鳃的蝌蚪⑥幼蛙⑦成蛙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⑤②③④⑥⑦C.①③②④⑤⑥⑦D
.①④③②⑤⑥⑦4.下列动物不属于两栖动物的是()A.蟾蜍B.青蛙C.龟D.大鲵5.每年春末夏初,池塘边传来阵阵蛙鸣,这是雄蛙在()A.唱歌B.求偶C.捕虫D.呼吸6.蛙个体发育的起点是()A.蝌蚪B.卵C.幼蛙D.受精卵活动(六)【布置作业】评测
练习活动(七)【板书设计】第四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蛙的生殖和发育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二.两栖类的变态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六.教学反思通过对两栖类生殖发育
的学习,认真观察,获得感性认识;在学习中注重自主探究,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热爱生物的情感和保护环境的主人翁意识。21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