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设计2-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docx,共(4)页,22.455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91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课堂教学设计课题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备注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第2课。《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本课的要求是:“简
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知识储备和分析史料能力,加之之前学习过第1课《鸦片战争》,已经对中国近代史有了初步的感知,所以在学习本课时较为轻松。学习目标:1、掌握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火烧圆明园、逼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俄国侵吞我国大片领土等基本史实;2、理解为什么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历史;3、通过列强在华暴行认识到侵略者的贪婪和凶残,以及列强的侵略是人类文明遭到破坏的原因;通过对《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
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分析,理解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加深,初步形成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史实2、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情境导入展示咸丰皇帝像及简介——中国近
代历史上唯一客死他乡的皇帝,在位期间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导入新课。教学过程设计探究学习一、欲壑难平战争再起1、展示课件,教师提问:为什么有人把第二次鸦片战争称为亚罗战争?请学生讲述“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的经过。2、展示英国理事巴夏礼
等人在亚罗号事件发生后的言论等相关材料,请学生分析思考:如果没有“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还会不会发生?3、教师引导,得出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借口是“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根本原因是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4、活动——旧闻新作用
新闻报道的形式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概况,内容包括战争爆发的时间,参与国家,路线,结果。二、罄竹难书屈辱重现1、教师展示关键词:三个条约、两个强盗、一方国土,请学生归纳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犯下的种种罪行。罪行一:签订不平等条约2、活动——把《天津条约》、《通商章程善
后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与条约一一连线,熟悉条约内容。罪行二:火烧圆明园3、展示雨果的信,教师提问:两个强盗是谁?夏宫是什么?雨果对这一事件什么态度?展示视频资料,对比圆明园前世今生,引发学生共鸣,对文明被毁灭的惋惜和对强盗行径的谴责。罪行三:侵占大片国土4、展示沙俄侵占中国领
土动态图,用图标形式归纳近代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的情况,教师讲述:俄国乘火打劫,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三个安徽省,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展示被侵占的美丽领土,唤起学生守疆护土的使命感。三、劫数难逃程度更深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第二次鸦片
战争影响,从三个方面:(1)条约中看影响展示《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的内容,《通商口岸图示》,请学生讨论:两个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教师小结:中国领土主权完整遭到进一步破坏(2)生活中看影响展示材料,学生
分析得出结论:传统的自然经济遭到进一步瓦解(3)朝廷中看影响展示材料: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教师提问:“军事
失败”指的是什么?“少数人觉悟”又指什么?结论: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开始学习西方。2、小结:从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得出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3、对比两次鸦片战争,出示表格,请学生从目的、时间、侵略者、结果等角度分析,为什么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
扩大。4、活动——一站到底两位学生进行题目问答比拼,巩固本课重点内容。四、国耻难忘责任愈重1、播放习近平“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讲话:铭记历史,不是为了仇恨,而是要共同引以为戒;传承历史,不是为了纠结过去,而是要开创未来,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2、学生齐读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感
受少年强则国强的责任和使命感。板书设计及课堂小结:作业布置:教学反思及作业反馈: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导火索根本原因罪行条约圆明园领土经过1856—1860英法影响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