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学案-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doc,共(2)页,43.0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687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学习目标1、归纳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荣的表现,识记瓦子、勾栏和杂剧的特点2.知道苏轼、李清照、辛弃疾,了解其词风的特点3.了解元曲的发展,知道元曲的特点,代表人物与作品,知道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一、自主学习(自己阅读课文的第
一部分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繁华的都市生活(1)北宋的、南宋的、元朝的________都是当时著名的大都市。(2)开封城内有许多______________的场所,叫作“瓦子”。瓦子中圈出的圈子,称为“_____”。(3)杂剧形成于朝,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________为中心的北方地区
兴盛起来。(4)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________、_______等节日,在宋代就有了。合作探究:宋代的市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想一想,这与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有何关系?2.宋词和元曲(阅读课文第二部分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词在_____
_时已经出现,成为_______代主要文学形式之一。著名词人有、、、2、元曲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南戏等。元朝最优秀的戏剧家是_________,他的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元曲四大家”是指马致远、__
_______、郑光祖和。3、司马光和《资治通鉴》(阅读课文第58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主持编写了《》一书,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记述了从时期到时期的历史,这本书与司马迁的《》,并列为中国史学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
称为“”二、课堂总结浩瀚的史学,意境悠远的宋词,感天动地的元杂剧,不仅仅让我们领略了宋元文化的风采,也感受了前人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人格魅力,深刻理解了成功的艰辛。同时在李清照、辛弃疾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中陶冶了情操,提纯了我们的灵魂。古人已
经为我们做出了表率,看今朝展未来,还看吾辈!相信同学们定会奋发努力,再创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宋词欣赏: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
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
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
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