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6.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教学设计3-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docx,共(2)页,3.52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588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气候、地表特征。2.认识黄土高原的3种地貌类型。3.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以及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重、难点)。4.了解黄土高原的发展和居民生活变化。二、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启发引导法。三、教学过程
:1.导入:以歌曲《黄土高原》导入新课。2.讲授新课:①自主学习,读图找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②黄土高原有几种特殊的地貌?每种地貌有什么特征?多媒体展示三种地貌让学生辨认,强化记忆。③黄土高原黄土平均厚度100米,最厚处超过200米,这么厚的黄土怎么来的?多媒
体展示阅读材料“黄土高原风成说”,了解黄土性质——土质疏松,裂隙较多,这种性质的黄土使黄土高原呈现了什么样的景观?④展示黄土高原景观图片,学生看图说话,这种沟壑纵横的地貌是什么的冲刷造成的?——水。多媒体展示气候资料图,分析降水特点——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
让学生想想黄土疏松,裂隙较多遇上集中的暴雨结果如何?——水土流失。⑤分析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引导学生理解这两种原因中人为是主要原因。分析水土流失的危害,严重的水土流失,使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视频播放黄土地
人民的艰辛生活,引出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⑥学生先讨论治理措施,然后老师分析解说。通过国家综合治理和人民的不懈努力,黄土高原发生了很大变化,让学生从食物结构,民居,交通方式将过去的黄土高原和现在的黄土高原进行比较。⑦通过比较发现上述变化是通过对黄土高
原的水土流失进行治理取得的成就,得出结论:生态环境与人民生活紧密相关,只有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坚持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人民生活才会越来越好。三、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黄土高原上水土流失的现象,让学生理解了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以及治理的措施。四、课堂练习:《随堂学案》当堂检测。五、板书
设计:第五节黄土高原一、地理位置和范围。二、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治理措施。三、居民生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