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一语境串联形式下的多点考查语用中的选择题考法教学课件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ppt,共(50)页,1.584 M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5660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一板块语言文字运用无关“冷”“热”的语用试验田冲刺高考高考语文题都是稳中求变,其中的语言运用题每年都在命题形式方面进行探索,题型紧跟时代步伐,越来越有时代感,常常令人意想不到,命题表现出相当大的灵活性、开放性和实用性,旨在真实地考查学
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如果说每年的高考语文题都会考查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那么,语言运用题就成为了最能体现这种特征的“高考试验田”。从考试题型看,语言运用题应该是最充满生机活力和变革精神的题目。全国卷前几年题型较为固定
,主要考查成语、语病、连贯、补写、图文转换,近两年题型变化较大,增加了标点符号、得体、仿写、压缩语段等,所以已经不能说哪个考点是“热”考点,哪个考点是“冷”考点,只有全面复习才是王道。备考硬核专题一语境串联形式下的“多点”考查语用中的选择题考法学之初·考为先——语用选择题命
题新动向一全国卷新考法体验(教学提纲)第一板块专题一语境串联形式下的“多点”考查—语用中的选择题考法获奖课件—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免费下载)(教学提纲)第一板块专题一语境串联形式下的“多点”考查—
语用中的选择题考法获奖课件—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免费下载)(一)(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等类别,其中文人音乐的代表主要就是古琴艺术。但随着传统
文人阶层在中国的消失,古琴艺术逐渐________,甚至被社会遗忘。直到2003年,中国的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这种过去对文化有着深刻影响的艺术形式,才重新________了生机。(),但我认为这恰恰是它的一个特点。正因为古琴音量小,使得它
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我国古代就有“琴者,心也”“琴者,禁也”的说法。“琴者,心也”即弹琴是为了和自己的心灵对话,与大自然交流,与三五“知音”互相欣赏;“琴者,禁也”即弹琴是为了________自
己,也说明在古人心目中,琴不仅是一件乐器,也是________的工具。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边缘化获得制约放松身心B.私人化获得制约修身养性C.私人化焕发约束放松身心D.边缘化焕发约束修身养性(教学提
纲)第一板块专题一语境串联形式下的“多点”考查—语用中的选择题考法获奖课件—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免费下载)(教学提纲)第一板块专题一语境串联形式下的“多点”考查—语用中的选择题考法获奖课件—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免费下载)解析:第一空,“边缘化”
指人或事物从中心和主流逐渐被移除而走向非中心、非主流,处于不重要的地位。“私人化”指公有组织或公有财产的所有权人变为个别私人所有的行为及其过程。结合上文的“传统文人阶层在中国的消失”以及下文“甚至被社会遗忘”
的语境,此处应选择“边缘化”。第二空,“获得”有“取得,得到”等意思。“焕发”指光彩四射;振作。结合上文的“才重新”以及下文的“生机”的语境,此处应选择“焕发”。第三空,“制约”指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则
甲事物为乙事物所制约。“约束”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的意思。“制约”的对象通常是他人或他物。“约束”的对象可以是他人也可以是自己。根据上文“琴者,禁也”,可知目的是“禁”,是针对自己的修养而言的,再结合下文的“自己”,此处应选择“约束”。第四空,“放松身心”,指对
身心状态的注意或控制由紧变松。“修身养性”指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联系上文“心也”和“禁也”两种说法,说明中国传统音乐可以使身心达到完美,此处应选择“修身养性”。答案:D(教学提纲)第一板块专题一语境串联形式下的“多点”考查—语用中的选择
题考法获奖课件—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免费下载)(教学提纲)第一板块专题一语境串联形式下的“多点”考查—语用中的选择题考法获奖课件—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免费下载)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古琴的缺点是音量小,这是很多人的看法B.音量小作为古
琴的一个缺点,被很多人所批评C.音量小是古琴的一个缺点,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D.古琴音量小,很多人认为这是它的一个缺点解析:作答本题时要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结合后半句中的“但我认为”,这里应选用“很多人认为”与之相对应;下文“正因为古琴音量
小”,提示了阐述的是“古琴音量小”。综合以上分析,选D项。答案:D(教学提纲)第一板块专题一语境串联形式下的“多点”考查—语用中的选择题考法获奖课件—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免费下载)(教学提纲)第一板块专题一语境串联形式下的
“多点”考查—语用中的选择题考法获奖课件—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免费下载)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正因为古琴音量小,所以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最个人化的乐器。B.正是古
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C.正是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D.正因为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最个人化的乐器。(教学提纲)第一板块专题一语境串联形式下的“多点”考查—
语用中的选择题考法获奖课件—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免费下载)(教学提纲)第一板块专题一语境串联形式下的“多点”考查—语用中的选择题考法获奖课件—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免费下载)解析:画线句说了两层意思:一是古琴音量小,使古琴能够直接与心交流;二是因为能够直接与心进行交
流,古琴成为最个人化的乐器。A、D两项没有表达出这两层意思。比较B、C两项,C项用“成为”更能体现古琴音量小带来的效果,故选C项。答案:C(教学提纲)第一板块专题一语境串联形式下的“多点”考查—语用中的选择题考法获奖课件—2021届高考语文
一轮复习(免费下载)(教学提纲)第一板块专题一语境串联形式下的“多点”考查—语用中的选择题考法获奖课件—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免费下载)(二)(2019·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中国画是融中国哲学思想、美学精神、绘画理念于一
体的民族艺术。20世纪以来,新的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不断对中国画领域产生冲击,画家们既要突破传统观念推陈出新,又要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中国文化精神。(),也造就了当今画坛的各种风格。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中国画的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有着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特殊性,为历代画家崇尚
与传承。其伟大而完整的绘画体系,成就了一代代宗师。然而,也正是这千百年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易逾越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事实上,单凭笔墨功力,是无法成就作品艺术灵魂的。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
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者,应该以笔墨激扬时代精神,让中国画在多元共融的艺术格局中保持鲜活的生命力。(教学提纲)第一板块专题一语境串联形式下的“多点”考查—语用中的选择题考法获奖课件—2021届高考
语文一轮复习(免费下载)(教学提纲)第一板块专题一语境串联形式下的“多点”考查—语用中的选择题考法获奖课件—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免费下载)4.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使画家对中国文化有不同的理解B.这其中尺度的把握
体现着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C.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影响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D.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使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不同解析:本题答题时要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根据下文“也造就了……”,可知前后主语是一致的,应是“这其中尺度的把握”,可排除C、D两项。再从上文“画家
们既要……”一句可得知,画家是主体,A项用“使”,主客颠倒,排除A项。答案:B(教学提纲)第一板块专题一语境串联形式下的“多点”考查—语用中的选择题考法获奖课件—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免费下载)(教学提纲)第一板块专题一语境串
联形式下的“多点”考查—语用中的选择题考法获奖课件—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免费下载)5.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B.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
哀的“厚壁障”太难了。C.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教学提纲)第一板块专题一语境串联形式下的“多点”考查—语用中的选择题考法获奖课件—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免
费下载)(教学提纲)第一板块专题一语境串联形式下的“多点”考查—语用中的选择题考法获奖课件—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免费下载)解析:本题考查引号的正确使用。引号的作用主要有:①表示直接引用;②表示特定称谓;③表示特殊含义;④表示讽刺和否定(反语讽刺);⑤表示突出强调。文中“长跪不起”的引
号表示特殊含义,“长跪不起”不是指画家的动作,而是指画家被之前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束缚。B项,“厚壁障”也不是指真的有一道壁障,而是指父子之间有很深的隔膜,这处引号也表示特殊含义,与“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相同。A项,表示突出强调,突出无数火把排列的形状。C项,表示直接引用,引用评论家的
话。D项,反语,表示讽刺和否定。答案:B(教学提纲)第一板块专题一语境串联形式下的“多点”考查—语用中的选择题考法获奖课件—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免费下载)(教学提纲)第一板块专题一语境串联形式下的“多点”考查—语用中的选择题考法获奖课件—20
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免费下载)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画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法则。B.画家能否凭借自己
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呈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C.画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呈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D.画
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法则。(教学提纲)第一板块专题一语境串联形式下的“多点”考查—语用中的选择题考法获奖课件—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免费下载)(教学提纲)第一板块专
题一语境串联形式下的“多点”考查—语用中的选择题考法获奖课件—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免费下载)解析:本题从搭配不当、用词不当等角度设误。综合四个选项可知,本题可从“能否”的照应,“呈现”与“体现”、“并行不悖”与“至关重要”的理解与辨析方面思考作答。
句中有两面词“能否”,而后面的内容只能对应“能”的一面,属搭配不当。据此,排除B、D两项。“体现”意为“某种性质或现象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来”,多用于抽象事物;“呈现”意为“显出;露出”,多是直接看到的,多用于事物本身,故“体现”与上文“内
涵”“精神”这样抽象的概念更搭配。排除B、C两项。“并行不悖”意为“同时实行,互不冲突”,“至关重要”意思是“相当重要”。语境中只说明了一条艺术法则,故用“并行不悖”不恰当。排除B、C两项。答案:A(教学提纲)第一板块专题一语境串联形式下的“多点”考查—语用中的
选择题考法获奖课件—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免费下载)(教学提纲)第一板块专题一语境串联形式下的“多点”考查—语用中的选择题考法获奖课件—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免费下载)(三)(2019·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有一个大
坑,看着很松软,有点像巧克力蛋糕——这是北京时间2019年1月3日上午11时40分,“嫦娥四号”传回的月背影像图带给人们的________。这张在网络上刷屏的图片,拍自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中的冯·卡门撞击坑。这一盆地是在40亿年前被
小天体砸出来的。到月球背面去看看,一直是人类的梦想。但由于潮汐锁定的关系,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几乎相等,()。同样,从地球发射的电磁波也只能到达月球正面的半球,使得人类无法对月球背面的探测器进行远程操控。这大大________了人
类对于月球背面的探索。月球正面的历史,科学家已经大致研究得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是仍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此前,有关月球背面的信息主要来自遥感探测。此次,“嫦娥四号”携带月球车在月球背面成功软着陆,是中国航天创造的又一
个人类“第一次”,是中国为全人类科技发展作出的一个重大贡献。在公众和网友为此________之时,科学家则对“嫦娥四号”所携带的月球车有着更多期待:当月球车正式开始巡视,将会有更多科学数据________地通过地月之间的中继星“鹊桥”传回地面
。有关月背的研究才刚刚开始。(教学提纲)第一板块专题一语境串联形式下的“多点”考查—语用中的选择题考法获奖课件—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免费下载)(教学提纲)第一板块专题一语境串联形式下的“多点”考查—语用中的选择题考法获奖课件—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
复习(免费下载)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遐想限制亢奋不已源源不断B.联想限制亢奋不已不绝如缕C.遐想制约兴奋不已不绝如缕D.联想制约兴奋不已源源不断(教学提纲)第一板块专题一语境串联形式下的“多点”考查—语用中的选择题考法获奖课件—2021届高考语
文一轮复习(免费下载)(教学提纲)第一板块专题一语境串联形式下的“多点”考查—语用中的选择题考法获奖课件—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免费下载)解析:①“遐想”,悠远地思索或想象。“联想”,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由于某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遐想”可无依据,“联想
”一般有依据。语境中是说“嫦娥四号”传回的影像图引发人们想起一些景象,是有依据的,应选用“联想”。②“限制”,指规定范围,不许超出;“制约”,指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则甲事物为乙事物所制约。语境中人们对月球背面的探索以电磁波的传递为条件,受“制约
”。③“亢奋不已”,极度兴奋,多形容人的精神状态特别好。“兴奋不已”重在“振奋,激动”,多用于形容人的心情。根据语境,此处强调人们对“第一次”的激动之情,应选用“兴奋不已”。④“源源不断”,连续不断的样子。“不绝如缕”,多形容局势危急
或声音细微悠长。语境中是说传回的“科学数据连续不断”,故应选“源源不断”。答案:D(教学提纲)第一板块专题一语境串联形式下的“多点”考查—语用中的选择题考法获奖课件—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免费下载)(教学提纲)第一板块专
题一语境串联形式下的“多点”考查—语用中的选择题考法获奖课件—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免费下载)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所以无论人们何时在地球上观察月球,只有同一面的半球,即月球的正面能被看见B.所以
无论何时观察月球,只有同一面半球,即正面的半球能被地球上的人们看见C.所以无论何时在地球上观察月球,人们都只能看见同一面的半球,即正面的半球D.所以无论何时观察月球,地球上的人们都只能看见同一面的半球,即月球的正面(教学提纲)第一板块专题一语境串联
形式下的“多点”考查—语用中的选择题考法获奖课件—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免费下载)(教学提纲)第一板块专题一语境串联形式下的“多点”考查—语用中的选择题考法获奖课件—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免费下载)解析:本题答题时要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上文提到“到月球背面去看看,一直
是人类的梦想”,故主语应是“人们”,可排除A、B两项。D项,“无论何时观察月球”缺少对观察地点的限制,与前后文衔接不紧密,故排除该项。答案:C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月球正面的历史,科学家已经大致研究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藏在月球背面
的深坑中。B.月球正面的历史,科学家已经大致研究得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中。C.科学家已经大致把月球正面的历史研究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是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D.科学
家已经大致把月球正面的历史研究得清楚了,但最古老的那一段历史却仍是藏在月球背面的深坑。(教学提纲)第一板块专题一语境串联形式下的“多点”考查—语用中的选择题考法获奖课件—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免费下载)(
教学提纲)第一板块专题一语境串联形式下的“多点”考查—语用中的选择题考法获奖课件—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免费下载)解析:本题从成分赘余、句式杂糅、成分残缺的角度设误。画线句子存在三处语病,分别是:①句
中“清楚”是“研究”的结果,是结果补语;结果补语与述语之间不得加“得”,如“写错”。故“得”赘余,应去掉。②提取“最古老的……背面的深坑”的主干后发现,“历史是在深坑”和“历史藏在深坑”两种句式杂糅,“是”和“藏”应删去其中一个。③“在月球背面的深坑”
这个介词结构不完整,成分残缺,应补充完整,改为“在月球背面的深坑中”。综合以上信息判断,A项正确。答案:A(四)(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自1995年以来,这艘
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45天、航程6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对不熟悉的人而言,()。在这里,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
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________,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勘探。比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微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________,并可根
据需要________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教学提纲)第一板块专题一语境串联形式下的“多点”考查—语用中的选择题考法获奖课件—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免费下载)
(教学提纲)第一板块专题一语境串联形式下的“多点”考查—语用中的选择题考法获奖课件—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免费下载)“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
光辉的一页。600年后,“大洋一号”不断进步,________,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作出了中国人民的贡献。1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
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调查。B.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C.这艘船经历
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航次大陆架勘查任务。D.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解析:本题从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的角度设误。此句的主干是“这艘船经历任务”,显然“经历”和“任务”搭配不当,应
该是“执行……任务”,而“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是并列短语,作“任务”的定语,“多个远洋调查”对应的是“多个大陆架勘查”,“多个”应该放在“大陆架”前修饰“大陆架”,所以B项是完全正确的。答案:B1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大洋一号”的实验室很多,就像迷宫一样B.“大洋一号”有十几个像迷宫一样的实验室C.走进“大洋一号”,犹如进入了一座迷宫D.进入迷宫一样的“大洋一号”,会分辨不出方向解析: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上文“对不熟悉的人而言”
,陈述的对象是“不熟悉的人”,A项和B项的主语是“大洋一号”,和上文的陈述对象不一致,排除A项和B项。C项,“迷宫”和下文的“在这里”相呼应,排除D项。选C项。答案:C1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一应俱全一览无余易如反掌东山再起B.应有
尽有一览无余轻而易举再接再厉C.一应俱全一目了然轻而易举东山再起D.应有尽有一目了然易如反掌再接再厉解析:本题考查根据具体语境辨析近义成语。一应俱全:一切齐全。应有尽有:应该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切齐备。横线前有“各种实验室”,其中“各种”和“一应”语义重复。在这里应选用“应有
尽有”。一览无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视野广阔,没有阻碍,把事物或景象都看在眼里,没有遗漏;也指事物简单,看得十分清楚;或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不用说就可以明白;或形容道理很明显。一目
了然:一眼就能看清楚。语境强调对海底世界的观察没有遗漏,应选用“一览无余”。易如反掌:像翻一下手掌那样容易,形容事情极容易办。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做。语境是说矿物样品和海底水样很容易得到,用“轻而易举”更恰当。东山再起:指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再接再厉:一次又一次地
继续努力。这里没有“失势”的意思,应选用“再接再厉”。答案:B(五)(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戏曲既需传承也需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创新尝试未收到理想
效果,有人就将创新和继承对立起来,认为戏曲不必创新。尤其是昆曲等戏曲艺术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创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戏曲艺术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如果一直固守原有形态,只强调复制和模仿,戏曲恐怕早在数百年前
就________了。突破前人、大胆创新,这是各个时代取得伟大成就的艺术家的共性。诚如某戏剧评论家所言,没有一位________的京剧名伶是靠模仿或重复而成就自己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胸怀为京剧改革作出巨大贡献。他眼界开阔,_
_______,除唱腔、表演技巧之外,还从化妆、灯光、服装、舞蹈、剧目创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可谓“剧剧有创新,剧剧有新腔”。尚小云、荀慧生、于连泉等人,也是因为具有超越前人的理想和切实的努力,不满足于停留在雷池之内________,才能够在强大的保守情绪
的笼罩下突破藩篱,从而成为新流派的创始人。当然,戏曲的创新必须以传承为基础,是传承中的创新,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1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当代戏曲的发展,被创新精神的缺失所制约B.当代戏曲的发展,因创新精神的缺失而被制约C.创新精神的缺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D.创新精神的缺失,对当代戏曲发展起了制约作用解析:首先阅读文段,了解大意。整个文段论述了创新之于当代戏曲的重要性,而四个选项都是说创新
精神的缺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A项和B项将“当代戏曲的发展”放在前面,陈述重点与文段中心不符。C项和D项将“创新精神的缺失”放在前面,更能突出强调创新精神的重要。而“制约了……”和“对……起了制约作用”两种句式相比,前者表述更简洁明确。所以括号内补写的语句,
最恰当的为C项。答案:C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寿终正寝名噪一时兼容并蓄照猫画虎B.无疾而终名垂青史兼容并蓄按图索骥C.寿终正寝名垂青史博采众长照猫画虎D.无疾而终名噪一时博采众长按图索骥解析:本
题从成语使用的语境、语义程度轻重的角度设题。寿终正寝:寿终,年纪很大才死;正寝,旧式住宅的正屋。旧时指老死在家中,泛指事物的消亡。无疾而终:没有病而去世,指老年人自然死亡;比喻事情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而终止,含有不了了之
的意思。此处是说戏曲如果只是复制和模仿,恐怕早在数百年前就灭亡了,使用“无疾而终”不合语境,应用答案:C“寿终正寝”,体现“自行消亡”。名垂青史:好的名声和事迹载入史籍永远流传。名噪一时:一时名声很大,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名噪一时”用在此
处语义程度与语境不符,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等人都是流传至今的艺术大师。博采众长:广泛地采纳各家的长处。兼容并蓄:把内容不同、性质相反的东西都吸收进来。从后面“还从化妆、灯光……大量的探索”可知,这里应选用“博采众长”。照猫画虎:比喻照着样子模仿。按图索骥:
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从前面尚小云等人努力超越前人和后面的“突破藩篱”可知,这里的“不满足于停留在雷池之内”是不满足于模仿,应选用“照猫画虎”。15.文中
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B.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
路来。C.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D.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我们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解析:“眼花缭乱”是人看东西的感觉,前面应加上“令人”
或“使人”等,排除A、D两项。后一句缺少主语,“才能”前应加上“这样”,代指前面所说内容,使文意连贯,排除C项。答案:B(六)(2018·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徙以外
,很多动物也有着自己________的迁徙盛举。冬季来临,天气寒冷,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离,待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再一起回来。动物迁徙是有确定路线的。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而不是_______
_。对于动物究竟如何确定自己的迁徙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好奇。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都有独特的“助航设施”,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也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指南针。更有
趣的是,又有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也就是说,(),它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到目前为止,关于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在________地进行探究,我们期待着更加________的故事出现。
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波澜壮阔随波逐流宵衣旰食引人入胜B.波澜壮阔随遇而安全力以赴引人入胜C.声势浩大随遇而安宵衣旰食娓娓动听D.声势浩大随波逐流全力以赴娓娓动听解析
:本题从词义范围、适用对象方面考查成语的辨析。波澜壮阔:形容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声势浩大:指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文段中动物的迁徙是一种群体性的运动,应该用“波澜壮阔”。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
流水漂荡,比喻自己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随遇而安: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文段中是指动物是为了环境而迁徙的,在这里应该选用与环境有关的“随遇而安”。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全力以赴:指把全部力量投入进去。这里是科
学家研究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不是“政务”,应选用“全力以赴”。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指风景或作品等)。娓娓动听: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生动,使人爱听。文段中用来修饰故事,应选用“引人入胜”。答案:B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
项是(3分)()A.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明方向。B.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别方向。C.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析方向。D.它们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识方向。
解析:本题从句式杂糅的角度设误。“通过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句式杂糅,可以改为“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排除A、D两项。“辨别”指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侧重于在几个对象之间进行分类、选择。“辨析”指辨别、分析,侧重于分析。
句子强调的是迁徙动物根据环境中的参照物找出前进的方向,宜用“辨别”。综合起来,B项符合修改要求。答案:B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迁徙的方向感已经被上一代遗传给它们B.它们已经从上一代遗传
了迁徙的方向感C.迁徙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遗传给它们D.上一代已经遗传给了它们迁徙的方向感解析: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前后文的照应及句式的选择。从上下文来看,上文是“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下文是“它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A项和C项紧承上文“迁徙”,又与下文“它们”照应,表达
更连贯,排除B项和D项。从句式来说,A项是被动句,C项是主动句,而方向感是与生俱来的,不是被动获得的,排除A项。答案:C二命题新动向研究(一)有什么变化1.命题的综合性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历年来是高考命题改革的试验田,每年都有较大变动。2018年高考开始,试卷最大
的题型变化就出现在语言文字运用的第17、18、19题,这3道选择题完全颠覆了高考语文全国卷延续多年的命题形式,不再是单独成题,而是将语病、成语、连贯这3个考点放在一个语段中进行考查。2019年高考仍以语段形式考查,但又有所变
化。词语辨析考查范围扩大,一改往年只考查成语(辨析或选用),变为考查实词(双音节、三音节)、短语、成语,而且都是常见、常用的词语,并且新增加了标点符号这一考点,体现了以“具体情境”为载体,以“综合考查”为导向的命题新变化。2.材料的多样性近两年3套全国卷的语段组
合型语用题既有体现当代文化的材料(“嫦娥四号”“大洋一号”),又有体现传统文化的材料(“传统音乐”“中国画”“戏曲”),也有体现自然科学文化的材料(“动物迁徙”),以文化为核心,多方选材。(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总的来说这是《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启动带来的影响
,以上两点变化都可以从《新课程标准》“六、实施建议”中的“命题和阅卷原则”中找到依据,具体来说:1.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主要载体,以综合考查作为命题导向。避免以单纯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设计考题,避免死记硬背。倡导综合性的测试形式,可围绕情境选择相关材料,
设置一组有内在联系、指向核心素养的问题。2.选用的语言材料要有时代性、典型性和多样性,贴近学生生活,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特点。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选用,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对当代文化问题的思考。(三)今后
还会有何变化组合命题的思路将会更加清晰和开阔,命题形式将更加灵活,比如将不限于目前成语、语病、连贯和标点的结合,只要合适,会组合、轮换其他的语用考点进行考查。冲刺高考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