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专项突破课件

PPT
  • 阅读 10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2 页
  • 大小 427.185 KB
  • 2023-05-3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橙橙】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专项突破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专项突破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专项突破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专项突破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专项突破课件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2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专项突破课件.pptx,共(22)页,427.185 K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5655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专项突破全国卷对“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这一考点一般不单独设题,而与其他考点结合起来考查:一是在诗歌鉴赏中考查修辞使用及作用;二是在仿写、扩展语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这些考点中考查实际使用修辞手法的

能力。我们在备考时需要弄懂常见的修辞手法的特征和作用,能在做题过程中正确巧妙地加以运用。高考考情分析1.概念比喻俗称“打比方”,即利用事物间的相似点,将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一般包括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物)、喻体(比喻物)、比喻词(用于本、喻体间

标志各类比喻的词语)。2.构成原则比喻的原则必须“比异显同”,即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点的东西。第一种类型比喻3.种类(1)明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之间是相似关系。常用“像”“好比”“如”“仿佛”“宛如”“像……一样(似的)”等比喻词来标志。例如: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

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里细脚伶仃的圆规。(2)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形式上是相合关系。常用“是”“成了”“成为”“变为”“就是”等比喻词。例如: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3)借喻:直接

用喻体代替本体,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例如: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4)博喻:连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

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4.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繁为简洁等。1.概念把人(或物)当作物(或人)来描写,也可以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2.种类(1)拟人:把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思

想、感情。例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描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第二种类型比拟3.作用增加语言的生动

性和形象性,作者凭借客观事物表达自己的主观感情,因此可以使文章生动活泼,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并使之感受到作者的感情。易错提醒:比喻和比拟,都是增强语言形象性的修辞手段,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式。(1)性质、

作用不同: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是用喻体比本体,重点在“喻”,而比拟却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2)句式结构不同: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部分组成。借喻虽然不出现比

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换为有比喻词和本体的明喻、暗喻。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模拟为人的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始终都无拟体。1.概念不直接说出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和这个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东西

来代替。2.种类(1)部分代整体。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2)具体代抽象。例如:他高烧三天,一点食物都没沾牙。(3)特征代本体。例如:花白胡子便取消了自己的话。(4)专称代通称。例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第三种类型借代3.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

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4.注意点(1)借体和本体关系密切,借体必须能突出地代表本体,有鲜明的代表性,让人一听就明白所指称的事物。有时需要在上下文中对借体有所交代,使读者明白本体是什么。如“

我家兄妹很多,已有两个五角星,两枚大学校徽”,由于“五角星”既可指解放军,也可指铁路工人;“校徽”可代学生,也可代教师甚至校长,因此,不具有“鲜明的代表性”,会造成歧义。(2)借体往往带有褒贬色彩,反映人的思想感

情,用人物特征做借体时,要注意褒贬色彩。代表正面人物时,宜用褒义的称号,反之则用人皆厌恶的事物来代表反面人物。如“诸葛亮”等做借体,常用来代指正面人物,而“三只手”等做借体,常用来代指反面人物。易错提醒:借

喻和借代都是以借体代本体,本体不出现。它们的区别有两点:(1)借喻重在比方,可换成明喻;借代重在指称,不能换成明喻。例如:①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②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

例①:“完美的苍蝇”就是借喻,喻指那些反动的家伙。换成明喻,可以写成“反动的家伙像苍蝇”的形式。例②:“干戈”“延安”就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干戈”代抗日战争,“延安”代中国共产党。这是用具体的事物代抽象的事物,是不能换成明喻的。(2)借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借代的

本体与借体之间具有相关性。1.概念为了更加突出地表达某一事物或某种思想感情,而故意作明显扩大或缩小的描写。2.种类(1)故意扩大。例如:几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2)明显缩小。例如: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他,只能四处讨饭。3.作用强调、突出事物

特征,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第四种类型夸张4.注意点(1)夸而有据,夸而有节。夸张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要合乎情理,把握分寸,否则就很难给人以真实感。如“她讲到她受到的痛苦时,眼泪就像自来水管似的喷射出来”,这句的夸张

有失真实。(2)夸张要明确、显豁,突出夸张的特点,不能又像夸张又像事实,在事实与夸张之间模棱两可。如“屋里静极了,就连掉下一枚小钉子也听得见”,这句很难说是夸张还是事实。(3)要注意夸张的具体表现。夸张往往借助于比喻、比拟等修辞格来表

现。(4)要注意夸张运用的场合。在科学性文章中不适合运用夸张。1.概念也叫“对仗”,用字数相等、结构对称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来表达相类、相反或相关内容。2.种类(1)正对: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表示相似、相关的关系。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2)反对:上下

句表示一般的相反关系或矛盾对立关系。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第五种类型对仗(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在意义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如: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4)按形式可分为工对和宽对。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

、平仄、用字等均按对仗要求,如(1)中的例句。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例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3.作用(1)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2)词句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

得集中鲜明;使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3)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记忆。4.注意点运用对偶切忌不顾内容,片面追求形式上的对仗、整齐。徒有形式上的对偶,内容空洞,则背离了修辞的本来目的。1.概念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

子,把相关或相似的内容逐一表达出来的一种手法。2.种类(1)短语排比。例如:延安的歌声,是革命的歌声,战斗的歌声,劳动的歌声,极为广泛的群众的歌声。(2)句子排比。例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3.作用叙事透辟,条分缕析;结构紧凑,文意贯通;语气强劲,抒情强烈。第六种类型排比1.

概念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一个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2.种类(1)连续反复。例如:你看,你看,这不是又一批新砍的毛竹滑下山来了吗?(2)间隔反复。例如: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

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第七种类型反复3.作用不仅能起到强调作者感情、充分表达作者思想的作用,还能增强文章的气势。1.概念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作者自问自答,或者只问不答,这种修辞手法叫设问。2.种类(1)自问自答。例如:谁是我

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2)问而不答。例如: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3.作用设问的作用在于引起注意,对下文进行提示和强调,从而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战斗力。第八种类型设问1.概念也叫反诘,是用疑问的形

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2.种类(1)以否定表肯定。例如:当年用自己的血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谁不记得井冈山上的青青翠竹呢?(2)以肯定表否定。例如:因为长而且空,群众见了就摇头,哪里还肯看下去呢?第九种类型反问3.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省,激发读者的感情,加深读者

的印象,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易错提醒:设问和反问都是“明知故问”,在这一点上,它们不同于疑问句。二者的主要区别是:(1)设问自问自答,一般有问必答;反问则可以不答,实际上也不需要作答,但是答案已十分明确。(2)设问句后要用问号,反问句后可以

用问号,如感情强烈,可以用叹号。●1.每回以一个或多个人物为中心,而以许多次要人物构成一个社会环境,从人与人的关系上,从种种日常生活活动中,来表现人的思想性格与内心世界。●2.这些各自独立、自成整体的故事,

在结构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大概而言,第一,故事的发展,前后勾联,一步紧一步,但又疏密相间,摇曳多姿。●3.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

艺术特色。不同的诗人往往表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语言风格有时也不尽相同。●4.他总是通过人物自己的行动和语言来显示他们的性格,表现他们的思想情绪。关于人物,他很少做长篇大论的叙述,很少以作者身份出面来介绍他们,也没有作多少添枝加叶的描写。

●5.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评价能力。首先要立足文本,通过分析“母亲”的言行概括归纳出母亲的形象特点;然后围绕这些特点组织语言,表达赞美之情;发短信要采用第二人称。●6.古代那些想在天下彰明美好的德行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国家的人,先要

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要想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的人,先要修养好自身的德行。●7.此题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小说的艺术手法,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是欣赏文学作品的重要途径。可以先细读课文,找出有关的段落,仔细分析两个人物的言行与心理

活动,进而理解他们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

小橙橙
小橙橙
文档分享,欢迎浏览!
  • 文档 25747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