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性细菌医学知识宣讲培训课件

PPT
  • 阅读 3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4 页
  • 大小 1.421 MB
  • 2023-05-2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橙橙】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厌氧性细菌医学知识宣讲培训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厌氧性细菌医学知识宣讲培训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厌氧性细菌医学知识宣讲培训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厌氧性细菌医学知识宣讲培训课件
厌氧性细菌医学知识宣讲培训课件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4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厌氧性细菌医学知识宣讲培训课件.ppt,共(44)页,1.421 M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5508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厌氧性细菌医学知识宣讲本章重点与难点1.厌氧芽胞梭菌(1)破伤风梭菌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2)产气荚膜梭菌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3)肉毒梭菌形态、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2.无芽胞厌氧

菌致病条件、感染特征及致病种类。2厌氧性细菌医学知识宣讲概述•厌氧性细菌必须在无氧环境下才能生长繁殖。•根据能否形成芽胞,可分为:1.厌氧芽胞梭菌属2.无芽胞厌氧菌3厌氧性细菌医学知识宣讲第一节厌氧芽胞梭菌属(Clostridium)概述•大多为严格厌氧菌,G+。•芽胞直径比菌体粗,

使菌体膨大呈梭状,对热、干燥和消毒剂均有强大的抵抗力。•均有周鞭毛,无荚膜,除产气荚膜梭菌等极少数菌例外。4厌氧性细菌医学知识宣讲一、破伤风梭菌•破伤风(tetanus)的病原菌;•发病后机体呈强直性痉挛、抽搐,可因窒息或呼吸衰竭死亡。5厌氧性细菌医学知识宣讲1.形态与染色菌体细长,有周

身鞭毛、无荚膜。形成芽胞后,使细菌呈鼓槌状,属于G+。2.培养特性和生化反应严格厌氧;血平板上,有β溶血;不发酵糖类,不分解蛋白质。3.抵抗力芽胞抵抗力很强;75~80℃10min仍保持活力;100℃1小时可完全被破坏;在干燥的土壤和尘埃中可存活数年。(一)生物学性状破伤

风梭菌的芽胞6厌氧性细菌医学知识宣讲(二)致病性与免疫性1.致病条件-该菌无侵袭力,仅在局部繁殖。-伤口需形成厌氧微环境:伤口窄而深(如刺伤)、有泥土或异物污染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的同时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的伤口。7厌氧性细菌医

学知识宣讲2.致病物质-对氧敏感的破伤风溶血毒素(tetanolysin)-质粒编码的破伤风痉挛毒素(tetanospasmin):属神经毒,毒性极强(小鼠LD50为0.015ng,对人致死量<1µg);为蛋白质,不耐热;

可被蛋白酶破坏。为主要致病物质。8厌氧性细菌医学知识宣讲破伤风痉挛毒素分子量约150kDa;B链(重链)是与神经节苷脂结合的单位;A链(轻链)具有毒性作用。9厌氧性细菌医学知识宣讲①与神经系统的结合:–毒素对脑

干神经和脊髓前角神经细胞有高度亲和力,结合非常牢固,一旦结合,抗毒素便不能中和毒素。–毒素重链识别神经肌肉结点处运动神经元上的受体并与之结合,促使毒素进入细胞内形成小泡。破伤风痉挛毒素作用机制10厌氧性细菌医学知识宣讲②内在化作用含有毒素的小泡从外周神经末稍沿神经轴突逆行向上,到达运动神经元胞

体,进入传入神经末稍,最终毒素进入中枢神经系统。11厌氧性细菌医学知识宣讲③膜的转位通过重链N端的介导产生膜的转位,使轻链进入胞质溶胶。④胞质溶胶中作用靶的改变轻链发挥毒性作用,阻止抑制性神经介质γ-氨基丁酸的释放,使肌肉

活动的兴奋与抑制失调,造成强直性痉挛。12厌氧性细菌医学知识宣讲3.所致疾病破伤风潜伏期:几天~几周典型的症状:苦笑面容;角弓反张;其他。13厌氧性细菌医学知识宣讲•破伤风免疫属外毒素免疫,主要是抗毒素发挥中和作用;•一般病后不会获得牢固免疫力;•

获得有效抗毒素的途径是人工免疫。14厌氧性细菌医学知识宣讲•一般不进行微生物学检查;•典型的症状和病史即可作出诊断。(三)微生物学检查法15厌氧性细菌医学知识宣讲1.正确处理创口及清创、扩创;2.注射白百破三联疫苗进行人工

主动免疫;3.对可疑患者立即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etanusantitoxin,TAT)进行紧急预防;4.发病早期可足量使用抗毒素进行特异性治疗;5.抗生素(青霉素)的使用。(四)防治原则16厌氧性细菌医学知识宣讲(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染色•两端几乎

平切的G+粗大杆菌,芽胞位于次极端,呈椭圆形,不大于菌体。•无鞭毛,在体内有明显的荚膜。二、产气荚膜梭菌(C.perfringens)17厌氧性细菌医学知识宣讲2.培养特性•厌氧,繁殖周期为8分钟;•血琼脂平板上,双层溶血环;蛋黄琼脂平板上,有Nagler反应;

•代谢活跃,分解多种糖类,产酸产气。在牛奶培养基中分解乳糖,大量产气,出现所谓“汹涌发酵”(stormyfermentation)。Nagler反应双层溶血环汹涌发酵现象18厌氧性细菌医学知识宣讲3.分

型-根据4种主要毒素(α、β、ε、ι)的产生情况,可分为5个血清型(或毒素型);-对人致病的主要为A型。19厌氧性细菌医学知识宣讲1.致病物质产气荚膜梭菌能产生10余种外毒素,有些外毒素即为胞外酶,具体详见下页表12-1。(二)

致病性与免疫性20厌氧性细菌医学知识宣讲表12-1产气荚膜梭菌主要和次要毒素及其分型毒素生物学作用毒素分型ABCDE主要毒素α(alpha)卵磷脂酶,增加血管通透性,溶血和坏死作用+++++β(beta)坏死作用-++--ε(epsilon)增加胃肠壁通透性-

--+-ι(iota)坏死作用,增加血管通透性----+次要毒素δ(delta)溶血素-±+--θ(theta)溶血素,细胞毒素±++++κ(kappa)胶原酶、明胶酶、坏死作用+++++λ(lambda)蛋白酶-+-++μ(mu)透明质酸酶±+±±±ν(nu)DNA酶±++±±神经氨酸酶改

变神经节苷脂受体+++++其它肠毒素肠毒素、细胞毒素+nt++t+大多菌株产生;±某些菌株产生;-不产生;nt未研究21厌氧性细菌医学知识宣讲①α毒素•以A型产生量最多;•作用机制:分解细胞膜上磷脂和蛋白形成的复合物,造成

细胞溶解,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伴大量溶血、组织坏死、肝脏、心功能受损。②肠毒素22厌氧性细菌医学知识宣讲(二)致病性与免疫性2.所致疾病①气性坏疽战伤、工伤、车祸;气性坏疽潜伏期短,发展迅速,病情险恶;气肿(捻发音)及组织坏死,致毒血症、

休克。23厌氧性细菌医学知识宣讲由肠毒素引起,其为不耐热的蛋白质,100℃瞬时即被破坏;作用机制是整段肽链嵌入细胞膜,破坏膜离子运输功能,改变膜的通透性,进而引起腹泻。②食物中毒24厌氧性细菌医学知识宣讲(一)直接涂

片镜检深部创口取材涂片;G+大杆菌,大荚膜;白细胞甚少且形态不典型;伴其他杂菌。(二)分离培养及动物实验血平板,镜检及生化反应;动物实验;本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发病后1日内,检出大于105病菌/克食品或106病菌/克粪便,即可确诊。(三)微生物学检

查法25厌氧性细菌医学知识宣讲(一)预防及时处理伤口,去除和改善厌氧微环境;预防性的使用抗生素。(二)治疗局部扩创,清创;α抗毒素;抗生素;高压氧舱法。(四)防治原则26厌氧性细菌医学知识宣讲(一)生物学性状三、肉毒梭菌(C.botulinum)27厌氧性细菌医学知识宣讲1.致病性•肉毒毒素(对

人致死量为0.1µg)。•肉毒毒素致病机制:作用于外周胆碱能神经,抑制神经肌肉接点处神经介质乙酰胆碱的释放,导致弛缓性麻痹。(二)致病性与免疫性28厌氧性细菌医学知识宣讲肉毒毒素作用机制29厌氧性细菌医学知识宣讲(三)微生物学检查法及防治原则1.微生物学检查方法1)标本:粪便,剩余食物分

离病原菌;2)毒素检查。2.防治原则1)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和监督,提高防范意识;2)尽早根据症状作出诊断,迅速注射A、B、E三型多价抗毒素。31厌氧性细菌医学知识宣讲(一)生物学性状•人类肠道中正常菌群,可因长期使用抗生素引起的伪膜性结肠炎

;•G+粗大杆菌,有鞭毛,有芽胞。四、艰难梭菌(C.difficile)32厌氧性细菌医学知识宣讲(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产生A、B两种毒素,即肠毒素和细胞毒素;A毒素为肠毒素,能使肠壁出血坏死,液体积蓄。B毒素为细胞毒素,能直接损伤肠壁细胞,造成伪膜性结肠炎(pseudomembranou

scolitis)。•因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后可引起内源性感染。33厌氧性细菌医学知识宣讲第二节无芽胞厌氧菌•属人体内的正常菌群,包括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的球菌和杆菌;•在某些特定状态下,这些厌氧菌作

为条件致病菌可导致内源性感染。概述34厌氧性细菌医学知识宣讲表12-2.与人类疾病相关的主要无芽胞厌氧菌35厌氧性细菌医学知识宣讲1.革兰阴性厌氧杆菌一、生物学性状•脆弱类杆菌(B.fragilis):临床上最常见的无芽胞厌氧菌

分离株;•韦荣菌属最重要,咽喉部主要厌氧菌,常为混合感染菌之一。脆弱类杆菌(革兰染色;×1000)36厌氧性细菌医学知识宣讲2.革兰阳性厌氧球菌•消化链球菌属:在临床厌氧菌分离株中仅次于脆弱类杆菌,主要寄居于阴道;•丙

酸杆菌:能发酵糖类产生丙酸;•痤疮丙酸杆菌(P.acnes);•双歧杆菌属:正常肠道菌群,在大肠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37厌氧性细菌医学知识宣讲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一)致病条件寄居部位改变;宿主免疫力下降;菌群失调;厌氧

微环境。(二)感染特征内源性感染;呈慢性大多为化脓性感染;分泌物或脓液粘稠,有恶臭,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长期无效;分泌物直接涂片可见细菌,但普通培养法无细菌生长。38厌氧性细菌医学知识宣讲(三)所致疾病败血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脓肿口腔与牙龈感染呼吸

道感染腹部和会阴部感染女性生殖道感染39厌氧性细菌医学知识宣讲1.标本采取采取后立刻放入厌氧标本瓶中,迅速送检。2.直接涂片镜检3.分离培养与鉴定三、微生物学检查法厌氧罐培养40厌氧性细菌医学知识宣讲•增强免疫力,减少诱发因素。•合理使用抗生素,常用甲硝唑、替硝唑或其他广谱抗生素。四、防

治原则41厌氧性细菌医学知识宣讲复习思考题1.简述无芽胞厌氧菌的致病条件。2.简述无芽胞厌氧菌感染的特征。3.简述无芽胞厌氧菌与有芽胞厌氧菌致病性的主要区别。4.试比较破伤风梭菌和产气荚膜梭菌的致病条件简述破伤风和气性坏疽的防治原则。42厌氧性细菌医学知识宣讲中英文关键词破伤风

-tetanus破伤风痉挛毒素-tetanospasmin气性坏疽-gasgangrene肉毒中毒-botulism食物中毒-foodpoisoning胃肠炎-gastroenteritis43厌氧性细菌医学知识宣讲课外阅读资料目

录[1]金宁一,胡仲明,冯书章.新编人兽共患病学.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552-697[2]童明庆.检验与临床的沟通案例分析200例.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2版(上册),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74-582;590-59344厌氧性细菌医学知识宣讲

小橙橙
小橙橙
文档分享,欢迎浏览!
  • 文档 25747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