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特发性震颤的诊疗和治疗培训课件.ppt,共(33)页,368.346 K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5382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特发性震颤的诊疗和治疗定义❖特发性震颤(essentialtremor,ET)又称原发性震颤,是一种原因未明的具有遗传倾向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传统观念认为ET是一种良性的、家族性的、单症状的疾病,现在认为是一种复杂的、进展的以及可
能跟家族有关的疾病,约50-70%的ET患者有家族史。特发性震颤的诊疗和治疗2流行病学❖患病率:0.008%至22%❖统一诊断标准后缩小到:0.4-3.9%❖大于40岁为5.5%,70~79岁为12.6%。ET成为了一种常见的震颤疾病及运动障碍疾病特发性震颤的诊疗和治疗3流行病学❖发病率:
23.7/10万60-69岁中为58.6/10万70-79岁中为76.6/10万≥80岁为84.3/10万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特发性震颤的诊疗和治疗4流行病学❖死亡率:ET患者和年龄、性别匹配、同
区域的对照人群的生存率无差异(回顾性调查)目前还没有对ET死亡率的前瞻性研究或ET死亡危险因素的对照研究特发性震颤的诊疗和治疗5流行病学❖危险因素1年龄(确定因素,患病率和发病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2种族(白种人>黑种人)3家族史特发性震颤的诊疗和治疗6流行病学❖病原学❖基因突变(17%~100%)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同源染色体3q13和2p22连锁特殊基因尚未确定❖环境因素1震颤在家族内部存在发病年龄及严重程度的差别,也说明环境因素可影响ET表型。2两个双胞胎研
究里,在单卵双生的双胞胎中配对的一致性是60-63%,而在双卵双生中是27-42%,这同样也说明了环境因素的重要作用3环境因素(毒物):β-咔啉生物碱和铅β一咔啉生物碱可自然存在于食物链中,特别是当肉类经长时间高温烧煮后。特发性震颤的诊疗和治疗7临床表
现❖(1)起病年龄:各年龄均可发病,40岁以上多见。家族性比散发性ET患者起病早,多在20岁前起病;散发性患者多起病较晚。❖(2)临床核心症状:以4~12Hz的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为主要特征,症状多数(95%)发生于手和前臂,也可累及头部(尤其是颈部)、言语,偶尔可累及下肢、躯干等部位。震颤
可以同时累及多部位(如前臂部),单纯累及头部比较少见。特发性震颤的诊疗和治疗8❖日常生活中如书写、倒水、进食等可加重震颤,而饮酒后可减轻症状。随着患病年限的增加,震颤频率会下降,而幅度会增加,导致较为严重的功能障碍。震颤累及部位可逐步增
多,一般在上肢受累后数年出现头部震颤,躯干和下肢通常最晚累及。临床表现特发性震颤的诊疗和治疗9❖(3)其它少见症状:ET通常不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但小部分患者可出现小脑性症状(如共济失调、辨距
不良等),静止性震颤等ET非核心症状。ET还可伴有轻度注意和执行功能受损。临床表现特发性震颤的诊疗和治疗10(4)震颤临床分级:❖0=无震颤❖1=轻微的小幅震颤或间歇性震颤❖2=易于发现的中幅、摆动式震颤❖3=
大幅、剧烈、跳动式震颤临床表现特发性震颤的诊疗和治疗11临床表现❖ET的另一个特征是震颤的躯体皮层定位会随时间推移而扩展,从手部到头部,以手部开始的震颤数年后典型地发展为头部震颤,然而从头部扩展到手部的震颤较少❖姿势不稳以及步态共济失调(与脊髓小脑共济失调鉴别)ET患者无眼震或断续言悟或
构音障碍。❖静止性震颤合并静止性震颤的患者提示病情较重特发性震颤的诊疗和治疗12临床表现❖其它特征1认知障碍:累及到了额部皮层或额部皮层一小脑传出途经2嗅觉改变:跟ET病程和严重程度无关,而PD嗅觉改变发生在病程早期3听觉障碍:比正常人更容易戴助听器或
得听力丧失4体重指数:ET患者的体重指数比对照组低6%5发现ET患者外周静息期要比正常对照组低,表明震颤可能存在一条外周调节的途径。特发性震颤的诊疗和治疗13临床症状小结❖传统观点把ET看成是症状单一,以动作性震颤为特征的疾病。最新观点认为ET是有一系列复杂的临床特
征并且随时间的改变需治疗的一种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的受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要蔓延趋势,可能会弥散到小脑外区域(基底节、皮层)这些类似的大脑区域受累也解释了为什么ET,PD,AD这类疾病的患者有着重叠的临床症状(动作性震颤,静止性震颤以及认知障碍)。特发
性震颤的诊疗和治疗14临床诊断标准运动障碍协会关于ET的诊断标准:❖入选标准:明显存在双侧姿势性震颤有或无动作性震颤,包括手和前臂,病程>5年。❖排除标准:1存在其它异常的神经系统体征(齿轮样强直<Froment’ssign>除外)2存在一些
可知的增加生理性震颤的因素3最近服用可引起震颤的药物或合并药物戒断状态4震颤出现前三个月内有过直接或间接的神经系统外伤史5已明确的生理性震颤6已明确的突然发作或进行性恶化的震颤特发性震颤的诊疗和治疗15华盛顿Heights-Inwood关于ET诊断标准❖①检查发现
至少有一侧手臂存在+2级的姿势性震颤(头部震颤可同时存在,但不作为诊断标准)❖②检查发现至少有四个任务中存在+2级的动作性震颤或者一个任务存在+2级的动作性震颤以及第二个任务存在+3级的动作性震颤。这些任务包括(倒水、喝水、用勺子喝水、指鼻运动和画螺旋圈)❖③如果检查发
现震颤存在于优势手,那么至少有一项日常活动(吃饭、喝水、书写、用手)受到干扰;如果检查发现震颤不存在于优势手,那么这条标准是无关的❖④排除药物、酒精、甲亢和肌张力障碍因素❖⑤排除精神性症状(一些稀奇古怪的、反复无常的症状)特发性震颤的诊疗和治疗16诊断❖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
检查特发性震颤的诊疗和治疗17体格检查在体格检查中,临床医师应该仔细评估震颤的特征。❖许多PD患者有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这震颤能够立即发生或在停顿数秒后出现),但是伴随静止性震颤伴随动作性震颤或姿势性震颤是轻度的、温和的。同样尽
管静止性震颤可发生在ET中,但是它一般发生在长时间严重的动作性震颤或姿势性震颤后。❖肌张力障碍患者中大约20-30%的患者有类似于ET的姿势性震颤,但是不规则的、急速的震颤,而不是有规律的震动,而且它可能还有一个零点,那就是患者发现自己的一只手或手臂的位置后可导致震颤短暂消失。特发性
震颤的诊疗和治疗19实验室检查❖该病没有特异性血清学、放射学或者病理标志物。❖纹状体内多巴胺转运蛋白成像对鉴别ET和PD可能有用。❖使用加速计在手臂上,再用计算机对震颤定量分析,可指导临床医师鉴别ET和其它类型的震颤,但
是还不是特异性指标。❖必要时查甲状腺功能,血钠、血钙浓度,血维生素B⒓浓度,血清铜蓝蛋白(<40岁),肝肾功能以排除一些相关疾病。特发性震颤的诊疗和治疗20鉴别诊断❖PD(单侧起病,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强直等)❖张力障碍性震颤(张力运动障碍,疼痛,感觉障碍等)❖心理性震颤(幅度小
,频率高)❖小脑性震颤(共济失调、言语障碍)❖内科系统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肝性脑病等)特发性震颤的诊疗和治疗21❖①轻度震颤无须治疗;②轻到中度患者由于工作或社交需要,可选择事前半小时服药以间歇性减轻症状;③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中到重度震颤,需要药物治疗;④药物难治性重
症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⑤头部或声音震颤患者可选择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治疗原则特发性震颤的诊疗和治疗22治疗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患者对各种药物治疗无效,原因尚未明确。有些原因可能解释这种高度的不应答率。❖第一,ET可能不是一种单相的疾病而是多种疾病的表现,对药物治疗的各
种反应可能归结于这种多质性。❖第二,ET的病理变化根本不清楚。目前治疗的许多药物都是偶然发现的,关于ET的神经递质系统还不清楚。对这些机制的进一步研究能挖掘更多的治疗手段。❖第三,许多患者对药物只有部分疗效,并且震颤很少完全消失。特发性震颤的诊疗和治疗23❖1.
一线推荐用药❖(1)普萘洛尔(Propranolol,心得安)是非选择性肾上腺素β受体阻滞剂,是经典的一线治疗药物。①用法:从小剂量开始(5mg/次,一天3次),逐渐加量(5mg/次)至30-60mg/天即可有症状改善,部分患者需每天90-120mg方可改善震颤,一般不超
过120mg/天;标准片每日口服三次,控释片每天服用一次。②疗效:能有效地减小50%的肢体震颤幅度(频率并不降低),但对轴性震颤(如头部、声音等)的疗效欠佳。③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大多数副作用是相应的肾上腺素β受体阻滞作用,常见的有脉率降低和血压下降,但60次
/分以上的心率都能耐受,用药期间密切观察心率和血压变化,必要时减量或停药;其他少见副反应包括疲乏、恶心、腹泻、皮疹、阳痿和抑郁等。④不稳定性心功能不全、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哮喘、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等相对禁忌。治疗特发性震颤的诊疗和治疗24❖(2)扑米
酮(Primidone)是常用的抗癫痫药物。①用法:一般每晚62.5mg起用,逐渐加量62.5mg/次,有效剂量在62.5mg-1000mg/天,一般250mg/天疗效佳且耐受性好。为了减少嗜睡副作用,建议晚上睡前服药。②疗效:对于
手部震颤疗效显著,可减小50%的震颤幅度。③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在用药早期,急性副作用(包括眩晕、恶心、呕吐、行走不稳、嗜睡、急性毒性反应等)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大部分不良反应几天后会逐渐减弱或达到耐受。治疗特发性震颤的诊疗和治疗25❖(3)阿罗洛尔(Arotin
olol,阿尔马尔)具有α及β-受体阻断作用(其作用比大致为1:8)。①用法:口服剂量从5mg,每天一次开始,可逐渐加量5mg/次,一般每天二次,每次10mg,最高剂量不超过30mg/天。②疗效:可减少姿势性震颤和动作性震颤的幅度
,疗效与普萘洛尔相似。与普萘洛尔比,阿罗洛尔的β-受体阻滞活性是其4-5倍,且不易通过血脑屏障,不会象普萘洛尔那样产生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因此对于无法耐受普萘洛尔的患者可考虑给予该药治疗。③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心动过缓、眩晕、低血压等。用药期
间密切观察心率和血压变化,如60次/分以下或有明显低血压减量或停药。治疗特发性震颤的诊疗和治疗26❖2.二线推荐药物❖(1)加巴喷丁(Gabapentin)是γ-氨基丁酸的衍生物,属于新型的抗癫痫及抗神经痛药物。①用法:起始剂量300mg/天,有效剂量为1200-3600mg/天,分三次服用。②疗
效:单药治疗可缓解疾病症状,疗效可能与普萘洛尔相似,作为其它药物的添加治疗并不能进一步改善症状。③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困倦、恶心、头晕、行走不稳等。❖(2)托吡酯(Topiramate)是新型抗癫痫药物,具有阻滞钠通道、增强γ-氨基丁酸活性的作用。①
用法:起始剂量为25mg/天,以25mg/周的递增速度缓慢加量,分两次口服,常规治疗剂量为200-400mg/天。②疗效:疗效略逊于前三种药物,但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各类震颤。③副作用及不良反应:食欲减退、体重减轻、恶心、感觉异常、认知功能损害(尤其是语言智商
)等。治疗特发性震颤的诊疗和治疗27❖(3)阿普唑仑(Alprazolam)是短效的苯二氮卓类制剂。①用法:起始剂量为0.6mg/天,有效治疗剂量为0.6-2.4mg/天。②疗效:可减少25%-34%的震
颤幅度,可用于不能耐受普萘洛尔、阿罗洛尔和扑米酮的老年患者。③副作用及不良反应:过度镇静、疲劳、反应迟钝等副作用,而长期使用可出现药物依赖性。❖(4)阿替洛尔(Atenolol)是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①用法:50-15
0mg/天的剂量可以缓解症状。适用于不能使用β2及非选择性受体阻滞剂的哮喘病人。②疗效:该类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的疗效逊于非选择性受体阻滞剂。③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头晕、恶心、咳嗽、口干、困倦等。治疗特发性震颤的诊疗和治疗28❖
(5)索他洛尔(Sotalol)是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①用法:60-200mg/天的剂量可以缓解症状。②疗效:在肾上腺素能β受体阻滞剂中其疗效仅次于普萘洛尔和阿罗洛尔。❖(6)氯硝西泮(Clonazepam)是苯二氮卓类制剂。①
用法:起始剂量为0.125mg/天,有效治疗剂量为0.375-3mg/天。②疗效:能有效减轻动作性震颤幅度。③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头晕、行走不稳、过度镇静等副作用,而长期使用可出现药物依赖性。治疗特发性震颤的诊疗和治疗29❖3.三线推荐药物❖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纳多洛尔(Nadol
ol)120-240mg/天或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Nimodipine)120mg/天或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Clozapine)6-75mg/天,对改善肢体震颤可能有效。氯氮平有致粒细胞减少和心律失常的副作用,仅在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
情况下考虑应用,且使用期间要监测血常规和心电图。❖相比口服药,A型肉毒毒素在治疗头部、言语震颤方面更具优势,且同样可用于肢体震颤的治疗。单剂量40-400单位可改善头部震颤;选择尺、桡侧腕伸屈肌多点注射50-100U的药物可改善
减小上肢的震颤幅度,手指无力、肢体僵硬感是最常见的副作用;0.6单位的软腭注射可治疗言语震颤,但可能出现声嘶和吞咽困难等副作用。治疗特发性震颤的诊疗和治疗30❖(二)手术治疗❖ET手术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立体定向丘脑毁损术和深部丘脑刺激
术(DBS),两者都能较好地改善震颤。双侧丘脑损毁术出现构音困难和认知功能障碍概率很高,同时会增加术中及术后的风险,因此不建议用于临床治疗。而DBS具有低创伤性、可逆性、可调控性的特点,是药物难治性重症ET患者的首选手术治疗方法;其副反应包括感觉异
常、局部疼痛、构音障碍、平衡失调等,一般而言通过改变刺激参数可以使之得到纠正。治疗特发性震颤的诊疗和治疗31小结❖ET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传统观点认为ET是一种症状单一,无严重影响的疾病。❖最新观点认为ET有着复杂的本
质,同其它在晚期进展的神经系统疾病(如运动神经疾病,PD)一样,ET可能是家族性疾病而不是单一的疾病。❖ET患者的任何一个神经系统症状都可能是疾病本身在神经系统内的定位,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病因学或发病机制,这些都有
待于进一步研究特发性震颤的诊疗和治疗32特发性震颤的诊疗和治疗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