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三四级医学基础-课件.pptx,共(77)页,9.365 M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5354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三四级医学基础2一、细胞: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组成: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交换、细胞质: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绝大多数的化学反应都在细胞质中进行。同时它对细胞核也有调控作用。细胞核: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
和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3二、组织:由形态相似、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组合起来,称为组织。1、上皮组织[1]分布:体表、消化道和呼吸道内表面、各种器官的外表面。[2]功能:保护,分泌。[3]特征:细胞排列紧密,细胞
间质少。42、结缔组织[1]分布:骨组织、血液等都属于结缔组织。[2]功能:结缔组织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3]特征:细胞间质发达。3、肌组织[1]分布:骨骼,心脏,消化道[2]功能:具有收缩、舒张功
能。[3]特征:主要由肌细胞构成。主要有三种:心肌,骨骼肌,平滑肌4、神经组织[1]分布:大脑和脊髓里[2]功能:能够接受刺激并产生和传导兴奋。[3]特征: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5自然界五行人体五五五五五
五季音味色化气方节五五五形五五变脏腑官体志声动角酸青生风东春徵苦赤长暑南夏宫甘黄化湿中长夏商辛白收燥西秋羽咸黑藏寒北冬木火土金水肝胆目筋怒呼握心小肠舌脉喜笑忧脾胃口肉思歌哕肺大肠鼻皮悲哭咳肾膀胱耳骨恐呻栗中医学的人体观6骨骼系統(SkeletalSystem)肌肉系統(M
uscularSystem)神經系統(NervousSystem)循環系統(CirculatorySystem)內分泌系統(EndocrineSystem)呼吸系統(RrespiratorySystem)消化系統(DigestiveSystem)
泌尿系統(UrinarySystem)生殖系統(ReproductiveSystem)皮膚系統(IntegumentalSystem)人體中具相同或相似功能的器官,會組成具共同功能的系統。7骨骼系統(Skelet
alSystem)➢人體共有206塊骨骼。➢骨頭的功能有支持、保護、運動、儲存礦物質及造血等功能。8肌肉系統(MuscularSystem)✓肌肉系統主要由可收縮的肌肉細胞組成,藉由收縮使身體的一些部位運動。9神經系統(NervousSystem)人體有三大主要神經系統,包
括中樞神經系統、周围神經系統及自主神經系統(内脏神经系统)。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腦及脊髓;周邊神經系統包括12對腦神經及31對脊髓神經;自主神經系統:分為交感神經及副交感神經。10循環系統(CirculatorySystem)包括心臟、血管(動脈、靜脈及微血
管)、血液及淋巴系統。11內分泌系統(EndocrineSystem)✓內分泌包括腦垂體、甲狀腺、副甲狀腺、腎上腺、胰臟、睪丸、卵巢等器官,這些器官均能分泌激素(又稱荷爾蒙)。✓所分泌的腺體可藉由心臟血管系統運送到身體各處,並調節控制身體
各器官之活動及功能。12呼吸系統(RrespiratorySystem)為提供氧氣進出體內的通道,以及身體血液及氧氣交換之處,能够使氧氣進入血液並將二氧化碳排出體外。13消化系統(DigestiveSystem)消化系統包括
口腔、舌、咽、唾液腺、食道、胃、腸、肝臟及膽囊。其功能為將食物消化並吸收,以提供細胞合成利用,並將不能吸收之食物殘渣排出體外。14泌尿系統(UrinarySystem)泌尿系統由腎臟、輸尿管、膀胱及尿道組成。其功能
為收集並排除體內過多水份、鹽類及各種廢物,並且協助維持體內水份及電解質的平衡。15生殖系統(ReproductiveSystem)生殖系統主要功能為產生後代,其器官包括男性之睪丸、陰囊、副睪、儲精囊、前列腺、陰莖、輸精管,與女性之卵巢、輸卵管、子宮、陰道、陰蒂
及女陰等。睪丸負責製造精子,輸精管負責輸送精子;卵巢負責製造子,輸卵管負責輸送卵子16皮膚系統(IntegumentalSystem)皮膚系統包括皮膚及其附屬器官,如:毛髮、指甲、汗腺及皮脂腺,其功能為保護身體表面以下的組織、
協助調節體溫、排泄廢物及接受外界的各種感覺刺激。17(二)方位术语:上(颅侧)、下(尾侧)前(腹侧)、后(背侧)内侧、外侧(近正中线者为内侧;远离正中线者为外侧)内、外(适用于空腔器官,近内腔者为内,远离内腔者为外)深、浅(与皮肤表面的
相对距离,近皮肤者为浅,远者为深)四肢:近侧、远侧(凡连接躯干的一端为近侧,远离者为远侧)尺侧、桡侧(内侧、外侧)胫侧、腓侧(内侧、外侧)(一)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与人体的轴与面181冠状面(额状面)2矢状面(纵切面)
3水平面(横断面)(三)人体的轴与面194分法左上腹左下腹右上腹右下腹9分法腹上区左、右季肋区脐区左、右腹外侧区耻区左、右腹股沟区腹部的分区20消化系统第一节口腔第二节咽第三节食管第四节胃第五节小肠第六节大肠第七节肝第八节胰内脏学21消化系统•功能:摄
食,消化吸收,排泄内分泌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肛门上消化道—口腔→十二指肠,下消化道—空肠以下•消化管•消化腺大消化腺:大唾液腺、肝、胰小消
化腺:消化管粘膜内的小腺体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口腔咽食管胃胰横结肠空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回肠阑尾升结肠盲肠十二指肠肝腮腺舌下腺下颌下腺22人中鼻唇沟口角上下唇系带第一节口腔口腔前庭固有口腔口腔借牙弓分为:一、口唇二、颊腮腺管乳头—开口于上颌第2磨牙牙冠相对的颊粘膜上腮腺
管乳头23硬腭软腭腭帆腭垂或悬雍垂腭舌弓腭咽弓咽峡三、腭上唇系带牙龈腭腺硬腭软腭腭垂腭咽弓腭扁桃体腭舌弓咽峡24四、牙上牙弓下牙弓(一)牙的种类和排列乳牙20个,上、下颌各10个依照牙的形状和功能切牙尖牙磨牙乳中
切牙乳尖牙第二乳磨牙乳侧切牙第一乳磨牙ⅠⅡⅢⅣⅤRL25恒牙共32个,上、下颌各16个中切牙尖牙第二前磨牙第二磨牙侧切牙第一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三磨牙12345678II临床上,记录牙的位置6乳牙——恒牙——代表左上颌乳侧切牙代表右下颌第一恒磨牙RL26(二)牙
的形态牙冠牙根牙颈牙腔或髓腔牙根管牙根尖孔(三)牙组织牙质釉质牙骨质牙髓(四)牙周组织对牙起保护、固定和支持作用牙冠牙龈牙颈牙根牙槽骨牙根尖孔牙骨质牙根管牙周膜牙髓牙腔牙质牙釉质牙周膜牙槽骨牙龈27舌体舌根舌尖界沟舌盲孔(一)舌的形态(二)舌粘膜五、舌舌乳头丝状乳头菌状乳头叶状乳头轮廓乳头轮廓乳头
、菌状乳头、叶状乳头以及软腭、会厌等处的粘膜上皮中含有味蕾,丝状乳头中无味蕾。舌根界沟会厌叶状乳头舌尖菌状乳头丝状乳头舌体轮廓乳头舌扁桃体舌盲孔28舌下阜下颌下腺管及舌下腺大管开口舌下襞舌下腺小管开口舌系带舌下襞舌下阜舌尖下颌下腺管舌下腺下颌下腺管及舌下腺大管开口舌下腺小管开口2
9六、唾液腺(一)腮腺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的颊粘膜上(二)下颌下腺位于下颌骨体内面导管开口于舌下阜(三)舌下腺位于舌下襞内大管开口于舌下阜小管开口于舌下襞腮腺管腮腺舌下襞舌下阜舌下腺小管下颌下腺管舌下腺下颌
下腺30第二节咽(一)鼻咽咽鼓管咽口咽鼓管圆枕咽隐窝咽鼓管扁桃体咽扁桃体(二)口咽舌会厌正中襞会厌谷腭扁桃体咽淋巴环一、咽的位置和形态位于第1~6颈椎前方,上端起于颅底,下端约在第6颈椎下缘或环状软骨的高度续于食管。二、咽的分部咽鼓管咽口咽隐窝咽鼓管圆枕鼻咽软腭腭扁桃体口
咽会厌喉咽咽扁桃体31梨状隐窝(三)喉咽鼻咽鼻中隔下鼻甲软腭口咽喉咽梨状隐窝腭垂舌根会厌32第三节食管一、食管的位置和分部在第6颈椎高度起于咽,穿过膈后续于胃贲门。全长可分三段:颈段、胸段和腹段。二、食管的狭窄部第一狭窄:食管的起始处,相当于第6颈椎体下缘水平,距中切牙约15cm;第
二狭窄:食管在左主支气管的后方与其交叉处,相当于第4、5胸椎体之间水平,距中切牙约25cm;第三狭窄:食管通过膈的食管裂孔处,相当于第10胸椎水平,距中切牙约40cm。狭窄部是食管异物易滞留和食管癌的好发部位。气管膈左主支气管贲
门胃第二狭窄第三狭窄第一狭窄33第四节胃一、胃的形态和分部胃小弯角切迹胃大弯贲门切迹幽门为4部贲门部胃底胃体幽门部中间沟幽门管幽门窦34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前壁肝左叶膈腹前壁后壁胰横结肠左肾左肾上腺胃底邻脾膈二、胃的位置三、胃壁的结构胃道胃平滑肌外纵中环内斜35(一)上部
十二指肠上曲十二指肠球(二)降部十二指肠下曲十二指肠纵襞十二指肠大乳头胰腺管和胆总管的共同开口十二指肠小乳头第五节小肠(5~7m)一、十二指肠(25cm)C形上部十二指肠上曲十二指肠小乳头降部十二指肠大乳头十二指肠下曲下部(水平部)升部空肠胰管(三)水平部L3(四)升部十
二指肠空肠曲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十二指肠空肠曲36Meckel憩室区别空肠回肠位置左腰区,脐区脐区,右髂区,下腹区长度近侧2/5远侧3/5外观粗,粉红,血管多细,粉灰,血管少淋巴滤泡孤立集合血管弓级数较少级数较多二、空肠与回肠回肠(内面观)肠系膜空肠(内面观
)环状襞孤立淋巴滤泡集合淋巴滤泡37结肠特点: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第六节大肠分为5部分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横结肠空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回肠阑尾升结肠盲肠结肠带结肠袋肠脂垂38第七节肝一、肝的形态肝是人体内最大的腺体,分泌
胆汁、参与营养物质的合成、转化与分解,参与激素、药物等物质的转化与解毒,具有造血、吞噬、防御等功能。膈面镰状韧带冠状韧带三角韧带肝左叶肝右叶裸区下腔静脉肝左叶镰状韧带肝圆韧带胆囊肝右叶裸区39前缘胆囊切迹肝圆韧带切迹(脐
切迹)脏面肝门(第一肝门)→肝蒂借“H”形沟—右叶、左叶、方叶、尾状叶肝蒂中主要结构的位置关系:肝左、右管居前,肝固有动脉左、右支居中,肝门静脉左、右支居后肝圆韧带裂静脉韧带裂静脉韧带胆囊窝腔静脉沟(第2肝门)胆囊方叶肝圆韧带肝右叶裸区下腔静脉肝左叶肝固有动脉尾状叶肝
门静脉静脉韧带40二、肝的位置和毗邻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三、肝的分叶与分段Glisson系统(门静脉肝固有动脉肝管)五个叶:六个段:左外叶左内叶右前叶右后叶尾状叶左外叶上段左外叶下段右后叶上
段右后叶下段尾状叶左段尾状叶右段左外叶左内叶右前叶右后叶尾状叶上段下段上段上段上段下段下段下段左外叶右后叶左段右段右前叶左内叶41(一)胆囊四、肝外胆道系统分为胆囊底胆囊体胆囊颈胆囊管螺旋襞胆囊三角(Calot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下面
围成,内有胆囊动脉通过。是贮存和浓缩胆汁的场所。肝总管胆囊体胆总管胆囊底胆囊颈胆囊管胆囊动脉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螺旋襞42第八节胰腹上区左季肋区L1,2前:胃、横结肠和大网膜后:下腔静脉胆总管肝门静脉腹主动脉右:十二指肠左:脾门胰头钩突胰体胰尾人体第二大的消化腺,由外分泌部
(胰液)和内分泌部(胰岛素)组成。一、胰的位置与毗邻二、胰的分部胰管末端与胆总管汇合成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副胰管开口于十二指肠小乳头。十二指肠小乳头十二指肠大乳头钩突胰头胰体胰尾胰管副胰管营养与营养素何为营养素?食物中能被吸收并
促进生长、维持健康的基本元素。必需营养素:不能被机体合成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水、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何谓营养(nutrition)?营:营造、选择;养:养生、保持健康。摄取机体所必须的物质以维持生命健康。➢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①机械性消化:通
过消化道的运动,将食物磨碎,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向消化道远端推送。②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液中酶的化学作用,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吸收:食物经过消化后,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消化与吸收的概念消化道②①45消化的两种方式(同时存在、相
互配合、相互影响)机械性消化:消化道肌肉舒缩运动,将食物磨碎、混合、推送化学性消化:消化液中的酶,分解蛋白、脂肪、糖46二、参与消化、吸收功能的器官组成及结构特征三、食物消化吸收的大致过程口腔咀嚼(机械磨碎、唾液湿润消化、引起反射调节:启动胃、胰、胆囊、肝活动)吞咽15—20秒(由口腔到胃)胃内消
化4—6h(机械磨碎、胃液混合、胃液化学性消化)47小肠内消化、吸收3—5h(小肠运动的机械性消化:食糜与消化液成分混合、挤压肠壁充分接触、促进血液淋巴循环有利于吸收;化学性消化:胰液、胆汁、小肠液吸收:水、无机盐、糖、蛋白质、脂肪、胆固醇,消化过程基本完成)大肠内消化10h左
右(没有重要的消化活动,主要功能吸收水分、消化残余物的存储)4849口腔内的消化唾液的分泌: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三对分泌唾液淀粉酶唾液的成分:日分泌量1000~1500ml,水分占99%有机物有粘蛋白,唾液淀粉酶和溶菌酶,无机物有Na-、k+氯化物等50唾液的生理作用•湿润口腔和清洁口腔•润滑食物
便于吞咽•溶解食物并刺激味蕾,引起味觉•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为麦芽糖•溶菌酶有一定的杀菌作用。51食物在胃中的消化52胃腺•胃粘膜上皮下陷而成,因部位不同分为贲门腺、幽门腺和胃底腺。•贲门部和幽门部的腺体分泌粘液不含消化酶•胃底腺是
胃的主要腺体贲门腺幽门腺胃体胃底腺53胃腺•主要由三种细胞组成,胃腺分泌的液体总称胃液•主细胞又称胃酶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壁细胞,也叫盐酸细胞,分泌盐酸,产生“内因子”与维生素B12的吸收有关;•颈粘液细胞,分泌粘液。54胃液•成人每日分泌1、5~
2、5升,是无色透明的酸性液体,pH为0、9~1、5。胃液的主要成分有胃蛋白酶、粘液蛋白、盐酸、无机盐和内因子等。55胃酸的生理作用•激活胃蛋白酶原,使其转变成胃蛋白酶,并为蛋白酶提供了适宜的酸性环境•能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易于水解•抑制和杀灭胃内的细菌•
盐酸进入小肠后能刺激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促进胆汁排出,有助于小肠吸收铁和钙等。56胃蛋白酶的作用•能使蛋白质水解为胨等物质,以及少量多肽和氨基酸•最适ph值为2、057胃粘液的作用•能润滑食物,便于向前通过。•粘液呈碱性,覆盖于胃粘膜的表面,保护胃粘膜免受侵蚀。•胃液中和胃酸和减弱胃蛋白酶
58食物在小肠中的消化59胆汁•成人每日分泌0、5~1升,呈黄绿色的弱硷性液体,味苦。非消化期贮存在胆囊,进食时由肝脏及胆囊大量流入十二指肠。胆汁不含消化酶,主要成分为胆盐、胆色素、胆固醇、卵磷脂等。最有消化意义的是胆盐,其作用是:①加强脂肪酶的活性;②使脂肪乳化,增加脂肪
与脂肪酶的接触面积;③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D、E、K等的吸收。60胰液的成分及作用:•成分是无色无臭的碱性液体,pH7、8-8、4。主成分有NaHCO3和各种消化酶。•作用:对食物的消化有重要作用。胰液
含大量NaHCO3能中和由胃进入小肠的盐酸,使肠内保持弱碱性环境,以利肠内消化酶的作用。•乳糖酶分解乳糖。61小肠液的成分及作用:成分:pH7、8呈弱碱性。成人分泌1-3L/d。小肠中除含多种粘蛋白、肠激酶外,还含多种消化酶,此外还常混有脱
落的上皮细胞、白细胞和微生物等。作用:进一步分解肽类、二糖和脂类使其成为可被吸收的物质。如麦芽糖酶分解麦芽糖;乳糖酶分解乳糖。62大肠液的成分及作用:成分:分泌少量碱性液体,pH8、3-8、4,主成分
为黏液蛋白,保护黏膜和润滑粪便。作用:含酶特别少,没有明显的消化作用。大肠内容物主要受细菌的分解作用。细菌所含的酶能使食物残渣与植物纤维素分解。对糖类和脂肪进行发酵式分解,蛋白质进行腐败式分解。正常情况下,机体一方面通过肝脏对这些毒物进行解毒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大肠将这些毒
物排出体外。大肠内细菌还能合成少量Vk和某些VB族。其中一部分可被人体吸收,对机体的营养和凝血有一定生理意义。63营养物质的吸收64吸收方式1)被动转运:包括滤过、扩散和渗透等作用。滤过靠膜两边的流体压力差、2)主动转运:有些营养物质可由浓度较低的一侧穿过膜向浓度高
的一侧转运。需耗能量及载体协助。物质主动转运中的载体是一种脂蛋白,它具高度特异性,因此各种物质吸收的速度便不相同,以几种己糖为例,吸收速度依次为:半乳糖>葡萄糖>果糖>甘露糖,而戊糖又慢于己糖。65(3)胞
饮作用:一种通过细胞膜的内陷将物质摄取到细胞内的过程。可使细胞吸收某些完整的脂类和蛋白质。也是新生儿从初乳中吸收抗体的方式。这种未经消化的蛋白进入体内估计是某些人食物过敏的原因66为什么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壁薄:小肠绒毛
壁、毛细管壁及淋巴管壁•体长:有充分的吸收时间•酶多:有胰液、肠液等消化液•面大:表面积大6768物质的吸收途径两条途径进行:•一是通过微血管经过肝门脉系统入肝,再运向身体各部;•一是通过乳糜管吸收,物质由淋巴系统经过胸导管
再进入血液。☞糖、蛋白质(以氨基酸的形式)、水、无机盐,水溶性维生素等约有90%以上是通过微血管被吸收的,而脂肪及脂溶性物质则主要通过乳糜管被吸收。69毛细血管乳糜管淋巴管小动脉静脉上皮细胞Villus复数绒毛70蛋
白质(protein)生理功能proteios(头等重要)构成和修复组织调节生理功能供给能量(氨基酸)蛋白质消化吸收71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胃内消化胃粘膜主细胞分泌的胃蛋白酶。小肠内消化胰腺分泌的蛋白酶(内肽酶和外肽酶)。氨基酸和寡肽吸收(形式)整蛋白吸收724,3,2,1,0,大,中
,小,细,微,(跳蚤)动物越小,蛋白越好!每天一杯豆浆,身体优美健康,经常吃些紫菜,小孩活泼可爱、----------------73脂类分类脂肪:甘油三酯。类脂:磷脂和胆固醇类。脂类生理功能供给能量构成身体成分供给必需脂肪酸(亚麻酸):脂类消化吸收74胃液中脂肪酶甚
少,几乎不能消化脂肪。脂肪主要在小肠内被胰脂肪酶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在小肠粘膜细胞内重新合成甘油三酯,以乳糜微粒形式或极低密度脂蛋白形式经淋巴从胸导管进入血循环。75----------------76•甘油三脂偏高的危害是什么?•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是血浆中主要血脂成分
。•大量医学研究差不多证明高血脂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脂血症(俗称高血脂)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元凶,发病率高,我国约有9000万人患有高血脂。高血脂特别危险,有人称之为“无声的杀手”。•血液中的胆固醇
、甘油三脂与血液中的蛋白质分别结合成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其中高密度脂蛋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而低密度脂蛋白则是促使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一个“罪魁祸首”。如血中胆固醇增多仅是由于高密度脂蛋白较多引起的,就
不一定是坏情况,无需采取什么治疗。相反,即使血清总胆固醇不是特别高而低密度脂蛋白过多,就应积极地治疗。感谢您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