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小肠疾病医学知识宣教培训课件.ppt,共(36)页,359.034 K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4231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小肠疾病医学知识宣教复习:小肠包括十二指肠(25~30cm)、空肠及回肠,全长3~3.5cm,空肠占2/5,回肠占3/5。小肠系膜起于第1、2腰椎左侧,由十二指肠悬韧带所固定。空肠位于左上腹和右上腹,回肠位于左下腹、盆腔和右下腹。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肠梗阻什么是肠梗阻?肠内
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是外科常见病症。病因和分类:五根据(一)根据梗阻发生的基本病因分三类:2小肠疾病医学知识宣教•⒈机械性,最常见。⑴肠腔堵塞如寄生虫、粪块、大胆石、异物等。⑵肠管受压如粘连带压迫、肠管扭转、嵌顿疝或肿瘤压迫等。⑶肠壁病变,先天肠
道闭锁、炎症狭窄、肿瘤。•⒉动力性,因神经反射或毒素刺激引起肠壁肌功能紊乱,痉挛或麻痹,后者常见弥漫性腹膜炎、腹部大手术,腹膜后血肿或感染致麻痹性肠梗阻。•⒊血运性,因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使肠管血运障碍,多见动脉硬化老年病人。•(二)根据肠壁
有无血运障碍分:•⒈单纯性:只是肠内容物通过受阻,而无肠管血运障碍。•⒉绞窄性:梗阻伴肠壁血运障碍。3小肠疾病医学知识宣教•(三)根据梗阻部位分高位(空肠上段)和低位(回肠末段和结肠)。•(四)根据梗阻程度分完全性和不完全性。•(五)根据梗阻发展过程快慢
分急性和慢性。•闭袢性肠梗阻:指一段肠袢两端完全堵塞。如肠扭转、结肠肿瘤等。•病理和病理生理:•(一)肠管本身:单纯机械梗阻,梗阻以上肠蠕动增加,使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另一方面,肠腔内因气体和液体积聚而膨胀。梗阻愈低、时间愈长、膨胀愈明
显。梗阻以下肠管瘪陷、空虚。扩张和瘪陷交界处为梗阻所在,为手术寻找梗阻部位的重要标志。4小肠疾病医学知识宣教•急性完全梗阻,肠管迅速膨胀→肠壁变薄→腔内压↑↑→使肠壁血运障碍(由V→A)→缺血、坏死、穿孔→腹膜
炎。•慢性,多为不全性梗阻,梗阻以上扩张→代偿性肥厚,故腹部视诊可见扩大的肠型和蠕动波。•(二)全身性改变:主要由于体液丧失、肠膨胀、毒素吸收和感染所致。•⒈体液丧失,引起水、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平衡失调是肠梗阻很重要病理生理改变。•⒉感染和中毒,肠腔内细菌大量繁殖,产生
多种毒素。由于肠壁血运障碍或失活,肠道细菌移位,细菌和毒素渗透至腹腔,致严重腹膜炎。5小肠疾病医学知识宣教•⒊休克:由于缺水、血液浓缩、血容量↓,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调,细菌感染、毒素所致。•⒋呼吸和循环功能障
碍:由于肠腔膨胀使腹压增高,隔肌上升,影响肺内气体交换,同时妨碍下腔静脉回流所致。•临床表现•(一)四大症状:(痛、吐、胀、闭)•⒈腹痛:单纯机械:阵发性绞痛。•绞窄:持续性疼痛阵发加剧。•麻痹性;持续性胀痛。•⒉呕
吐:高位出现早而频繁。低位出现迟而少。•内容物;胃液、肠液,粪样物、棕褐色或血性6小肠疾病医学知识宣教•麻闭性肠梗阻→呕吐多为溢出性。•⒊腹胀:其程度与梗阻部位有关。高位不明显;低位明显。结肠梗阻→腹周膨胀明
显。腹部隆起不均匀对称→是肠扭转等闭袢性肠梗阻特点。•⒋停止自肛门排气排便:完全停止、少量排气、血性黏液便→提示绞窄性肠梗阻。•(二)腹部体征:•望诊:机械性梗阻常见肠型蠕动波;肠扭转腹胀多不对称;麻痹性→腹胀均匀。•触诊:单纯性→有轻
度压痛,无腹膜刺激征;•绞窄性→有固定压痛和腹膜刺激征,压痛性包块多为绞窄的肠袢。•蛔虫性:中腹部可触及条索状团块。7小肠疾病医学知识宣教•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阳性→提示绞窄。•听诊:机械性→肠鸣亢进,气过水声或金属音。•麻痹性→肠鸣音减弱或消失。•(三)全身表现:(三征)唇干舌燥、眼窝
内陷、皮肤弹性消失、少尿等缺水征;•脉搏细速、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四肢发凉等休克和中毒征象。•(四)化验:血常规、尿比重、血离子、尿素氮、肌酐、血气等。呕吐物与粪便检查,大量红细胞提示有绞窄。•(五)X检查:一般肠梗阻发生4~6小时显示出肠腔气体;
立位或侧卧位透视或拍片,见多数液平面及气胀肠袢。8小肠疾病医学知识宣教空肠显示黏膜环状邹襞“鱼肋骨刺”,回肠无此表现。结肠胀气位于腹部周边,显示结肠袋形。诊断:六个确定•⒈是否肠梗阻?四大症状+腹部体征+X线。•⒉是机械性还是动力
性?机械性具有上述表现;麻痹性:无阵发性绞痛等肠蠕动亢进表现,相反肠蠕动减弱或消失,腹胀显著,多继发腹腔内严重感染、腹膜后血肿、腹部大手术后等。•⒊是单纯还是绞窄?极为重要。绞窄特点•⑴腹痛发作急骤,起始即为持续剧烈腹痛,或持续腹痛阵发加剧。肠鸣音
不亢进,出现腰背疼,呕吐早而频。9小肠疾病医学知识宣教•⑵病情发展迅速,休克早,抗休克治疗后改善不明显。•⑶有明显腹膜刺激征,体温↑脉↑WBC↑。•⑷腹胀不对称,局部隆起或有压痛性肿块(胀大肠袢)。•⑸呕吐物、胃肠减压抽出液、肛门排出物为血性,或腹腔
穿刺血性液。•⑹积极非手术治疗而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⑺腹部X线见孤立、突出胀大肠袢,不因时间改变位置。或假肿瘤状阴影;肠间隙增宽提示腹腔积液。•⒋是高位还是低位?10小肠疾病医学知识宣教•高位小肠:早而频繁,腹胀不明显。•低位小肠:腹胀明显,呕吐出现晚而次数少,并可吐粪样物。•结肠与低位
鉴别X有帮助,小肠扩张的肠袢在中腹部,呈“阶梯状”排列,而结内无积气。结肠扩大的肠袢分布腹周围,见结肠袋,胀气的结肠阴影在梗阻部位突然中断,盲肠胀气最明显,小肠胀气可不明显。•⒌是完全还是不完全?•⒍
是十么原因引起梗阻?根据年龄、病史、体征、X分析。粘连性最常见→腹部手术、损伤或炎症史;嵌顿或绞窄性腹外疝是常见梗阻原因;结肠梗阻多系肿瘤所致;11小肠疾病医学知识宣教•新生儿以肠道先天畸形为多见;•2岁以内,肠套叠多见;儿童多见
蛔虫性梗阻;老年以肿瘤及粪块堵塞为常见。•治疗•⒈基础疗法(非手术):⑴胃肠减压,是治疗梗阻的重要方法之一。吸出胃肠道气体和液体,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压力、减少肠腔内细菌和毒素、改善肠壁血液循环、有利于改善局部病变和全身情况。•⑵矫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⑶防治感染及解痉止痛。适于单
纯性肠梗阻。•⒉手术:⑴解决梗阻原因;⑵肠切除肠吻合;⑶短路手术;⑷肠造口或肠外置术。12小肠疾病医学知识宣教常见肠梗阻•一、粘连性肠梗阻•是肠粘连或腹腔内粘连带所致,比较常见,约占全部肠梗阻20%~40%。先天:发育异常或胎粪性腹
膜炎所致,少见。后天:因手术、炎症、创伤、出血、异物等,多见。肠粘连必须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引起梗阻。13小肠疾病医学知识宣教诊断:⒈病史:多有腹腔手术、创伤、感染史;⒉典型的机械性肠梗阻表现;⒊腹透:可见多个液平面。预防:⒈及时
、正确治疗腹腔炎症对防止粘连有重要意义。⒉特别注意腹腔手术过程引起粘连因素的预防。治疗:粘连性梗阻重要区别单和绞、完和不完,单和不完选非手术治疗。绞窄选手术:•1.粘连松解或束带切除术。•2.有肠坏死
者:肠切除、肠吻合。•3.小肠折叠排列术。14小肠疾病医学知识宣教•二、肠蛔虫堵塞•最多见儿童,农村发病率较高,驱虫治疗不当是诱因。•诊断:•⒈吐或便蛔虫史;•⒉脐周阵发性腹痛和呕吐;•⒊腹部可触及变形条索状肿块,随肠管收缩而变硬;15小肠疾病医学知识宣教•⒋腹部平片:小肠充气及液
平面,肠腔内成团的虫体阴影;•⒌血常规:嗜酸细胞计数增多。•治疗:•(一)非手术治疗:禁食、输液、口服植物油、•服食醋驱虫;经胃管缓慢注入氧驱虫。•(二)手术•1.肠管外将蛔虫驱散。•2.取出蛔虫。•3.并肠坏死者切除、吻合。16小肠疾病医学知识宣教•三、肠
扭转是一段肠袢沿其系膜长轴旋转而造成的闭袢性肠梗阻,同时血管受压。原因:解剖因素,肠袢及系膜过长、系膜根部附着处过窄或粘连收缩;诱因:肠内容物重量骤增,动力异常,及突然改变体位。轻者360以下,严重2~3转。诊断
:小肠扭转:⒈多见青壮年,饱餐后剧烈活动。17小肠疾病医学知识宣教⒉突然剧烈腹绞痛,多在脐周,持续痛阵发加重,牵涉腰背。不敢平仰卧。⒊呕吐频繁,腹胀不明显或某部位明显。可触及压痛性扩张肠袢。⒋早期肠鸣音亢进→不久减弱→腹膜刺激征。•乙状结肠扭
转:•1.多见于男性老年人,常有便秘习惯。•2.腹绞痛,高度腹胀,呕吐不明显。•3.可触及膨隆的肠袢,压痛,叩鼓音。18小肠疾病医学知识宣教•⒋低压灌肠,不足500ml便不能再灌入。•⒌腹部平片:马蹄状巨大的双腔充气肠袢、圆顶向上,两肢向下;立位见两个液平面。钡剂灌肠见扭转部位钡剂受
阻,钡影尖端呈“鸟嘴”形。•治疗:•肠扭转是一种严重机械性肠梗阻,短时发生肠绞窄、坏死,死亡率15~40%。死亡主要原因就诊过晚或治疗不当。应及时手术。•⒈扭转复位:将肠袢按其扭转相反方向回转复位。•观测血液循环
。•⒉肠切除:肠坏死者,小肠一期切除吻合;乙状结肠切除坏死肠段后将断端作肠造口术,二期作肠吻合。19小肠疾病医学知识宣教•四、肠套叠•指一段肠管套入其相连的肠管腔内。•病因:与肠管解剖(如盲肠活动度过
大)、病理因素(息肉、肿瘤)以及肠功能失调有关。•急性套叠:好发于2岁以下的男性健壮幼儿•慢性肠套叠:可见于成人,其肠壁上常有肿瘤或憩室。套叠类型见图。•诊断:•⒈突然剧烈阵发性腹痛,病儿阵发性哭闹不安、面
色苍白等。•⒉呕吐和果酱样血便;•⒊腹部肿块,呈腊肠形、表面光滑、稍可活动、具有压痛、位于脐右上方,而右下腹空虚。•⒋钡灌肠:尖端呈杯口状;20小肠疾病医学知识宣教21小肠疾病医学知识宣教小结•病因分类五根据,痛吐胀闭四大症。•腹部望触叩听征,脱水感染
休克征。•诊断分析六确定,绞窄特点要记清。单麻治疗非手术,减压平衡抗感染。绞窄治疗急手术,结肠梗阻早手术。23小肠疾病医学知识宣教肠结核一,概念:是结核杆菌侵犯肠道引起的慢性特异性感染;外科所见到肠结核多由于病变引起肠狭窄,炎性肿块和
肠穿孔而需要手术治疗。二,病因病理(一)肠结核多继发于肺结核;好发部位:回肠末端和回盲部。(二)病理形态:溃疡型和增生型或并存24小肠疾病医学知识宣教•三临床表现•(一)中毒症状:多见于20—30岁的青年及中年;伴随消瘦,午后
低热,盗汗等。•(二)溃疡型:•1主要症状:慢性腹部隐痛或痉挛性绞痛,以右下腹及脐周为著。•2进食后加重,排便后减轻,腹泻,便稀多见,时有便秘,交替出现。•3腹部体征:右下腹压痛,肠鸣音活跃。25小肠疾病医学知识宣教(三)增生型:1导致肠狭窄,主要表现
低位肠梗阻,腹痛呈阵发性绞痛,排便排气后腹痛缓解,腹泻便秘交替出现2右下腹隆起肠型,有固定的肿块,轻压痛。听诊有高调肠鸣音。。(四)发生慢性穿孔,形成腹腔局限性脓肿。表现为发热,腹痛加重,腹部压痛性肿块
,脓肿穿破腹壁形成肠外瘘。26小肠疾病医学知识宣教三诊断(一)青壮年,有肺结核病史,根据临床表现,可考虑结核。(二)血象,血沉,胸部X片,钡剂灌肠,纤维结肠镜。(三)粪便浓缩找结核杆菌阳性,则有诊断意义。四治疗:主要采用抗结核
治疗和支持疗法。手术适应证:并发肠梗阻,急性肠穿孔,慢性肠穿孔形成局限性脓肿或肠外瘘,不能控制的胆道大出血。27小肠疾病医学知识宣教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本病增多。其中以发生肠系膜动脉,特别肠系膜上
动脉多于肠系膜静脉,表现为血运性肠梗阻。原因:1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栓子多来自心脏,心肌梗塞后的壁栓,心脏瓣膜病、心房纤颤、心内膜炎等2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大多数在动脉硬化性阻塞或狭窄的基础上发生。3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继发腹腔感染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致血流淤滞,真性红细胞增多,血高凝状态、外伤等所致。28小肠疾病医学知识宣教临床表现(一)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发病急骤,早期表现突然剧烈腹部绞痛,恶心、呕吐频繁,腹泻。2腹部平坦、柔软
,可有轻度压痛,肠鸣音活跃或正常。其特点是严重的症状与轻微的体征不符。3如闭塞范围广泛,也可较早出现休克。4继之出现腹膜炎表现,呕吐、便血。(二)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1常先有慢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的征象:表现为饱餐后
腹痛,以致病人不敢进食而日渐消瘦,伴慢性腹泻等肠道消化不良症状。⒉当血栓形成突然完全血管阻塞时,与上述症状相似。29小肠疾病医学知识宣教(三)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症状发展缓慢)⒈腹部不适、便秘或腹泻等,数日至数周后,突然剧烈腹痛,持续呕吐,呕血和便血更为多见。⒉腹胀和腹部压痛,肠鸣音减弱。⒊腹
腔穿刺抽出血性液体。⒋发热和WBC↑诊断:1病史和临床表现。2腹部X平片:显示受累小肠、结肠轻度或中度扩张,晚期由于肠腔和腹腔内大量积液,平片显示腹部普遍密度增高。3选择性动脉造影对诊断有重要意义30小肠疾病医学知识宣教治疗
:⒈原则上应早诊断,早治疗。⒉采取支持疗法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⑴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可行取栓术。⑵血栓形成可行血栓内膜切除或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搭桥”手术。⑶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需施行肠切除。急性肠系
膜血管缺血性疾病,临床上常因认识不足而误诊,一旦发生广泛的肠梗塞坏死,预后凶险,死亡率很高。31小肠疾病医学知识宣教•短肠综合征•是因小肠广泛切除,小肠吸收面积不足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不良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早期腹泻和后期严重营养障碍。•50%小肠切除不引起短肠综合
征;残留小肠<100cm长生不同程度消化、吸收功能不良。•回盲瓣在消化、吸收过程中具有很重要作用,既可延缓食糜进入结肠速度,在小肠消化、吸收更完全,又能阻止结肠细菌的反流,保持小肠内环境。如回盲瓣切除则功能障碍更严
重。•临床表现:•早期水样腹泻,导致脱水、血容量下降、水、电和酸碱失调→数天后腹泻减少,生命体征稳定。32小肠疾病医学知识宣教•胃肠动力开始恢复,但消化吸收极差。出现体重减轻、疲乏、肌肉萎缩、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治疗:•⒈肠外营养支持(PN)已能满足
机体需要,并发症也不多,被广泛应用。•⒉手术:小肠移植是彻底治疗方法,但移植后排斥反应至今尚难克服。33小肠疾病医学知识宣教•小肠肿瘤•发病率低,占胃肠道2%,恶性占3/4,诊断困难。•良性:腺瘤、平滑肌瘤、脂肪瘤、纤维瘤。•恶性:恶性淋巴瘤
、腺癌、平滑肌肉瘤、类癌等比较多见。•类癌:常发生胃肠道,45%阑尾,28%回肠末端,直肠16%,源于中肠(胃、十二指肠、空肠及右半结肠)多分泌五羟色胺,源于后肠(左半结肠、乙状结肠)分泌生长抑素。•临床表现•⒈腹痛是最常见症状,伴腹泻、食欲不振。34小肠疾病医学知识宣教•⒉肠道出
血常为间断发生柏油样便或血便,或大出血,伴贫血。•⒊肠梗阻,引起急性肠梗阻最常见原因是肠套叠。•⒋腹内肿块,活动度大,位置多不固定。•⒌肠穿孔,多见小肠恶性肿瘤,急性穿孔导致腹膜炎,慢性穿孔则形成肠瘘。•⒍类癌综合征:
类癌大多无症状,少部分出现类癌综合征,类癌产生5-羟色胺和血管舒缓素的激活物质缓激肽所引起。•主要表现:阵发性面、颈部和上躯体皮肤潮红(毛细血管扩张)、腹泻、哮喘和纤维组织增生而发生心瓣膜病。常因进食、饮酒、情绪激动、按压肿块而激发。
35小肠疾病医学知识宣教•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X线钡餐检查。•⒈X钡餐检查,对疑有十二指肠肿瘤,采用驰张性十二指肠钡剂造影。•⒉纤维十二指肠镜、纤维小肠镜、选择性动脉造影可提高诊断率。•⒊考虑类癌病人,可测尿中5-羟色胺的降解物5-羟吲哚乙酸(5-HIAA),有助于确定肿瘤性质。•⒋
必要时手术探查。•治疗:手术切除。36小肠疾病医学知识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