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美术【浙人美版】四年级上册《15 正负图形》教学设计1.doc,共(4)页,2.552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3022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页共4页《正负图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浙美版四年级上册第15课《正负图形》课型:设计·应用课时:1课时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学生已初步了解图形创意联想的方法,具备一定的图形思维能力,但是设计正负图形对他们来说
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本节课主要采用激趣、合作、体验等方式,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进行教学,使他们对正负图形的设计产生兴趣,从而感受到它的独特魅力。教学目标:1.欣赏正负图形,提高整体、局部观察图形的能力。2.初步了解正负图形在形的重复、多形组合以及图底反转
等方面的构成方式,尝试设计简单的正负图形。3.感受正负图形的特殊魅力,拓展创新思维,了解正负图形独特的艺术价值。教学重点:了解正负图形的特点和构成方式,尝试设计简单的正负图形。教学难点:设计有独特创意的正负图形。教学准备:P
PT课件、彩色纸、铅笔、剪刀、胶水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一)猜一猜教师出示小猫的局部图片,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法宝,同学们猜一猜它可能什么?揭晓答案师小结:其实它是一只小黑猫呢!聪明的小作者把鱼骨的造型放进了猫的身体,是不是十分有趣呢?你猜对了吗?师:
今天就跟着老师一起来探索这些有趣的图形吧!第2页共4页揭半题:“图形”二、教授新知(一)看一看想一想出示图片思考问题1:这两张图有什么共同特点?(一幅图里可以看到一黑一白两个图形)问题2:黑白两块图形是怎样组合的?用了什么方法?
(它们共用了一条轮廓线、黑白图形相互借用)师小结:像这样一个大图形结构中隐含两个小图形,小图形相互借用且共用一条轮廓线的创意图形我们称他为正负图形。揭题:补充“正负”(二)鲁宾杯分析考察:正负形如何巧妙共存?师小结:简介鲁宾杯、共用轮廓线两张人脸:图(正形)、杯子
:底(负形)图底可互换(三)赏一赏1.欣赏作品《两条不同性别的腿》《背景幻觉》师:你看到了什么?它们是怎么组合的?介绍分析作品2.对比思考发现正负图形的构成方式。师:它们的构成方式有什么不一样?生:一个有规律,两种图形不断重复;另一个无规律,造型很多…(“形的重复”、“形的组合”)3.欣赏
其他作品发现设计原理。师:你知道小作者是怎么进行联想设计的吗?(形意相连)第3页共4页(四)找一找生活中正负图形的运用师:留心生活,你在哪里看见过正负图形?(五)练一练小组讨论完成创意联想任务单1.学生分别从正形的“形”和“意”进行联想师:你们组的图形是什么?联想到了哪
些事物?2.教师PPT演示以苹果为正形的个别联想设计3.苹果剖面的联想设计师:老师除了对苹果进行联想以外,还对苹果的剖面进行了联想创作,谁来帮老师看一看,哪个设计最巧妙?为什么?(提示:如何运用形意相连的方法设计)
三、实践(一)技能探索教师微课示范以剪纸的形式创作正负图形《美丽厦门》步骤:1.创意联想:漂流瓶—海面曲线—厦门城市高楼2.用铅笔在彩色纸上画出正形瓶子(注意构图要饱满)3.沿瓶子底部画出厦门的高楼大厦4.沿瓶子外轮廓剪开再沿瓶子和高楼的共用轮廓线剪开5.将剪好的正负图形贴
在颜色对比强烈的纸张上(二)剪一剪各小组以任务单上的图为正形,以联想到的事物为负形,用剪纸的形式创作一个环保主题的正负图形。主题:助力厦门会晤做环保小卫士要求:1.图形中含有正形和负形第4页共4页2.正形和负形有共用的轮廓线3.设计巧妙内涵丰
富有趣味性四、展评(评一评)(一)学生自评、互评、师评你认为这些图形是正负图形吗?正负形又是如何共存的?这幅作品表现了什么内容有何创意?五、拓展介绍荷兰图形艺术家埃舍尔并播放其作品集,进一步感受正负图形的魅力。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荷兰有一位叫埃舍尔的艺术家,他可是设计正
负图形的高手呢!他把科学性与艺术性巧妙的融合在了一起,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作品集吧。六、小结师:厦门会晤即将来临,课后我们可以把课上做的正负图形进一步深化,设计成小小提示卡,提醒身边的人,美丽厦门,做文明小东道主。板书设计:正负图形特点:共用轮廓线相互借形构成:形的重复多
形组合设计:形意相连作业展示区小小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