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美术【人美版】(常锐伦)五下《第18课: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教学设计3.docx,共(3)页,19.543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2707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本课主旨在启发学生在资料收集、观察、欣赏、分析、讨论等过程中,感受科学与艺术带来的心灵感悟,认识科学与艺术相互作用,了解科学与艺术在
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高美术综合探索能力。本课主要培养学生既能欣赏科学的理性精神,又能崇尚艺术的人文精神,养成善于从科学的不同角度发现美、欣赏美、汲取美,以及热爱艺术,热爱科学的美好情感。二、学情分析:乡村小学生的美术其实和县、市里的孩子在
美术素养上还是会有区别的,该班学生并不具有较完备的综合实践能力,探索发现能力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该班学生能够结合教学内容积极参与、探索,思维活跃,对科学学科非常喜爱。所以,在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
探究兴趣,给予学生细致的指导。三、教学目标:初步认识了解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的美,通过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综合探索的能力,能够从生活中汲取美,认识感受科学、艺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科学的情感。四、重点难点:重点:启发学生善于从科学的不同视角发现美、欣赏美,激发学生兴趣;难点
:感受科学对艺术产生的影响。五、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场景导入教师角色(手机卖场销售员),让三位“模特”分别展示三款手机,让学生选择你会买哪一款,从而让同学们感受到艺术与科学在生活中的体现。活动2【讲授】欣赏分析1.说说生活中科学与艺术结合的事物。2.学生看资料回答问题:这座古
建筑给你什么样的视觉感受?(宏伟,庄重之美)“它在造型上与现代建筑有什么不同?(屋檐上翘)中国古代建筑的屋檐分量很重,要想托住它怎么办?我们的祖先发明了“斗拱”,逐层向外托,科学地解决了这一难题。这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一种独特结构。(欣赏“保国寺大殿的斗拱”图片)总结:艺术之美还需要科学技术来支
撑。3.科学之中也有艺术之美,欣赏“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图片)小结:借助科学技术,我们还可以发现许多科学自然的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里的美的形态。欣赏“显微镜下的肉皮细胞”。4.出示ppt关键字“绝技”,让学生猜测教师的角色又发生了什么改变?生
猜(杂技大师)5.出示“定场诗”《重阳耀州赏》为下面教师要表演“绝技”的道具6.实物展示(倒流壶),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艺术与科学结合产物的魅力,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7.连通器设计出不同样式的倒流壶(图片),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活动3【活动】科学艺术考察
活动1、除了倒流壶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艺术与科学结合的作品(图片1),请各组进行探究考察活动,分为艺术组和科技组,回答如下面所提出的问题:(1)它的艺术美体现在哪?(2)它的科学性体现在哪?2、出示图片2继续进行考察活动。(1)下楼梯(生活中的图片)(2)法国杜尚《下楼
梯的女人》“再来欣赏一副图”(下楼梯的女人)“你看到了什么?”小结:这副作品看上去像是用高速摄影机拍出来的,杜尚用这种方法分解了一个女人下楼梯的连续动作,是不是很有趣呢?活动4【练习】利用倒流壶的原理设计新的艺术品。活动5【活动】交流汇报请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作品
,并解说。活动6【小结】教师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1)艺术与科学紧密结合(2)生活更美好2、小结:从古至今,人类从未间断过以艺术和科学结合的形式来进行发明与创造,所以在生活中可以发现许多不同时代的具有艺术与科学实用价值的物品。可以帮助
我们更好地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的发展情况。板书: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紧密结合艺术科学生活更美好教学反思:我认为一节课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想让学生对这节课产生兴趣,那么教师就要在导入上下功夫。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除教师角色之外的另外两个角色。在导入这个环节中,我就让自己变成了手机卖场的
销售员,把学生们带入场景,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实物展示这个环节中,我又把自己变为了“杂技大师”,充分的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氛围,引起他们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我想要的教学课堂。教学中我把“诗”融入到教学环节中,其实也是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的一个融合,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当然在本次的教学中也还存在着
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还是有些紧张的,心态调整的并不是太好,导致咬字出现了问题。在分为两组进行比赛时,最后的总结忘记对两组的比赛结果做个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