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美术【沪教版】二年级上册7《树的联想》教案6.doc,共(2)页,49.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1713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班级:二年级课题:树的联想教学类别:绘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树的结构,用其它有关联的物体替代树枝和树叶,重新组合成一棵奇特的“树”。过程与方法:观察了解树的结构,在替换过程中,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所存在的共同特征和相互
联系,将树的干、枝、叶进行替换,体验替换想象的创意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观察和想象力的同时,还要关注身边的自然,爱护绿化,增强环保意识,感受身边事物的丰富性,增强爱护树木的意识。教学准备:学具:记号笔、彩色水笔、蜡笔等教具:课件、范
画等作业要求:基础层面:能结合生活经验寻找出可以替代树的物品,能发现替代物之间相关的联系,画出自己想象中的“树”。拓展层面:能展开联想和别人不一样的“树”的造型。作业内容:用替代物组成一棵树知识要素:知道相互关联的事物技能要求:用流畅的线条创作画面教学重点:联系树的生长知识来绘
画。教学难点:简单构图。教学过程:一、思维引导,激发想象。请学生进行图形的联想,培养发散性思维。二、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揭示课题——树的联想。2、复习巩固:通过课件及树的图片的欣赏,观察树的结构与生长规律
。3、创设情境:奇特的森林4、示范画。采取师生共同示范的方法:教师示范画一棵奇特的树,并邀请学生与教师合作完成。5、出示奇特的树的教具,找出树干、树枝和树叶的替代物。三、体验发现、敢于尝试1、讨论找出能替换的物体
,引导学生注意替代物之间的关系。(如选用小鱼来替换树干和树枝,小鱼爱吐泡泡,我们就选泡泡做树叶)。2、学生分组讨论,相互提示。四、想象创造、实践描绘五、展示评论、小结交流1、介绍自己的作品。2、请学生互相评价:积极参与作品的欣赏与评价3、小结交流
:爱护绿化,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