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3(SSS)》教学设计5-八年级上册数学沪科版.docx,共(4)页,51.642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1996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边边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探索全等全三角形的“边边边”的判定方法.2.能运用“边边边”的判定方法进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过程与方法】1.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和掌握“边边边”的判定方法.2.
2.通过“边边边”的判定方法的应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几何图形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识图和作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带领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全等三角形的体验,在探究和运用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活动的乐趣.教学重点:掌握全等三角形“边边边”
的判定方法.教学难点:“边边边”的判定方法的探究过程和书写格式教学设计:一、引复习引入,我们学习了哪些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定理?学生回答: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很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关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二、读阅读课本p103-p104,思
考下列问题1.画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三边相等该如何操作?2.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自主阅读思考。让同学们带着得出的结论进行新知探索。三、探让同学们任意画一个△ABC,再画一个△A'B'C',使△ABC与△A'B'C'
三边对应相等,即使A'B'=AB,B'C'=BC,C'A'=CA.让学生从之间阅读的课本中寻找作图步骤,学生作图,教师巡视指导.五分钟后,同学们基本作好图,观察自己按照要求作出的△A'B'C'与△ABC全等吗?学生可以通过折叠,剪切等方
法进行比较,观察是否全等.让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在用多媒体演示作图步骤,以便规范学生作图方法。最后通过动画得出结论:三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因此这便是全等三角形的第四个判定方法,三条边都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边边边”,又称“SSS”
。用数学语言表达:在△ABC和△DEF中AB=DE,BC=EFAC=DF则△ABC≌△DEF(SSS)提问:如果用四条确定长度的木条围成一个四边形,试着拉一拉,它的形状与大小是否能固定?如果用三条确定长度的木条围成一
个三角形,拉一拉,它的形状与大小是否能固定?让同学们想象一下,或者拿出纸条试着拉一拉,得出结论。老师在台前用木棍演示,让同学们亲手拉一拉,最终发现,三角形拉不动,而四边形很轻易便能活动。上面结论说明,只要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
的形状和大小就完全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四、练1.同学们能列举出生活中有关三角形的稳定性的例子吗?让同学们自由发散思考,找出生活中的例子。2.已知:如图,点B,E,C,F在同一直线上AB=DE,AC=DF,BE=CF,求证:AB//DE,AC//DF3.已知:如图,AB=AC
,AD=AE,BD=CE,则图中有_____对三角形全等?4..如图,△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结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AD⊥BCB五、结带领学生回忆归纳这节课学习到了什么?1、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三
)(SSS),以及证明三角形全等时的书写步骤2、三角形的稳定性